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剖析
2 50 ) 5 3 0
关 键 词 :高职 院校
一wk.baidu.com
人 文 素质 教 育 就 业教 育
过度夸大 “ 业导向” 就 近 年 来 , 职 院 校 单 纯 强 调 “ 业 导 向” 养 目标 而 忽 视 高 就 培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 成 “ 职 ” 能 “ 质 ” 象 的产 生 。 造 高 不 高 现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确 提 出 :发 展 明 “ 职业教育是 推动经济发 展 、 进就业 、 善 民生 、 决 ‘ 农 ’ 促 改 解 三 问 题 的 重 要 途 径 , 缓 解 劳 动 力 供 求 结 构 矛盾 的 关 键 环 节 , 是 必
、
须 摆 在 更 加 突 出 的位 置 。 职 业 教 育 要 面 向人 人 、 向 社 会 , 面 着 力 培 养 学 生 的职 业 道 德 、职 业 技 能 和 就 业 创 业 能 力 。 到2 2 00 年 , 成 适 应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和产 业 结 构调 整 要 求 、 现 终 形 体 身教 育 理 念 、中 等 和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协 调 发 展 的现 代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足 人 民群 众 接 受 职 业 教 育 的需 求 , 足经 济社 会 对 高 满 满 素 质 劳 动者 和技 能 型 人 才 的需 要 。” 其 中 , 高素 质 劳 动 者 和 技 能 型 人 才 ”是 容 易 被夸 大 理 解 “ 的 . 面 强 调 了 技 能 培 训 与 考 核 . 略 了“ 业 道 德 、 业 创 业 片 忽 职 就 能力 ” 必 备 的 人 文 素 质 。何 谓 “ 文 素 质 ” 人 文 素 质 ” 指 所 人 ?“ 是 在 人 类 社 会 漫 长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伴 随着 人 类 认 识 和改 造 自身 及 客 观 世界 的成 果 。 累 而形 成 的跨 学科 的 复 合 性 概 念 , 映 积 反 的 是 人 在 自身 社 会 经 历 中 的人 文 体 验 和 在 文 化 交 流 中 的 人 文 知 识 积 累基 础 上 . 过 内心 的认 定 、 淀 、 华 而 定 型 的 追 求 通 积 升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精 神 态 度 ,倡 导 高 品位 价值 境 界 和 深 层 次 品 行的人格修养。简言之 , 一种做人的素质。 是 很 明 显 .人 文 素 质 ” 是 简 单 在 车 间 内 、 业 课 学 习 中使 “ 不 专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利而动 , 甚至 见利忘 义 。
() 5 缺乏文化修养。 不少学生文、 哲及艺术知识浅薄, 史、 部分理工科学生的语言、 文字功底较差, 连最简
单 的应 用文 都写不 好 , 中华 民族数 千年 的科技 发展 、 对 优秀文 化 、 良传 统 了解 甚 少 。 优
素质存在 的问 , 题 对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提 出了 一些观 点和对策。
关键词 : 素质教育; 人文; 途径
中图分类号 : 7 5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 1 8 1(0 8 0 ・140 1 7- 9 2 0 ) 1 0 —3 9 0
0 引言
全面推进、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 实现我 国经济、 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7卷 第 1 期 2 0 年 3月 08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J U A A T N OC TO L & T C I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P I O E O RN L OF N N O G V A INA E HN C L S IPNG C UJGE
第 1 期
蒋立 荣: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的几 点思考
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3、健全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是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保障。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 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创新点和发展趋势
1、创新点
在实现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创新。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教学 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在线教学、虚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 可以探索新的教师培养模式,例如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加强与地方的合作 和交流。
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师质量的基础。针对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 要加强对通识教育的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2、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 力培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 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 和社会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三、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为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 培养方案,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 时,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提高 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地和重要组成
部分,其文化育人的任务至关重要。高职院校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新文化育人的路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本文将对新时代背景下高
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进行探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理
念仍然滞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依然较大。在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文化育
人往往停留在传统的道德教育和规范意识上,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
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制约了文化育人的质量和效果。社会对高职院校
毕业生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培养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需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背景
的文化育人路径。
1. 推进多元文化教育
新时代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多元文化教
育体系,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来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包容精神。高职院校可
以组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交流,促使学生更好地
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 强化实践教育
新时代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高职院校可以通
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产实践和企业经营管理,培养学生
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浅谈
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的几点思考浅谈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为了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进行思考和改进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
一问题进行浅谈。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原则。实
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标准,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转化为实际能力。我们在进行文化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
升所学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领会文化精髓,做到知
行合一。
二、强调跨学科的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让学生在学习文
化知识和技能的能够更广泛地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合不同学科的特长,形成自己的丰富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养。在文化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组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
跨学科学习,打破专业界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教学应该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传统的文化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 passively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案
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缺 乏 合 作 意识 , 教 师 冷 漠 , 家 人 缺 乏 亲 情 , 懂 历 史 、 学 、 学 、 术 等 学 科 的 常 识 , 乏情 绪 表 达 能 力 。 对 对 不 哲 文 艺 缺 尽 管 高 职 院 校 中 不乏 一 批 道 德 高 尚 的 同学 , 是 不文 明现 象 却 成增 多 趋 势 。在 调 查 中 发 现 高 职 大 学 生 很 少 花 时 但 间 主 动 阅读 人 文 书籍 , 些 同 学竟 然连 一 些 中学 必 读 的书 籍 都 没 有 阅读 过 。 他 们 手 上 捧 的是 计 算 机 培 训 书 籍 或 是 会 有 计 、 工 资 格 证 等辅 导 资 料 , 种 辅 导 书 占据 了 他 们 大 部分 的学 习时 间 , 于其 他人 文 类 书籍 则 无 暇 阅读 。 电 各 对 二 、 职 院 校 忽 视 人 文素 质教 育 的原 因分 析 高 人 文 教 育 缺 失 的 原 因 是 多 种 因 素 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要 表 现 在 如 下 方 面 : 主
一
、
高职 院校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缺 失 的 现 状
目前 在 高 职 院 校 中 人 文 素 质 教 育被 忽视 , 遍 被 简 化 、 化 、 化 , 些 高 职 院 校 的人 文 素 质 教 育 课 , 两 课 ” , 普 淡 虚 一 除“ 外 几 乎 是 一 片 空 白 。即使 有 开人 文课 程 的 院校 , 只 是 几 门选 修 课 , 本不 成 体 系 。 也 根 目前 在 我 国 的 高 等 职 业技 术教 育 中 , 遍 重 视 学 生 职业 技 能 的 培 养 , 轻 视 对 学 生 人 文 知 识 的 教 育 , 文 课 程 越 普 而 人 来 越 少 。高 职 院 校忽 视 人 文素 质 教 育 的后 果 是 造 成 校 园 人 文 精 神 生 态恶 化 , 文 精 神 贫 乏 。比 如一 些 学 生 情 感 淡 漠 , 人
高职素质教育的思想文化诉求分析-素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高职素质教育的思想文化诉求分析-素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各条战线输出了大量技能型职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探寻高职素质教育的思想文化诉求,对于正确认识并深入推进高职素质教育、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一)素质教育是
素质教育最早是针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199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为保障素质教育在高校的顺利开展,成立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专门机构,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提高组织保障。1999年,下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各类各级教育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了各类教育改革的方向,初步具有了的性质。2010年,
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不再是一个学校、一类教育的单方面的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成为了一种政府行为和国家行为。
(二)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人才质量的关键
高职教育培养的实际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多的关注“技能型”,淡化甚至忽视“高素质”,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培养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期。但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中经济化、实利化、工具化的倾向也愈加严重,在这种思想理念的引导下,不少高职院校教育培养出来了大批“技术精湛”的职业人才,但在个体存在价值和精神境界方面缺少了思想追求,成为了肉体化的生存个体,“技术精英”违章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时有发生,“高技低品”的人才窘状屡见不鲜。为此,各高职院校显然不能仅仅“授技于人”,还要“授教于心”,高职教育“要始终围绕培养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将高校素质教育和中国特色建设事业结合起来”[1],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再认识
新形势下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再认识
随着国家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质量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高职教育的认知不断的改变,这也使得高职教育在教育发展的大局中越发的重要。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企业信心,更要求学生具备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实现职业和学业并重,从而打造未来一流的社会领导者和创新者。
首先,高职教育应当强调交叉学科领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交叉学科模式让学生在多维度学习,体会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发掘与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分析把握全局。对于人文素养教育,既要注重文学、伦理等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更要将文化素养融入到学生的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及社交能力。
其次,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身的立足点,在实践中实现自身职业价值。高职教育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社会价值,以社会责任为主要培养目标,使学生明白学习是为了责任,将社会责任融入学习中,指导学生,让他们明白自身价值的归属,学以致用。
再者,高职教育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去除不利于学习的因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更好的融入职业环境,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让学生从新认识职业和创新。高职教育更要注重企业实践和实习,让学生真正掌握专业能力及社会素养,实现从学习的
角度对未来的把握。
最后,高职教育应当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的发展。有效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习的兴趣,不被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自主学习中真正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掘。高职教育应当强调创新方式,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性。
高职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高职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高职校园文化人文素质教育思考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观念落后、特色缺失、积淀不深,与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定位不够明确,以及操作方面的偏差。本文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深厚文化积淀来彰显职教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来弘扬特色文化;转变育人观念来引领榜样文化,三个方面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校园文化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方向和路径。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均试图引入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等元素来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忽视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引入的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基础较薄弱,校园文化观念相对落后;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相对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突击建设痕迹明显。因此,必须积极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的并有着自身特色的,人无我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培养,也要提高学生与所学的技能和职业相对应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起源于八十年前的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机电特色职教文化体系,培育出独特的雨耕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凝心聚力,确保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于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本文从文化自觉、传承民族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以及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在高职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标签: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必要性
国务院2005年10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 在政策扶持下,高职教育迅猛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涵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技术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犹如鸟之双翼,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人文内涵的高职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教育非常有必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文化自觉、传承民族人文精神的需要
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近代中国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出现了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对立。从现代的中西文化论战和南京政府期间的“通才教育”实践,到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的专才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起起落落。如今,全球到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影子,已促够证明中国日益成为经济强国这一事实。同时我们国家也是个文化强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文化产生冲突,只有首先获得“文化自觉”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融合。文化自觉就是要唤起自觉意识来审视自己的文化,只有懂得自己文化的特点,才能和别国文化作更好的比较、才能将自己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才会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才能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髓,实现中西文化合理的融合。
新形势新变化下高职院校(师范)文化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新形势新变化下高职院校(师范)文化课程对培养学生职
业素养的重要性
新形势新变化下高职院校(师范)文化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段东升
摘要: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来讲,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是学校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高职院校鲜活生命力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质量的核心所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口碑情况并不理想。在我国新形势新变化下如何能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综合素养,这里就文化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的一些方面做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高职文化课程;
职业素养
对于任何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来讲,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是学校培养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高职院校鲜活生命力的关键,也是高职院校质量的核心所在。我国的高校体系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改变人们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固有的陈旧观念,改变人们一味的盲目追求本科名校,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不能称之为大学,甚至认为这样的学校低素质低质量低水平的观念。并且我国高校培养体系中目前经历着几个新的变化:教师资格证国考、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建构。这些新变化对高职高专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创新机遇。
其中文化课程对于提升高专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有着关键作用。新形势新变化下如何建立完善文化课程也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以笔者就职的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以下简称川南幼专)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一、新形势新变化对于高职院校文化教育课程的要求
(一)新在哪些方面?
1.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传统知识的理解将会是多元化的,除了现实世界还有互联网世界,学生的未来的职业素养综合素养将会受到互联网的重要影响。我们
试论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试论 新 时期 加 强 高职 院校 学 生人 文 素质 教 育
◎王 立志
摘要: 高职院校对 学 生的人 文素 质教 育相 对 薄弱 , 高职院
校人 文素质教 育缺 失是 一个 普遍 存在 的现 象。 高职教 育不 能
责任感 , 严 重的甚至走向犯罪 的道路 。这就说 明学生 做人 的基
在课 堂教学中发挥直接 的作用 。但 在实际 中 , 有 的专 业课 教 师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 教育 , 全 面提高人 才培养 质量 。高 等教育的培养 目标 是具 有创新 精神 和实 践 能力 的高 级专 门人 才, 要实 现这一 目标 主要是 通 过专业 教 育来完 成 , 也 就是 教会 学生如何做事 。但是我们还要 实现高 等教育 的另一个 目标 , 也
是根本性 的 目标 , 就是 要教会学 生如何 做人 。而 这一 目标 这就
注重的是专业技能 的传 授 , 往往 忽视 了对学 员 的性格 志趣 、 气 质修养 、 人格魅力 、 职业道德等人文素质 的教育 。3 、 人才培 养 目 标 的应 用性 , 排 斥 了人 文素 质教 育应 有 的地位 。“ 高职 院校 培
一
质 的核心 内容 , 是 中华 民族传 统道 德 文 化 中 的精 华 。诸 如信
、
义、 仁爱 、 见 贤思 齐、 修身、 自省 等 , 又注 入现 代意识 , 如人 格独 立、 以人为本 、 博 爱宽容 、 公 平竞 争 等。 ” _ 3 实践 证 明 , 人文 学科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第1 8糟第 1期
Vo , 8 No 1 l1 ,
文 章 缩 号 :0 94 7 I0 6 0 .0 10 10 —8 3 2 0 )10 6 —5
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池 卫 东 , 李 虎 斌 , 王 静
( 家庄职 业技 术学 院 学生工作 部 , 石 河北 石 家庄 00 8 ) 5 0 1
1 8人 中未作 答 的 学 生 占 3 % ; 明 确 回答 未 自觉 2 2 在 听过讲 座 的 1 0名 学生 中 , 作 答 “ 1 未 为什 么 ” 的学 生 占 5 % , 明学 生们 通 过 听讲 座发 展 自我 的 随机 性 3 说
过调动学生参与人文教 育的积极性 , 保障学生接受 该 方面教 育 的机 会 , 实 现提 高 学 生人 文素 养 的 目 来
重要 , 以关 注学 生 参 与 人 文素 质 教 育 活 动 的情 况 所
觉 听人 文素质讲 座 的实 际次 数 可能会 少 于调查 结果
显示 的 比例 。 对 于 “ 什 么 ” 回答 。 过 讲 座 的 ) 为 的 听
比关注其 人 文素 质状 况 本 身 更 有价 值 。 我们 希 望 通
2 0 我们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研 究 课 题 组 对 石 家 05年 庄职 业技 术 学 院 计算 机 、 电、 管 、 贸 、 工 、 机 法 经 化 建
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思考及对策探索
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思考及对策探索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直接关系到国
家和社会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思考并探索有效的
对策。
一、现状分析
1. 学习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困难,学习能力不足成为影响他们
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是学生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学、管理方式有一定关
系。
2. 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自
主研究和创新的热情。对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不善于主动创造和创新。
3. 人文素养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
4. 就业能力待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包括职业规划不清晰、求职技巧
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等现象较为普遍。
二、对策探索
1. 加强基础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教育不容忽视,学校要着力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开展创新教育
高职院校应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
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强化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文环境。
4. 加强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实习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浅谈对高职院校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
此必须 放在 最生 要 的位 置 。 加强 德育 即思想政 治素质 教育 主要 通过 以下途径 :一 是 以 “ 两 课 ”教育 为主渠道 ,加强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 ,使学生 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 ;有针对性 地开展爱 国主义 、集体 主义 和 社会主义教育 ,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及文 明习惯养成教育 ,中国近现代 史 、基本 国情 、国内外 形势教育和 民主 法制教育 ,把发扬 中华 民族优
内容 ; 大学 生 缺少 科 技 实践 活动 ;校 园缺 乏 科学 研究 的 氛围 :大 学 生缺 乏 为 科 学 奋斗 的 精 神 。 从 “ 教 兴 国 ” 的战 略需 要 出发 , 科 应把大 学生抗美 援朝 素质 教育提 高到 大学生 素质教育 的议事 日程 。 加 强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 的途径 主要有:一是用抗美援朝贡献率 作为高职教育办学质量 的评价 标准 ,用大学 生的科 技贡献 率作 为评价 在校 生 质量 的 标准 ;二 是将 科技 素 质 教育 贯彻 于 学 分制 中 ,设置 《科 技 论 文 写 作 》 《科 技 发 明 与 创 造 》、《科 技 实 践 》 等 培 养 、 学生科技技能思想 品质 的课程 ,使科技知识教育 的学分 占总学分 的四 分之- N五分 之一 ,文科 可侧重 于科 技写作 ,理工 科可侧重 于科技 - 发 明与 创造 。并将这 些科 技课程 的学 分与学 位证和 毕业证挂钩 ;三 是执行 科技实 践成 果答辩 制 ,建 设大 学生科 技实 践课 ,重视 大学生 科 技 实践 活动 的建 设 。四是 建立 大学 生提 高科 技素 质 的激 励机 制 , 即在 高职 院 校 营造 “ 高科 技 素质 光 荣 ”的舆 论 强势 ,组织 大学 提 生绑架 科技发 明赛 、科技 论文 写作 比赛等活 动 ,为大学生创造 良好 的科技 活动氛 围 ,挖 掘大 学生科 技素质 拔尖 人才典 型 ,带动 大学生 参加与科技实践活动 ,同时高职院校采取一 定的政 策对大 学生科技活 动予 以支 持 和 鼓励 。 3、加强 心理素 质和身 体素 质教 育 健康 的体 魄和健 康 的心理 是大学 生成长 成才 的根本 和前提 。学 校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 导思想 ,切 实加强对学生 的体育素质和心理素 质 的教育和锻炼 。 ・ 加强心理 素质 和身体素质教育 的途径 主要有 :一是加 强心理健康 教 育课的课程 建设和 教学监控管 理 ,搞好 大学 生心理 健康 状况普查 , 建立 大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进行长 期有效 的心理咨询 , 将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 康教育 、健全人格教 育结合起来 ,从而 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 和规范化 。二是确保学 生体育课程和课外 体 育活动时间,举办多种多样 的群 体性体育活动 ,培养学 生的竞争意 识 、合 作 精 神 和 坚 强 毅 力 。 三 .高 职 院 校 落 实 素 质 教 育 应 注 意 的】 项 I ‘ l 明确 思想 政 治素 质教 育 与科 技 素质 教 育、 人文素 质教 育 、 、 心理 身体 素质教育的关系 。这 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是先 导、科技素质 教育 是基础 ,人文素质教育是核心 ,心理身体素质教育 是保障 。必须 氢这 几方 面有机 地统一在教育 活动的各个环节之 中,使 诸方面 教育相 互 渗 透 、协 调 发展 ,促进 学 生 的 全面 发 展 和健 康 成长 。 2 、进一 步改进思想 政治素质 教育工作 的方 式方法 ,寓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于各学科教学之 中,加 强学校思想政治 教育与学生生活 和社 会 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 ,克服形式主义倾 向。加 强校 园精神文 明建 设,严 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 有害于学 生身心健康 的活动及物 品
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探究
要求和学校类 型特点 的科学规划。 2 . 加大高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的师资和教材建设的力度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需要一大批思想素质好 ,业务 水平高 ,教学 经 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文社科教 师的优势 ,数量上适 当充实 ,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使其真正发挥 主角作用。对专业课教 师
决这些问题 ,应是当前 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3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 打好文化基础 ,有助 于学生 理解专业知识 ,掌握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可 以从 更深层次推动 专业教 育 。另外 ,创新思维不仅来 源于对 问题 的深入研究 ,也必须有 深厚 的 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高新科技 知识 的创新 ,一般都是从 多学科 交叉融合和多方 面协 作产 生的 ,因此 创新 必须具 备多 学科 的丰 富知 识 。文化素质教育为创新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 兰、加强高职院校大学主文化素质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 目标是促 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要内客 可以具体归纳为知识 、能力和人格 的教育与培训 。加强文化 素质教育 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将文化素质教 育贯 穿于大学 教育的全过 程 ,进而 实现教 育 的整体优 化 ,最终 达到 教书 育人 的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应进一步树立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体系,探索具有我国高职教育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以此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高职新形势
文化素质教育以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应成为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经济的升级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当下,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赋予了新的内涵,良好的创新意识、宽阔的知识视野、强烈的合作精神与责任感、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一定的管理才能,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传统专业教育的革新,它着力于将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转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思考、能创新、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
公民。高职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实际人才培养工作中,是适应我国经济升级后对人才要求的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职教理念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生命质量为本,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个体既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条件,也要实现个性发展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和生命质量,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既需要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也应当具备崇尚科学和民主的精神,突出个体的全面发展、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传统的高职教育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狭窄的知识领域,要求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导致高职毕业生知识面过于狭窄,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相对欠缺,仅作为工具人服务社会,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素质教育落实全面素质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的宗旨,力求将专业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创新意识、社会实践能力、文化欣赏能力,是高职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三)服务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改变物质条件,而是要实现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全方位进步,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农民仍占我国总人口近一半的人数,
我国能否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将这些大量的农民人口转变为具备现代生产技能和现代市民素质的城镇化公民。高职教育占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且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在推动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的实践中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为特殊和灵活的作用,理应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是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意。
二、文化素质教育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一)观念上存在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轻视和误解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经济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但实际上,高职教育强调从社会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发展要求出发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劳动密集型、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更是把教育理解为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毕业生,不仅混淆了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职业培训之间的差异,也在思想上模糊了人们对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
一直以来,高职教育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存在一些误解,如有的管理者把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传统的人文教育,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在
实现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相互融通上功能,割裂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文化素质教育是把科学、人文、艺术融合起来的载体和途径,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文化素质教育对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功能在高职教育中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素质教育存在冲突
近年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推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由于观念、物质条件、创新能力的差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简单化的倾向,影响了工学结合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在客观上制约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如,一些院校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过于依赖合作企业,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在导向上与学校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区别,亦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文化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并不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长期如此,无论企业、学校还是教师,有意无意间会忽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一些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采取简单化的做法,压缩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抽出一部分学习时间用于参加生产实践后,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疏于教育,未经“回炉”即毕业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甚至将三年课程压缩在前两年完成,造成一些高职学生事实上“提前毕业”,这将影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时间保障。
(三)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资源相对缺乏
文化素质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师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知识文献资源、课程资源、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师资等。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文化积淀不足,加上高职教育长期存在重职业教育轻文化素质教育的倾向,文化素质教育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受制于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条件,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高职学生往往在入学前就存在接受文化素质教育不足的情况,总体上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欠缺,社会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亦显不足。普通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缺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所需的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和师资队伍,教学实践经验也较欠缺。当前,高职院校有限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常以任意选修的形式出现,尚未形成规范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和师资力量自然缺乏。
三、加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途径
(一)树立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对人才既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也要求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应包含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是确保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性举措。高职教育对应用型技能的重视,坚持市场和就业的导向,并不意味着只是片面追求职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