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句子赏析题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句子赏析题方法归纳★[考点概述]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
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设问方式]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3、xx句子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文章赏析。
……★[解题方略]①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④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⑥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技巧点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记叙文是本文的体裁,它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来展现故事。
要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可以从题目、总起句、结尾、反复句、议论句、哲理性句和含义深长的句子等方面入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包括借助题目、要素归纳法、摘录主要句子和合并段意等。
材料组织特点是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划分层次可以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和总分总等方法进行。
最后,为文章拟标题时,可以找到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如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和作者情感等。
如何提高文章质量从内容、中心、线索、悬念设置、修辞和不同含义六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文章质量。
语言特色在具体语境和修辞方法的基础上,可以使用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言简意赅、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语言特色。
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形象生动地突出事物的特点。
2.比喻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简洁凝练的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通过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通过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通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6.衬托手法通过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通过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一、常见考点1.筛选整合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结构,理清思路;2.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含意;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4.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二、命题角度1.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分析概括;3.语言品味;4.主旨把握;5.作品感悟等。
三、语段阅读题答题总规则1.先读题干再读文章。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2.读文章时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准备作答时,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就要对相关段落反复研读;涉及全篇,就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并做概括。
四、题型及答题方法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①人物+事件;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发展情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比较取巧的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2)描写类:景物+特征(3)抒情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以时间推移、空间的转换为线索;(2)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3)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命题角度:(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从两个方面入手:(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2)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多注意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方法:(1)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神态):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某种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在有的情况下,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具体分析);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某种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PPT课件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修辞手法的作用
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记叙顺序作用:
01
法则:
02
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中找。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模仿创新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
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明悟情感 理清思路:线索,结构 (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小提示
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初中语文阅读方法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整体感知1、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如2005年山西临汾市中考试题《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一文中的第二题“请按事情发生的本来顺序,为*另写一个开头。
”*采用了倒叙的顺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素材进行重组的能力。
只要熟悉*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合理的想象,就会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再如2006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题“选文第4、5两段在记叙的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采用了插叙的顺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回答。
3、理出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的内容,掌握*的结构,理解*的中心思想。
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的线索是什么?”*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初一语文记叙文与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一语文记叙文与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主要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记叙文通常是以故事的形式叙述一个事件,而议论文则是通过作者的观点和论证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阅读这两种文章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出正确的答案选择。
一、记叙文阅读技巧记叙文本着重于事件的发生和经历,时常带有感情色彩,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理清文章的结构记叙文的结构分为开头、事件发展以及结尾,我们要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开头通常会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为以后的事件发展打下基础;事件发展部分是记叙文的核心,其中需要注意事件的顺序和环节;结尾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点题。
2. 注意细节和描写记叙文具有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叙述,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感受。
在阅读时需要注意些关键的事件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比如人物的心理描写、环境的变化和氛围的营造等。
3. 理解事物的发展记叙文中的事件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我们需要理解事物的发展轨迹。
例如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以及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等。
通过对事物的前后知识的衔接,可以深入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二、议论文阅读技巧议论文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论证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包含观点、逻辑和证据等方面的内容。
1. 抓住论点和各自的观点议论文的核心是作者的论点,读者需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抓住作者所提出的观点,并了解作者赞同或反对某一观点的理由。
2. 进行逻辑推理议论文需要有逻辑性和证据性,并且需要保证论证过程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读者需要理解文本中的逻辑关系和论证过程,对于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进行逻辑推理,整理出论证结构和论证步骤,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思路。
3. 挖掘文本中的证据作者的观点和论证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读者需要挖掘文本中的证据,了解作者观点的支持来源。
证据可以是事实、数据、案例、引用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综合分析。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_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
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
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
2)摘要归纳。
3) 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 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梳理答题技巧No.1记叙文含义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No.2记叙文六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用: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No.3记叙文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2.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作品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4.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No.4记叙文线索1.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
2.地点线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
3.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4.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5.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6.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记叙文线索作用:(1)是贯穿全文的脉络(2)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
(3)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No.5记叙文人称1.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它”“他”“他们”)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总结
描写 包括 环境 描 写和 人物 描写 。环 境描 写又 分 为 自然 环境 和 有 的文章 中 的总起 、过 渡句 、重点 段落 概括 了全 文 的大 意 , 社会 环境 描写 。 阅读 时可 直 接 引用 ,或稍 加整 理便 可抓 住主 要 内容 。如 《 花 》 养 自然 环境 描 写 的作 用 一 般 是 :① 渲染 了 …… 的气 氛 ;② 烘 文 ,可 根 据 结 尾 段来 概 括 它 的 大 意 :课 文 主 要 写 养 花有 喜 有 托 了人物 …… 的心情 :③ 推动 情节 发展 ,为下 文做铺 垫 ;④ 暗示 忧 ,有笑 有泪 ,有花 有果 ,有香 有色 。既 须劳动 ,又 长见 识 。 了人物……的品质:⑤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 2 明确 中心 . 点。 要 明确 中心 ,一 要抓 标题 ,二 要从 分析 开 头入手 ,三要 从分 社会 环 境描 写 的作用 一般 是 :① 交待 了… …的 社会 ( 史) 历 背 析篇 末入 手 ,四要抓 议论 、抒情 语 句。 景 ;② 交待 了人 物活 动场 所 ;③ 交待 了 ……的 风土 人情 ;④ 为下 3文 段 ( 种文 体) . 各 中指代词 指代 对象 的判 断 文情 节发 展作 铺垫 。 () 1 常考 的指 代 词 有 :这 、那 、这些 、那些 、其 他 、 以上 、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 如此 、此 … … 写 、神 态描 写 。其 作用 主要 有 :表现 人物 … …的思 想和 性格 ;或 () 2 一般 是往前 找 : 推动 情节 发展 ;或 揭示文 章主 题 。 () 3 找到 之 后 ,将 找到 的 内容 放 在指 代 词 所在 句 中读 一 读 , () 论 2议 看 是否适 合 。 记 叙 文 的 议 论 有三 种 方 式 :先 叙 后 议 、先 议 后 叙 、 夹 叙 夹 4 理 解 句子 . 议 。其 作用 有 :承 上 启 下 ; 统领 全 文 ;引 发读 者 思 考 ; 突 出 中 () 1分析 句子 的表达 作用 心 ;升华 主题 :画 龙 点睛等 。 ①抓 关键 词 。即字 面义+ 语境义 + 感义 情 () 3 抒情 ② 抓 修 辞 。比 喻 :形 象 生 动 。拟 人 : 赋 予事 物 以人 的 性 格 记 叙文 中抒 情 分直接 抒情 和 间接 抒情 。直 接抒 情 是指 作者 或 ( 、感 情和 动作 ) 思想 ,使 ……人 格化 ,形 象 生动 。夸 张 :给读 者 主 人 公直接 倾 吐 内心感 受 的抒情 发 式 ;间接抒 情 是指 寄情 于景 , 以鲜 明而 强烈 的 印象 ,突 出/ 讽刺 / 调 了什 么 。排 比:增 强 了语 强 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 言气势 。对 比 :形成 强 烈反 差 ,突 出 了什 么 。对 偶 :句式 整齐 , 突 式 。抒情的作用是抒发作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 形式 优 美 ,音 韵和 谐 。 反复 : 强调 / 出了什 么 内容 。设 问 :引 使 文章 具有 强大 的感 染力 。 起 读 者注 意 和 思考 。反 问 :加 强肯 定/ 定 的语 气 。 引用 :使 内 否 () 明 4说 . 容更真 实 、准确 、深刻 、精 密 。反语 :增加 讽刺 意味 。 () 2理解 句子 的深 层含义 、特 殊含 义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 ,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 要。 ① 运用 比喻 、象 征手法 ,答 出本义 。 4 表现 手法 ( . 写作 手法) ② 抽 象 、概 括 的 内容 , 意义 要 谈 具 体 ,用 浅 显 的 语 备 l j j 对 比 :通 过 比较 , 突 出 事物 的特 点 ,更 好 地表 现 文 章 的 主 来 。 题。 () 键语句 的作 用 3关 衬 托 : 以次 要 的 人 或 事 物衬 托 主 要 的 人 或 事物 ,突 出主 要 ① 开 头句 。环 境描 写 ,点 明故 事发 生 的地 点 、环 境 , 引出 F 的人 或事 物 的特 点 、性格 、思 想 、感情 等 。 同类 事物 衬 托是 “ 正 文 ,为下 文情 节 发展 作铺 垫 。其他 的 内容 也能起 到 开篇 点题 ; 奠 定全 文 的感情 基 调 ;设置 悬念 ; 总领全 文 或引 出下 文 :为 F 文情 衬 ”,相 反事物 衬托 是 “ 反村 ”; 以次衬 主 。 欲 扬 先抑 :先 贬抑 再 大力 颂扬 所描 写 的对象 ,上 下 文形 成对 节发 展作铺 垫 的作用 。 比 ,突 出所写 的对象 ,收 到 出人 意料 的感 人效果 。 ② 结 尾句 :总 结 全 文 ; 照应 开头 ;点 明 中心 ; 深 化 升 华 主 象 征 :把 特 定 的意义 寄托 在所 描写 的 事物 上 ,表 达 了 …… 的 题;留有余地,给人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衬托:①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②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③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悬念:先将疑问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以达到更好地表达主题的目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对比:①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增强语气,使意义更明显。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本文介绍了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应该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从题目、人物和事件入手。
文章的材料组织应该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
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这些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记叙文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总分总的方式进行划分。
这样的划分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包括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和节奏感强等。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拟人手法可以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比喻手法可以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和讲解道理。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
象征手法可以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手法可以通过侧面烘托,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总之,阅读记叙文需要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线索和划分方式。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经验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包括:自由、灵活、随意、自然、真实、生动、具有思想性、感性和艺术性等。
散文可以写人、写事、写景、写思想、写感情等,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是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散文讲究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以达到传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1、散文和小说的种类及要素散文有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两种,而小说则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都有三个要素,即人物、环境和情节。
人物是故事的主角,环境则为人物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情节则是故事发展的核心。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归纳总结阅读理解是中学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题型,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运用,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一、记叙文阅读理解记叙文是最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之一,通过对记叙文文章的阅读,考察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2. 考点:主题概括、人物分析、环境描写、情感表达等3. 解题技巧:(1) 全文阅读:首先整体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情节;(2) 标注关键词:标注出文章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方便解题;(3) 理清脉络: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把握主题发展;(4) 细节理解:根据题目要求,仔细寻找细节信息,进行推理。
二、说明文阅读理解说明文类阅读理解题型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文章中的事实陈述、原理解释、方法步骤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2. 考点:事实判断、原理解释、方法步骤等3. 解题技巧:(1) 抓关键词:注重文章中的事实陈述和原理解释;(2) 确定中心思想: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辅助解题;(3) 理解句子:理解难句和长句,掌握文章的思路;(4) 小结归纳:对文章内容进行小结,把握文章结构。
三、议论文阅读理解议论文类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主题、观点、论证思路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短文填空、判断题等2. 考点:主题概括、观点分析、论证思路等3. 解题技巧:(1) 寻找主题:把握文章的观点和论据,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 分析态度:理解作者的态度,辨认文章中的强调词语;(3) 推理论证:通过推理和推断,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4) 判断真伪:辨认信息的真实与否,区分事实和观点。
四、诗歌类阅读理解诗歌类阅读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1. 题目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2. 考点:意境把握、修辞手法分析等3. 解题技巧:(1) 捕捉意境: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2) 辨明修辞:找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3) 寻找主题:发现诗歌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帮助解题;(4) 注意韵律: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的整体美感。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散文)答题技巧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简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限定字数方法:“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了”或“什么怎么样了”。
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例2.“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例答案:不理解(反感、嫌烦等)赞赏(推崇、赞美、赞同、认同等)(二)句子型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无字数限定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
”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例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案:(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2分)例7.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答案:(3分,至少写出三点)父亲不回北京、安身于小城,做普通的工作;不仅爱好广泛,而且都能耗费精力将其一一做到极致;过着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甘做普通老百姓;与大多数人的忙碌奔波完全不同,与功利化过重的现实社会“脱节”。
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的阅读答题技巧
浅谈初中语文记叙文的阅读答题技巧摘要】在初中语文科目中,记叙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语文中考卷中,记叙文阅读是必考科目,一般占到13-15分,占到了整张试卷分值的1/10,可见记叙文阅读的重要性。
想要提高语文记叙文水平,不仅需要多读多记,还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记叙文阅读的技巧,并且要对这些技巧进行记忆。
本文重点阐述了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阅读技巧一、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注重积累想要提高记叙文阅读成绩,教师要将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课外阅读读物作为基础,因为在一些记叙文题目中,需要运用到学生的课外知识。
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增加一些课外阅读。
(一)注重教材,提高基础有人会说教材中的内容跟提高记叙文阅读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想要提高记叙文阅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记叙文题目中都需要用到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使得学生打好基础,促进学生的记叙文水平得到提高。
(二)增加课外阅读,增加积累课外阅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增加课外阅读,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进行阅读,课外阅读的读物教师可以不进行硬性规定,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喜好进行购买课外读物,并对其进行阅读。
在阅读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进行运用。
二、增加语文阅读技巧,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一)文章结构上的技巧1.问文章体裁:此文的体裁为记叙文。
这是一个固定套路,要求学生对这句话进行记忆并且运用。
2.问文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过程、结果。
3.问文章的内容:题目问文章内容的方式一般是这样的,此文的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而针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这样进行回答:此文记叙了……的故事(事件的起因、经过、过程)这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顺序及作用-答案版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叙述顺序及作用叙述顺序:1.倒叙: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到最后写,后发生的事情放到文章的前面去写。
2.插叙:正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插入另外一件事(当前的事件并没有讲完),另外一件事情讲完之后接着原来的事件继续叙述。
(多采用回忆的形式或者场景切换、时间转换等形式)3.补叙:由于情节发展或者表达主题的需要,将前面已经讲过的事情再用一两句话进行补充说明。
4.顺叙:也称为正叙。
就是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是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
5.平叙(了解即可):指在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者是两件以上的事情。
(考试一般不会考到)考试考的较多的是倒序和插叙,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
无论哪种叙述方式,都有突出或者是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叙述顺序的作用:倒序的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3.突出文章的主题。
插叙的作用:1.突出文章的主旨。
2.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3.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丰富文章的故事情节。
补叙的作用:1.补充交代上文……的原因/结局2.深化文章的主题。
3.引人深思。
例文一:(一)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张莹①六月,花红柳绿。
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
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
“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精选5篇)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篇1(一)、信息筛选类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记叙文——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题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白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来叙述,做到:准确、清楚、简洁)、抓段落中心句题型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注意:记叙文文中议论是由某件事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题型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首先要分析文章的结构)题型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答案一般在原文语句附近(用文中句子或关键词语)(二)、审美鉴赏类对应解题技巧:题型1、本文标题有何作用?标题的作用:A、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B、总结文章的内容、点明主旨。
C、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D、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
题型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此题一般有固定的套路:1、动词生动表现人(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题型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请说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此题有两种答题模式: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题型2)2、分析该句的修辞+修辞作用。
(见修辞的解答)题型4:某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在文章开头:1、引出下文;2、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3、照应文章标题;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模式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模式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模式1、记叙文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或事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需要进行综合概括。
2、文章的概括分为内容概括和主题概括。
内容概括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包括人物和事件(A、谁干了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则是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3、找主题句的标志包括标题、开头或结尾,主要在尾部2个自然段的抒情和议论。
主题句的作用是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问文章中心/主旨/主题/深意是什么时,可以采用以下三步走:先概括文章记叙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再表现文章的中心内涵,字面背后的真谛;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情。
5、给文段划分层次可以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或总分总(掐头去尾)的方式进行。
6、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一条主线或脉络。
线索的标志包括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可以采用线索标题(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或主题标题(结尾处找抒情、议论句)的方式。
8、语言特色包括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和通俗易懂等。
语言赏析可以使用朴实无华、写得晶莹澄流澈、明润无疵、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语言简洁、气势纵横、文字洗练、意境深邃等词语。
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使得文章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文辞畅达,沉静雅洁,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深度和内涵。
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和景物的状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记叙文的作用是通过平铺直叙、普普通通的交代,将人物和事件的经过描述清楚。
使用的频率最高,是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历其事的感觉。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阅读技巧 -技巧分析: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一.修辞方法及作用ﻭ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ﻭ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反问:态度鲜明,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ﻭ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问:态度鲜明,语气,强烈抒情。
二.表达方式ﻭ1.记叙2.议论3。
抒情4。
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5。
说明●类型1三、写作手法及作用?ﻭ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ﻭ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作用分别如下: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ﻭ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ﻭ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ﻭ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ﻭ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ﻭ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浅析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
浅析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主要是“重点考查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近几年中考命题范围材料来自于教材之外,题型为散文和科技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
主观性试题,分值为22-24分。
而中考主要围绕以下要点来考查: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观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正确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5.客观评价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准确把握人物的精神面貌。
6.了解并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表达作用。
7.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8.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针对以上《新课程标准》要求﹑命题范围和考查考点,可以看出记叙文阅读其实是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理解能力,这部分分值较大,然而学生丢分最惨重。
那么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丢分最少呢?笔者认为应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及技巧。
记叙文文体涉及到的知识较多,如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结构﹑记叙的中心﹑记叙的表达方式﹑人物形象刻画﹑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对这些知识应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就这些方面举例加以说明。
第一、如考查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就应知道有哪些修辞方法?各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怎样呢?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即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第二、考查记叙的顺序及作用时,就应了解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作用: 顺叙使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技巧1、常见的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主题句(中心句或主旨句)首段(段首)或尾段(段尾)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9、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阅读兴趣等。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写来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让人读起来更加亲切,第二人称使文章更有说服力,3.第三人称使文章读起来像故事,悬念层叠,让人更想读完文章.但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
1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11)侧面描写;(12)侧面烘托。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附:景物描写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③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18、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
19、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2)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
20、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21、表现(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约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强烈鲜明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入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②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设置背景、衬托人物形象④深化文章主题⑤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5、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7、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抒情等手法又不可缺少。
在记叙文中,议论一般起到阐发事件意义、突出主旨的作用,而抒情在升华文章中心的同时,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物、事件所持的情感与态度。
28、句子的作用:一般包含内容及结构两方面的作用————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
记叙文阅读技巧(2)一、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
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
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
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
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
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
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三、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四、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五、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题目2、分析文章的开头3、分析文章的结尾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小说知识点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5、描写的种类: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七、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八、散文的一般知识1 、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2、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记叙文阅读技巧(三)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