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专题六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小说
读书心得——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读书心得——论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
封建意义
巴金的小说《激流三部曲》不但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腐朽,还以大量的笔墨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文化运动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是这部小说中的一个亮点。
一、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
小说主人公觉新贯穿于《激流三部曲》的始终,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人物,也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作者以他为代表,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
作者从觉新的爱情生活入手来突出他的悲剧人生。他是宗法制大家庭溃败过程中的“长子”典型,性格复杂,徘徊挣扎于多重人事矛盾和精神冲突的漩涡之中,负载着极为深刻的、时代的和历史的文化内涵。
觉新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极具才华和前途,脑子里充满美丽的幻想。然而,在以高老太爷、冯乐山等为代表的封建主义者腥风血雨的压迫下,他的愿望最终破灭。而更残忍的是他幻想着能够与自己深爱的梅长相厮守,竟然比不过父母那里抓阄的婚姻。这种腐朽而愚昧的方式最终将一个年青人对爱情的追求化为泡影。
在封建制度的压榨下,又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打击后,觉新的性格彻底发生了改变。一方面,他本身就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是受旧制度熏陶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他心底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他所爱的梅和瑞珏的是
“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却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在封建专制主义者的压迫下,不得不充当他们的帮凶。
他是青年,也曾为新思想所触动,但长期的封建教育和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对旧家庭、旧制度抱着留恋、存有幻想,懦弱的觉新缺乏新人的勇气和力量,面对封建势力的压迫,他痛苦伤心,又无可奈何,只好逆来顺受。作者批判和否定了觉新屈从于封建势力的“作揖哲学”、“无抵抗主义”,对他内心的矛盾和苦痛,又寄予了应有的同情,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
巴金和他激流三部曲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书颇丰,代表作品《家》、《春》《秋》。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现代文学家,现代翻译家,现代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现任中国作协主席.
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志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名利。曲奏南薰,霞焕椿庭。人歌上寿,仁者遐龄。立言立德,益世益民。如鹤如松,长寿常青。百岁翩临,华夏集庆。海上人瑞,天际有星。他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中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
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
作者:朱峰樟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8期
摘要: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被人们称为《激流三部曲》,也是巴金的长篇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读者的喜欢。作者通过描写金陵城高公馆的盛衰,展现了旧中国的腐朽和没落,揭示了封建家庭旧礼教的残酷和在这样环境下一代青年人的不同命运。[1]这部长篇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激流,是因为作品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在近代衰败的故事中,歌颂了知识青年思想的最初觉醒,它就如同一股激流,唤醒了近代人如死水般的思想。
关键词:巴金《家》《春》《秋》
作品设定的时间是近代“五四”运动时代,“五四”运动的思想浪潮慢慢被吹到了思想相对闭塞的成都,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族高家为故事主线,真实地描述了高家衰落的历史过程。[1]
高家外表光鲜亮丽,是传承多代的书香门第,但是在这层遮羞布后面的,是一个家族内部的荒淫无度、明争暗斗、无耻龌龊,以高家老太爷为代表的高家卫道者,竭力维护着克己复礼的封建教条,希望以此来维护面临崩溃的家庭,拒绝一切新思想新事物,甚至不惜牺牲青年人为代价,这样就加深了老一代和新一代、旧思想和新思想、当权势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使年轻人在这样的夹缝中痛苦地生存着。在《家》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威严,由于这个家族的封建礼教的威严,瑞珏的悲惨命运应运而生,梅抑郁致死,鸣凤的投湖悲剧等,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结局,无一不是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黑暗和其对人们思想严重的禁锢性。[2]尤其是鸣凤投湖的悲剧,她爱上了三少爷觉慧,因为身份的悬殊,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无终爱恋,但是却因为自己无法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因此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和抵抗自杀而死,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一个人微言轻的丫鬟估计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了吧,看到这个结局,人们也只剩唏嘘了,封建礼教害人不轻啊。
名著名篇 巴金和他的激流三部曲
巴金和他的《激流三部曲》
随着新文学运动的成长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最初,是“五四”的风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动和鼓舞,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新文学的兴趣。从二十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投身于文学工作;到了三十年代,就成为深受欢迎的著名作家。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继承发扬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和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呼号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把新文学创作推向新的水平。其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是巴金、老舍、曹禺三位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一九四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一九二三年,他从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一九二七年初赴法国,在更为宽广的天地里,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理想。后来,他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注:《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一些俄国虚无党人的主张和行为,也使他受到鼓舞。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复杂的思想影响的深浅不同的印记。
巴金的创作生活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的旅法期间。当时,正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大资产阶级的背叛,从蓬勃展开的大好局面一下子跌进失败的深渊。革命转入低潮。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抗议,处死巴金奉为“先生”的无政府主义者凡宰地的消息,更使他感到震惊和悲痛。这些,都给他最初的创作带来一种特殊的不安、骚乱的氛围。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的环境中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作者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残暴与不义,怀着很大的热情塑造了杜大心、陈真、吴仁民、李佩珠等人物形象,赞美他们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未来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思想主题,和人民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是一致的。因此,作品在当时不资产阶级青年读者中曾经引起较大的反响,有助于激发读者变革旧现实的热情;而通过上述人物的失败和牺牲的命运,客观上也显示出了个人反抗的悲剧。但这些正面形象的思想性格中都有以“救世主”自居、脱离群众和狂热、偏激等毛病,他们自由散漫,肯定行刺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视牺牲为自己唯一的神圣责任,这正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作者在描写中对他们采取了无批判的态度,事实上就是赞扬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极端民主自由的思想。在《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电》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极为明显。作品从工会,妇女协会、学校等各方面错综地描写了某小城市中一个激进团体的反军阀活动,着重写了团体内部一群青年的生活、斗争和死亡。虽然其中的阴郁气氛已较最早的《灭亡》等作品有所减少,但从这个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革命团体的活动中,却可更具体地看到思想方面的弱点和生活方面的破绽。这里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没有坚强的群众基础,只有一些彼此思想接近的青年,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勇敢就企图在残暴的反动统治下立刻打开一个局面。作者对那种只是出于狂热,并不能给革命事业带来切实好处的单纯的献身精神,
1巴金《激流三部曲》
巴金《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写作生涯,我独胆用下面两句话来概括:作文《家》《春》《秋》,做人《随想录》!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它的第一部《家》,更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巴金在《〈激流〉总序》中声称,“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激流三部曲》主要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抗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小说多侧面地暴露了宗法家庭统治者的顽固和专制,以及“长子继承制”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封建家庭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歌颂了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的叛逆行动,表现了青年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小说写了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周伯涛、觉新、觉民、琴、梅、瑞珏、鸣凤、淑英、淑华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觉慧是封建宗法伦理文化的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五四”文化思潮培育的大家庭逆子的新典型.觉新是三部曲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宗法制大家庭溃败过程中的“长子”典型,性格复杂,徘徊挣扎于多重人事矛盾和精神冲突的漩涡之中,负载着极为深刻的时代的和历史的文化内涵.高老太爷是大家庭衰败过程中的封建专制家长.他的威权受到来自“败家子”和“叛逆者”两方面的挑战.他在内心矛盾痛苦中死去,象征着一种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三部曲的第一部《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在高老太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就在这一背景下,作品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事.《家》的巨大成功,有力地实现了巴金原初的写作意图.“我要反抗这个命运”,“我所憎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制度”.
1巴金《激流三部曲》
1巴金《激流三部曲》
第一篇:1巴金《激流三部曲》
巴金《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写作生涯,我独胆用下面两句话来概括:作文《家》《春》《秋》,做人《随想录》!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它的第一部《家》,更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巴金在《〈激流〉总序》中声称,“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激流三部曲》主要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抗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小说多侧面地暴露了宗法家庭统治者的顽固和专制,以及“长子继承制”的内在矛盾,揭示了封建家庭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歌颂了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的叛逆行动,表现了青年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小说写了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周伯涛、觉新、觉民、琴、梅、瑞珏、鸣凤、淑英、淑华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觉慧是封建宗法伦理文化的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五四”文化思潮培育的大家庭逆子的新典型。觉新是三部曲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他是宗法制大家庭溃败过程中的“长子”典型,性格复杂,徘徊挣扎于多重人事矛盾和精神冲突的漩涡之中,负载着极为深刻的时代的和历史的文化内涵。高老太爷是大家庭衰败过程中的封建专制家长。他的威权受到来自“败家子”和“叛逆者”两方面的挑战。他在内心矛盾痛苦中死去,象征着一种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三部曲的第一部《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在高老太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就在这一背景下,作品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
巴金青春三部曲的题材
巴金青春三部曲的题材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冯文淑》《田惠世》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爱情三部曲》是1988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是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系列之一,主要包括《雾》《雨》《电》,主要内容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
《人间》三部曲,这三部小说,被后人称为“人间三部曲”,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后期小说的扛鼎之作,长篇绝唱。本套书可以说是巴金创作艺术的高峰,整体创作风格陡然一变,由早期的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冷静深刻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其艺术水准远在成名作《家》之上。
《抗战》三部曲,是巴金耗时六年完成的长篇系列小说。它是巴金用笔迅速反映抗战现实的佳作。巴金结合当时的历史现状,从三个角度展现了抗战期间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精神在文本中
表达了对日寇血腥暴行的沉重控诉,赞扬了我国军民奋勇抗战、共度难关的精神品质。
扩展资料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简述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内容和意义
《激流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是巴金众多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1)“激流三部曲”的内容
《激流三部曲》以成都为背景,描写了1919年至1924年中国历史处在转折时期这一风起云涌的动荡时代中,封建大家庭高家四代人的生活。记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分化与衰落,以及青年一代冲破封建宗法束缚,走向新生活的过程,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巨大力量。
①《家》以爱情故事为主干情节
《家》描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外两个悲剧事件。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直接间接地联系着。作品在描写青年一代爱情悲剧的同时,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封建大家庭的必然的衰落过程:高觉慧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杂志,对家中在道德礼法掩盖下的种种F败现象十分厌恶。他的祖父高老太爷是家中的专*制魔王,一手包办儿孙的婚姻,造成了梅芬、鸣凤、瑞珏、觉新等人的悲剧。觉慧不满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积极支持二哥觉民抗婚。最后,当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象征——高老太爷死去时,觉慧毅然离家出走,奔向新的生活。
《家》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
《《激流三部曲》中的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
# 激流三部曲中的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
概述
《激流三部曲》是中国作家巴金先生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包括《家》、《春》
和《秋》。这些小说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社会动荡和
普通人的命运。本文将分析这些小说中个人命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1. 历史背景
在文中,巴金通过描述20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背景来展现激流
三部曲中的故事。他详细描绘了中国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封建传统、帝国
主义侵略、民族矛盾等。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因素不断演化并构成了个人命运
与社会变革之间错综复杂而紧密相连的关系。
2. 个人命运呈现
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以富有感情和深入思考的方式讲述了各个主要角色
的个人经历。通过他们的成长、婚姻、事业和身份等方面,读者能够深入了解
到他们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这些角色的命运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时动荡
不安的社会环境。
3. 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
《激流三部曲》中的社会变革呼应了主人公们的个人命运。巴金通过描绘各种
历史事件和社会转型,展示了个人命运如何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的影响。同时,社会变革也给予了一些机会,为主人公们提供了改善自身命运的可能性。
4. 角色对比与反思
通过对《激流三部曲》中不同角色的对比,读者可以看到不同命运轨迹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一些角色通过勇气和努力全力抵御困境,实现自我价值,而另一些则被逆境击败或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而遭受痛苦。这反映了社会变革对个体产生的切实影响,并引发了对个人选择权利以及社会公正问题的思考。
5. 结论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透过个人命运的叙事,揭示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紧密交织的关系。这些小说通过描述历史背景和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呈现了正面或负面的社会变革对普通人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能够从中深刻理解到,个人命运和社会变革密不可分,而通过深入思考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命运。
专题六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专题六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学习要求
了解: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老舍小说的创作特点。巴金小说的创作特点。李劼人小说和《死水微澜》的创作特点。路翎小说和《财主底的儿女们》的创作特点。钱锺书小说和《围城》的创作特点。沙汀小说和《淘金记》的创作特点。
掌握:茅盾小说从《蚀》、《虹》到《子夜》的发展与变化。老舍小说从《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的发展与变化。巴金小说从《灭亡》、《家》到《寒夜》的发展与变化。茅盾、老舍、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三四十年代长篇小说创作概况(P130-131)
中国社会矛盾系列小说(茅盾为代表)
北京市民生活系列小说(老舍为核心)
封建家族系列小说(巴金为核心)
四川农村生活系列小说(沙汀为核心)
解放区农村变革系列小说(赵树理代表)
“长河小说”(李劼人为代表)
二李劼人、路翎、钱锺书、沙汀的小说(P131-135)
钱锺书的《围城》是一幅抗战期间知识分子凡俗生活的“浮世绘”,也是40年代讽刺小说创作潮流的“压轴戏”,更是一部可以与《儒林外史》比肩的经典讽刺小说。
三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P135-140)
以《子夜》为代表的“社会剖析小说”(或“社会剖析派小说”),常常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而主要人物又常常是某一阶级的代表;二是都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物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都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三是作品都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既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也有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
《激流三部曲》
读书笔记
(一)《激流三部曲》
作者:巴金出版时间:1979年
书籍版本:家为79年一版一印,春秋为2版一印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信息: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
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引言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的总序中声称“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着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作品所写的正是这样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垂死的封建统治力量疯狂地吞噬者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深为革命潮流所吸引的青年一代开始了觉醒、挣扎与斗争的悲壮历程。《激流三部曲》所反映的时间是跨度是1919年至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背景是当时还很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庭制度的典型形态。在高老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潜滋暗长,逐步激化。在这一背景下,主要描写了高家三兄弟的恋爱故事。高觉慧与鸣凤、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钰钰的悲剧事件。《春》主要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的蕙表妹的悲剧事件。《秋》,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析、“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其主题着重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支柱的崩溃。
读书心得——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
读书心得——巴金《激流三部曲》解读作品设定的时间是近代“五四”运动时代,“五四”运动的思想浪潮慢慢被吹到了思想相对闭塞的成都,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族高家为故事主线,真实地描述了高家衰落的历史过程。
高家外表光鲜亮丽,是传承多代的书香门第,但是在这层遮羞布后面的,是一个家族内部的荒淫无度、明争暗斗、无耻龌龊,以高家老太爷为代表的高家卫道者,竭力维护着克己复礼的封建教条,希望以此来维护面临崩溃的家庭,拒绝一切新思想新事物,甚至不惜牺牲青年人为代价,这样就加深了老一代和新一代、旧思想和新思想、当权势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使年轻人在这样的夹缝中痛苦地生存着。在《家》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威严,由于这个家族的封建礼教的威严,瑞珏的悲惨命运应运而生,梅抑郁致死,鸣凤的投湖悲剧等,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结局,无一不是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的黑暗和其对人们思想严重的禁锢性。尤其是鸣凤投湖的悲剧,她爱上了三少爷觉慧,因为身份的悬殊,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无终爱恋,但是却因为自己无法去做一个老头子的姨太太,因此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和抵抗自杀而死,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一个人微言轻的丫鬟估计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了吧,看到这个结局,人们也只剩唏嘘了,封建礼教害人不轻啊。
五四的先进思想浪潮逐渐吹醒了青年一代,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一代对于封建旧思想的厌恶也更加加深了新一代和旧一代之间的矛盾。受到这股新思想浪潮影响最深的就是觉慧,也是《家》中的重要人物。觉新是高家青年一代的长子,奉行作揖哲学,这为觉慧所不认同。觉慧对新思想如获至宝,但是觉慧本身是单纯的、幼稚的,他对封建旧势力不顾忌、不妥协、不害怕,没有办法对旧家庭里
专题六 三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
• 路翎是以胡风为首的“七月派”中最优秀的小说家。
• 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描写了时代动荡中苏州巨富蒋氏 家族两代人的经历。《财主底儿女们》的中心事件之一是 长媳金素痕在蒋家挑起的一场家产争夺战。 • 《围城》描写了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的恋爱纠葛,以 及与孙柔嘉的婚姻的破裂。
• 沙汀在抗战后完成了描写四川农村生活的三部长篇:《淘 金记》、《困兽记》和《还乡记》。 《淘金记》曾被卞 之琳誉为“抗战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பைடு நூலகம்
• 《寒夜》创作于1974年,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 说。 • 巴金小说创作过程上一个从“激情”走向“生活” 的过程,一个从以倾诉自己心中的激情为主,转 变为以描写客观现实生活为主的过程,一个由描 写青年知识分子中的英雄人物,转而描写现实生 活中的大人小事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浪漫主义风 格演变为现实主义的过程。
老舍的市民世界
• A.“老派市民”形象系列:通过戏剧性的夸张, 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 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主要有 老马(《二马》),张大哥(《离婚》),牛老 四(《牛天赐传》),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 宣(《四世同堂》)等。 • B.“新派市民”形象系列:是老舍嘲讽的一种 新潮而又浅薄的角色 。主要有张天真(《离 婚》),兰小山、丁约翰、祁瑞丰、冠招娣 (《四世同堂》)等。
老舍作品的“京味”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激流三部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里,巴金通过描写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女性意识与女性书写。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心理世界和命运,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与挣扎,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种种挣扎与追求。
在《家》中,巴金通过描写焦裕禄的妻子阿莲,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与挣扎。阿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生活充满了辛苦和牺牲。她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焦裕禄的事业,尽管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和重视。在这个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她们的命运往往被家庭和社会所限制。阿莲的形象展现了当时许多普通妇女的生活状况,她们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只能默默地承受着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另外一部小说《春》中,巴金通过描写少女艾兰,展现了青年女性的心理世界与情感追求。在这个小说中,艾兰是一个受到家庭和社会束缚的少女,她渴望自由与爱情,却又无法摆脱家庭对她的期望和压力。她渴望爱情,但却无法如愿。她最终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走上了一个平淡无奇的生活。巴金通过艾兰的形象展现了青年女性的心理挣扎与追求,她们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却又无法如愿,最终被社会的现实所裹挟。
在《秋》中,巴金通过描写李秋燕,展现了独立女性的形象与命运。李秋燕是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她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束缚,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幸福。她不愿意随波逐流,不愿意为了男人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尊严。她追求独立与自由,最终在职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巴金通过李秋燕的形象展现了独立女性在这个时代中的挣扎与追求,她们不愿被束缚,不愿为了男人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尊严,她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
六《激流》总序
巴金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 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 府主义思潮。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 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激流三部曲》:《家》(为其代表作) 《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 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作者巴金简介
巴金:现代作家,原名李尧堂,字 芾甘,四川成都人。1904年 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 祖父、父亲均做过满清官员。巴 金排行第四。1923年从封建家庭 出走。秋天,入上海市南洋中学 当住读生。后入南京学习,19 27年1月赴法国留学。二年后 归国回到上海。
百岁老人的愿望
“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 每张口都有饱饭, 每个心都得到温暖。 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 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 一根头发。”
2003年11月25日百 岁生日之际被国务院授 予“人民作家”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 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 年101岁 。
巴老在晚年最辉煌壮丽的一 笔就是在《随想录》中把 “讲真话”的问题提出来。 讲真话按说不是问题,但是 在十年残酷的“文革”时期, 这是无法实现的。随想录中 最核心的一笔就是讲真话。
巴金的作品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激流三部曲的内容
激流三部曲的内容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包括《家》《春》《秋》三部小说,以成都为背景,主要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及分化,描绘了封建社会衰退。
《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取材于中国封建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它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春》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迂腐、丑陋和对青少年的迫害,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虽然与第一部反映的主题一致,但在内容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秋》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
以上是《激流三部曲》的内容简介,建议阅读原著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亡》
《灭亡》1929年在国内发 表并引起轰动,使巴金正式 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巴金自己说,“《灭亡》 当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然而,在巴金的创作中却自 有它的重要意义,它已经表 现出巴金小说创作的某些基 本特色。诚如巴金自己所说 的,“我写的是感情,不是 生活。”
1928年底,巴金离法回国,仍然居住在上海。从1929年到1949年底,他一共 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大量翻译 作品。
1.高老太爷形象--封 建大家族的专制家长
高老太爷形象,揭露了封建宗法家族 制度压抑自由、戕害生命、制造悲剧的负 面品性。高老太爷的衰朽也预示封建大家 族的衰落。
2.觉新形象--封建大家族 的长子形象
▪一个封建家族制度重压下灵魂扭曲、 病态的形象 ▪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 ▪双重人格。半新半旧的人物。思想 与行动分裂。既是受害者又是帮凶。 ▪觉新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对 人的扭曲、异化,对生命活力、自 由爱情的压抑,反映了传统文化的 消极面。
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品, 特别是它的第一部《家》,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
巴金在《{激流)总序》中声称,“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 写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 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作品所写的正是这样一股生活的激流:一方面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 垂死的封建统治力量疯狂地吞噬着年轻的生命,另一方面深为革命潮流所 吸引的青年一代开始了觉醒、挣扎与斗争的悲壮历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家》
一、《家》的思想内容 1.封建大家族的衰落和罪恶。 高老太爷、克安、克定
2.青年的爱情悲剧。 觉新、李瑞珏、鸣凤、钱梅芬
3.叛逆者的觉醒和反抗。 觉民、觉慧和琴
二、《家》的三类家族人物形象: 封建家族制度的统治者(高老太爷为代 表)。 封建家族制度的牺牲者(觉新为代表)。 封建家族制度的叛逆者(觉慧为代表)。
1914年巴金的母亲病逝,1917年父亲又病故,这 两件事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激变。
巴金说,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 一个专制的大王国。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 我看见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同时在我的渴望 自由发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压迫’象沉重的 石块重重地压着”。
这些压迫主要来自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以及长辈 的威权。在这虚伪的礼教的囚牢中,巴金看到 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挣扎、受苦以至死亡。于 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接着 ‘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
巴金自述关于《灭亡》的创作经过:
“每夜回到旅馆里,我稍微休息了一下疲倦的身子,就 点燃了煤气炉煮茶来喝。于是,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敲 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去 的回忆继续来折磨我了。我想到在上海的活动的生活, 我想到那些在苦斗中的朋友,我想到那过去的爱和恨、 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清、希望和挣扎,我想到那过 去的一切,我底心就像被刀割着痛,那不能熄灭的烈 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年轻的 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写下来。 每晚上一面听着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我一面在练习簿 上写一点类似小说的东西。这样,在三月里我写成了 《灭亡》底(的)前四章。”
巴金在《家》的“后记”中这样说
《家》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在一九三 一年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写成的。所以最 初发表的时候用了《激流》的名字。我写这本 小说花去的时间并不多。然而要是没有我最初 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 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家》里面不 一定就有我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物却都是我 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 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我写《家》的时候我 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 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 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 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 异常鲜明。
▪ 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行动上犹豫、 不够果断;感情上同封建家庭藕断丝连; 对未来生活没有明确目标。
《寒夜》
40年代,巴金开始写 没有英雄色彩的小人小事, 写社会重压下的“委顿的 生命”,由热情奔放的抒 情咏叹变得悲戚而悒郁, 转向对人生世像的深沉思 考。最具代表性的是长篇 小说《寒夜》。
《寒夜》的悲剧及其 成因分析
巴金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省广元县知县。
左 三 是 外 婆 抱 着 的 幼 年 巴 金
巴金的第一个先生——母亲
巴金把他的母亲陈淑芬称为他的第一位先生,他自称从母亲那里 学会爱:“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 使我知道了爱与被爱的幸福,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 情,她教我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与富。她叫我去帮助那些在困苦中 需要扶助的人。”“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拿来分给 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点事情。把我和这社会联系起来的也 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
3.觉慧形象--幼稚而
大胆的叛徒
▪ 觉慧属于幼子形象,是高家的叛逆者, 是时代的新人典型。
▪ “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格的主 要特征。
▪ “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是高家所 有人中最为清醒的一个,蔑视以高老太 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斗。 参加学生运动,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 神驱鬼,与丫鬟鸣凤恋爱。
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五四运动爆发,唤醒
了巴金。各种广泛传播 的“主义”与思潮,在 巴金眼前展开了一个崭 新的世界,而最先打开 少年巴金心扉的是无政 府主义。 1923年,巴 金从家中出走,离开闭 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 京求学。
留学法国
1927 年1月,为 了进一步对无政府主 义进行“深的研究”, 巴金赴法国留学。图 为巴金(左)在法国 与同学合影。
罪恶社会里的“小人物的悲 哀”。
三个善良的小人物:懦弱 自卑的小职员汪文宣;渴望个人 幸福的“花瓶”曾树生;封建守 旧的“二等老妈子”汪母。小说 写了一个普通市民知识分子家庭 汪家,在现实中破裂的悲剧,揭 露了时代的黑暗和腐败,为那些 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了痛 苦的呼声。
悲剧的成因
▪社会的悲剧 ▪性格的悲剧:汪文宣和曾树生在性 格、追求和思想观念上的不和谐。 ▪文化的悲剧:汪母的传统道德和曾 树生的新派思想。
现代文学大家 巴金
巴 金
一、生平
1、童年时代
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原名 李尧棠,字芾甘。
“尧”是李家巴金这一辈的排行,“棠”和 “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意思 是说,这棵小小的棠梨树,不要去砍伐它,这 是周朝有德政的召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寒夜》与《家》的比较
由《家》到《寒夜》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深化。 风格:情感外露到客观冷静,热情奔放到沉 郁忧伤。 题材:封建大家族到平凡小家庭,写没有英 雄色彩 的凡人小事。 人物描写:两极对立到复杂性,刻画的重点 由外部事件转向内心世界。
谢谢大家!
1927年至1928年12月,巴金创作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中篇)。从此开始使用笔名“巴金”。这笔名曾被许多 人误以为是取无政府主义领袖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的首尾 两字组成的。其实, “巴金”中的“巴” 字是为了纪念 与他处得极好的在法国投水自杀的中国同学“巴恩波”, “金”字是另一个同学从巴金当时正在翻译的《伦理学的 起源和发展》的最后一个字信手拈来的。
《激流三部曲》所反映内容的时间跨度是1919年至 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的动荡的历史 转折时期,背景是当时中国还很闭塞的内地——四川 成都。三部曲的第一部《家》,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 庭制度的典型形态。在高老太爷统治下,这个家庭内 部充满着虚伪和罪恶,各种矛盾在潜滋暗长,逐步激 化。
就在这一背景下,作品描写了高氏三兄弟的恋爱故 事。其中高觉慧与婢女鸣凤构成了第一个悲剧事件; 高觉新与钱梅芬及瑞珏构成了另两个悲剧事件。
这几个悲剧事件虽然原因各异,但在一个基本点上 却是共同的:她们都为追求幸福的爱情而和封建礼教 及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导致了 她们的悲剧命运,特别是,她们的不幸都与高老太爷 直接间接地相联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