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
方面?
4.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5. 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6.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
步骤和计划。
2. 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4. 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1.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
因。
2. 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
人文地理学复习大纲
《人文地理学》复习大纲
第1章绪论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年代、人物、学派、观点
三、1990年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
2、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一、研究主题
1、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的概念、特点
2、文化的扩散:各扩散类型的概念与特点
3、文化生态学: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4、文化整合:概念,整合各阶段的特点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整合的差异
5、文化景观:概念,时间上的变化与空间上的变化
二、人文关系论
掌握各理论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其对该理论的历史评价
1、环境决定论
2、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
3、环境感知论
4、文化决定论
5、和谐论
三、汤恩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马克思.韦伯的学说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四、斯宾塞的人地关系图式
人口、技术、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1、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2、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思考题:
1、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各阶段人口增长的变化与特征
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1、布莱克的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
2、西北欧模式、日本模式、中国模式、印度模式的特点
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发挥文化正向功能,促进文化系统迅 速发展,提高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扩散力。
源自文库
如:普通话的普及等
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1.景观内涵:
景观一词原来在西方称为风景画,指景物、 景色。后被引入地理学,表达地域综合体。 基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自然现象与人文 现象,景观相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1)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 (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 宗教等社会 现象。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 (4)德国的拉采尔等: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导源于德国的 拉采尔,其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 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应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由此谋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 和谐的人地关系和谐论,逐步在全世界得到确认,并成为人文地理学
理论的一大革新。
(一)环境决定论
1、核心观点 :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C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 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 机。
D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人类利用自然应 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 一部分。强调文化与环境的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人文地理学》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评 价 形式文化区,以文化的同质性和均 质性为主要特征。形式文化区具有同心 圆的模型空间模式。另外,形式文化 区,是自然形成的文化圈。而功能文化 区带有明显的人工影响烙印。
2、功能文化区
内涵 受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
内部彼此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 化区。
特征(1)功能性(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
2、泰勒
(1)概念 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 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 习惯的复合体; (2)评价 侧重文化中的软件,强调文化 的多样性的统一,即知识、习俗、才能的 复合体。
3、克罗伯和克鲁克洪
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 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其 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在历 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所代表的价 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 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 约因素。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二、人地关系理论 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四、文化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图式
二、人地关系理论 (一)环境决定论
1、核心观点
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2、起源与发展
(1)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
(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 宗教等社会现象。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
[精品]002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一、文化概念和文化结构
1、文化概念
起源 中国:《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 西方:culture是从拉丁语中cultivation起源的,有耕耘, 栽培之意。
近代定Leabharlann Baidu:
泰勒:《原始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 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 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 复合体。 克罗伯和克鲁克洪:《文化:概念的批评考察》:文化是 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 显性的和隐性的;其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 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 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 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4、生态论
首先是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H.H.Barrows)在其《人类 生态学》一文中提出的。 认为地理学的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与客观存在 的自然现象,而是致力于人类生态的研究,所以该理论又被称 为生态论或人类生态论。巴罗斯把地理学称为“人类生态学”, 强调了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 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 为目标的现代生态论。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人文地理学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ppt课件
(一)形式文化区:
具有某种或多种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所 分布的地理范围。
该文化特征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因 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某种语言、宗教或艺术形式的分布范围。
20
形式文化区的特点
➢ 核心区: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何中 心部位。相对来说是该文化特征表现较为典 型的地方。
➢ 外围区:核心区周围,该文化的典型性随距 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第二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1
第二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学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地理 第二节 文化地理的研究主题
2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地理
一、文化的概念和结构 二、文化与地理
3
一、文化的概念和结构
(一)文化的概念:古今中外约250多个概念 古代中国,文化:文治教化 古代西方,文化:培育、栽培、耕耘
环境取向 环境认识
环境行为 环境过程
自然环境
环境结果
37
四、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 ——文化特征之间的协调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体系中,各文化综 合体,各综合体的文化特征在功能上形成 协调
➢ 文化体系的整合--发挥文化的正向功能作用, 促进该文化体系的迅速发展,提高内部的 凝聚力,有利于该文化的扩散。
➢ 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间位置相对固定。根据 文化景观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 化差异。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类。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具有以下意义:
(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1)文化扩散类型
文化扩散类型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①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a.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
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b.等级扩散
等级扩撒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
房艳刚 fangyg578@nenu.edu.cn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 人地关系、区域关系 • 二战以来,北美的人文地理学出现了,以文化为
核心来统率人文地理学各分支的人文地理现象。 所以几乎在所有的人文地理学的教材中都把文化 作为核心内容。 • Tery G.乔丹在《human mosaic》一书中阐述了 人文地理学五大研究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 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 空间分布→时间过程 →人地关系→优化调控→人 地相互作用结果。
• 应该指出,在近代主要文化源地则wenku.baidu.com欧美
(二)文化扩散
• 瑞典地理学家T·哈格斯特特朗把文化扩散分为: 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和迁移扩散 (relocation diffusion).
• 1.扩展扩散。也称展开式扩散或传染式扩散, 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水纹向四周扩散。即一 种文化发明或观点在一个源地发展,又向外 扩散,在这种扩散过程中,这种文化自然牢 固地存在于它的源地。如伊斯兰教。
一、文化区——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 地理学是空间的角度来研究自然、经济和人 文现象
• 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 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 类型: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 区。
• (一)形式文化区:根据一种或多种指标划分 的,具有某种共同文化特征的人所居住的地 域。形式文化区的划分是地理学家用来研究 文化空间差异的重要手段。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是古代地理学,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
二是近代地理学,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二战后,地理学形成了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革命”时期,先后出现了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等思潮,学术空前繁荣,学科流派纷呈,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较多,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3、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
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二、文化结构
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所组成,即物质文 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有其相对 独立性,又有彼此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文化整体。制度文 化和精神文化共称非物质文化,与物质 文化相对应。
(一)物质文化
1.物质文化概念 物质文化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 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不单纯包括其具体的 器物,还包括这些器物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甚 至还有体现在这些器物中人们的精神、欲望、智 慧、趣味爱好等。 物质文化既指一件件物品,也指器物的整体及其 相关作品。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 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 可以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功能文化区(function al culture regions)和乡土文化区(vernac ular culture regions)。
(一)形式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的特征,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 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 为模糊的过渡带。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的自然状态 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 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wenku.baidu.com某 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 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功能文化区的边界并没有一个交 错的过渡带,功能文化区就是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 线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 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学科特点
2. 西方著名人文地理学者主要观点、发展新趋向
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社会贡献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 文化区的类型
2. 文化扩散的类型,能举例说明
3.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 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及其观点
5.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容量、适度人口、性别比、人种、民族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及其空间规律
4. 世界4大种族的生物学特征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 书本列举的几种农业起源理论的名称,了解主要作物和动物可能的起源地区
2.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类型
3.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1. 了解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
2. 了解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情况
3.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4.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1. 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
2. 中国城市化特征
3. 城市区位因素
4.书本提及的3类城市地域结构模型
5.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1. 了解汉语的七大方言及大致分布
2. 了解语言扩散产生的几种结果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1. 了解书本提及的几种民族宗教
2. 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3. 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
4. 宗教的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第十章旅游地理
1. 旅游者、客源地、目的地、旅游业、旅游系统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要任务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要任务
与基本理论
名词解释: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功能的影响,其内部批次之急着呢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具名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文化扩散: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文化生态学: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文化景观:即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种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人文地理的研究主题:
1.人文事象的空间特征——文化区
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5.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提供里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的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人文地理的主要理论及其各自的优缺点:8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
成人
官员 科学家 大老板 专家 出国
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
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是全国开办最早的一所专门培养中等 木工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自2003年9月创办以来,连续五年 共招收了235人,学生都是当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都是生长 在农村的农民的孩子。自2005年第一届毕业至今已有4届学生 毕业,共165名,其中有148人被授予木工匠士学位证书。去年 “德胜木工匠士”被评定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今年该校又成 为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地。
举例:西服传播到中国。 西餐传播到中国。
文化扩散类型—扩展扩散
接触扩散
等级扩散
又称传染扩散。某种文化 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 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 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 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 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 了其扩散。
该文化现象的传 播或接受该文化 现象的人,在空 间上或人群等方 面,有一种等级 现象。
文化碰撞
1.交流—选择 2.综合—创新 3.流行—沉淀 4.综合性—多样性
民居的选择 服饰的选择 饮食的选择
满 讨论清:时期,满汉文化碰撞、交 融、整合过程中,哪些因素发 生了作用?作用的结果如何? 试分析说明其中的原因。
案例: 某政府官员到工厂找一个员 工,动员他家拆迁。但客商 说,我是总经理应通过我, 但来人说“这不关你的事”。 客商说,我在新加坡五年, 菲律宾三十年,从来没有发 生过“政府官员”不经通报 就直接闯入车间的事。
02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一)、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 1、(因果)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因果 、(因果) • 基本观点:环境(自然环境)现象对所研 基本观点:环境(自然环境) 究的文化行为的起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起主导作用。 起主导作用。
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
• 基本观点:环境与文化的变因之间存在着 基本观点: 作用的相互依赖性” 把文化与环境的关 “作用的相互依赖性”,把文化与环境的关 系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来考察, 来考察,而不要总想确定确切的原因与结 果。文化与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网 络。
3、 乡土文化区 、
• 定义: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 定义: 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 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 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 一种符号作标志。 一种符号作标志。 • 特点:无功能中心和明确的边界线。 特点:无功能中心和明确的边界线。
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
• 基本观点:环境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强调 基本观点:环境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二)、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 系
•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 • 文化的形成都发生于一定地域中,这个地 文化的形成都发生于一定地域中, 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内 文化的形成。 文化的形成。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
第2xx主题与理论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
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文化扩散类型: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
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由于扩展扩散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
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文化扩散特征:
①扩展扩散的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造纸术与呼啦圈传播速度的对比)。②迁移扩散的特点:
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功夫)。③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南非边界阻止外来电视节目),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是不多的,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加拿大要求在本国出版的外国杂志须含一定量本国题材)。④
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追逐时尚的文化现象)。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一)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①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环境决定论:
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强”式文化生态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研究相结合;地理学应该在时间过程中研究人地关系。
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
人口
自然生物环境
技术
社会组织
C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 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 机。
D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人类利用自然应 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 一部分。强调文化与环境的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2、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A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文化的形成都发生于一定的地域中, 这个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该区内文化的形成。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主题1 主题2 主题3 主题4 主题5
文化区
文化扩散
文化生态学
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
人文事象的 空间表征
文化的时 间现象
文化与环境 的关系
文化各特质 之间的协调
文化现象 综合体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生态学是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 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 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 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文化景观
人文因素是文化景观主体(自然是被动的,人 是主动的;自然变化慢,人文变化快)。 文化景物(物质因素)是文化景观躯干(形), 非物质因素是血肉(神)。文化景观的外在形式、 物质原料组成、装饰色彩等,是物质的;而其所 反映的价值趋向、折射的追求等内在的含义与意 义,是文化景观的神、气所在。
文化景观
3、评价
(1)它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 “天命论”、“神 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但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
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可能论
1、核心思想: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 2、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 白兰士和他的学生白吕纳。 3、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4、评价: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
够彻底。但它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社
会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辨证观点。
(三)适应论
1、核心观点: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 2、评价: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四) 生态论
1、形成及其主要观点: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将生态学的观点 引入到地理学中,认为地理学的论题应规定为完全论述人与 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 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人类普遍关心环境质量,对人类活 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有初步的认识,
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
不开其所在的环境。
1、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A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环境决定论,环境被认 为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 文化过程。
B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的是人的选择能力, 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也重视人的作用, 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
(1)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 (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 宗教等社会 现象。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 (4)德国的拉采尔等: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导源于德国的 拉采尔,其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 的产物,人的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2. 文化景观
景观的研究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德国地理 学家拉采尔首次注意文化景观的研究。美国 人文地理学家索尔(苏尔)主张文化景观是 人文地理的核心。对其概念索尔、李旭旦等 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文化景观
卡尔 · 索尔: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各种人类活 动形态。 李旭旦: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 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本教材: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 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 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文化各因素要个别分析,又要综合考虑; 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形成景观综合体。 文化景观反映人地关系。 文化景观有地域分异,又有时间变化。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二、人地关系理论
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四、文化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图式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2、评价
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
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人-地之间的关系。
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
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 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
(六)文化决定论
1、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每一种文化特征水平都对应于特定的人地关系。
于是生态学的观点再度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人地
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方向。
2、评价 1)生态学概念的引入,使人类活动、生物 作用、自然营力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加以整合, 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的二元论观点;
2)生态学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套新 的研究方法模式,使其研究更科学化。
(五)环境感知论
广义: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象 以及这种映象被修改的过程。 狭义:仅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 1、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 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 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文化 特质
内向,稳 定持重
农耕文化
小富即安 愈富愈 感不足
天人 合一 天人 相分
工商文化
大海
工业 商业 畜牧业
舟
外向, 扩张型 外向, 扩张型
游牧文化
草原
马
及时消费 不善积蓄 天人 对立
D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 形成文化景观 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着环境,创 造着更为进步的文化,人类在一定的自 然环境中进行社会活动,从而改变了自 然面貌获得显著新特征的景观,形成文 化景观。
三、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一)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他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 之道”。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 马克斯· 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宗教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思想先变化,再改变生产与环境百度文库 是另一种人地关系; (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人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历史多种因素的产物;把人类历史研究和对人的
B 环境条件能够对文化的影响起加速或者 延缓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条件的优越与否 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C 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生产发展方向和民 族文化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文化类型 生产 地理环境 方式 河湖平原 农耕业 土地 主要 交通 工具 车 财富观
哲学观
民族 精神
温问尔 雅安分 守己
开拓进 取海外 拓殖 粗犷豪 放惯于 掠夺
2、评价: (1)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虽然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 则,但人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和 俯首听命的。
(2)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有条件的,解决办法,从
而不断创造新的文化。
(七)和谐论
1、核心观点:人地关系应当“和谐”。 2、评价:“和谐论”、“可持 续发展论”作为人类社会追 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 义。对地理学来说,最重要的乃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 建富有实际地理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
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应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由此谋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 和谐的人地关系和谐论,逐步在全世界得到确认,并成为人文地理学
理论的一大革新。
(一)环境决定论
1、核心观点 :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有:区位论、 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 论,可包含该学科的各个分支,影响 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
二、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
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曾出现许多不同的人地观,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或然论、 然后是生态论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
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发挥文化正向功能,促进文化系统迅 速发展,提高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扩散力。
如:普通话的普及等
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1.景观内涵:
景观一词原来在西方称为风景画,指景物、 景色。后被引入地理学,表达地域综合体。 基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自然现象与人文 现象,景观相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分组讨论题
1.试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 2.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3、简要评价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
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4、试述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5、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和文化景 观的有机联系。
北方四合院
南方吊脚楼
黄河中游的窑洞
内蒙古大草原的蒙古包
图 (课件有)
福建客家大院
围村图 (课件有)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文化整合: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
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平衡关系。
文化特质
指一种普遍的自觉的观念和方法系统,主要表
现为基本文化素质、文化的个性与最擅长的文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