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解析:D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B.15C.16D.31B解析:B【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核内质子数为15,则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
【点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解析:BA、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错误;B、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正确;C、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错误;故选:B。
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版有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例1】(2019青岛)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点拨: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A解释正确;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B解释不正确;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C解释正确;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不变,分子发生改变,D解释正确。
答案:B【例2】(2019丽水)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A.原子B.中子C.电子D.质子解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
答案:A【例3】(2019安徽)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
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C.铝的原子序数为13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点拨:碳、铝元素属于不同种类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有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为13,故C正确。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带g是错误的,故D错误。
答案:C【基础巩固】1.(2019淄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
吸烟者吸烟会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 D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不断地运动解析: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知识点(人教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知识点一、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和分子性质一样)。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硅、铝、铁、钙;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元素:氧、碳(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比如:N 表示氮元素(宏观),也可以表示一个氮原子(微观)而Fe 表示铁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铁原子;还可以表示铁这种物质如果表示几个原子或者分子、离子就在符号左边加个数字:5N 表示5个氮原子这时候就只有一个微观意义了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4)元素周期表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课题1 分子和原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一反三)2、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定义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性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联系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定义性质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定义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 H2O与10mL 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错误;故选D。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如冰、水、水蒸气的构成粒子都是H2O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热胀冷缩的原因);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物质挥发、扩散、溶解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比两者体积之和略小、气体易被压缩等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描述具体分子的构成时原子要具体化。
如果指明一个(或每个)分子,则后面原子也要根据化学式说明相应原子的个数)。
如水(H2O)可以描述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H2O2)可以描述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应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即元素守恒),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分子(3)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解析:CA、①是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④为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所以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属于0族,故A正确;B、由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可知,示意图中只有③、⑥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最外层的电子数是8,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故B正确;C、②属于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⑤属于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能形成AB型的化合物,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①和④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C。
2.用“●”和“〇”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如图所示表示混合物的是()A.B.C.D. C解析:C【分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A、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该物质中有一种原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原子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C、该物质中有两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D、该物质中有一种分子,说明该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硅C.氯化钠D.二氧化碳D解析:D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课本中的实验均作了一定的改动,改动后仍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B.证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解析:CA、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一、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①“最小粒子”是指构成这种物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粒子最小。
因为分子还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还可以再分。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其物理性质。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气态>液态>固态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二、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①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三、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纯净物和混合物①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纯净物的组成、性质固定。
②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
3、注意: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元素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来描述。
例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四、原子的构成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因为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即原子的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Ar):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基准,其他原子质量与它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如图所示实验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组合是()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②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该实验能证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④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变小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D解析:D【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①该实验用到了对比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②该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③该实验过程中,C中溶液变红色比B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该选项说法正确;④片刻后不能观察到试管A中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⑤加热后氨分子的能量升高,该选项说法正确;⑥加热后氨分子的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A解析:A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4=2+8+18+n,n=6,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4,而不是中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微观粒子均有以下几点性质)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
物质三态:固—液—气分子间隔:小→大(热胀冷缩)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本身不变,分子本身的质量、大小均不变。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
(例如:该物质由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物质。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关系: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注:①最小:不可再分,发生化学变化时可分。
②当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①最小: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物理变化时可分。
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①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②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
③不同的分子、原子的质量和大小不能直接拿来比较。
同一分子中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小于该分子。
④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⑤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2.用分子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隔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改变,分子间隔改变。
同:分子间隔都改变。
异: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物质的构成:⑴⑵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4.物质构成分分类⑴分子构成的物质①常见气体(除稀有气体):氮气、氧气、氢气、氯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氨气、甲烷。
②某些液体:水、过氧化氢、乙醇③某些固体:五氧化二磷⑵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铜、铁、铝、银、汞②常温下呈固态的某些固态非金属:碳、磷、硫、硅③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易错易混辨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不是最小的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易错易混辨析】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注意不是分子的大小改变,分子的大小本身的改变是很细微的;分子间的间隔是微观概念,不能与宏观的间隔混淆,如1L 红豆和1L 黄豆混合小于2L 是红豆和黄豆之间存在间隔,这是宏观的间隔,不是分子之间的间隔。
3.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3中A 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 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实验3中B 烧杯不变色原因: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
知识点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知识点3:原子1.原子的构成【易错易混辨析】(1)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2)同一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
2.原子结构示意图描述原子结构的模型(以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
(2)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中,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3)每个电子层所排布的电子数是不同的,第一层最多为2个,第二层最多为8个,最外层最多为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4.原子结构和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总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相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上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之间有间隔。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是由大量的分子集合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该物质由什么粒子构成,就由什么粒子保持它的化学性质。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书上54页掌握)1、排布特点①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②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③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排布④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第一层2个)2、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和圆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
3、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4、物质的构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大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总结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保持化学性质的是分子。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层……第七层,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
3.每层容纳的电子是有限的最多为:2·n2(n为电子层)
4.只有一个电子层的第一层就是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有多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倒数第二层不能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能超过32个电子。
1.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周期数=电子层数
3.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有几个失几个。
4.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5.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有多个电子层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就是它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相似,得失电子能力要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达标集训】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 A.a 、b 、c 、d B.a 、b 、c C.b 、c 、dD.a 、d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 、b 、c 相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4.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5.(2013·达州中考)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
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 gC.镉是金属元素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6.(2013·宜宾中考)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
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7.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阳离子B.乙是阴离子C.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D.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 8.(2013·资阳中考)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阳离子D.构成金刚石、石墨、C 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9.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 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2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10.如图为元素X 的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粒子可用符号“Mg +2”表示B.该粒子不带电C.X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0D.X 与Cl 形成的化合物为XCl 2 11.近年来,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H 3和粒子。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 3和属于相同粒子B.H 3和的化学性质相同C.H 3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D.构成H 3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2.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13.(2013·日照中考)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D中x= 。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倍。
【感悟中考】1.(2013·莱芜中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D.符号“O”可以代表一个氧原子2.(2013·泰安中考)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3.(2012·滨州中考)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微粒之间有间隔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4.(2013·济南中考)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5.(2012·济南中考)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是阴离子C.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D.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6.(2011·日照中考)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关于I 和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各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B.属于同种元素C.各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D.各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7.(2013·济宁中考)下面是几种常见粒子的符号和示意图,读识符号和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用符号或化学式表示,多个答案必须选全)。
(1)属于原子的有 ;(2)属于离子的有 ;(3)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有 ; (4)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有 。
8.(2012·日照中考)如图中A 、B 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A 表示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该元素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
(2)若B 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y=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3)若A 是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可能是下列中的 (填字母序号)。
a.8 b.10 c.11d.12(4)若A 中x=13,则A 、B 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 。
第二节【达标集训】1.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 A.Cu B.O C.H 2 D.C 602.(2013·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钢、氧化镁、空气B.氮气、氧气、牛奶C.焊锡、水、果汁D.金刚石、冰水、矿泉水 3.(2013·福州中考)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4.(2013·眉山中考)下列对化学式NO 2的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表示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B.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 C.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 D.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5.(2013·衡阳中考)符合以下四位同学所描述的化学式可能是 ()6.下列试剂瓶标签上,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7.(2013·兰州中考)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5月13日宣布,首次从辐照后低浓铀溶液中生产出钼-99。
Na 2MoO 4是Mo 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 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4价 B.+5价 C.+6价D.+7价8.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 x ),其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x 是 ( )A.2B.3C.4D.59.(2012·株洲中考)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一组 是 ( )A.NH 3 NO HNO 3B.N 2O 5 N 2O 4 NO 2C.HNO 3 NO 2 NH 3D.NO NO 2 N 2O 310.(2013·湛江中考)在2013年一本中考化学资料的学习工具卡上有常见化合价记忆口诀,有一句是“S、C负二价,N 、OH -负一价,还有N 正一价。
”请问N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1C.+3D.+511.(2013·陕西中考)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①H②Fe 2+③ ④P 2O 5 ⑤KClO 3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C.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12.(2013·黄冈中考)钇(Y)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B.钇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9C.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D.钇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913.(2013·株洲中考)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⑤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④14.如图为某有机物的分子模型,该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食品防腐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是C9H10O3B.该有机物能减缓食品变质C.该有机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该有机物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4∶5∶2415.(2013·安徽中考)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B.萘胺分子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C.二氧化钛和萘胺都是有机物D.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去郊外郊游,看见一农家院子里有如图所示化肥商标,几位同学比赛计算化肥样品中硝酸铵(NH4NO3)的纯度(杂质不含氮元素),他们计算的结果分别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98%B.35%C.34.5%D.89% 17.进入21世纪,全球拥有的化合物已超过3 000万种,其中部分物质是由氢、氧、硫、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
请用上述4种元素,按要求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两个钠原子 ;(2)一个钠离子;(3)导致酸雨的一种氧化物;(6)如图表示的为某气体分子示意模型,可能为、(写出两种)。
18.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还是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的基本化学原料。
乙烯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化学式为C2H4,容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请根据乙烯的化学式,写出其表示的意义(写出一点即可): 。
(2)写出乙烯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3)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在生产、运输、贮存乙烯时应注意: 。
19.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填化学式,下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