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与复习知识要点一:字词积累1.给加粗的字词注音。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敛( ) 脑髓( ) 桑椹( ) 宿儒( )盔甲( ) 拗( ) 秕谷( ) 锡箔( )( )蝉蜕( ) 鼎沸(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绽开( ) 搓捻( ) 疲倦( ) 小心翼翼( )惭愧( ) 觅食( ) 繁衍( ) 花团锦簇( )预兆( ) 迁徙( ) 企盼( ) 落英缤纷( )穿梭( ) 煎熬( ) 冥思( ) 不可名状(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àn( )赏书shú( ) 和ǎi( ) lún( )语三xǐng( )吾身学而不思则wǎng( ),思而不学则dài( ) 不亦yuè( )乎不yùn( ) 不yújǔ( )( )一dān( )食qūgōng( )( ) 而zhěn(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峨眉山月半轮秋( )(6)夜发清溪向三峡( )(7)岐王宅里寻常见( )4.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弯曲)D.攒成(打结,拴)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知识要点二:语言运用5.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B.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向害羞的她脸一下子红了。
C.他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
D.他小心翼翼地对爸爸说他想星期六到公园去玩,但还是遭到爸爸的反对。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百草园的春天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B.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很害怕。
C.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教师备课参考: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掌握第三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如古诗词、汉字、诗歌等。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琢磨古人情感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词的欣赏和写作技巧。
2)加强对诗句、句型、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2)学生对汉字和诗句的书写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教师以字词、句型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记忆、演练、分析和应用。
3.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朗读、诗歌创作、阅读策略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古诗词欣赏1.教师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2.教师分析诗句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比喻手法等。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鲁迅《墓碑文》的意义和主旨。
4.教师讲解古诗词的时空背景,如唐诗宋词等。
第二课时:汉字教学1.教师将汉字进行分类,从形、音、义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做题和互改。
3.教师讲解汉字的命名和演变,及其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知识。
4.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注重结合意义和用法。
第三课时:诗歌创作1.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绝、七绝、唐诗、宋词等。
2.学生进行创作,可采用出题人提示、指定写作主题等方式进行。
3.学生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4.教师总结和点评学生诗歌的优缺点,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方案。
六、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
2.学生书面作业表现。
3.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4.教学效果评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一、《祝福》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与特点
3.描述技巧与手法
4.主题与思想
二、《小杨递信》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与特点
3.描述技巧与手法
4.主题与思想
三、《张灯结彩迎新年》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与特点
3.描述技巧与手法
4.主题与思想
四、《智者的证言》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与特点
3.描述技巧与手法
4.主题与思想
五、《荷塘月色》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与特点
3.描述技巧与手法
4.主题与思想
六、《去年元夜时》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与特点
3.描述技巧与手法
4.主题与思想
七、《草》
1.内容梗概
2.人物形象与特点
3.描述技巧与手法
4.主题与思想
八、常用修辞手法及例句解析
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人称倒装
5.插入语
九、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
1.判断文章中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2.分析修辞手法的目的和效果
十、作文技巧与要点
1.文章结构与布局
2.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运用
3.发扬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可以根据提纲进行详细的复习和总结,对于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和特点、描述技巧与手法、主题与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同时也要关注常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作文技巧和要点的掌握。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和总结,可以加深对第三单元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文讲解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②相顾惊疑。
顾:看。
(如顾野有麦场)③将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如三顾茅庐)2、信:①则是无信。
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
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
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2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64.综合性学习。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热爱的老师,特别是那些给自己留下别样印象的老师。
临近毕业,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献给教师的歌——红烛颂”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活动,请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请根据示例,写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形象地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之情,请以手机短信的方式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发出祝福的话。
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2)示例:拨动真诚的心弦,铭记成长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您,亲爱的老师,祝您永远幸福!【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注意所写的诗句必须是能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
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注意用简练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即可。
165.班里准备举办一次“相约名家——走近鲁迅”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策划: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学常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学常识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学常识第三单元复习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③《夏感》作者梁衡,代表作有《新闻三部曲》,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著名戏曲作家,代表作品有杂剧《汉宫秋》《青衫泪》等,散曲中以《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 bó)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ān)迸发(bn�溃�蟋蟀(xī shuài)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清洌(li)梦寐(mi)碣石(ji)竦峙(sǒng)(zhì)繁花嫩(nn)叶呼朋引伴抖擞(sǒu)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yì)致轻飞曼(màn)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3.养成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习惯。
4.练习猜读法和跳读法。
5.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核心素养】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重难点】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评价任务】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读课文。
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描写了一个充满无限乐趣的"百草园"也叙述了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留恋之情。
学习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动静结合,详略得当。
(2)《再塑生命的人》,自读课文。
文章写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指引下,摆脱黑暗与迷茫,走向光明和希望的故事。
学习本课,要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品味摩文章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博大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3)《<论语>十二章》,教读课文,是文言文。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回顾朗读文言文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注释蔬通文意,体会修身与为学之道,熟读成诵。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 课件-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荒僻 pì 凑合 he 伛 yǔ 攥着 zuàn 侮辱 wǔ
老
王
塌败 tā 镶嵌 qiàn 翳 yì 滞笨 zhì 愧怍 kuì zuò
取缔 dì 门框 kuànɡ 骷髅 kū lóu 琢磨 zuó mo 强笑 qiǎnɡ
老
王
【塌败】 【惶恐】 【荒僻】 【滞笨】 【愧怍】
塌陷破败。 惊慌害怕。 荒凉偏僻。 呆滞笨拙。 惭愧。
5.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本文记叙和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年轻守寡、淳朴善良、始终给“我” 以深切关怀的农妇——阿长的形象。
B. 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叙述的。
C.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
D. “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 惮她什么呢!”一句属于人物的动作描写。
B. 作者称“长妈妈”为阿长,显然是儿童时期讨厌她的缘故,到了中年这 种情绪仍未消去。
C. 用“阿长”称呼,名副其实,说明文章的一半是“抑”笔。
D. 题目用的是作者 46 岁写作时的口气,用阿长称呼很合适。
4. 下列对《阿长与〈山海经〉》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
A. 在作者眼中,阿长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饶舌、多事、麻烦多 礼的人。 B. 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抑”的部分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等;“扬”的部分主要写了阿 长为作者买《山海经》。 C. 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联系在一起,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也 表达了他对阿长的敬意、感激和怀念之情。 D. 本文中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 —敬意逐渐淡薄,最终完全消失—产生新的敬意。在这些情感变化中, 作者交代了长妈妈的身世、遭遇和性格特点。
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突然醒悟过来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簇,丛集、聚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胜,完、尽。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02
文学常识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传不习乎?”
是不是复习过呢?”
《论语》十二章
原句
翻译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
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能不迷惑,五十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 其 不 善 者 而 改 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
之。”
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
不舍昼夜。”
样,日夜不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普通人不可以改变志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
逾矩。”
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矣。”
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不可夺志也。”
第三单元 知识点精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知识点精讲-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第三单元知识点精讲单元知识点《阿长与》鲁迅一、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二、词语解释1、震悚(zhèn sǒng):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2、诘问(jiéwèn):追问,责问。
三、生难字搁(gē)掷(zhì)脐(qí)憎恶(zēng wù)菩萨(pús à)竹竿(zhúgān)烦琐(fán suǒ)土匪(tǔfěi)辫子(bi àn zi)胸脯(xiōnɡpú)疮疤(chuāng bā)哀悼(āi dào)茉莉(mòlì)书斋(shūzhāi)霹雳(pīlì)粗拙(cūzhu ō)守寡(shǒu guǎ)《老王》杨绛一、作者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钱锺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祖籍为江苏无锡,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1935—1938年与丈夫钱锺书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剧本《弄假成真》,《称心如意》、《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
第三单元生字词复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知识拓展:
1.生字标音。 矜( )沥( )睨( )矢( ) 颔( ) 忿( )酌( )杓( ) 答案:jīn、lì、nì、shǐ、hàn、fèn、 zhuó、sháo
知识拓展:
2.解释加粗词。
①公亦以此自矜(
) ②但微颔之(
)
③尔安敢轻吾射(
) ④惟手熟尔(
知识拓展:
3.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益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测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种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顽 )
知识拓展:
4.根据意思写词语。 A.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形容事情很奇怪。________________ B.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_______________ C.又急又响的雷,课文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_______________ D.害怕,畏难,畏惧。_______________ 答案:莫名其妙、疮疤、霹雳、惧惮
知识拓展: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霹雳(pī)
B.胸脯(pú)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疮疤(chuānɡ)
D.粗拙(zhuō) 书籍(jí)
讥笑(jī)
知识拓展: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 A.保姆 惧惮 面如土色 B.粗拙 烦琐 莫名奇妙 C.菩萨 投掷 毫不相干 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答案.yù lái gōu lóu xù wěi suǒ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一)介绍:本篇文章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代表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接听杂文》等。
(二)重点字词确凿:确实。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jié):轻快敏捷。
拥肿: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
现在写作“臃肿”。
攒(cuán ):凑在一块儿。
敛:收拢。
人迹罕(hǎn)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书塾:就是私塾。
无从:没有门径(做某事)。
消释:溶解。
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宿,有长就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戒尺:旧时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长条形木板。
人声鼎沸(dǐng fèi):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沸,水开蝉蜕(chán tuì):蝉幼虫变成成虫时候脱下的壳拗(ǎo)确凿(quèzáo)菜畦(cài qí)蟋蟀(xīshuài)脑髓(nǎo suǐ)油蛉(líng)秕(bǐ)谷(三)问题梳理1.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能看出什么?①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即分别记叙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经历;②文章是按照时间、空间的变化顺序来写的;③作者对于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经历极为怀念。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①百草园中的景物充满生趣;②美女蛇的传说充满惊险、神秘;③冬日的捕鸟带来游戏的乐趣。
3.鲜明的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
请概括指出本文的三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三处对比:①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对比②书屋和书屋后小园对比;③先生读书和儿童偷偷做游戏。
对比作用:①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己愉快生活的心理,②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优秀16篇)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优秀1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优秀16篇)教学工作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三、四试题
7
第三单元(二)
8
第三单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陌生(mò) 宿儒(sù) 秕谷(bǐ) 暂时(zàn) B、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赠送(zēng) C、自卑(bēi) 浸满(qìng) 弹簧(dàn) 尴尬(gà) D、蝉蜕(duì) 搓捻(niǎn) 唾沫(cuí) 贪婪(lán)
12
第一单元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B
13
第一单元
24
第三单元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D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25
第三单元
29
第一单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麻木不仁 沾轻怕重 见异思迁 漠不关心 B.精益求精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C.气喘吁吁 烘堂大笑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D.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淡薄明志 宁静致远
【答案】B A.拈轻怕重 C.哄堂大笑D.淡泊明志
30
第一单元
32
第四单元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刚进入初中的学习生涯,同学们应该如何更加快速的适应学习环境,更加的快速上手七年级语文。
今天在这里分享了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朗润yùn水涨zhǎng嫩nèn宛wǎn转应和hè撑chēng伞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ùnniàng)酝酿鸟(cháo)巢披(suō)蓑戴(lì)笠抖(sǒu)擞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卖弄:炫耀。
(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衬托。
点拨: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贬的。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春》最后三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2.《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暖和huo着zhuó落一髻jì白花镶xiāng宽敞chǎng贮zhù蓄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秀气:清秀文雅,这里指小山秀美小巧。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复习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复习知识点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于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上,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1926年《莽原》半月刊第19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9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了。
三、理解词义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
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一⑧段):描述百草园的无穷趣味。
第二部分(第⑨一㉒段):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五、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
“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三单元复习模拟卷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2-202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模拟卷(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
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
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
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被编订成一本书,后又经政府①(bān)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
称“子”加娃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冉子,也称冉有。
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
对有些人②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
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石卑、贵贱,正符合中国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呼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几千年来,《论语》深邃的思想一代又一代影响了中国人的言行风貌、风俗习惯。
因此,要充分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就必须读《论语》。
1.文中加点字“谥”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A.zìB.sìC.shìD.yì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A.斑B.班C.頒D.搬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A.直呼其名B.大呼小叫C.趾高气扬D.出言不逊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几千年来,《论语》深邃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言行风貌风俗习惯。
B.几千年来,《论语》深远的思想一代又一代影响了中国人的风俗习惯、言行风貌。
C.几千年来,《论语》深邃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言行风貌、风俗习惯。
俗习惯。
D.几千年来,《论语》思想的深邃一代又一代影响了中国人的言行风貌、风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 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写景的十句中, 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 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 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 豪迈的气概。
•
•
《次北固山下》1、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
乡思愁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 是: 。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 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 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第三单元复习
1、掌握字词 2、熟悉作者 3、课文解读
1、生字词: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走进作者 《春》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 士。著作有 。 《济南的冬天》老舍(1899~1966),现代著 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 》和话剧《 》 《 》。 《风雨》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 《秋天》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评 论家。著有诗集 ,散文集
• c、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写景顺序有什么 不同之处? 第4小节和第6小节在抒发感情 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 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 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 比喻、拟人的修辞。
• 从《春》一文中归纳写景知识 • 语文学习,重在归纳。从具体生动的文本中,去发现写 景的一个个特点,理解品味,这样然而才会运用。 • 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春》一文抓住春天欣欣向荣这 一特点,来描绘春天的草花风雨人。 • 写景安排好写景顺序。有时间,也有空间顺序。春花一 节,从树上的繁花写到地上野花,便是从上写到下的空 间顺序。 • 写景可从多个方面来写。题为春,实为写春天的事物, 主体部分作者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来写春,让人从多方 面来感受春天,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 写景可用多种修辞手法。反复、比喻、引用、拟人、排 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从而使句子更有文学色彩, • 写景要特别注意用词。文章一“钻”一“逼”出神入化, 再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与小草的生机勃勃的状态。
• 请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 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 住惯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通过对 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 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想: 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 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 “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 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 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课文解读
• • 《春》 1、主题: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 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 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发了对春天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 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 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 是一首春的赞歌。
•
• •
•
• •
•
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乐府诗)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字孟德,代表作 ,善诗歌, 以慷慨悲壮见称。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合称 “三曹”。 2、《次北固山下》 (五言律诗)王湾,唐 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 (七言律诗)白居易,字 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 集》。 4、《天净沙 秋思》 (散曲) “天净沙”曲 牌名,“秋思”题目。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 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天净沙.秋思》
• 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写春风一节,先从触觉来写温暖,再从嗅 觉来写气息,再从听觉来写动听,写出了风中的种种情事。 • 写景实写与虚写结合。写春花一节,先写花再写果,“闭了眼, 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实写虚写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 到春华秋实。 • 写景将动静结合起来。写花时也写蜜蜂与蝴蝶,静物中有了动物, 两者结合,从而使画面富有动态的美感。 • 写景正面与侧面结合。写小草一节,写人们在草地上活动,其实 就是侧面写小草生长得好,令人可爱。 • 还有一点要特别说明,写景中常常写人,除了上面所说起侧面作 用外,人有时也是景物的一个构成部分,写景的同时写人的活动 或人的思想,也能更好地表现景物的特点,让景物更为灵动更为 活泼。同时在对人物的描写中,也自然地流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特点,在本课上表现比较突出,在第12课《济南的冬天》表 现得尤为明显。这种写法叫寓情于景
•
•
在绘春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多角度 写了春天 春草图—— ⑴“偷偷地”(把春草人格化)。 ⑵ “钻”(突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旺盛的生命 力)。 ⑶“嫩嫩的”“绿绿的”(写了春草的质地、 颜色,春草“新”的特点)。 ⑷“满是的”(展示 出春草的长势,勃勃生机)。 ⑸“轻悄悄”“软绵绵” (从质感上感受春的可爱) 春花图——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百树争 春) ⑵“满”“赶趟儿”(花朵多)。⑶ “火”“霞”“雪”(花色艳)。 ⑷“闹”“飞” (花儿繁茂、鲜艳、香甜)。 ⑸“遍地”“杂样儿” (多,丰富)。 ⑹“眨呀眨的”(野花闪闪烁烁、逗 人喜爱)。 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温暖、柔 和)。 ⑵“抚摸”(温暖、柔情)。 ⑶“微微湿润” (不干燥)。 ⑷“酝酿”(芳香不断加浓)。 ⑸ “应和”(吹送来喜悦)。
• 《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 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 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 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 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 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5、课文“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一段解析: •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 吧……粉色/就是…… •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 行烘托,这 些景物是: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 (4)几个动词使用,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 坡用“穿”,山腰用“露”。 • (5)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 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 的形态。 •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 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 a、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比喻 • b、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 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c、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 美 的山的肌肤——拟人
• 《钱塘湖春行》诗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 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其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 写了初春的花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 杨阴里白沙堤。”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天净沙 秋思》全曲28个字,描述了11 种景物,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 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和思乡之 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 春雨图—— ⑴“最寻常”“三两天”(江南 春雨多)。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多、细、密的特点)。⑼“静默”(写 出了春雨中的安静、和平)。 • 迎春图—— ⑴“风筝”(春天到来的信号)。 ⑵“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范围广、人数多、年龄全,说明所有人 对春天充满了喜爱之情)。 ⑶“赶趟儿” (人也争春)。 • (赞春) • ⑴“刚落地的娃娃”(新,给人无限希 望)。 ⑵“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美,令 人喜爱) ⑶“健壮的青年”(力,给人信 心和力量)。
• 课文第6段解析: • a、 作者描述济南冬天的水的什么特征?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 影的绿,衬托出水清澈透明。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 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 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 晶。 • b.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 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清净 透明的特征。 •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 亮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