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练习课下限时集训(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课时训练: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课时训练: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课时训练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5·宁波模拟 著名学者沈志华教授说:“对于莫斯科而言,拉拢中国这样一个亚洲大国加盟,其东方战线便有了可靠的屏障;而在北京看来,只有依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才能有所保障,漫长的海岸线也可以受到保护,从而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

”材料表明中苏结盟是基于()A.对抗美国称霸的需要B.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C.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D.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解析:从材料可知中苏结盟是基于中苏两国自身国家利益而采取的措施,故选D。

A、B表述不全面,只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C只是中国的外交指导方针,而不是中苏结盟的出发点。

答案:D2.下列史实中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影响的是()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达成C.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D.万隆会议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解析: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底。

A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现,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应排除;《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达成是在1954年,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B、D晚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D。

故选C。

答案:C3. 2015·黑龙江模拟 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

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解析:“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是指美国对华实施的外交孤立政策,而题干中说“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说明美国外交孤立政策的失败,这是因为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正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B正确;A“开始”说法与史实不符;C“冲破了”说法与史实不符,新中国建立时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即已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故排除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某某公报》。

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

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A.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D.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2.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 )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4.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

在这个时代,脚踏两只船”。

“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5.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6.国家主席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下限时集训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下限时集训

课下限时集训(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表反映的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A.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C.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贯彻2.《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是 ( )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其意在说明 ( )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B.“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4.(2016·杭州期末)“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消除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政策5.1954年12月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果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的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

对这次会议评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C.着重讨论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6.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题综合集训1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题综合集训(十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与印度、瑞典、丹麦等国家在谈判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旨在( ) A.保障国家独立B.突破社会意识形态束缚C.调整国家政策D.冲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A[新中国成立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建交,主要是要保障国家的独立,故A项正确;“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是“一边倒”政策的体现,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 2.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三大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外交方针的制定主要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与革命性质无太大关系,排除B项;1949年上半年新中国还没有建立,美国还没有对我国实行经济军事封锁,排除C项;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后,欧亚人民民主国家都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排除D项。

] 3.1949年,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

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

”这一外交思想的实行( )A.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残余B.体现了政策的包容性C.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D.是为了团结亚非国家A[根据材料“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再请客人进来”可知,题干述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的前提,故选A项;体现政策包容性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全方位外交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与题干时间“1949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团结亚非国家无关,排除D项。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现代的对外关系学生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现代的对外关系学生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专题现代的对外关系学生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专题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基础达标】1.(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日正式建交D.中美正式建交2.(2013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高三入学考试)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3.(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D.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4. (2013届山西省第二次诊断考试)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 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 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5. (2013届山西省第二次诊断考试)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创新方案新课标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大考点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大考点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5·安徽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果……代表着绝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5·广东文综·17)表 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边倒”【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中国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一致,故B 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与表2中“中美贸易急剧减少”数据不一致,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与表2中“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数据不一致,故D项错误。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Word版含答案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Word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毛泽东指出:“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1960年,我国与缅甸平等解决了边界问题,随后又先后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

边界问题的解决( ) A.体现我国不结盟外交的理念B.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广泛接受C.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外交形势D.为开拓与西方大国外交奠定基础3.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B.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2015辽宁大连高三双基)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5.(2016·河南洛阳二模)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法国成为西方大国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

中法建交( )A.引发了西欧各国同中国的“建交热”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C.表明法国开始走上自主外交的道路D.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6.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表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2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2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练案[2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20·某某某某模拟)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某某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某某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

这一变化说明( C ) 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解析] 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可知,中国出兵朝鲜一事,威胁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使美国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解放某某并考虑要承认中华人民某某国”,说明美国最初没有敌视新中国,A项错误。

美国对华政策是其国家利益决定的,B项错误。

战后初期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立场的变化是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故排除D项。

2.(2020·某某某某质检)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

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

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

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 )A.1949~1978年B.1966~1976年C.1978~2012年D.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解析] 分析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可知立国外交出现在建国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3.(2019·某某某某中学二模)1949年6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人民政府在政策上对严格遵守政府法令的外商企业加以保护。

但从1950年12月开始,陆续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某些西方国家在华企业之一切财产加以军事管制或冻结。

人民政府对外企政策的变化( D )A.说明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B.源于中苏结成经济军事同盟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是亚太地区局势紧X的反映[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仍对遵法的外商企业进行保护,但在1950年12月之后对西方国家的在华企业进行管制,结合所学,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亚太地区的局势渐趋紧X,故选择D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管制西方国家在华企业无关,故排除B项;对在华企业态度的变化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无关,故排除C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狂做专练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2018某某省东阳中学月考)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2000 2006 2010 2011 2012 2013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 52.3 165.3 185.8 213 232.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 35 135.8 210.2 246.4 270.3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2015某某萧县中学高三考前热身)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3.(2010年高校招生考试)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4.(2018某某省庄河市高级中学第五次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某某)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

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A.“一边倒”依赖苏联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C.“冷战”拉近中苏关系D.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5.(2018某某省某某市高三下学期综合能力测试)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某某、某某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

高考历史仿真训练【8】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高考历史仿真训练【8】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不包括(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一条线、一大片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决定中国不可能推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答案:C2.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53年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③运用这一原则成功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④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与苏联建交的时间是1949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提出是在1953年,根据时间可直接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D3.(2019年福建会考)在1955年召开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A.中国北京 B.埃及开罗C.印度新德里 D.印度尼西亚万隆解析:1955年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达成了万隆精神。

答案:D4.(2019年山东学业)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C.社会制度 D.文化传统解析:“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

答案:C5.下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敌对状态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敌对状态。

答案:B6.首位访问美国的新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C.邓小平 D.江泽民解析:1979年1月29日(北京时间),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总统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访问美国的新中国领导人。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

计时双基练27 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6·泰安模拟)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均田制是国家对无主的荒地进行重新分配,其中一部分为露田,受田者死后交还国家,不能买卖;另一部分为桑田,可以继承但限制买卖。

农民除了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2.(2016·衡水中学模拟)明初著名学者丘浚认为:“食货者,生民之本也。

……人各持所有于市之中而相交易焉,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各求得其所欲而后退,则人无不足之用。

”下列观点与丘浚一致的是( )A.重视农业B.工商皆本C.富国强兵D.重农抑商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由“食货者,生民之本也”表明作者认为农商各业都是民众生存发展的本业,与工商皆本思想是一致的,B项正确,A、C、D项皆与材料不符。

答案 B3.(2016·湖北联考)“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解析材料观点强调的是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符合题意的是C项。

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作用不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A、B两项说法有误。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计时双基练2

计时双基练26 古代商业的发展(时间:3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4·山东卷)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①定时空:唐宋。

②关键信息:材料中“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的信息说明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的户数增多,从而说明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 C2.(2016·北京市海淀区模拟)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

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看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解析由长安限制“市”时间可知唐政府抑制商业,故A项错误;“市”的地点固定,说明坊市制在当时并没有取消,取消坊市制是在宋代,故B项错误;长安在中午成“市”,在“日入前七刻”则散场,而在扬州则出现了“夜市”,这说明南方的商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长安的衰落,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6·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文综)《宋史·选举志》记载,南宋时“凡廷试,唯蜀士到杭(临安)最迟,每展日以待。

会有言:‘蜀士……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

”’材料反映出该时期( )A.科举考试开始廷试B.经济重心南移C.士人重利观念潜滋暗长D.官商勾结现象普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凡廷试,唯蜀士到杭(临安)最迟”“蜀士……多引商货押船”可知,南宋时期士人的商业意识和重利观念逐渐增长。

所以答案选C。

答案 C4.宋代周行己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

天下租税,常十之四,而籴常十之六。

与夫供奉之物,器用之具,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

高三历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

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却甚少。

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 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 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

并且说:“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

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 19 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冷战后中国要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2分)评价:(1)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

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了“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分)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1 分);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分);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分);(2)但亨廷顿的“中国要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分)。

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推进新型国家关系(1分),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

课时检测(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服饰各异。

“一样是穆斯林,土耳其人的帽子是红的,印度尼西亚人的帽子是黑的,埃及人的帽子是白边红心的。

一样是穿着高领的制服,扣子少而比较短的是中国人,扣子多而长到膝盖的是印度人。

”中国代表在这一会议上(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解析:选A由“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和参会国都是亚非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5年亚非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是在日内瓦会议上签署的;C项是中印会谈时提出的;D项是21世纪初某某合作组织提出的。

2.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

”此次会议( )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X局势B.推动了印度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解析:选A 从材料“20世纪50年代”“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可知,此次会议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这次会议上讨论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X局势,故A项正确,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与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逐步提出的,故C项排除;D项是万隆会议的影响,排除。

3.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某某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

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

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解析:选A 由“中华人民某某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意在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发展,故A项正确;中日两国早在1972年就建交了,故B项错误;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某某联合公报》时中国就已经知道美国的对华政策了,故C项错误;此时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早已破产,故D项错误。

原创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原创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美、苏为首两大阵营 另起炉灶;打扫干 建国第一年和苏联等17国建交;1953
对峙,美国为首的西 净屋子再客;一边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
方阵营对中国封锁。 倒。
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第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 开创外交新局面
阶段 形势
政策
70年代 形势好转。
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 “二战后”、“亚非拉地区”
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 【获取有效信息】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
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请客”主要是针对旧中国与帝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主义建立的外交关系,排除A和D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项;由“二战后”这一时间信息 排除C项;对于新兴的亚非拉民族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
方阵同营对目中的国封是和锁世。界上边其倒他。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程
第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形势
政策
成就
美、苏为首两大阵营 另起炉灶;打扫干 建国第一年和苏联等17国建交;1953
对峙,美国为首的西 净屋子再客;一边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
——毛泽东(1949年)
史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 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 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史料二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 其适用的范围可以看出具有包容 性;从其容纳不同时代的内容来 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Word版含答案

2017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专题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Word版含答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求同存异”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3.“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

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这个由周恩来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一边倒”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的原则D.“求同存异”方针4.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及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

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

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会议D.联合国大会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6.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亚非国家的赞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限时集训(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表反映的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A.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C.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贯彻2.《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

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

这件事所反映出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其意在说明()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已不符合国情B.“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C.外交工作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4.(2016·杭州期末)“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消除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A.“一边倒”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政策5.1954年12月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果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的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

对这次会议评述正确的是()A.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C.着重讨论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6.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7.(2016·南京模拟)下面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两段讲话,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A.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寻求合作B.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政策转变C.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国的外交僵局逐步被打破8.如图这一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

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是()A.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B.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C.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D.日本政府抗议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9.(2016·保定调研)在中日两国的某项文件中有这样的条目: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中国政府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该文件内容()A.客观上有利于日本二战后经济的恢复B.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C.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缓和亚太地区的关系D.解决了中日间的历史遗留问题10.“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旧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B.新中国成立之初打破资本主义阵营C.新中国游离于世界外交舞台之外D.新时期中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1.邓小平复出后,开展密集的外交出访活动,积极加强与邻国的友好来往,建立合作关系(如下表),并特别注重拓展与日本、美国的联系。

邓小平的外交目标是()A.B.为改革开放创造外部环境C.抗衡来自苏联的安全压力D.摆脱泛意识形态的束缚12.“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

”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6·乐山检测)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

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

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材料三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试评价这一观点。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的援助。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提出“救援中国”的原因。

(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

试举两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

(4分)(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也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中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

……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材料二1949~2008年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量曲线图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中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的转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

(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的姿态逐渐融入世界的。

(10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

(4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选A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当时有少量国家与中国建交,B项说法错误,排除;据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可排除C、D两项。

答案为A项。

2.选B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题中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新中国政府愿意在新的基础上与外国重新订约,这体现的是“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故选B项。

3.选B解读材料信息,“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说明A项错误;1953年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孤立的外交政策,C、D两项表述错误。

材料中“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说明其观点是“冷战”并不影响不同制度国家间的交往,故答案选B。

4.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故B项正确。

5.选D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说的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排除;1949年新中国实行“一边倒”,与苏联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排除B 项。

6.选A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故A项正确;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只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特殊现象,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对抗,故B项错误;无法推断此外交活动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就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故D项错误。

7.选C题干材料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由敌视到寻求合作,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国际上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逐步被打破,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