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制度——第十二章 社 区)【圣才出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4教学目的与要求--------------------------------------------------------------------------------------------- 4
第一章绪论------------------------------------------------------------------------------------------------ 4
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4
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
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4
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5
第三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①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②社会条件:
A.18、19实际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③历史材料:
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6
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论自杀》是代
表作。
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①国外看法:
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实证主义。 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韦伯。反实证主义。
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
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十章
制度规范的类型
科尔曼 (1)禁止性规范与指导性规
范;禁止性规范是通过设立 权威性、强制性命令来阻止 行动者做出某些行为。指导 性规范通过规则设计来激励 行动者去选择某种行动,而 不选择反方向的行动。
(2)同一性规范与分离性规 范。前者表明受益者和目标 行动者是完全统一的分离性 的规范是指目标行动者和受 益者是彻底分开的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指在一定制度框架内对选择集或
规范系统进行革新和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 旨在改变旧的制度框架,以提高制度的合理 性、有效性和效率。
按照动力和机制的不同,制度创新一般可分 为两类:一是强制性制度创新;二是诱致性 制度创新。
强制性制度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知识存量和革新力 量,也就是知识和权力。当知识存量积累到一定程度 时,对旧制度的不合理性、低效率的认识更加深入和 全面,而且对革新制度也有较清晰的设计,这样对制 度创新构成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规范是用来影响和约束具体行为选择的,而制度则是 由一套规范有机组合起来的,也就是规范系统。
结构主义认为,制度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秩序,确 立了社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二、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社会制度得以构成,主要依靠四个基本要素 ,这四个要素是:
(1)价值观与价值判断; (2)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 (3)组织设置; (4)权力体系。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社会学概论新修_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第一章绪论
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
6.1 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社会化
1.社会化的定义
(1)“社会化”内涵的发展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②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并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
a.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b.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个体”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
(2)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
①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②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
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③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社会化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3)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
第十章社会组织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组织概述
1.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1)社会组织的含义
①社会组织的两种理解:
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社会组织的特征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
a.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b.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c.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①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是组织与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其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②地位。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目录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社会运行
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
第二节文化的类型
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社会指标
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
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第二节人的社会化
第三节人的个体化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第四节社会角色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网络
第二节社会群体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
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
第三节性社会学
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
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
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
第十一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
第二节农村社区
第三节城市社区
第四节虚拟社区
第十二章社会制度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
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郑杭⽣《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章社会制度
1.什么是社会制度?制度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答:(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们社会⾏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2)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
①价值观与价值判断
价值观是指⼈们对事物的是与⾮、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幸福与痛苦、值得与不值得、应该与不应该、合理与不合理等的⼀种感受、认识和主观判断。
从习俗规范,到组织的规章制度,再到法律制度乃⾄社会根本制度,都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体现。
②⾏为规则与奖惩体系
⾏为规则与奖惩体系是制度的核⼼要素,通过规则和对⾏为的奖惩,制度可以起到相互影响和规范⾏为的作⽤。规则是引导和指导社会成员进⾏⾏为选择的原则。在⼈类社会制度中,较为常见的制度有习俗、道德、规章、纪律、法律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形式。
③组织设置
从制度结构⾓度来看,组织设置是操作层⾯的规范系统,制度在操作层⾯是以组织形式出现的,即制度要依靠组织机构来推⾏或实施。
④权⼒体系
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权⼒是指⼀种让⾃⼰的意志得到其他⼈执⾏的能⼒,即能够
让别⼈按照⾃⼰的意志或意图去⾏动的能⼒。强势社会⼒量是指在⼈与⼈的关系中⼀种⼒量会体现出优势。
2.制度规范有哪些功能?制度⼜是如何发挥其功能的?
答:(1)制度规范的功能
制度规范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内在化的价值,在实践中指导个⼈的⾏动⽅向。制度规范对社会⾏动的制约和影响作⽤主要表现为以下⼏点: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制度)
第十二章社会制度12.1 复习笔记
【知识梳理(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
考点一:社会制度概述★★(见表12-1)
表12-1 社会制度概述
拓展:对于社会制度的起源有自然起源和人为设计两种观点:①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的规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②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
考点二: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
1.社会制度的层次(见表12-2)
表12-2 社会制度的层次
2.社会制度的类型(见表12-3)
表12-3 社会制度的类型
3.社会制度的功能(见表12-4)
表12-4 社会制度的功能
拓展: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是指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可见,社会制度处在不停的变化、改造和更替中,并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其规律性大体表现在:①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②历史和逻辑的统一;③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考点三: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1.制度创新的含义与类型(见表12-5)
表12-5 制度创新的含义与类型
2.制度变迁的含义与动力(见表12-6)
表12-6 制度变迁的含义与动力
拓展:制度变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有:①人们的需要发生变化;②人们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③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变化等。这种变迁的共同基础是,原有的社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说社会制度已不能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发挥积极功能。
《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
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词源:
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
社会历史背景
(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社会学概论新修》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目录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社会学得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得条件与机制得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她内容得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得学科地位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
第二章社会运行得物质基础
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物质资料得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社会运行
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得几种角度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文化得含义及特性
第二节文化得类型
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
第四节文化得功能
第五章社会学得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得过程
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社会指标
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二编社会运行得微观分析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
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第二节人得社会化
第三节人得个体化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得含义
第二节社会互动得过程
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得主要理论视角
第四节社会角色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网络
第二节社会群体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一节研究概述
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
第三节性社会学
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
第三编社会运行得宏观分析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
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
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
第十一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
第二节农村社区
第三节城市社区
第四节虚拟社区
第十二章社会制度
第一节什么就是社会制度
第二节社会制度得类型及功能
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十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社会组织
一、概念题
1.社会组织[北科大2011年研]
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泰罗制
答:泰罗制是由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
1.社会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中财2010年研]
答: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
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1)规范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它指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规范的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2)地位
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在现代社会,人际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地位之间的互动。社会组织的互动也是经由地位而建立的,社会中到处都充满着这种组织性的互动。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
852)考研真 题及详解(文 法学院、冶金 与生态工程学 院共用)
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 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学调查的常用方法有:客体观察法、典型调查法、统计调查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 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教材
详解
社会学
代码
习题
年
笔记
第版
部分 社会
学院
概论
社会学
理论
运行
发展
真题
部分
内容摘要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学习辅导资料。郑杭生主编的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标准社会学教材之一。本书遵循第4版的 章目编排,共分为25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章) 后习题详解,对第3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 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社会制度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
2.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只得与不值得等等的一种主观判断。每个具体的社会制度,都通过自身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成员做出符合社会运行总目标的行为选择。
(2)社会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规范构成的。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社会中通常的规范形式包括习俗、规则、道德与宗教、法律等。
①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指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它常常表现为岁时节令、婚嫁礼仪、社交庆典、饮食起居等。
②规则
规则是一类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
a.规则是由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明确设定、明文规定的,带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b.对规则的解释,往往以参与此类行动的人们的利益为依据。
c.规则对于行动的参与者来说,具有一种外在的约束性。
③道德规范或宗教
既可能表现为一种习俗,也可能表现为明文的规定。但是它与一般的习俗或规则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或宗教带有更为明显更为强烈的价值倾向。
④法律
法律的基本构件是规则,它是由某一政权正式颁布、并受到国家权力机构支持的一系列重要规则之汇篡。法律总是通过强制性的权威手段去仲裁和调整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利益冲突。
(3)权威与地位结构
①权威指的是规范和准则所支持的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权威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服从程度。
②权威通常是某种社会制度的化身,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重要基石。
③权威一方面基于某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它的存在监督着人们对于该种社会制度的遵从,从而维护着社会的运转与持续。
④权威的贯彻与服从,依赖于一套对权利、责任与义务有明确规定的地位结构,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角色和角色集。
(4)社会机构与设施
社会制度的运转要凭借一定的条件与媒介,即机构和设施。机构和设施都是根据社会制度运转的需要而设立的。
3.社会制度的特征
(1)可重复性
一种社会制度对特定社会情景中的互动方式、利益关系的规范,不以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为转移,只要类似的社会情景出现,该种社会规范、制度就会起作用。
这种可重复性既体现了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也表明人类行为的可预见性。
(2)集体性约束
特定领域的社会制度需要该领域的群体成员共同遵循,其结果便是集体行动,这种集体行动控制着每个个体的行动。因此制度总是社会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制度的约束作用,是通过大多数人共同遵循规范,并对违逆行为、越轨行为予以处置来实现的。
(3)制度的自我维护特性
社会制度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共同活动的结果。社会制度一经形成,便开始产生历史文化的积淀效应,它能使制度在失去生命力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延续着对人们行为的约束。
4.社会制度的类型
(1)按照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是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它又是产生其他社会制度的母体。
本原的社会制度满足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需要。
②派生的社会制度。是从本原的社会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生活的系统模式。
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2)按照人类活动领域:
可分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宗教制度、家庭制度等。
(3)按照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①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人们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过程中,逐渐地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这些交往规范随着在往复情景中重复出现的几率提高,便被逐渐定型为风俗习惯、礼节仪式等社会规范,在此基础上按稳定的行为方式发展出许多制度性的规定,这便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②有计划地建立的社会制度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依靠国家的力量或某种群体的力量,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行为规定或规范。
(4)按照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式:
①“无形的社会制度”(“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习惯、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称为无形的(不成文的)或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往往比正式的社会制度更加根深蒂固、更加深入人心,它的实施和维持,往往更多地依靠传统权威。
②“有形的社会制度”(“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宪法、法律、规章、条例等明文规定的制度称为有形的(成文的)或正式的社会制度。
正式社会制度的维持和实施,要依靠于正式的地位结构以及合法权威。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1.社会制度的功能
(1)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
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的可能性。
(2)从个体层次水平来看,制度的创建为人们的行动选择提供多种服务。
①制度提供了合作的前提,为人们协同解决个人力量无法处理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②社会制度能为个体行动者降低不确定性。
社会制度的可重复性为人们提供了预测行为后果的依据。可以说,特定领域中的社会制度规定着某类行为的一般反应,投入此类行为的行动者可以凭借制度中的规范要求来预测行为后果,从而降低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2.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
(1)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考察
社会制度对社会各要素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功能耦合网,因此考察一项社会制度的功能要深入到整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内部,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关联。
①一种制度对特定领域、特定层次的社会生活发挥着正功能,但是却与其他方面制度的功能可能发生矛盾、冲突。
②一项制度的维持和正功能的发挥,需要其他社会制度的支持,因此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的社会制度与正式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正确处理各项社会制度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从属与制约关系。
③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制度后果都能参与到系统的功能耦合网中,这些游离的功能可能正是社会互动体系分化、瓦解的重要因素。
(2)从制度潜功能的角度考察
默顿根据对人类行动的动机与社会后果之间的差异,将社会功能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次,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到也没有被认识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