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07608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英文名称: Human Geology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64 实验学时:0学分: 4适用对象: 地理科学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执笔人:林英华审定人:陈诗越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人文地理学有初步了解,明确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人地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表现,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任务。

2、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运用人文地理学空间分析、时间分析、综合分析、社会生态分析等方法研究区域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了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分支学科如文化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4、)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维护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地关系理论、区位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掌握人文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掌握人类经济、文化、政治、旅游、宗教、聚落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改基本要求:1、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理论通常比较抽象,联系具体的实际讲授人文地理学理论,可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2、应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区域环境转化为具体的区域景观,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更加直观、具体;3、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4、加强课后练习,加强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人本主义方法论和经验主义方法论;难点:人文地理学的特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实证主义方法论和结构主义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7、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8、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9、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3、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5、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6、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7、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9、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0、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11、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3、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4、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7、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人文地理学 赵荣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答案)

人文地理学 赵荣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答案)

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
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
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农场、一个教区等都是 一个功能文化区。

特征:功能中心位置明确、边界界线确切、区内有功能联 系。

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 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
遗传、纵向;学习、横向。
•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 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 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 •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
一、文化区——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研究

概念: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 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 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 诸形态。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 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感情、民族性格
苍龙
玄武
宇 宙 “ 四 象 ” 图
白虎
朱雀
北宋都城——东京城(开封)
明清北京城
神 意 的 模 型
番禺余荫山房
三、 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代表人物:拉采尔、森普尔、亨丁顿等 评价:理论否定了西方中世纪神学中“上帝创造人 并主宰世界” 的思想,具有积极意义;但后来的
发展过于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走向另一个极
端,因而后来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评。

主要思想:
◦ 可能论认为环境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它们是否能 为人类利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因而人是积极的因素。 ◦ 或然论认为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或者以地对人的影响为 主,或者以人对地的影响为主,两者是互为因果关系。

b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_OK

b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_OK
20
化行 区政 界区 线划
的 界 线 均 为 功 能 文
21
▪3、 乡土文化区(感知文化区)
内涵 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
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宿 感、倚赖感等构成的情结、思绪)。
乡土文化区是由于宣传或人类活动的原因群众感 到实际存在的文化区。
表现:(1)感情
(2)符号
22

线
31
世界宗教文化扩散类型
扩展扩散 迁移扩散
基督教扩展扩散路线 基督教前已扩展路线
伊斯兰教扩展扩散路线 伊斯兰教迁移扩散路线
佛教扩展扩散路线 佛教迁移扩散路线
32
思考: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向周边国 家的扩散属于那种类型?
试举例说明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33
文化传承
文化的时间现象除了文化的横向扩 散,即不同文化区(相对静态)间 的文化要素交流、传播、冲击、融 合之外,在文化区这一具有一定稳 定性的区域内部,也有文化要素的 代际间纵向的传承、文化绵延乃至 发扬光大的问题。
有一种等级现象。
如:洋酒以及国产高档酒的传播。 某种新潮服装、新发型的传播。 超级市场的建立,先是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设立,逐 步传到中、小城市。
3、刺激扩散(也称激授扩散)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因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 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 存在,得到传播。
如:德语 不列颠 英语
36
(一)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代表性观点:环境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
认为:环境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
行为和文化过程,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单向因果
直链型关系。即: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复习资料.doc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复习资料.doc

⼈⽂地理学-第⼆版复习资料.doc⼈⽂地理学要点及索引部分资料来源⽹络,请斟酌第⼀章绪论第⼀节⼈⽂地理:⼈⽂地理学以⼈⽂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P3):三⼤主题(P4):⼈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结合以上三⼤传统范式,⼈⽂地理学是关于⼈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要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的特性(P5):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节古代地理学的奠基⼈(p6):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冯?洪堡(使地理学成为⼀门独⽴的科学) 卡尔?李特尔(致⼒于探究⾃然环境对⼈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他们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师近代⼈⽂地理的发展(P7)主要外在动⼒(P7) (1)通过地理⼤发现和⼀系列探险活动…;(2)科学⾰命带来的冲击…;(3)其他学科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近代地理学的代表⼈物(P7-P10):德国: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者;赫特纳:区域学派代表⼈物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物法国:维达尔?⽩兰⼠:⼈地相关论⽇吕纳:把⼈⽣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英国:麦⾦德:⼤陆腹地说罗⼠培:主张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亨丁顿:⽓候对⼈类⽂明的决定性影响巴罗斯:提出⼈类对于⾃然和⽣物环境的适应观点索尔:主张地理学者应致⼒于探讨⼈类⽂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物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然地理的密切联系费根、康斯坦丁诺夫: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门纯粹的经济科学现代⼈⽂地理学的发展(P10-P14):美国谢佛区域学派苏联向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分离的⼆元论观点中国⼈⽂地理的发展(P14-P18)近代:竺诃桢、胡焕庸、李旭旦复兴⼈⽂地理现代: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针…第⼆章⼈⽂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节⼈⽂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五⼤主题(P23-P35):⽂化X,⽂化扩散,⽂化⽣态学,⽂化整合,⽂化景观。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共5题,每题4分)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三、判断改错题:(总分10分,共5题,每题2分。

首先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然后将错误的说法改正过来。

)四、简述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2. 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名词解释:文化区、文化生态学、文化景观、地理环境决定论。

2.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是什么?3.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4. 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名词解释: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流派有关,它们是什么?3.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什么是人口转变?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

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述世界及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历史以来,世界范围内民族的迁移与集聚主要有哪些?4. 结合人口转变理论,谈谈你对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以及人口政策的看法。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 名词解释:现代农业、观光农业。

2. 分析农业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 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4. 简述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的布局。

第6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 名词解释: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12. 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地带有哪些?当前全球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7章聚落与城市化1. 名词解释: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法则、首位城市法则。

2. 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类。

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具有以下意义:(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

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1)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类型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①扩展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a.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b.等级扩散等级扩撒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c.刺激扩散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②迁移扩散迁移扩散是指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移动使文化也发生空间上的变迁。

(2)文化扩散特征①扩展扩散的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

例如,我国在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在民间生产的麻纸基础上,生产出更好的植物纤维纸。

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_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_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基本概念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时间 联系 扩散
一、空间
(一)空间的概念 从词源学角度,罗马语(espace,spazio,espacio)和英语(space )中的“空间”都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spatium,指两个事物之间 的距离或间隔。 日常用语中的“空间”通常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空白地带。 空间的科学含义: 空间的科学含义: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的卓越科学贡献,“空间”概念成为现 代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牛顿追随笛卡尔在几何学的意义 几何学的意义上看 几何学的意义 待空间。空间可以借助三维格进行精确的界定,空间是绝对的,独 立于处于其中的物体,并且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及其追随者将空间看作是一种关系 关系 的概念,它意指事物之间的数学上的共有关系。如果我们忽略每一 事物的特殊性并仅仅保留其与其他事物的距离,那么我们就会得到 没有事物, 事物的空间的概念。没有事物,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没有事物 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以空间为核心的人 文地理学领域内,距离作为空间构成部分,曾经是 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直线距离 来自于测量和几何学的概念,反映空间上点与点之 间的关系,可以用长度单位来度量。直线距离的概 念和早期地理的绝对空间哲学结合在一起,绝对空 间的度量是均质性和恒定性的。 直线距离的概念常用在理论模型中 但是,在上述模型在实证过程中,与观察到的地理 现象进行对比时,就发现,几何上的直线距离必须 用时间、费用、社会相互作用等变量来替代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时间 联系 扩散
二、地方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
其变化以增强其适应性。 (3)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的。
(4)在竞争与选择过程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四)从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比较看文化的特点
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不同之处
(1)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
(2)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
(三)人类的出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人类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①南方古猿阶段,生存时代距今约300万~200万/150万年,目前主 要发现在非洲。具有适应直立行走的体制结构的特点,平均脑量接近 500ml,能打制简单的砾石工具。 ②直立人阶段,生存时代距今约200万/150万~40/30万年,亚、非、 欧三洲都有发现。平均身高160cm,脑量早期约800ml、晚期为 1200ml,能制作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用火,还可能已有人类的 有声语言。 ③早期智人阶段,距今30/20万~5万年,体质上更接近现代人,脑 量进一步增加,能制作不同形式的标准化石器,具备人工取火的能力。 ④晚期智人阶段,大约从5万年开始,逐渐发展为现代世界上的各人 种。文化上已有雕刻绘画艺术,并出现装饰品。
亚黄河流域的中国、 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印
度、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美洲的印第安古文明中心 文化扩散分两大类: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迁移扩
散(relocation diffusion)
(一)扩展扩散(expansion diffusion) 内涵 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其居民,不断向四周传递、辐射,占据空
(三)人类的出现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经历来看,人类脱离动物界独立发展,有两个
主要特征。一个是人开始直立行走,脑量增加,使人的体质方面发生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课后习题解答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课后习题解答

第2章主题与理论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

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由于扩展扩散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文化扩散特征:①扩展扩散的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造纸术与呼啦圈传播速度的对比)。

②迁移扩散的特点: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

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功夫)。

③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南非边界阻止外来电视节目),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是不多的,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加拿大要求在本国出版的外国杂志须含一定量本国题材)。

④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追逐时尚的文化现象)。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一)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①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

“强”式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强有力的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行为和文化过程。

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因果直链型关系。

②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人的选择能力,把自然与人看成是双向影响。

:“式”环境关系:把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考察,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网络。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二是近代地理学,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二战后,地理学形成了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革命”时期,先后出现了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等思潮,学术空前繁荣,学科流派纷呈,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较多,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3、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

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

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PPT

人文地理学PPT

第四章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与发展分布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发展特征:极低的人口密 度;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婴儿存活率低;高 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 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 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 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 的文化产品.
第二节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人地关系理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 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 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文 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主讲:
使用说明
本电子教案是为了方便学生使用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王 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而制作的.
电子教案按照教材的章节而设计,多加以图表 的形式,力图以形象、生动、简洁的方式传达各章的
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和低死亡 率;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人口转变模式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 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 增长率的过渡.
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三、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第二章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内容摘要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第2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思考题内容摘要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本章首先详尽地介绍了Tery G.乔丹在其所写的教材Human mosaic一书阐述的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具体包括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以及文化景观,使我们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然后在充分认识人文地理学理论多元性基础上,明确提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概括介绍了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和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第1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一、人文的空间现象——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其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乡土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pdf

人文地理学pdf

人文地理学pdf 参考书目: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教出版社第一章绪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
2. 中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
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流派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
1. 实证主义
2. 结构主义
3. 人本主义
第四章人口地理学
1. 人口转型
2. 人口原产与搬迁
3. 人种
4. 民族
5. 民俗文化
第五章农业地理学
1.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2. 中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3. 农业区位论
第六章工业地理学
1. 三次工业革命
2. 工业区位论
3. 劳动地域分工与生产网络
第七章城市化与乡村
1.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2. 发推-扎理论
3. 城市区位论
4. 城市空间结构
5. 城市体系
6. 村镇体系
7. 村落布局与村庄形态
第八章语言与宗教
1. 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
2. 语言传播与影响因素
3. 地名景观
4. 宗教的传播与原产
5. 宗教仪规与地理环境
第九章旅游地理
1. 旅游系统
2. 旅游研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章政治地理
1. 政治与政治地理
2.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3. 国家权力
4.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十一章犯罪行为地理
1. 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
2. 人类活动的区位挑选
第十二章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
1. 全球化与本土化
2.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各因素要个别分析,又要综合考虑; 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形成景观综合体。 文化景观反映人地关系。 文化景观有地域分异,又有时间变化。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二、人地关系理论
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四、文化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图式
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

文化 特质
内向,稳 定持重
农耕文化
小富即安 愈富愈 感不足
天人 合一 天人 相分
工商文化
大海
工业 商业 畜牧业

外向, 扩张型 外向, 扩张型
游牧文化
草原

及时消费 不善积蓄 天人 对立
D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 形成文化景观 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着环境,创 造着更为进步的文化,人类在一定的自 然环境中进行社会活动,从而改变了自 然面貌获得显著新特征的景观,形成文 化景观。

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发挥文化正向功能,促进文化系统迅 速发展,提高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扩散力。

如:普通话的普及等
五、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1.景观内涵:
景观一词原来在西方称为风景画,指景物、 景色。后被引入地理学,表达地域综合体。 基于地理现象有两大类:自然现象与人文 现象,景观相应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北方四合院
南方吊脚楼
黄河中游的窑洞
内蒙古大草原的蒙古包

图 (课件有)
福建客家大院

围村图 (课件有)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文化整合: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
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平衡关系。

文化特质
指一种普遍的自觉的观念和方法系统,主要表
现为基本文化素质、文化的个性与最擅长的文化能力。

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与生物一样离
不开其所在的环境。
1、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A 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环境决定论,环境被认 为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 文化过程。
B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的是人的选择能力, 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也重视人的作用, 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
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才开始意识到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应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由此谋求人与自然环境共生 和谐的人地关系和谐论,逐步在全世界得到确认,并成为人文地理学
理论的一大革新。
(一)环境决定论
1、核心观点 :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环境决定论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文化景观
人文因素是文化景观主体(自然是被动的,人 是主动的;自然变化慢,人文变化快)。 文化景物(物质因素)是文化景观躯干(形), 非物质因素是血肉(神)。文化景观的外在形式、 物质原料组成、装饰色彩等,是物质的;而其所 反映的价值趋向、折射的追求等内在的含义与意 义,是文化景观的神、气所在。
文化景观
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有:区位论、 行为论、文化景观论、人地关系论等。 人地关系论应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 论,可包含该学科的各个分支,影响 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
二、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
课题,也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地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曾出现许多不同的人地观,由最初的天命论到环境决定论、或然论、 然后是生态论等,直到20世纪60年代,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
于是生态学的观点再度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并形成了人地
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方向。
2、评价 1)生态学概念的引入,使人类活动、生物 作用、自然营力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加以整合, 打破了自然和人文的二元论观点;
2)生态学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套新 的研究方法模式,使其研究更科学化。
(五)环境感知论
广义: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象 以及这种映象被修改的过程。 狭义:仅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 1、核心思想: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 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 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1)希腊学者亚利斯多德:气候与民族品德。 (2)法国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气候与民族、政治、 宗教等社会 现象。 (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发展。 (4)德国的拉采尔等:近代环境决定论体系的构建,导源于德国的 拉采尔,其所著的《人类地理学》一书认为,人和动植物一样是环境 的产物,人ຫໍສະໝຸດ 活动发展和抱负受到地理环境的严格限制。
2、评价: (1)文化决定论的片面性:虽然文化规范人们的行为准 则,但人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和 俯首听命的。
(2)文化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有条件的,解决办法,从
而不断创造新的文化。
(七)和谐论
1、核心观点:人地关系应当“和谐”。 2、评价:“和谐论”、“可持 续发展论”作为人类社会追 求的理想模式和人地关系优化的目标,具有泛科学化的意 义。对地理学来说,最重要的乃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构 建富有实际地理内涵的人地关系理论。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1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主题1 主题2 主题3 主题4 主题5
文化区
文化扩散
文化生态学
文化整合
文化景观
人文事象的 空间表征
文化的时 间现象
文化与环境 的关系
文化各特质 之间的协调
文化现象 综合体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生态学是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 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 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 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生活研究相结合;地理学应该在时间过程中研究人地关系。
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
人口
自然生物环境
技术
社会组织

3、评价
(1)它用自然环境的作用否定 “天命论”、“神 创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但其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各种
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可能论
1、核心思想:强调人在利用地理环境过程中的选择力和创造力 2、代表人物: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 白兰士和他的学生白吕纳。 3、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4、评价:可能论过分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对人地关系的解释不
够彻底。但它承认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同时也反对环境决定社
会的观点,具有朴素的辨证观点。
(三)适应论
1、核心观点:强调人群对自然环境的文化适应。 2、评价:该理论已有了“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四) 生态论
1、形成及其主要观点:美国地理学者巴罗斯将生态学的观点 引入到地理学中,认为地理学的论题应规定为完全论述人与 自然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影响。 20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人类普遍关心环境质量,对人类活 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有初步的认识,
2、评价
通过研究人类的环境知觉和空间行为,
可透彻地了解和检验人-地之间的关系。
用人类的行为感知过程把人类与环境
关联起来,克服了传统人地关系研究中 只把人类活动加以理性化、概括化。
(六)文化决定论
1、核心观点: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每一种文化特征水平都对应于特定的人地关系。
2. 文化景观
景观的研究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德国地理 学家拉采尔首次注意文化景观的研究。美国 人文地理学家索尔(苏尔)主张文化景观是 人文地理的核心。对其概念索尔、李旭旦等 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文化景观
卡尔 · 索尔: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各种人类活 动形态。 李旭旦: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 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本教材: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 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 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分组讨论题

1.试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 2.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3、简要评价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
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

4、试述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
5、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和文化景 观的有机联系。
三、其它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一)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他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 之道”。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二) 马克斯· 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宗教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思想先变化,再改变生产与环境, 是另一种人地关系; (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人的生活方式是社会、历史多种因素的产物;把人类历史研究和对人的
C 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 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 机。
D 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人类利用自然应 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 一部分。强调文化与环境的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2、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A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文化的形成都发生于一定的地域中, 这个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该区内文化的形成。
B 环境条件能够对文化的影响起加速或者 延缓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条件的优越与否 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C 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生产发展方向和民 族文化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文化类型 生产 地理环境 方式 河湖平原 农耕业 土地 主要 交通 工具 车 财富观
哲学观
民族 精神
温问尔 雅安分 守己
开拓进 取海外 拓殖 粗犷豪 放惯于 掠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