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的问题研究(doc 31页)

合集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近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旨在加快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诸多现状问题,需要通过明确定位和持续推进解决方案来推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经济、人口、资源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北京市在发展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河北、天津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了区域整体竞争力,也阻碍了区域协同发展进程。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特别是在雾霾天气频发的北方地区,环境质量一直是当地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京津冀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过度集中,企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环境恶化。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京津冀地区交通瓶颈明显,交通拥堵现象经常发生,对人民出行和物流运输都造成了诸多不便。

由于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地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程度也不高,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协调性。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明确定位和持续推进解决方案来推动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加强政策协同,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和政策导向。

通过更加积极的政策引导,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各项发展,协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京津冀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进行协同发展时,需要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格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共享。

要全面加强环境治理,推动京津冀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重点加强对主要污染源的治理,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还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京津冀地区交通互联互通,使之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完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多个问题。

政策制定不协调导致制度实施效果不佳,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协调机制建设,推动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制定,资源分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协调机制,资源共享,环境治理。

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率高,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人口聚集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京津冀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协同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交通枢纽,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还能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和挑战。

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京津冀三地政府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绿色发展中心和治理创新中心。

这一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解决,并且需要明确发展方向。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区域协同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京津冀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区域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发展不均衡、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制约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

为了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明确发展方向。

包括加强产业合作、拓展交通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路径。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重要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和未来展望。

2. 正文2.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构建更加协调高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促进资源要素的有序配置和互补性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京津冀地区相邻紧密,交通便利,一体化发展可以带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区域经济整体效益。

京津冀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京津冀地区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实现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强大的经济中心。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不仅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问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改善区域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健康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分析1.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成就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推进,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于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京津冀地区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方面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无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不利于整个地区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北京市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革创新,才能有效解决。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仍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要持续加大力度,才能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发展对策1. 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需要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各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各地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移和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为整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考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科技人才发展的思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天津作为河北省雄安新区的邻近城市,正日益成为互联互通的科技创新重要节点。

在这一背景下,天津科技人才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天津科技人才现状出发,探讨其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一、天津科技人才现状二、天津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挑战1. 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天津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和留住高端科技人才的能力不及京沪等一线城市,高端人才更容易去向发展机会更多、发展环境更好的地方,造成人才流失问题。

2. 人才培养不足。

尽管天津拥有一定数量高校及研究机构,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科技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

3. 产学研融合不够。

天津的产业发展与科技研究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导致科技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产学研矛盾。

三、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来吸引人才,完善人才的福利待遇和人才引进政策,营造更加宽松的人才环境,使得高端人才更愿意来天津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积极引入高校、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鼓励与企业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3.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满足产业发展对高端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

4.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与北京、河北等邻近城市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合作关系,分享科技成果和人才资源,共同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四、结语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天津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其科技人才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等举措,相信天津科技人才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新时代。

希望未来,天津的科技人才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大的力量,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京津冀都市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

京 一 存 问发 向 一 市 一 一一 一 冀 圈的 一方 究
资料 来 源 : 国统 计 年 鉴 2 0 中 06
. 19 90 20 05
—.0 02 0.l 38 6.9 63 11 . 0 6.2 65 0.7 2d 65 .3 d.l 85 4.6 dg
根据表 2可 以看 出, 河北 省内各城 市的综合 值与北京
培养 、 科技力量 、 科研水平和成果数量 , 还是科技投入产 出
能 力 、 术 辐 射 和 扩 散 能 力 、 技 产 业 化 均居 全 国领 先 地 技 科
位 。科技和智力优势 , 为北 京市 经济 发展潜在 的最大 比 成
较 优 势
—\
第—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舅—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北京
天津
河北
d8 .6 9衡 . 8. 5他 75 .4 ll 18 0 { 8.6 。6 2.4 29 ∞.6 g 4.0 61
维普资讯
京津冀都市圈是继 “ 珠三角” 长三角 ” , 和“ 后 在我 国经
从表 1 可看 出 :河北 第一产业所
济格局中占据着相 当重要地 位的区域 。 内部的合作不仅 占 比重最 大 ,主要 原 因是 京津 两 市 作 其 对各组成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而且对统 筹 为特区城市 的特殊性 质 ,第一 产业产 全 国区域 发展和推动 中国社会经济 整体发展具 有十分 关 值 一直 较低 , 且仍处于下 降之 中, 河北 键的作用。因此 , 对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进行系统 的分 为京津地 区提供 农副产 品的商 品和服 析和研究 , 更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务 。从第二产业所 占比重 的比较分析 中,可发现北京第二产业对 国民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三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目前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经济协同程度有待提高。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河北等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较落后。

在加强协同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河北等地的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让其与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协调发展的态势。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

京津冀区域是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这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前,各地正在加强环保治理,加强协同行动,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型经济模式,努力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交通和交通设施存在不足。

尽管京津冀三地被称为华北交通中心,但三地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仍需解决,以便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

另外,地铁、轻轨等现代交通设施在河北等地的普及率不高,这影响了当地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潜力。

要加强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布局,形成良好的交通运营机制。

第四,社会服务平衡有待调整。

不同地区的社会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存在差异,例如教育、医疗、社保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需进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合作,并通过共享资源,实现三地之间的优势互补。

最后,文化交流和融合也需要加强。

京津冀三地有着不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需要进行深度适应和融合,促进社会共识和共同发展。

这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教育交流、青年交流等各方面的合作。

总体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来,在逐步推进区域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和规划设计,推动经济社会的并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现状问题,如城市间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均衡等。

为实现协同发展目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转移和区域协作。

要面对困难和挑战,如跨区域协调和城市规划不一致等。

为此,未来应加强合作机制,强化政策协同,促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跨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发展方向、政策支持、困难与挑战、重要性、前景、合作机制1. 引言1.1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许多现状问题和挑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各地之间信息共享不畅,合作协调不够紧密,导致协同发展的效果不明显。

京津冀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等问题,制约了协同发展的速度和效果。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在制约着协同发展的进程。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产业协同等方面加大力度,并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

只有这样,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更加健康、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目标。

2. 正文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协同发展可以加强政治和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机构,协同发展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流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可以改善区域环境和生态条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范文

《2024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范文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篇一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_基于分工的角度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等。

因此,本文旨在从分工的角度出发,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一)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和经济的中心之一。

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1. 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天津等城市发展较快,而河北等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3. 资源分配不均:区域内部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资源短缺,影响经济发展。

三、基于分工的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一)优化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发展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优化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中心,应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天津应依托其港口优势,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海洋经济;河北则应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农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联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部的联通性,是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实现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快速联通。

(三)推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推进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区域内部在科技、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营商环境,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范文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篇一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协同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多个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京津冀协同发展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该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战略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挑战1.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2. 区域发展不平衡:京津冀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发展滞后,如何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尽管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调整仍面临较大难度。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4. 体制机制问题: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的体制机制差异可能成为阻碍协同发展的因素。

如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实现区域内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解决对策1.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同时,加强跨区域的环境治理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2. 推动区域均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4. 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各地区之间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协调。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发展、空间优化布局、环境协同治理。

然而,随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协调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交通拥堵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人口流动和经济活动的增加,交通压力日益加大。

例如,京津两地之间的通勤交通日益紧张,导致交通拥堵严重,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二是交通管理不够科学,缺乏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调度。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交通管理。

首先,需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在京津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中,应考虑适当增加车道数和高铁站点,以提高交通运输的能力和效率。

其次,要加强交通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和调度措施。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号的优化调节和绿波带动,减少交通堵塞。

其次,环境污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例如,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已经成为协同发展的一大障碍,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过多,导致环境负荷过重;二是环境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监管机制。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环境管理。

首先,要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淘汰力度,鼓励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例如,可以通过财税政策的引导,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要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例如,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测和排污许可制度的执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京津冀地区的基本情况。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是中国北方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集聚区之一。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京津冀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异。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经济差异。

由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直辖市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和科技资源集中在这些城市中,在国家支持下享受到更多优惠和资源分配,在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交通枢纽,交通发达,而河北省相对滞后,交通不便利也限制了其经济发展。

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这种差异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加大了区域间的竞争。

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直辖市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在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种竞争加剧了河北省等地区在吸引投资和人才方面的困难。

其次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加剧了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产业之间等方面的差距。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城镇化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远远超过河北省。

这种差距导致了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大量涌入,加剧了城市的压力。

在城市之间的差距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种差距导致了河北省等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对滞后。

在产业之间的差距方面,北京市和天津市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河北省等地区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这种差距限制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但目前仍存在困境和挑战。

本文从分析困境出发,提出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协调利用等措施。

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的重要性,以及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产业协同、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人才流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发展趋势、政府协调、监督、经验借鉴。

1. 引言1.1 概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三地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三地之间的产业结构不够协调,资源利用不够高效,经济发展不平衡;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流动和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引起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京津冀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城市之间功能分工不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方面存在不平衡发展现象,京津冀之间的产业基础和经济结构不同,如果不加强协同发展,将会导致经济增长不平衡,生产力效率低下的问题。

京津冀地区存在城市间竞争和合作不足问题,城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协商平台。

只有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全国的热门议题。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其发展对于全国的经济稳定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推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第一个挑战是地域发展差异。

京津冀地区从地理上来看,具有明显的发展差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发展较为先进,拥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机构。

而河北、天津等地则相对较为落后,发展水平较低。

这种地域发展差异,使得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不同地区的发展需求不同的问题,否则容易导致一地发展过快,一地发展过慢的局面。

第二个挑战是交通拥堵。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交通枢纽地区,经过这里的交通量非常大。

由于缺乏有效的交通管控和规划,导致城市拥堵问题严重。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效率,阻碍了协同发展的进程。

第三个挑战是环境污染。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雾霾天气频发。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断加剧。

环境污染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到区域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挑战外,还有一系列的困境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先是土地利用问题。

京津冀地区有大量的农业用地,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土地,既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又保证农业生产是一个难题。

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重工业为主,缺乏创新和高端产业的支撑。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最后是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北京作为首都的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而其他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这不仅加剧了地区发展的差异,也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困扰。

面对这些挑战和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需要提出一揽子政策,引导各地区协同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与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对策研究》;项 目编号:
1 2 B J Y 0 0 5 ;项 目负责 人 :刘 邦凡 。 ( 作 者 简介 :王娟 ( 1 9 8 7 一 ) , 女 ,山西省 大 同市人 , 汉族 , 燕 山大 学文法 学院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为公共 管理 ;


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 化发展存在 的问题
( 一) 京津冀三地区域 合作意识不 强
行动要靠思想来指挥 ,思想上 没有 ,行动也就不会有 。北京 由于其 自身独特 的经济 、政治 、文化 、
科技等优势 ,对于京津冀合作的积极性和依赖性不强 ,天津为保持 自身独立性 ,也不愿 意依 附别 地 ,因
( 四) 重复建设 现象以及恶性竞 争现象严重
北 京是首都 ,有着得天独厚 的优 势 ,工业是其经 济发 展最重要 的力量 ;天津邻 近北京 ,是 北方最大 的工业基地 。北京 和天津是京津冀 区域 中的核心城市 ,经济 实力 接近 ,极易形成重复建设 现象 。 二者 之前确实在政策 上有 一定的趋 同 ,各 自为政 ,相互之间展开 了资源等方面 的激 烈竞争 ,造成严重 的重复 建设和重复投资 现象 ,有些甚至 出现恶性竞 争现象。另外 ,河北 的某些城 市由于与天津有着相 同的地理 优势 , 因此在很多产业上存在着相互竞争 、 重复建设 的现象 , 比如北戴河 和天 津的滨海风光就形成 了冲突 , 造成资源的浪费 ,更加不利于京津冀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 。
京作 为中国的首都 ,拥有无可 比拟的科技智力资源 、位居前 列的实力和历史沉淀 的文化 资源 ,有着 巨大
的吸引力。[ 2 天津和河北靠 近北京既是优势 ,也是 劣势 ,在北京 的辐射 下 ,天津和河北 的吸引力难 以充 分 发挥 ,河北的很多城市地处 山地之 中,交通 、通讯等基 础设施 落后 ,环京津带来 的贫 困很大程度上 说 的是河北 的贫 困。京 津冀 三地 经济 差距较 大 ,严 重影 响着 京津冀 区域 经济一体化发展 。

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

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

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作用
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几个主要作用:
1. 承接产业转移
天津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北京,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目的地。

一些北京的制造业、物流业等产业正逐步向天津转移,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2. 辐射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

充分发挥天津的中心城市作用,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天津拥有滨海新区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津冀地区高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有利于改善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4. 强化交通枢纽功能
天津拥有空港、海港和内陆港等多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具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

加强天津的交通枢纽功能建设,有利于整合区域交通资源。

5. 促进人才和资源要素流动
京津冀一体化将打破行政壁垒,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天津作为区域核心城市之一,可以为区域各类要素流动提供良好的载体。

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未来需进一步发挥区位交通等综合优势,为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天津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天津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天津 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第41卷第2期2021年3月Vol. 41 No.2Mar. 2021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天津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俞伯阳!$2,吴红翠2(1.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222,2.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天津300350)【摘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核心在于实现产业结构 与配套资源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梳理近几年天津市及京津冀城市群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当前天津市]至京津冀地区存在的新旧动能转换尚未成熟、城市群发展合力尚未形成、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等多重制约实体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最后,在总结天津市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性的基础上提出破除要素流动 束缚、培育新增长极、构建区域产学研联盟等多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362(2021 )02-0052-05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市高质量发展的 , 四十多年来,我工业化初步高人红 ,要与经济下加大的下 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实来,下天津化工业市,振兴实体经济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 实天津市“- 三”的能研发 ,,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 , 实 大程中实天津市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年来,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下大,发天津市发展 又符合体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其,核心任务动产业结构理化、高级化及人才、技术代表的配套 协调发展。

从 上看,化工业发展的厚础、拥有多双一流高校 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等方面的 决定着天津市具备 短期内善有经济状况、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

步来讲,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深层次阶,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天津市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的需要,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实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京津冀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交通拥堵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地区。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加强对私家车的管理,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使用范围。

二、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了空气质量的恶化,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广清洁能源,限制高污染企业的生产,同时加强对机动车的排放管理。

三、城市规划不合理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城市扩张过快、城市建设过于密集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等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的建设密度,同时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监管。

四、人才流失京津冀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但是由于房价高昂、生活成本高等原因,很多人才选择离开这个地区。

政府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力度,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五、区域协同不足京津冀地区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政府应该加强区域协同,促进各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政府的努力得到解决。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人才引进和区域协同的投入,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浅析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京津冀经济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字 】 京津冀经济圈 , 产业结构调整 , 区域 经济可持 续发展
分 利 用 区 域 资 源 的 同时 也 可 以更 大 程 度 的 发 挥 本 区 域 的优 势 , 提 统 行 业 。 另 外 , 有 三 个 省 市 选 择 了机 械 和 医 药 , 有四个省 市选择 了 升 当 地 经 济 竞 争 力 和发 展 水 平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全 面 深 入 地 分 析 京 冶 金 、 化 工 和 电子 信 息 业 。 京 津 冀 经 济 圈 区域 内竞 争 大 于 合 作 , 因 津 冀经济 圈经济 结构 中存在的 问题 ,建立科 学合理的产业 结构运 此 在 共 同 利 益 基 础 上 所 形 成 的项 目开 发 还 不 是 很 多 ,在 跨 省 市 资 行机制 , 对 于 京 津 冀 经 济 圈 的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具 有 重 要 的现 实 意 义 。 产 重 组 方 面 也 没 有 什 么 合 作 。更 为 遗 憾 的 是 各 省 市 与 国 际 经 济 联
业 同构 化 严 重 , 产业链 残缺 不全 , 产业创 新未形成 合力 , 导 致 京 津 冀经济 圈发展缓慢。随着振 兴 东北老工业基 地、 天津滨海新 区的开 发建设和沈北新 区概念 的提 出,京津冀经 济圈将 面临前所 未有的 大 好 机 遇 。京 津 冀 经 济 圈如 何 抓 住 这 一 历 史性 的 契机 , 充分利用 国 际 和 区域 产 业 转 移 所 带 来 的 机 遇 , 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 , 加 快创 新 成 果转化 , 实现 区域 经济 可持 续 发 展 , 是 值 得 我 们 深 入 研 究 的 问题 。
省 市
第 一 产
业 产 值
第 二 产 业 第 三 产 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升级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区域问题,如产业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公共服务差距等。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一。

长期以来,北京作为首都,集中了大量的高端服务业和创新资源,而天津则在制造业和港口经济方面具有优势,河北则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和不平衡,导致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为了实现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北京可以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一些非核心的产业向外转移,为天津和河北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天津则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基础和港口优势,加强与北京的产业对接,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水平;河北则应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要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合作机制,促进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资源环境的约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在水资源方面,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同时加大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区域统一的环保标准和监测体系,加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此外,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破坏。

公共服务的差距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北京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而天津和河北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加大对天津和河北的投入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天津市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课题组(二00五年十二月)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竞争不再是区域范围内各地区之间的内部竞争,而是地区或区域组成一个更大的区域经济实体,在更广阔的开放式空间范围内参与全球竞争。

这种竞争,在今后一个时期将更加明显。

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这是党中央继开发开放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在新时期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对发展区域经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发展基础较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目前,该区域内各地区间的分工合作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也有一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将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纳入区域经济规划统筹考虑,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明确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是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发挥区域整体效应的必然选择。

一、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的趋势及其启示都市圈是现代经济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对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有多个大都市区连结而成的城市化区域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指出支配空间经济形式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大城市或都市区,而是聚集了若干都市区,且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多方面紧密联系形成的一个巨大整体,亦即都市圈。

目前世界上国际性的都市圈有美国东北部以纽约为核心的都市圈、美国和加拿大五大湖都市圈、欧洲西北部的北海南岸都市圈等。

在亚洲,日本的东海岸都市圈,既不跨国,更不跨洲,但由于集中了日本2/3左右的人口和产业,并与世界许多地区关系密切,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也属于国际性都市圈。

另外,韩国首尔、仁川为核心的首都圈也具有较大影响力。

综观这些都市圈的发展,主要呈现六大趋势:(一)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市场功能联系日趋紧密都市圈在空间上表现为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所共同构成的功能一体的城市网络体系。

而都市圈的本质特征则是圈内各城市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联系、经济联系、人口运动联系、社会相互作用联系、服务传输联系、信息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等共同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如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市圈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愈加频繁,不断加深圈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维联系。

表1 城市联系类型及联系要素资料来源:Rondinelli,1980.(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区域空间联系成本降低构建综合性的网络化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都市圈空间网络化结构形成的前提。

综观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或都市圈,无不是以完善的交通体系为支撑,以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的骨架和连接枢纽。

完善的交通体系有力地降低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运行成本,加速了区域资源整合,提升了区域整体形象和运营效率。

(三)作为都市圈对外联系的主要信道,港口功能明显增强港口作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主要信道,在区域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世界上几大都市圈的发展来看,都是以港口的发展为重要支撑。

现代港口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单一交通枢纽,而是集航运、贸易、物流、加工制造、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多重属性组合体。

在都市圈的发展中通过加强港口建设,改善集疏运条件,可以有效地加深都市圈对外经贸联系。

(四)都市圈城市间的职能分工逐渐明朗在都市圈内部,各城市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都存在显着差异,为各城市间互补性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

城市间的职能分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不同等级层次城市之间的配套性垂直分工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它是福特主义发展模式的必然产物。

二是网络城市间基于契约和协调的柔性企业网络形成的产业集群,它是后福特主义的主要特征。

都市圈的产业形态表现出产业链经济和产业集群经济并行不悖、交错发展的新趋向,水平分工的产业集群将日益成为城市间职能分工的主要模式。

在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几大首都—港口城市的都市圈格局中,首都的政治、文化、金融、总部经济等功能日趋凸显,而港口城市充分利用港口这一核心资源,积极发挥航运、贸易、物流以及以港口为依托的制造、综合服务等重要功能,在错位中实现了自身发展。

(五)核心城市的经济规模和辐射带动作用显着扩大和增强核心城市发挥增长极的功能,对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它的发展变化影响着都市圈内的其它城市。

核心城市作为带动都市圈发展的引擎,同时又是都市圈对外联系的枢纽,起着内引外联的关键性作用。

其发展水平直接代表着都市圈的发展程度,决定都市圈在全球范围内所能获取的分享空间。

实现核心城市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将是都市圈发展的必然要求。

(六)城市政府间的协调频繁发生随着都市圈中的通勤圈、通学圈、购物圈、产业分工圈的扩大,行政区经济同区域经济之间不断产生新的矛盾。

由此,通过政府间的对话与协商,肃清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就提上日程。

随着城市联系的增多,城市间的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都需要城市政府之间加强合作,协商解决。

从以上的分析中,结合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现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国外的都市圈是随着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形成的。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市之间分工、协作和联系具有自发的内在要求,政府引导作用是后发的、隐性的;而京津冀都市圈的市场经济发育水平总体上还不高,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

在京津冀都市圈今后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协调推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二,国外的都市圈内部城市职能分工是客观形成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并行不悖。

正因如此,区域产业合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并为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京津冀都市圈内许多城市的功能特色不显着,内部产业结构雷同,加上体制、利益等方面的原因,给都市圈的经济合作带来了较大困难。

只有下大力量调整产业结构,形成都市圈内产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才能使区域经济合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第三,国外都市圈内空间联系成本的降低,对促进区域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降低空间联系成本就必须首先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近年虽有很大的改善,但还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覆盖全区域的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多个相互连接的网络,应放在突出的位置,并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优先解决的重要任务。

第四,国外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具有很强的服务带动功能,已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核心城市的超前发展使得其所在的都市圈的发展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核心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都市圈的发展程度,这一经验启示我们,京津冀都市圈的两大核心——北京、天津的整体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处理好双方关系的基础上,扩大不同领域的功能优势,合壁成为强大的核心功能区,带动京津冀都市圈走上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轨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战略构想及合作重点(一)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概况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天津市为双核心,包括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8个城市的“2+8”模式。

京津冀都市圈土地面积为18.3万平方公里,人口6918.76万人,2003年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08.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5.35%和10.1%(如表2)。

表2 2003年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基本情况城市年末总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三次产业占比(一:二:三)北京1148.82 16800 36631000 2.68:35.81:61.50天津926 11920 24476600 3.66:50.88:45.46石家庄910.51 15848 13779438 13.65:48.25:38.11唐山706.28 13472 12953220 14.96:55.20:29.84秦皇岛273.29 7523 3870301 10.05:39.66:50.29保定1076.98 20584 9248071 16.13:47.54:36.32张家口450.41 36873 3199369 14.67:45.44:39.89沧州680.17 14053 6288615 14.93:52.35:32.72廊坊387.24 6429 5285451 14.49:55.22:30.28承德359.06 39548 2349782 18.50:46.72:34.78合计6918.76 183050 118081847 -资料来源:200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大都市圈规划大多在围绕中心城市半径100—150公里圈内,人口大致在1000—1500万人左右,而京津冀都市圈则是一个半径约230公里的大区域,人口也多达近7000万人。

确定这样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统一规划,而最大的缺点就是共同利益基础较少,难以形成统一的协作激励机制,相应增加了协商成本。

因此,京津冀都市圈仍需应以京、津作为其内核,循序渐进地推动其合作发展。

(二)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优势分析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较,京津冀都市圈的优势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京津冀地区是北方入海的重要信道,外联华东、东北地区,是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龙头;辐射西北,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桥头堡;面向东北亚,是连接东、中亚的门户。

因此,在参与国际贸易、加强国际联系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

京津冀地区资源十分丰富。

天津的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

河北省2003年有52种矿产资源保有量在全国前10位,其中具有特别战略意义的铁矿石、炼焦煤战略资源的储量居全国前三甲。

天津、河北还有大量的荒地、滩涂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二是得天独厚的港口群优势。

京津冀都市圈有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和黄骅港等众多港口,这在世界上其它都市圈是所鲜见的。

其中,天津港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北方12个省市的出海信道;秦皇岛港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信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唐山港、曹妃甸港正在扩港建设和发展。

这些港口的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已经基本形成,随着国务院审定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规划,港口群的聚集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政治、科技、人才、信息优势。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其它区域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这是京津冀都市圈的共同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