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word教案-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面积的含义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识别物体的表面大小,能够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来表示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含义:面积是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量。
2.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 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面积的含义。
2.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突破教学难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面积的概念。
2. 新课:让学生观察、操作,理解面积的含义,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通过实例,让学生巩固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面积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4.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面积的定义以及其单位;2.通过实例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面积;3.理解面积和图形之间的关系;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面积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面积的定义及其单位;2.面积的测量和比较;3.面积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具体问题中面积的含义;2.完成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在黑板上写下“面积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并开展一次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到面积是二维图形内部所包含的空间大小。
然后,在黑板上设计一张小房子,让学生测量其地板的面积。
讲解面积的概念和单位1.定义面积的概念。
让学生测算黑板上小房子的地板面积,引导学生思考地板面积的含义。
告诉学生,面积是二维图形内部所有点到图形边缘的距离之积。
例如矩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
2.讲解面积的单位。
告诉学生,不同的图形所使用的面积单位不同。
例如,矩形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而三角形的常用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
提醒学生注意当参考面积单位转换单位时,要有对应的单位转换方法。
讲解面积的测量和比较1.讲解如何测量面积。
先用黑板上的小房子图案,让学生用尺子测量房子地面的长和宽,记录数值,并进行乘积运算。
提醒学生,测量时要注意尺子的放置方法以及读数准确度,讲解测量过程中的注意点。
2.讲解如何比较面积。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判断大小。
重点让学生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长方形的面积时采用这个公式。
讲解面积和图形的关系1.讲解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黑板上的圆图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如何计算。
告诉学生,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2.讲解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
用黑板上的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其面积。
提醒学生,计算时可以通过拆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计算的方法,求得其面积。
实际应用与拓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房子的面积问题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2.学会测量简单平面图形面积。
二、教学重点1.面积的概念;2.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1.区分面积和长度;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四、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表面覆盖的区域;2.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边长和面积;3.撕下同等大小的纸张分别覆盖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上,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的概念;4.通过图形对比,引导学生明确面积与长度的区别。
2. 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简单的图形,如直角三角形、梯形等;2.结合具体的实物教学,在图形上画出网格,并标记边长和单位;3.引导学生用勾画法或套路法计算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先演示如何计算面积,再让学生自己尝试;2.讨论法: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方法;3.实验法: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面积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铺在桌子上的白纸,问学生这张纸的大小是怎样计量的?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如米、厘米、分米等;3.求助学生在这张纸上标上一个边长为 10 厘米的正方形;4.让学生尝试估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 讲解面积的概念1.教师用标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出它的面积;2.引导学生比对得出两个结论:面积包含长度和长度的平方;3.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尝试覆盖一张大小相同的纸张,理解它们的面积是不同的。
3. 讲解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1.教师出示各种简单图形,并用图形上的网格标记边长和单位;2.教师讲解勾画法和套路法的计算方法;3.让学生尝试计算图形的面积;4.引导学生发现不规则图形可以划分成多个简单图形计算面积。
4. 讲解区分面积和长度1.教师出示条状图形,并让学生标上长度和面积;2.引导学生体会长度和面积的区别;3.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面积的含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面积的含义 - 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面积是用来度量平面图形的大小。
2. 能够运用适当的单位测量和比较简单图形的面积。
3. 建立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2. 提问: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呢?二、探究面积的含义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是用来度量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三、面积单位的学习1. 介绍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3.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四、测量和比较图形的面积1. 学习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2. 学习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五、解决实际问题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2. 提问: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呢?步骤二:探究面积的含义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面积是用来度量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步骤三:面积单位的学习1. 介绍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
3.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
步骤四:测量和比较图形的面积1. 学习用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2. 学习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解释什么是面积。
2. 能通过比较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感受单位的重要性。
3. 了解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4. 能够正确使用平方厘米测量简单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及单位。
2. 平方厘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面积的具体测量。
2. 面积单位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电子板书、毛巾、盆、面积卡片、尺子、米纸、学生作业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感受一下某件物品有多大。
2. 请学生伸手向前估算出教室的面积,看谁接近。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准确测算出这个面积?)二、讲授1. 面积概念让学生看板书上的六张照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哪一张图形最大?(2)哪一张图形最小?(3)你能感觉出长方形1和长方形2的面积不同吗?(4)怎样才能量出尖尖图形、圆形的面积呢?学生思考后,老师可依次为学生讲解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图形的面积。
2. 面积单位(1) 平方厘米试做一下这个实验:将一条长方形毛巾对折,再对折,按照图示所示,直到折几次后比较难继续折叠。
问题:若折叠了5次后的面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并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和米纸测量物体的面积,并让学生独立测量。
三、巩固练习用还原图做两道题目的练习(如:学习镇市场的院坝分别有什么形状的院子?每个院子的面积又是多少?……);四、拓展延伸1. 在学生认识面积的基础上,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
如:让学生算一下教室、球场、草坪等的面积;2. 在对面积的掌握上,可以与现实日常生活学科搭边,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思维去认知周围。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你觉得哪一环节比较困难?六、课后作业选择题:(1) █,请选出下列长方形的面积单位。
A 平方毫米B 平方分米C 平方厘米(2) █,请选出下列物品的面积单位。
A 平方厘米B 平方分米C 平方米(3) █,请选出下列物品与自己错开一些的物品面积的大小,___________的面积更大一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面积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测量意识,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面积的概念,如房间的大小、花园的面积等。
但学生对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简单的面积计算。
2.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问题解决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尺子、面积单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室的图片,提问:“我们的教室大约有多大?”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
学生可能回答:“教室的面积很大。
”教师进一步引导:“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那么我们怎么来衡量教室的面积呢?”从而引入面积的定义。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面积是用来表示物体表面大小的。
”2.教师介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并展示相应的面积单位卡片。
1.面积的含义-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面积的含义-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
2.能够使用正方形纸片和尺子测量物体面积;
3.能够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面积概念的理解;
2.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
1. 面积的认识
板书一:面积的定义:一个物体占据的平面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板书二:面积的计算单位:平方厘米。
板书三:计算公式:面积 = 长 × 宽(单位:平方厘米)。
2. 面积计算的练习
1.学生使用正方形纸片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2.教师把学生测量的数据收集起来,进行面积计算的演示。
3.教师让学生自己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面积。
4.学生练习面积计算并交换答案。
四、教学过程
1. 课堂互动
教师利用课件、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 实践操作
1.学生自己使用正方形纸片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收集数据。
2.教师在黑板上标记物体的长宽,并演示面积计算。
3.学生自己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并进行面积计算。
4.学生交换计算结果,对比答案并讨论其中差异。
3. 总结评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讲解,并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激励。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能力进行提高,通过自己测量物体的长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践操作和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面积的含义-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面积的含义-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描述面积的含义,了解面积的单位。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面积。
3.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计量尺、直角尺、三角板、彩纸等。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尺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拿出一张梅花形的彩纸,问学生这张纸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其宽度和长度,然后问学生如何求出这张纸的大小。
2. 引入面积的概念老师利用黑板或者幻灯片展示面积的概念,解释了面积的含义和单位的概念。
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计算练习,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
3. 游戏练习老师可以设计多种游戏,如:在黑板上画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自主编写每个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交叉验证,然后相互核对结果并找出错误。
4. 面积公式练习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讲解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并进行一些练习题,带领学生进行相互检查和回答。
5. 上机练习学生上机进行面积计算练习,老师可在黑板上及时回应学生提问。
学生也可以通过互相检查来提升自己的计算准度和准确度。
四、课后作业1.黑板练习:布置几道口算练习,并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2.写练习:布置几道计算面积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
3.实践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在家庭中进行实际操作,计算不同形体的面积。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成果如下:1.学生掌握了面积概念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
2.学生学会出示不同图形的面积公式。
3.学生明确了面积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学生增强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及应用面积的能力。
(教案)第六单元 面积的含义-三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六单元面积的含义-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初步了解面积的概念。
(2)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和比较面积的大小。
(3)能够掌握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
2. 如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 应用面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 面积的含义及概念的讲解。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掌握及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面积”。
2. 学习新课:(1)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教师展示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并让学生对这些图形的面积做一些猜测。
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面积的概念及含义。
教师在此基础上对面积的概念进行系统化的讲解,如面积是二维图形的大小、表示为平方单位、用 A 表示等。
(2)如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示例,讲解求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并让学生在书写板,回归自己的学习过程,画出图形,用公式进行计算,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3)综合运用。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操场、公园等场所的面积。
3. 练习与巩固:(1)巩固学习:教师通过练习、笔记、互动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面积概念的渗透程度,巩固面积概念的学习效果。
(2)课后作业:设计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
五、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思想,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 问答评价策略: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索,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1.面积的含义》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1.面积的含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1.面积的含义》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以及会运用面积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还是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面积的概念,逐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以及会运用面积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如何运用面积单位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面积的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面积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度量物体的面积。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板、面积单位卡、实物道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面积板、面积单位卡、实物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面积来表示。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面积板,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面积。
然后,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用面积单位卡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面积单位卡的形状和大小,认识面积单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运用面积单位卡来度量实物道具的面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面积的含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如图形卡片、面积计算器等。
2.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游戏中的图形特征,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形,向学生解释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面积计算器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并填写学习任务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计算面积的方法和心得,巩固对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详细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体尺寸与数量关系,感受面积大小的概念。
•能够按照给出的图形,计算出其面积大小。
•能够使用现有的量具、工具,量取一般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控制。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认真观察和分析数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谈论“面积”的含义。
•使用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使用具体图形计算其面积。
教学难点•学生尚未学习到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整合班级或学生小组的意见,引导学生谈论什么是“面积”。
2. 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实测,在讲台或课桌上用身体留下他们的形状,并理解和比较不同形状之间的“面积大小”差异。
3. 讲授•提供范例,并使用黑板或教师PPT说明如何测量并计算面积。
•通过实际测量、探索和计算,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矩形等形状的面积测量工具的作用。
4. 练习•出示一张图形,让学生利用测量工具计算其面积,并在黑板上进行说明,以检验他们对上述内容的掌握情况。
5. 拓展•提供更复杂的图形,要求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之间应用自己所学的技能,计算其面积,并将结果对比和讨论。
四、教学评估能力评估•能够解释“面积”的含义。
•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面积的大小以及计算具体图形的面积。
•能够使用测量工具的帮助量度不同形状物体的面积。
知识评估•直接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面积?•径规、面积计和量角器都可以用来测量面积吗?如果不是,那么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五、作业布置•完成与本课有关的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但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量单位。
2.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准备计算器、纸张、彩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如“小明家的客厅面积是20平方米,你觉得这个客厅大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积。
同时,介绍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量尺测量图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计算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计算面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进行答案交流和讲解。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块地的面积是1公顷,它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面积的概念、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的含义》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的计算、面积的单位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能够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等面积单位来计量面积,并能够进行面积的简单计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等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可能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面积单位的概念和换算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际计算和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面积单位的换算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形,用于展示面积的概念。
2.准备面积计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准备面积单位的换算表,用于帮助学生熟悉面积单位的换算。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引入面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常用的面积单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计算,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解决,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难点: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计算面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形和实物,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以及测量工具。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和练习题,以及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花园、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片中的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然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大小。
然后,教师介绍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
2.了解平方厘米的含义。
3.能够测量物体的面积。
4.通过生活实例,探究面积的特性和规律。
教学重难点•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发现面积和数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平板电脑•绘图纸•铅笔和尺子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生活中,哪些物品需要测量面积?•测量物品面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探究教师运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同样的面积可以用不同的图形表示吗?•面积和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讲解教师讲解面积的定义,以及面积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介绍平方厘米的概念,并给出常用的长度单位及其转换方法。
案例教师展示教具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如:书本、教室桌面、黑板等),并通过图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它的面积。
教师可以示范如何使用尺子和绘图纸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面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中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
拓展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面积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如果有一个正方形面积,我们如何将其分割成更小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相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面积,我们如何将其分割成更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相同?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掌握面积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作业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面积。
2.测量一张宣纸的面积,并计算出其面积。
3.完成课堂上的练习。
总结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进一步发现面积和数量之间的联系,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通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面积的含义》教案
南通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面积的含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1.面积的含义》是南通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宽度等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面积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实际问题等。
2.教学道具:图形卡片、面积计算器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如桌面、书本封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表面大小,引出面积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并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卡片,让学生运用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教师可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如: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计算书桌的面积等。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家的面积、计算花园的面积等。
6.1《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6.1《面积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含义2. 面积单位3. 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
2. 教学难点: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的认识。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面积的含义(1)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表面大小。
(2)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用面积来表示。
(3)总结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单位(1)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让学生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面积需要用到一个标准量。
(2)介绍面积的计算公式:面积 = 长× 宽。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计算矩形、正方形的面积。
5.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后作业1.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2. 课后思考:(1)如何计算一个圆形的面积?(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应用面积知识?七、板书设计6.1 面积的含义1. 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2.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面积的计算:面积 = 长× 宽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面积的含义》(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在授课《面积的含义》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 面积的计量单位: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
3. 面积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如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作为单位进行计算。
4. 运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面积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表面的大小。
2. 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面积的换算。
3. 学会计算面积,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量单位,以及能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表面的大小。
2. 讲解面积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3. 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让学生学习面积的计量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并进行换算练习。
4. 计算面积:教授计算面积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面积的计算练习。
5.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表面积、面积的增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的计量单位及换算3. 面积的计算方法4. 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答案: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意义一、引言面积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比如,我们要买地毯,就要知道房间的面积;要铺地砖,也要计算出需要的面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静态物体的面积,如窗户、书桌等等。
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概念和其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而言。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涉及到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本文将结合教案中的内容,来分析与解释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表示面积,完成接龙题和涂色作图。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面积相关的其他概念和计算方法。
1. 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提供了通过划分网格法和复制法两种方法来计算面积的思路,其中,划分网格法是将平面图形划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或小矩形,然后根据小正方形或小矩形的数量及大小计算面积。
复制法则是在平面图形周围复制一段长度相等、宽度为1厘米的矩形带,再求带的面积。
面积的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形状的巨网格的面积,然后去掉香肠形的面积,最后得到所求的面积。
2. 用平方厘米表示面积在面积的计算中,要用到平方厘米的量纲,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面积单位,需要理解“平方”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将2cm × 3cm 的矩形分成小正方形后计算面积为6平方厘米,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更复杂的面积。
3. 完成接龙题和涂色作图通过做一些类似口算的练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同时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感受到面积的实际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不容易,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及其意义:1. 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将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与面积的概念进行对比,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房间的面积、地毯的面积等等,让学生理解面积的物理含义。
2. 利用创新教育手段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学习资源、小游戏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的“面”。
1.老师随手摸一些物体,如课桌、书本等的面,让学生也一起摸,一边摸一边感受:我们随时都在摸一些物体的表面,只是有的表面非常的光滑、平整,有的是不怎么规则的。
2.一起规范地摸课本的封面。
问:现在老师请一个学生来摸一摸黑板的面,要求很快地摸完黑板上的每一块地方,你行吗?为什么?
(发现:黑板的面太大了,一下子摸不完;而课本的面相对小很多,很容易摸完。
)
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那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谁能来完整地把这两个面积比一比、说一说?
3.请你也从身边选两个物体,一边说一边摸,说出什么是它的面积?比一比,哪个面积比较大?
二、图形的面积: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图形也有大有小。
1.出示P75上的两个图形。
观察它们,你能估计出哪个面积比较大吗?
操作验证。
交流:(1)可以用重叠的方法。
(2)可以用尺分别去量它们相对应的边的长度。
补充书上的方法:老师取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蓝色的长方形纸,以它为标准去量一量。
指出:有的时候对观察的结果没有很大的把握或是为了更肯定自己的猜想,我们需要一些操作来验证。
通过操作,我们发现确实是长方形比正方形大一点。
三、试一试: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刚才我们介绍的三种方法,你觉得可以选哪一种?为什么?
用尺去量一量,说说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为什么?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2.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启发学生通过数格子来比较。
第四张图的三角形要两个算一格。
3.用蓝色描出各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目中要注意的地方。
指出: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全班交流。
5.用方砖铺满下面的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结果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