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学与幼儿教师工作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心得
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心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感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分享如下:1. 理解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参与和获益。
2. 培养积极心态:幼儿的学习往往伴随着困难和挫折,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幼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同时,也要教导幼儿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坚韧精神。
3. 建立良好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要尊重幼儿的个人权益,注重与他们真诚、平等的沟通。
在教学中,我经常与幼儿互动、分享和倾听,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自然。
4. 注重情感发展:幼儿在情感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需求,教师应该关注和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通过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室氛围,培养幼儿的情感智慧和情感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情感体验。
5. 关注自主学习: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机会。
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6. 家校合作: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在教学中,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尤为重要。
我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定期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共同讨论和解决教育问题。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关注幼儿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我不断提升自己作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我相信,教育心理学将继续为我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让我成为更好的幼儿教育者。
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经过这次参加儿童心理学的学习,教师要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在此谈谈心得体会。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篇1 前段时间幼儿园布置每位教师要学习一本专著,我学习了幼儿心理学,通过学习,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幼儿园不同于中小学,幼儿教育形式是以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之中,是幼儿共同的活动形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
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
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
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1988年美国赛格里曼出任心理学主席时就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旨在研究挖掘人的潜力和美德等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号召人们用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潜力发扬崇高的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人的素质。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着一种优秀的品质和拥有积极的正能量,都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些积极的心理学就可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自己的天赋,实现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并帮助其掌握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分析(一)职业认识偏差与个人发展矛盾造成职业幸福感缺失将自己的职业只是简单而纯粹地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这是幼儿园教师难以获得幸福的主因。
有些人觉得幼儿园教师就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靠熟练技能获取报酬的“保姆”而已。
一天天面对简单而重复的教学琐事,许多的幼儿园教师就丧失了当初工作时的热情和理想,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使其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
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τ锥?园教师教学全面实施监控,这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会让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感到挫败和焦虑,一种不信任就会全面蔓延,心里就会失衡。
有许多的幼儿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工作作为赚钱来做,而完全无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价值的发展,引发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获得进程被阻断。
(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与消极性评价导致幼儿园教师缺乏幸福感幼儿园自身的办学理念、育儿环境以及对幼儿园教师的认同感等都会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
得到领导的赏识,家长的认同,就是教师的心理需要,也是幸福感的源泉。
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考评都比较简单直观相对处于弱势,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都没办法评价,也常常被忽视。
也有小部分幼儿园规章制度太过呆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努力过程及关心幼儿的身心健康等信息都被忽略,这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心情,导致人际关系趋紧,信任被动摇,丧失职业幸福感。
心理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学科,对儿童的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其教育进行有效而科学的指导,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不同方面探讨心理学与儿童教育的关系。
一、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逐渐成熟。
在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促进其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开展激发思维的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因此,通过心理学的研究与指导,可以使教育更加贴近儿童的认知发展需求。
二、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儿童的情感发展是其心理成长的重要方面。
在儿童教育中,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和需求。
例如,幼儿期的儿童对于亲近和安全感的需求较强,需要得到关爱和温暖的环境。
学龄期的儿童则更加关注自我、与同伴的关系等。
基于此,教育者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健康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培养友善、合作等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儿童正确处理情绪,增强心理的抗压能力。
三、儿童社交发展与教育儿童的社交发展是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从童年到青少年,社交行为和社交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室中设置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小组互动等方式,提供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
通过心理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心理学与儿童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理学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掌握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还可以指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心理学。
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比如3-6岁的幼儿正处于儿童期的早期,主要任务是掌握基本认知和语言能力,而6-8岁的幼儿则更加重视社会化和人际关系。
通过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其次,幼儿园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幼儿是一个情绪波动较大的群体,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和行为问题。
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幼儿的情感发展规律,学会对幼儿的情绪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应对,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运用积极的肯定和奖励机制,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另外,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教育心理学对教学方法的指导。
教育心理学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要。
比如,针对喜欢动手实践的幼儿可以采用“动手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针对喜欢阅读的幼儿可以组织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教师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原因和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原因和影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幼儿的教育和照顾。
如果教师心理健康不好,他们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或情绪波动,导致对幼儿的教育和照顾质量下降。
相反,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其次,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情绪调节和行为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重要角色模型,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
如果教师心理健康不好,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稳定的情绪或消极的情绪,这可能会对幼儿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或行为问题的出现。
而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师能够通过积极、稳定的情绪和行为模式来引导幼儿的情绪调节和行为表现。
此外,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到他们与家长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幼儿教育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教师需要与家长和其他教师进行密切的合作和沟通。
如果教师心理健康不好,他们可能会产生冲突、压力或沮丧的情绪,导致与家长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紧张。
相反,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
最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会对幼儿的学习成就产生影响。
心理健康良好的教师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
相反,心理健康不好的教师可能无法充分投入工作,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幼儿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因此,保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机构和社会应该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以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
同时,幼儿教师自身也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适当的调节和自我关爱,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幼儿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正确理解和处理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浅析正确理解和处理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中的初始环节, 做好学前教育既是社会所需,同样也是个人发展所需。
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一个分支,它的出发点立足于不同的年龄段群体,力求挖掘人们心中潜在的发展力量,更好的适应学习或工作,实现能力的提升。
两者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却存在相关性,两者的结合将有利于更好的教育,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这里对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做研究。
关键词:发展教育学;学前教育;应用;理解;关系引言:一直以来学前教育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教育的发展,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
经过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些年我国在学前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如学前教育的辐射面、普及率越来越高, 同时学前教育也更符合学龄儿童的发展,讲究正规性、科学,与义务性,与当前的义务教育完美结合,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不过目前的学前教育也有薄弱环节,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为了让教育更符合科学意义,有针对性,就需要注重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做研究,结合发展心理做参考,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发展心理学及其教育内涵研究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一直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对象。
它主要围绕“人的发展”对这过程中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人的发展将伴随多个过程环境,因此研究范围包括了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所有时期,因此范围广,研究深入是其特点之一,并通过对不同跨度的人的情感、心理、意志等因素进行研究,总结发展特点与规律,为心理学研究以及教育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而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它是人类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教育发展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直接影响人类后续的发展,并为以后得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学前教学关注对儿童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并讲究科学与创新,不允许通过强制性或者灌输式教学来推动幼儿发展,这种教学很容易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遏制其创新探索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心理
学是教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指导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结合幼儿园教师教育心理学案例,深入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案例背景某幼儿园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一个难题:有一名3岁的幼儿,经常表现得非常害羞,不愿意和其他幼儿互动,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甚至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躲闪。
这给教师带来了困扰,因为教师希望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来,而这名幼儿的行为却让教师感到束手无策。
二、问题分析1. 身心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3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的发展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情感体验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这名幼儿的害羞行为可能是与他的身心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个体差异的影响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这名幼儿的害羞行为可能也与他个体差异有关。
3. 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需要借助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这名幼儿克服害羞情绪,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活动中来。
三、解决策略1. 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与这名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他的成长和困扰,了解他的内心情感,使他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不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压力和困扰。
2. 鼓励积极参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鼓励和引导这名幼儿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可以采取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比如以小组形式让他跟其他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活动,或者设计一些与他喜欢的主题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3. 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师还可以向这名幼儿提供一些情感上和认知上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1.导言幼儿园教师是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需要面对日常工作的繁重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2.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作为幼儿园教师,他们需要面对很多的心理压力。
教师需要与幼儿一起长时间相处,需要应对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言行举止,需要应对孩子们的特殊需求,需要寻找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
教师还需要与家长协商合作,需要应对家长们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另外,教师还需要完成各种教学工作并承担学校领导的工作压力。
这些压力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3.心理健康对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健康的教师更容易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容易应对孩子们的情绪问题。
心理健康的教师更容易与家长进行合作,更容易应对各种家长意见和建议。
另外,心理健康的教师更能够应对工作压力,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教育专长。
心理健康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4.保持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为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寻找支持:教师可以和同事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可以相互支持、倾诉,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压力。
- 寻找放松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运动、旅行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压力。
- 寻求帮助:如果教师感到心理压力过大,可以寻求专业心理交流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及时缓解心理问题。
- 规律的生活作息:规律的生活作息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5.结语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需要认识到保持心理健康对他们的重要性,积极寻找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希望本文对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帮助。
6. 心理健康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加专注地关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疏导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疏导幼儿园教师每天都面临着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挑战。
他们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孩子们管理情绪,并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
因此,教育心理疏导成为了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教育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该技能的方法。
首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
儿童在幼儿园阶段经历了许多情绪上的挑战,如分离焦虑、孤独感和自我认同等问题。
这些问题有时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交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疏导可以为孩子提供所需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情绪障碍,并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其次,实施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疏导需要一些关键技巧。
首先,教师应设法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孩子们感到被接纳和关心。
这可以通过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注他们的情感表达来实现。
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倡导积极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帮助孩子们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了解一些常见的儿童情绪问题,并学会正确应对。
例如,当幼儿在离家时表现出分离焦虑时,教师可以采用关爱和耐心的方式,引导孩子逐渐适应分离的过程。
同时,当孩子表现出愤怒、焦虑或其他负面情绪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运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或与他人分享感受。
最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疏导也需要与家长的合作。
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分享孩子的情绪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需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在情绪上的成长。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疏导对于儿童的情绪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亲密的关系、倡导积极的沟通、正确应对常见的儿童情绪问题以及与家长的合作,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心理疏导技能,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在情绪上的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与支持
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心理发展与支持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和心理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发展基础。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角色以及如何提供恰当的支持。
一、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职责。
幼儿园应提供安全、舒适、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幼儿感到被关心和被接纳。
二、绘本故事的应用绘本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向幼儿传递正面的心理价值观,引导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会表达和解决问题。
绘本故事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处理不同的情绪,培养他们的情商。
三、游戏与互动活动游戏和互动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锻炼身体、发展智力、提高社交交往能力。
教师应该设计和引导各种适合幼儿的游戏和互动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情绪管理的培养幼儿常常面临各种情绪的表达和管理问题。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教育与引导帮助幼儿学会情绪管理,并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幼儿的情绪问题,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情绪释放和调节方式。
五、合理的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师与家庭密切合作,对幼儿的家庭教育起到支持和辅助的作用。
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提供适当的教育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和应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问题。
六、专业知识和自我发展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提供更好的支持。
教师应该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最新的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积极心理学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当中,幼儿园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心理学则是开展幼儿园管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将积极心理学有效地运用于幼儿园管理中,能够为幼儿园管理提供全新的管理视角,在开展幼儿园管理时,幼儿园管理层与幼儿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积极心理学,在幼儿园中构建起轻松愉悦的教育教学氛围,采用适合于幼儿的心理学教育措施,促进幼儿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积极心理学;运用引言积极心理学倡导应用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来展现人们的心理状态。
注重要让人能够乐观地对当下与未来。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由于幼儿身心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充分运用于幼儿园管理中。
能够在幼儿园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
更加高效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充分体现出幼儿园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幼儿园管理健康有序的发展。
1.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构建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所有的心理体验活动中,幸福感体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积极心理体验。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自身的幼儿教育理念,对幼儿园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时,幼儿教师必须构建起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获得幸福感体验,并能够爱岗敬业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并将幼儿教育工作转化为一种幸福的体验,并在积极心理学的良好暗示与积极引导下,能够将这样的幸福感较好的传递给所有的幼儿,让幼儿能够接受到“爱的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例如,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们会体现出活泼好动、喜欢玩乐、充满好奇的特点,而一些较为调皮淘气的幼儿,则会被一些教师片面地视为“问题幼儿”。
这是由于这些幼儿教师受到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的影响,人物幼儿就应该完全听老师的安排,在学习与生活当中,都必须做到循规蹈矩。
而对于那些调皮淘气的幼儿,一些教师会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教育他们一定要亦步亦趋地按照老师的安排行事,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幼儿教育步入误区。
心理学读书心得200字(精品8篇)
心理学读书心得200字(精品8篇)心理学读书心得200字篇1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
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
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
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
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
幼教工作者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教工作者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引导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幼教工作者的角度,介绍几个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一、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教工作者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1. 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受到感官、运动、语言和社交经验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通过积极探索和互动,逐渐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推理。
2. 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烈、情绪变化较大等特点。
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情感反应较为敏感,需要教师给予关注和积极引导。
3. 社会发展: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幼儿开始接触到与他人互动的机会。
他们逐渐学会分享和合作,发展出一定的社交技能。
二、幼儿的学习特点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帮助幼教工作者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
1. 感性认识:幼儿通过感官接收和感知来认知世界,因此教学应该注重创设相关的感知环境,如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的教学材料。
2. 整体性思维: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倾向于将事物视为整体而不是部分。
幼教工作者应该通过综合活动和实践引导幼儿的整体性思维。
3. 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幼教工作者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和提供丰富的动手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幼教工作者的角色幼教工作者作为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素养。
1. 观察者与引导者:幼教工作者应当具备良好的观察力,能够准确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和发展特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引导幼儿发展。
2. 情感支持者:幼教工作者应当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支持和关怀,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基础。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关怀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关怀幼儿园教师扮演着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和陪伴者的角色。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他们不仅需应对学员们的各种需求和行为问题,还要在心理上疏导和关心孩子们。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心理疏导和关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这项工作。
首先,心理疏导和关怀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教师常常面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例如,一些幼儿可能会因为分离焦虑而哭闹,或者因为自我认知不足而有自卑情绪。
在这些情况下,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帮助幼儿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人性化的关心和理解。
教师应该耐心聆听幼儿们的倾诉,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比如,当学生发生争执或者受到欺负时,教师应该积极介入、调停并给予适当的安慰。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们建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人。
第三,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只有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
例如,幼儿正处于自我认知的探索阶段,教师应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另外,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相对较低,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和倾听的方式,准确把握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疏导和关怀。
最后,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实施心理疏导和关怀的必要条件。
幼儿园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学习环境。
他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表达情感、释放情绪,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和关注幼儿的发展。
只有家园携手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孩子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总结起来,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关怀对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疏导能力,同时也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幼儿园教师是培养孩子们智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物。
他们面临着教育和照顾孩子们的重任,这种工作压力经常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幼儿园教师需要合适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并提供一些对教师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的方法。
心理压力是幼儿园教师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首先,教师们经常面对人际交往的压力。
与家长、同事和学生的沟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能量。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价值形成了他们对教师的高期望,而这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
此外,与同事之间的合作、角色的分工和意见的冲突也会使教师们感到紧张和困惑。
其次,教师们常常会面对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他们需要备课、教学、辅导和照顾学生,而这些任务需要处理的细节和挑战非常多。
学生们的需求和问题也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感到不堪重负。
最后,幼儿园教师常常会因为工作带来的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
教师们在工作中会面临许多紧张和挑战,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风险。
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焦虑、抑郁和情绪波动,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幼儿园教师应对心理压力,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至关重要。
首先,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处理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这可以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的个别咨询或小组讨论来实现。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教师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源,寻找应对方法,并提供应急措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支持活动。
教师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经验、问题和解决方案,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种交流和支持能够帮助教师们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困难时获得支持和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应对心理压力的技巧。
培训可以包括情绪管理、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满意度。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具有极高的重要性。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还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的背景、儿童认知发展、情绪管理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探讨幼儿园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一、幼儿教育的背景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智力、情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幼儿在这个阶段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敏感度和接受度。
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
二、儿童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幼儿园教师应该了解到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以便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知道借助感官经验和情感体验来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通过启发性教学和亲子互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情绪管理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而情绪管理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需要了解情绪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识别幼儿情绪变化的表现,并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来引导幼儿的情绪。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技巧,以保持教学环境的稳定和积极。
四、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兴趣爱好和特长。
幼儿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扬自身特长,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教师需要了解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通过了解幼儿教育的背景、儿童认知发展、情绪管理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更加科学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因此,幼儿园教师有必要学习和不断更新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与调适 幼儿园教师心理
健康管理与调适1. 概述幼儿园教师是承担着孩子们成长教育的责任重大的角色,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管理与调适显得尤为重要。
2.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诸多压力,例如学生数量多、教育需求高、与家长的交流等。
这些工作压力可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和照顾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3.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意味着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
只有教师自己心理健康良好,才能更好地去关爱学生,保障学生的成长。
4.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措施教师在工作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心理交流和心理检测,通过这些方式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适。
教师还可以通过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的角色幼儿园领导和管理者应该关注和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辅导团队,为教师提供心理交流和心理帮助,引导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6. 结语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有效的调适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校和管理者也应该关注并支持教师的心理健康管理,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7. 培养教师自我调适能力除了学校和管理者的支持外,教师自身也需要培养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教师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师需要学会放松自己,例如通过冥想、音乐欣赏、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压力。
另外,教师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工作之余有自己的乐趣,从而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态。
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研究报告
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研究报告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负责关心、照顾和引导幼儿成长的重要人物。
因此,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就幼儿园教师应如何研究幼儿心理进行探讨。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能力都在发展之中。
教师要深入了解这些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成长。
比如,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通过活动和游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幼儿的情感表达直接,需要耐心倾听和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式多样,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规范。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
幼儿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心。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园的关爱。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让他们在成长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
第三,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与幼儿的交流。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倾听,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情感,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表达自己。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问题。
最后,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教育是一项终身学习的事业,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研究幼儿心理,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导。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研究幼儿心理方面应该注重幼儿的发展特点、心理需求和交流方式,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素养,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希望这份报告能对幼儿园教师有所启发,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学与幼儿教师工作的关系
【摘要】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虽然执教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现实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家里有变故心情低落用怎样的状态面对孩子;幼儿无故大哭大闹我应该怎样对待;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我应该怎样帮助等等。
直到我开始进修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越深入就越发现,心理学对于教学工作的实践意义超乎我的想象。
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思维是教师工作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心理幼儿教师工作关系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园教育。
然而,“虐童”事件的爆发,一系列幼儿园教育的负面新闻接踵而至,大众也将目光更多的集中在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群体上,对其职业操守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质疑。
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虽然执教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现实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家里有变故心情低落用怎样的状态面对孩子;幼儿无故大哭大闹我应该怎样对待;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我应该怎样帮助等等。
直到我开始进修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越深入就越发现,心理学对于教学工作的实践意义超乎我的想象。
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思维是教师工作中的关键因素。
一、构建教师心理健康,增加幼儿正能量
一份四川省部分城市4-7岁儿童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儿童行为问题
总分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总症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幼儿教师躯体化因子得分与儿童行为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而且年龄越小的儿童行为问题与教师躯体化因子得分的负相关程度越高:儿童的攻击性、社会退缩性两因子得分与教师的敌对、精神病性两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的多动、违纪两因子得分与教师的抑郁、焦虑两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儿童攻击因子得分与教师偏执因子得分呈正相关等等。
这份报告说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儿童行为问题越少。
反之亦然。
一般儿童每天至少有10个小时的时间与教师形影不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幼儿,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隐性存在的,那不代表不对幼儿构成影响,只不过是潜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
教师的心理表现是幼儿的心理参照系,教师的思维、情绪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幼儿一生的心理及行为的发展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所以,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一定是能注重自身心理健康,能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内心,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与幼儿建立平等友爱的关系,创造自由愉悦的氛围,为幼儿传递正能量。
二、良好的心理学知识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总的说来,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心理过程(如感知觉、想象、思维、记忆等)和意向活动(注意、情感、意念、动机等)。
另一类是木性心理特征(包括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等)。
凡此种种心理活动,贯穿在人的一切活动之中。
所以,作为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在人的生活、
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发挥广泛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师的职业属于“人-人”的类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很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使他激动不安的问题,同时也要善于与幼儿集体打交道,善于组织他们的共同活动。
教师应当具有积极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不是去做所发生的教育情境的尾巴,而是主动创造教育情境,并赋予每种教育情境以重要意义。
[]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心理实践家,他把心理学知识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正是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理解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品质、能力等所提出来的职业要求,从而更加严格要求、积极塑造自己。
三、心理学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高效”、“素质”发展
记得前几天看过一篇新闻报到,写的是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这一事件。
然而德国的教育专家给出的结论处处都透露出“失望”:活动室和卧室里四处贴的是中国汉字;幼儿作品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班里没有孩子家人的照片、没有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私人玩具等等。
这是我国学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说明现在的中国幼儿教师还在重复着以前西方的教育错误,我们还是将幼儿是否遵守纪律、学习的好坏、与他人保持一致的程度作为衡量幼儿的标准,从而忽略了他们的天性、本性和个性。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
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这就说明,我们一定要坚持心理学教学方法:
(一)注重沟通,激发幼儿兴趣。
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幼儿的需求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抓住幼儿心理,激发幼儿兴趣。
(二)注重指导,提升幼儿能力。
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不要主导幼儿互动、过分插手干预,也不能不管不问、袖手旁观,而是要在适当的时机加以指导,让幼儿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潜移默化地提高能力。
(三)注重激励,张扬幼儿个性。
对于能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的幼儿,不要去阻止他的表达,更不能加以训斥和批评,而要用欣赏的眼光,采取激励的方法,让他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感情。
(四)注重互动,营造和谐氛围。
互动是教师和幼儿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与学是两个主体,只有在自由、平等、愉悦的氛围中,教学双方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受益。
心理学是教师的必修课、专业课。
这既是由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又是由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所决定。
正如于光远同志所说:“在应用方面,教育心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间题。
用什么的办法很快地培养出很多人材来,这样按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办事,需要认真研究。
经济工作要按照经济规律来办事,教育工作要按照教育规律来办事。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