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史1 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9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9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被称为 “日不落帝国”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吏治腐败,人民生活悲惨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 不发达
➢军备废弛,军队腐化
士兵不勤操练,士官克粮冒响,武器生 锈,炮台失修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探叁究三:中国素历养战提而何升?
第一次鸦片战争
(3)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 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虎 门 销 烟
林则徐

梳理探究
知识点二:鸦片战争
(1) 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2)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道光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 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 运动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1839年
1840年
1851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梳理探究
知识点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概况: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销毁
(6)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主观原因── 清王朝腐朽落后
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梳理探究
知识点三:《南京条约》
内容
危害
性质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
立和领土完整
《南京条
《南中京英条约》开 波赔放、款广上21州海0、五0万厦处银门为、元通福商州口、岸宁增中主加国义了被世中迫界国卷市人入场民资负本担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 练习--(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 练习--(Word版,含解析)

政治史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有利于强化君臣政治隶属关系B.使天子拥有对诸侯绝对控制权C.使君臣宗法关系更为清晰明确D.推动了周王朝疆域的不断拓展2.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行书律》中规定:对文书的收取、发送日期以及早晚时间必须做记录。

命书(诏书)和特快邮件必须立即发送,如有延迟就要受到处罚。

秦朝的这种做法( ) A.强化了君主专制 B.刑法严苛激化矛盾C.提高了行政效率D.确保全国政令统一3.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

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净权。

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4.宋初,朝廷在举行重要庆典时,官员子孙可承恩特许入国学读书并人仕,有的功臣死后,推恩可至20多人。

但庆历三年,朝廷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可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考试才得补官。

朝廷此举力图( )A.传承宗法血缘观念B.掌握各级官员的任免权C.防止权贵垄断官位D.推动科举与教育相结合5.明代在各省设置三司,分管军民司法事务,但是“三司官僚,意见各殊,苟谋非已出,辄多方阻格”,遇到特殊情况中央派京官到地方“巡行天下,安抚军民。

”英宗之后,选派高级官员长期“巡抚”一省遂成常态。

这说明( )A.地方治理日趋复杂B.京官地位愈加重要C.官僚队伍更加腐化D.中央集权逐渐完善6.《南京条约》第五条的中文本写道“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圆,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代为偿还。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单元训练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单元训练

1.(xx·高考山东卷)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

……重以土匪蜂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

……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

2.(xx·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

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

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

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必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材料2: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

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

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

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

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例;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

”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

”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1)比较材料1、2,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2讲辛亥革命目标定位·明考向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本讲主要讲述了辛亥革命。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某某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考纲要求辛亥革命主干梳理·理思路基础排查理一理一、背景1.经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迅速壮大。

3.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4.组织(1)1894年,孙某某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某某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2)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5.军事:同盟会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二、爆发——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某某保路运动。

2.革命主力:某某新军。

3.时间:1911年10月10日。

4.结果:占领某某三镇,建立某某军政府。

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危机。

三、高潮1.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某某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维护某某政体,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3)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某某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中国近代政治某某化的里程碑。

四、结局1.1912年2月,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2.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

五、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某某革命。

2.功绩(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某某国。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第一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第一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启示 闭关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续表
内容
危害
影响
《 南 京 条 约 》
开放广州、福州、 厦门、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 纳税款,必须经过 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1)对中国:《南京条约》是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模块二 中国近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第一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1 数据盘点 模块概括
知识网络
1 数据导航 时空坐标
2 数据透视 知识清单
的威胁
标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
志 运动的失败
续表
(1)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
革命纲领

主观 失败 原因
(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3)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国 运 动
是一次具有反侵略反封建性质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 性质 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革命任务:由反对封建主义变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原因)。

争 战败 (1)内因: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课件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时段大总结课件

时段特征 1.政治领域: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 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 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物质领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领域:清朝统治者 “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 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 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二、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 重大史实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 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变法 政治 (2)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3)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 (4)五四运动
(1)资本输出
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近代交通运输业兴起;实业救国兴起
实例2: 2014年重庆卷第 38题第(1) 问:“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 的主要特点。”
审题对策 找出答案。
凡设问中只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问
题,思考答案时主要关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实例3:2014年福建卷第38题第(2)问:“据材料二、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第1招 把握非选择题最常用的设问句式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说明)……
非选择题的设问句式对答题思路有重要引导作用。常见的设问句
式有如下几种:
1.根据材料……指出(说明、分析、归纳)……
实例1: 2014年天津卷第 12题第(3) 问:“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

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八上U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八上U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商品滞销
课同三标等、条:知约简识述割梳占第理中二次国北鸦方片战大片争领期间土的英侵法略联史军实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发动国家: 英国、法国 (俄美为帮凶)
起止时间:
1856——1860 咸丰帝
借口: 经过: 暴行:
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失败原因: 历史意义:
由盛转衰
北伐和西征后 天京事变
《天朝田亩制度》
定都天京 (南京)
《资政新篇》
永安建制
金田 起义
1851 开始
1853 正式建立政权
1853-1856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 陷落
1859
1864 失败标志
课 堂 精 练:
1.太平天国运动中,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
有哪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原因:
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腐败;清政府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课三标、:知知识道梳洪理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原因: 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时 间: 1851年-1864年 人 物: 洪秀全 经 过:
三、知识梳理
《南京条约》 (1)签订时间:1842年8月
(2)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破坏领土完整
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破坏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关税主权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1 辛亥革命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1 辛亥革命

从《辛丑条约》签订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阶段,主要处于晚清后期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时期。

(1)政治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随后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经济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官僚资本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垄断。

(3)思想上,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力图使中国快速近代化、快速汇入人类世界主流文明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课题21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客观形势: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进程①“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2)影响①“新政”:表明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②“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概念阐释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

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思想上(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2)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3)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宏观概要通史概要:近代世界潮流:现代化。

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观念的科学化和理性化。

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抗争史和探索史)。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

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

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主干知识:一个方向:面向西方一个主题:救亡图存三个阶段:学技术(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六大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的抗战派学技术(一)背景、1、政治:鸦战前清朝国势衰落,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开始出现民族危机)2、观念:读书人多埋首经书,远离现实,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3、直接原因:鸦片战战的惊醒(三千年的巨变)(二)代表及其主要思想1、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最早面向西方)1)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7讲 课题18 两次鸦片战争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7讲 课题18 两次鸦片战争

晚清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1)经济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近代的城市化进程出现。

(2)政治上: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始了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

(3)思想文化上:晚清时期的文化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课题18两次鸦片战争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一、两次鸦片战争1.历史背景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地位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矛头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政治君主专制统治仍很顽固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军事非常落后社会矛盾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图解历史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概况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打开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列强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直接)时间1840.6—1842.8 1856—1860年双方清政府与英国清政府与英法结果(1)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2)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1)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英法获取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权益;鸦片贸易合法化)(2)中俄《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方提出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概念阐释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进行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线索1近代的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线索2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农民阶级提出建立“人间天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最终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线索3近代后期的反抗斗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考纲要求] 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背景(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2.概况(1)发动战争战争名称条约内容影响两次鸦片战争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②之后条约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疑难问答从鸦片战争的结果中我们能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还是“落后就该挨打”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高三第一轮复习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高三第一轮复习

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 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 体制,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 的主要军事力量。曾国藩同时又借助了安 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并培养了淮军 首领李鸿章。 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清廷与各地其他起义军的作 战,挽救了清王朝,但是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 格局。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 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 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 当时他的幕僚多达三四百人。 除了曾国藩外,还有曾国荃,左宗 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等人 物,成为晚清历史显赫的一页。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 物一手发起。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被誉为民族英 雄。 。“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凤凰网昨日(2012年10 月5日)披露:因为 “国民洗脑教育”和 “的“深港富豪双非城” 发展计划(港特区的新 界东北发展计划),香 港多个团体激烈提出 “香港独立” ,涌现了 激烈的香港独立潮。
材料一
一八四二——一八四五年英国对华输出情况 1842年 969,381镑 1843年 1,456,180镑 1844年 2,303,617镑 1845年 2,394,827镑 1846年 1, 326, 000镑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让香港岛;
⒉主要 内容
《中英南京 不仅破坏了中 条约》签订 国的领土主权, 地点(1842)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D.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 建屋.
⑤附件内容: 使中国开始丧失 关税自主权,为 A.进出口税率为值百抽五; 外国资本主义对 B.领事裁判权; 中国的经济掠夺 C.片面最惠国待遇; 提供了便利条件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 习题--(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政治史 习题--(Word版,含解析)

政治史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代的金文,内容以王事为中心;东周时代的青铜器铭文都没有言及天子,王的祝福语也基本消失,“维王某年”的铭文纪年方式也变化为“佳正月初吉丁亥”等句式。

这一变化表明( ) A.血缘宗法关系已经瓦解 B.礼崩乐坏局面逐渐形成C.贵族等级制度开始确立D.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2.汉高祖时,强徙旧齐国、楚国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强到关中地区。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徙郡国豪杰,及管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解决土地兼并问题C.推动政治中心的北移D.削弱地方诸侯实力3.有史籍对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进士)做了详细统计。

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唐代( )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4.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

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血缘观念淡化B.社会风俗发生变化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纲常伦理遭到破坏5.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两广总督叶名琛根据在香港搜集到的错误信息,认为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国击败,背负巨大战争赔款,根本无力入侵中国。

于是叶名琛将两广清军主力投入对农民起义的镇压中,导致英军入侵时广州几无防御力量,叶名琛也因此被俘。

材料表明,清朝( ) A.民族主义尚未完全觉醒 B.满汉官僚轻视世界信息C.洋务运动不能挽救统治D.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6.北京的学生们看到《晨报》上“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的呼号,踏上了示威抗议之路。

而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件传遍全国,也端赖报章之力。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思维导图
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
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必必 要然 准趋 备势
基本国情: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决定
历史任务
探索
争取民族独立、②人___民__解__放_ 实现国家富强、③人___民__幸__福_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④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
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
救中国
必必 要然 准趋 备势
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确立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无产 确立依据 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几千年来
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 ③改变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面
貌 ④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②错误,近代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实 现社会主义; ④错误,我国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故选B。
知识拓展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变式1 《茶馆》中,秦仲义是维新变法后出现的民族资本家,他企图
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但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工厂却被当作“逆产”没
收。以他为代表的各阶层之所以没有成功,原因在于他们
①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②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没有提出自己的方案
③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持久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点击查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评价:革命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相比:不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与中共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点:(1)中共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内容(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还要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七.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2)影响: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3.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原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强忙于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影响:促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根本原因:由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具体原因:(为何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2)影响:导致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八.日本侵华问题1.侵华方针和主要内容:“大陆政策”:(明治维新后制定)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田中奏折”:(1927年制定)确立侵略中国“满蒙”的方针“国策基准”:(1936年制定)确保日本东亚霸主地位,并向南方海洋发展2.侵华事件: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侵华暴行:两次大屠杀:旅顺、南京对根据地:“三光”政策、毒气战、细菌战、制造无人区对沦陷区: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4.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的比较同:蓄谋已久、为摆脱国内危机、制造大屠杀等异:结果不同、抗战的规模不同、抗战的方式不同九.台湾问题1.近代列强对台湾的侵略2.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3.台湾人民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4.台湾的统一问题5.两岸交流十.关于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问题1.七届二中全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2.“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注意与“五反”的区别)3.处决两大贪官:刘青山、张子善4.两次整风运动:1942年整风、1957年整风十一.关于广东的历史1.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因林则徐设立译馆,使广东“海外图说毕集”)2.是近代中国最早抗击外国侵略的地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3.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柏贵的广东巡抚衙门)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摇篮之一:(继昌隆缫丝厂)5.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1)戊戌变法:康、梁领导;广州万木草堂是广东最早的新式学堂(2)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3)大革命的兴起: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时间、内容、影响)黄埔军校(时间、领导人、特点、作用)省港大罢工(1925年,长达16个月,当时世界最长,是五卅一部广东革命根据地(二次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4)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1927个年广州起义及广州苏维埃政权6.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三个特区(深、珠、汕);二个开放城市(广、湛);一个经济开放区(珠三角)(注意原因:沿海地区;靠近港澳;华侨众多)(注意:最先开放两省是广东、福建;最先改革的两省是安徽、四川)十二.新中国外交史1.建国以前的外交政策:(1)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政策(同时注意首次提出工业化)(2)《共同纲领》:拥护世界和平与合作,反对侵略和战争(首次以宪法形式提出)2.建国初期的外交:(1)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三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注意外交方针、原则)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再考虑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半殖半封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3年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3)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第一个国家是苏联)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会议(195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3.50年代中-60年代末的外交:(1)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继续敌对;中苏关系恶化(2)外交政策:“一大片”(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4.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发展:(1)中国加入联合国:1971年加入,并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因国际地位提升)(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关系正常化(4)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5.新时期的外交政策(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4)积极展开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十三.工业化问题(近代化问题)1.《资政新篇》:1859,洪仁玕提出。

中国近代史(1840-1900)政治

中国近代史(1840-1900)政治
高考一轮总复习
高考一轮总复习 ·历史(通史版)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历史的分期
时间:1840—1949
1840—1919 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革命性质:民主革命 革命主题:独立、民主 分期:
后,据史料显示,外国进口鸦片和走私鸦片数量
逐年减少,国内鸦片价格持续下降,政府鸦片税
收逐年增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国内鸦片吸食人数减少 B.国产鸦片逐渐取代进口鸦片 C.清政府禁烟更加严厉 D.国民对外国工业品消费增加
鸦片战争后——鸦片税:鸦片贸易合法化
《南京条约》文本里并未提及
鸦片,这给鸦片走私贸易留下 了空间。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在开埠通商的各个口岸, 鸦片走私极为猖獗,政府也是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况报告英国政府,认为中国徒有大国的声势,实则国防废弛,
军队训练还是弓马技击,不堪作战。 ——据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道光帝 ( 1820 年 -1850 年在位 ) 维多利亚女王 (1837年-1901年在位) “所经过者几国?……是否 有 水 路 可 通 ? ……该女主年 甫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 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 名何人?”
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 年)。后面两部书所开
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品种没有增加, 性能没有改变,生产技术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英国对中国:“单相思”很久了
1583年和1596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两度写信给明万历帝,要求 通商,但没有送达。 1759年,英国商人洪任辉的不满广东官员盘剥,前往北京告 “御状”,被押至澳门囚禁三年; 1787年,派出凯恩卡特使团要求中国取消贸易限制,和平经商,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必修一专题0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必修一专题0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专题0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目录思维导图 (1)知识梳理 (1)知识清单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知识清单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5)易混易错 (7)典例精析 (9)真题赏析 (12)知识清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⑴背景: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⑵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⑶探索复兴之路: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维护其在华特权,它们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⑷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心骨诞生)①成立条件:a.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①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参与的广泛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高效复习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高效复习专题三本专题围绕一个革命,两个阶段,三条线索展开。

(1)一个革命: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

(2)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三条线索:太平天国为民主革命的先声,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里程碑,解放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

纵向贯通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正确看待近代前期的抗争探索1.正确认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1)从经济上看,是分散的小生产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标准:(1)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2)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评价。

【思维训练】(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

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

”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前期曾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反映了农民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愿望,故选A;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天朝田亩制度》并未实施,故排除B、C;该纲领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要求,故排除D。

纵向贯通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演变过程:2.演变特点: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侵华方式 最大影响 的转变
开始沦 为半殖 民地半 封建社 会 大大加深 了中国社 会的半殖 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上海、 宁波、 2100 鸦片 南京条 协定关税 约 香港岛 福州、 万银 战争 厦门、 元 (英 ) 思考:表格反映了列强侵华的哪些趋势? 广州
军 事 侵 甲午 战争 略
马关条 约 (日 )
抗 战 胜 利
线索二:中国维护主权、争取独立的斗争(抗争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
侵 略
第二次鸦 片战争
俄国侵占 150万领土
左宗棠 收复新疆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反 抗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邓世昌 黄海大战
八国联 甲午 军侵华 战争 战争
189 18 190 4 95 0
抗日 战争
19 193 31 7
19 45
184 18 185 18 0 42 6 60
三 元 里 抗 英
左 宗 棠 收 复 新 疆
黄 海 大 海 战
反 割 台 斗 争
义 和 团 反 帝 运 动
抗 日 救 亡 运 动
全 民 族 抗 战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内容
①赔款4.5亿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影响
空前的勒索加剧了人民的贫困
和经济的凋敝 列强侵华大本营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控制清府,便于镇压反帝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
④严禁反帝
侵华 条约名 通商 战争 称 列强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割地 赔款 其它 口岸
大 陆 政 策
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结 合所学知识,认识《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 的影响?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因俄等国 干涉未能得逞)、台 湾极其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
影响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 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并刺激了列强 瓜分中国的野心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 国人民的负担,便 利了列强通过贷款 进一步控制中国经 济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 到中国内地 反映了资本输出 要求,严重阻碍 着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38
小结
一、列强入侵的原因 国际方面: 国内方面: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二、列强入侵的过程 及方式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灾难性 三、列强入侵的影响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39
线索一: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剧(屈辱史)
鸦片 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 中法 争 战争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 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 同英国商定
主义的商品输 出 破坏了中国 的
关税自主权
中国 大门 洞开, 开始 沦为 半殖 民地 半封 建社 会
疑难突破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内涵。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 部独立自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 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 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
全 民 族 抗 战
抗 战 胜 利
线索二:中国维护主权、争取独立的斗争(抗争史)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制度,又有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指形式上仍是封 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 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 想文化因素在增长。
疑难突破2:
为什么是不平等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待遇:“设将来大皇帝有新 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领事裁判权: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 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 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 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19世纪上半期中国
19世纪上半期 英国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业 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先进的资本主义 制度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农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业
坚船利炮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迅速 崛起
闭关自守,愚昧无 知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军 事
一、“列强侵华”的原因
国际方面:1、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根本原因) 2、西方列强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 利的优势
义和团运动
探 索
魏源 《海国图志》
严复 《天演论》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技术/器物) ( 制度上 )
新文化 运动 (思想上)
探究问题一:
列强侵华的原因
工业革命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 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 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再 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 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新产品不仅 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打开中国西南门户
三、中法战争(1883-1885)
四、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一)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帝国主义
默许 纵容 避战求和
日 本
根本原因
积极扩张
甲午战争
蓄谋已久 提供 契机 腐败落后
清 政 府
朝鲜(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世 界
亚 洲
中 国
中国 朝 东北 鲜 中国 日本 台湾 蒙古
鸦片战争
1840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1919 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1949
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革命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矛盾
反帝 反封建
线索一: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剧(屈辱史)
Hale Waihona Puke 鸦片 战争第二次 鸦片战 中法 争 战争
188 18 3 85
(3)人权生活: 无视国人的基 本生存权,疯 狂掠夺国人的 财富。
主权独立的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灾难性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百姓流离失所。 2、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3、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领土、 领海和司法主权
探究问题二:
列强侵华的过程及
方式
一、中英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1、(割地)割香港岛 2、(赔款)赔款2100万 银元 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 通商口岸
影 破坏了中国领土 响
主权的完整
增加了人民的 负担 有利于外国资 本

香港岛
2100万 银元
赔 开
其 他
白银二亿两
四口(杭州、苏州、 重庆、沙市)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允许设厂
马关条约后 开放的口岸 (4)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开放的口岸(5)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三)中日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转折点
中 日 甲 午 战 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中华民族的 觉醒
甲午战后,列强利用 清政府国库空虚,争 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 政治贷款和经济投资, 疯狂地对中国进行政 治贷款和经济投资, 疯狂地在中国设厂开 矿、修建铁路,以攫 取利润。面对列强肆 1900年,英、法、俄、德、美、日、意、奥 无忌惮的侵略,中国 等八国以义和团运动损害他们在华利益为由, 人民挺身而出,掀起 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了义和团运动
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 易”权、传教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俄国乘火打劫,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 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 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政 治 辽东半 侵 岛、台 湾、澎 湖列岛 略
经 济 沙市、 侵2亿两 重庆、 苏州、 白银 杭州 略
文 化 资本 侵 开设工厂 输出 略
以华 治华
商品 输出
辛丑条 八国联 约 军侵华 (11国)
划定“使 馆界” 4.5亿 严禁中国 两 人民参加 白银 反帝活动 ……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 会
188 18 3 85
八国联 甲午 军侵华 战争 战争
189 18 190 4 95 0
抗日 战争
19 193 31 7
19 45
184 18 185 18 0 42 6 60
三 元 里 抗 英
左 宗 棠 收 复 新 疆
黄 海 大 海 战
反 割 台 斗 争
义 和 团 反 帝 运 动
抗 日 救 亡 运 动
31
探究点三:
列强侵华的影响
32
圆明园残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摧毁的民房
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中美军掠夺的白银
“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 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 地遂尽”。
列强侵华的影响
(1)政治 上: 严重践踏了 中国的国家 主权
(2)经济 上: 控制了中国 的经济命脉
4、通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开设工厂等手段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史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外 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社会起了两方面作用:一方面,“破 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 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它们是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史料二: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 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 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