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复习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与回顾(1)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与回顾(1)课件

例3.某种商品的进价为600元,出售时标价为900元, 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出售,但要保 持利润不低于20%,则最多可以打多少折?
例4.某单位急需用车,但以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 租车公司中一家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有 月租费用是y1元,应付给国营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用是y2元,y1、y2分别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两条射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租国营出租车公司的车合算?在什么范 围内租个体车主的车合算? (3)每月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 (4)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 y(元) 合算?
3000 2500 2000
1000
O
500
1000
1500
200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千米)
建立数学模型
实 际 问 题 与 一 元 一 次 不 等 式 组
实际问题 符号表达
1.关键语句
2.用代数式表示各过程量
计算问题
3.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 )
本节课的心得笔记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 1.去分母
实际问题 注意: 与一元一 符号表达 3.移项 次不等式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计算问题 (组 ) 实际问题
例1、已知实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中正确的是( (A)cb>ab (B)ac>ab (C)ac>bc (D)c+b>a+b
跟踪练习: 1、若m<n,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m-3>n-3 B. 3m>3n C. -3m>-3n D.

一元二次方程回顾与思考小结课件

一元二次方程回顾与思考小结课件
解: 设 两 数 个 数 为 ,根 题 ,得 这 位 的 位 字 x 据 意 x2 =10( x −3) + x. 整 得 2 −11x +30 = 0. 理 x 解 x = 5 x2 = 6. 得1 , ∴x −3 = 5−3 = 2,或 −3 = 6−3 = 3. x 答: 这 两 数 25,或 . 个 位 为 36
∴我 把 数 b2 −4ac叫 方 ax2 +bx +c = 0(a ≠ 0)的 们 代 式 做 程 根 判 式用 ∆"来 示即 = b2 −4ac. 的 别 . " 表 . ∆
1.不解方程,判别方程
5 x −1 − x = 0
2
(
)
的根的情况______________ 方程要先化 别式 b − 4ac = (− 1) − 4 ⋅ 5 ⋅ (− 5) = 101 > 0 ∴
解: 设 正 形 皮 边 为 ,根 题 ,得 原 方 铁 的 长 xcm 据 意
4(x −8) =100.
2
快乐学习 4
几何与方程
4. 如图 在一块长 如图,在一块长 在一块长92m,宽60m的矩形耕 宽 的矩形耕 地上挖三条水渠,水渠的宽度都相等 水渠的宽度都相等.水 地上挖三条水渠 水渠的宽度都相等 水 渠把耕地分成面积均为885m2的6个矩 渠把耕地分成面积均为 个矩 形小块,水渠应挖多宽 形小块 水渠应挖多宽. 水渠应挖多宽
回顾与复习 4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解应用题
• 1.审: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 1.审 审清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未知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 • 2.设: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同一)的要注明单位; 2.设 设未知数,语句要完整,有单位(同一)的要注明单位; • 3.列:列代数式,列方程; 3.列 列代数式,列方程; • 4.解:解所列的方程; 4.解 解所列的方程; • 5.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 5.验 是否是所列方程的根;是否符合题意; • 6.答:答案也必需是完整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 6.答 答案也必需是完整的语句,注明单位且要贴近生活. •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 找出相等关系. 关键 相等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整理与复习课件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有括号的要先算 括号里面的。
2.视察物体
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 看到的?说一说。
从不同角度视察两个物体:视察组合物体 ,要根据组合物体的前后、上下等关系,并结 合视察者的位置进行判断。
巩固应用
4. 45+15×3 =45+45 =90 126-96÷3 =126-32 =94
80÷4+36 =20+36 =56 5×(36-19) =5×17 =85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知识回顾

1.混合运算
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再 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23+25)÷4 =48÷4 =12
12×3-35 =36-35 =1
10×5+3
=50+3 =53
(8+8)×6 =16×6 =96
混合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871-381+129 =490+129 =619 (83-35)÷4
=48÷4 =12
5.森林医生。
×
×
×
384+136-255 =520-255 =265
7×4+15 =28+15 =43
24+40÷8 =24+5 =29
6.做一做,连一连。
7.哪副图是笑笑看到的?在( )里画“√”。 √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与回顾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与回顾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回忆与思考—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学生能说出本章所学各局部知识,进一步认识几何体.〔重点〕2.经历自己梳理本章所学知识的过程,开展总结概括、应用知识能力.〔难点〕教学过程:一、知识框架导入:[师]教师带着学生共同概括一下第一章学习的知识。

二、重点知识回忆1.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最根本的图形.线: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_______线和_________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_______面和________面.体:几何体也称体〔2〕点动成_________,线动成__________,面动成____________.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分类请你将以下几何体进行分类:柱体有:,锥体有,球体有〔填序号〕3.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叫做棱.侧棱:叫做侧棱.n 棱柱:有个底面,有个侧面,共有个面.有条棱,有条侧棱,有----个顶点.4.正方体的展开图,有种?2.三、常见题型分类考点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例1】以下立体图形中,面数相同的是()①正方体;②圆柱;③四棱柱;④圆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变式训练1】以下几何体中,不是柱体的是()A. B. C.D.1—4—1型3—3型2—3—1型考点2 展开与折叠【例1】将如图折叠成一个正方体,与“思〞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是B.量C.维D.力【变式训练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心〞字的对面的字是()A.核B.数C.素D.养考点3 截一个几何体【例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A.圆B.矩形C.椭圆D.三角形【变式训练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如果截去的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那么截面可能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考点4 从不同的方向看几何体【例1】以下几何体中,俯视图与主视图完全相同的几何体是()A.圆锥B.球C.圆柱D.长方体【变式训练1】如图,这是一个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A.B.C.D.考点5 拔高练习 1.一个几何体是由假设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其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如下图,则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多少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的?2.一个几何体是由假设干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其三种视图如下图,则这个几何体是.由几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的?四、课时小结 本节的重点归纳了本章内容的各知识点及其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培养了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学生:积极思考,各叙己见.师:点拨五、课堂作业检测1. 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平展开图可能是 〔 〕A B C D 2. 用一个平面去截 ①圆锥;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可能得到截面是圆的图形是 (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要把一个长方体的外表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_条棱.4.〔1〕圆规在纸上划过会留下一个封闭的痕迹,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2〕冬天环卫工人使用下部是长方形的木锨推雪时,木锨过处,雪就没了,这种现象说明 ________.〔3〕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绑在一根棍上的半圆面,当这个人把这个半圆面绕着这根棍飞快地旋转起来时就会看到一个球,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5. 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成几何体的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左面。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回顾整理——总复习》(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 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五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 月辅助备课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数与代数内容教科书第116-118页内容教学目标1.能掌握小数乘小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巩固学生的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的准确率,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回顾与整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及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过程(教与学)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在前面,学会了小数乘、除法有关知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小数乘、除法知识进行解决。

老师想在放假后去置办年货,上周日老师去超市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信息。

(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表)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花生油 6.5千克每千克12.7元果冻 2.25千克每千克12元大米 28千克总价81.2元奶糖 0.5千克每千克7.8元优酸乳 4盒每盒2.6元苹果总价40.25元每千克1.15元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以上信息,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预设:(1)买4.6千克鸡蛋需要多少钱?(2)25元能买几千克带鱼?……2.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你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你又想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知识呢?教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揭题:小数乘、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引出知识点。

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教学回顾及复习对策

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教学回顾及复习对策

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教学回顾及复习对策惠安四中语文组许萍芬尊敬的各位同行: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中考语文复习的方法和对策。

回顾2007届中考语文复习所走过的路,艰辛又欣慰。

艰辛的是,面对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尽理想的农村校学生,要取得一个细微的进步,投入和付出都要更多;但付出的回报还是令人欣慰,2007年我校中考语文A率11.41%,AB率85.17%,及格率94.13%,平均115.1分。

下面我就我校2007届初中语文教学及复习谈谈点滴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2007中考复习教学回顾㈠复习目的与原则俗话说“种田人看稻,读书人看考”,复习目的不外乎“巩固提高、查缺补漏、熟能生巧”,以求取得最佳考试成绩。

为达成有效复习,我们的复习教学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吃透《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命题方向;二是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三是熟悉考题——细致体会考题模式和考点;四是恰当做题——举一反三地学会知识并适当的拓展延伸。

㈡考试要求与内容07市考试说明未出台前,考试要求参照06年考试说明及《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7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初中语文要复习的内容很多,语文版教材共有六册书42个单元178课。

包括现代文108课,文言文58课64篇,课内古诗12课61首,名著导读15部,42个口语交际,19个综合性学习,随文、补白、或附录里的汉语知识以及其它阅读写作内容。

增补三篇议论文,即《谈骨气》、《理想的阶梯》、《成功》(季羡林)。

㈢复习重点与难点我们是所农村校,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历次阶段测试结果显示:我们的学生阅读能力平均水平偏低,主观性试题得分率普遍不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叙述得分率不到50%。

失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阅读以偏概全、浅尝辄止,孤立地看问题,生搬硬套;②缺乏语境意识,不能根据句境、文境分析问题;③答题不规范即语言表达条理混乱、主次不分,缺乏文体阅读的基础知识。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回顾与复习1教案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回顾与复习1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总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课题: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复习(1)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思考回顾梳理本章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
(2)进一步理解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3)明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梳理本章知识,熟悉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教学难点:明确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
教学流程
一、检
1、在下面箭头上方添一个条件,使左边的图形变成右边的图形;
2、在下面框图中填关键字,梳理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一章的知识结构;
二、学

3、填表
三、讲
例1、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线段A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B 和AC于点E,F,连接DE,DF。

(1)试判断四边形AED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E=5,AD=8,求EF的长;
(3)△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

四、测
&
(一)练习检测:课本第26页复习题1、2、3
(二)归纳总结:
(1)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2)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
(3)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4)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三)课后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26页复习题4、5、6、7
选择题:课本第27页复习题8、9、10、11、12、13。

五年级语文复习与回顾

五年级语文复习与回顾

五年级语文复习与回顾高楼平地起一、把你最漂亮的字写给大家看。

luǒ lù jì mò jiān áo páo xiào zhī fán yè m àoniǔ kòu wànɡ shènɡ huān chànɡ shì fànɡ hún shēn xièshù二、在加点字的正确的读音下画“—”。

锨镐.(ɡǎo ɡāo)煎.熬(jiān jiǎn)河畔.(bàn pàn)喷.发(pèn pēn)空.隙(kònɡ kōnɡ)蕴藏.(zànɡ cánɡ)三、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隙:(1)缝隙(2)空闲(3)漏洞,机会(1)狼见无隙.可乘,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2)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盈:(1)充满(2)多余,多出来(3)我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从门口挤出来。

()(4)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四、课文内容回顾。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的...............,主要讲的是植树前后不同景象。

.....2.、.的荒山,如今已.......。

.当.的时候,便.....。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是按3.、......描................的顺序来借写.的。

表现出儿童............和.的生命力。

更上一层楼五、仿照例句,补充下列句子。

例: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雨。

春风。

六、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踏一路春风披一路()顶一路()扬一路()撒一路()冒一路()洒一路()七、将下列名胜古迹与其所在城市用直线起来。

颐和园南京布达拉宫北京中山陵拉萨兵马俑曲阜孔庙西安五年级语文复习与回顾一、把你最漂亮的字写给大家看。

《回顾整理》总复习1

《回顾整理》总复习1

《回顾整理》总复习11、填空题。

(1)71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如果a ,b 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且a ,b 都不为O ,则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38=6( )=24( )=24÷( )=( )(填小数)(4)如果a ÷b =7(a ,b 均为不等于0的自然数),那么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有( ),其中最小的是( )。

(6)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直线上面填分数,下面填小数。

(7)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 )米,每段长是全长的( )( )。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厘米=( ) 32千克=( )吨25分=( )时 29平方分米=( )平方米(9)27的分子加上4,要使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10)在a7中,a 是自然数,当a ( )时,它是真分数;当a ( )时,它是假分数;当a ( )时,它能化成整数。

(11)19与4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2)在圆圈里填上“>”“<”或“=”。

2、判断题。

(1)3和5没有公因数。

( )(2)两个大小相等的分数,分数单位也一定相等。

( )(3)大于115小于113的分数只有114。

( ) (4)把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14。

( )(5)最简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数是1。

( )(6)1米的35与3米的15相等。

( )(7)19的分子加上2,分母加上18后,分数的大小不变。

( )(8)分数加减时,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与分母相加减。

( ) 3、选择题。

(1)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 1 0,这个分数可能是( )。

A .37B .46C .73(2)五年级(2)班有28位男生,25位女生,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与回顾(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与回顾(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下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与回顾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用不等式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的模型思想,建立符号意识;经历借助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不等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二)方程与不等式中第2部分“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复习课。

通过回顾本章内容,建立本章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法分析: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不等式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要借助数轴来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让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感受几何直观的优越性,从而突出重点。

通过探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十大核心概念在本节课中突出培养的是学生的符号意识、几何直观、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

【重点】:建立本章知识体系,掌握本章所有知识。

【难点】:利用本章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学情分析】:(一)学生已经知道的: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和解集的概念,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能根据题目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能根据题目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能求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的复习与回顾(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的复习与回顾(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在一旁观察,适时引导和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一次函数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在新课讲授过程中,对于难点的讲解可能还不够透彻,导致部分学生在后续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出现了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一次函数复习与回顾课上,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性质掌握得还算扎实。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能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积极思考一次函数的应用场景。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但对于斜率和截距的理解还有待加深。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但我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时还是存在依赖思想,不够积极主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斜率k和截距b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斜率的意义和图像的绘制,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复习回顾:1 人民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复习回顾:1 人民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政府实施管理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不能偏私 政府实施管理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能偏私 B.合理行政 或歧视 避免简单、粗暴 动辄罚没甚至暴力行政 合理行政: B.合理行政: 或歧视, 避免简单、粗暴,
C.程序正当: C.程序正当: 程序正当 D.高效便民: D.高效便民: 高效便民
当因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时, 当因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时 应对 E.诚实守信 公民或其他法人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兑现承诺 诚实守信: E.诚实守信: 公民或其他法人的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差,依法行政的观念比较淡薄, 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差,依法行政的观念比较淡薄,是某些政府 公职人员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 ——主观原因)。此外 思想根源( 主观原因)。此外, 公职人员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主观原因)。此外,还有 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客观原因:法律、制度建设还不完备;有法 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客观原因:法律、制度建设还不完备; 客观原因 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 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行政决策程序和机 制不够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制不够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根据某些政府公职人员变质的后果, 根据某些政府公职人员变质的后果,说一说滥用权力 会给国家、家庭、个人造成什么后果? 会给国家、家庭、个人造成什么后果?
滥用权力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滥用权力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 政府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给国家造成损失。 政府形象,妨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给国家造成损失。同 时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个人的前途, 时也给家庭造成巨大的创伤,影响个人的前途,甚至许多人因 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一课件(36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一课件(36张PPT)

各数 10
的含 的



比较
同样多 的意义 及 “=” “<” 和 “>”。
返回
知识梳理
1.数数
有3个。 有5个。
数不同的物体的数量时,要先按照一定 的顺序视察,将物体分类;再用点数法 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有几个。
返回
2.1-5的认识及写法 当物体的数量是1,2,3,4,5时,可以 用1,2,3,4,5来表示。
返回
4.6-10的认识及写法 写6-9各数时,都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书写, 都是一笔写成的; 10分为两部分,分别在田字格的左、右两 个半格书写,两笔写成。
返回
5.比较
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如果这两 种物体的数量相同,那么这两种物体的 数量就同样多。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这两个数相等, 用“=”表示;如果这两个数不相等,用 “<”或“>”表示。“=”是等号, “<”是小于号,“>”是大于号。
7.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胡萝卜?在后面的 里画 “○”。

返回
8.下图中,谁最高,在 里画“√”。

返回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7 =7
4 =4
9 >7
0<5
返回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北师大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2)
整体回顾 综合运用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整体回顾
比大小 比大小的 方法。
比较
比高矮、比长短
比高矮的 比长短的
方法。
方法。
比轻重
比较轻重 的方法。
返回
返回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一)》主要包括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圆柱和圆锥等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整理已学过的知识,加深对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圆柱和圆锥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圆柱和圆锥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巩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圆柱和圆锥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巩固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负数、圆柱和圆锥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负数的运算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习惯。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和练习题目。

2.学生准备:回顾和复习所学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上册总复习回顾与教案

五上册总复习回顾与教案

五上册总复习回顾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整理本册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学科目: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小数的认识,角的度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等。

2. 语文科目:词汇与语法,阅读理解,作文写作,古诗文鉴赏等。

3. 英语科目: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学习,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4. 自然科学科目:自然现象的解释,动植物的特征,天气与气候,人体生理等。

5. 社会学科目:历史知识的回顾,地理知识的整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文化素养的提升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内容。

2. 知识点梳理:分别对数学科目、语文科目、英语科目、自然科学科目和社会学科目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整理,突出重点和难点。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上册教材,包括数学科目、语文科目、英语科目、自然科学科目和社会学科目的相关内容。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案例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工具:提供适当的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卡片等,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023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回顾与总结

2023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回顾与总结

2023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回顾与总结2023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回顾与总结1今年是我从教以来第二次带高三,面对教材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不由得使我不得不对自己前一阶段的教学心得进行总结一下。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研读教材的策略是“四看、三想、两对比”,即看课标、一.看教材、看教学用书、看相关教学资料。

想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想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想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对比新旧教材、对比同一教材的不同版本。

特别是初上高三的教师,必须按这样的路标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教材需不断地嚼,反复地读,可是读什么?怎么读?在这方面,有几个基本理念。

第一,就是还原教材的本意,如何还原?一是“抠”细节,绝不可好高骛远。

每一幅主题图,每一个过程图,每一个练习,都要去探寻编者的意图,去想想为什么,去发现它们存在的价值。

二是“见木又见林”,绝不要局限于一课。

这就要求要有整体视野,寻找教材内在的联系、脉络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好度。

第二,在解读理念时必须突出学科特色。

理科是知识逻辑性非常强的一类学科,往往是一环扣一环,前后顺序要求十分严格。

在进行教材解读时,既要明确教材的明线: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达成的技能,又要找出教材的暗线: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所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注重学生心里教育,使其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

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

它是主体对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而“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能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学习会得到较快地发展。

因此生物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四年级下册语文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课文回顾与积累部分(1)(部编版,有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课文回顾与积累部分(1)(部编版,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期末复习专项集训课文回顾与积累部分一、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颐和园》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B.《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

C.《七月的天山》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天山的美景。

D.《海上日出》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的。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洛阳亲友如相问,”表达了作者对洛阳亲友的。

2.在一个大雾弥漫的夜晚,“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当时哈尔威船长地指挥逃生,使所有乘客和船员都获救了,但他自己却永远沉入了大海,突出了船长的伟大形象。

3.《黄继光》一文记叙了时,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体堵住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大无畏的和崇高的精神。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芙蓉楼送辛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胸怀。

2.正当我军轻骑兵列队欲出时,天空飘降大雪。

刹那之间,将士们的弓刀上就落满了雪花。

让我联想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梅》这首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4.古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现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5.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永不停息。

正如《周易》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要学会战胜自己,克服自己的弱点才能打败别人。

7.虽然失败了,但他“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继续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回顾与思考(一)国本中学九年级备课组(王远成幸福李学英林豪)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

2、在回顾与思考中,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二)能力训练要求1、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教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证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寻找几何命题的证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能力。

2、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探索与证明、思路与方法等。

教学难点进一步领会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回顾与思考”的平台问题1 你能说说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吗?[生]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和。

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公理:两边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公理: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公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问题2 向你的同伴讲述一两个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生]在这一章里,我们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了一些比较了解的结论,以及探索这些结论的方法和过程。

因为这些方法往往会对证明的思路有所启发,然后再利用公理和已有的定理去证明这些结论,这样往往可以将抽象的证明与直观的探索联系起来,如在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时从折纸中探索出证明思路:作底边上的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公理证明了两个底角相等。

[生]这个命题的证明还可以有多种证法,例如作底边上的高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也可以证明两个底角相等,作顶角的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也可以证明两个底角相等。

[师]很好!请同学们分别向你的同伴讲述这三种方法具体的证明过程。

(教师可关照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辅导)我们以前已了解过的结论,在这一章利用公理和已学过的定理可以证明的还有哪些命题呢?[生]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生]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师]很好!我们这一章还涉及了一些以前没有探索过的命题,有哪些呢?[生]HL定理[师]你能用语言简单地叙述一下你是如何证明的吗?[生]因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确定,根据勾股定理,另一条直角边也相等,再根据“SSS”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生]我们还学习过“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以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师]我们是如何探索这个命题的证明思路的?[生]我们先是拼摆三角尺,在拼摆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寻找到了证明的思路。

[师]我们不妨再来一同证明一下这个命题,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中各自发挥的作用。

多媒体演示用两个含30°角的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等边三角形吗?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生]我们根据两个直角三角尺拼出的图形发现了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以它所对的直边等边斜边的一半,证明如下:如图(1)在△ABC 中,∠ACB=90°,∠A=30°,则∠B=60°(1) D (2)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结AD (如图2)∵∠ACB=90°∴∠ACD=90°∵AC=AC∴△ABC ≌△ADC (SAS )∴AB=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BC=21BD=21AB [师]上面我们想到的都是从已知出发,利用学过的公理和已证的定理证明的一些命题,这一章,我们还通过一个实例让同学们体会了反证法的含义。

[生]我们在证明了“等角对等边”这个命题后,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了不相等,而证明这个命题,常用的方法行不通,于是我们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结论一定成立,具体过程如下: A如图:在△ABC 中,已知∠B ≠∠C ,此时AB 与AC 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假设AB=AC ,根据“等边对等角”定理可得∠C=∠B ,但已知条件是∠B ≠∠C ,“∠C=∠B ”与已知条件“∠B ≠∠C ”相矛盾,因此,AB ≠AC 。

[师]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用综合法证明一个几何命题,而且也了解了用反证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路。

我们还得出一个新命题,除了直观操作外,还有什么办法?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生]例如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就是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构造逆命题,然后经过逻辑推理而得到的。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也是构造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然后经过逻辑推理而得到的。

[生]再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是通过构造“等边对等角”的逆命题而推理得证的。

[师]很棒!请看问题3 你能说出一对互逆命题吗?它们的真假性如何?[生]例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互逆命题,且它们都是真命题。

[生]例如“如果ab=0,那么a=0,b=0”和“如果a=0,b=0,那么ab=0”是互逆命题,如果把第一个命题称作原命题,则第二个命题是逆命题,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是真命题。

[生]再例如“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和“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是互逆命题,其肿第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第二个命题是假命题。

……问题4 任意画一个角,利用尺规将其二等分、四等分 A D 已知:如图,∠AOB , C 求作:(1)射线OC ,使∠AOC=∠BOC ; E(2)射线OD 、OD ,使∠AOD=∠DOC=∠COE=∠EOD 。

O B 作法:(1)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M 、N ;再分别以M 、N 为半径,大于21MN 为半径画弧交∠AOB 内部于C 点;作射线OC ,则OC 就是所求作的射线。

(2)同上,分别在∠AOC 和∠BOC 内部作射线OD 、OE[师]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吗?[生]由作图过程可知,OM=ON ,MC=NC ,OC=OC∴△MOC ≌△NOC (SSS )∴∠MOC=∠NOC即∠AOC=∠BO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Ⅱ、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师]本章所证明的命题大都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有关,主要包括哪些呢?[生]等腰三角形体(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同来回忆一下本章的知识。

1、通过探索、猜测、计算、证明得到的定理:(1)与等腰三有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的结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有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即HL定理)(3)与一般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不相等,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相等(用反证法证明)2、命题的逆命题及其真假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却不一定时真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3、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学习,使我们经历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了证明的必要性,在掌握了基本的证明步骤和要求的基础上,探索了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推理证明是本章的学习重点。

Ⅲ、例题讲解多媒体演示[列1]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 F E 且DE=DF,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可斑点∠B=∠C。

B D C 证明:∵DE⊥AC,DF⊥AB∴∠DEB=∠DFC=90°在Rt△DEB和Rt△DFC中∵DB=DC,DE=DF∴Rt△DEB≌△DFC(HL定理)∴∠B=∠C(全等三有形的对应角相等)∴AB=AC(等角对等边)即△ABC是等腰三角形[例2]如,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E,已知△BCE的周长为8,AC-BC=2,求AB与AC的长。

分析:由已知AC-BC=2,即AB-BC=2,要求AB和BC的长,利用方程的思想,需找另一个AB与BC的关系。

解:∵DE垂直平分线段AB∴AE=BE(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又∵△BCE的周长为8,即BC+BE+EC=8,∴BC+(AE+EC)=8∴BC+AC=8 ①又∵AC-BC=2 ②由①②得AC=5,BC=3又∵AB=AC,∴AB=5Ⅳ、课时小结本章的内容总结如下: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的结论通过探索、猜测、计算、证明得到定理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节结论与一般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命题的逆命题及其真假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角的平分线Ⅴ、课后作业复习题A组Ⅵ、活动与探究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15cm与12cm两部分求它的三边长[过程]在△ABC 中,AB=AC ,BD 是中线,BD 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有可能是AB+AD=12cm ,也可能是BC+CD=12cm ,需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没有注明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的情况下,要注意讨论,看一看各种条件是否符合题意。

[结果]设在△ABC 中,AB=AC ,BD 是它的中线,根据题意,设腰长为x cm ,底边为y cm ,则,1221=+x x ,1521=+x1521=+x y .1521=+x y 解这两个方程组得: x=8, x=10或Y=11 y=7.∴△ABC 三边长为:AB=AC=8,BC=11或AB=AC=10,BC=7备课资料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广泛应用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时也简称中垂线,它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