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材料硬说课稿
计算机说课稿10篇
计算机说课稿10篇计算机说课稿(精选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借此机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
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以前的上机操作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行硬件设备,还学习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
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还不是很清晰。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与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备。
初中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对电脑这门课有很大的兴趣。
但由于以往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
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设置教学目标根据本节内容与学生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通过观看光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分组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粤教版科学三上第8课《坚硬的岩石》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三上第8课《坚硬的岩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坚硬的岩石》是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坚硬的岩石,了解岩石的种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岩石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其他地质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岩石的认识相对较浅。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岩石,但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岩石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岩石的种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能识别常见岩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岩石的特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岩石的种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2.难点:岩石形成过程的原理及其相互转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岩石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岩石是地球表层最基本的地质单元。
3.岩石的种类:展示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其特征,了解岩石的分类。
4.岩石的形成过程:介绍岩石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原理。
5.岩石的转化:讲解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岩石的种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7.课后作业:布置观察身边的岩石,了解其特征和形成过程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地球表层最基本的地质单元•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特征:坚硬、持久、多样•形成过程:岩浆冷却凝固、沉积物堆积、岩石变质•转化关系: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岩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力学性能说课稿
力学性能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力学性能的相关知识。
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工程设计的安全性。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从力学性能的定义、分类、测试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力学性能的定义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包括强度、韧性、硬度、延伸率等。
这些性能指标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来获得,从而评估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力学性能的分类根据受力方式的不同,力学性能可以分为静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两大类。
1. 静力学性能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静止状态下受力时所表现出的性能。
其中,强度是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材料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此外,还有韧性、硬度、延伸率等指标,它们分别代表了材料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以及变形能力。
2. 动力学性能动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运动状态下受力时所表现出的性能。
其中,动态强度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材料在高速冲击、振动等条件下的抗力。
此外,还有疲劳强度、冲击韧性等指标,它们分别代表了材料在长期循环加载和突发冲击下的耐久性能和抗冲击能力。
四、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试方法。
1. 强度测试强度测试是评估材料抗拉、抗压、抗弯等能力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拉伸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和弯曲试验机。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材料的最大载荷、应力-应变曲线等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2. 韧性测试韧性测试是评估材料抗断裂能力的方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冲击试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等。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断裂韧性、断裂能量等指标,从而判断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硬度测试硬度测试是评估材料抗划伤、抗磨损能力的方法。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洛氏硬度试验、巴氏硬度试验和维氏硬度试验等。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硬度值,进而判断材料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什么材料硬度高
什么材料硬度高
材料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划痕、穿刺、压痕等表面破坏的能力。
硬度高的材料
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因此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材料硬度高呢?
首先,金刚石是目前已知最硬的材料之一,其硬度非常高,达到了摩氏硬度
10级。
金刚石具有非常强的抗压性和耐磨性,因此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切割、磨削和研磨等工艺中。
此外,金刚石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因此也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的散热材料和电子元件。
除了金刚石之外,碳化硅也是一种硬度很高的材料,其摩氏硬度可达到9-9.5级。
碳化硅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耐磨、耐腐蚀的工程陶瓷和刀具材料。
在金属材料中,钨和钢铁合金也具有较高的硬度。
钨的摩氏硬度约为7.5-8级,而钢铁合金的硬度取决于其成分和热处理工艺。
通过合理设计合金成分和优化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硬度较高的钢铁合金材料,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要求。
此外,陶瓷材料也是硬度较高的材料之一。
氧化铝、氮化硼、氧化锆等陶瓷材
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刀具、轴承、喷嘴等零部件。
总的来说,硬度高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能够满
足复杂工程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金刚石、碳化硅、钨、钢铁合金和陶瓷材料都是硬度较高的材料,它们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新型硬度高的材料涌现,为工程应用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金属》的说课稿范文
《金属》的说课稿《金属》的说课稿范文篇一:金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金属》这一课。
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金属》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第4课。
本课是根据小学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的物体性质”的相应内容编写而成的。
是以金属为题,引导学生探究金属这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即金属的共性。
本课在结构上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金属物品的金属属类,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用金属制作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接着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启发学生归纳出金属的基本性质,即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
最后,以拓展的方式补充常见金属性价。
在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金属》这一课安排这几方面的教学内容:(1)、认识常见的金属制品,讨论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2)、利用实验探究金属性质;(3)、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考虑它们的性能,还要考虑它们的价格等因素。
3、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于金属并不陌生,但对金属的性质、价格、性能、优缺点并没有作专门的研究,虽然是很熟悉的常见材料,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初步接触科学,让其独立探究,还是有一定难度,尤其《金属》与前面的几课相比,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介绍一些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共同性质。
4、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知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容易传热、有延展性的性质。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能,知道性质决定了金属的用途,但同时也要考虑价格等其它因素。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建筑材料说课 稿
《建筑材料》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我是来自建筑工程系的陈亮。
今天为大家说课的科目是建筑材料。
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说课:一、课程性质与作用1.《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以培养建筑工程管理型和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是建筑工程专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2.为后续《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打下基础。
3.以培养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的,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从事一般建筑工程材料员、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技术工作的专业能力。
二、学情分析1.学生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对实用性知识更感兴趣解决办法:多引用工地实际情况的案例进行教学2.学生没去过工地,对施工现场如何操作没概念。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去工地现场学习,或者带领学生到工地认识材料。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1.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衔接。
2.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够用、实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突出绿色建材,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和保管等方面的知识。
2.能根据图纸正确计算量,并形成材料清单。
3. 能熟练的掌握材料的检验方法,能操作一般试验仪器及设备。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材料需求计划完成采购的任务2、能够对进场的建筑材料进行外观检验,具有填写建筑材料送检实验报告的能力3、具有正确完成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计算能力4、能够完成常用建筑材料的取样(三)素质目标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环境保护意识。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具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五、课程重点、难点(一)重点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及相关性质、混凝土及相关性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筑钢材等。
二)难点1.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2.水泥的矿物成分、水化产物及其性能3.构成混凝土各材料的特点、性能及配合比与混凝土拌和物及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关系,钢筋的力学性能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陶瓷》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陶瓷》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陶瓷》。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陶瓷》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材料与生活》的第三课,本课主要指导学生探究陶瓷的特点以及了解陶瓷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接下来对教材进行说明。
《陶瓷》是在探究了《木材》和《纸》的特点的基础上,迁移借鉴了研究它们的探究方法,并进行再利用再创新,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同时,本科的学习也为后面研究《金属》、《玻璃和塑料》等与材料科学相关知识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陶瓷的特点及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应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陶瓷特点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贯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陶瓷特点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探究结果的总结整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科学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课前我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学生准备:各种生活中的陶瓷物品、碎陶瓷片、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教师准备:陶瓷物品、相关课件视频、实验记录单、资料卡、陶瓷制品图片。
分组实验准备:碎瓷片、木锤、小刀、蜡烛、火柴、镊子等。
二、说教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依照这种理念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了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
从而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动手探究,用观察实验交流的方式获取信息。
说课稿《木材》 背诵版
《木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木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关于教材《木材》这一课选自青岛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14课的知识内容。
木材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以“木材”作为学生研究的素材,旨在让学生从研究身边常见的材料入手,认识人们对木材的利用,知道木材对生活的重要性,并且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感恩的大自然的赐予。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同学,相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科学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仍旧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自我评价意识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木材的特点及用途,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体验合作与交流、科学探究、归纳总结的方法;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乐意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的重、难点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从而发现木材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准备实验器材:常见木头若干如:杨木、柳木、榆木、梧桐木、槐木等;酒精灯;火柴;放大镜;锤子;小刀;水槽;电池;导线;小灯泡等。
二、关于教法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这种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实验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木材有什么特点呢?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比如,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截面,用酒精灯烧木片等,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最后归纳总结出木材的共同特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软软的和硬硬的物体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比较能力。
4.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1. 软硬的不同物品:棉花、石头、泡沫纸、木块、橡皮球等。
2. 盲目摸物活动物品:眼罩、袋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物品,让他们说出一些软的和硬的物体的名称。
2. 引导幼儿触摸软的和硬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触感。
3. 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软的?什么是硬的?他们有什么不同?活动一:触摸游戏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眼罩或让他们用布遮住眼睛,使他们无法看见。
2. 指导幼儿用手触摸不同的物品(棉花、石头、泡沫纸等),并让他们说出物体是软的还是硬的。
3. 分类讨论:把物品分成软的和硬的两组,让幼儿说出每组的物品名称。
活动二:比较物体1.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袋子,里面放有软的和硬的物品。
2. 引导幼儿自由组合两个物体,触摸它们并比较它们的软硬程度。
3. 让幼儿将物体按照软和硬的程度排列整齐。
4.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选择出一个代表性的硬物体和软物体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用手触摸给其他同学感受。
活动三:软硬的实际应用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软的和硬的物体的实际应用,如:棉花被子、橡皮球、纸张等。
2. 让幼儿讨论这些物体的软硬对其使用的影响。
并思考为什么要选择相应的软硬度。
总结和延伸:1. 引导幼儿回顾学习内容,总结软的和硬的特点和区别。
2.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想到其他软的和硬的物体?3. 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观察和寻找软的和硬的物体,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科学教案的设计,幼儿能够通过触摸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度来感知和认识软的和硬的特点。
通过触摸游戏和分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分类和比较能力。
通过实际应用的介绍,帮助幼儿理解软硬对物体使用的影响。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和引导也非常重要,引导幼儿思考问题、讨论和分享,并且适时引出延伸活动,让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发现和应用相关的科学知识。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材料》说课稿1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生活中的材料》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材料》是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纸张等,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触摸和比较,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特别强的阶段,他们对身边的物品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触摸。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在观察和描述材料方面,他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触摸,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塑料、金属、纸张等,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描述和比较材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身边的物质世界,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准确地描述和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观察和比较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物展示: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材料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塑料杯、金属尺子、纸张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材料的好奇心。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教案和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说课稿【教材分析】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本课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岩石,从肉眼的初步观察到使用工具的细致观察,让学生不但知道三种岩石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与方法。
学生主要借助比较的方法认识三种岩石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光滑、粗糙程度、光泽、硬度、岩石成分的颗粒大小、成分是否单一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
【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对于岩石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兴趣。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岩石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区分这三种岩石对于学生来说十分轻松,但在生活对岩石无意识的观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特征认识。
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作为本节课观察岩石的基础,但对岩石观察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这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感官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难点:学生对于岩石光泽的判断【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1个放大镜、1个手电筒、1枚钢钉、1把铜钥匙、活动记录手册,(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
【教学过程】一、聚焦:种类繁多的岩石(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ppt3种岩石图片、三种岩石。
初中化学材料的性能教案
初中化学材料的性能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能,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2.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类、鉴别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材料性能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常见材料的性能特点。
2. 材料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材料性能的微观解释。
2. 材料性能的改进和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1. 各种材料的样品,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2. 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品,让学生意识到材料无处不在。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材料的分类,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2. 讲解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如金属的导电性、塑料的耐磨性、玻璃的透明度等。
3. 通过实例说明材料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三、实验环节(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观察各种材料的样品,并用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
2.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如何改进和优化材料的性能?2.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性能改进的方法,如合金化、纳米技术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材料性能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提问: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材料性能知识,提高生活质量?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材料性能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材料性能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常见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类、鉴别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5《岩石、沙和黏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岩石、沙和黏土》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岩石、沙和黏土的分类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能够对它们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能够意识到科学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对岩石、沙和黏土进行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进行直观演示和实验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沙和黏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和性质,对它们进行分类。
4.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5.巩固: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岩石、沙和黏土进行分类。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岩石、沙和黏土•岩石:坚硬、不易变形•沙:细小、流动性•黏土:可塑性、吸水性•岩石:不易溶解、导热性差•沙:易溶解、导热性好•黏土:可溶解、导热性中等•岩石: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沙:石英沙、长石沙、云母沙•黏土: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
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软软的和硬硬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硬度和软度的概念;2.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硬度和软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课堂需要准备的材料:硬纸板、海绵、塑料球、橡皮球、橡胶泥等;2.实验工具:刷子、尺子、手套等;3.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将硬纸板、海绵、塑料球、橡皮球、橡胶泥等放在桌子上,并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外观特点,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些是软的,有些是硬的,你们知道什么是软的,什么是硬的吗?”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总结软的和硬的特点,并解释软的和硬的概念。
步骤二:实验探究(15分钟)1.教师将硬纸板、海绵、塑料球、橡皮球、橡胶泥等物体分别发给小组,在实验记录表格上填写物体的名称并进行标记。
2.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这些物体的外观特点,用手触摸和按压这些物体,并讨论物体的软硬程度。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这些物体按照软度和硬度进行排序,找出最软的和最硬的物体,并在实验记录表格上记录下来。
步骤三:实验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最软的物体是什么?最硬的物体是什么?其他物体相对而言软还是硬?2.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软硬程度,可以得出结论:“硬的物体不容易变形,软的物体容易变形。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硬纸板、橡胶球、塑料球和橡胶泥有什么共同点?海绵和橡皮泥有什么共同点?4.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硬纸板、橡胶球、塑料球和橡胶泥都是固体物体,而海绵和橡皮泥是软体物体。
步骤四: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再次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找出硬的物体和软的物体,用手触摸和按压这些物体,感受它们的软硬程度。
2.学生可以找到周围的其他物体,如书、玩具、枕头、衣服等,并用手触摸和按压这些物体,感受它们的软硬程度。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不同的材料硬度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不同的材料硬度认识不同的材料硬度一、活动目标:通过这个小班科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材料硬度,帮助孩子们理解硬度的概念,并且让他们通过观察、探索、实验和讨论,发现不同材料硬度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提高他们对材料硬度的认识水平。
二、活动内容:1.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的材料,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
2.通过使用一些现成的工具来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并探索哪些工具最适合使用。
3.让孩子们设计实验来测试材料硬度,例如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落在不同材料上的表现情况。
4.利用讨论的方式,收集孩子们的意见和想法,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硬度的概念。
5.带领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例如用钥匙试图在不同材料上留下印记,以观察不同材料硬度的不同表现。
6.通过视听资料和游戏来增加孩子们对材料硬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活动方法:1.观察:孩子们用肉眼观察不同材料的外观、颜色、纹路、形状等。
2.探索:孩子们通过使用一些工具,例如橡皮擦、钥匙、小锤等,探索不同材料的硬度,并记录下所使用的工具。
3.实验:孩子们通过设计实验,探讨不同重量对不同材料的表现情况,例如将一个铁棒放在木板上的表现和将同样大小的木棍放在同样大小的木板上的表现有何不同。
4.讨论: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以及他们对材料硬度的看法和认识。
5.实践: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例如试图用钥匙在不同材料上留下印记,以观察不同材料硬度的表现。
6.视听资料和游戏:孩子们观看视频、图片和玩具等材料,以增加他们对材料硬度的了解和兴趣。
四、活动效果:通过这个小班科学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硬度的概念,并且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和认识水平。
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不同材料的硬度表现形式,并且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加他们的穿透性和学习效果。
五、活动思路:1.老师应该从孩子们熟悉的材料开始介绍,例如纸张、木材、硬币等,并且告诉他们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和用途。
硬度大的材料
硬度大的材料硬度是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材料抵抗外力压入或划伤的能力。
硬度大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抗磨损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因此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硬度大的材料及其特点。
首先,金属材料中的钢材具有较高的硬度。
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材料,其硬度主要取决于碳含量和晶粒尺寸。
一般来说,碳含量越高,钢材的硬度就越大。
此外,通过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工艺手段,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钢材的硬度。
因此,钢材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工具、机械零件等领域。
其次,陶瓷材料也是硬度大的材料代表。
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耐磨损、耐高温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陶瓷刀具、陶瓷轴承、陶瓷瓷砖等产品。
与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的硬度通常更高,但其脆性也更大,容易出现断裂现象。
另外,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是硬度大的材料之一。
碳纤维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和模量,是目前公认的最具高性能的纤维之一。
当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后,形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具有极高的硬度,而且具有较低的密度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高分子材料中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也是一种硬度大的材料。
UHMWPE具有极高的分子量和极高的耐磨性能,是目前公认的抗磨损性能最好的塑料材料之一。
由于其硬度大、自润滑、耐磨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滑动轴承、输送带、防护板等产品。
综上所述,硬度大的材料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们能够满足各种工程需求,提高产品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新型硬度大的材料被开发出来,为工程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高中化学硬质和软质教案
高中化学硬质和软质教案
主题:硬质和软质材料
教学目标:
1. 了解硬质和软质材料的特点和区别;
2. 掌握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制备方法;
3. 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2.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
1.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区分;
2.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硬质和软质材料的概念,并提出学生对这两种材料有什么了解和想法。
二、讲解(15分钟)
1.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2. 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硬质和软质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三、实验(20分钟)
老师为学生准备硬质和软质材料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15分钟)
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硬质和软质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应用于不同场景。
五、拓展(10分钟)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硬质和软质材料的知识,并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六、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对硬质和软质材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学生能够对硬质和软质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三年级科学《哪种材料硬》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哪种材料硬》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哪种材料硬》,《哪种材料硬》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我们周围的材料基础上,开始探究材料的物理特性——硬度,并且学习通过刻划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
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比较硬度二是认识金属。
我在设计本课时,开始让学生对软硬程度进行描述,使用希沃5中的演示功能,进行比较,运用希沃拖拽功能让学生在猜测中,讨论从硬到软的排序,然后启发学生更加科学的认识刻划法。
教学目标请看大屏幕
科学概念
1、通过希沃投屏来展示实验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2、通过蒙层工具认识金属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易传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木头、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通过希沃课堂活动功能对材料进行比较、排序和描述。
2、通过希沃的视频演示和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了解金属的不同物理特性,并能用语言描述材料的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用希沃连一连工具认同物体的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检验的。
2、视频和动画操作认识到用刻划的实验方式检验硬度大小更准确、可靠。
3、用饮料罐的故事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金属材料说课稿
金属材料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
二、说学情在物理课的相关学习中,学和生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金属制品,因此,学生对金属、金属材料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此前,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能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
但由于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时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
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通过教学,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学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哪种材料硬》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认识了周围的物体由不同种类材料组成的基础上,开始具体探究材料的物理特性——硬度,并且学习通过刻划法来比较材料的硬度
二、学情分析
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能通过自己的一些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软硬,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和方法在科学的标准上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主要采取实验法通过做实验,来认识更科学的刻划法。
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课设定为:
教学目标
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留下划痕。
2、认识金属坚硬、有光泽、能导电、易传热、有延展性的特征,将特征与用途相联系。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木头、纸、金属、塑料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并对材料进行比较、排序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用刻划的实验方式检验硬度大小更准确、可靠。
2、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刻划的方法,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
教学准备:
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各两份);
实验记录单(每组表一表二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1、出示四种材料,分别是:(师出示材料,生齐答)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思考哪种材料最硬?
2、板书课题:哪种材料硬。
二、比较硬度。
1、小组讨论猜测哪种材料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
2、组织汇报、交流。
3、揭示科学的实验方法:刻划。
4、说明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并填写好记录表
5、发放实验记录单和实验器材,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记录单。
7、小结。
三、认识金属。
1、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除了铁,你还知道哪些金属?(板书:金属)
2、列举生活中金属制品。
3、小组讨论、交流,发现金属的特征。
并填写在气泡图中。
(发放记录单)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随机板书)
(1)比较坚硬;
(2)有金属光泽;
(3)延展性:
(4)易传热
(5)能导电
6、证明铁的这些特性,并说说在实际中的运用,师出示材料
四、情感教育。
1、出示铝制饮料罐,让学生说说它所运用的金属的特性。
2、了解饮料罐的来历,渗透环保教育。
五、布置作业。
1、自己为节能、环保出一份力,变废为宝;宣传、号召周围的人们为节能、环保出力。
2、寻找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并说出它运用了金属的哪些特性?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