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白鹭洲中学2012届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三中国现代史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学案之一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国现代史二轮复习学案之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的启动※新文明的演进——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概念】1)时间范围: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阶段与任务:①第一阶段:1949年——1952年底,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②第二阶段:1953年——1956年底,主要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第一阶段是为第二阶段作准备的,包括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10月——1953年的抗美援朝、合理调整私营经济(即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保护、鼓励及一定的限制)等,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的开展。

3)“过渡”的内涵: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4)“过渡”的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起步发展阶段)1.基石:新中国的成立(1)成立的条件:①军事上:的胜利发展;②政治上:被推翻,人民衷心拥护成立新政权;③理论上:中共全会上重要理论、方针、政策的制定;④组织上:1949年9月,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地点:河北县;主要内容:①规定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转移到;②以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③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方面的基本政策;④规定了中国从转变为,从转变到的总任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①确定、、、等问题;②通过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领导的、以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

”具有的性质;③会议还通过了《》、《》;④大会选举产生了。

会议性质:民主协商的建国筹备会,具有代行的职权的作用。

(2)成立的概况:(略)(3)成立的重要历史意义:①结束了、和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的国家;②建立了全新的政权,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③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中国从此进入一个。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二 中国近代史 一《中国近代史前期(晚清、民初)1840——1919年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二 中国近代史 一《中国近代史前期(晚清、民初)1840——1919年

一、中国近代史前期(晚清、民初)1840——1919年(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半社会。

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一定发展。

思想上从林则徐、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再到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大大推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脚步。

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逐步进入中国,中国的近代教育与交通运输业在这一时期开始起步。

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中央的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

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进一步加深,客观上带动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中国近代化真正起步。

体会中国近代化的曲折与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半社会的;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化【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背景:①清朝开始衰落,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政治腐败、国防废弛、财政拮据、阶级矛盾激化。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是西方列强由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的结果。

③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结果: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略。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二《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17世纪——19世纪中期)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二《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17世纪——19世纪中期)

二、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17世纪——19世纪中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英美法几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爆发的政治革命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学习中,要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形式,理解政治文明的内涵(观念、组织、制度和行为)和基本特征(民主化和法制化),认识政治文明在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两次工业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二、17世纪-19世纪中期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①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②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组成责任内阁,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行使行政权。

责任内阁制协调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③1832年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大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

2.对英国代议制度的评价: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根本上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7--18世纪英国-法国-德国1.背景:①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②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许多教会说教不攻自破。

2.启蒙运动的基本内容:①核心是提倡“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②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追求天赋人权;③构建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模式。

中国现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现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现代史复习教案第一章:改革开放政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1. 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1. 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3. 对中国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全面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具体发展案例。

3. 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五、教学内容1. 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难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发展中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3. 对中国发展历程和成就的全面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座式教学: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具体发展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四 古代世界历史——古代希腊 罗马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四 古代世界历史——古代希腊 罗马

专题四古代世界历史——古代希腊罗马【2011年考纲】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增加局限性)(2)罗马法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增加罗马帝国内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近代部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式确立-—伯里克里改革时期达到繁盛。

了解其基本特征为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了解希腊先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认识罗马法起源与发展过程、作用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成为欧洲历史上最早的、较为完备的一套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上: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体会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思考其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罗马法的评价【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古代希腊(一)古希腊文明的兴起1.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海岸等地区。

古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以海洋为依托,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独具特点:①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②航海业、工商业发达;③思想开放;④政治民主;⑤内外战争频繁。

2.古希腊文明自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338年,包括爱琴文明(前20—前12世纪)、荷马时代(前12—前8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时期(前8世纪—前338年)三个阶段。

3.古希腊文明发展的中心和典型形态是雅典城邦。

江西省白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白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二月联考历史试卷命题人:付联煌审题人:刘爱华 2012年12月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每题2分,每一小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1、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

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

”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

”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3、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4、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5、你,找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这句话应出自()A.苏格拉底B.普罗塔戈拉C.柏拉图D.亚里斯多德6、“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

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新中国过渡时期

高考一轮复习二轮复习通史复习新中国过渡时期
一、一条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两条基本线索:
1.1949-197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2.1978至今: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三、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阶段:
准备与启动 1.1949~1956 曲折与延误 2.1956~1976 重振与辉煌 3.1978年改革开放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制度: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和新中国外交的区别,从 中得到什么认识。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 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 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 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 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它们 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只把它们的外交官当作外 侨来看待,享受法律的保护。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它们对我们没有办法。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1966-1976:

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1978:

两年徘徊时期
1978至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时期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
国际形势:_美__苏_冷战、两__极__对峙;帝国主义 敌__视__封__锁___中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基本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共产党斗争史教案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共产党斗争史教案

中国共产党斗争史`附录一、关于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体系。

2.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撰写的主要著作有:①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个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②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③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④解放战争时期的《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⑤建国后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③“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⑤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开辟敌后战场;⑥新民主主义理论;⑦革命统一战线理论,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⑧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⑨开展整风运动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①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指导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共取得革命胜利和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③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从积累的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中创立的重要思想理论。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附录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附录

中国近现代史附录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的兴建。

2.“断发易服”、放足、社交礼仪和饮食的西化.3.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2.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3.2000年(“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京九铁路的建成加强香港与首都的联系。

4.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5.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6.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在台湾架设,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000年中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均跃居世界第二位.(三)大众传媒的变迁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昭文新报》是国人在境内最早创办的报刊。

《时务报》、《民报》和《新青年》是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报刊,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中共先后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国民党办有《中央日报》。

建国以后《人民日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3.1905年《定军山》首映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起步。

1931年始有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是《渔光曲》(1935`莫斯科)。

《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

4.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5.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介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同年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2002年“神舟”5号飞船搭载宇航员杨利伟成功返航,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农耕经济的雏形;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即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经济形式〔小农经济〕、思想文化〔儒家思想〕。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小农经济的产生,儒家思想的形成,商鞅变法[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历史大系原始社会:约距今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070年前。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

包括战国时期、秦、西汉和东汉;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前期〕。

二、夏、商、周〔三代〕〔一〕重大事件: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启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周;周公辅佐成王平叛;武王和周公两次大规模分封;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②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的主要基础;层层封受;地方分权。

〔2〕宗法制:①规定宗族内部嫡庶关系的制度,由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中国现代史过渡时期教学设计

中国现代史过渡时期教学设计

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过渡时期教学设计杜蒙一中任晓丽2014年10月14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从时间、一条道路、两条基本线索把握历史基本知识②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体会中国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和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奋斗意识。

二、教学重点:新中国三大政策,1954宪法三、教学难点:过渡时期的内涵四、教学方法: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点拨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理念: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相结合,不断启发、谈话的方式。

整课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结合的形式。

六、教学模式:构建知识结构——互动探究学习——总结提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已复习知识,提问题导入复习课内容。

提问:新中国成立前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和意义?学生回答:(略)教师:政协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相关内容,政协的职能在一届人大召开前代行人大职能。

(二)构建知识结构学生先根据教材构建简要知识结构,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线索(三)复习内容:政治一、新中国的成立背景:1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意义: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温故知新: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并谈谈你的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武装起义,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国共第二次合作,领导开展全民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反对统治。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过渡时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过渡时期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现代史部分【通史坐标】第一课时过渡时期【考试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发展。

【阶段特征】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知识梳理】一、政治:(特征:)1、政权建设:2、法制建设:3、制度建设:4、外交方针及成就:二、经济:(特征:)1、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2、工业化建设:三、文化教育科技(特征:)1、科技:2、文艺:3、教育:4、思想:【中外同时空】世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总结反思】请归纳本专题自己容易遗漏的知识点及问题:【巩固练习】1.1952年3月,丰台区黄土岗村的殷维臣组建了北京市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取得土豆平均亩产4 300斤的成绩(当时这一带年景好时土豆亩产最多2 000斤)。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由于()A.贫苦农民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力C.分户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集体经营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2、(2014·徐州质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五 世界近代现代史 五、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五 世界近代现代史 五、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五、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在苏联的实践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教学重点和难点】十月革命、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完成,欧美主要国家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弊端不断出现,并爆发了经济危机。

②欧美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9世纪30--40年代三大工人阶级独立运动的兴起,标志西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③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和19世纪人类三大优秀成果(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活动①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主编《德法年鉴》.这个时期通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

1842年恩格斯来到曼彻斯特,对英国宪章运动进行研究,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一书,逐步树立唯物主义历史世界观②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共同战斗的历程。

他们合作完成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③1848年2月,马恩发表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学说、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④1861年,马克思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江西白鹭洲中学2012届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3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

江西白鹭洲中学2012届历史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五世界近代现代史3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

三、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更多的国家得到推广。

光学的发展启发了印象派艺术的产生、电影诞生。

资本主义制度遭遇危机以及自我调整。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是工业文明的深化时期。

在学习中,要注意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成果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注意从科学技术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特征,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关键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三、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的资本主义世界(一)19世纪60-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社会变革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1871年初内容:①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各邦和自由市享有自主权,中央帝国政府控制军事、外交、海关、民法、刑法等大权。

②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或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皇帝统率全国武装力量、任命帝国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由联邦德国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代表不经选举,议和宰相担任。

帝国议会权力较小,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评价: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1870-1940年①法国大革命后七十余年间政治斗争的特点是帝制与共和制(保皇派与共和派)的斗争。

②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签定《普法和约》。

影响:a.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第三共和国建立,巴黎公社革命爆发;b.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

③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875年内容:a.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一、 向工业文明迈进(14——16世纪末)教案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五 世界近代现代史 一、 向工业文明迈进(14——16世纪末)教案

一、向工业文明迈进(14——16世纪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4——16世纪是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的时期。

学习中,要注意不同时期人文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注意不同时期人文思想的演变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能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阶级属性和时代变化,又能肯定西方人文精神中属于人类整体的价值观念,对历史人物、作品及思想作出符合历史客观实际的认识与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15—17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又称“地理大发现”1.背景:①15世纪前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兴起了到东方去的“寻金热”。

葡萄牙、西西班牙希望在东方扩大传播天主教。

②15世纪中叶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③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以及地理知识的丰富,为远航提供了必要条件。

2.开辟情况: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到达非洲最南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西印度群岛;达·伽马沿迪亚士航线前行,完成通往印度的航行;西班牙派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影响:①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推动了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有利于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二)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1.葡萄牙在非洲和亚洲以及巴西的殖民扩张;西班牙在美洲和菲律宾的殖民扩张。

2.荷兰的兴起和殖民扩张:① 17世纪荷兰成为欧洲最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号称“海上马车夫”。

②荷兰先后夺取好望角、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和新尼德兰等殖民地。

3.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①1588年英国消灭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殖民扩张道路;②英国通过英属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印度和北美殖民地;③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进行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④英国取得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胜利,夺取加拿大、新法兰西和法属印度等殖民地。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五 世界近代现代史 四、 二战以来的世界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专题五 世界近代现代史 四、 二战以来的世界

四、二战以来的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全球化等。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关键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重点和难点】布雷顿森林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全球化【教学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出现1.20世纪40年代以来,以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起来,被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由于互联网的产生和全球信息网的建立,使人类社会由“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深刻变化。

2.知识经济出现:①20世纪9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②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为先导,以信息经济为主要成分。

③知识经济出现的作用有: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社会经济结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提高全民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推动了教育和革命;使世界更紧密联成一体,极大地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

④互联网发展带来的问题有: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增多;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互联网虚拟社会使一些人不能自拔。

(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美国①战后20年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建立和控制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应用新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产业;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②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的繁荣。

原因:克林顿政府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

2.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进行社会改革,调整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得到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产业;开始西欧一体化进程,密切各国经济合作;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日本①1945--—1948年美国对日本实行遏制和削弱的政策;推行民主改革,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1948年后,美国对日本实行扶植和控制政策,免除战争赔款,发还工业设备,提供经济援助.②1955年日本完成战后经济恢复,1956—-1973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高中三年级二轮复习学案之中国现代史学案

高中三年级二轮复习学案之中国现代史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中国现代史局部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0—1978〕【通史坐标】【阶段特征】时间阶段:(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

(3)“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阶段特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了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进展了曲折的探索。

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克制重重困难,巩固政权,恢复和开展经济,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辛探索的历史时期。

中共未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有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得该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失误、挫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绩与失误并存,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根底知识梳理】一、1949年~1956年:新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一〕政治:新中国建立并得到巩固,法制制度建立①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新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阶级关系:剥削阶级逐步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③法制: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1〕政权建设——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历史条件:①军事上:解放战争的胜利;②政治上:三座大山被推翻,全国人民的拥护和要求;③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全会决议,后来发表《论人民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④法律根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①通过了《共同纲领》〔容〕,具有临时宪法性质;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当选为主席,朱德、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③确定首都、国旗、国歌、纪元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了人民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经济上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

思想文化上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

④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

通过对史实的把握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和成功。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阶段处于过渡时期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毛泽东思想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
【教学过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之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2.意义:
①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二、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
1.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①继续解放全国领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的全部解放,中国基本上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进行土地改革。

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开展抗美援朝。

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羸得了和平环境。

④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⑤合理调整工商业。

发挥了私营工商业有得于国计民生的作用。

⑥加强对农业和矿业的领导。

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2.总的结果: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并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1.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经济建设指标的超额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设)
1.对农业的改造:1953年开始,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

采用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组织形式。

1955年底基本实现合作化。

2.对手工业的改造:采用与农业改造同样的步骤。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3年中央确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企业的方针。

1955年底通过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同时实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中存在的问题: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②对一部分私营工商业者使用和处理不当。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是这种制度的组织形式。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③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制定是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时,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四、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主要内容: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欧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国家独立和安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提供了安全的外部环境。

4.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5.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6.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成功。

亚非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形成了反帝反殖的万隆精神。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