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王道荣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23期
摘要:宿州市作为农业大市,三产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在融合发展中面临发展理念滞后、发展载体缺少、农业服务业落后等许多问题,导致三产融合度不高,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因此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规范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农村产业融合引领主体,激发发展活力;提升产业融合的工业化水平,增添发展动力;拓展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内涵,挖掘发展潜力;破除三产融合发展的要素瓶颈,凝聚发展合力,探索适宜于宿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三产融合;新思路;产业联合体;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3-08-03
2015年1号文件首次提出,要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旨在以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以获得增值效益。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又强调,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可以破解“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两大农业难题,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宿州市位于皖北,耕地面积49.53万hm2,总人口651万人,城镇化率仅为37.4%,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加上皖北地域环境、人口规模、文化习俗相似,发展现状、基础、软硬环境、国家及省对皖北的政策扶持类同,因此探索三产融合,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有一定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1 宿州市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
1.1 三产融合发展的内涵三产融合发展,指的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现代农业实际上已经不是简单化的第一产业,它是三大产业的融合体,是一种混合产业,是综合性最强、经营性最强的现代产业之一[1]。通过三产融合,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实现大农业多层次、深层次的综合开发。
1.2 三产融合发展现状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缘,与苏、鲁、豫3省11县接壤,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基地,粮棉油、畜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黄河故道水果产区是全世界最大范围的连片果园,市辖4县1区,且人口都超过100万以上,农业总人口超400万人,2014年GDP为1 126亿元,财政收入114亿元,全年粮食总产39.65亿kg,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0亿元、475亿元、38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8 332元,全市劳动力总量达35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超过150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工业弱市。
2010年8月和2011年11月,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各要素整合、三次产业联动、政策有机配套”的路径,逐步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收入多元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的态势。三产融合发展表现以下方面:一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三大农业经营主体联结成利益共同体和产业化链条,实现了农业经营从涣散到抱团、从单飞到联合、从种地到务工的转换,破解农业规模经营困局。截至2015年7月底,宿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8家,家庭农场3 022个,专业合作社7 470个,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92家。但是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联合体各主体利益联结约束机制松散,土地流转速度慢、不规范。二是农产品加工业以粮食、畜牧、水果、板材、蔬菜等主导产业全面形成,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构建较为明显的产业区域特色。截止2014年底,生产基地(已达25.33万hm2)不断扩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企业3 555个,超亿元龙头企业118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但是企业仍存在“小、弱、散、低”问题,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是当务之急。三是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县区参差不齐。砀山县是闻名遐迩的水果大县、中国梨都,全县6万hm2土地,果园连片面积4.67万hm2,种梨有近200a的历史,立足“梨特色”、打造“梨文化”,每年以“梨花节”、“酥梨采摘节”为契机,配合民俗表演、摄影大赛、骑游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很多游客,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灵璧县依托奇石、钟馗、虞姬3个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已经成为皖北旅游的鲜艳“花朵”。而市郊及周边农业多功能开发不到位,开发的意识不清,市民农园规模小,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历史文化古村落及沿大运河文化挖掘少,农业休闲旅游业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围绕农业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 宿州市三产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滞后宿州市所辖都是农业大县区,长期以来沿袭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和种植业结构,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加上农业技术、资金缺乏,信息流通不畅,缺乏引导和带动,如何用现代工业、商业、金融、生态的理念经营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盘活用好农村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滞后。
2.2 三产融合发展的经营载体缺乏,融合主体引领作用不强宿州市作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首批试点,探索建立了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但由于各经营主体间没有好的利益联结机制,合同契约就成了柔性制约,发挥不了带动示范作用[2]。截至2014年底宿州市龙头企业400家,家庭农场1 8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 752个,但缺少一批产值在30~50亿的带动力、竞争力强大的“航母型”龙头企业,没有一家本土龙头企业在主板上市,这也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硬伤”。再加上我国实行的家庭承包土地制度,使得农业经营存在农户兼业化、农业副业化、土地细碎化现象,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