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名解与问答
临床药理专业临床药理学试卷及答案
临床药理专业临床药理学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生物转化2、副作用3、药物滥用4、TDM5.抗菌后效应二、填空(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0.5分,共20分)1. II期临床试验试验设计符合的“四性原则”、、。
2. 常用的对照试验设计主要有:、、。
3.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4. 药物在胎盘的转运部位是。
5.联合用药的意义在于、和。
6. 在确定药物与药源性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时,符合肯定的标准是、、、。
7. 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心力衰竭应遵循、的原则。
8. 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是由80年代的发展到90年代的。
9. 口服阿卡波糖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应及时补充。
10. MTX通过对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它属于细胞周期药物,主要作用于期。
其与骨髓毒性密切相关,可作为检测毒性反应的依据。
11. 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心绞痛时,β受体阻滞剂可取消硝酸酯引起的和。
硝酸酯通过而减弱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
12 是目前调血脂药中降低Lp(a)最好的药物,升高HDL的最大效果为所有调血脂药之最的药物是。
13. 祛痰药按作用机制可分为、、。
14. 根除Hp的治疗方案大体上可分为为基础的方案和为基础的方案。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Fisger提出的三项基本原则不包括:A. 随机;B. 对照;C. 盲法;D. 重复2.C max等效性90%可信区间为:A.(80-120)%;B. (80-125)%;C. (70-140)%;D. (70-143)%3. 可以发现药物引起的罕见的不良事件的监测方法是:A、列队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正交试验设计;D、完全随机设计4. 水杨酸类药物中毒时可以用以下那种药物促进其排泄解毒:A、米索前列醇;B、维生素C;C、阿司匹林;D、碳酸氢钠5. 口服甲苯磺丁脲的患者在同服下列那种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物后,可发生低血糖休克?A、氯霉素;B、苯巴比妥;C、利福平;D 苯妥英钠6.患者使用溴新斯的明2.5h后,患者出现呼吸肌和吞咽肌无力,瞳孔2mm,患者可能是:A、胆碱能危象;B、肌无力危象;C、缺钾性肌无力;D 呼吸窘迫综合症7. 变异型心绞痛首选:A硝苯地平;B硝酸甘油;C普萘洛尔;D阿替洛尔8. 对抗癫痫药治疗总则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发作类型选用药物;B、尽量单一药物治疗;C、原用药物无效直接换新药;D、青少年患者最好在青春期以后再考虑停药9. 在洋地黄化的患者,下列哪种药物最多见通过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而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药理名词解释问答题
药理学期末温习指点(一)一名词解释1 不良反响:凡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标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苦楚的反响统称为不良反响.2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光.3 选择性感化:治疗剂量的药物接收入血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的感化,对其他器官组织感化很小或不产生感化.4 冲动剂:能激活受体,对响应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涵活性的药物,如异丙基肾上腺素.5 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无内涵活性,它能阻断冲动药与受体的结合,如阿托品.6 部分冲动剂: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涵活性,能引起较弱的心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冲动药同时消失,能拮抗冲动药的部分效应.7 半数致逝世量(LD50):引起50%试验动物逝世亡的剂量.8 安然规模: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9 生物运费用:指药物被机体接收进入体轮回的相对量和速度.10 首关清除:口服某些药物,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轮回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 ,使进入体轮回的药物明显削减,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清除.11 肝肠轮回: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接收的进程.12 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纪律性变更.13 有用量::又叫治疗量,比最小有用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响的剂量.14 肝药酶引诱剂:指能加强药酶活性,加快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等.15 最小有用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16 耐药性:指长期运用化学药物后,病原体或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17 身材依附性:是重复运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的一种顺应状况,中止用药则产生一系列难以忍耐的戒断症状.18 抑菌药:仅有克制病原微生物发展滋生而无杀灭感化的药物.19 首剂现象:指初次赐与哌唑嗪治疗某些高血压患者时,可消失竖立性低血压.心悸.昏厥等现象,若将初次剂量减至0.5mg,并在临睡前服用,即可防止产生.20 稳态浓度:恒速.恒量给药时,约经5个半衰期,此时给药速度与清除速度相等,即达到了稳态血药浓度.21 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忽然停药所致原发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22 半数有用量(ED50):能引起半数试验动物(50%)阳性反响的剂量.23 二重沾染:在运用广谱抗菌药物的进程中,因长期大量用药使体内迟钝细菌被克制,不迟钝细菌得以滋生,这些细菌引起的新沾染称为二重沾染.24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阀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25 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规模.26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克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才能,在临床上经常运用最低抑菌浓度或最低杀菌浓度来暗示.27 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重要经由过程阻断心肌和血管腻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克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程度降低而引起血汗管等组织器官功效转变的药物.28 治疗指数:是药物安然性的指标,以LD50/ED50的比值暗示,此值越大越安然.29 替代疗法:外源性补给某种激素,以填补机体原有内渗出腺因为病理转变或手术所致渗出功效减退,此疗法称为替代疗法.30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感化的耐受性.31 副感化:在治疗剂量时消失的与治疗目标无关的感化.四:问答题1.简述血浆半衰期在临床运用的意义.答::①是制订和调剂给药计划的根据之一;②一次给药约经5个t1/2药物根本清除;③每隔一个t1/2给药一次,约经5个t1/2可达稳态浓度.2.举例解释,药物的渗出门路有哪些?答:(1)肾脏渗出:如阿司匹林.(2)胆汁渗出:如红霉素.(3)乳腺渗出:如阿托品.(4)其他门路:如苯妥英钠.3.肾上腺素临床运用的重要禁忌症有哪些.答:禁用于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患者,老年人应慎用. 4.试述酚妥拉明的用处.答:(1)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防止NA漏出血管引起的组织坏逝世.(2)抗休克.(3)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帮助治疗.(4)治疗嗜铬细胞瘤骤发的高血压危象和嗜铬细胞瘤术前预备.(5)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弱竭和急性心肌梗逝世.5.试比较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在感化.机理.不良反响和中毒解救方面有何不合.答:感化机理: 中断高兴NM受体; 竞争性阻断NM 受体.不良反响: 血钾过高,肌肉酸痛: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痉挛. 中毒解救: 不克不及用新斯的明; 可用新斯的明解救. 6.简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重要药理感化.答:现以为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中枢感化重要与加强GABA能神经的功效有关,是因为苯二氮卓类药与其受体结合后,解除了GABA调控因子对GABA受体高亲和力部位的克制,从而促进它与GABA结合,使氯离子通道凋谢,导致神经元细胞膜超极化,加强GABA的突触后克制功效.7.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响的重要表示及其机理,防治的措施有哪些?答:口服直接刺激胃黏膜,可致上腹不适.恶心.吐逆.血浓度高时刺激CTZ引起恶心.吐逆.较大量克制PG在胃黏膜合成,致胃溃疡与胃出血.防治措施:将药片嚼碎,饭后服,同服抗酸药或用肠溶片,胃溃疡患者禁用.8.试述硝酸酯类与普萘洛尔结合运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基本.答:. 9.试述氯丙嗪所引起的血压降低,不必肾上腺素治疗的来由.答:氯丙嗪阻断α受体,引起血压降低;肾上腺素可激活α与β受体产生血汗管效应氯丙嗪中毒时血压降低,用肾上腺素后只表示β效应,使血压加倍降低,故不宜选用.而应选用重要冲动α受体的去甲肾上腺素. 10.试述吗啡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的药理根据是什么?答:①克制呼吸中枢削弱了过度的反射性呼吸高兴②扩大外周血管减轻心脏累赘,有利于清除肺水肿③沉着感化削弱病人重要情感,减轻心脏耗氧量11.简述吗啡的药理感化和临床运用表示在哪些方面?答:药理感化:一,中枢神经体系(1)镇痛.沉着感化.(2)克制呼吸感化.(3)镇咳感化.二,血汗管体系:使外周血管扩大,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三,腻滑肌感化,易引起便秘.诱发胆绞痛等.临床运用:(1)镇痛.(2)心源性哮喘及肺水肿.(3)止泻.12.简述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药理感化及运用特色.答:药理感化:其克制中枢神经体系前列腺素合成的感化与阿司匹林类似,但克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感化弱,故解热镇痛感化强,抗风湿感化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运用于伤风发烧.神经痛.肌肉痛及乙酰水杨酸不克不及耐受或过敏的患者.13.试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并列出各类的一个代表药物.答:(1)利尿药,如氢氯噻嗪.(2)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3)血管重要素转化酶克制药,如卡托普利.(4)克制交感神经活性药物,如可乐定.(5)血管扩大药,如硝普钠.14.简述可乐定降压感化机制及其重要顺应症.答:其降压机制为,(1)冲动延髓a2受体及I1-咪唑啉受体,降低外周交感张力;(2)冲动外周突触前膜a2受体,克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顺应症:重要用于兼有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和肾性高血压者.15.试述利尿药分哪几类,写出各类药物重要的感化部位并列出一个代表药物.答:可分三类:(1)高效能利尿药,重要感化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利尿感化壮大.如呋塞米.(2)中效能利尿药,重要感化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端,利尿效能中等,如噻嗪类.(3)低效能利尿药,重要感化于远曲小管和聚集管,利尿感化弱于上述两类.如螺内酯.16.抗心绞痛药物可分哪几类,每类各写出一个代表药物.答:可分为三类①硝酸醋类如硝酸甘油.②B受体阻断剂如普蔡洛尔.③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肉痛定).17.试述普萘洛尔的降压感化机制及其重要顺应证.答:降压机制:(1)阻断心脏的B1受体;(2)阻断肾脏B受体,克制肾素渗出;(3)阻断中枢B受体;(4)阻断突触前膜B受体.18.用于治疗风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磺胺类药物是哪个药?简述选用此药的药理基本.答:选用磺胺嘧啶(SD);磺胺嘧啶的药理基本:①SD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② SD易经由过程血脑樊篱.19.简述利多卡因抗心律掉常机制及其临床运用.答:机制:重要为直接克制Na+内流,促进K+外流;降低自律性,缩短不该期,改良传导,清除单项阻滞.临床重要用于室性心律掉常,首选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逝世性室性心律掉常,亦用于强心甙中毒的室性心律掉常.室性早搏及心室纤颤.20.糖皮质激素有哪些重要的不良反响.答:①类肾上腺皮质功效亢进症;②诱发加重溃疡;③诱发加重沾染;④克制或延缓儿童发展发育;⑤白内障.青光眼;⑥欣快.掉眠.诱发癫痫或精力掉常;⑦延缓伤口愈合.21.钙拮抗剂对心脏的感化重要表示在哪些方面.答:①负性肌力削弱心脏压缩力.②负性频率使心率减慢.③负性传导减慢房室传导,延伸有用不该期.22.呋塞米利尿感化特色及重要不良反响.答:(1)感化特色:利尿感化敏捷.壮大.保持时光短.(2)重要不良反响:水和电解质杂乱.耳毒性.高尿酸血症和其他如胃肠道反响等.23.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感化,镇痛机理及其临床运用的差别.答:(1)镇痛强度与性质:吗啡具有壮大的选择性镇痛感化,对各类苦楚悲伤均有用,对中断性慢性钝痛的效率大于间断性锐痛.清除由苦楚悲伤引起的焦炙.重要.恐怖情感,还明显进步对苦楚悲伤的耐受力.阿司匹林仅有中等程度镇痛感化,对轻微创伤性剧痛及内脏.腻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钝痛有优越镇痛感化.(2)镇痛机制:吗啡镇痛感化部位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核团.脑室与导水管四周灰质的阿片受体.阿司匹林镇痛感化重要在外周,阻拦炎症时PG合成,但也不清除部分地经由过程CNS而施展镇痛感化.(3)运用:吗啡重要用于急性锐痛与癌性苦楚悲伤,因有成瘾性不必于慢性钝痛.阿司匹林重要用于慢性钝痛,因不产生欣快症与成瘾性,运用普遍.24.经常运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有哪些?简述本类药物的感化道理.临床运用.答:经常运用有: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他巴唑).感化道理:为克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临床运用: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内科治疗;②甲状腺手术前预备;③甲亢危象的帮助治疗.25.简述氨基甙类抗生素的重要不良反响及其预防措施.答:重要不良反响①耳毒性.②肾毒性.③肌松感化. 预防措施:①不克不及与速尿.利尿酸等合用,以免加重耳毒性.用药时光不宜过长.②一般用约小超出一周,白叟慎用.③可用新斯的明和钙剂解救. 26.简述自然青霉素G有哪些重要缺陷.答:①窄谱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螺旋体有用②不耐胃酸③易产生耐药性27.简述氨茶碱的药理感化.临床运用.答:药理感化①舒张气道腻滑肌.②抗炎和免疫调节感化③加强呼吸肌的压缩力④高兴呼吸中枢⑤利尿感化⑥强心感化.临床运用①各类急.慢性支气管哮喘②心源性哮喘③心脏性水肿的帮助治疗28.胪陈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和甲氧苄啶(TMP)合用的药理基本.答:磺胺类药物(包含SMZ)克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氨嘧啶(TMP)克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细菌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感化,因而加强抗菌感化,达杀菌后果.两药的药动学特点类似,如半衰期(t1/2)邻近,故合用使血药浓度同步增高,加强抗菌后果.29.简述肝素的重要临床运用.答:①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②播散性血管内凝血③体外抗凝30.简述红霉素的重要不良反响及其预防措施.答:( 1) 胃肠道反响,宜饭后服药.(2 )静脉滴易引起静脉炎,防止药液外漏.(3 )肝损害,按期查肝功效.。
药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
药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1.First pass elimination(首过消除/首过代谢/首过效应):指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被肠壁和肝脏部分代谢,从而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2.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肝肠循环):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泌到胆汁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壁,然后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
3.Enzyme inducer (酶诱导剂):能使药物代谢酶活性增高,药物代谢加快的药物。
4.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5.Vd(表观分布容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6.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稳态血浆浓度):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从而达到平衡,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血浆浓度7.Efficacay(效能):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加,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为最大值,也称效能。
8..Potency(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9.Withdrawal symptoms (停药症状):或称停药综合征,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在长期反复用药后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症状,精神和躯体表现出一系列特有的症状,这类病人停药时必须逐渐减量。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 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反跳反应。
药理明解和问答
药理作业一.名词解释1.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2.毒性反应:是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反应,一般较严重,但可预知,可避免。
3.首关消除:药物通过胃肠和肝是可被酶代谢失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
4.肝药酶抑制剂: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称为肝药酶,而抑制肝药酶的药物称为肝药酶抑制剂。
5.血浆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降至一半所需的时间。
6.人工冬眠疗法:使用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哌替啶、异丙嗪)合用,可使患者处于深睡,体温、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耐缺氧能力,使机体处于“人工冬眠”状态。
7.水杨酸反应:长期使用或大量误服可引起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哦,耳鸣、视力减退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谵妄、高热、大量出汗、脱水、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
8.首剂现象:是指首次给药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眩晕、出汗、心悸等反应,首次给药减量,并睡前服药可避免。
9.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症: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痤疮、多毛、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等,是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所致,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10.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长期使用尤其连日给予超生理剂量的皮质激素,对垂体前叶产生强烈的反馈抑制,使ACTH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皮质激素释放减少,此时如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易发生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
11.胰岛素抵抗:长期使用胰岛素可引起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12.抗生素:具有杀菌和抑菌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系列药物。
13.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受抑制,不敏感菌群繁殖而引发的新感染。
14.菌群交替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
15.化学治疗药物:是用于治疗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癌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菌药、抗寄生虫药和抗肿瘤药等。
临床药理学名解与问答
临床药理学名解与问答※名词解释(1) Pharmacy History: 药历,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为目的,收集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归纳而书写形成的完整记录,是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必备资料。
(2) Compliance:依从性:病人遵守治疗计划的程度。
(3) Rational Use of Drug, RUD: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用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给予正确的病人。
或,患者应接受适于他们临床需要的治疗药物,符合他们个体化的剂量和给药时段,在他们所处社会环境来说耗费最低的成本。
(4) 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5) ADE: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6) Unanticipated Adverse Reaction: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性质和严重程度上与说明书或上市批文不一致;或根据药物的特性无法预料类似不良反应。
(7) Intensive Medicines Monitoring:对部分上市新药加强监测,以利于及时发现一些未知的或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并作为这类药品的早期预警系统。
(8) 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指定有条件的医院,报告不良反应和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监测研究。
(9) Cohort Studies:定期跟踪随访暴露组与非暴露组ADR的发生率,分析“因”“果”关系;包括回顾性研究:收集过去药物治疗时发生的特定反应和前瞻性研究:事先设定用药与不用药人群,有目的的收集全部资料。
(10) Case-control Studies:调查一组发生了某种药物ADR的人群(病例)和过去同时期未发生该ADR的人群(对照),比较两组应用该药物的百分比,统计该药物与该DAR发生的因果关系。
(11) Dechallenge:去激发试验。
药理名词解释问答题
药理学期末复习指导(一)一名词解释1 不良反应:凡用药后产生与用药目的不相符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2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3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发生作用。
4 激动剂:能激活受体,对相应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如异丙基肾上腺素。
5 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它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的结合,如阿托品。
6 部分激动剂: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 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8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9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10 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11 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小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12 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
13 有效量::又叫治疗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14 肝药酶诱导剂:指能增强药酶活性,加速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等。
15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
16 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学药物后,病原体或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 身体依赖性:是反复应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则产生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 抑菌药:仅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 首剂现象:指首次给予哌唑嗪治疗某些高血压患者时,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昏厥等现象,若将首次剂量减至0.5mg,并在临睡前服用,便可避免发生。
20 稳态浓度:恒速、恒量给药时,约经5个半衰期,此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即达到了稳态血药浓度。
(完整版)《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
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12.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
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14. TDM治疗药物: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药理学名词与简答
1.制剂:是根据兽药典或药品规范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剂2.剂型:是指药物经过加工制成安全、稳定、适合应用的一种形式3.I期反应:药物经氧化、还原、水解引入某些极性基团(-OH、-CH3、-NH2、-SH)4.II期反应:内源性葡萄糖醛酸、硫酸、醋酸等与药物或I期反应的代谢物结合生成极性很高的代谢产物5.肝肠循环: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某些脂溶性药物可以被重新吸收进入肝脏.6.中央室:药物以较快速率分布的组织。
代表血液及血流比较充沛,易于达到瞬时平衡的组织(心、肝、脾、肺、肾、内分泌系统)7.周边室:药物以较慢速率分布的组织。
代表一般不容易达到瞬时平衡的或血流较缓慢,供血较稀疏的组织(肌肉、脂肪、骨骼)8.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9.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
体内药物总量和血浆药物浓度的一个比例常数,即Vd=X/C10.绝对生物利用度:内服一定剂型的制剂所得的AUCpo与静脉注射AUCiv的比值11.相对生物利用度:受试制剂不能进行静脉注射,则与内服参照标准药物的AUC作比较,所得的生物利用度。
12.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转运或消除速率与当时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按恒定的比例转运或消除13.零级消除动力学:是指体内药物浓度变化速率与其体内药物浓度无关,而是一恒定值,药物的转运或消除速率与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14.药时曲线下面积:血液中药物从零时间起至所有药物全部排尽为止这段时间内算得的血药时间曲线下的总面积。
15.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16.药物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17.原发作用药物吸收后直接到达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18.继发作用:原发作用之后,药物通过神经或体液的联系,继发远隔器官机能的变化。
19.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不同机体,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差异的现象20.治疗作用:能对防治疾病产生有利作用的药理效应21.不良反应:其他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药理效应22.副作用:是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23.毒性反应:指由于用药量大,或用药时间过长造成的不良反应24.抗菌后效应:指停药后,抗生素在机体内的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被机体完全清除,细菌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持续受抑制状态。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一、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作用规律的学科。
主要任务包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通过临床药理学研究,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制定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检测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药物安全性;对已上市的药物进行评价,为药品管理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稳态血药浓度:药物在连续恒速给药(如静脉输注)或分次恒量给药的过程中,血药浓度会逐渐增高,经4~5 个半衰期可达稳定而有效的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也称坪值。
3、药源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
4、治疗药物监测治疗药物监测是以药代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分析测定药物在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级毒性间的关系,用以评价疗效或确立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
20155、累积系数药物达稳态的平均血药浓度(C)与一次给药后的平均血药浓度(C1)之比值称为积累系数。
RC= C /C1=1/(1-e-kτ)20156、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通常认为静脉给药制剂生物利用度是100%)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7、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8、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药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问答
二.名词解释1.酶诱导剂P132.酶抑制剂P133.零级动力学P194.相对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5.副作用p306.停药反应p317.变态反应p318.量反应p329.半数有效量(ED<sub>50</sub>) p3210.治疗指数p3311.部分激动药p3512.pA<sub>2</sub>p3613.耐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14.习惯性连续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性。
15.戒断症状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16.拮抗作用17.协同作用是指不同刺激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18.抗药性19.隐匿传导指来自心房的冲动到达房室结后,由于递减传导而隐没在房室结中,留下不应期,使后续冲动不能下传到心室。
20.钙介导的钙释放21.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做药物反跳现象。
22.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23.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菌群间的生态平衡,使肠道内敏感菌株受到抑制而耐药菌株乘机繁殖,而造成的在感染。
24.生长比率P411五.问答题1.简述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P432.试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及分类。
3.试述传出神经所支配效应器的α<sub>1</sub>,α<sub>2</sub>,β<sub>1</sub>,β<sub>2</sub>受体主要分布部位及其效应。
4.试述胆碱受体阻断药的分类及其代表药。
5.简述阿托品解救有机磷中毒疗效的特点。
药理学名解问答
9 心苷中毒时应如何处理?
答: .①停药;②补充 KCl;③用抗心律失常药;④中断肝肠循环;⑤用地高辛抗体等。
10 甘油与普萘洛尔的联合应用 答 :降低心肌耗氧量方面,普萘洛尔和硝酸甘油起协同作用。普萘洛尔能纠正硝酸甘油扩 血管所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 而硝酸甘油又能纠正由普萘洛尔所增加的心室客积和室壁张 力。 11、呋塞米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是 什么? 答:呋塞米的临床应用: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2.严重水肿 主要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水 肿病人 3.高血钙症 可抑制 Ca 离子的重吸收,降低血钙。4..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 呋塞米的不良反应 1.水电解质紊乱“四低”:低血钾、 低血钠、低血容量、低血氯性碱 血症 2.耳毒性:耳鸣、听力减退发生 3.高尿酸血症 4.胃肠道反应及过敏 12 甘油治疗心绞痛的原理是什么? 答:①降低心肌耗氧量:因为扩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室壁张力下降;②增加缺血区 的血液灌注:因硝酸甘油能扩张心脏较大的输送血管和侧支血管;③改善心内膜的供血:因 为回心血量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使血液易从心外膜流向心内膜的缺血区。 13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答:药理作用: ②③④抗炎作用:能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反应;②抗休克作用:常用 于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③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④尚具有退热、提高中 枢的兴奋性、使血液中性白细胞数增多以及淋巴细胞减少等其他作用。 禁忌症: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瘌, 新近胃肠吻合术,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 骨折, 创伤修复期,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角膜溃疡,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 不良反应:1)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①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②其他: 如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 口愈合迟缓等 2)停药反应包括:①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②反跳现象 14 简述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答:(1)降血糖作用:该类药降低正常人血糖,对胰岛功能尚存的病人有效,而对 1 型或严 重糖尿病病人及切除胰腺之动物则无作用。其机制为:①刺激胰岛 B 细胞释放胰岛素;② 降低血清糖原水平;③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等。(2)对水排泄的影响:格 列本脲、氯磺丙脲有抗利尿作用,但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可用于尿崩症。(3)对凝血功能 的影响:能使血小板粘附力减弱,代谢旺盛的血小板数减少,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 15 青霉素 G 有哪些主要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青霉素 G 的抗菌作用很强,在细菌繁殖期低浓度抑菌,较高浓度即可杀菌;对 人毒性小 ;价格便宜。缺点:不耐酶,因而耐药现象极为普遍;不耐酸,故不能口服;抗 菌谱窄,对肠道阴性杆菌无效;可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1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的作用机制? 答:抗菌机制: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 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
临床药理学问答题总结(含金量很高)
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2.临床药理学的意义3.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和任务4.新药临床试验5.生物等效性试验(bioequivalency testing)7.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8.新药9.药物浓度分析方法10.四性原则11.药代动力学12,一室模型,二室模型13,零级速率过程14,主要药动学参数15,消除半衰期(half time, t1/2)16,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17,消除速率常数(K)18,表观分布容积19,生物利用度(bioavilability)20.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 21.治疗药物检测(TDM):2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23.药物作用取决于血药浓度24.TDM指征(适应征)25.需要进行TDM的药物26.TDM分析方法简介27.肝摄取率(ER)28.肝消除率29.经肝脏消除的药物的分类:30.肝脏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31.肝脏疾病血浆蛋白结合率32.肝脏疾病时药效学的改变33.肝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34.肾脏疾病时的选择药物35.肾脏疾病是给药方案的调整方法36.老年人的用药特点37.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38.老年人用药原则39.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40.老年人常用药43胎儿治疗学44哺乳期孕妇用药注意事项45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46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药物47 联合药物种数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48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与机制49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50 药效学相互作用51、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对策52、药理遗传学53、遗传药理学的方法学:54、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在药物治疗中的意义55、药物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56、药物受体的遗传多态性57、遗传药理学与个体化给药58、药物不良反应59、ADR的分型60.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61.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62.ADR因果关系的总体判断63.药物滥用66.依赖性药物分类65.药物耐受性64.药物依赖性的分类67.抗菌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理68.抗菌药物药动学指导临床用药69.抗菌药物PK|PD结合模型与临床应用研究70.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71.新生儿禁用氯霉素72.恰当选药的基本原则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一、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
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是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的学科。
2、半衰期(half-time period)通常指血浆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是常用来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的药动学参数。
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总量。
4、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临床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人体的动力学,提供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体内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给药方案、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6、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通过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体液(通常为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浓度,结合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运用药动学原理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7、清除率(clearance,CL)清除率是机体对药物的消除速率的一种表示方法,即单位时间内机体从血浆内将药物消除的能力。
8、时量曲线(药时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药理学简答名解(15药学专业)
名词解释1.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2. 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一级速率过程,是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dx/dt)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3. 零级消除动力学:又称零级速率过程,是指药物在某房室或某部位的转运速率与该房室或该部位的药量或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
4. 生物利用度(F):是指药物活性成分从制剂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与速度。
5. 半衰期:通常是指药物的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6. 治疗药物检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检测(GPM),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他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7. 治疗指数:即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8. 部分激动药:受体的亲和力与激动剂相似,但其内在活性很小,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弱的效应,但是有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时,这种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
9. 反向激动药:这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受体构型变化,引起与原来激动药相反的效应。
10. 受体脱敏:机体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这一现象叫做受体脱敏。
11. 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与报告。
12. 多中心临床试验(MCT):即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临床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
13. 国家基本药物:一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选出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14. 处方药(POM):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房或药店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5.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完整)临床药理学简答题和填空题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和研究。
二、简答题1、简述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临床药动学一、名词解释首关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酶抑制剂酶诱导剂半衰期生物利用度AUC血浆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稳态血药浓度二、填空题1、把血管外途径给药时的AUC与静脉注射时的AUC进行比较,即为生物利用度,如果把同一给药途径的不同厂家制剂进行比较,就是生物利用度。
第三章临床药效学一、名词解释受体二、填空题1、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叫 ,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叫 ,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很弱的是第四章治疗药物监测一、名词解释谷浓度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稳态一点法四、简答题1、肾功能损害时,如何根据血清肌酐值调整给药方案2、简述血药浓度测定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第五章遗传药理学一、名词解释基因多态性二、填空题1、人类基因组多态性通常有、、三种形式。
第六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一、名词解释药品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停药反应、药源性疾病A型不良反应B型不良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2、A型不良反应的产生与药物的有关,其程度轻重与用药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而死亡率较低。
3、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无关的异常反应。
通常难以预测,一般与无关,发生率而死亡率高。
第七章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一、名词解释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躯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二、问答题1、简述阿片类药物依赖性的特征。
第八章药物相互作用一、名词解释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竞争性拮抗作用二、填空题1、三环类抗抑郁药可阻止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对NE的再摄取,与麻黄碱、间羟胺等拟肾上腺素药合用,可引起().2、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宜与、、合用,因这类药物具有神经肌肉接点传递阻滞作用,可协同引起呼吸肌麻痹。
二、问答题1、简述联合用药的意义。
2、简述影响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3、简述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特性.4、举例说明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和抑制作用.5、举例说明酶诱导和酶抑制所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理学名词解释,问答题
名解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离子障(ion trapping)非解离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生物膜,离子型药物则被限制在膜的一侧;此现象被称为离子障称为首过消除。
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进入血流后,不同程度地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结合型]和[游离型]两种状态,达到平衡时的结合百分率。
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或胆总管进入肠腔,部分药物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一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即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清除,即不论血药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生物利用度( F):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为F。
F = A/Dх100%表观分布容积(Vd):当血浆和组织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为Vd,机体内总药量与零时血药浓度的比值。
清除率(CL):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机体清除,ml/min或L/min。
消除半衰期:机体消除一半药物所需的时间,又称终末半衰期稳态浓度(Css):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此时消除速率与给药速率相等,血药浓度维持在特定水平(有效浓度),该血药浓度称稳态浓度(坪浓度)。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副反应(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其他效应称为副作用。
固有的,可预知,可自行恢复。
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Pharmacy History: 药历,临床药师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为目的,收集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归纳而书写形成的完整记录,是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必备资料。
(2) Compliance:依从性:病人遵守治疗计划的程度。
(3) Rational Use of Drug, RUD: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用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给予正确的病人。
或,患者应接受适于他们临床需要的治疗药物,符合他们个体化的剂量和给药时段,在他们所处社会环境来说耗费最低的成本。
(4) 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5) ADE: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6) Unanticipated Adverse Reaction: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性质和严重程度上与说明书或上市批文不一致;或根据药物的特性无法预料类似不良反应。
(7) Intensive Medicines Monitoring:对部分上市新药加强监测,以利于及时发现一些未知的或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并作为这类药品的早期预警系统。
(8) Intensive Hospital Monitoring:指定有条件的医院,报告不良反应和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监测研究。
(9) Cohort Studies:定期跟踪随访暴露组与非暴露组ADR的发生率,分析“因”“果”关系;包括回顾性研究:收集过去药物治疗时发生的特定反应和前瞻性研究:事先设定用药与不用药人群,有目的的收集全部资料。
(10) Case-control Studies:调查一组发生了某种药物ADR的人群(病例)和过去同时期未发生该ADR的人群(对照),比较两组应用该药物的百分比,统计该药物与该DAR发生的因果关系。
(11) Dechallenge:去激发试验。
观察停药后药物不良事件是否消失。
当撤药后,药物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有明显减轻,即为去激发阳性。
(12) Rechallenge:再暴露,即再激发。
当有可能进行且为伦理道德所接受时,应尽可能进行激发实验,尤其在认为药物为病人所必需时。
如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就不能进行该项实验。
(13) drug-induced disease:由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
(14) Drug Interaction:联合用药。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15) Interaction Pair:相互作用对。
能够引起药物效应变化的两个药物。
(16) Index Drug or Object drug:目标药物。
在联合用药中,药效发生变化的药物(17) Precipitating Drug or Interaction Drug:相互作用药物,促发药物。
在联合用药中,引起其他药物发生变化的药物。
(18) 肝微粒体酶的准不可逆性抑制:在体外检测到不同可逆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尚未发现明显的差异。
(19) 肝微粒体酶的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导致酶失活。
(20) 肝微粒体酶的竞争性抑制:属于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结合,抑制程度取决于浓度和亲和力。
(21) 肝微粒体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属于可逆性抑制,与酶的结合部位不同,形成无功能的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
(22) 肝微粒体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属于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酶可重新游离,但导致产物转化不能(23) 敏感化现象:一种药物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强。
(24) Chiral Drugs:组成原子相同,但立体结构呈手性关系的药物。
(25) Ultrarapid Metabolizer,UM:超强代谢者(26) Extensive Metabolizer,EM:强代谢者(27) Poor Metabolizer,PM:弱代谢者(28) Genomic Imprinting or Genetic Imprinting:基因组印记。
一些基因在生殖细胞生成过程中某些DNA被甲基化——印记,被印记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29)羊水肠道循环:经胎儿尿液排入羊水的药物,随胎儿吞饮羊水重吸收。
(30) Cell cycle non-specific drugs: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杀灭增殖周期细胞群中各期细胞的药物。
(32) Cell cycle specific drugs: 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中某一期细胞群有较强作用的药物。
(33) Induction chemotherapy:诱导化疗,对于晚期或播散性癌症,在缺乏其他治疗方法时采用的全身化疗方法。
(34) Salvage treatment: 挽救疗法,初期化疗方法失败后,换用的其他化疗方法。
(35) Adjuvant Chemotherapy:辅助性化疗,属于全身性化疗。
在有效的局部治疗后,为防止复发或转移而进行的化疗。
(36) Primary Chemotherapy: 对局限性肿瘤,可用局部治疗手段者,在手术或放疗前使用的化疗。
(37) Cancer Cell Natural resistance: 肿瘤细胞对某一药物不敏感或处于G0期。
(38) Cancer Cell Acquired resistance:肿瘤细胞对于原来敏感的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才产生不敏感的现象。
(39)MDR, Cancer Cell Multidrug resistence: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肿瘤药物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
(40) Recruitment:对增长缓慢的实体瘤,先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杀灭瘤细胞,使瘤体缩小,趋势G0期瘤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再用周期特异性药物杀灭;对增长快的肿瘤,先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再用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41) Synchronization: 先用周期特异性药物将瘤细胞阻滞在某一期,待药物作用消失后,瘤细胞同步进入下一期,再给予作用于下一时相的药物。
(42) MDR-TB: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
(43) DRUG INTERACTION: 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由于药物之间或药物-机体-药物之间的反应,改变了药物原来的体内过程、组织对药物的感受性或药物的理化性质,而产生单种药物所没有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
(44) 探药: 只能被某一CYP450酶代谢的药物。
(45) 过继免疫治疗:为被动免疫疗法。
将具有杀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或免疫介导后的细胞因子输入到肿瘤患者体内,从而提高患者抗肿瘤能力的治疗方法。
※问答题(1) 简述选择药物治疗时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1.Safety;2.Tolerability;3.Efficacy;4.Payment (eg, cost-effectiveness);5.Simplicity of use.(2) 简述药历的基本内容:1.患者的一般情况;2.既往用药史;3.药物过敏史;4.病例摘要;5.现病用药史(治疗药物类型、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疗程、治疗结果等)。
(3) 药历的基本类型:1.医疗模式药历;2.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药历;3.以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的药历;4.以问题为线索的药历;5.IC卡式药历;6.SOAP模式的药历。
(4) 试述SOAP模式的药历的基本内容:S(Subjective):即主观性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诉、病史、药物过敏史、药品不良反应史、既往用药史等;O(Objective):即客观性资料,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各种生化检验值、影像学检查结果、血、尿及粪培养结果、血药浓度监测值等;A(Assessment):即临床诊断以及对药物治疗过程的分析与评价;P(Plan):即治疗方案,包括选择具体的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间隔、疗程以及用药指导的相关建议(5) 简述RUD的基本要求:1.患者应接受适于他们临床需要的治疗药物;2.符合他们个体化的剂量和给药时段;3.在他们所处社会环境来说耗费最低的成本。
(6) 简述论述减少药源性疾病的策略:1.更新药学及药理学知识;2.严格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3.加强临床药学和临床药理学工作;4.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5.加强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7) 简述SOAP模式的药历:S(Subjective):即主观性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诉、病史、药物过敏史、药品不良反应史、既往用药史等;O(Objective):即客观性资料,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各种生化检验值、影像学检查结果、血、尿及粪培养结果、血药浓度监测值等;A(Assessment):即临床诊断以及对药物治疗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P(Plan):即治疗方案,包括选择具体的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间隔、疗程以及用药指导的相关建议。
(8) 简述药历的临床意义:1.了解患者发病和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2.提供必要的药物咨询,指导个体化给药;3.减少药品不良反应;4.降低药物治疗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5.掌握临床科室的用药情况;(9) 简述生理条件对药物的影响:1.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减弱,对药物蓄积增加;2.老年人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3.由于个体差异,微量青霉素可能使过敏体质的人引起剧烈的过敏反应;4.婴幼儿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较为敏感。
(10) 简述病理条件对药物的影响:1.干扰胃肠道功能的疾病可改变口服药物的吸收过程;2.低蛋白血症患者将改变药物的分布情况;3.肝、肾、肺等器官的功能改变能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4.肾脏等功能改变可影响药物的排泄过程。
(11) 简述合理用药的一般原则:1.凡属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治好的病,决不依赖药物2.凡一种药能治好的,不用多种药3.口服药能解决的,不用注射剂4.第一线药能解决的,不用第二线药5.孕妇用药更要谨慎6.合理用药应达到既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12) 举例说明肝脏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1.药物代谢合成减少,可使药物的清除速率降低,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宜产生药物蓄积、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增加;2.蛋白合成作用减弱,血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与药物的结合力降低,游离药物浓度升高、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增加;3.药物代谢半衰期延长:地西泮的半衰期由正常的46.6小时延长至105.6小时;哌替啶由3.8小时延长至7小时;肝病患者地高辛7天内经胆汁排泄由30%降至8%。
(13) 举例说明肾脏疾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1.水杨酸盐、胆碱、吗啡、儿茶酚胺、5-羟色胺、苯乙胺、胰岛素等在肾小管内进行代谢,肾功能减退时代谢作用减弱,导致药物在体内的蓄积;2.蛋白质可因蛋白尿而丢失,使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减少,游离型药物含量增加,副作用增强;3.在肾脏疾病时,伴有机体脂肪丢失,使药物在脂肪库中的贮存减少,脂溶性药物分泌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升高,毒副作用增加;4. 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增加,使酸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降低,游离药物的血浓度升高;5.以原形经肾排泄的药物排出速度下降,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