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四步曲
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是语言富于韵味。 如“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 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 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 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第 一句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结 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 人的精神融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 果。
写作特点
新闻体裁还运用了一些蟾泣天色⑵, 云楼半开壁斜白⑶。 玉轮轧露湿团光⑷, 鸾佩相逢桂香陌⑸。 黄尘清水三山下⑹, 更变千年如走马⑺。 遥望齐州九点烟⑻, 一泓海水杯中泻⑼。
梦
天⑴李贺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 老兔寒蟾泣天色, 低声呜咽,月光斜照, 云楼半开壁斜白。 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 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 玉轮轧露湿团光, 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 鸾佩相逢桂香陌。 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 黄尘清水三山下, 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 更变千年如走马。 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 遥望齐州九点烟, 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 一泓海水杯中泻。 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一、积累字词 掌握重点字词,词语注音
怦怦( pēng )直跳
苍穹( qió ng ) 目眩( xuà n )
橘( jú )红色
斑斓( lá n ) 坚如磐( pá n)石
烧灼( zhuó )
矫( jiǎo )正 翌( yì)年
遨 ( á o )游
横亘( gèn ) 酝酿( niàng )
惊天动地: 不同凡响: 摘星揽月: 扭转乾坤 : 一鼓作气:
体裁知识
概念: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 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 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 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特点: 1、真实性、时效性2、生动性 3、完整性。4、评论性。
四、主题思想归纳
中国人上太空的故事
中国人上太空的故事
中国人上太空的故事源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人上太空的主要故事:
1.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2003年):杨利伟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他于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进行为期21小时的太空飞行。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载人航天任务的国家。
2. 神舟七号太空行走(2008年):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
航天员嫦娥、刘伯明和张晓光于2008年9月27日发射升空。
刘伯明在太空中进行了我国首次的太空行走,历时20分钟,成功完成了一系列航天任务。
3. 神舟九号的载人航天任务(2012年):神舟九号是中国首次实现太空交会对接的载人航天任务。
航天员刘旺、刘洋和王亚平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升空。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验舱进行了成功的对接,为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4.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首次发射(2016年):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
它于2016年4月20日发射升空,成功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经验积累。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体现了中国在太空技术领域的进步和实力。
中国人上太空的故事也激发了国内外公众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和热情,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国际航天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航天用时间轴表格
中国航天用时间轴表格中国航天里程碑时间表1964 年7 月19 日:中国正式迈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发射并回收了一枚携带小白鼠的实验性生物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这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将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1975 年11 月26 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可回收卫星。
1999 年11 月20 日:中国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用自己的火箭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度过了大约21个小时。
2005 年10 月12 日:中国派出两名男子乘坐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为期五天的飞行。
2007年11月5日:中国第一颗绕月飞行器嫦娥一号在起飞12天后进入月球轨道。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宇航员从飞船中爬出,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2010 年10 月 1 日: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探测器从西南部四川省的一个偏远角落发射升空。
2011 年9 月29 日: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或“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进行对接和轨道实验。
2011 年11 月 3 日:中国首次在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舱这两个无人驾驶飞船之间进行对接演练,这是确保长期载人太空存在的关键测试。
2013 年12 月14 日:中国无人驾驶飞船实现了自1976 年以来的首次“软着陆”,与美国和前苏联一起实现了这一壮举。
2016 年9 月15 日:中国发射了第二个实验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这是在2022 年左右拥有永久性载人空间站服务的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
2019 年1 月3 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以前的航天器飞过远端但没有降落在上面。
2020 年6 月23 日:中国将其最后一颗北斗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多年建设的导航网络,并为挑战美国拥有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奠定了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是哪三步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是哪三步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为: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发射神舟六号,即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
2019年7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指定位置,第二步任务已经完成。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完成后,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
我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前言我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太空探索,不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平等合作的原则,不断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我国探索太空取得的成就。
二级标题:载人航天三级标题:神舟系列飞船1.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飞船于21个小时后平安返回,为后续的载人航天任务奠定了基础。
2.神舟七号航天员的太空行走–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嫦娥进行了我国首次的太空行走。
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在太空中的舱外活动,并且原计划的两次太空行走任务都得到了圆满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交会对接–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分别成功完成了在轨交会对接任务。
这些任务的成功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太空实验室的能力,并进一步验证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二级标题:探月工程三级标题:嫦娥系列探测器1.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探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成功实现了绘制月面图像、采集月壤样品等科学目标,为后续探月工程奠定了基础。
2.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的着陆和巡视–2010年和2013年,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相继发射并成功着陆月球表面,开展了大量的科学探测工作。
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第一次月球表面软着陆,而嫦娥三号则成功实现了月面巡视任务。
3.嫦娥四号的背面着陆–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在背面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探测任务,为解开月球起源和演化的谜团提供了重要数据。
二级标题: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三级标题: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1.天宫一号的发射和交会对接–2011年9月,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并于两天后与神舟八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的中国宇航员
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的中国宇航员流星划过夜空,中国第一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彭湃前往卫星上
的旅途,从此开始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史。
2004年10月15日,航天飞行员彭湃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她
将实现太空行走的梦想。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也是中国宇
航员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
航天飞行员彭湃是天宫一号航天站的首位乘员。
她在太空里共持续
了20小时35分钟,历经高空太空行走两次,收集了丰富的航天资料,建立了航天站外的卫星修造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彭湃希望她的行动能够鼓舞中国航天进步,用她的坚持和毅力取得
更多成就,期望让更多大学生热血地参与到航天活动中来,像自己一样,为国家做一份力量。
彭湃的太空行走为中国航天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标志着中国太空事
业走向更高水平,开启了中国太空探索新篇章。
彭湃已经荣获英国皇家航天学会“威廉·伦敦奖章”,中国航天实
践的光荣历史中,将永远留存她的名字。
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目录[隐藏]太空行走的定义太空行走的方式太空行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太空行走的目的太空行走的历史太空行走的训练太空行走的装备太空行走的风险太空行走的定义太空行走的方式太空行走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太空行走的目的太空行走的历史太空行走的训练太空行走的装备太空行走的风险∙历史上太空行走成功与失败案例∙神七的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航天服太空行走太空行走的定义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又称为出舱活动。
狭义:太空行走即指航天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出舱活动。
广义:航天员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也可以称为太空行走。
二者的区别:狭义的太空行走中,还要考虑到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人身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
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太空行走的方式“脐带式”行走航天员在舱外行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早期研制的脐带式的生命保障系统与乘员舱连接,航天员身穿航天服,航天员所需要的氧气、压力、冷却工质、电源和通讯等都是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的。
由于脐带不能过长,所以航天员只能在“母”航天器附近活动,如果航天器走远了则容易使脐带缠绕,像婴儿那样“窒息”而死。
另一种是后期发明的装在航天服背后的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
航天员出舱后与“母”航天器分离,由于身穿舱外用的航天服,背着便携式环控生保装置,以及太空机动装置,航天员可到离“母”载人航天器100米远处活动。
实际上,舱外航天服及便携式环控与生保系统是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它保证人的周围有适合的压力,有通风供氧,有温湿度调节,使航天员在服装内正常生存,并能进行太空作业。
有人称载人机动装置是太空“摩托艇”,因为它装有推进系统,并能“自由”机动飞行。
例如,美国航天飞机第10次飞行时,航天员使用的机动装置有24个氮推力器,利用推力器工作,航天员可以进行6个自由度的飞行。
中国航天飞船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飞船的发展史1.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相继发射成功,通过实验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乘载一名航天员成功发射,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我国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3.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两名航天员上天,在轨完成了多项操作,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多人多天成功巡天,圆满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4.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搭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航天英雄翟志刚从轨道舱进入太空,迈出了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
5.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了首次无人交会对接,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新的胜利。
6.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先后通过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两次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入驻天宫一号,突破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7.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飞行,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后进入了天宫一号。
8.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和陈冬执行了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30天组合体驻留任务,考核了中期驻留支持能力,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9.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0.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神七飞天畅想——中国人的太空漫步
苏俄航 天 员利 用太 空
、 “ “
个 国 家 的 综 合 国 力和 整 体 科 技 水 平
了 国 人 对 太 空 行 走 技 术 的极 大 关 注
。
行 走修复过礼炮号 空 间站和 组 装 维修 了和
平 号 空 间 站 当前 正 在 建 造 的 国 际 空 间 站
。
中国航 天 员 进 行 首 次 太 空 行 走 也 引 起
” 、
术将达 到
个新水平
并成 为世 界 上 第
。
3
个
进 行太 空 组 装或维修 做准 备
“
。
完 全 独 立 实现 太 空 行 走 的 国 家 载 人 航 天 是 当今 高 技 术 中最 具 挑 战 性 的领 域 能 体 现
.
一
美 国 人 曾通 过 太 空 行 走 修 复 了 天 空 实 验室 等重 要航 天 器
,
飞 船 已 经 是 第七 次 出征
16
年
,
,
7
次发射
,
中国
:
能 力 开 展 舱 内和舱 外各 种 太 空 实验 活 动
、
并将 为
载 人 航 天 事业
从 无 人 到三 人
一
步
,
一
个脚 印
走得 坚 定 而 从 容
… …
我 国 今 后 实 施 航 天 器 空 间对 接 建 立 空 间站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维普资讯
—一
、 ,
巫
.
’ ■■■
’
维普资讯
策 划 人 i开
神七 飞天 畅 想
20 0 8
年 9 月 25 日21 点
。
10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题材的作品名称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题材的作品名称
1.'天宫'系列:包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天宫三号'等作品,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空间实验室发射、太空科学实验等内容。
2. '神舟'系列:包括'神舟五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等作品,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宇航员发射、空间行走、空间实验等内容。
3. '长征'系列:包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等作品,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分离等内容。
4. '天问'系列:包括'天问一号'、'天问二号'等作品,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发射、着陆、探测等内容。
5. '航天英雄':讲述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宇航员历程,包括训练、发射、返回等内容。
6. '天地一体':讲述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太空科学实验的成果和应用,包括太空科学、遥感技术、空间医学等内容。
- 1 -。
航天英雄杨利事迹300字
航天英雄杨利事迹300字
杨利,祖籍四川,1978年出生于宁夏,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名优秀人才。
他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航空航天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加入中国航天员队,是中国第一批航天员之一、他参加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的太空任务,以及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研制和使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神舟八号任务中,杨利是中国首位进行太空交会对接的航天员之一,他在此次任务中担任遥控和手动操控空间飞行器进入太空交会对接状态的工作,圆满完成了交会对接途中的技术任务。
神舟九号任务中,杨利和女航天员刘洋一同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空间手术,并对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检修和维护。
在神舟十号任务中,杨利是中国首位进行独立太空行走的航天员,他在太空中创下了中国航天事业史上的多项第一、在太空行走中,杨利执行了内外太空飞行器敲击测试、转移路径试验、太空试验箱搬运等一系列任务,圆满完成了太空行走任务。
杨利努力探索和实践,为中国航天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敢担当的勇气、敢创新的精神,他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相信,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壮大的道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杨利般的英雄们行进着。
飞向太空的航程
当然,除了钱学森,还有很多航天 人奉献在航天研究的一线,是值得 我们献上敬意的。
比较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和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语言风格的差 异。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 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 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 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 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 学森。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 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 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 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 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6月 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 系学习,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 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 卡 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 卡门最重视 的学生。 1943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 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美国火箭专家克拉克评价:中共的归国 学人当中,无人重要性能出钱学森其右。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 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 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 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 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 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 家钱学森时,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 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 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 人才?” 德高望重如钱学森,这样的忧虑表达 过多次,仍然无法撼动应试教育。难怪, 这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这不光是钱学森的悲哀,更是一代人 的悲哀。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
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发射神六、神七,即标志着中国正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1、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
——谢觉哉
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4、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
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6、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中国载人航天事例
中国载人航天事例
中国自2003年开始进行载人航天探索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以下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些重要事例:
1.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在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命名为“神舟五号”。
该任务的目标是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独立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 太空行走任务:在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浩然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他在太空舱外进行了21分钟的活动,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任务和实验。
这次太空行走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有太空行走能力的国家。
3. 神舟七号的舱外活动:在2008年9月25日,中国进行了神舟七号的舱外活动任务。
航天员浩然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舱外活动,并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任务,包括展开国旗和进行空间机械手操作等。
4. 神舟九号的手动交会对接:在2012年6月18日,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乘坐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地进行了手动交会对接。
这次任务验证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要能力,并为今后的空间站建设
做出了重要准备。
5. 天宫一号的发射和空间实验室:在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
它成功地与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
总的来说,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成熟和发展。
未来,中国计划建设自己的空间站,并继续进行更多的载人航天任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宇航员探索月球的经历
中国宇航员探索月球的经历
2010年10月24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完成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乘坐神舟七号飞船登上了太空。
2012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向利、郭波成功完成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任务,乘坐神舟九号飞船登上太空,他们同时进行三次太空行走。
2013年12月1日,中国航天员王毅林、张润林成功登上神舟十号飞船进行第三次载人航天任务,完成中国人首次月球探测任务。
2014年12月14日,中国航天员刘洋、杨利伟成功登上神舟十一号飞船,进行第四次载人航天任务,完成中国人第二次月球探测任务。
2015年12月2日,中国航天员张润林、刘洋成功登上神舟十二号飞船完成第五次载人航天任务。
2016年11月17日,中国航天员王毅林、向利成功登上神舟十三号飞船,完成第六次载人航天任务,完成中国人第三次月球探测任务,并于11月19日完成月球软着陆任务,成功实现人类开辟月球新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首 先要 启 封 服 装 舱 外 航 天 服 启 封共分
为 2 1 个 操作 单 元
” ,
仅 解 开 舱外 航天 服 包
,
“
装物 就 包 含 了 1 2 个 大 步 骤 每个 步 骤 又
翟 志 刚在 水槽 训 练前 检 查 出舱 挂 钩 ( 秦 宪安 摄 )
分 为 1 0 多 个 动作
。
28
太 《 空 探 索 》2 0 0 8 年 第
月2 6 日19
“
:4
0
“
,
翟志刚
”
、
刘伯 明 同
经
步对
飞天
”
服和
海鹰
服 以及 舱 载 设
。
备 气 密 性 和 阀 门 工 作 性 能 进行 了 检 测 地 面 对检 查 结 果 确 认后
,
翟志 刚
,
、
2 U8 明 t
‘
穿好 生 理 背 心
,
戴好 通 信 头 盔
打开舱外
一
进入航天服
,
切 正 常 后 航 天 员 开 始 进行 移 动 训 练 和 各 种模 拟 操 作 以 逐
“
,
等等
”
和 复合 连 接器 连 接
“
,
把 服 装控 制 台 手
,
舱 外 航 天 服 与 飞 船 的气 液
,
搬家
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
。
,
返 回 舱 与 轨道 舱
~
柄置 于
气密 性 检 查
”
档位
开 始初 步 检
组合 连接器 断开
服 装 转 入 完 全 自 主供
之 间的 门 必 须 关 上 飞 行 至 第 2 7 圈
, ,
步 适应 太 空 微 重 力 工 作 环 境; 体 验 失 重 状 态下 移 动和 操 作 的特 点
,
。
以 提 高 后 续 出舱 活 动 适 应 能 力 顺 利 完 成 舱 9 H5 走 等 试 验 任 务 这
是 因 为 地 面 上 用 于 失 重 训 练 的 水 槽 并 不 能 提 供真 正 的 失 重 状 态 同
。
在 此 期 间 航 天 员 景 海 鹏 不 间 断 地 监 视 飞 船 运 行 状 况 并 及 时 向地 面 报 告 并 对 返 回 舱 进 行 了 首 次 抽 吸 冷 凝水处 理 工 作 这 些 工 作 结束
,
。
后
,
2
名 航天 员 进行 几 个 d
、 时
的休 息
。
出舱准 备 与过 闸段
在 进 入 出舱 准 备 与 过 闸段 后 航 天 员 要 做 的第 1 件 事 就 是 把 轨
。
时 航 天 员 还 要 找 好 开 舱 门 的位 置 和 手 脚 的 着 力 点 在 大 约 1 0 0 分
,
。
钟 的在 轨 训 练 中 航 天 员 把 整 个 在 轨 准 备 和 舱 外 活 动 预 演 了
,
一
遍
,
以进
一
步 熟 悉 出舱 程 序
,
,
但运 动量不 太大
,
以 防患 上 空 间 运 动病
外 航 天 服 及 舱 载对 接 系 统 控 制 机 构 及 气 密
性
,
调 节服 装尺 寸
。
在
“
穿衣
”
的过 程 中
另
,
执 行 出 舱 活 动 的航 天 员 与 留 在轨 道 舱 的航
天 员互相配合
一
,
人操作时
,
一
,
人 就读
操作 手 册 并 进 行 确 认
无
一
以 确保 所 有 操 作 万
地 面 模 拟 在 轨 检 查 和 程序 训 练
。
、
、
饮水 嘴
、
系统 背 包
,
需 要 再 次 检查 服 装 和 舱对 接 系
“
道 舱慢慢泄压
至 3 千帕时
与此 同 时
。
,
航天 员进行
尿 液 储 箱 管路
、
手 持 摄像 机
。
、
医 学检 查 用
统 的状 态 及 气 密 性 : 把 舱 外 航 天 服 带
”
电脐
分钟左右 的吸氧排氮
,
轨道舱气压泄
的皿 乳 酸仪 在
、
29
圈
,
查 2 套 舱 外 航 天 服 的气 密 性
。
氧和 冷却
,
,
即 2 套舱 外航 天 服 由 舱 载生
。
航 天 员 翟 志 刚 刘伯 明 进 行 轨 道 舱氧 浓 度
2
经地面
控 制 中心 确 认
这
套舱外航天 服各项测
翟 志 刚 和 刘 伯 明首
“ ” “ ”
试指标 正 常
9
。
月 2 6 日2 2
2
:
10
,
先 检 查 并 设 置 舱 外 航 天 服 和 舱 载对 接 系 统 状 态 ; 尔后
“
,
人分 别
钻
进
飞天
,
和
海鹰
”
,
关 闭舱 外 航 天 服 背 包 门
检 查舱
.
25
] d ~1 t
-
,
舱 外 活 动段 约 为 3 0 分
,
钟 ; 返 回过 闸段 约 为 5 0 分钟 其 中最 危 险
和 最难 的 是舱 外 活 动 段
。
在 轨组 装
飞 船 发射 时
、
检 查 与 训 练段
舱 外 航 天 服 打包 固 定在
,
轨道 舱 壁 上
,
因 此 航 天 员 在 穿舱 外 航 天 服
失
。
太 《 空 探 索 》 2 0 0 8 年第
11
期
-
29
_
叠
◆
太空漫步
水 槽 模 拟 出舱 训 练
道 舱里不 能耐受低压 的物 品转移 到 返 回
预 控 ; 依 次 穿 舱 外 航 天 服 并 关 闭 生 命保 障
舱前
30
,
在舱外航天 服 加压 的过程 中
,
,
轨
舱 这 些 物 品 包括 食 品 供 水 器
,
活 动服 装 关 节
照 明灯
,
与位 于 返 回舱 的航 天 员 景 海 鹏 共
、
同 进 行 有 线通 信
照 明 和 摄 像 检 查 与数 据
,
传输检 查
9
“
。
检 查 完毕后
,
2 名 航天 员 向地
。
面 报告情况
检查结果正 常
:0
”
月
”
2 6 日22
“
0
,
翟志 刚
、
~ i8 :U
,
明对
飞天
和
海鹰
,
组 装 测 试完毕
11
期
神 舟 七 号 载 人 航 天 飞 行 专辑
然后 外航天 服
,
把 各 部分 组 合 成
再 把 净 化器
、
一
件 完 整 的舱
、
,
氧瓶
19
电池
、
无
线 电遥 测 装 置 等可 更 换 部件 装 上 舱 外 航 天
服
。
所以 在飞行至第 1 0
,
、
~
圈时
,
进入
”
轨 道 舱 里 的翟 志 刚
测 所 要 穿 的国 产
“
刘 伯 明 各 自 组 装 与检
”
飞天
和俄 罗 斯 海 鹰
“
舱外 航 天 服
备
。
,
同 时 检 查 气 闸 舱 内 的仪 器 设
把 2 套 服 装 的 电 脐带
,
接着
,
航 天 员 对 舱外 航 天 服 液 路 系 统
,
进行 了 检查 和 确认 果正 常
9
与 舱 载 设 备 进行 连 接
。
然后
,
加 电测 试 结
■’ 簟 太空漫步
c= 亡 = 11
目
广 j l i玛叵
■■ m
ill
_ II II
…
习
口 诸葛言
神舟 七 号 航 天 员 的具 体 出舱 过 程 分 为
4
个 阶段 时 间 跨 度 很 长 : 在 轨 组 装 检查
,
、
.
与训 练 段 约 为 1 4
5
,
d 、 ; 出舱 准 备 与过 闸 时
段约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