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历史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史归纳整理版
高中化学学史归纳整理版一、古代化学的发展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中国。
在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了物质是由无数微小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理论,这被认为是原子理论的雏形。
古罗马时期的化学主要是研究金属的提炼和合金的制备,这为后来研究金属反应和金属离子提供了基础。
而古中国的化学则注重于药物和爆炸物的制备。
《周髀算经》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数学和化学著作,其中涉及到了锻炼合金、调和药剂等实验。
二、近代化学的发展近代化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
安托万·拉瓦锡提出了反应比例定律和氧的概念,这是化学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基础。
而还有其他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如达尔顿、贝尔塔隆、阿沙尔·博嘉顿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世纪初,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有不同的质量。
这一理论进一步巩固了原子学说的地位。
接下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电化学的发展也为化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工具。
20世纪初,化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玻尔提出了氢原子结构的理论,标志着原子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除此之外,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希尔伯特的基本原理也为原子结构提供了深刻理论基础。
这些发现和理论的推动,使得化学从实验为主向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化学的发展现代化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这些分支不断推动着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来确定物质的组成以及测量物质性质。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
这是化学中最广泛的分支领域之一,也是药物研究和生物化学的基础。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化合物、无机元素和无机反应。
无机化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无机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还在材料科学、能源和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物理化学是化学与物理学的交叉领域,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化学等方面。
高三化学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历史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化学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通过实验和观察不断积累并总结了大量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而且对于考试也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三阶段,化学的历史知识点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概述。
1. 原子论的发展原子论是现代化学的基石,它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最早提出了原子论的概念,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
后来,约翰·道尔顿通过实验证据支持了原子论,并提出了道尔顿原子论,即所有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原子间的结合形成了化合物。
2.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它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他将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发现了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规律。
后来,亨利·莫塞里和格伯特·特尔建立了现代元素周期表,其中按照电子结构和原子序数排列。
3. 化学键的理论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结合力,不同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约翰·亨利·文特是最早提出化学键理论的化学家之一,他根据实验证据提出了电子对理论,即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化学键。
后来,林纳斯·鲍林提出了价键理论,解释了共价键的特性和形成过程。
4. 元素的发现与分类人类在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分类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例如,亨利·坎特伯雷发现了氧和氢元素,并将其归为一类。
亨利·艾托尔发现了氯元素,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各种性质。
通过不断发现新的元素和研究元素的性质,人们逐渐建立了现代元素分类体系,如近代的长线形周期表和现代的分组方法。
5. 有机化学的起源与发展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包括碳元素的化合物)的学科。
早期人们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体内合成,直到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合成了尿素,才推翻了这个观念,并提出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化学史教学大纲
化学史教学大纲
一、引言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炼金术时期。
化学史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演变过程,掌握化学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古代的炼金术
1. 炼金术的定义和起源
2. 炼金术在古代的发展
3. 炼金术在文化和历史上的影响
三、近代化学的诞生
1. 化学元素的发现与分类
2.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
3. 化学反应和化学键的概念
四、化学理论的演变
1. 原子论的提出
2. 分子和原子结构的研究
3. 量子化学的发展
五、化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1.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四元素理论
2. 黑格尔和他的分析性化学
3. 门捷列夫和他的周期律
六、现代化学的发展
1. 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区分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3. 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七、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1. 组织实验和展示化学实验的安全
2. 开展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 以考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总结
通过对化学史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愿化学史教学大纲的制定,能够为学生的化学学习之路指明方向,开启新的学术之旅。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历史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历史九年级下册的化学课程是学生们接触到的最后一门化学课程,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解了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而在九年级下册,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与化学历史相关的知识点,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突破。
本文将重点介绍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一、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以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为基础,将已知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初步构思。
之后,一系列的化学家和科学家陆续发现了新的元素并为其找到了相应的位置。
到20世纪初,英国化学家亨利·莫泽利和法国化学家安托万·贝克勒尔等人对元素周期表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确立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对化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使得人们更加系统地了解了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使化学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元素周期表也启发了人们对于元素关系的研究,例如同族元素的相似性和周期性规律等,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化学反应的历史化学反应是化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对于化学反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观察到了一些物质之间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例如燃烧、腐蚀和酸碱反应等。
然而,在古代,人们对于这些反应的原理和机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实验现象层面。
到了17世纪,化学科学开始发展并逐渐与实验相结合。
英国的化学家罗伯特·博义利提出了氧气的概念,并研究了燃烧与氧气之间的关系。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则提出了氧气参与燃烧过程,并命名了“氧化反应”的概念。
这些研究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入。
19世纪,克劳修斯和其他化学家提出了质量比和化学计量的概念,建立了化学反应定量分析的基础。
历史沉淀化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沉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化学知识点的发展1.古代希腊化学理论古希腊是化学知识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化学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其中,柏拉图的“元素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化学理论的代表。
柏拉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分别是火、水、土、空气。
他认为这四种元素是不可分解的基本物质,其他的物质都是这四种基本元素的不同组合。
这种理论对后来的化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元素,分别是火、水、土和空气。
他认为这四种元素是不可改变的,并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解释了物质的变化和转化过程。
2.古代中国化学知识古代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化学传统,许多中国古代科学家对化学知识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其中,最著名的化学理论是“五行说”和“阴阳说”。
“五行说”是古代中国哲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而提出的化学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他们认为这五种元素相互作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解释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变化。
“阴阳说”是古代中国哲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而提出的另一种化学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的力量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解释了宇宙和自然界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3.古代印度化学知识古代印度也有着悠久的化学传统,许多印度古代科学家对化学知识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其中,最著名的化学理论是“五大理论”和“种类说”。
“五大理论”是古代印度哲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而提出的化学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分别是地、水、火、风、空。
他们认为这五种元素相互作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从而解释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变化。
“种类说”是古代印度哲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总结而提出的另一种化学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基本物质构成的,这些基本物质具有各自的特性和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从而解释了宇宙和自然界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化学史人文教程提纲
化学史人文教程提纲
摘要:
一、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1.古代化学
2.炼金术士
3.现代化学的诞生
二、重要化学理论和发展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2.化学键和化学反应
3.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
三、重要化学发现和发明
1.元素周期表
2.有机化学的发展
3.催化剂和化学反应
四、我国化学史
1.古代中国化学
2.现代中国化学的发展
3.我国化学家的贡献
正文:
化学史人文教程提纲
一、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1.古代化学
在古代,人们开始观察和利用自然界的化学现象。
例如,我国古代的陶瓷制作、火药发明和青铜器铸造等,都涉及到化学原理。
同时,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地也有关于化学的记载。
2.炼金术士
在中世纪,炼金术士们试图通过化学方法寻找长生不老药和制作金子。
虽然他们的许多尝试没有成功,但为后来的化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现代化学的诞生
到了18世纪,现代化学逐渐确立。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面反射现实与探索未来的镜子,而化学则是揭示物质世界本质与变化规律的钥匙。
历史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帮助人们了解化学之前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九年级学习过程中,我们所学到的历史化学知识点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化学的窗户。
一、古希腊的四大元素理论在古希腊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提出了四大元素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由火、水、土和气四个基本元素构成。
这一理论在后来的化学发展中被否定,但它为我们认识物质构成奠定了基础。
二、阿拉伯化学的发展中世纪的阿拉伯世界成为了化学知识的重要传播中心。
他们在草药学、熟化学和冶金学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发明了蒸馏装置,提出了钝感物质的概念,这些都为后来的化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气体的发现与性质研究根据历史记载,气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
当时,人们注意到了空气中的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气体——氧气。
随着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陆续发现了其他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气等。
对气体的性质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原子的发现与结构研究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对原子的发现与结构研究一直是化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古希腊时期的原子理论,到19世纪的元素周期表,再到现代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描述,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的存在,并提出了各种关于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关键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人们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现象,并总结了一系列化学反应的规律。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记录化学反应,化学家们提出了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要素,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
六、酸碱理论与中和反应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上有多个酸碱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如阿布·托马斯·戴维森、托马斯·洛朗斯等。
初中历史化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化学知识点整理化学知识点整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理解物质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化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原子理论:原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单位,其具有固定的质量和性质。
历史上,人们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物质由不可再分的最小颗粒组成。
后来,经过实验的验证,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的现代形式,即原子是由质量相同的基本粒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在古代,人们只知道一些常见的元素,如金、银和铁等。
到了18世纪,化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元素,建立了元素周期表,便于分类和研究元素。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在历史上,人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经历了多次突破。
17世纪的氧气实验揭示了燃烧现象的本质,拉瓦锡的实验揭示了酸碱反应的规律。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研究,人们也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工艺,如石灰窑的建立和硝酸的制备等。
4. 酸碱中和:酸是指能溶于水的物质,具有酸性的性质,酸性溶液会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碱是指能溶于水的物质,具有碱性的性质,碱性溶液会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这一反应被称为中和反应。
在古代,酸碱反应被应用于染料和药物的制备。
到了18世纪,化学家西门子提出了酸和碱的离子理论,进一步揭示了酸碱中和的本质。
5. 酸的性质:酸可以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酸还可以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这一反应被称为中和反应。
酸可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
酸的酸性强弱可以通过酸的酸解离常数来度量,酸的酸解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中考复习提纲
U1.《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提纲江西省于都县丰田初中李家福编辑引入: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①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
公元前200年,中国炼出了球墨铸铁,比英美领先2000年。
②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发现石油。
古书载“泽中有火”即指地下流出石油溢到水面而燃烧。
宋朝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第一次记载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③公元800年唐朝茅华是世界上第一们发现氧气的人。
他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氧气约早1000年。
一.基础训练题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使废旧塑料变成燃料B.研究用于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的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C.研究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D.研究合成新药物,保障人体健康2.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泪”是指液态石蜡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3.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
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C.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D.用pH试纸(即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为2.5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5.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称量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B.橡皮塞慢慢转动着旋进容器口C.长颈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史考试题
《化学史》考试题纲1.蔡伦、葛洪、李时珍的历史贡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化学没有发展成为化学?2.为什么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为什么中国古代化学没有发展成为化学?3.如何评价戴维的一生?他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4.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何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5.苯环结构学说有何意义?简述其提出年代前后煤焦油工业(染料、医药、炸药)的发展概况。
6.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7.什么是“燃素说”?由谁提出?如何客观评价“燃素说”?8.阿佛加德罗、拉瓦锡等均学习法学,却因兴趣而改行,终有大成,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看兴趣、学业、职业和成就的关系?人生经常因为种种原因,面临学业、兴趣、职业的困惑,你将如何理解?9.元素周期律的提出与发展中,许多杰出科学家做出了贡献,试列出他们的名字与贡献。
10.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支撑我国民族化学工业的两大支柱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有何贡献?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历史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在九年级历史化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关于历史发展和化学知识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历史化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1. 化学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化学的起源: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践经验- 古希腊化学家:伏尼契、狄莫克里特等- 中世纪的炼金术:寻找黄金以及药物治疗- 科学革命与近代化学:开启了实验科学的时代,促进了化学的发展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手段分解- 常见元素:氢、氧、碳、氮等-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例子: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以及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主族与副族: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而副族元素则有差异-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性质的预测4.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物质变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式表示方法-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以及生成的新物质- 反应类型:例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5.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性:物质的性质,可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测试 - 酸性物质:带有氢离子(H+)的物质- 碱性物质:带有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6. 化学能与能量转化- 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能量- 能量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反应热:表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7.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性质:导电性好、热传导性高、延展性强等-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金属的应用:制造、建筑、电子等领域广泛应用8.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的方法:重量法、体积法和光谱法等-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本文简要介绍了九年级历史化学的知识点,从化学的起源与发展、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结构与周期表、化学反应与方程、酸碱中和反应、化学能与能量转化、金属与非金属、化学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高三化学合格考历史知识点
高三化学合格考历史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三化学合格考中,历史知识点是考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合格考历史知识点,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 原子的历史发展原子理论是化学研究的基础,而现代原子理论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首次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但直到19世纪末的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才得到了实验验证。
2. 周期表的发现与演变19世纪时,化学元素的研究逐渐深入,科学家们开始寻找一种可以分类元素的方法。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表了现代周期表的原型,而后门捷列夫周期表经历了演变,成为了现代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3. 电子结构理论的建立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提出了物质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粒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狭义电子结构理论。
而后,波尔模型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使电子结构理论更加完善。
4. 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连接的力,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从简单共价键到复杂的分子键,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是高三化学合格考中的重要内容。
5.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性质的重要指标。
在高三化学合格考中,需要了解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关的关键概念,如活化能、速率常数、平衡常数等。
6. 酸碱理论的发展酸碱理论自古希腊时期以来就被人们所研究,但真正系统地建立起来是在19世纪末。
从传统的酸碱概念到布朗酸碱理论和劳里亚-布朗理论的提出,酸碱理论的发展为酸碱反应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7.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常见的能量变化有活化能、焓变、熵变等。
在高三化学合格考中,需要了解这些能量变化与反应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它们。
8.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是刻画平衡体系中物质浓度的指标,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对于理解平衡反应十分重要。
化学史考试复习要点
1、化学史的定义:化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化学知识的系统的历史的描述2、学化学史的意义(为什么要学化学史)(1)掌握化学产生个和发展全过程的系统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化学人才良好素质(2)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化学中实验与理论二者的辩证联系,它们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3)学习化学史,有利于提高化学人才的独立工作能力(4)学习化学史,更加有利于通过本门业务培养学生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5)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化学专业学生为化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6)学习化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3、化学史的划分:3个时期(1)古代化学时期:化学萌芽(火的发现)--17世纪中期,以中国、古印度、埃及为代表(2)近代化学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90年代中期,以欧洲为代表(3)现代化学时期:19世纪90年代末至20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4、“瓷器”至少具备的三个条件:(1)瓷器只能瓷土(高岭土)作胎(2)胎的表面必施有玻璃质油(3)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200℃左右,焙烧后胎体要达到烧结皿质地坚硬,敲之要能发出金石声,成品的吸率很低5、青铜:Cu+Sn/Pb黄铜: Cu+Zn白铜:Cu+Ni6、钢、生铁、熟铁的主要成分都是铁,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含碳量不同。
生铁:含碳1.7%以上,熟铁:0.04%以下,钢:0.04%-1.7%之间7、19世纪,形成了物理化学中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这三大分支。
8、三酸:硫酸、硝酸、盐酸,两碱:纯碱、烧碱9、纯碱生产技术:(1)索尔维制碱法:H2O+CO2+NH3=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2)候式制碱法:NaCl+NH3+CO2+H2O=NaHCO3+NH4Cl10、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1)汤姆生模型(2)玻尔模型(3)卢瑟福模型(4)量子力学模型11、现代化学的特点:(1)从传统的宏观研究领域转向微观研究领域(2)从定性和班定量向高度定量化深入(3)从静态向动态伸展(4)由描述向推理会设计深化(5)向分子识别和分子群研究深入(6)实验水平空前提高(7)现代化学的三大支柱是实验、形式理论和计算(8)学科分化与融合日益突出(9)呈持续加速发展的态势(10)大化学特征愈加突现(11)百年诺贝尔化学奖12、道尔顿原子学说建立的重大科学意义:(1)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化学实验事实,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定量定律、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的内在联系(2)化学基本定律为原子学说提供了实验基础和事实材料,原子学说又从本质上说明了化学基本定律(3)原子学说与化学基本定律的联系,使它成为可以验证的学说,这使它去掉了哲学的外衣,而成为一种科学学说(4)道尔顿学说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它为以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5)促进了化学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化学全面、系统发展的新时期。
化学史知识归纳
化学史知识归纳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
2.西汉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到宋代初用于生产,成为湿法冶金的先驱。
3.1965年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先后发现和制得了氧气。
5.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化学研究的工具,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6.19世纪末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空气里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惰性气体(He、Ne、Ar、Kr、Xe)等。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8.19世纪前半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9.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研究提出了原子--分子论,自从用原子--分子论研究化学反应后,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0.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
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11.荷兰化学家启普设计发明了启普发生器。
1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设计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3.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后人称分子间力为范德华力。
14.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5.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提出了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16.英国物理学家布朗研究发现胶体颗粒的无秩序运动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17.我国是世界上开采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18.公元前二世纪我国掌握了由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19.我国在唐代以前就认识了火药,到宋代时火药已用于战争.黑火药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2KNO3+3C=K2S+N2↑+3CO2↑20.苯是在1825年由法拉第首先发现的,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
历史化学知识点总结
历史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等国家都有对物质和化学变化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逐渐发展为现代的化学学科。
本文将从古代化学、近代化学以及现代化学三个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古代化学1. 古代化学知识概述古代化学知识主要包括古代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化学知识。
在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和药物配制活动可以看作是古代化学的开始。
《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化学的代表作品。
在印度,古代印度人对化学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在希腊,希腊的柏拉图學派代表美维神话学家万一说人是由水、火、土和空气四种元素组成,是古希腊化学的开始。
2. 古代中国的化学知识古代中国对化学有着深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炼丹术和药物配制方面。
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化学实验活动,主要包括炼金术、炼丹术和炼金术。
炼金术的主要目的是将低质硬质金属变成高质硬质金属。
药物配制方面,古代中国有许多名医和药物学家,如神农、华佗、扁鹊等。
《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著名的药物学著作,对中药的分类、用法、用量、药性有着详细的记述。
这些都是古代中国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3. 古代印度的化学知识古代印度对化学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金属冶炼和药物配制方面。
印度人擅长金属冶炼,尤其以冶炼铁器而著称。
在药物配制方面,印度有许多古老的医学著作,如《阿育吠陀》、《卢巴蒂》等,这些著作对中药的分类、用法、用量、药性等方面有着详细的记述,对古代印度的化学知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 古代希腊的化学知识古希腊是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腊人对化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希腊的柏拉图学派代表美维神话学家万尤说人是由水、火、土和空气四种元素组成。
此外,古希腊人还提出了“原子说”,并提出了许多物质的基本属性,如盐是水和土共同构成的基本物质。
这些都是古代希腊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高考化学古代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古代知识点总结在高考化学中,古代知识点是考生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
虽然古代知识点相对于现代化学来说有些陈旧,但依然有一定的考查价值。
下面将对高考化学中的古代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古代元素学说古代元素学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认为物质由多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构成。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古代元素学说是爱泼斯坦学说。
根据爱泼斯坦学说,物质由地、水、火和空气四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物质。
2. 燃烧理论燃烧在古代被解释为一种现象,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燃烧理论。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艾尼米特斯的理论。
他认为,燃烧是由一种名为“燃素”的物质释放出来与空气中的“燃气”相结合而形成的。
3. 酸碱理论古代的酸碱理论主要由阿拉伯化学家提出。
他们将酸和碱定义为能产生酸味和苦味的物质,即酸味物质为酸,苦味物质为碱。
这种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酸碱理论。
4. 化学反应古代化学家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在古代缺乏现代化学反应方程的描述方式,但他们观察到了一些反应现象,如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气体、金属在酸中溶解等。
这些反应现象为后来化学反应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金属冶炼古代炼金术士探索了金属冶炼的方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他们发现不同金属矿石在加热中会融化,并通过不同的冶炼方法从矿石中提取出纯金属。
总结起来,高考化学的古代知识点涉及到古代元素学说、燃烧理论、酸碱理论、化学反应和金属冶炼等方面。
虽然这些知识点在现代化学中被深入发展和补充,但了解古代知识点对于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发展史(二)2024
初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发展史(二)引言概述:化学发展史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它记录了人们不断探索和理解化学世界的历程。
本文将继续介绍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发展史相关知识点,涵盖了五个大点,分别是古希腊化学、近代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正文:一、古希腊化学1. 伏尔泰提出物质不灭定律2. 苏格拉底的实验主义观念3. 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理论4. 达尔文的化学分类法5. 赫拉克利特的气体理论二、近代化学1. 烧硫变硫酸的实验2. 波尔特莫尔的元素周期表3. 卡夫曼的原子结构理论4. 梅勒的反应速率研究5. 内尔的物质结构研究三、有机化学1. 伍勒夫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区分2. 列克勒尔的碳氢化合物研究3. 古林的不饱和化合物理论4. 博尔曼的脂肪酸结构研究5. 佛森的碳链理论四、无机化学1. 斯特拉斯的宇宙恒定定律2. 凯尔斯利的金属还原反应3. 格尔哈特的酸碱理论4. 摩尔的等当量理论5. 胡佛的电解质离子理论五、物理化学1. 泡利的互斥原理2. 阿伦尼乌斯的熵增原理3. 玻尔的量子理论4. 卡尔文周期表5. 荷姆斯焦炉的热力学研究总结:通过学习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发展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希腊化学、近代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的积累和发展为我们今天的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现有的知识,还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化学复习提纲
化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6、、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8、蜡烛①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②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
③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明显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④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⑤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⑥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9、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化学实验:(1)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a)将天平水平放臵,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2.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高一化学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一、古希腊的理论与实践古希腊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原子论的提出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原子。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元素的提出古希腊人还提出了元素的概念,认为物质可以分解成一些最基本的元素。
他们将火、水、土、气等看作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并尝试用这些元素解释各种现象。
3. 烧焦与冶炼技术古希腊人研究了烧焦和冶炼技术,掌握了一些金属的提取方法,如黄铜、铁等的制备。
4. 酸碱理论古希腊人还提出了酸碱理论,他们将醋、柠檬汁等酸性物质与石灰水等碱性物质做反应,发现产生了气体和溶液颜色变化。
这为酸碱化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二、中世纪的炼金术中世纪是炼金术起源和发展的时期,炼金术虽然在科学上不可靠,但对化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1. 物质转化的追求炼金术师们追求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他们通过实践不断尝试,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于化学反应和变化的研究有所贡献。
2. 炼金术实验的开展炼金术实验的开展为后来化学实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使用了各种实验设备和工具,例如炉子、坩埚等。
3. 阿拉伯炼金术的传播阿拉伯炼金术师将炼金术的知识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炼金术的发展。
他们研究了多种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
三、科学革命与现代化学的崛起科学革命是化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逐渐确立。
1. 燃烧理论的建立罗伯特·博义认为燃烧是一种氧气与物质反应的过程,他提出了燃烧理论,为后来氧气的发现和燃烧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元素的概念确认安托万·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概念,他认为元素是一种无法再分解的物质。
他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为元素的分类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德米特里·门捷列夫通过实验研究和分类整理,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历史知识点归纳化学历史知识点归纳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化学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揭示了化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下面将对高一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
1. 元素的发现和周期表1.1 定义元素:元素是指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1.2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由四个基本元素(火、水、土、气)组成。
1.3 科学革命时期,瑞士化学家巴塞尔发展了质量维度,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1.4 1869年,俄国化学家达尼尔·门捷列夫发现了周期规律,并提出了现代周期表的雏形。
1.5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亨利·莫塞里提出了现代周期表形式的完整版本。
2. 化学反应的发展2.1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的转化是通过混合而非变化而来的。
2.2 17世纪,罗伯特·博义发现了酸和碱的性质,提出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3 18世纪,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比例定律,为化学反应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2.4 19世纪,瑞典化学家托马斯·普里斯特利研究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并提出了质子理论。
2.5 20世纪,俄国化学家尤里·尤里耶维奇·URM语法研究了催化剂、均相催化和反应速率。
3. 元素周期表的演变3.1 在门捷列夫的周期表基础上,亨利·莫塞里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进行排列,并发现了周期规律。
3.2 20世纪初,英国化学家亨利·G.J.·芬顿根据X射线衍射研究,确定了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3.3 1923年,芬顿将周期表改进为现代形式,根据电子排布设置了主族和周期的界限。
3.4 1951年,美国化学家格伦·T.赖爵托在莫塞里的周期表上增加了过渡金属区。
3.5 1969年,美国化学家伯克·埃尔戈特提出了长期表,将元素按照周期和主族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总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 + Cl -HNO3==H+ + NO3-H2SO4==2H+ + SO4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NO3==K+ + NO3-Na2SO4==2Na+ + SO42-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
(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固+液]反应原理2KMnO4 ==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Zn+2HCl=ZnCl2+H2↑[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P36 图2-17(如14的A)或P111. 图6-10(14的B或C)P111. 图6-10(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如14的B或C)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