物理习题变式探究教学
高三物理习题变式教学的几种途径
高三物理习题变式教学的几种途径作者:冉瑞岸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12期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习题带动物理概念、方法的复习模式成为了高三复习教学的主流,那么应当如何做好习题的设置呢?一道习题如果缺乏拓展性和迁移性则处于孤立状态,难以有效整合学生的原有认知,教学效果不明显.“变式训练”成为了习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组织方法,“变式”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能力,顺应高考能力要求.所谓“变式”即以典型问题、理想化模型、物理模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往高考题等为基础,通过改变题设、倒置因果、改变条件、重组等形式,设计出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1物理模型的变式训练物理模型是指:物理学所分析的、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和“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用一种能反映本质特性的理想过程、假想结构或固定格式,去描述和处理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甚至建立“物理模型”.进行“物理模型”的变式训练,显然是培养学生变通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不可多得的途径.点评变式1可以转化为类平抛问题,关注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两个方向.变式2(逆过程为平抛)军事上的导弹拦截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过程,在A点以与水平面夹角为α的速度发射导弹,离距离A为s的B地发射导弹拦截于最高点.求B地导弹的拦截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点评变式2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正面去看,是两个斜抛问题,如果挖掘隐含条件“最高点相遇”,可以找到如图3的逆过程为平抛问题,这种变化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2物理情境上的变式训练物理情境上的微小变化,导致问题的复杂程度和物体的受力和运动过程随着发生变化,这样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灵动性.3物理思维层次上的变式训练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高三复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注重物理思维层次上的变式训练.层次的推进来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习者分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多层次的活动经验系统.这种变式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学习提供“铺垫”,以便摘到原来够不到的“桃子”.例题如图9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A,在F=2mg的力的作用下运动.求物体A的加速度?(不计一切摩擦)除了上述几种变式训练的途径外,还要注重一题多解,其实,一题多解是物理方法上的变式训练,常见的物理方法有类比法、等效法、图象法、整体法、隔离法、递推法、寻找守恒量法、近似法、微元法、对称法…等等,其中常用的有类比法、等效法、图象法、整体法、隔离法、寻找守恒量法.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干或相差很大的物理问题,其解决问题采用的物理方法是相同的.总之,通过有目的地进行变式训练、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启发学生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其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和变通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习题变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所 以这一 对 摩 擦 力 对 系 统 做 功之 和 为 : 一 一F < W 0 通过 总结 我们 发现 : . 一对 滑 动 摩擦 力 做 功 之 和必 小
于零. 以一 对滑 动摩 擦力 做 功有 3种情 况 : 所 ① .一 个 滑动摩 擦 力 做 正 功 , 一 个 滑 动摩 擦 力 另 必 做负 功 , 做 负功 的绝对 值 大于做 的正功 . 且 ② .一 个 滑动摩 擦 力 不 做 功 , 一 个 滑 动摩 擦 力 另
的敏捷性 和灵 活性 .
.
3 3
款
2 )把 某个物理 量进行 角度 旋转 , 形成新 的物理 将
一
情境 如 图 4所 示 , 场 强为 E, 向竖直 向下 的匀 强 在 方 电场 中 , 有两个 质量 均 为 m 的带 电小 球 , 电荷量 分 别 为+q和~口 两小 球 用长 为 L的绝 缘 细线 相 连 , , 另用 绝 缘细线 系住 带正 电的小 球 悬挂 于 0 点 而处 于 平衡
到 B 的右端 时 A 物 体 恰 好 相 对 B 静 止 , 时 物 体 B 此
前 进 的距离 是 .
“ 习题 变
在 物 理 教
图 4
通 过分 析可 知 B 对 A 的滑动 摩擦 力做 功 为w 一
一
◇
山西
王全 根
F, +L) 而 A 对 B 的 滑动 摩 擦 力 做功 W。 , ( ; 一F s
分析
这时 的滑 动 变 阻 器 的 电 阻 一 部 分 和 定值
电阻 R并 联 , 另一 部 分 和 整 个并 联 电阻 串 联 , 用 闭 利
合 电路 欧姆定 律 , 得此 时 的电流 J 求 .
通过 这 2种变 式 , 学 生对 电阻 的 串并联 知 识 掌 使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范文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探究式教学”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具体的说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
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必须通过其研究活动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并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拓展。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教育的真正意义已不仅在于获得一些知识,还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方法是有弹性的,它往往比一个结论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所以,世界各国都把如何使学生理解知识并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把教学的最终目标定义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使他们在结束学业后能独立的管理并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目标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我国的教学改革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①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②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③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④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⑤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初中物理习题课“变式探究”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物理习题 ] 黄歆 . 试论高中语 文阅读教学 中学生问题意 识 的培养 [ D ] ,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0 ,5( 1 9 ) [ 2 ] 张怡敏 . 论 高中语 文阅读教 学中学生问题 意 识 的培养 [ D ] . 苏州大学,2 0 1 0 ,5( 1 9 ) [ 3 ] 高洁. 高中思想政 治教 学中学生问题 意识 的 培养 [ D ] . 苏州大学,2 0 1 2 ,5( 1 9 ) [ 4 ] 蹇云. 高 中思想政 治课 堂教 学中学生问题 意 识的培养探 究 [ D ] . 苏州大学 ,2 0 1 1 ,5( 1 9 )
要 】习题课 是初 中物理课是重 路程 ,速度来进行分析判断。学生想出七 种方法 ,通过习题 ,促进知识迁移 ,并达 培养技 能,总结方法 ,也是教 学效果反馈 到举一反三 ,培养变式探究能力 。 的重要途径。笔者尝试 着从物理 习题课教 在习题课 中还可 以采用 “ 一题多变” 学中对 习题进行优化组合, 以“ 一题多解” 、 法 ,它是指从 多角度 、多方位对例题进行 题 多变”的方法变式探 究,有意识 地 变化 ,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 的习题 , 引 导 学 生从 “ 变” 和 “ 不 变” 现 象 中找 出 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 本质 ,探究规律 ,逐 步培养 学生灵活多变 方法。 比如一块砖平放 、 侧放、 立放在地上 , 的解题思路 ,努 力上好高效的 习题课 。 哪种放法对地面 的压力大?哪种放法对地 【 关键词 】 物理习题课 ;变式探 究; 面 的压强大?为什么? 高效 ;选 题 ;解 题 此题学生很 陕就能说出结果。然后进一 步启发:若把此题改成填 在物理教学 中,习题课是一种基础课 空题 或选j 题,应 该怎 么 型 ,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上好 问?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 习题课 ,对 于总结归纳双基 ,提高学生分 跃,纷纷提出自己的改造 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具有重要性意义 。但 方案 ,于是师生共同得出 是在习题课上的创新却很少。习题课 的教 以下 新题 。 学活动几乎都是 老师讲 、学生做,重视知 变I :一块砖平放、 识与技能 目 标 的训练 ,轻视过程 和情感 目 侧放 、立 放在地 上,则 标的体现 。 从习题选题也和生活实际脱节 ,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为 F平 习题的结果单一 确定 ,缺乏开放性。学生 J F , 对 地 面 缺少应用物理学知识所必须的实际背景 、 的压强 F — — F _—— 探究方法和解题思路 的支撑 , 也很难应付 F 。 ( 填 “ <”、 “ >” 与时俱进 的物理 习题 ,使得课堂很低效。 或 “ =” ) 随着 2 0 1 1 版新课 标 中对课 程功 能要 变2 :一块砖 ,长、 求的转变 ,物理 习题课的功能也必须发生 宽、高分别为 4 o厘米、 根本性 的转变 ,应更关注学生多维 目标的 2 0厘米 、1 O厘米 ,则平 达成 ,以使物理 习题课达到多方位培养学 放、侧放 、立放 对地 面 生的物理 能力 的 目的。因此物理 习题课教 的压强之比为。等 学中如何 高效 ,如何吸引学生进行变式探 通 过对物 理习题一 究 ,这是一个值得尝试 和探讨的问题。 题多变 的变式探究 ,有 在选题上注意培养变式探究意识 意识 地引导 学生从 “ 变” 物理 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 的知识 , 的现象中发现 “ 不变”的 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 。教师出 本质 ,从 “ 不 变” 中探究 示的习题应该是用心选编的习题 ,既能针 规律 ,完 善学 生 的认 知结 对教学 的重难点 ,能起到示 范引领 ,学法 构 , 增强应变能力。 另外 , 指导的作用 ,还应便于从立意等方面作多 笔者还注 意适 当地使用 种变化 ,从不 同角度使不同层次学生对解 些 “ 非常规题”去培养 题技能 与方法有更深的理解 。在 日常生活 学生非常规的思维方式, 中有许 多物理现象都是习题情境引入的好 像 : 有多余条件的习题; 素材。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叉可 以激发学 有多个答案的习题 ;对实 保定市 百花中 学 河北 估的习题 保定 苏 阳 习兴趣 。比如 ,在运用密度知识解题时 , 验结论进行评 笔者编 了这样一道习题 : 我 的朋友拿来一 等。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 个 “ 金戒指” ,询问是不是纯金 的?如何 题的钥匙, 归纳同类型题 鉴别 ?学生纷纷发言 ,多种不 同的方法在 的共性和区别,达到解题 轻松地讨论中产生 , 并能设计出探究实验。 时会—类 、 通一片的目的。 这样设计 的习题能促使学 生把理论运用于 三、在解题 能力上 实 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这有 注意培养 变式探 究应用 利 于训 练 学 生 的 发 散 思 维 能力 ,从 而 培养 物 理 习题 课 教 学 中 , 学生的变式探究意识 。 要有 意识地通过 对典型 二、在解 题方 法 上注意 培养 变式探 问题的变式探 究 ,培养 究 能 力 学 生 的解 题 能力 , 扩 展学 生思 路 的 “ 一题 多解 ”法是 能 够 把 一 个 复 杂 的 指通过不 同的思维途径 ,采用多种解题方 问题变式为若 干个较简 法解决 同一个实际问题 的教学方法。一题 单 的问题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 系。并灵活 多解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 使 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给的问题。通过 ��
“双新”背景下基于DELC_的高中物理习题变式教学研究
双新 背景下基于DELC的高中物理习题变式教学研究钱㊀霞(无锡青山高级中学ꎬ江苏无锡214036)摘㊀要: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新高考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ꎬ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文章根据深度学习理论ꎬ论述了基于DELC的高中物理习题变式教学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可行性ꎬ结合具体的问题实践ꎬ对深度学习下的习题变式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新课程ꎻ新教材ꎻ深度学习ꎻ变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3-0063-03收稿日期:2023-10-25作者简介:钱霞ꎬ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㊀㊀新高考注重学科知识体系间的内在联系ꎬ物理考题中强调了数学知识的运用ꎬ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跨学科融合知识ꎬ能够利用数学的语言符号㊁图像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的信息ꎬ能够融合学科知识而不是割裂式学习[1].本研究将把深度学习的理论ꎬ运用到习题变式教学中去ꎬ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ꎬ顺应新高考要求ꎬ帮助学生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能力.1DELC理论DELC(DeeperLearningCycle)也称为深度学习环路ꎬ是经过预测㊁环境的营造㊁知识的获取㊁知识的深度加工㊁学习评价形成了深度学习.国外学者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早于20世纪50年代ꎬ布鲁姆在当时对认知层次的分类中已体现出学习有深浅之分[2].美国学者Marton.FꎬSaljo.R在«Onqualitativedifferenceinlearning:Outcomeandprocess»中正式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3].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ꎬ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ꎬ人们认为深度学习是源自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展需求ꎬ在理解的基础上会采用多元的学习策略ꎬ自主地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同时建构个人知识体系ꎬ并能将此知识体系迁移到真实的情境中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4].研究者们提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深度学习模式.2基于DELC的高中物理习题变式教学习题变式教学是指通过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多种方法ꎬ或者是多种模型的变式设计ꎬ对题目从多个知识点㊁多个角度ꎬ多个方向进行变式处理ꎬ将知识进行纵向深入ꎬ横向发散ꎬ构建完整的系统.本研究中以多题归一㊁一题多问这两种具体的形式作为实例.㊀2.1多题归一多题归一是指多个题目采用的是同一个知识点ꎬ或者是同一个思想方法ꎬ此形式主要出现在新授知识点之后或是综合专题复习时的习题教学中.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ꎻ36预评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ꎬ并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或通过学习提升迁移能力ꎻ学习加工处理方式:根据例题搜集同知识点或同思想方法的问题ꎻ加工知识:找出题目的共性ꎻ解决变式问题:解决小组其他同学搜集的问题ꎻ评价方式:分析讲解问题.原型问题:将物体以速度v0水平抛出ꎬ经过时间tꎬ物体运动到A点ꎬ求:①物体在A点的速度ꎻ②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本题是 平抛运动 这一节新课教学的课堂例题.学生搜集的变式问题(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ꎬ经过1s后落地ꎬ求:(不计空气阻力ꎬ取g=10m/s2)(1)落地瞬时速度ꎻ(2)抛出过程发生的位移ꎻ(2)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ꎬ一名选手以30m/s的速度从水平平台飞出ꎬ最终落地点与飞出点的高度差值为5m.不计一切阻力ꎬg取10m/s2.选手飞过的水平距离为sꎬ全程所用时间为t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A.s=20mꎬt=0.6s㊀㊀B.s=16mꎬt=0.8sC.s=20mꎬt=0.4s㊀D.s=30mꎬt=1s(3)一架装载抗洪救灾物资的飞机ꎬ在距地面500m的高处ꎬ以80m/s的水平速度飞行.为了将救援物资准确地投到目的地ꎬ飞行员应在距目的地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出物资?题目看似容易ꎬ但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ꎬ一节新课下来并不能够完全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思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ꎬ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科学研究也表明: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或者新技能时ꎬ基本上是需要经过多次的学习加工后ꎬ才能够掌握这些新的内容或新的技能ꎬ普通教学是通过反复的机械训练来达成这一目标ꎬ实际的思维技能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ꎬ这与新高考的要求不相一致.此次研究过程中ꎬ我们没有简单要求学生反复练习ꎬ而是要求学生搜集变式习题ꎬ在搜集变式问题之前ꎬ他们需要对本节内容深度加工ꎬ信息处理ꎬ归纳总结ꎬ把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ꎬ而后实现应用.同时ꎬ如在综合性问题中遇到困难时ꎬ他们也可以用相似的方法ꎬ找寻同类型问题ꎬ建构模型ꎬ解决问题.在多题归一的情境中采用深度学习ꎬ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导作用ꎬ深度挖掘了学生的高阶思维ꎬ学生不仅学会了解题ꎬ更重要的是能够总结出此类型题目的特征ꎬ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等.不难发现ꎬ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ꎬ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ꎬ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ꎬ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一题多问一题多问是对同一个知识点不断延伸出的多级问题ꎬ变化角度ꎬ层层设问ꎬ环环相扣ꎬ由浅入深ꎬ横向拓展ꎬ引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随着题目条件的改变ꎬ逐渐加入新的信息ꎬ增设问题的背景材料ꎬ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ꎬ此种形式主要呈现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问题㊁分析问题的能力ꎻ预评估: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并有较强的综合运动能力或通过学习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ꎻ学习加工处理方式:完成已有题目并追加设问ꎻ加工知识: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连接ꎻ解决变式问题:解决小组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ꎻ评价方式:完成所有设问问题.原型问题:一种跑步机测速的原理如图1所示ꎬ跑步机底面固定间距L=0.5m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2ˑ10-2T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条形匀强磁场ꎬ导轨间所接电阻R=2Ωꎬ橡胶带上46等间距固定导体棒ꎬ每根导体棒的电阻r=2Ωꎬ当前一根导体棒出磁场时ꎬ后一根导体棒恰好进入磁场ꎬ不计其他电阻.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ꎬ橡胶带匀速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I=0.01Aꎬ求:图1㊀跑步机测试原理(1)橡胶带运动的速度vꎻ(2)水平拉力F的大小ꎻ(3)电路消耗的热功率.学生追加设问:(1)导体棒两端的电压大小ꎻ(2)假设相邻两根导体棒的距离x=1mꎬ求第四根棒离开磁场时流经电阻R的电荷量ꎻ(3)请你计算出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Pꎬ并比较这两个功率的大小关系ꎬ简述原因.这是一道电磁感应综合练习题ꎬ涉及受力分析㊁力的平衡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㊁焦耳定律㊁功能关系㊁牛顿第二定律等多个知识点ꎬ综合性强.本题的原始3个问题难度中等ꎬ大部分学生在一轮复习结束后能够完整地解答出来ꎬ教学的目标远不止于解题ꎬ如何进一步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ꎬ在此ꎬ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习经验加设问题ꎬ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查阅教辅资料ꎬ参考经验丰富的命题教师的出题思路.经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之后ꎬ学生给出了上述3个问题ꎬ仔细观察以上3条追加问题ꎬ不难发现学生已经开始将问题的难度稍作提升ꎬ并且完美地将高中物理所学的动力学㊁电磁感应问题综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引导下ꎬ学生能够自主思考㊁探索㊁研究ꎬ不局限于理解㊁掌握知识ꎬ而是凌驾于知识之上ꎬ灵活运用知识.整个学习过程ꎬ学生的思维梯度逐步提高ꎬ不仅限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ꎬ机械刷题ꎬ而是真正实现了知识内化㊁实践应用.学生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ꎬ不仅解决了解题问题ꎬ物理关键能力同时达到了提升ꎬ教师也达成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问题中采用一题多问式深度学习ꎬ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ꎬ有助于学生自行理清解题思路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㊁克服对难题畏惧的情绪㊁获取学习的主动权和建立学习的信心.3结束语新课程新教材下的高考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ꎬ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学科知识内涵ꎬ而不是对解题技巧和解题规律的机械记忆.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能以深度理解为起点ꎬ以解决问题为目标ꎬ主动地㊁批判性地整合知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习题变式教学有帮助学生增强深度学习的动机ꎬ整个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变ꎬ不拘泥于特定的方式方法ꎬ遇到不同的问题ꎬ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教学的评价方式不是唯一的ꎬ在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ꎬ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ꎬ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ꎬ培养其创造性思维ꎬ乐于探索自然的精神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高考评价体系解读[M].北京ꎬ现代教育出版社ꎬ2023.[2](美)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ꎬ2009:78-80.[3]MartonꎬFꎬSaljoꎬR.Onqualitativedifferenceinlearning:Outcomeandprocess[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ꎬ1976(46):4-11.[4]李维ꎬ黄致新.基于DELC的中学物理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与学ꎬ2021(12):9-13.[责任编辑:李㊀璟]56。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习题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
程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和 物 理 概念 、 律 的 教 学 它 规
及物 理实 验 的 教学 构 成 了 中学 物 理 教学 的 三 大
支柱 。 课 程 下 物理 习题 的 教 学 目标 是 : 学 生 新 使 掌握 能灵 活应 用 于实 际 问题 解决 的知识 与 技 能 ; 发 展 学生 在运 用 物理 知 识 与 科 学 方 法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过 程 中所需 要 的创新 意识 与 多种 能 力 , 比 如: 自主 学 习能力 、 信息 收集 和处 理 能力 、 流 与 交 合 作 能 力 ; 一 步 培 养 学 生 的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进 观, 比如 : 过 尝 试 解 题 , 验 探 究 的 艰 辛 与 喜 通 体 悦 , 养坚 持 真 理 、 于 创 新 、 重 他 人 、 事求 培 勇 尊 实 是 的科 学态 度 和科 学精 神 。 效 的 习题 教 学 在深 有 化 、 化知 识 , 固概念 、 律 ; 养思 维 品 质 , 活 巩 规 培 提
1 1 物 理 习题 问题 解 决教 学模 式 的理 论基 础 . 现代 认 知心理 学 的“ 家 —— 新 手” 专 理论 研
究 表 明 : 同的人 解决 同一 类 问题存 在不 同 的解 不
成 了 “ 题 机 器 ” 这 不 仅 降 低 了 习题 教 学 的效 解 。 能, 也严 重地 影 响 了学生 的身 心 发展 。 当前 , 如何 在 教学 中充 分发 挥 习题教 学 的育人 功 能 , 进而 实 现 由应 试教 育 向素质 教 育 的转 变 , 是摆 在 我们 面
物理习题式教学论文
探讨物理习题的探究式教学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压力随之升高,每天大量的习题总是压的学生透不过气来,面对这种现象,突然有种想法油然而生,如何减少作业量的同时还能帮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知识?即物理习题教学。
物理习题教学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
物理习题教学中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动态”的现象中发现“静态”的本质,从“静态”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关键词:思考;探究;物理习题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185-01在物理教学中,习题是必不可少帮助学习理解知识的一种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
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首先我们要对物理学产生兴趣,我们要不怕犯错误敢于去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具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
例如,在运用速度公式解题时,我编了这样一道题目:上午7:20第一节课,老师家到校的距离是4km,如果骑车的平均速度是5m/s,问老师7:10从家动身会迟到吗?学生解题后发现老师迟到了。
我接着提出如果要不迟到必须在什么时刻前动身。
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由于长时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形成了一种压抑的课堂心理,大多数学生害怕说错了遭到嘲笑,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特征受到了严重影响,他们的求异,求变的意识,受到压抑,不想也不敢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浅谈科学探究式的物理习题教学
新课 程视 窗 1/ "
会 迟 到 吗 ? 学 生 解 题 后 发 现 老 师 迟 到 了 。 我 接 着 提 出 : 果 要 不 迟 到 必 须 在 什 么 时 刻 前 动 身 ? 这 样 编 如 排 的 习题 不 仅 容 易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时 也 激 同 发 学 生 的探 究 意 识 。指 导 学 生 把 理 论 运 用 于 实 际 , 使学生感觉 到物理就 在身边 , 有利 于激发 学生 的 这 学 习兴趣 , 提高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 , 从而 培养 学生的 探究意识 。 二 、 强 学 法 指 导 。 申拓 展 。 养 探 究 能 力 加 引 培 新课程 强调学生 的主体 意识 , 重视 培 养学生 的 自主探 究 能 力 , 因此 在 习题 教学 中 开 展 “ 景 教 学 ” 情 、 “ 问题 教学” 以及“ 对话交 流教学 ” 让学 生带 着 问题 , 探 究 ,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变 通 程 度 就 决 定 着 探 究 的 学 深 度 。教 学 中要 避 开 教 师 的 “ 言 堂 ” 适 时 加 以 评 一 , 价、 小结与归纳 , 充当组织者 、 与者与引导者 , 学 参 将 生 一 步 一 步 地 引 向 “ 问一 一 设 想 一 一 探 究 一 一 创 发 新 ” 对 于 学 生 来 说 , 道 物 理 习 题 就 是 一 个 “ 学 。 一 科 问 题 ” 在 同 学 们 的 积 极 思 考 、 烈 讨 论 中 , 固 的 。 激 凝 知 识 被 激 活 了 , 题 的 过 程 被 激 活 了 , 生 的思 维 被 解 学 激 活 了 , 生 探 究 问 题 的能 力 得 到 了 锻炼 。 学 在 物 理 习题 教 学 中 , 过 对 物 理 习 题 的 变 化 改 通 造 , 意识 地引导学 生从 “ ” 有 变 的现象 中发现 “ 变” 不 的本质 , “ 从 不变 ” 中探究规律 , 培养学生灵活多变 的 思 维 品 质 , 善 学 生 的 认 知 结 构 , 强 应 变 能 力 。 通 完 增 过 改 变 物 理 习 题 的 已 知 条 件 或 结 论 , 学 生 进 行 深 让 入探究活动 , 而提高其发现问题 、 从 解决问题 的能 力 和探索创新能力 。教 师适 时启发 , 可激发 学生 的探 索欲望 , 导学 生在易疏 忽 处 、 混淆 处进 行拓 变 , 引 易 逆向拓 变。有利于发 展学 生的思 维 和智力 , 养学 培 生 的思考 、 疑 、 究和创新能力 。 质 探 三、 实验辅 助分析 。 手脑并 用 . 提高探 究能 力 认 知心理学的研究 表 明 , 作思 维 的操 练 直接 动 制约着 物理思维的发展 。在进行抽象 的物理过程教 学时, 教师可 以构建学 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 , 以 并 学 生 操 作 中 获 得 的 结 论 去 理 解 习 题 中 所 遇 到 的 难 点 , 成猜想——验证一一应 用的活动模式 。 形 在 电学入 门教学时 , 学生 对 于“ 短路 ” 问题理 解 不透 , 习题 中经常 出错 。若 把短 路问题 穿插 在较 复 杂 的串 、 并联 电路 中, 学生就束手无策 了。究其原 因 是 学 生 只从 直 观 的 电 路 图 上 观 察 哪 个 用 电 器 被 导 线 或 开 关 并 联 , 未 真 正 分 析 电 流 的路 径 。这 时 若 用 而 传统的习题教学 法去讲 解 的话 , 大多数 学生 难 以信 服 , 为 这 是 老 师 强 加 给 学 生 的结 论 。 为 此 , 师 可 认 教 借助于常用 的电路示 教板 进行先实验操作后理论 分 析 的 办 法 。通 过 小 灯 泡 在 电路 中 是 否 发 光 这 一 直 观 现象 , 来解 释以上两种 电路 中电流 的流 向及局 部短 路 问 题 。在 实 验 这 一 “ ” 铁 的事 实 面 前 学 生 很 快 弄 清 了 “ 路 ” 类 习 题 的分 析 方 法 。 为 了进 一 步 增 强 学 短 这 生借 助实验分析有关 物理 习题 的兴趣 , 师还 可专 教 门设 计一些“ 路” 短 习题让学生进行 探究 。这有利于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实践能力和创新 能力 。 现代心理学指 出: 生的学 习不 仅是 一个 接受 学 知识 的过 程 , 且 是 一 个 发 现 问 题 、 析 问 题 的 过 而 分 程。它不 仅要 求学生记 忆结 果 , 更要 求学 生体验 获 取知 识 的 过 程 , 解 科 学 发 展 过 程 和 对 规 律 的探 索 理 过程 , 而 认 识 科 学 探 究 过 程 的 意 义 , 握 认 识 问 题 进 掌 和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 。探 究 式 物 理 习题 教 学 就 是 强 调 学生 在习题中不断发现问题 、 决问题 , 解 在此 过 程 中 获取 知识 , 体会科学 方法 , 受到感情 价值 观的熏陶 。 ( 者 单 位 : 州 省 遵 义 市汇 川 区 高坪 镇 中学 ) 作 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介绍: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相关内容。
通过坚持探究式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开展高中物理习题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必修课程,也是许多高中学生参加高考必须应考的科目之一。
在物理学习中,习题课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如何设计和开展高效的物理习题课,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是物理教师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物理习题课一般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后布置习题的方式,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去思考和探究。
不过,近年来探究式教学逐渐走进许多教师的课堂,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教学不仅可用于专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到课程的每个方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1、任务型教学设计传统的物理习题课一般都是教师讲解、板书和学生听课后作习题。
这种方式过程单一,学生的思考、发散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比之下探究式教学的任务型教学设计正好符合课程需要。
任务型教学设计是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按照问题的要求去研究、讨论,从而起到引领、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
通常物理习题的设定都是熟练掌握某一物理知识点后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任务型教学设计,设计一些物理习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本相关知识点去分析问题,然后自主合理地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进行探讨和概括。
如此反复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求解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
2、实践实验探究式设计实践实验活动是物理课程重要的部分,同样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项目,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去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实验现象,从而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教学设计背景与目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习题课教学模式多为老师讲示范题、学生练习巩固的模式。
但这种模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学生练习的题目难度、类型、数量有限,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二是学生在练习中缺乏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难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三是学生对习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理解。
因此,本次探究式习题课的设计,旨在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习题以及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内容本次探究式习题课分为三个部分:思考环节(分组集体探究)、讲评环节、评价反思环节。
1. 思考环节(1)组内自主探究采用小组形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究一道难度较高的习题(例题、思考题、探究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生需认真分析、思考,讨论对错、寻找解题方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组间提问交流由老师主持本环节,采用问答交流的形式,使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切磋思路,促进学生在交流中思考,深化理解。
老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情况进行一些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讲评环节贯穿整个思考环节和讲评环节,老师可以随时提醒学生注意探究的重点和难点,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
讲评环节中,老师要紧密围绕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反馈信息,分析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题方法和策略,并且在解答习题的同时帮助学生与其他知识相互衔接,提高学生认识物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1)个人反思学生在习题探究过程中,要完成小组不能完成某道题目,小组成员情绪波动、互不信任等问题,提出不少问题但难以解决,个人存在偏题、怕冷落和缺乏思路等问题,学生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面临了很多挑战。
在评价反思环节,老师可以通过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这些问题上的表现、对习题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对探究结果的评价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本篇文章介绍一种高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场的特性和电势的概念;2. 掌握电场强度、电势差、电势能的计算方法;3. 熟悉电势能与机械能转化的特点;4. 了解电势能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原则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要求学生在探究前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动手实践;在探究后,学生自主交流总结,认识到探究的意义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电场和电势的概念,并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电势能与机械能转化的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目的是考察电势差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探究电势能与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学生分组,配备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跟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并在分组间进行交流合作。
教师以学生实验结果为依据,全面解释电势差与电势能之间的关系,讲解电势能与机械能的转化的特点。
教师结合生活和实践案例,指导学生对电势能的实际应用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对电势能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5. 练习(25分钟)教师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并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
习题是用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方法,指导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协调与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四、教学效果评估教师根据本课程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点,提供评估标准并进行考评,用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并为未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高中物理习题课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而探究式教学则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节探究式的高中物理习题课,并对该设计进行了实践。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动量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运用动量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3. 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习题册、黑板、白板笔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习题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动量是什么?能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量和能量的相关概念,并简要介绍动量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Step 2 探究(30分钟)教师提供一道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1运动,撞击到同质量、静止的物体,两者合为一体后,以多大的速度继续运动?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就问题进行探究讨论,提出自己的推理和解决方案,并在白板上记录关键步骤和结果。
Step 3 汇报(15分钟)教师选择几个小组进行汇报,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Step 4 运用(20分钟)教师提供一组应用动量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案。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习题,并将答案提交给教师。
Step 5 总结(10分钟)教师针对习题的解答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解,并强调掌握动量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探究式的习题课,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展示了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激发。
学生们也注意到了动量和能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一、引言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关乎人类未来进步的重要科学门类。
高中物理作为学习物理的起点,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习题课作为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而且也是巩固和加深学习内容的有效手段。
然而,传统的习题课教学模式主要以讲解、演示和论证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机会,因此容易出现知识快速消退的现象。
如何让习题课不再枯燥无味,如何实现知识的深度掌握和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则成为当前高中物理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基于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尝试设计并实践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并对其实现效果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二、探究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明确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公式,掌握其应用方法和计算技巧。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探究、合作和创新能力。
2、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2)活动一:小组探究①讲解任务:每个小组分别选取一道与本单元知识有关的难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并将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记录和整理。
②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展开小组内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思考。
老师应加强引导,梳理相关知识点,并对其进行解答和补充。
③成果汇报:鼓励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汇报。
其他组应积极评估汇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活动二:个体反思个体同学应针对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与贡献,进行自我反思。
老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4)活动三:集体总结老师应针对此次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实践效果评估本文根据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念,针对某所高中物理习题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通过测验与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测试,结果表明学生对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为均衡,具有一定的掌握能力。
谈提高初中物理变式教学策略分析
谈提高初中物理变式教学策略分析初中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式教学策略尤为关键。
变式教学是指通过不同形式的题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锻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变式教学策略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掌握物理变式基础知识想要提高初中物理变式教学策略,首先需要掌握物理变式基础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物理变式的概念、规律以及应用,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解题提供指导。
在授课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教学节奏,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解题的领域。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物理变式的定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
二、注重解题技巧训练初中物理的变式题目种类繁多,涉及较广,而且涉及到的知识点、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很容易迷失在解题的过程中。
因此,在提高初中物理变式教学策略中,注重解题技巧训练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练习题型,让学生逐渐掌握解题的技巧,比如演示法、归纳法、分类法等。
还可以通过讲解实例展示,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习惯除了注重解题技巧训练,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习惯。
物理变式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练习,学生应该了解到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应该多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
只有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才能够在学习物理变式的过程中有所提高。
四、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都很大,只有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才能够提高初中物理变式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变式的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科学探究式的物理习题教学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科学探究式的物理习题教学[1]〕摘要: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
物理习题教学中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习题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
它既是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物理习题教学,主要是指教与学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
学生在新授课上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在理解起来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
因此物理习题教学是概念、定理、性质、公式等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必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双基”,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物理习题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1)习题教学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教师讲题目,学生做题目。
习题教学的活动方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老师讲、学生做,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训练,轻视过程和情感目标的体现。
(2)从习题题目设置过于偏、难、繁、旧。
背景比较单调,和生活实际严重脱节,题目的结论唯一确定,缺乏开放性,禁锢了学生的大脑,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这些使学生只能看见物理学中的“孤立树木”,而没有领略到物理学“森林”的美妙与和谐,学生缺少理解应用物理学知识所必须的实际背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支撑,也很难应付千变万化的物理习题。
随着新一轮课改中课程功能的转变,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也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使物理习题训练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
2、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二、教学内容主题:力学1、力的概念与分类2、牛顿运动定律3、摩擦力4、弹力5、万有引力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力的故事或者实例来引发学生对力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有关力学的问题,并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对力学问题进行探索。
3、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方法,并最终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
4、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总结实验规律,并解答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总结和扩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探索扩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四、教学亮点1、学生参与度高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将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
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式教学将学生引入实践中实施自己设计的实验,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科学精神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探究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能够在自由探究的环境中进行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是一节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习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或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如“当小明骑自行车行驶一段距离时,他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保持匀速行驶?”或“如果一个物体质量为1kg,受到一个10N的力,它将加速多少?”第二步:引导探究根据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猜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例如“骑自行车时的力有哪些因素影响?”或“物体的加速度和作用力有什么关系?”第三步:展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或演示,展示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例如骑自行车的实验可以利用一个简易自行车模型和力计进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力对速度的影响;物体加速度的实验可以利用车模和动力计进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作用力对加速度的影响。
第五步: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和解答习题,互相讨论和修正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把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梳理。
第六步:展示总结请学生陈述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学生进行展示,以及对答案的解释和评价。
第七步:拓展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例如“如果一个人推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需要多大的力才能使它匀速运动?”或“如果一个物体质量为0.5kg,需要多大的力才能使它加速1m/s²?”第八步: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强调解题方法和思路的重要性,以及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学生既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知识解答,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中物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作为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将探究式教学融入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习题课上通常面对大量的练习题,他们往往只注重求解问题的结果,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物理本质和解题思路。
传统的习题课往往采用“先讲解,后讲题”的模式,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解题的思维深度和灵活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和效果评估,深入分析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价值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总结提出教学改进和发展方向,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探索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深入了解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表现和反应,以及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我们希望借助这次研究,为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其他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在进行高中物理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论和研究手段。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教材及教学案例等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意义和作用,为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例说初中物理习题变式教学法
课程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158·例说初中物理习题变式教学法秦开友 葛华团(四川博睿特外国语学校)【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58-02 所谓“变式”是指在对问题进行直接观察时,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事物非本质的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的过程。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答习题过程中,由于学生久已形成习惯思维定式,造成学生分析问题时方法单一,从而步入解题误区。
应用“问题变式”教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尝试并总结出四种“变式”教学法: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联。
一、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指的是依靠母题,变化过程,强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应用。
浮力这章一计算题难度大,技巧性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灵活多变,突破重难点,其中一题多变,创设问题情境是最好的方法。
例如: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浮在水面,它露出水面的部分高4cm,(取g=10N/kg)求:(1)水对木块向上的压强、压力是多大?(2)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3)木块的重力是多大?(4)这个木块的密度是多大?解:(1)由题10cm的正方体木块正立浮在水面,它露出水面的部分高4cm,所以木块浸在水中深度h=10cm张4cm=6cm,所以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6m=600Pa;(2)V排=Sh浸=10cm×10cm×6cm=600cm3,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600×10张6m3=6N;(3)木块漂浮,所以G木=F浮=6N;(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变试一:用手将木块缓慢压人水中,当木块刚好全部没人水中时,手对木块的压力是多大?当木块的力为2N时,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习题变式探究教学
物理习题变式探究教学是对物理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对于3-5的内容,有两个主题:
主题一 动量、动量守恒
例1 如图1所示 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滑块,A,B,C,质量分别为m A =m C =2m,m B =m,A,B
用细线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接)开始时A,B 以共同速度v 0运动,C 静止,某时刻细线突然断开,A,B 被弹开,然后B 又与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
求B 与C 碰撞前B 的速度.
解析:设A,B,C 的共同速度为v, 滑块A 与B 分开后,B 的速度为v B ,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 A +m B )v 0=m A v +m B v B B 与C 碰撞 m B v B =(m B +m C )v
由①②式可求出 v B =5
9
v 0 此题学生必须判断出A,B 弹开过程和B,C 发生碰撞过程动量是守恒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其条件是系统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它考查了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是道单纯的动量守恒定律应用题。
变式一
如图2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A,B 通过轻弹簧连在一起,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物块C 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与A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若要使弹簧具有最大弹性势能时,A,B,C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的动能刚好是势能的2倍,则C 的质量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设A ,C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v 1
A 与C 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 m C v 0=(m C +m)v 1-----① 当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A,B,C 具有相同的速度v 2 由动量守恒定律
(m C +m )v 1=(m C +2m)v 2----②
又因为A 和C 粘合后至A,B,C 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A,B,C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所以 21(m+m C )v 2
1=2
1(m C +2m)v 22+E p ---③
图1 图2
又因为E p =
4
1
(m C +2m)v 22---④ 联系①②③④式可求得v C = m
此题在例1的基础上加入了动能和势能的因素,从而变成了一道综合题,因此学生要判断出A,C
碰撞过程及A,B,C 运动到弹簧具有最大势能时系统动量是守恒的,同时又要理解当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A,B,C 具有相同的速度,还要判断出A 和C 粘合后至A,B,C 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A,B,C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守恒的,它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及推理能力。
变式二
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
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核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 和B 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 ,右边有一小球C 沿轨道的速度v 0射向B 球,如图3所示,C 与B 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 球与挡板P 发生碰撞,碰后A,D 都静止不动,A 与P 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锁均已机械能损失),已知A,B,C 三球质量为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 球的速度
(2)求在A 球离开挡板P 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1)设C 球与B 粘结成D 时,D 的速度为v 1 由动量守恒有: mv 0=(m+m)v 1------①
当弹簧压至最短时,D 与A 的速度相等,设为v 2, 由动量守恒有: 2mv 1=3mv 2------②
由①,②两式可求出A 的速度为V 2=
3
1
V 1 (2) 设弹簧被解锁后,贮存在弹簧中得势能为E p ,由能量守恒,有
21×2m v 21=2
1×3m v 22+E p ---------① 撞击P 后A 与D 的动能都为零,解除锁定后,当弹簧刚恢复到自然长度时,势能全部转变成D
的动能。
设D 的速度为V 3,
则有:
E p =2
1×2m V 2
3-------------②
当弹簧伸长时,A 球离开挡板P ,并获得速度,当A,D 的速度相等时,弹簧伸至最长。
设此时的速度为V 4,由动量守恒有: 2m V 3=3mV 4----------------③
当弹簧伸到最长时,其势能最大。
设此时势能为E 'p 由能量守恒有: 21×2m V 23=2
1×3m v 24+E 'p ------------------④ 由①②③可解得, E 'p =
36
1m v 20
此题在变式1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弹簧的锁定和解锁定过程及D 与P 的碰撞过程,从而使物体的运动变成多过程、多阶段。
此题要求学生要在变式1的基础上推理分析出C 球碰撞B 球到弹簧被锁定的过程机械能守恒,而后A 球与墙P 的碰撞对本题是没有影响的,弹簧解锁后到弹簧伸到最长时系统动量和机械能都是守恒的,它考查学生理解和判断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对一些多过程、多阶段问题,一定要分阶段分析,作好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明确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注意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应用和判断,只有对没有机械能损失的过程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由于对问题的不断深入,从而能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主题二 原子结构核原子核
例1 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离子,已知基态氦离子能量为E 1=-54.4ev ,
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4 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如图4
解析:要吸收光子发生跃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必须是任意两个能级的差值,40.8ev 是第一能级和第二能级的差值,51.0ev 是第一能级和第四能就的差值,54.4ev 是电子电离需要吸收的能量,均满足条件,选项A,C,D 均可以,而B 选项不满足条件。
答案:B 此题要求学生必须理解玻尔原子理论,掌握原子吸收或辐射光子的能量是由两定态的能级差决定的,它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
变式一
已知 原子的能结构,如图5所示,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 ~3.11ev.下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如图5
A.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
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
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D.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解析: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欲发生电离,
只需吸收1.51ev 的能量即可,低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所以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而发生电离,A 正确;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放出的能量至少为1.51ev ,低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此光处于红外线区域,具有显著的热效应,B 正确;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光为N=C 24=6,能量差在可见光范围内只有两种,C 正确、D 错误。
此题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电离和电磁波谱的概念,要求学生要理解电离的概念及不同波段的电磁波的特点,理解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可能频率数可用C 2n 计算,它考查学生对氢原子的能级图的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变式二
如图6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一群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较低能就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2.49ev 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n=3跃迁到n=2所发出的光波最短 B.这群氢原子能发出两种频率不同的光,其中从n=3跃迁n=1所发出的光频率最高 C.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11.11ev D.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最大值为9.60ev
如图6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群氢原子能发出3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其中从n=3跃迁到n=2发出的光子能量最低,波长最长,A,B 错误;从n=3跃迁到n=1发出的光子能量最高,为12.09ev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金属钠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9.60ev 所以C 错误,D 正确。
此题在又在变式1的基础上引入了光电效应原理,这就要求学生还要理解、掌握光电效应原理,同时要让学生注意区别一群氢原子还是一个氢原子,掌握一个氢时最多发出的光子数为n-1种,它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