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第11讲
第一章导论 《管理学》PPT课件
• 在一所以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中,管理学院的王老师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 “管理概论”选修课,刚开始时,选修的人大约在60人左右。由于王老师在 课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以通俗的语言讲解管理知识,选修该课程的学生 逐年增加,从最初的60人到90、120、200、400、600人。由于选修该课程 的人数日益增多,一开始教务处通过将该课程调整到大教室的方式以满足日 益增长的选修需求。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资源有限性与欲望无限性矛盾普遍存在
•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欲望无限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就一 直困扰着人类。
• 从原始社会如何索取必要的食物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到奴隶社会如何获得更多的土地、财富和奴隶以满足奴隶 主们奢侈的生活,一直到现在人类如何合理地配置有限的 资源以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致力于协调这一 对矛盾的努力从来没有间断过。
三、课程学习要求和方法
思考题
学习是为 了什么?
观点 • 学习是为了“改变” • 从X X+ΔX • 从X Y • 从量变到质变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管理学》课程学习目标:从知识到智慧
教学目标
评价标准
激发管理学学 提前做好预习
习兴趣
及时复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自发阅读经典著作
愿意继续学管理
养成组织成员 提前到课堂,不迟到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 但学生选修此课程,并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面对学校限选的规定, 仍然有不少没有选上课的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前去参加旁听, 以至于教室里人满为患。学生为了抢到一个座位,晚上6:30的课常 常需要5:00以前就到教室,并常常会为座位问题而发生纠纷,从而 导致了选上该课程的学生的极大不满。他们纷纷通过校长信箱和其他 途径,要求学校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公开课
人文社会科学导论公开课人文社会科学导论公开课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丰富的课程,旨在介绍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
通过参与此课程,学生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深入探讨其中的重要理论,以及了解这门学科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章:导论本章将向学生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导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通过引入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范畴,学生将了解到掌握这门学科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人文科学在本章中,学生将了解人文科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
课程将涵盖人文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方法,例如历史学、文学、哲学等学科。
第三章:社会科学本章将重点介绍社会科学的概念、研究领域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调查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评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人文社会科学的应用本章将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如教育、经济、环境等领域。
第六章: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问题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了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
学生将了解当前的研究重点和趋势,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结语通过参与人文社会科学导论公开课,学生将获得一套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分析能力。
这将为他们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文社会科学的导论课程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入门课程,更是一个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讲课文档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九页,共118页。
教学基本要求: 一、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④ 社会主义的现实性解释
列宁将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成了实践。提出了: 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
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 总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阶级;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
第二十五页,共118页。
⑤ 社会主义的价值性解释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 一般目的的学说。
第十六页,共118页。
列宁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阐述马克思的社会主 义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根本不同的时候提出来的,论证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如1894年4月,列宁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 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答<俄国财富>杂志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几
饭的人’……”。
第二十页,共118页。
赫鲁晓夫:土豆+牛肉 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第二十一页,共118页。
② 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中,从资
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来 论述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就应当是:公有制、 计划生产、按劳分配。
地球科学导论
地球科学导论第⼀讲绪论1 地球系统包括那些圈层?固体地圈(岩⽯圈和⼟壤圈)、⽔圈、⽓圈、⽣物圈和⼈类五⼤⼦系统构成2 地球系统有那些主要的特点?⽆标度系统(⽆特征尺度,困难),时空层次性(⽉、季、年、世纪、千年、10万年;旋风、⽓旋、环流)、相对稳定性、开放性、整体性、灾害群发性、受⼈类影响⽇趋显著;第⼆讲宇宙的起源1 、⼈类对宇宙的认识可分为⼏个基本阶段?各有什么特点?4个。
16世纪的⼈们只能凭⾁眼见到六七千颗星体。
在当时条件下,古代天⽂学家创建了天体测量学和哥⽩尼⽇⼼学说,认识到太阳系内天体运⾏的现象,解决了⼈类的授时和编历问题,为史前畜牧经济和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世纪掌握了⾏星层次天体运动规律:观测⼯具:伽⾥略望远镜、⽜顿望远镜(;理论:伽⾥略⼒学体系、开普勒三定律(每⼀⾏星以椭圆运动,太阳在⼀个焦点上;从太阳出发的半径⽮量在相同的时间内扫多相同的⾯积;⾏星在轨道上运⾏的时间的平⽅正⽐于其长轴的三次⽅),发现了天王星和冥王星,精确测量各⾏星的轨道、各⾏星卫星的位置和轨道、彗星的位置和轨道;发现了出许多⼩⾏星。
20世纪上半叶在恒星层次认识宇宙:宇宙起源理论三⼤理论和恒星演化理论的建⽴(恒星天⽂学、恒星物理学、恒星演化理论、恒星光谱学)20世纪下半叶在星系层次认识宇宙:所有电磁波段的观测:⼤型的光学望远镜、红外望远镜、射电望远镜(90年代哈勃望远镜的运作),观测尺度达150亿光年(超出银河系!);观测地点发展到⾼空(U2飞机)、太空、⽉亮、宇宙探测器(免受地球的影响);60年代阿波罗登⽉计划的实现,90年代⽕星探险计划的实施——>⼈类⾛出地球,进⼊太空;理论:提出了许多宇宙模型:⼤爆炸宇宙模型、稳恒态宇宙模型、等级式宇宙模型)2宇宙观测实验⾥氢光谱的红移说明了什么?整个总星系处于膨胀的变化中(因为,星光谱线离开观察者时,向频率⾼的红光⽅向移动,称为红移)3 请指出稳恒宇宙学说和宇宙⼤爆炸理论的主要缺陷。
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导论》第十一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学导论》第十一章第一节讲义有关临终及死亡的概念一、有关临终的概念1.临终的定义:*“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
(2010.10、4名词解释)2.临终的时限 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过程可长可短。
①美国:将临终定于病人已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
②日本:以病人只有2~6个月存活时间为终末阶段。
③英国:以预后2年或不到1年为临终期。
④其他:不少国家倾向于以垂危病人住院治疗至死亡、平均17.5天为标准。
⑤我国不少学者提出:当病人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估计存活时间为2~3个月)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即属于临终阶段,并指出对晚期癌症病人,只要出现生命体征和代谢方面的紊乱即可开始实施临终护理。
⑥从社会意义上讲,生命的预期寿命在6个月之内者即谓处于临终期的临终者。
3.临终病人的定义 从医学临床角度讲,临终病人定义为患有在医学上已经判明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的疾病、估计在3~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病人。
二、有关死亡的概念(一)濒死濒死是临终的一种状态。
1.濒死的定义:*濒死(dying )即临终,临近死亡的阶段,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2008.4名词解释)临终和濒死两个概念常常可互换。
临终阶段的病人是在接受治疗性(curative )或姑息性(palliative )医疗之后,病情仍继续恶化,尽管意识还清楚,而各种征象已显示生命即将完结。
2.濒死体验的基本表现 心理表现划分为5个阶段。
(1)安详和轻松阶段:这是濒死体验的早期阶段,濒死者感觉自己身轻如燕,随风慢慢飘荡,当漂浮到一片黑暗中时,出现了极为愉悦的轻松、平静和安详感。
(2)意识逸出体外阶段:经过了安详和轻松阶段,濒死者感觉自己的灵魂缓缓离开了躯体,意识随之飘出体外,灵魂在远处半空中冷静地观察着医师或护士在濒死的躯体旁抢救自己,以“第三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躯体,观察着所发生的一切。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一讲 民族性格: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平均人格”
民族性格(national character)是一种文化的大 民族性格(national character)是一种文化的大 多数成员身上都会出现的性格结构的核心。作为 激发民族群体共同行为和共有观念的重要驱动力, 民族性格就像是强有力的磁石,以固有的磁力方 向把民族成员的性格吸引成一定的“ 向把民族成员的性格吸引成一定的“型”,人们 都按照这个“ 都按照这个“型”来塑造自己。 借用人格的概念,民族性格可算是特定民族群体 中多数人具备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点的总和,或 者说,是特定民族群体的“平均人格”——在许 者说,是特定民族群体的“平均人格”——在许 多心理学家那里,人格与“性格” character) 多心理学家那里,人格与“性格”(character) 往往是混同使用的。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一讲
民族性格: 文化群体的“平均人格”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布克哈特(Jakob Burckhardt) 布克哈特(Jakob Burckhardt)
关于一个民族的性格、良心与罪孽的终 极真相,始终是一个秘密。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于“人格”
英语中的人格(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 英语中的人格(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 “persona”,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 persona” 随人物角色的不同而变换,体现了角色的特点和 性格,同时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某些因种种原 因而不愿披露的隐私。 现代心理学沿用了“面具”的含义,转意为“ 现代心理学沿用了“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 格”,其含义是:构成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的独特模式,包含了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 特的心理品质,其内涵涉及气质 (temperamen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格(character)、自我认 temperament)、性格(character)、自我认 知(self-cognition)、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 知(self-cognition)、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 等。
逻辑学导论(讲义)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目录第一讲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关于“逻辑”一词1�2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1�3演绎与归纳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2�2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2�3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3�2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3�3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第二讲词项第一节词项概述1�1什么是词项1�2词项的逻辑特征1�3词项与语词、概念第二节词项的种类2�1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2�3实词项与虚词项2�4正词项与负词项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3�1相容关系3�2不相容关系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4�1概括与限制4�2划分4�3定义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第一节命题概述1�1什么是命题1�2命题的逻辑特征1�3命题与语句、判断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2�1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2�2直言命题的分类2�3直言命题的周延性2�4A、E、I、O之间对当关系2�5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3�1直言命题推理概述3�2对当关系推理3�3变形推理第四节三段论4�1什么是三段论4�2三段论的规则4�3三段论的格4�4三段论的式4�5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1�1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1�2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2�1负命题2�2联言命题2�3选言命题2�4条件命题2�5等值命题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3�1命题公式3�2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4�1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4�2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4�3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第五章命题逻辑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1�1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1�2基本的有效推理式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2�1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2�2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2�3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2�4条件证明规则2�5间接证明规则2�6证明重言式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3�1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3�2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3�3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第六讲量化逻辑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1�1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1�2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1�3量化命题公式1�4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2�1A、E、I、O命题的形式化2�2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2�3多重量化命题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3�1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 S�3�2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 G�3�3全称概括规则�U G�3�4存在例示规则�E S�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4�1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4�2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第七讲规范逻辑初步第一节模态命题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1�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第二节规范命题2�1规范命题概述2�2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2�3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第三节规范推理3�1规范对当关系推理3�2复合规范命题的推理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第一节同一律1�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1�2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1�3同一律的作用第二节矛盾律2�1矛盾律内容和要求2�2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2�3矛盾律的作用第三节排中律3�1排中律内容和要求3�2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3�3排中律的作用3�4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第一讲绪论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
国际关系史课程 课件
第十讲:未来国际关系的趋势与挑战
● 10.1 多极化与全球治理 ● 10.2 科技与信息时代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10.3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谢谢观看!
● 1.1 什么是国际关系史? ● 1.2 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1.3 国际关系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讲:古代国际关系
● 2.1 古代文明间的交往与冲突 ● 2.2 古代帝国与城邦制度 ● 2.3 古代国际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三讲:近代国际关系
● 3.1 西方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 ● 3.2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 3.3 世界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崩溃
第七讲:国际冲突与和平
● 7.1 战争与冲突的根源 ● 7.2 和平与冲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 ● 7.3 国际调解与冲突预防
第八讲:国际经济关系
● 8.1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 ● 8.2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经济秩序 ● 8.3 国际金融与全球经济危机
第九讲:新兴国家的崛起
● 9.1 新兴国家的定义与特征 ● 9.2 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 ● 9.3 新兴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变革
国际关系史课程课件
目录
● 第一讲:导论 ● 第二讲:古代国际关系 ● 第三讲:近代国际关系 ● 第四讲:冷战时期 ● 第五讲:后冷战时期 ● 第六讲:国际组织与合作 ● 第七讲:国际冲突与和平 ● 第八讲:国际经济关系 ● 第九讲:新兴国家的崛起 ● 第十讲:未来国际关系的趋势与挑战
第一讲:导论
第四讲:冷战时期
● 4.1 冷战的起因和基本特征 ● 4.2 超级大国的竞争与冲突 战结束的原因和影响 ● 5.2 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 ● 5.3 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的新挑战
第六讲:国际组织与合作
● 6.1 联合国的成立与功能 ● 6.2 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 6.3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逻辑导论课程
阅读材料:
陈波,《逻辑学导论》(第三版),第五章。
密尔:《论归纳法的根据》,见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236-248页;
休谟:《归纳问题》,见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193-205页;
金岳霖:《归纳原则和先验性》,见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411-419页。
阅读材料:
陈波,《逻辑学导论》(第三版),第一章。
亚里士多德:《矛盾律和排中律》,见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1-13页;
墨家:《小取》,见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51-58页;
荀子:《正名》,见陈波主编:《逻辑学读本》,59-70页。
第二讲,命题逻辑。讲授时间16学时
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本课程属于北大通选课系列。
英文简介
The co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logic of propositions, logic of terms, logic of predicates, and inductive logic, non-formal logic.
赫尔利著:《简明逻辑导论》,陈波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柯比著:《逻辑学导论》,张建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尼尔·布郎、斯图尔特·基利:《走出思维的误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第四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陈 波:《逻辑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陈 波:《逻辑学是什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陈 波:《思维魔方,让哲学家和数学家纠结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天文学导论复习资料
天文学导论复习资料第一讲天文学导论●古希腊天文学:毕达哥拉斯,亚里斯多德(地球中心学说),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学说天文学的发展期: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形状)所有行星皆以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速度)行星和太阳的(假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越接近太阳则运行速度越快近日点,运动最快远日点,运动最慢●开普勒第三定律:(轨道周期)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其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公转周期)2 = (常数) x (平均距离)3第二讲天体的视运动●月相与食无关天体的视运动月全食时月亮变为黄铜色或血红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尘埃颗粒折射阳光中的红光并到达月球所致●内行星:水星,金星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头顶的星空取决于你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当地时间●北京时间正午12点(东经120度)时,北京地方时(东经116.5度)即太阳时为11点46分,所以此时北京的太阳在子午线以东约3.5度,再过约14分钟北京“真”正午●南北天极:不变的参考点北天极:北极星南天极:南十字座●天赤道:不变的参考点所有恒星沿与天赤道平行的路径由东向西运动(圆弧轨迹在地球两极,天赤道=地平线●天顶、地平线和子午线:本地参考系天顶和子午线的位置不随观测者的地平线移动相对于星星来讲,天顶和子午线的位置在变天体的运行(圆弧)轨迹与地平面的夹角为:90 度-观测者所在地理位置的纬度(=天赤道与地面夹角)●在北极:所有星星沿与地平面平行的圆轨迹运行,从不下落赤道上:所有星垂直于地平面升起和下落“可见所有星”●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太阳日=24小时:太阳连续两次到达子午线的时间恒星日=23小时56分:恒星连续两次到达子午线的时间恒星日是地球真实的自转周期,不随其绕太阳公转而变化,均为23小时56分●月球回到原处(相对于恒星)的周期约为27.323 天,此为恒星周期●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常用它们与观测者之间的夹角表示,即角距●北京:东经116度22分;北纬39度58分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把地球的经度、纬度投影到天球上便成为天球的赤道坐标系赤纬:从天赤道开始至两极Dec [–90,90] 度赤经:用小时、分和秒的时间单位来表示,并由西向东由0增加到24小时赤经的计算起点为春分点,在天赤道上由西向东分为24小时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360度赤经1小时对应地球自转15度对于赤经相差1小时的两颗恒星,例如,RA2-RA1= +1小时:恒星1比恒星2早1小时通过你的子午线(上中天)如果不是拱极星,恒星1比恒星2早1小时从东方升起●某地某时刻的恒星时等于此时此刻位于子午线上的恒星的赤经(天球上与子午线重合的赤经)赤经小于地方恒星时的恒星位于子午线以西赤经大于地方恒星时的恒星位于子午线以东●一颗恒星的时角τ、赤经α和当地的恒星时θ之间的关系为τ= θ?ατ< 0, 在子午线以东(α>θ)τ> 0, 在子午线以西(α<θ)第三讲辐射与天文望远镜●黑体谱:连续谱的形状只与物体(恒星)的表面温度有关其峰值波长(颜色)由其表面温度决定温度降低,黑体谱的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冷物体产生长波(低频)辐射热物体产生短波(高频)辐射●辐射的平方反比定律:强度x 距离2 = 常数(恒星辐射能力)●关于天文望远镜的常见误解(wrong) 放大作用:大型望远镜把天体放得更大(Right) 聚光作用:使(暗弱)天体的图像更亮更清晰(wrong) 望远镜究竟可以看到多远的天体?只要一个物体足够亮,无论多远都可以看到(right) 望远镜可以看到多暗的天体?或望远镜可以看到几等星?只要一个物体足够暗,无论多近都看●光学望远镜的类型: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第四讲太阳系(1) 行星●行星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a)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以及(c)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马工程,微观经济学 导论 精讲
导论(P1-P35)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P1-P4)一、西方经济学的界定西方经济学(也称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主要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上册)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下册)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也称消费者或居民户)、企业(也称生产者或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旨在阐明各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谋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家庭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和供给者,将其拥有的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在要素市场上出售给企业,获得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然后再以其收入在产品市场购买足以使其得到最大效用的产品,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直接需求)。
企业则作为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将其在要素市场上所购买的生产要素(四种)投入生产过程形成产品和服务,并在产品市场上出售,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供给。
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微观经济学逻辑体系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的总体社会经济活动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四类经济所组成(四部门经济)。
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形成总供给。
家庭消费支出、企业投资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构成总需求(AD=C+I+G+(X-M))。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此时政府应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大总需求,以缓和衰退与减少失业;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能会引起资源供给张和产品、服务的普遍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政府应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压缩总需求,以便降低物价,消除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国民收入和就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和阶级属性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发展(P4-P13)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大发展阶段。
信息化导论 第11讲 电子商务
11.2 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电子商务平台
社 会 保 障 信 用 环 境
信息流
物流环境
支付环境
11.2.1 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都是采用了B/S(浏览器/服务器)工作模式
,在客户端运行的是浏览器,只要有台计算机可以上 网浏览即可,所以电子商务平台就是是服务器资源。 服务器资源包括如下5个部分。
2. 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以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为基础,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信
用关系上的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交换双方的 诚实可靠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减小风险,活跃国民经济;而社会信用的缺失不仅会 妨碍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金融、经济危机,造成整体经济的混乱、 衰退。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 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 使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参与者方便、快捷地获取交易对方真实的信息 ,防范不诚信的行为,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 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后,一个人或单位做了失信的事,将同时受到两种惩戒,一是 法律惩戒,是正式的惩戒机制,包括了司法惩戒和行政性惩戒,即国家机关依据法 律、法规对失信者做出的民事、行政或刑事制裁;二是社会惩戒,包括了市场性惩 戒和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虽然是一种非正式的惩戒机制,但 却能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失信联防机制。失信惩戒机制通过向市 场如实公开信用信息,降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不守信用的企业 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得到曝光,并表扬那些“重合同,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从而 ,失信者将进入信用“黑名单”,受到其他市场主体的孤立,而守信者将因受到广 泛的认可而取得实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诚信度,取决于上述两个惩戒的力度。二 者共同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的诚信度。
特殊教育导论第11版
特殊教育导论第11版简介特殊教育是针对具有身体、智力、情感或社交发展不同于一般儿童的学习者而设计的一种教育形式。
特殊教育导论第11版是对特殊教育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理论的总结与回顾,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实践特殊教育。
本文档将介绍特殊教育导论第11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它对特殊教育实践的影响和重要性。
主要内容特殊教育导论第11版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特殊教育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的历史与理论本章介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基础。
从古代到现代,特殊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章还介绍了特殊教育的一些理论模型和框架,为后续章节的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章:特殊教育的法律与政策本章讲解了特殊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背景。
特殊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对特殊学生和特殊教育教师的权益和责任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评估与诊断本章介绍了特殊教育评估与诊断的重要性和方法。
评估和诊断是特殊教育教师了解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的基础。
第四章: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本章讨论了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章:特殊教育的辅助技术与资源本章介绍了特殊教育中使用的辅助技术和资源。
这些技术和资源包括了语音合成、屏幕阅读器、增强现实等,能够帮助特殊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特殊教育的家庭与社区合作本章讨论了特殊教育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与支持的重要性。
特殊学生的家庭和社区是其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支持系统,与学校和教师共同合作,可以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学习。
第七章:特殊教育的多元文化与包容性本章讲述了特殊教育中多元文化和包容性教育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创造包容的学习环境,以促进特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八章:特殊教育的未来趋势与挑战本章展望了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那可真是一本让人开眼的书!这本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你对公共管理世界的认知大门。
你想想,公共管理,这可不是个小领域,它关系到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这难道不像是在搭建一个巨大的拼图吗?每一块拼图都代表着不同的元素,有道路、有建筑、有公共设施。
而公共管理就是要把这些拼图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城市景观。
再比如公共服务的提供,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
这就好比是给大家准备的一桌丰盛的饭菜,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口味和需求,既要营养均衡,又要让大家吃得满意。
而公共管理就是那个大厨,得精心挑选食材,掌握好火候,调配出最适合的味道。
欧文休斯在这本书里,把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讲得清清楚楚。
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们在这个复杂而又精彩的领域里畅游。
咱们来看看公共政策的制定,这可不像你在家里随便决定今天吃什么那么简单。
它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社会的需求、资源的分配、利益的平衡,这就像是走钢丝,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平衡。
还有公共部门的组织和管理,这难道不像管理一个庞大的团队吗?要让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协同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这本书里还提到了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和责任问题。
这就好比是在心中有一把尺子,时刻衡量着我们的行为是否公正、是否负责。
读了《公共管理导论》,你会发现公共管理可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总之,欧文休斯的这本《公共管理导论》,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之路。
它让我们明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为了让社会更美好而努力的使命。
难道你不想走进这个精彩的世界,一探究竟吗?。
语言学导论第11讲(1)
语言学导论第11讲:⏹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is one whose distribution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atof one or more of irs constituents,i.e., a word or a group os words, which serves as a definable CENTRE or HEAD.⏹EXOCENTRIC construction is just the opposite of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It refers to agroup of syntactically related words where none of the words id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e group as a whole.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 fall into two main types, depending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stituents: coordination and subordination.COORDINATION is a common syntactic pattern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auges formed by grouping together two or more categories of the same type with the help of a conjunction such as and, but, and or.SUBORDIN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r result of linking linguistic units so that they have different syntactic status, one being dependent upon the other, and usually a constituent of the other.The three basic ytpes of subordinate clauses are: complement clauses, adjunct (or adverbial ) clauses, and relative clauses.(p.89-92)The term category is used for defining properties of units like noun and verb.⏹The noun is usually said to have the categories of number, gender, case; and the verb thecategories of tense, aspect, voice.⏹1) Number is mostly a category of the noun and pronoun.There are usually two terms of number: singular and plural.Classical Greek and Arabic have a third number: dual.Chinese has no numbers.⏹“们”can be used only with human nouns, but not with “things”. Even with human nouns,it cannot be used together with quantifiers.学生们, *椅子们, *三个学生们2) Gender is also mostly a category of the noun and pronoun.In English, the gender distinctions are natural, determined by the biological gender of the creature: actor, actress, hero, heroine, etc.In French,the gender distinctions are grammatical.⏹3) The category of case is prominent in the grammar of Latin, with six distinctions ofnominative(主格), vocative(呼格), accusative(宾格), genitive(属格),dative(与格) and ablative(离格).In English, pronouns have three cases of nominative主格, accusative宾格and genitive属格. Nouns have only two cases:general通格and genitive属格(John’s, boy’s)⏹Tense and AspectTense and Aspect are two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the verb, and they were not separated in traditional grammar. Based on the tense system in Latin grammar, English used to have sixteen tenses.⏹Two Distinctions made by modern linguists:⏹1)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ime and tense:Time is a universal concept, which every language is capable of expressing; tense is a linguistic concept, which varies from language to language.⏹2)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ense and aspect:⏹Tense is deictic(指示的), i.e.indicating time relative to the time of utterance; aspectindicates the time not relative to utterance, but relative to the time of another event described, or implied, in the narrative.As a result,⏹there are only two tenses recognized now: past and present⏹The so-called future tense is not expressed by morphology, not by the different forms ofthe verb, but by various other means, such as “will/shall”, “be going to”, “present progressive aspect”, “simple present tense”etc.⏹There are two aspects: perfective(完成体) and imperfective(未完成体).⏹The former refers to the completion of an action, and the later expresses durationwithout completion.⏹In English, the two aspects are known as “perfective” and “progressive”.⏹Quirk suggested that the perfective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the broadest possible way asindicating anterior time:(先前时间)i.e. “time preceding whatever time orientation is signalled by tense or by other elements of the sentence or its context.”(“由时、或句子的其它成分、或上下文表明的任何时间定位前的时间”)Concord and Government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Concord(agreement) is the requirement that the forms of two or more words in a syntactic relationship should agree with each other in terms of some categories.⏹He speaks English.⏹They spoke English.⏹Government means that the form of some words is controlled by other words in certainsyntactic constructions.⏹It differs from concord in that this is a relationship in which a word of a certain classdetermines the form of others in terms of certain category.⏹In English, the pronoun after a verb or a preposition should be in the object form as in“She gave him a book”.⏹Syntactic Function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other parts of the linguistic pattern in which it is used.There are 5 functional categories of clause constituents:Subject,verb,object,complement, and adverbialS—subjectV—verbO—object –direct object (Od)—indirect object(Oi)C—complement –subject complement (Cs)—object complement(Co)A—adverbial –subject-related(As)—object-related(Ao)A subordinate clause may function as subject, object, complement, or adverbial in a superordinate clause. For example:That we need a larger computer has become obvious. (subject)He doesn’t know when they will come. (direct object)You can tell them that I’ll be back in ten minutes.(indirect object)One result of the delay was that the cost became much higher.(subject complement)I found her reading in the dining room.(object complement)When you see Jack, give him my best wishes. (adverbial)Subject:Grammatical subject & logical subject:John was bitten by the dog.The core object noun (John)sits in the slot before the verb in the passive, it is called the GRAMMA TICAL SUBJECT, for the original object noun phrase occupies the grammatical space before a verb, the space that a subject normally occupies, the core subject (a dog), now the object of a preposition, is called the LOGICAL SUBJECT,since semanticallt the core subject still does what a subject normally does: it performs a action.The properties of subjects in English:a. Word order: Subject ordinarily precedes the verb in statements: Sally collects stamps.b. Pro-forms: the first and third person pronouns in English appear in a special form when the pronoun is a subject:He loves her.They threw stones at us.c. Agreement with verb:She angers him.They anger him.d.Content questions: if the subjects id replaced by a question word,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remains unchanged, but when any other element of the sentence is replaced by a question word, an auxiliary verb must appear before the subject.John stole/would steal Mrs. Thatcher’s picture from the British Council.(ask questions with the above underlined words respectively.)e. Tag question: it always contains a pronoun which refers back to the subject,and never to any other elements in the sentence.John loves Mary, doesn’t he?John loves Mary, doesn’t she? ﹡Predicate: it refers to a major constituent of sentence structure in a binary analysis in which all obligatory constituents other than the subject were considered together. It usually expresses actions, processes, and states that relate to the subject.The new master soon put the class into good order.we can divide it first into subject,and predicate, then to divide the subject into nominative and its enlargement, and finally its predicate into finite verb, completion and extension, the completion being either object or commplement ot both.Subject: Nominative: masterenlargement: (1) the, (2) newPredicate: finite verb: putcompletion: object: the classcomplement:into good orderextension: soonThe predicator comprises what there is of the verbal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finite element. Some claused, known as non-finite clauses, have only a predicator.Mary sat at the desk, reading a book.The predicator has four functions:(1) It specifies time reference other than reference to the time of the speech event,i.e.’secondary’tense: past, present or future.(2) It specifies various other aspects and phrases like seeming, trying,hoping, etc.(3) It specifies the voice: active or passive(4) It specifies the process (action, event, mental process, behavior, relation or existence.e.g.Has been trying to be heard(1) A complex secondary tense, been +ing;(2) A conative phase, try +to(3)Passive voice, be+ -d(4)The nmental process hear(5)Object:Grammar usually considers the object as the non-subject argument (中词)of a transitive verb. Object may refer to the “receiver”or “goal”of an action, and it is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DIRECT OBJECT and INDIRECT OBJECT.Mother bought a dollMother gave my sister a doll.In some inflecting languages, object is marked by case labels: the accusative case for direct object, and the dative case for indirect object.In English, “object”is recognized by tracing its relation to word order and by inflections (of pronoun).Mother gave a doll to my sisterJohn kicked me.In some inflecting languages, object is marked by case labels: the accusative case for direct object, and the dative case for indirect object.In English, “object”is recognized by tracing its relation to word order and by inflections (of pronoun).Mother gave a doll to my sisterJohn kicked me.Modern grammar regards the object as an element which can become subject in a passive construction.Jim broke the window glass. (The window glass was brokenby Jim)Mike beat Mary. (Mary was beaten by Mik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s Why did the high-tech production systems fail? The probable reason was that GM did not devote enough energy to training its workforce in using the new systems. The government also can make big mistakes. In one year,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computer system was so overwhelmed it could not deliver tax refunds on time. How did this happen? Despite extensive testing of much of the system, not all testing was completed. Thus, when the new system was phased in, the IRS found it could not process tax returns as quickly as it had hoped.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As an end user, working alone or with a systems analyst, 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understand how the systems life cycle works. In fact, you may have to use the procedure. More and more end users are developing their own information systems. This is because in many organizations there is a three-year backlog of work for systems analysts. For instance, suppose you recognize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certain information within your organization. Obtaining this information will require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hardware and software.
计算机导论
Computing Essentials
青岛理工大学 双语教学课程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1
Chapter 13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Most people in an organization are involved with an information system of some kind. For an organization to create and effectively use a system requires considerable thought and effort. Fortunately, there is a six step process for accomplishing this. It is known as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Big organizations can make big mistakes. Motors spent $40 billion putting in factory technology in its automaking plants. It then equipment and reinstalled that basic part of conveyor belt. For example, General robots and other high removed much of this the assembly line, the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4
Chapter 13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系统分析与设计
5
Competencies 能力要求 After you have read this chapter, you should be able to: 1. Describe the six phases of the system life cycle. 2. Identify information needs and formulate possible solutions. 3. Analyze exis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lternative systems. 4. Identify, acquire, and test new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5. Switch from an exi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to a new one with minimal risk. 6. Perform system audits and periodic evaluations.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What , exactly, is a system? We can define it as a collection of activities and elements organized to accomplish a goal. An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collection of hardware, software, people, procedures, and data. These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essential to running an organization. This information helps to produce a product or service and, for profitoriented businesses, derive a profit. profit-oriented面向利润的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formation about what supplies have been received, which customers have paid their bills, and so on, also flow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To avoid confusion,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must follow a route that is defined by a set of rules and procedures. However, from time to time, organizations need to change their information systems. Reasons include organizational growt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new marketing opportunities, revisions in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and availability of new technology. from time to time有时 regulation规章/规则 mergers合并 acquisition获得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3
Introductions Both of these examples show the necessity for thorough planning— especially when an organization is trying to implement a new kind of system.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reduces the chances for such spectacular failures. Competent end user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They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relationship of an organization’s chart to its managerial structure. Additionally, they need to know the six phases of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systems analysis, systems design, systems develop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and systems maintenance.青岛理工大学计 Nhomakorabea机工程学院
10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5. Systems implementation: The new information system is installed and adapted to the new system, and people are trained to use it. 6. Systems maintenance: In this ongoing phase, the system is periodically evaluated and updated as needed. In organizations, this six-phase systems life cycle is used by computer professionals known as systems analysts. These people study an organization’s systems to determine what actions to take and how to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to assist them. ongoing正在进行的 systems analysts系统分析师 periodically周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