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 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 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 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 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诗句分析
首联:贾谊被贬,身世悲凉。 颔联:情景交融,暗示时政。 颈联:反语双关,无限愤懑。 尾联:抑郁悲凉,痛苦无奈。
3、颈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 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 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4、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 么情感?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 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 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 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 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 痛苦无奈的心境。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
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 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 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 候,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类 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 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③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 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 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颔联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 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 景象,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 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空见”和“日斜”具 有象征意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主旨归纳
重点赏析
首联写贾谊三年谪官,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作者明写贾谊,实则是在暗寓自身迁谪。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宅萧条冷落,秋草衰枯,寒林空寂,日斜人去的凄凉之景。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同时借用贾谊写赋吊屈原的典故,用湘水无情
地日夜流逝,来抒发作者对前贤的深切同情和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尾联写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表达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作者简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歌解读
贬官。
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早晨上奏。
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泛指路途遥远。
指皇帝。
岂肯、哪能。
应该有所打算。
指岭南。
重点赏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词课题总览
《月夜忆舍弟》/杜甫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共37张PPT)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共37张PPT)

(4)《商山早行》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 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商山早行》中写出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 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6)《商山早行》通过写梦境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考点三:文本品析
12.“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 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 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照”字更好。“照”既暗示了在早晨 “枳花”颜色的雪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 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驿墙都 照亮了。
示例二:“明”字更好。“明”原为形容词,这 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 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示例一:诗人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一幅旅途 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 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 字,表现出旅途的辛苦和作者的羁旅愁思。
示例二:诗人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六种景物,鸡声、 茅店、残月、人迹、板桥、秋霜,勾勒出一幅深秋清 晨寂静凄凉的画面:雄鸡已叫,但残月却还在西天, 打了霜的木桥上脚印十分清晰,充分表明了一个“早” 字,由景生情,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 苦之情。
20.诗中写到“雁”是用以表达_思__乡_怀__亲__、__急_于__ 返__家__的_迫__切______之情。
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 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 之意。
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22.请分析《商山早行》和马致远的《秋思》 在写作手法和感情上的相同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整首默写 月夜忆舍弟
杜甫 ___戍__鼓__断__人__行______,__边__秋__一__雁__声_______。 _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__,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___。 ____有__弟__皆__分__散_____,__无__家__问__死__生_______。 ____寄__书__长__不__达_____,____况__乃__未__休__兵_____。
主旨理解 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夜中想起兄弟因战乱而离散, 居无定处,杳无音信,由此产生了思乡怀亲之情,寄 予了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表达了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整首默写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_三__年__谪__宦__此__栖__迟__,_万__古__惟__留__楚__客__悲__。 秋__草__独__寻__人__去__后___,_寒__林__空__见__日__斜__时__。 汉_文__有__道__恩__犹__薄____,_湘__水__无__情__吊__岂__知__? 寂__寂__江__山__摇__落__处___,怜__君__何__事__到__天__涯___!
理解性默写 (1)“__戍__鼓__断__人__行_____,___边__秋__一__雁__声____”从听 觉、视觉两个方面写边地秋夜,描绘出边塞荒凉的景 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___”既写 景,又点明时令,采用融情于景的写法,在客观实景 之中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理解性默写 (5)“__欲__为_圣__明__除__弊__事__,肯__将__衰__朽__惜__残__年___”表达 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 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6)“_云__横_秦__岭__家__何__在___?_雪__拥__蓝__关__马__不__前__”形象 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 苦情景,同时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 愁思。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3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①,万古惟留楚客②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③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课下注解:①栖迟:停留,居留。②楚客:这里指客 居楚地的贾谊。③吊:凭吊。
14
译 文
你(贾谊)被贬于此地居留了三年,可悲的遭 遇令千万代人伤情。
主旨
20
关左

示 侄
迁 至
孙蓝


21
作 介者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 、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 柳宗元共倡古文,并称“韩柳”,著有《韩昌 黎集》。
22
创 景作

唐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法门寺佛 骨入宫供奉。韩愈上奏一篇谏书《论佛骨表》, 触怒了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 被贬途中。
18


赏 析
(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提到了哪些意象?有何表达效果?
“秋草”“寒林”等景物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 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为 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19
本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 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 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被贬的悲 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之情。
8


赏 析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有何作用?
·在“有”和“无”的对比中,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思乡 念亲之情,也抒发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9
本诗通过描写兄弟因战乱 而离散,杳无音信,表达了诗 人对不知生死的兄弟的担忧和 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悲痛。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共24张PPT)

2
11
合作探析,精读赏析
家何在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个
字中有他的血泪!
“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 《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 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曾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 留题驿粱》“数条藤束木皮棺,草殡荒山白骨寒。” “惊 恐入心身已病” 《祭女挐女文》 :“天雪冰寒,伤汝羸肌。撼顿险阻,不 得少息,不能饮食,又使渴饥。死于穷山,实非其命。”
韩愈当过监察御史,有随时向上面提出诚实意见的习惯。这 种官职的第一素质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见获死罪都在所不 辞。所谓“文死谏,武死战”。韩愈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 最后还是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
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被贬为潮州刺史, 责求即日上道。韩愈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 同行,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送给侄孙韩湘。
可知他当日仓促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
2
12
合作探析,精读赏析
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 恶劣; 马不前:其实也是人不前。他立马蓝关,大雪漫天, 联想到前路的艰危,而生前途未卜的忧伤,流露出了 英雄失路之悲。
2
13
总结情感
有怨有愤有悲而无悔 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
2
14
再读诗歌,品味诗情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 为诗”的特点。 韩愈"以文为诗",向来亦称大家。其艺 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
2020/8/19
2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zhāo
biǎn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课件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首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典故 蹇叔哭师颔联Biblioteka 内容结构颈联
进一步深化
尾联
扣题
资料补充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 秦穆公见 文公已死,便想乘机争霸中原,于是派兵攻打郑国。 大臣蹇叔极力反对,理由是秦国与郑国相隔千里,即 使军队能到达郑国,也一定会筋疲力尽。 但秦穆公不 听劝阻,执意派军队攻打遥远的郑国,结果中途遭到 晋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谢谢观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 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起初,“朝奏”,“夕贬”;再写 当下,立马蓝关;最后假想结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 骨”。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 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州,前路艰危。真是处处见悲, 一路悲愤。
诵读诗歌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请赏析颈联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横”“拥”两字分别分别是横陈、阻塞的意思,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从两个层面形象生 动的描画了自己贬適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 景,同时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抑郁与 愁思。
······
诵读诗歌 读懂诗意 赏诗悟情 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57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歌解读
诗意: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
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
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
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
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诗歌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原因。“朝奏” 与“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 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 远。
诗歌赏析
露从今夜白பைடு நூலகம்月是故乡明。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
使用了借景抒情(移情于景)的手 法。借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 是诗人思亲思乡的真实体现。
诗歌赏析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 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 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 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r汝ǔ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z瘴hà江ng边。
诗歌解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蓝关:蓝田关,在陕西。 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 《论佛骨表》。 朝:早晨。 九重天、圣明:指皇帝。 弊事:有害的事,指迎 佛骨的事。 肯:岂肯、哪能。 汝:你,指韩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体裁:七言律诗
(选自《刘长卿诗编年笺注》)
作者名片
刘长卿(?—789),字文房,河 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天宝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 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 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 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点拨:“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 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 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 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精读细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⑤未休兵。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精读细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 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 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诗词赏析: 首联从视听角度描写出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月
是故乡明”,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主观感 情的心中之景。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 ,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如今遭逢离乱, 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 焦虑不安,语气沉痛。尾联进一步抒发内 心的忧虑之情。
主旨点拨: 诗人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所见所思所感,
表达了自己在愁思中夹杂的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 之情。既怀家愁,又为国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 感慨涌上心头。
中考在线: 1.【中考·天水】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颔联是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
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 。 2.【中考·上海模拟】 “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
诗词赏析: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
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含了刘长卿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即景 生情,惆怅伤感,真切而又空灵。一片萧条凄冷中诗人还要去“ 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号称“有 道”的汉文帝,对贾谊这样薄恩,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 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由衷地寻求知音,那种抑郁 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而结尾“怜君”一句 ,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诗词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写左迁的原因和后果。颔联表明心迹
。诗人没有一味地悲痛,反而更坚定了为国家为百姓死而后已 的决心,其心胸的开阔与胆气的过人实非常人所及。颈联借景 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暗 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显露出英雄之悲。尾联照应诗题 ,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取景开阔壮观,气势磅 礴。

部编版上册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35张PPT)

部编版上册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35张PPT)

词句注释
⑷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 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明:使……明 艳。一作“照”。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 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 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 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 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 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
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
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
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
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
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 识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
“云横”、“雪拥”,既 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 义。“蓝关”形容关山险 恶,归途渺渺,前途茫 茫,“雪拥蓝关”语意双 关,明写天气寒冷,暗 写政治气候恶劣。此诗 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 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刘长卿
作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者 介
,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任长州
绍 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麓堂诗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 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 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诗薮》: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 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 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唐诗隽》:对语天然,结尤苍老。 《唐诗镜》:三四太似逼削。至《渚宫晚春》:“凫雁野塘水,牛羊春草 烟。”更为少味矣。 《唐诗快》:三四遂成千占画稿。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 人是今山西祁县人。
商山早行
诗人写此诗时正温远离庭故筠乡,漂泊异乡。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 ,字飞卿,太原祁县 (今属山西)人。唐 代诗人、词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 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 这两件事均产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 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 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 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 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细读,感受“悲思”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悲”“思”?请结 合内容分析。
诗中的“悲”指悲叹生不逢时、仕途 失意的落寞。
“因思杜陵梦”与“客行悲故乡”首 尾照应,互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充。
全诗写景处处紧扣一个“早”字,抒情时 时不忘一个“悲”字,情景交融,手法高妙, 意境萧索寒幽,羁旅奔走之苦,黯然思乡之 悲,漂泊人生的种种感受尽在其中。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 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 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 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 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 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课件(共22张PPT)
在长沙拜访了贾谊昔日居住的宅子,凭吊贾谊。
贾生
李商隐(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七绝·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文学常识
咏史怀古诗
以登高望远、咏怀古迹、咏叹史实等为 抒写对象。通过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达到 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吊古伤今的目的。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 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 自诩为“五言长城”。
背景链接
这首诗作于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 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 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 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 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诗题解读
拜访
长沙/过/贾谊宅
贾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初期杰 出的政论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力主改革时弊,却遭谗被贬,郁郁 不得志。两千多年来,屈贾并称,长沙的贾谊故居虽屡居兴废, 却是历代官员春秋祭扫之地;才高薄命,英年早逝(33岁),贾 谊故居虽历尽沧桑,但却是千载文人墨客尤其是迁客骚人留连凭 吊高歌低咏之场。
赏读诗歌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3.本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 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是反语,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 但是在对待贾谊态度上,是首先重用,后听信小人之 言,疏远贾谊,从而导致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终。 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 满,也暗含着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诗 人被贬时的唐代宗,更是无法与“无道”的汉文帝相 提并论。诗人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 了。这里一语双关,将讽刺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 上,巧妙含蓄。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11.《行香子》中从色彩的角度描画春满小园的句子是: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营造一幅莺啼燕舞、蝴蝶采蜜的图画的句子是: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2.后人常用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用来感叹少年 时候的年轻不懂事。而词中的“ 为赋新词强说愁 ”则常被用来表示那种多愁善 感,很爱强说愁的无端愁闷情绪。
这两句用典,用神话传说中的“蓬山”“青鸟”表达对恋人的深切思念。
(三)行香子北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yánɡ)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绿树绕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 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委曲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7.“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两句中的“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为什 么?(3分) 本词的上下片里的“愁”的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月下花前无病呻吟的 闲愁;“识尽”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远望围墙,隐约几间茅房。青色旗风中飞扬,小桥耸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山冈。莺儿鸣,燕儿舞,蝶儿匆忙,一派好春光

5.这首词中介绍了词人哪些活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①动静结合,静的百花、动的虫鸟,交相映衬,渲染出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机勃勃 。②远近相间,从眼前的小园到远处的茅堂小桥,从而描画出整个大自然处处盎然 的春意。③排比,上片结尾处花儿的排比表现了春光烂漫,下片结尾处虫鸟的排比 表现了春光的生机勃勃。④敷设色彩,用桃花的红艳、李花的雪白、菜花的金黄渲 染出春天的色彩缤纷、盎然生机。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课件(共32张PPT)
诗意: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晓月余晖,足迹凌乱, 板桥上覆盖寒霜。
赏析:颔联以六个极其典型的意象将早行的景色呈现 在眼前,有听觉有视觉,有远景有近景,不着一虚字,而 旅人行路之艰辛和羁旅之愁尽在其中。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使……明艳。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诗意:枯败的槲叶落满荒山的野路,白色的枳花照亮驿 站的泥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月夜忆舍弟》 《商山早行》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及 诗歌的写作背景, 理解诗歌的大意, 并背诵全诗。

诵读诗歌, 感受唐诗的音 韵美、情感美。

赏析诗歌, 学习列锦的修 辞手法及对比 阅读的方法。

体会时代 际遇下的个人 情志与家国情 怀,感念新时 代之美好。
新课导入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从戍守边关 的高适到浪漫不羁的李白,再到忧国忧民 的杜甫,他们豪迈洒脱、吟诗饮酒,在诗 词中彰显着中国人 的家国情怀。
课堂检测
(3)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诗句是:__露__从__今__夜__白____, ___月__是__故__乡__明__。
(4)《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的亲人离散的诗 句是____有__弟__皆__分__散____,___无__家__问__死__生____。
“商山”在今陕西商洛东南。诗 人是今山西祁县人。
创作背景
《商山早行》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 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 《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 (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 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 经过商山时所作。
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 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课件

他是幸运的? 幸运:有才:外号温八叉,温八吟,
相传一次考试中,叉了八次手,一首 十六句的诗歌就写好了。极具音乐天 赋,吹拉弹唱,样样了得。
不幸的? 不幸:相貌极丑,被称为温钟馗。是屡
考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六十岁一直 参加考试,一直没有考上进士。不知上 帝是公平还是不公平。
总之,他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仕途失意的文人。他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 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 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 你的阅读。


诗 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状含难不来自写尽之 景
诗情画意
之 意








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表 现手法和情感缘由。
学习重点: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一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整体感知 读懂诗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duó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 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明确:这两句诗可分解为六个典型的意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知识链接:若将此联改成“鸡声茅店映残月, 人迹板桥落微霜”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或 名词性短语,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 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 思考,让读者获得广阔的理解想象空间,组成 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 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实)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蔼沉沉楚天阔。(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恰逢白露时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人各东西,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何况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精读细研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首联点出本诗诗眼“悲”,奠定全篇的感情基 调。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 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精读细研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颔联围绕题目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草”、 “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 冷落的景色。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去“独寻”,一 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之情,油然而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鸣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寒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景象,一群群野鸭和大雁,正在边沿曲折的池塘中嬉戏。
精读细研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长沙过贾谊宅
知识备查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 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 因事下狱,贬为藩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后为转运 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 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 州集》。刘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yún
温庭筠
duó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zh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 ②叶 落 山 路 , 枳 花 ③明 驿 墙 。 因 思 杜 陵 ④梦 , 凫 ⑤雁 满 回 塘 ⑥ 。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精读细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 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 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 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 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 的倔强性格。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断人行”交 代背景,表明战事频繁;“边秋一雁声”从视 觉、听觉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为“月夜” 渲染一种压抑气氛。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 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 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点拨: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 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 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 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精读细研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字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尾联流露不满,深化主题。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 内心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 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本诗通过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而自 己只能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表达 了诗人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国家处于战 乱之中的现状的悲痛之情。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诗辞藻华丽, 多写个人遭际,于是政亦有所反映。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 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他也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代表作 有《梦江南》《望江南》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zhāo chóng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zhàng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整体感知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③朝奏④九重天⑤,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⑥除弊事⑦, 肯⑧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⑨, 好收吾骨瘴江边⑩。
整体感知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你被贬至长沙在此居留了三年,万古只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离开后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 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 (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 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 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 符合。
①左迁:贬官。 ②蓝田: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③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④朝奏:早晨上奏。 ⑤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⑥圣明:指皇帝。 ⑦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⑧肯:岂肯、哪能。 ⑨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⑩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 岭南多瘴气。
整体感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京八千里路的潮州。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 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 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尾句有意设问, 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对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 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和痛苦以及对当时社 会现实的愤懑之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 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 内容,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因此被称为“诗 史”。有《杜工部集》传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力反六 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 新和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著有《昌黎先生集》。
整体感知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 被贬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 系年》记载,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 当年温庭筠58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 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 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六十又为 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的心绪,去国怀乡之情在 所难免。
精读细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点拨: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 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精读细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 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 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 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 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首联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 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 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寂和浓浓的思乡之 情。
精读细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一联意象具 足,实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尾联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 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 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 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