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制度——第十二章 社 区)【圣才出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 4教学目的与要求--------------------------------------------------------------------------------------------- 4第一章绪论------------------------------------------------------------------------------------------------ 4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4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一、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4二、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5第三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第四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5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5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5第五节社会学与现实社会----------------------------------------------------------------------- 5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5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5第二章社会------------------------------------------------------------------------------------------------ 5第一节社会的概念-------------------------------------------------------------------------------- 5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 6第三节社会的类型-------------------------------------------------------------------------------- 6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 6二、社会学家对社会类型的区分----------------------------------------------------------------------------- 6第四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6第五节社会学关于社会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 6第三章文化------------------------------------------------------------------------------------------------ 6第一节文化的定义-------------------------------------------------------------------------------- 6第二节文化的特征-------------------------------------------------------------------------------- 7第三节文化的区分-------------------------------------------------------------------------------- 7第四节文化的结构-------------------------------------------------------------------------------- 7第五节文化的功能-------------------------------------------------------------------------------- 7第六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7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8第一节社会化概述-------------------------------------------------------------------------------- 8第二节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8第三节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8第四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8第五节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8第五章社会角色----------------------------------------------------------------------------------------- 9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9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9第三节社会角色的扮演-------------------------------------------------------------------------- 9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 9第六章社会互动----------------------------------------------------------------------------------------10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10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0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10第四节集合行为----------------------------------------------------------------------------------10第七章社会群体----------------------------------------------------------------------------------------11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11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11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11第八章家庭-----------------------------------------------------------------------------------------------12第一节家庭概述----------------------------------------------------------------------------------12第二节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12第三节家庭的功能-------------------------------------------------------------------------------12第四节转型社会中的家庭----------------------------------------------------------------------12第五节家庭的未来-------------------------------------------------------------------------------13第九章社会组织----------------------------------------------------------------------------------------13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13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13第三节社会组织的结构-------------------------------------------------------------------------13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管理-------------------------------------------------------------------------14第十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4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14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15第三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15第四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15第五节社会流动----------------------------------------------------------------------------------15第十一章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16第一节什么是社会设置-------------------------------------------------------------------------16第二节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16第三节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16第十二章社区--------------------------------------------------------------------------------------------16第一节社区概述----------------------------------------------------------------------------------16第二节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17第三节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17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7第一节社会变迁----------------------------------------------------------------------------------17第二节社会现代化-------------------------------------------------------------------------------18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18第四节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8第十四章社会问题-------------------------------------------------------------------------------------18第一节社会问题概述----------------------------------------------------------------------------18第二节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19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19第四节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19第十五章社会控制-------------------------------------------------------------------------------------19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19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19第三节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20第十六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20第一节社会工作概述----------------------------------------------------------------------------20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0第三节社会保障概述----------------------------------------------------------------------------20第四节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1第十七章社会发展的评估与预测-------------------------------------------------------------------21第一节社会指标概述----------------------------------------------------------------------------21第二节社会指标的类型与功能---------------------------------------------------------------21第三节社会指标体系与社会发展评估------------------------------------------------------ 21第四节社会预测----------------------------------------------------------------------------------22第十八章社会调查-------------------------------------------------------------------------------------22第一节社会现象的测量-------------------------------------------------------------------------22第二节社会调查概述----------------------------------------------------------------------------22第三节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22第四节调查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23第五节社会调查问卷的设计-------------------------------------------------------------------23第六节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23第七节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2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航生版考研笔记目的与要求“社会学概论”作为一门系统讲授社会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讲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应用;( 2)社会学的微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等;(3)社会学的宏观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 4)社会运行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 5)社会运行研究的手段,主要包括社会指标、社会调查等。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核对(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核对(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二章社会制度12.1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制度1.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2.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1)价值观与价值判断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是与非、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幸福与痛苦、值得与不值得、应该与不应该、合理与不合理等的一种感受、认识和主观判断。

从习俗规范,到组织的规章制度,再到法律制度乃至社会根本制度,都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体现。

(2)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是制度的核心要素,通过规则和对行为的奖惩,制度可以起到相互影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规则是引导和指导社会成员进行行为选择的原则。

在人类社会制度中,较为常见的制度有习俗、道德、规章、纪律、法律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形式:①习俗或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

习俗既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行为方式,也是社会中的制度系统的组成部分。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实际也包含了行为准则和奖惩原则,道德规范的规则是人类社会根据伦理和道德原则确立的。

道德规范与社会习俗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受到社会的普遍反应的制约,由人们的普遍舆论、共同意识来维持;不同的是道德和宗教以人们所普遍信奉的价值原则、价值标准为前提和基础,调整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约束人们的行动,规定人们的行为关系。

③规章制度和纪律条例等社会制度形式是由更为具体的行为规则和奖惩办法构成的。

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治实体的重要制度组成,法律制度的基本构件也是行为规则和奖惩体系,它是由某一政权正式颁布、并受到国家权力机构支持的一系列重要规则之总和。

④从一个社会的更加宏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来看,社会制度虽显得庞大而复杂,这些制度可能不是某种具体的规范,而是一系列规范构成的体制,但是,这些更宏大的社会制度,其实质内容仍是行为规则和奖惩体系。

社会学概论 人大郑杭生 整理笔记

社会学概论 人大郑杭生 整理笔记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含义指个体在与社会的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始终的长期过程。

三个角度理解:1、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2、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

➢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2、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发生在青年时期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4、逆向社会化: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5、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社会化与社会运行1、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2、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离开社会化,就谈不上社会团结和社会进步➢社会化的生物基础1、语言能力: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靠语言来传达和接受的2、思维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其他动物所不可比拟的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6.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化1.社会化的定义(1)“社会化”内涵的发展过程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②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并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化研究。

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a.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b.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

“个体”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

(2)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①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②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③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社会化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3)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①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②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 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社会学概述★★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见表1-1)表1-1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3.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见表1-2)表1-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见表1-3)表1-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5.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见表1-4)表1-4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6.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5)表1-5 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7.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见表1-6)表1-6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拓展: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即使是相差很大,甚至相反的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1.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见表1-7)表1-7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社会运行研究方法概述(见表1-8)表1-8 社会运行研究方法概述拓展:对社会学的知识结构有几种划分方法,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按社会学的课程来划分,可分为一般社会学(或称社会学的一般理论)、部门社会学(或称分支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方法。

第二种划分是按知识的特征来划分,可分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和技术、社会学的经验研究。

考点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见表1-9)★★★表1-9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拓展:历史唯物主义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十章社会组织一、填空题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细密的分工。

二、选择题测定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A.有效性B.效率C.责权对等D.分工协作E.人文关怀【答案】ABE三、概念题1.社会组织(北科大2011年研;中财2009年研)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吉林大学2005年研)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

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

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3.泰罗制(人大2006年研)答: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

第十章社会组织10.1 复习笔记一、社会组织概述1.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社会组织的含义①社会组织的两种理解: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社会组织的特征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a.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b.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c.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①规范。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是组织与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其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②地位。

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

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

③角色。

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是不可分割的,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而地位则是角色的静态描述。

社会组织就是由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角色构成的。

④权威。

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制度)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制度)

第十二章社会制度12.1 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社会制度概述★★(见表12-1)表12-1 社会制度概述拓展:对于社会制度的起源有自然起源和人为设计两种观点:①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的规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②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

考点二: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1.社会制度的层次(见表12-2)表12-2 社会制度的层次2.社会制度的类型(见表12-3)表12-3 社会制度的类型3.社会制度的功能(见表12-4)表12-4 社会制度的功能拓展:社会制度的生命周期,是指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成熟、消失,最后被新的制度替代的过程。

可见,社会制度处在不停的变化、改造和更替中,并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

其规律性大体表现在:①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②历史和逻辑的统一;③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考点三: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1.制度创新的含义与类型(见表12-5)表12-5 制度创新的含义与类型2.制度变迁的含义与动力(见表12-6)表12-6 制度变迁的含义与动力拓展:制度变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有:①人们的需要发生变化;②人们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③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变化等。

这种变迁的共同基础是,原有的社会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或者说社会制度已不能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发挥积极功能。

12.2 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社会制度?制度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答:(1)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

社会制度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共同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目的主要是限制集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 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 第》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感谢观看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 修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
考研真题 详解 第》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理论
学院
运行
详解
学习
教材
过程
社会
真题
部分 代码
生活
社会学
年 问题 概论
习题
方法
第版
目录
01 内容简介
03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
02 导系列·社会学类》编 委...
06
2012年中 山大学社会 学与人类学 学院社会...
05
2013年中 山大学社会 学与人类学 学院社会...
2011年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 学院社会...
2012年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 学院社会...
2012年中央财经 大学社会发展学 院社会学...
2011年北京科技 大学社会学理论 (代码8...
第八章 社会网络 与社会群体
第九章 家庭、婚 姻、性与社会性 别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十一章 社 区
第十二章 社会制 度
第十三章 社会分 层与社会流动
第十五章 城市 化
第十四章 社会 变迁与社会现代

第十六章 集体 行为与社会运动
第四编 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
第十七章 社会问 题
04
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 观分析
目录
05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 观分析
07
附录 10套名校考研 真题及详解
06
第四编 社会运行与社 会建设
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学习辅导资料。郑杭生主编的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国内最受欢迎的标准社会学教材之一。本书遵循第4版的 章目编排,共分为25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为课(章) 后习题详解,对第3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 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课后习题(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十章社会组织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答:(1)组织的概念①组织的两种理解: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a.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b.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c.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组织是依靠特定的目标来维持其存在的,组织内部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

失去目标,便意味着组织活动失去其合理依据。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内是指组织在制定方针、政策和策略时,要以满足目标要求为准绳。

②对外是指向社会大众宣告本组织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明确其发展方向,使人们认识并了解这个组织,以便加入该组织或与该组织发生联系。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社会组织——第十二章 社

第十章社会组织10.1复习笔记一、社会组织概述1.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1)社会组织的含义①社会组织的两种理解: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社会组织的特征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

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②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具有某些截然不同的特征:a.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b.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c.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①规范。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其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②地位。

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

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

③角色。

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是不可分割的,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而地位则是角色的静态描述。

社会组织就是由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角色构成的。

④权威。

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

组织权威一般有两种特征:a.权威是社会组织的特性;b.权威依附于职位。

社会学概论新修 重点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 重点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十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第十章 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一、概念题1.社会组织[北科大2011年研]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泰罗制答:泰罗制是由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1.社会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中财2010年研]答: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1)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

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它指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

规范的目的是使社会生活中的互动行为标准化。

(2)地位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

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

在现代社会,人际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地位之间的互动。

社会组织的互动也是经由地位而建立的,社会中到处都充满着这种组织性的互动。

(3)角色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是不可分割的,不存在无角色的地位,也不存在无地位的角色,角色表现地位,地位规定角色的范围。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简答与论述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简答与论述

一、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有组织地结合起来的系统,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二、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

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观念整合和功能整合。

(2)交流的功能。

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

社会也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场所,为人类互动提供良好条件。

社会还为人类交往提供了规范,使人类互动能合理地、得体地进行。

(3)导向的功能。

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

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以积累和发展。

三、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民族亚文化,它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2)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3)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从发展变迁的角度看,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

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对于主文化与亚文化的性质或是非曲直,只能具体间题具体分析。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什么是社会学)【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什么是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①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②社会条件:A.18、19实际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

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欧社会社会转型,推动社会学的产生。

社会学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C.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孔德,西方社会学,社会改良。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革命。

③历史材料:A.历代思想家,社会思想。

如孔德接受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的思想。

严复接受荀子的思想。

B.古典哲学、古典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同时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

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自然科学基础,也6是孔德斯宾塞等人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D.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经验观察资料,为社会学成为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论自杀》是代表作。

2.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①国外看法:A.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

实证主义。

B.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韦伯。

反实证主义。

C.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

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D.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

②国内看法:A.社会为研究对象。

社会学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郑杭生)。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样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李大钊)。

社会学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费孝通)。

B.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孙本文)。

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龙冠海)。

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社会制度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

2.社会制度的构成
(1)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美与丑,善良与邪恶,只得与不值得等等的一种主观判断。

每个具体的社会制度,都通过自身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成员做出符合社会运行总目标的行为选择。

(2)社会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由一组相互联系的规范构成的。

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社会中通常的规范形式包括习俗、规则、道德与宗教、法律等。

①社会习俗
社会习俗指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习惯和常规。

它常常表现为岁时节令、婚嫁礼仪、社交庆典、饮食起居等。

②规则
规则是一类明确规定的行为准则。

a.规则是由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明确设定、明文规定的,带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

b.对规则的解释,往往以参与此类行动的人们的利益为依据。

c.规则对于行动的参与者来说,具有一种外在的约束性。

③道德规范或宗教
既可能表现为一种习俗,也可能表现为明文的规定。

但是它与一般的习俗或规则的区别在于,道德规范或宗教带有更为明显更为强烈的价值倾向。

④法律
法律的基本构件是规则,它是由某一政权正式颁布、并受到国家权力机构支持的一系列重要规则之汇篡。

法律总是通过强制性的权威手段去仲裁和调整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利益冲突。

(3)权威与地位结构
①权威指的是规范和准则所支持的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权力。

权威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服从程度。

②权威通常是某种社会制度的化身,是社会制度存在的重要基石。

③权威一方面基于某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和准则,另一方面,它的存在监督着人们对于该种社会制度的遵从,从而维护着社会的运转与持续。

④权威的贯彻与服从,依赖于一套对权利、责任与义务有明确规定的地位结构,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角色和角色集。

(4)社会机构与设施
社会制度的运转要凭借一定的条件与媒介,即机构和设施。

机构和设施都是根据社会制度运转的需要而设立的。

3.社会制度的特征
(1)可重复性
一种社会制度对特定社会情景中的互动方式、利益关系的规范,不以时间流逝和空间转换为转移,只要类似的社会情景出现,该种社会规范、制度就会起作用。

这种可重复性既体现了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也表明人类行为的可预见性。

(2)集体性约束
特定领域的社会制度需要该领域的群体成员共同遵循,其结果便是集体行动,这种集体行动控制着每个个体的行动。

因此制度总是社会性的、带有普遍意义的。

制度的约束作用,是通过大多数人共同遵循规范,并对违逆行为、越轨行为予以处置来实现的。

(3)制度的自我维护特性
社会制度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共同活动的结果。

社会制度一经形成,便开始产生历史文化的积淀效应,它能使制度在失去生命力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仍然延续着对人们行为的约束。

4.社会制度的类型
(1)按照社会制度的历史过程: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

是在人类与环境交往、争取生存与延续的过程中产生的,同时,它又是产生其他社会制度的母体。

本原的社会制度满足人类生存与延续的需要。

②派生的社会制度。

是从本原的社会制度中生长、演化和发展出来的社会生活的系统模式。

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序的需要。

(2)按照人类活动领域:
可分为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文化制度、宗教制度、家庭制度等。

(3)按照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①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人们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与交往过程中,逐渐地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这些交往规范随着在往复情景中重复出现的几率提高,便被逐渐定型为风俗习惯、礼节仪式等社会规范,在此基础上按稳定的行为方式发展出许多制度性的规定,这便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②有计划地建立的社会制度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依靠国家的力量或某种群体的力量,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明确的行为规定或规范。

(4)按照制度发挥作用的方式:
①“无形的社会制度”(“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习惯、道德观念、意识形态等称为无形的(不成文的)或非正式的社会制度。

非正式的社会制度往往比正式的社会制度更加根深蒂固、更加深入人心,它的实施和维持,往往更多地依靠传统权威。

②“有形的社会制度”(“正式的社会制度”)
通常将宪法、法律、规章、条例等明文规定的制度称为有形的(成文的)或正式的社会制度。

正式社会制度的维持和实施,要依靠于正式的地位结构以及合法权威。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1.社会制度的功能
(1)从社会整体层次水平来看,社会制度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整合、有效配
置社会资源、提高社会效益或绩效的可能性。

(2)从个体层次水平来看,制度的创建为人们的行动选择提供多种服务。

①制度提供了合作的前提,为人们协同解决个人力量无法处理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②社会制度能为个体行动者降低不确定性。

社会制度的可重复性为人们提供了预测行为后果的依据。

可以说,特定领域中的社会制度规定着某类行为的一般反应,投入此类行为的行动者可以凭借制度中的规范要求来预测行为后果,从而降低了事件的不确定性。

2.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
(1)从社会制度的功能耦合网的角度考察
社会制度对社会各要素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功能耦合网,因此考察一项社会制度的功能要深入到整个系统的制度体系内部,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关联。

①一种制度对特定领域、特定层次的社会生活发挥着正功能,但是却与其他方面制度的功能可能发生矛盾、冲突。

②一项制度的维持和正功能的发挥,需要其他社会制度的支持,因此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的社会制度与正式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正确处理各项社会制度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从属与制约关系。

③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制度后果都能参与到系统的功能耦合网中,这些游离的功能可能正是社会互动体系分化、瓦解的重要因素。

(2)从制度潜功能的角度考察
默顿根据对人类行动的动机与社会后果之间的差异,将社会功能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两个层次,潜功能是没有被预料到也没有被认识到的功能。

社会制度的潜功能既可能作为正功能存在,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考察一项社会制度的功能,要尽可能地揭示该种社会制度的潜功能,充分利用其社会正功能,避免其负面影响。

①揭示潜功能:
a.要确定潜功能是在哪个层次、哪个环节上发生的。

b.要看潜功能是对谁而言的。

②分析社会制度潜功能的意义:
a.认识社会制度潜功能,其本身就可能改变制度的作用方式。

b.另外,揭示制度的潜功能,可以使我们避免实践中的盲目性。

(3)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制度的功能性质问题
①要时时检验社会制度对社会系统所发挥的作用,勇于抛弃那些过时的、不能再满足系统要求的旧的社会经济制度。

②对新制度,既不能求全责备,又需要对制度本身进行充分的考察,对其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估计,及时地进行调整,而不能一味地盲目冒进,急功近利。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社会制度?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1)社会制度的含义
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社会制度一般由社会规范体系、社会价值观、权威与地位结构、社会机构与设施组成。

(2)社会制度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