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 唯物论201209
政治:高三第三讲《唯物论》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部分第二单元认识论(6课)【考纲展示】考向导航1.实践的概念、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本课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
从题型上讲,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考查的知识看,重点有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
从考查材料看,多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考点的理解与运用2.在2013年备考中要多关注当前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既关注实践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要关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各种精神成果,关注学习贯彻这些优秀精神及重大理论成果的意义。
例如:运用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分析党的一系列决议、路线、方针、政策的提出,这些都是党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审时度势获得的新认识;运用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原理,分析中国航天工程的推进、探月工程的进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2)运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的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唯物论知识点
唯物论知识点唯物论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唯物论的核心观点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这意味着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换句话说,先有物质存在,然后才有了我们的意识和思维。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比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树木、星辰等,它们的存在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它的根本属性。
意识则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最初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具有生命的生物,随着生物的进化,特别是人类大脑的形成和发展,才产生了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这并不是说意识可以随意创造或改变物质,而是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现象和本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对物质世界产生影响。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比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四季更替;细胞在不断地新陈代谢;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这些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创造、改变或消灭规律,但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例如,我们通过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可以准确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通过对水的沸点规律的认识,可以利用水来进行烹饪和工业生产。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根本要求。
“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况,“实事”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计划。
同时,我们也要反对唯心论的观点。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决定物质。
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比如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论认为某种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原。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论的原理是指唯物主义立场和观点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物质是客观实在的、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辩证法等。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意味着物质是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的独立于意识的实体,它是构成世界的根本要素。
物质决定意识意味着物质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意识是物质的特殊形式。
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重要方法论,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内在矛盾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的方法论是指用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原则来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实证主义、实证主义等。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认识的基本特点是辩证的和历史的,认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通过实践不断发展。
科学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和实证的证明,强调科学必须以实验证据为基础。
实证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强调客观事实和定量分析。
通过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唯物论的原理和方法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们正确分析问题、探索科学真理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运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总结一、唯物论的起源和发展1. 唯物论的起源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不是物质的原初。
唯物论最早源于古希腊,克工、爱巴度克等哲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而在近代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唯物论提供了更为系统和完善的基础。
2. 唯物论的发展唯物论在历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和发展变化,主要包括古希腊唯物主义、近代欧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
古希腊唯物主义强调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研究,近代欧洲唯物主义则提出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方法。
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历史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二、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和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对于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2. 社会历史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决定的。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提出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了对事物的辩证分析和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总体,而事物的发展也是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所决定的。
这一原理对于实践和革命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核心。
三、唯物论和政治实践1. 唯物论和政治观念唯物论对于政治观念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强调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念强调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革命和建设的方向和动力。
2. 唯物论和政治改革唯物论对于政治改革的意义在于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和调整。
唯物论知识点
唯物论知识点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物质世界的存在和作用。
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下面将从唯物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世界的基础和本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只有在物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这种观点与唯心论相对立,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
二、唯物论的辩证法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方法。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把握,不断地从事物的一面转化到另一面,从矛盾的一面转化到矛盾的另一面,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唯物论的历史观唯物论的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包括生产力的技术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运动和变化的表现,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制度安排。
唯物论的历史观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的结果,不是凭空臆想或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
四、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思维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但受到主观能动性的限制。
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但同时也具有客观性和真理性。
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地得到验证和纠正的,是一种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五、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唯物论与唯心论是两种相对立的哲学观点。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存在和决定意识,唯心论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实践中,唯物论和唯心论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唯物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点,它强调物质的存在和作用,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的辩证法、历史观和认识论等知识点进一步阐述了唯物论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
《唯物论主要原理》课件
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决定了人 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 过程,但也可能出现曲折和倒退
。
谢谢观看
02
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01
02
03
04
物质是本原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
的产பைடு நூலகம்。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 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的 事物,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 沉,丧失斗志。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 客观,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要求。
。
02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03
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促进
实践与认识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关系,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
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同时,新的认识成果又指导实
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04
唯物辩证法原理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唯物论主要原理》ppt课件
目录
• 唯物论概述 • 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理 • 唯物辩证法原理 •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01
唯物论概述
唯物论高三复习公开课剖析课件
近代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一切
事物都是必然的、因果的。
近代唯物论的意义
03
近代唯物论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推动了人类对自然
界和社会的认识。
现代唯物论
现代唯物论的演变
现代唯物论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恩 格斯等。
现代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现代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证明认识的正确性 和真理的价值。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
01
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分歧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唯心论则认
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和反映。
02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不同
唯物论认为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唯心论则认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唯物论强调实事求是,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 的方法论指导。
唯物论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 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唯物论强调人民群众利益至上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 明了价值取向。
THANKS
感谢观看
经济领域的应用
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 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和规划,促进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
市场调节
唯物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 产和经营。
科技创新
在唯物论指导下,科技创 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文化领域的应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
01
唯物论三观两原理
唯物论三观两原理唯物论是一种哲学观念,它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根源,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有着自己的三观两原理,这些原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唯物论的三观两原理。
首先,唯物论的第一观是物质第一观。
物质第一观是指物质是世界的根源,一切都是由物质决定的。
在唯物论看来,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引起的。
无论是自然界的现象还是人类社会的变迁,都是由物质的发展所决定的。
物质第一观告诉我们,要深入了解世界,就必须从物质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
其次,唯物论的第二观是运动第一观。
运动第一观是指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最基本的形式,一切物质都在运动。
唯物论认为,物质的存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必然表现。
从微观的原子运动到宏观的天体运动,无处不在的运动展现出了物质的活力和多样性。
运动第一观告诉我们,要深刻理解世界,就必须从运动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
再次,唯物论的第三观是必然性观。
必然性观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发展的必然规律,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唯物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变化都有其必然性,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决定的。
无论是自然界的规律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必然性观告诉我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从必然性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
最后,唯物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论的历史观,它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决定的。
总之,唯物论的三观两原理是唯物论的核心理念,它们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唯物论告诉我们,要深入了解世界,就必须从物质、运动、必然性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
唯物论的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唯物论的三观两原理,不仅是一种哲学观念,更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论_精品文档
唯物论什么是唯物论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基本存在形式,意识和思维都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和认识的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和本质。
唯物论的基本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而这种反映和认识是通过物质的形式体现的。
唯物论认为意识是脑细胞的活动产生的,是生物体对外界物质刺激的反应。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
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而社会意识则包括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
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形成是由社会实践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3. 普遍性和联系性唯物论强调普遍性和联系性的原理。
普遍性指的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规律和规定,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联系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唯物论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发展变化是通过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实现的。
唯物论的意义和影响1. 确立科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唯物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强调科学和客观实在性。
唯物论认为只有通过科学实践和研究才能对世界有更准确的认识,而不是依靠主观臆断和主观意识。
2.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唯物论强调社会存在的决定性,认为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促使人们关注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制度的改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提倡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唯物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取得真知。
唯物论鼓励人们积极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改进和完善社会实践和人类社会。
结论唯物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通过强调物质的实在性和普遍性,唯物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发展,并强调了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唯物论部分总结课件
(09年广东卷) 39.(11分)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
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 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无法认识的。
(09年广东卷)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无法认识的。
(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 映。 (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 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 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 件。 (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 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 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5)综上所述,题中的观点是不恰当的。
(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 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 作出正确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 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 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说明了这一点。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三章 唯物史观ppt课件
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 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不排 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 态的历史选择性
精品课件
❖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 ❖ 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
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 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 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 择性。
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精品课件
❖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 重要的理论意义。
❖ 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
❖ 依据这一原理,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 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由生产力决定并反作用于生产力 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破天荒地破解了“历史之谜”,从而揭示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本章内容简介:
❖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的基础总是
看作非物质的观念性的东西,有的人 把心理宗教教义、有的人把道德精神、 有的人把英雄意志作为社会历史的支 配力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精品课件
❖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其构成为:
按主体不同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按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和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b、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
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
我们要在事物运动过程中认识和把握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①规律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惩罚。
②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错误认识将实践引入歧途。
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用正确认识和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克服和反对错误的认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点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附: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社会历史性。
(有时候会插入①作为答案的其中一点。
例如: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第三专题 唯物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 人类 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一)什么是意识?
• 意识——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 高级形式。
意识的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 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 头脑中改造过的物பைடு நூலகம்的 东西而已。” ——马克思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 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 神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 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 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 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 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 —— 鲁迅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3)指导实践改造物质世界 • (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犯两种错误
相对主义诡辩论
形而上学不变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之间的界限和 质的区别。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 条河流。 ——克拉底鲁
庄子(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相对论者)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拔苗助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其次,发现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又需 要在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完成。
孟母三迁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
谢谢!
规律的客观性案例
• 现象与事实:人们发现高温高压可以 杀死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杆菌、霉菌、 嗜盐菌等细菌; • 原因是:高温高压后,细菌中的蛋白 质结构会发生热凝变,从而使细菌内部蛋 白质结构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 • 规律的应用:高温高压可以杀死细菌, 人们用此法消毒。
唯物论优秀课件3 2
知识点一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名师点拨:理论再正确、作用再大,也不能作为想问题办 事情的出发点。即不能把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作为 出发点。
知识点二
了解国情
立足国情
知识点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名师点拨:注意区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主张自身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
原,客观唯心主义主张自身以外的神秘精神 (神、上帝
了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4)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学习其他地方生态建设的经
验的基础上,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决定,体现了对上 级决策和他人经验不照抄照搬,能够做到主观与客观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
取各种措施治理污染,使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规范解答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 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 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 识。应对金融危机,遏止局势恶化,最需要的就是信心。 信心的作用是正确意识指导作用的体现,有了信心就能更 好的去迎接困难,面对挑战,化险为夷。从这个角度来看 该观点具有其合理性。 (2)但是要想战胜全球金融危机还需要看到物质的决定作 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还需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 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该观点是不 科学的。
准。该市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该市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探究1:提示:(1)坚持以正确意识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制定
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
省的决策部署,是发挥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2)结合该地空气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蓝天工 程”,是做到了对自身客观实际的准确把握。 (3)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结合,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客观实 际。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采取坚决措施治理空气污染,体 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全面地把握实际。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 时,进一步通过加强执法,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体现
简述唯物论的内容
简述唯物论的内容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主要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作用,认为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产物,而非独立存在。
唯物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宇宙观、人类观、认识论等。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简述唯物论的内容。
唯物论的宇宙观认为,物质是宇宙的基本要素,宇宙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解释。
唯物论否定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和意识的独立存在,强调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基础。
宇宙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物质内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而非外部的干预。
唯物论的人类观认为,人类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人的意识和精神是由物质的特定结构和功能所决定的。
唯物论否定了人类灵魂的独立存在,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与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密切相关。
人类的行为和思维都受到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没有超越物质的能力。
唯物论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唯物论否定了先验的理性和超验的观念,强调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认识世界。
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逐渐接近于客观真理。
唯物论还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唯物论认为,社会现象是由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和制度都是在特定的物质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物质因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而非个人的意志和决策。
唯物论是一种强调物质的哲学思想体系。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一切现象和规律都可以通过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解释。
唯物论的观点涉及宇宙观、人类观、认识论等多个方面,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和作用。
唯物论对宇宙、人类、认识和社会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释和理解方式,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物质=物质具体形态
泰 勒 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
赫拉克利特 “火”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
“空气”是万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
• 德谟克利特——原子说 • 王充——元气说 • 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 成就。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和单向性。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 性的生动写照。
空间的特性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有如下两种情形:
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 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
Y 高 P(X1 ,Y1 ,Z1 ) Y1 O Z1 X1 Z
运动 无关 有关 时钟膨胀效应 尺缩效应 有关
物质 无关 无关
有关
•
1971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两 只极其精确的同步原子钟,一只留在地面上, 另一只放在飞机上绕地球运行一圈以后,发 现飞机上的钟比地面上的钟慢了100亿分之 5.9秒。据此推算,如果宇航员以接近光速 的速度在空中飞行一年,就相当于地球上约 50年。
宏观物体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运动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第一种是空间位置暂时未变 第二种是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物质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犯两种错误
庞大的银河系 正在以每秒600公里 的速度在广漠无垠 的宇宙中疾驰。
银河系
太阳系全图
太阳正带领着8大行 星(06.8.25冥王星被 降级为矮行星)、众多 卫星、小行星以及慧星 和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 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 速度旋转。
•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运动主体
X
相对论、非欧几何证实了时空的相对性
• 欧氏几何: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 19世纪30年代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创立非 欧几何:三角形三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广大 的宇宙空间特性) • 19世纪50年代德国数学家黎曼几何:三角形三 内角之和大于180度(微观空间)
时空观 牛顿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 时空观 广义相对论 时空观
实践——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 人类能 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 (一)什么是意识?
• 意识——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 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 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意识的本质: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 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 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 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 思,所谓‘天马行空’ 似的挥写 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 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 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 子二、三尺而已‛ 。 —— 鲁迅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3)指导实践改造物质世界 • (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规律的客观性案例 • “瑞雪兆丰年‛、
• • • • ‚鸡不入笼有大雨‛、 ‚泥鳅跳水来风暴‛、 ‚冬旱夏淋‛、 ‚夏热冬寒‛等等
规律的客观性案例
• 现象与事实:人们发现高温高压可以杀死葡 萄球菌、沙门氏菌、杆菌、霉菌、嗜盐菌等 细菌; • 原因是:高温高压后,细菌中的蛋白质结构 会发生热凝变,从而使细菌内部蛋白质结构 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 • 规律的应用:高温高压可以杀死细菌,人们 用此法消毒。
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拔苗助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其次,发现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又需要 在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完成。
孟母三迁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
人造地球卫星
空间站
人工林
杯弓蛇影
望梅止渴
(二)什么是实践?
生 产 实 践
科学实验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与动物消极地 适应自然的活动相区别)
实践
实践具有客观性现实性(与人以观念 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相区别)
客观现实性
实践的基 本特征
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即著名的 尺缩钟慢效应。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 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 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 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 愈大、分布愈密、重力 场愈强,则空间的‚曲 率‛就愈大、时间的流 逝就愈慢。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物 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具体物 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物质观
原子
客观实在
(二)物质的存在方式
•一切皆变,无物常驻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整个生物界 和人类社会都经 历着由低级到高 级、由简单到复 杂的发展过程。
•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也辍广。
荀 子
1、什么是规律?
• 规律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具有稳定性、 客观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质原 的子原 特构子 性成是 。,世 原界 子的 的本 特原 性, 就物 是质 物由
原 子
原子图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 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一)物质观的立体审视
--董仲舒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 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 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 牛顿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四方上下曰宇, 古往来今曰宙。 ——尸佼
过去、现在、将来为世, 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的特性
相对主义诡辩论
形而上学不变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夸大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 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事物之间的界限和质 的区别。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 河流。 ——克拉底鲁
庄子(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相对论者) •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事物的相对静止、 否认事物的绝对运动。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