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地理:第30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20-2021学年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科地理年级/册高一年级(下)教材版本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难点名称荒漠化与干旱的关系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西北地区气候的干旱,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等知识点本身复杂,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从海陆位置,地形,植被,土壤,外力作用(风)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初中阶段还没有接触过有关荒漠化的知识,而且对区域位置,气候等内容比较肤浅。
2.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识图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差,整理知识和学习能力差。
难点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解知识点。
2.图示法:展示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使学生理解在特定的背景下,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
4.练习法:既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呈现:一张图片——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区域位于图中的哪个区域吗?学生回答:西北地区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荒漠化1.荒漠化概念,表现和我国的分布讲解: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
讲解并展示图片:荒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石质荒漠化。
(1)土地沙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入侵或沙丘活化的现象。
(2)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主要与灌溉不当及蒸发旺盛导致。
(3)石质荒漠化—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岩石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展示图片讲解: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华北地区最为典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缺水
例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 是( )D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小结
荒漠化的成因
• 荒漠化的分布 • 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 •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土地退化
土地荒漠化
人为 因素
典型地区
破坏原因
主要危害 固沙、防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沙前移和抑制 地表起沙的植 被遭破坏 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进程 沙化土地连片 分布
过度 解决能源问 能源缺乏地区 题 樵采 过度 放牧 过度 开垦
半干旱的草原 牧区、干旱的 绿洲边缘 干旱、半干旱 的农垦区周围 及荒漠绿洲
求的短期经 济效益 获得粮食增 产
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与植被的变化规律
降水量逐渐减少
A
B C
沙尘暴
归纳: 自然原因 地处内陆、地形阻隔 降水少,地表干旱;气候异常
西北地区本身就包含 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草原 上搂 发菜
砍柴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撂荒的土地
荒漠化土地
归纳: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中国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一、世界土地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的分布
西北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 重的地区
西北地区成为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 重的地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
大 兴 安 岭 以 西
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展示荒漠化的现状、防治措施及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请列举三种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c.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为防治荒漠化做些什么?
2.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防治荒漠化的成功案例,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案例背景、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及启示。要求:图文并茂,字数600字左右。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要求: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字数800字左右,内容包括:GIS软件操作步骤、数据分析、防治建议。
4.阐述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为学生后续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荒漠化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b.荒漠化对当地环境、社会经济有哪些影响?
c.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的优缺点是什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荒漠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荒漠化吗?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概念及影响。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荒漠化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34张PPT)(推荐课件)
沙障一般由柴草或作物秸秆做成 网状(方格)沙障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境内,当地多流动沙丘。人们 为了保护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在沿线设 置沙障。
40%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1、改善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C )
D 原因有(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9、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 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大540多亿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防治
2.1荒漠化的防治 ——以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防治
思考: 1、荒漠化的概念(分布区、实质、成因、 表现形式); 2、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类型、 特点、植被、水文; 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 4、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原则、措施); 5、案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防
C、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治
2、防治原则:
A、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B、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 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有效措施: 恢复天然植被
沙枣
胡杨
柽柳
锦鸡
木麻黄
狼尾草
4、对策、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1、干旱的气候 Nhomakorabea使生态脆弱
荒漠化表现与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 请你解释下图,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 办法。
人口增长与荒漠化
荒漠化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点拨:
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 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 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 可以得到解决。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载畜量 小
近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荒漠化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漠荒化的自然原因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化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4.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荒漠化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林体系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 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荒漠化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荒漠化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荒漠化的表现和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 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
半球季节正好相反,冬夏季节月份不同。
进而分析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之二是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所以北半球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第四步,教师指导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如图11),在图中选取E 、F 两点,学生读出E 、F 两地的气温值,可以发现,同纬度地带,山地(E 地)气温比平原(F 地)低。
由此归纳:同纬度地带,高原、山地和丘陵的气温比平原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进而分析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之三是地形因素。
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气温垂直递减率)。
计算山顶的气温是24℃(教材图3.18)。
方法如下:山顶和山底的相对高度为800米(1520-720),海拔高出800米,气温约下降4.8℃(800÷100×0.6),山顶的气温是24℃(28.8-4.8)。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张孝英/重庆市第十八中学(400020)摘要:本文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以“荒漠化的防治”为例,运用案例教学法,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小结三方面探讨如何将地理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中。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土地荒漠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高中《地理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内容。
本章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首先通过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引出荒漠化的概念;其次分析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再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剖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提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二学生虽然对荒漠化等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已有初步认知,但对其成因及防治的学习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的提取及整合也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也较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一、知识讲解(1)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2)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3)治理措施和经验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例题分析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 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 经济因素、科技水平C. 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 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地基沉降D. 物理风化3. 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 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 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 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 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答案】1. B 2. B 3. D【解析】1.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2.1.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
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片段:中国沙漠化土地分布图、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状况、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图、西北地区干旱成因关系图、西北地区东西方向水热状况和自然景观演变图、西北地区荒漠按成因分类情况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状况表。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西北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第二课时西北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第三课时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课后活动的讲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同学们查阅荒漠化的资料,对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影响有所了解。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4月24日早9点,市气象台最新报告,北方地区最
强沙尘暴正式影响北京,今天本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一次浮 尘天气。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表示,浮尘主要由外来沙源引起, 沙尘暴主要来自本地沙源。影响北京的沙源主要有三个:毛 乌素和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主要路 径第一条是从蒙古国经浑善达克沙地一带和河北北部影响北 京;第二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一带经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影响 北京;第三条是从黄土高原经山西北部影响河北和北京地区。
2.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
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 )
A.钻孔深栽
B.设置沙障固沙
C.飞机播种
D.小流域综合治理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山地丘陵地区如果 利用不当会产生石漠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一般而言,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目前对荒漠化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第2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这 是它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世界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 有两种:一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旱;二 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深入。第3题,我国的干 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 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飞机播种、钻孔深栽是生物治沙 方法,设置沙障固沙是工程措施。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年来,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移了大约 1 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 漠就会逼近北京,不是促使这种现象产生的因素是( ) A.全球变暖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地质灾害频发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19年文综全国卷Ⅲ)根据图4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 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2)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 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 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 限,因气候干早,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 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3.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 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 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 三大自然区的
西__北___干__旱___与__半干旱
①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 ②年降水量受夏季风影响,自东向西递减;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
植被稀少;受年降水量的影响, 自东向西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多内流河,地表水贫乏,河流短促,发育差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气候干旱(基本条件)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③范围(大致边界、省级行政区、气候分区)
2、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西部: 山脉盆地 相间分布
贺 兰
东部:
山 坦荡高原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水汽难以进入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少、变率大,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年降水量特点)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 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 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 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 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①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75°E-120°E,37°N-50°N)②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进入)③范围(大致边界、行政分区、气候区)
大致以贺兰山为界①东部是辽阔的内蒙古高原②西部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阻挡水汽进入
①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②年降水量受夏季风影响,自东向西递减;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
(1)、干旱的气候
侵蚀能力
抗侵蚀能力
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知识小结: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深居内陆
高大山系,青藏高原
阻隔水汽
动力条件
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
问题探究:非洲萨赫勒地区化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3.请分析人口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致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问题探究:非洲萨赫勒地区化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 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寒漠化答案 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 B解析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
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 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
考点2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读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危险度评价图,回答1~2题。
1.关于贵州省石漠化形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起伏越大,石漠化越严重B.石漠化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严重D.石漠化的成因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答案 A解析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植被较少,地形起伏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石漠化越严重,A项正确。
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加剧了石漠化的形成;植被覆盖率越高,石漠化越轻;石漠化的形成与地形、植被及气候等有关。
2.有关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漠化地区分布比较均匀B.东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因该地降水量少C.中度危险及以上石漠化面积占绝大部分D.石漠化地区分布主要呈东南—西北走向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差异较大;东南部地区石漠化危险程度最低,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有关;贵州省石漠化以中度及以上危害程度为主;石漠化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西北地区一、知识讲解1.西北地区种植业的分布: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
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
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2.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条件:(1)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2)不利条件: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 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 19 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0.2 :68.7。
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
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乌鲁木齐市制定“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政策的原因。
(2)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3)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水平远低于我国东部城市群的原因。
【答案】(1)气候较干旱,农业灌溉水源较少;种树可以可以缓解风沙侵袭,美化环境;冬季多大风、暴雪会对蔬菜大棚造成强烈破坏;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便利,冬季蔬菜可以从外省市输入。
3.2.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解析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问题导引】 1.怎样的自然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2.你知道应该怎样治理水土流失吗?
1.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 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 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域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宁夏平原一带。该地带是我国半湿
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甲地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是
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乙地是宁夏平原,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发
农业技术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 采取种树种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
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 草、封山育 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
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 林等植被绿 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
固定,使其不再继续 化的方法进 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
发生和发展
行治理
复种指数等
【误区点拨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生态问题,但是 其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不同。荒漠化的类型较多,其中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而水土流失必须有水参与,主要 发生在降水量大且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 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的能 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自 然条件而产生影响。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 伐等。
5.理顺答案:最后,在确定出所有的框中内容之后,按箭头连 结关系,重新理顺一遍,对应涉及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进行查 缺补漏,确保对应完整准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像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成因、分布及影响,理解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基本情况。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荒漠化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荒漠化防治的有效途径。
-通过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展示荒漠化防治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防治措施的认识。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荒漠化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科普宣传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6.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对荒漠化的了解,如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学生讨论后,请几个同学谈一下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讲评)(PPT 出示“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请同学们读图说明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大致分布状况。
(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板书: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出示图 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请学生读图 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观察西北地区在全国的位置、范围(大致边界、省级行政单位和邻国),并请同学指图表述。
板书:一、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一)位置(二)地形特征(三)自然特征:干旱(教师从课本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掌握分析知识点的思路与解题的方法,以及学会分析识图)师请简要说说本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板书: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活动意图:学生通过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图,从中获得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学生从位置和地形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归纳和分析能力。
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带来了很大影响,下面我们就从西北地区的气候、地貌、河流水文特征、自然植被、农牧业生产、国土整治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对照图,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思考)读课本图 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2.3“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观察并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2.天山北坡与南坡的降水有何不同?3.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生(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西北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由此可见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人教版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重点) 3、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对策 和措施。(重点) 4、以此案例分析方法为模式,学会分析其他生态环境问 题的成因。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危害
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
“三个过度和一个不当”——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
水资源利用不当。
3、一位生态学家在非洲某村落进行生态考察,他由水源所在地的 抽水井出发,向外前进。不久他发现这里的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 心圆式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二百米左右, 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到距井三百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再 向外到一千米左右,才有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根据 上述材料回答(1)~(2)题。
(1)过度樵采 过度樵采使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沙丘活化,荒漠化加剧。其关 系如下图所示:
(2)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导致土地沙 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 化和沙化的进程。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3)过度开垦 (4)水资源利用不当
3.读图,回答(1)~(2)题。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理解荒漠化的形成过程,能够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综合思维)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人地协调观)3.应用:能结合某一具体区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措施。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认识荒漠化读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图,回答问题。
【易错辨析1】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提示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次生盐渍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灌溉不当造成的,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读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易错辨析2】 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提示 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渍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温馨提示 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
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读下面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形成的景观图,回答问题。
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易错辨析3】荒漠化的防治以“防”为主还是以“治”为主?提示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荒漠化的治理还有一定的难度,应该以“防”为主,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重点治理。
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例1】(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尝试自解](1)(2)(3)[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风力大(≥8级),刮风天数多(157天),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4月)。
另外,沙源在本地(就地起沙),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风沙灾害对铁路危害严重。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2019·河北保定一模)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
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A.发源区B.流通区C.形成区D.外围区(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A.森林、草场萎缩B.地下径流增加C.沙漠面积扩大D.湖水盐度下降解析第(1)题,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区;森林、草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则属于流通区;绿洲外围沙漠是外围区。
第(2)题,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区及戈壁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
答案(1)B(2)C素养一区域认知: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1.(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
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
第(3)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
答案(1)C(2)B(3)D素养二人地协调观:荒漠化的防治2.(2015·山东文综,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
“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1)C(2)D考点二(拓展考点)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例2】(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2)要回答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分别采取的措施,需明确两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牧草地。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1.成因(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
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