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
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
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篇一:比一比,量一量——大班科学语言活动】比一比,量一量——大班数学活动活动目标:1、能和同伴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乐趣2、感知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乐于交流讨论3、进一步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准备:各种铅笔、筷子、水彩笔若干;每组长度相同的绳子一根、记录纸一张活动过程:1、探索测量方法——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没有任何工具,这样知道桌子有多长、多宽?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然后用自己的方法试一试,量一量。
——交流探索过程:你测量了什么?是用什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思考:除了身体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利用工具)2、合作测量——认识桌上的测量工具,操作后讨论:运用工具怎样才能量的更准确?——讲解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从被测量的一端开始,沿着直线连续移动测量工具,使前一次测量的终点成为下一次测量的起点。
测量一次数一次并记录最后量了多少次。
——幼儿以组为单位,商量选择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量桌上的绳子。
——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讨论:同样长的绳子为什么有的组量的次数多,有的组量的次数少?(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3、自选工具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活动室内的物品,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
——相互交流记录的结果,想一想并说一说怎样让别人看懂自己的测量记录。
活动建议与提示:1、在区角提供一些测量记录单,供幼儿学习和参考,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记录测量的方法。
2、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一步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体验测量的乐趣;难点是感知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3、生活中教师可以随机引导幼儿进行测量活动,让幼儿熟练地掌握多种测量方法,发现更多的量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秘密,加深对各组物体量的认识4、建议家长启发孩子运用身边的各种物品作测量工具。
对家中的家具等物品进行测量,激发孩子对测量的兴趣。
【篇二: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活动目标】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欢迎阅读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活动准备: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教师:“这?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教师:“你想到用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二)探索、测量1.请幼儿观察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长短 (1)教师:“等一会我们还要来量还是这块桌布但请你们要换工具了?换什么样的工具呢?换了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呢?在测量前我们先看一下记录表”(2)教师介绍记录表(3)幼儿第二次操作幼儿选择两种长短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重点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幼儿(三)分享、交流1.引导幼儿展示记录单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教师:“你刚才用的是种工具来测量的?短的测出来时多少?长的测出来时多少?”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教师:“看看你的记录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用的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用的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四)游戏:量一量教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数多一点该用什么工具?想要节省时间快一点的话测量的次数少一点该用什么样的工具?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测量了好多次我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还发现了测量的规律当我们用同一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长度的东西时测量的结果是一样当我们用不同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场长度的东西时工具越长次数就越少工具越短次数就越多教师:回家后你再去试试我们用相同长度的工具去测量不同长度的东西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延伸:1.丰富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2.请幼儿运用所学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和家庭成员的身高。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一、教学背景该节课为大班科学公开课,教师将针对“量”的概念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量的测量操作。
该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量的理解能力和测量技能,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量”的基本概念。
2.熟悉常见的计量单位。
3.学习实测、比较和统计数据。
2. 能力目标1.学会使用量具进行测量。
2.掌握使用基本计量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
3.学会观察并记录测量结果,分析并解释测量结果。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量”的概念。
2.学习如何使用量具。
3.学会比较和统计数据。
2. 难点1.线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如何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实验”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1.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量”的概念和常规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 实验学生将分成小组,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不同的量具(如尺子、天平等)进行测量,并录入数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对“量”的概念和常用计量单位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使用计量单位来测量物品的大小和重量等。
2. 讲授教师通过幻灯片、课件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量”的概念和常规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不同的量具(如尺子、天平等)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实验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学生还将介绍自己的测量数据和经验,并讨论其他小组的测量结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公开课的讲授和实验操作,学生了解了“量”的概念、常见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学会了如何使用不同的量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反复测量、及时记录数据,并与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够理解什么是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2. 能够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3.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大小。
技能目标:1. 能够使用尺子、天平、量杯、温度计等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现象。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2. 引导学生采集观察数据并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和推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图文并茂地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2. 能够区分不同单位的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
难点:1. 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如果一个物品长度大,但是质量小,如何确定它的大小?”2. 学生自己操作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长度、质量二、测量长度的单位,如米、厘米;测量质量的单位,如克;三、如何测量,如何使用相关的装置(尺子、秤);2.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想一想以下问题并让学生做回答:“谁能告诉我们不能拿手拿的长度是多少?数量单位是什么?”2. 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让学生说出长度,比较长度大小。
(2)正式教学(30分钟)1. 介绍长度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长度的可测量性。
并介绍使用尺子来测量长度。
2. 和学生一起使用尺子进行实践测量。
3. 介绍质量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可测量性,介绍使用秤来测量质量。
4. 和学生一起使用秤进行实践测量。
5. 介绍其他相关概念。
(3)练习与反思(15分钟)1. 让学生自己操作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可能需要用到长度、质量、容积及温度的单位进行测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查看实物,让学生了解了长度和质量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知道使用尺子和秤等测量工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物品进行简单的比较,认得轻重点小;2.能够量一量物品的长度和重量,感受物品的轻重;3.能够把握使用量杯测量水的基本方法,感受数量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1.比较轻重点小:老师出示几个不同物品,比较它们的轻重点小,让孩子们通过手拿和背负的方式感受重量的差别,并引导他们探究轻重点小的规律。
2.量一量长度: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水果,让孩子们简单比较它们的长度差异,引导他们探究长度的基本单位。
随后,让孩子们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感受长度的数值大小。
3.量一量重量:老师出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孩子们手动比较其轻重,引导他们探究重量的基本单位。
随后,让孩子们使用秤量量同样大小的物品的重量,并感受不同重量之间的差异。
4.量一量水的数量:老师让孩子们探究不同大小的容器所装水的数量差异,引导他们发觉水的数量变化和容器大小的相关性。
随后,老师引导孩子们使用量杯测量水的数量,感受数量和容量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过程:1.起步环节:老师出示不同物品(如豆子、石头、铅笔、橘子等),引导孩子们感受手拿和背负的重量,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比较,让他们发觉简单物品的重量差异;在孩子们的探究中建立轻重点小的概念,并与他们共同思考轻重点小的规律。
2.中心环节:(1)量一量长度: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水果,让孩子们手摸和比较,引导他们探究长度的基本单位,并用尺子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
(2)量一量重量:老师出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孩子们手摸比较,引导他们探究重量的基本单位,并用秤量测量同样大小的物品的重量。
(3)量一量水的数量:老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容器和标准量杯,引导孩子们探究容器大小和水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觉容器越大,容器装水的数量也越多。
随后,老师使用量杯,让孩子们测量容器装水的数量,并感受测量中的数量变化。
3.结束环节:老师依据整个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思考引导孩子们复习本课程所学内容,巩固轻重点小、长度、重量和水的数量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讨论。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引言: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学中,量的概念是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量的概念,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份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的教案,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量”这个概念。
1. 课程目标:- 培养幼儿对事物大小、重量和容量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 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提高社交能力。
- 培养幼儿对物体性质的认知。
2. 教学准备:- 不同大小的容器(杯子、瓶子等)。
- 不同重量的物体(木块、铅球等)。
- 不同长度的线段(纸条、绳子等)。
- 计时器。
3. 教学过程:(1) 引入: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大小介绍课程主题“量一量”,让幼儿观察教室中的不同容器,并让他们集体讨论这些容器的大小。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容器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这个引入,培养幼儿对事物大小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比较物体的重量给幼儿展示不同重量的物体,并让他们亲自感受和比较这些物体的重量。
可以让他们把物体分成两组,然后通过对比两组物体的重量,让幼儿发现其中的差异。
(3) 测量物体的长度给幼儿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让他们亲自操作去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绳子量小瓶子的周长,用纸条量桌子的长度等,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长度的概念。
(4) 记忆比较结果给幼儿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并让他们通过比较记住这些物体的大小关系。
然后将这些物体混合在一起,让幼儿根据记忆重新排列物体。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5) 计时比赛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幼儿感受和了解时间的概念。
可以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然后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幼儿对时间的感知和了解。
4. 教学反思与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实际操作,他们不仅学习了“量”的概念,也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大班主题:量一量目标:1. 了解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简单的量具,如尺子、秤等。
3. 训练观察和测量的能力。
4. 培养小组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1. 量具:尺子、秤、容器等。
2.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3. 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上课前,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让他们说出物体的特征和不同之处。
导入:1. 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测量的概念。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我们如何进行测量?步骤一:介绍量的概念1. 引出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 量是用来描述事物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属性的单位。
- 量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我们如何对物体进行测量?- 我们使用量具来进行测量,比如尺子、秤等。
步骤二:学习使用尺子测量长度1. 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等。
2. 让学生尝试使用尺子来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3. 分组合作,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步骤三:学习使用秤测量重量1. 引导学生了解秤的用途,即测量物体的重量。
2. 给学生每人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让他们使用秤来测量重量,并记录结果。
步骤四:观察不同物体的容量1. 给每组学生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如杯子、罐子等。
2. 让学生观察这些容器的容量特征,比较它们的大小。
步骤五:小组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组,并给每个小组一些学习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物体的属性,如长度、重量、容量等。
2. 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要求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3. 学生交换卡片并互相确认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1. 回顾整堂课学习的内容。
2. 强调测量的重要性和我们如何应用测量在日常生活中。
拓展活动:1. 让学生继续观察和测量周围的事物。
2. 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量具进行测量,如温度计、秒表等。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导入活动:1. 呈现各种不同的物体,包括大小不同的球、盒子、瓶子、纸张等。
2. 引导幼儿思考,询问他们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概念引入1. 以量杯为例,介绍量的概念。
教师可以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量杯,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引导幼儿思考,询问他们如何判断哪个量杯可以装更多的水。
二、实践操作1. 准备一些水杯、花盆、勺子等实物,以及一些水或沙子等材料。
2.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副量杯,让他们通过实践操作,判断不同容器的大小和它们能装多少水或沙子。
三、游戏活动1. 游戏一:猜一猜- 教师将一杯水或沙子倒入某个量杯中,不让幼儿看见。
- 让一名幼儿用自己的量杯去猜测里面的水或沙子多不多,然后倒出来。
- 幼儿可以观察量杯里的水或沙子与他自己的量杯做比较,判断哪个多一些或少一些。
2. 游戏二:谁是大力士- 让幼儿分组,每组两人。
- 每组选出一名"大力士",分别给每位大力士一把勺子。
- 教师在桌上放置若干个塑料球,要求大力士用勺子将球一勺倒入自己的量杯中。
- 观察哪个大力士倒得最多,倒得最少。
四、归纳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当天的活动,让他们总结所学内容。
2. 提问幼儿他们通过量杯的实践操作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物体,让他们通过比较判断大小、长短等概念。
2. 鼓励幼儿在家和父母一起玩量的游戏,加深他们对量的理解。
六、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判断中学会了量的概念,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科学教学,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提问:1. 为什么要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量的概念?2. 你觉得在量杯比较大小时,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3. 为什么游戏活动对幼儿学习量的概念有帮助?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个活动最有趣?为什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1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15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篇1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户外观测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形状特征产生了爱好,荣寅宸与毛坚在争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在争辩雪松和谷树谁长得高?谁长的粗?为满意幼儿的新奇心,从他们的爱好出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所以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测量树,知道树干有高矮、粗细等。
2、初步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环境创设:1、户外。
2、长短绳子、各种尺、记录纸、笔、竹竿等,地上画有刻度线。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测树,用语言简约表述出树的不同。
1、小花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2、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二、组织幼儿开展争论,查找测量树干粗细的方法。
1、刚才小伙伴说树干有粗细,哪棵粗?哪棵细?你是怎么知道的?2、有没有方法知道××究竟有多少粗?××有多少细呢?幼儿争论:用手环绕、尺量、绳子量……三、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测量雪松后沟通:1、粗细:〔1〕、用什么材料测量?有多少粗?什么方法测量的?〔2〕怎样知道测出来的数字是多少?〔3〕、为什么测量出的粗细不一样?2、高矮:〔1〕、小花园里哪棵树最高?·有多高?你怎么知道?·怎么记录?〔2〕、瓜子黄杨树长得高不高?怎么测?〔3〕、龙柏长得不高不矮,有什么方法测量?·用钢皮卷尺径直测量;·用竹竿等替代物量,然后竹竿放地上用尺量。
四、小小树医生1、医生每年都要给小伙伴体检,量量身高和胸围。
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
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高矮、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2、相互沟通记录结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篇2目标1、学习用刻度尺连续测量并记录蚕豆的生长过程,对测量活动感爱好。
2、对植物生长过程有探究愿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量一量》是幼儿园大班数学,关于设计测量的一堂活动,自然测量是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的,本文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幼师优秀教案《量一量》,仅供参考,快来看看吧活动目标1.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探究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同伴合作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尝试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道路的远近并表达测量结果。
活动难点: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黑板道路图6张幼儿记录表6张记录笔6支雪糕棒若干水彩笔若干活动过程一、问好导入。
(一)教师情景导入,出示黑板上的路线图阳光明媚的一天,丽丽小朋友要和妈妈一起去游乐园,他们准备从家里出发走路过去,现在丽丽面前一共有三条路线,你们帮她看看哪条路最近?二、交流谈话刚刚你们是用眼睛来判断道路的远近,这样的方法叫目测法。
除了目测法,我们能借用身边的哪些东西来测量路的远近呢?三、分小组初步尝试测量(一)向幼儿介绍黑板上的测量记录表。
(二)向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雪糕棒),做到首尾相连,不留缝隙。
(三)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测量,协商分工后进行道路测量并记录。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测量过程。
(四)幼儿分享交流经验及记录结果。
四、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及交流分享情况进行小结。
(一)教师小结集体问:你们用雪糕棒测量出那条路最近?哪条路最远?(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每一组的记录表,为什么同样的测量工具,同样的路,最后测量出来的数字会不一样呢?(三)师:有可能是测量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请萌萌小朋友上来测量一下看看。
(注:建议邀请答案出错的幼儿演示测量方法)五、再一次验证测量(一)建议教师请幼儿验证数据出错的路线,或者有意识提醒幼儿重点验证出错的路线。
(二)教师再次分发统计表,请幼儿用再次进行测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含反思教学目标:1.理解“量”的概念;2.能够进行简单的量化操作;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物品之间的大小关系;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量”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包括:“量”的定义、量化的方法、比大小关系的表示方法等。
实施步骤:1.导入活动: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大小的物品,如球、方块、果汁盒等,提问学生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表示这些不同。
2.大班数学教案《量一量》课件展示,其中包括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方式,既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直观理解,又有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提供实物进行量化实践,如提供衣服的长度、用秤量不同水果的重量等,帮助学生进行量化操作,掌握量化的基本方法,观察比较大小并进行描述。
4.开展小组活动,每组学生找到6个不同大小的物品,利用活动手册上的任务卡进行量化操作,然后相互比较,学生描述每组物品的大小关系,并进行比较,将结果展示给全班。
5.教师评估:对学生在量化操作和大小比较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并针对学生表现,进行个性化评估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概念、掌握基本方法和应用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但是在量化的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出现了一些偏差,如未按照单位去量化,或者在比大小时未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采取更多的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的过程,并针对学生具体的错误行为,进行个体性的指导和辅导,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使考核分数更加合理和准确。
幼儿园大班教案《量一量》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量一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理解“量”的概念;2.能够初步掌握使用“非标准计量器”进行物品数量估算的方法;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些简单的物品数量。
二、教学重点1.游戏方式对“量”概念的理解;2.使用“非标准计量器”进行数量估算。
三、教学准备1.班牌、圆规、尺子、手表等量具;2.物品(比如小球、小石头、小积木等);3.活动课件。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铺垫1.引导幼儿看到自己周围的物品,询问他们发现了哪些同类物品,并鼓励幼儿将它们依次放置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
2.带领幼儿通过手拿着物品逐个排列的方式,对同类物品的数量有个初步的了解。
2. 游戏环节1.导入活动场景,即“开玩偶数量比赛”。
2.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放置数量相等的玩具在桌子上,一定时间内,比比哪一组的玩具数量最多。
3.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验测量数量的过程。
3. 学习介绍1.在游戏过后,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需要计量,介绍量和计量器的概念。
2.教授非标准计量器的使用方法,展示圆规、尺子等多样化的计量工具,并引导幼儿分辨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各自的优势。
4. 课堂练习1.将多种物品摆放在桌子上,通过“非标准计量器”带领幼儿进行物品数量的估算,请幼儿说出自己估算出来的数字。
2.给出不同规格的圆规、尺子等计量工具,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使用自己选择的计量工具来进行物品数量的估算。
5. 总结反思1.教师点评学生在第四部分练习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分享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让学生再次回忆游戏环节,回答问题:“你们比赛的时候,数量多的一组是怎么获胜的?”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游戏引入量的概念,并且通过操作具体的计量器,学习如何估算物品数量。
部分练习的设计(如“非标准计量器”的使用、带领幼儿估算物品数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平衡整个教学过程热身环节的难度,让孩子开始循序渐进地理解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并让这个过程更轻松愉快。
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
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第一篇: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大班数学活动《量一量》活动目标1.尝试测量树木、树干的距离,学习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记录表、笔、测量工具(利用身体部位、绳子、尺子、树枝等)。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观察树,用语言简单表述出树的不同。
师:公园里的树真多,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这些树长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二、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寻找测量树木、树干距离的方法。
师:请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树木之间的距离呢?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师:他测量的方法对吗?谁愿意来说一说,并示范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师小结:首先找准测量目标,从起点出发,在两棵树之间用测量工具首位相连,沿直线测量,不要偏离,量好以后填好记录表。
三、幼儿分组尝试测量,探索测量单位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刚才用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一样吗?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仔细观察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师小结:测量同一段距离,测量工具长,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量的次数就多。
四、小小树医生师:医生每年都要给小朋友体检,量量胸围。
现在请你们来做树医生,给这些树检查身体。
幼儿每人选择一棵树进行粗细的测量,并把数字记录在记录表上。
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
第二篇: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学反思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学反思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的测量活动。
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没有记录的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
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
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
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示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示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量一量》一、教学背景本次公开课教学对象为大班幼儿,主要内容为科学探究活动–《量一量》。
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本课程,让幼儿们观察物品的大小、重量、长短等物理属性,并通过探究发现物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策略1. 展示教具首先,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先向幼儿展示了几个布偶玩具,以及长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水果和蔬菜。
我让幼儿们观察这些物品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让幼儿们感受和触摸它们,引导幼儿们展开观察和思考。
2. 引导提问在展示教具之后,我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们思考。
比如,我问幼儿:“这个桔子和这个苹果哪个更大?哪个更重?”。
我询问了多次,以期激发幼儿思考。
3. 游戏体验在引导了孩子充分思考后,我设计了一个关于量的游戏,让幼儿们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观察物品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让幼儿们观察物品在教学开始的第一步,我开始让幼儿们观察物品的大小、重量和长度。
我会拿出我们准备好的透明量规,给孩子们示范如何量度长度。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自己掂量物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在引导孩子们观察时,我会问他们:“你们觉得这个物品有多重?长度是多少?是大还是小?”第二步:让幼儿们比较物品之间的关系在观察了物品之后,我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比较物品之间的关系。
为此,我精心准备了多组大小、重量、长度不同的物品,并让孩子们两两比较,观察和记录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比较物品的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所发现的规律和答案。
第三步:设计游戏体验在完成了基础观察和比较后,我设计了一项游戏,通过这项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分别找出自己组内物品中的最长的、最重的、最小的等不同属性的物品,并将它们标出。
孩子们比较了数次,同时还会引出更多的探究和思考。
通过游戏体验,会使孩子们对掌握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参与,他们对物品的观察和比较非常感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精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测量与比较》,详细内容为《量一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掌握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测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测量卡片、教具模型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测量卡片、直尺、卷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板,提问:“这个纸板有多长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呢?”引导幼儿思考。
(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教具模型,讲解直尺、卷尺的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测量卡片,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测量,并讲解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一张测量卡片,进行测量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测量成果。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量一量2. 内容:(1)测量工具:直尺、卷尺(2)测量方法:一端对齐,沿着物体边缘滑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1)测量桌子、椅子、书本的长度。
(2)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见附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对齐物体边缘不够准确。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操作准确性。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量一量》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量一量》选自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的第二课。
本课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交流各自测量结果,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使每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的见,摸得着。
学生有了对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身边事物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测量。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以数学活动为主要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实际的动手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与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新知识变成了学生具体的经验和体验,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
体验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2、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以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3、在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和抽象概括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估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动手测量,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个小组一个信封。
信封里装着三张正方形纸,边长分别为5厘米、2厘米、1厘米;还有三张面积大约是4厘米,形状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纸片)1、摸一摸: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其面积的大小,同时复习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量一量大班教案(精选4篇)
量一量大班教案(精选4篇)量一量篇1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
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
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
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
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
”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
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
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
(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
量一量大班教案篇2设计意图:《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并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
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断加深,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亲手探索的过程远比直接得到结果更感兴趣。
设计此次活动,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测量工具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即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在不断尝试中快乐、自主地学习。
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三篇)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篇一活动过程:一、激发用脚测量的兴趣。
(教师示范跨步测量的方法)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看好我是怎么过来的?(跨一步、并一步)我从大椅子跨到小朋友这儿,跨了几步呢?二、幼儿感受用脚测量的乐趣。
(1)请个别幼儿练习跨步测量。
想试一试吗?我请一个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前面的大椅子要跨几步?我们可以边跨边数。
(2)请男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现在我请男小朋友从你的小椅子跨到黑板要跨几步?(3)请女小朋友练习跨步测量。
看,女小朋友也等不及了。
我们也来试一下从你的小椅子到黑板要跨几步呢?三、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我来考考小朋友,刚才你从小椅子跨到大椅子,跨了几步?那我们把这个结果记录下来。
那小椅子到黑板呢?小朋友想一下,从你们的小椅子还可以跨到哪里呢?四、幼儿在情境中练习用脚测量,并进行简单记录。
(1)练习用脚测量,进行简单记录。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看一看有谁呀?小朋友要去小动物家,还必须有一张邀请卡,就是让小朋友知道从你的小椅子到小动物家要跨几步,然后到前面的桌子上找一个相应的数字贴上去。
那如果我们要去第二个小动物家,应该还是从哪儿出发?现在邀请卡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请你们从椅子底下拿出来。
请小朋友看一下,你第一个去谁的家?第二次呢?好,现在我们开始吧!(2)通过提问,幼儿得出测量结果。
你去了哪个小动物家?用了几步?谁来说说你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近,到哪个小动物的家远?五、幼儿自主选择测量的距离,并进行记录。
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从哪些别的地方开始吗?谁来试一试,我们把这个结果也记录下来。
现在我们都来尝试一下,你从哪个地方开始到哪个地方结束,把它量一量、画一画,并在纸上记录下来。
刚才,我们都是在教室里面量的,那现在我们带着纸和笔去外面量一量、跨一跨吧!幼儿园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篇二有益的学习经验:学习8的形成,进一步了解7添上1是8,7比8少1,8比7多1。
大班科学量一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量一量教案教学背景这是一堂大班科学课,授课内容为量一量,学生年龄为5-6岁。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量的概念和量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和探讨物体的重量以及通过实验来让孩子们探索事物的规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重”字概念,能够用物体的轻重高低来观察和描述物体。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轻”、“重”、“比”等语言,能够用物体的轻重高低来比较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物体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准备•面包、鸡蛋、小石头、饼干和木块等不同重量的物品,以及天平。
•美术板书,磁板书,书画用品。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利用前几次课上张贴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他们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问:“你们今天看看我带了什么?”老师将面包、鸡蛋、小石头、饼干和木块等不同重量的物品拿出来,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凭感觉猜猜哪个物品最重,哪个物品最轻。
实操环节1.让学生自由探索老师让学生试着用手掂量不同的物品,揣测它们的重量,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些物品排成重量顺序。
2.通过实验验证老师向学生介绍天平,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再让孩子们把刚才的物品拿来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重,并让学生记录物品的重量和它们的排列顺序。
让学生总结出每个物品的重量,从而比较它们的重量大小。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比如举起同样大的物品,比较它们的重量。
归纳总结让学生将实验中发现的物体的重量及比重摆成图表,便于它们得出结论。
让学生发言,分享自己总结出的结论。
拓展应用老师强调:“我们不仅在学校里有物体可以比较,我们在家里也可以找到更多的物品来比较。
在回家的路上,你们可以用比较的方式来找各种物品。
”,督促学生将今天的学习内容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思在实操环节中,老师能够就每一个实验环节都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更有趣味性。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探索,通过发现、总结,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经常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感觉进行选择,而不是更具实际的需求,这需要老师在指导中加以引导和纠正,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精选4篇)
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教案(精选4篇)大班数学《测一测、量一量》篇1活动目标:1、了解测量的概念、条件和方法,形成比较的概念。
2、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塑料绳、卡纸、纸绳、皮尺等。
活动过程:1、情景引入:小朋友都上大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岁了,今年我还发现小朋友都长高了。
2、设置疑问:但是你们知道哪位小朋友最高呢?有的小朋友说他最高,有的小朋友却说他最高,你用什么方法能准确的知道它是最高的呢?3、幼儿猜想及记录:请幼儿以玩游戏的方式猜想哪位小朋友最高,在他的名字后面贴上他猜想的最高的小朋友,并填上他选择的工具。
4、验证:请每位幼儿找一位好朋友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贴到记录纸上进行比较。
5、活动延伸:我们想比较某件事物的长短光靠目测是不准确的,要用比较的方法才能准确的知道。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6、引发新问题:我们的高度通过小朋友的聪明才智现在知道了谁最高,你们猜猜他的腿是不是也是最长的呢?活动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逐步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感受到统计与身边的人和事是息息相关的,体会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统计的基本过程即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图表、分析数据。
在本课中,我初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只有让学生经历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把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知识。
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整理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并确定较好的统计方法,变教师的“教”为“引”,学生的“学”为“探”。
2.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
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读懂统计信息,思考质疑的教学过程。
这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强了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有效了提高了学生的统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
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T: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
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幼儿讨论
【活动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五、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