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反思课件
• 透视现象基本概念与原理 • 绘画作品中透视现象分析 • 教学过程中透视现象讲解方法探讨 • 学生作品展示与透视现象应用评价 • 教学效果反思与改进策略
目录
Part
01
透视现象基本概念与原理
透视现象定义及作用
透视现象定义
在绘画中,通过线条、色彩和明 暗等手段,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 三维空间感的现象。
作品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和改进 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Part
04
学生作品展示与透视现象应用 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及互评
作品展示
挑选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通过投影或展示板进行展示,让全班 同学都能欣赏到彼此的作品。
互评环节
引导学生们从透视现象的应用、画面 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对展示的作品 进行互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视觉原理与心理感知
视觉原理
人的眼睛在观看物体时,会根据光线、角度和距离等因素产生视觉上的变化。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正是基于这些视觉原理来表现的。
心理感知
人对空间的感知不仅依赖于视觉信息,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们对 熟悉的场景和空间布局有一定的心理预期,这会影响对画面的空间感知。
Part
02
完善教学资源
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如提供优 秀的绘画作品供学生分析和学习,或 者引入专业的绘画软件辅助教学。
增加实践机会
可以安排更多的绘画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巩固 所学的透视原理。
丰富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THANKS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教学内容1. 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透视的基本技法。
2. 学习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3. 通过欣赏和分析名家的透视绘画作品,提高对透视现象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透视的基本画法,能够运用透视原理绘制简单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绘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画法。
2. 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制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图纸、画具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PPT,介绍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关注透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教师讲解透视的基本画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透视的画法。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透视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掌握透视原理。
4. 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名家的透视绘画作品,提高学生对透视现象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5. 创作:学生根据所学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课堂收获。
六、板书设计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的基本画法。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透视原理,绘制一幅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绘画作品。
2. 课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思考如何在今后的绘画中更好地运用透视原理。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是指在绘画中,由于观察点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得物体在画面上产生的一种近大远小的现象。
2. 透视的分类:线性透视、空气透视、色彩透视等。
3. 透视的基本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等。
4.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透视原理画出真实、立体的空间感。
5. 欣赏和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透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空间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示范法:展示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并进行现场演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透视运用。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具有透视感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绘画作品、画具、白色board。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透视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知识。
3. 示范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绘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的效果。
4.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透视运用,让学生了解透视在实际绘画中的重要性。
5. 学生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五年级上册
d.评价与反思:评价标准,如透视准确性、空间感表现等,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和自我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远处的物体看起来会变小、线条会收敛的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透视现象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透视现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绘画实践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b.能够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
3.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在绘画实践和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a.能够在小组内分享透视知识,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b.能够积极评价他人作品,吸收他人优点,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透视基本概念的理解:重点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原理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探讨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我注意到,当学生首次接触透视概念时,他们普遍感到好奇,但也伴随着一些困惑。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名画案例分析,让学生对透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第一章:透视现象概述1.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在绘画中表现空间感和深度的一种技巧。
透视使得画面上的物体能够呈现出真实世界的三维空间感。
1.2 透视的分类线性透视:通过线条的延伸和交汇来表现空间深度。
空气透视:通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几何透视:通过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第二章:线性透视的基本原理2.1 线性透视的要素消失点:画面上物体线条汇聚的点,表示远近关系。
基线:水平线或垂直线,作为消失点的参考线。
平行线:在透视中保持平行的线条。
2.2 线性透视的画法确定视平线:画面上的水平线,表示观察者的眼睛水平。
画出基线:根据视平线位置,画出垂直的基线。
确定消失点:根据物体的远近关系,确定消失点的位置。
画出平行线:从物体边缘出发,向消失点延伸,形成透视效果。
第三章:空气透视的原理与应用3.1 空气透视的原理空气透视是通过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随着距离的增加,色彩会逐渐变淡,明暗逐渐变暗。
3.2 空气透视的画法确定景深:根据观察者的视角,确定画面的景深范围。
运用色彩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渐变的色彩,表示远近关系。
运用明暗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渐变的明暗,表示远近关系。
第四章:几何透视的原理与应用4.1 几何透视的原理几何透视是通过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来表现空间深度。
随着距离的增加,物体的形状会变形,大小会变小。
4.2 几何透视的画法确定视距:根据观察者的视角,确定画面的视距范围。
运用形状变形:在物体边缘处使用形状的变形,表示远近关系。
运用大小渐变:在物体边缘处使用大小的渐变,表示远近关系。
第五章: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5.1 透视在风景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原理,表现出风景画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感。
运用不同类型的透视技巧,创造出独特的风景画面。
5.2 透视在人物画中的应用通过透视原理,表现出人物画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运用不同类型的透视技巧,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第六章:线性透视的实践练习6.1 绘制简单的线性透视练习画出单个物体的线性透视效果。
第0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五年级上册
第05课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2
画面中的景物越 来越小,最后都变 成一个小点了,所 以空间感很强。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这种现象叫
透视现象
近
远
高大 宽阔
低矮 窄小
霍贝玛用 透视现象描绘 了一条乡间小 路。你看到后 有怎样的感受?
《村道》 霍贝玛
说一说
1.学生作品是怎样取景的? 2.是如何表现近大远小的 透视现象的?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 在教室找一处场景写生, 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小组评价
1.说一说 你有什么收获。 2.评一评 谁的画面空间效果好。
设计制作:
苏家屯区沈南第一小学 李娇
我的位置不固定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上
下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
远
透视现象
说一说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透视规律)
近 近
远 远
近
远
颐和园长廊
横梁与树的变化规律是
(一样的)。
荷兰
透视现象 给画里”
我叫视平线, 是与你眼睛平行 的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5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5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案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透视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中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有所了解。
但透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知道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分析法:分析名画中的透视技巧,让学生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画作品感受透视现象。
4.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名画案例。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如:什么是透视?透视有哪些种类?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名画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透视技巧。
如:画家是如何运用透视现象表现空间的?透视现象如何增强画面的立体感?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透视知识创作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总结学习心得。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
透 基本术语主要有:
视 ❖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学 ❖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图(一)
图(二)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这些树 木、栅栏、小路在你们的 视觉上分别发生了哪些变 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 了这种变化呢?
图(三)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天 坛 ( 北 京 )
透视的概念
❖ 透视,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是绘 画和其他造型艺术的专用术语。画家在作画的时候, 把客观物象在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它们具有 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这种方法叫透视法。因为透 视现象是近大远小的,所以也称为“远近法”。
课后思考题:
1.举例说明透视在绘画中还有 哪些作用或意义。
2.当我们在画透视时还应注意 哪些问题呢?
透视在涂鸦中Βιβλιοθήκη 视觉表现《街道“山崩地裂”》德国艺术家埃德 加·穆勒(街道行人“小心翼翼”感觉 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万丈深渊!)
德国街头艺术家埃德加·穆勒采用透视画法创作的3D街画《裂缝》。《裂缝》 在一座码头的人行道上创作,历时5天完成,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英尺(约 合185平方米),宛如冰河世纪顿现在人们的眼前。
《雅典学院》拉斐尔(意大利)、画于1510~1511年、画作类型:湿 壁画、画幅达2.794×6.172米 。
圆 柱 体 的 三 种 透 视
人 物 头 像 透 视
中西方绘画透视的比较
❖ 中国画的透视法: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 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 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 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 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故而, 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 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 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美术课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透视知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深度的绘画作品。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透视的定义、种类、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兴趣浓厚。
但他们对于透视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透视。
此外,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透视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透视的定义和种类2.透视的基本原理3.如何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
2.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4.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素材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相关绘画作品和图片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具有空间感和深度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出空间感和深度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视。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透视的定义、种类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透视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旁边观看并进行模仿练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知识创作绘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透视技巧,并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和经验。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并能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内容1. 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绘画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4. 学生绘画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绘画作品。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欣赏:欣赏和分析一些具有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5. 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
板书设计1.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2. 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具与学具准备7.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作品内容自选。
2. 学生需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绘画作品表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2.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实践,作品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透视现象,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深远的空间)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并能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让学生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透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透视绘画中线条的准确表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透视原理图示、透视绘画作品、示范画板、投影仪。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透视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透视绘画的步骤和方法,强调透视线条的准确表现。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进行透视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交流与展示:学生互相交流绘画心得,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作业布置:布置透视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2. 板书内容:(1)透视基本原理(2)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画法(3)透视绘画步骤(4)透视绘画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透视原理,进行一幅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透视准确,线条流畅。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提高艺术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提高绘画水平,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透视绘画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视的定义:透视是一种绘画技巧,通过线条或色彩的运用,使画面中的物体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2. 透视的基本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
3.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透视原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透视原理在实际绘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透视相关的图片、案例和示范作品。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透视的定义、作用以及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三种基本类型。
3. 示范教学: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练习。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绘制一幅运用透视原理的作品,展示个人对透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览,让学生现场感受透视现象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2. 邀请专业画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透视原理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价值。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第一章:透视现象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认识到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透视现象的定义与分类。
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透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演示法: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具有透视效果的画作,引发学生对透视现象的兴趣。
讲解:详细讲解透视现象的定义、分类及其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演示:展示透视现象在绘画中的实际应用,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等。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透视图形,加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
第二章:平行透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行透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2.2 教学内容平行透视的定义与特点。
平行透视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行透视的基本原理。
演示法:展示平行透视的绘制过程。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平行透视图形。
2.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一章所学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内容。
讲解:详细讲解平行透视的定义、特点及其绘制方法。
演示:展示平行透视的绘制过程,讲解绘制技巧。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具有平行透视效果的图形,如房间、街道等。
第三章:成角透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够运用成角透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3.2 教学内容成角透视的定义与特点。
成角透视的绘制方法与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演示法:展示成角透视的绘制过程。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成角透视图形。
3.4 教学步骤引入:回顾上一章所学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章内容。
讲解:详细讲解成角透视的定义、特点及其绘制方法。
演示:展示成角透视的绘制过程,讲解绘制技巧。
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具有成角透视效果的图形,如建筑、山脉等。
第四章:倾斜透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倾斜透视的基本原理。
(五上)美术优秀课件- 绘画中的透视的现象|人美版3 PPT(38页)
❖
4.在 我 们 看 来 ,转 基因食 品在当 下中国 所引发 的争议 ,看起 来相当 复杂, 但归结 起来, 不外是 科学逻 辑与商 业逻辑 共同作 用下的 结果。 从科学 角度看 ,这件 事情很 麻烦, 是因为 转基因 食品的 安全性 在短期 内得不 到明确 认证。
❖
5.鉴 于 转 基 因 食品 ,特别 是主粮 的安全 性研究 需要一 个漫长 的周期 ,主管 部门断 不可急 于宣布 转基因 主粮的 安全性 。
《雅典学院》拉斐尔(意大利)、画于1510~1511年、画作类型:湿 壁画、画幅达2.794×6.172米 。
圆 柱 体 的 三 种 透 视
人 物 头 像 透 视
中西方绘画透视的比较
❖ 中国画的透视法:中国画的透视法就不同了,画家观察 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 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 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这种透 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故而, 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艺术家才可以 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 而如采用西画中“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
❖
6.由 于 不 同 转 基因 食品在 人们食 品消费 中的比 重大不 相同, 其可能 的危害 性自然 也不会 一致。 但就原 则而言 ,在没 有明确 的科学 结论之 前,任 何对转 基因食 品在安 全性之 外其他 方面的 重大意 义的欢 呼,都 不是一 件明智 之举。
❖
7..穿 越 浩 瀚 的 银河 ,被月 亮镶嵌 的梦, 具备了 无限的 属性。 自然之 子天真 而崇高 的想象 力是对 我们神 五、神 六的理 想设计 。当我 们通过 超越自 身而实 现人类 对月的 最好抵 达。华 夏人几 千年的 美好向 往,终 于与多 少代人 的热烈 渴望有 了一个 完美的 对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线夹角处天空与道路由近及远
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近
远
说一说
树出现了哪些变化?
近 近 远 远
近
远
颐和园长廊
横梁与树的变化是一样的。
人眼视线 取景框
取景方法
视平线
视平线
消失点
餐厅
教学楼走廊
图书阅览室
学校电脑室
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 在教室找一处场景写生, 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小组评价
1.说一说 你有什么收获。 2.评一评 谁的画面空间效果好。
说一说
哪张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1
2
说一说
为什么这幅的空间感最强烈?
这种现象叫
透视现象
近
远
高大 宽阔
低矮 窄小
霍贝玛用 透视现象描绘 了一条乡间小 路。你看到后 有怎样的感受?
《村道》 霍贝玛
荷兰
介绍两个新朋友
小游戏“找找一条水平线, 平视时我与地平 线重合。
我叫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 景物会逐渐聚于 一点,这个点就 是我,你能找到 我吗?
我可以根据需要换位置
突出左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右移。
突出右边的景物, 消失点就往左移。
我的位置不固定
想表现视平线以上 视平线可以低一点
想表现视平线以下 视平线可以高一点
上
下
视平线以上,景物越远越向下。
视平线以下,景物越远越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