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舞蹈的审美文化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
岭南文化心得体会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拥有丰富多元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我深入了解和体验岭南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下面我将从岭南地理环境、岭南建筑、岭南民俗和岭南音乐四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岭南地理环境为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岭南地区位于南岭以南,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如春。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岭南地区富饶的土地适宜农业生产,特别是稻米的种植。
因此,岭南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
这种环境背景下,岭南人民形成了勤劳、开朗、豪爽的性格,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次,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岭南人民智慧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
岭南建筑以“厚重、牢固、具有装饰效果”的特点而闻名。
岭南建筑采用多重斗拱的结构,以巨石和木材为主要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形成了壮观、美丽的建筑群。
岭南建筑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屋檐、门窗、壁画、花纹等细节上,这些细节都显示出岭南人民在建筑领域的独特造诣和丰富想象力。
岭南建筑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通过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表达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再次,岭南民俗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岭南地区的民俗习惯千姿百态,包括婚俗、丧葬、年俗等各个方面。
岭南的婚俗注重礼仪和传统,婚礼上的行为丰富多样,婚纱和婚车也都充满了岭南地区的特色。
丧葬方面,岭南人民注重尊重和祭奠先人,丧事期间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并且有独特的祭祀仪式。
年俗方面,岭南人民有独特的春节庆祝方式,包括庙会、花市、舞狮、舞龙等活动。
岭南民俗的丰富多样反映了岭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最后,岭南音乐是我在了解岭南文化过程中最吸引我的一部分,也是岭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岭南音乐以粤剧和音乐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既有古老的传统曲目,也有现代创作。
岭南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物的形象塑造,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剧情曲折离奇。
岭南文化对竹雕工艺、舞蹈作品审美的影响
文 化 为 源 头 , 其 中 竹 文 化 中 的 竹 雕 工 艺 是 岭 南 文 化 极 富 特 色 的 组 成 部 分 。岭 南 竹 雕 工 艺 历 史 悠 久 , 传 统 深厚 , 是
岭南 竹 文化 的一 朵奇 葩 。
华 ,融 入 当地 传 统 雕 刻 艺 术 之 风 格 ,加 上 大 胆 的 设 计 创 作, 使 每件 作 品均 栩栩如 生 , 深 受 当 地 人 民 与 广 大 的 人 民 群 众 所 接 受 。 其 中最 为 著 名 的 是 竹 雕 大 师 唐 洪 畴 及 其 儿 子精 选 名 家 书写 的最 具 代 表性 的 “ 竹” 字 1 0 0个 , 在 展 厅 中成 为 了 展 馆 的 独 特 风 景 线 ,来 参 观 的 人 群 都 在 此 停 留
到升 华 , 成 为有 意味 的 吉祥 纹样 。从 寓意 上 来说 , 如 旋 涡 纹 、 日月纹 等 可 用来表 现彝 族人 源 远流 长 的生命 和 对 自 然 的 崇拜 ; 从 象征 上 来说 , 如 鸡冠 纹 、 羊 角纹 等 可 用来 表 达族 人 对财 富 和好 运 的向往 。 其二, 他 们喜 欢通 过服 饰纹 样 把情 感物 象 ' f - E 。 根 据 情 感 的 需 要 ,将 抽 象 的 情 感 具 象 化, 使 看到 纹样 能联 想到 某 种情 感 。如对 太 阳 、 火 等事 物 的崇拜 , 通 过太 阳 花纹 、 火镰 纹等 表现 出来 。 再者 , 他 们 强 调服 饰 纹样 的 x - , J  ̄ g 、 变化 。 在 纹 样 搭 配 中讲 究 曲 直 、 强弱、 粗细 、 虚 实 的 变化 , 以达 到较 强 的视 觉 冲 击 力 , 并使 每 一 层 次纹 样 的寓 意 与象征 都 能得到 很 好 的表现 。 从 服 饰 纹 样 特 点 上 可 以 看 出 ,美 姑 地 区 的 彝 族 对 于 自然 万 物 保 持 着 一 种 敬 畏 。 上 述 所 提 到 的 纹 样 是 能 让 族 人 感觉 受其 恩 惠 、 能给族 人 带来 富饶 生活 的事 物 , 他 们 用 图 案 的 形 式 将 其 形 象 记 录 下 来 ,他 们 认 为 这 些 都 是 帮 助 他 们 获得 美 满 生活 的 “ 神灵 ” , 在 生 活 中 还 有 各 种 各 样 的 吉祥 纹 样流 传 后世 。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岭南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特有文化,它根植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等岭南地区,形成于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
岭南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地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岭南文化的特点:1.宗教多元: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宗教共存的区域,岭南文化也因此具有宗教包容性和多样性。
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传入并得到发展,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
2.美食文化:岭南地区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以粤菜为代表的岭南菜系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岭南人的饮食崇尚鲜美、清淡、独特的口味,尤其讲究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精细。
岭南菜以烧腊、煲仔饭、海鲜等为代表,成为岭南文化的独特符号。
3.家居建筑:岭南地区的家居建筑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建筑风格。
岭南传统建筑以重屋顶、宽庭院、幽静的院落、红木家具和精美的木雕为特点,注重空间利用和生态环保,体现了岭南人对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
4.音乐舞蹈:岭南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音乐舞蹈文化,包括粤剧、潮剧、客家山歌等。
这些传统音乐舞蹈形式独具特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了岭南人民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5.艺术文化:岭南地区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书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其传统艺术形式包括岭南画派、金石篆刻、陶瓷艺术等,都受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岭南文化注重细腻、典雅的表达方式,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文化。
二、岭南文化形成的地理因素:1.地形地貌:岭南地区地势起伏,众多山脉和丘陵交错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岭南人民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居住条件和生产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交融。
2.气候条件: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成为岭南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
从岭南舞蹈作品中透视广府文化作者:杜娟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9期【内容摘要】广府文化绚丽多姿、独具一格,是构成岭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广府舞蹈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人文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又融汇了当地的文化秉性,充分体现广东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广府文化舞蹈作品舞蹈动作随着文化市场的欣欣向荣,广州市政府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大力发展广东文化,近几年推陈出新,着力在舞蹈创作中强调本土文化,推进广东舞蹈的新气象。
创办岭南舞蹈比赛,致力于本土舞蹈的创作和表演,以本土文化为支撑,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
从单个舞蹈作品《广绣情》《彩云追月》到舞剧《岭南行走》《骑楼晚风》《广州往事》《风雨红棉》,音乐剧《西关小姐》,每个舞蹈作品都渗透着浓郁的广府文化,给观者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的感觉。
广府文化所具有的移民文化、兼容文化、开放文化特点,使广府文化尽管历尽沧桑,仍独树一帜,继续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突出地方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其文化特点对广东社会历史乃至海外华侨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营造一个氛围,让各地域文化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广府文化定义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
广府文化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其地域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如今的肇庆市封开县是“广府的首府”,是广州文化的发祥地。
广府文化在美术、音乐、雕塑、建筑、服饰、语言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广府文化不能等同于岭南文化,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舞剧《广州往事》看其开放性舞蹈叙事诗《广州往事》音乐响起,码头上穿梭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忙碌着。
舞剧讲述的是从海外求学的三少爷带着他的同学亨利、露西回到广州十三行做生意的故事,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广州影像。
再现了清代政府将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舞蹈画面帮助我们探究历史,翻开广州十三行车水马龙下广州率先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篇章。
浅论岭南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世界 经济 的迅猛 发展 ,保 护与传承 民族 民间舞蹈传统 文化 ,也逐步成 为了世界各 国的共识 。 目 前 ,国际上对 民族舞蹈传统文化 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 民族 民间舞蹈传承 、民族 民间舞蹈 发展、旅 游舞蹈 市 场 的开发及 其所导致的文化重构和现代进程 中作 为民族文化变化和转变机制和影 响等几个 方面。而就抓 好 岭南 民间舞 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来说 ,如何把舞蹈 因素融入地方文化 重构和现代进程 中作 为民族 文化变 化
展、 自我创新 ,无论在表演 内容 、表演形式 、表演渠道等 多方 面,都 实现 了新的突破 。如深圳 民俗村的建
立 ,就让 民间舞走 向旅游业 。还有K V T 、夜 总会 的风行 ,也让 民间舞走 向歌舞厅 ,表演渠道也更 为广阔 ,
这些 变化 与发展 ,让岭南 民间舞蹈也逐步 向多元发展迈进 。 二、岭南民间舞蹈 文化在传承 发展 中的现状
神州民俗 21# 6 ̄ 0l g1 - 4 -
群文 思路
浅 论 岭 南 民 问 舞 蹈 文 化 的传 承 与 发 展
黄 樱 韶关仁 化县 文化馆
[ 摘 要 ]岭南民间舞蹈是我 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 国舞蹈文化的 发展及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 方面都起 着积极 的作 用。对岭 南民间舞蹈 的传承发展进行科 学性的 研 究 ,不仅是岭 南 民间舞蹈本身发展 的客观 需要 ,更是加 快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 内在要求。
对于所有 的民间舞蹈 来说,舞蹈本 身就是 一种生活方式及情感 的表达 。通过多年 的发展 ,岭南 民间舞蹈
一
8 — 3
作为文化积淀 的传承手段 ,其 自身的层面有 了本质 的飞跃。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多样化,表达上也 由原来
岭南舞蹈的历史发展与思考
外 文化 交流 的平 台,先 进 的商业 文 化 、科技 文化 、宗教 文化 、政 基 金项 目:广 东外 语 艺术 职业 学 院院 级课 题 “ 南 舞蹈 作品 治 文化 都从 这里 登 陆 引进 ,外来 文 化给 岭南 文化 注 入先 进思 想 的 岭 研 究 ” ( 目编 号 :2 0G 5 项 080 ) 新 活力 。 ( )岭南舞 蹈 的特 色 二 1 水 ”催舞 境 .“ 岭 南舞蹈 的历 史 与发展 岭 南 文 化 源 远 流 长 , 岭 南 舞蹈 艺术 是其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岭 “ ”是浓 郁 的特 定地 域文 化特 征 。岭 南地 处亚 热 带 ,珠江 水 南 舞蹈 也是 中华 舞 蹈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同时又 具有 鲜 明 的地域 特 流 域河 汉纵 横 ,水 是岭 南最 具特 征 的地 域景 观之 一 。水 是生命 之 色 、博 大精 深 。广 东承 担着 改 革开 放新 历 史 时期率 先 实现 社会 主 源 ,也 是促 进广 东 经济 发展 的优 势 ;我们 在 创造 舞蹈 艺术 美 的同 义 现代 化 的使命 ,岭南 文化 也 同样 面 临着新 的发展 机遇 ,而且 已 时 ,更应 该 把岭 南人 的 生活 本质 ,转 化 为舞蹈 的气质 、神 韵 、力 经 日益 显示 出其 与 时俱 进 的生命 力 。岭 南舞 蹈 文化 在广 东 的发 展 度 、舞姿 和 舞步 。 因此 ,我 们不 仅深 入研 究 岭南 人 的心理特 质 、 尤 为突 出 ,岭南 舞 蹈文 化 中的 “ 龙 ”在 岭南地 区也 是一种 普 遍 思想 意识 、 民风 习俗 和 生活情 趣 等 ,还要 认 真探 究岭 南 的 自然 条 舞 存 在 的舞蹈 形式 , 自西 汉 时期 由 中原流 传进 来 。而 “ 子舞 ”是 件和 生态 环 境对 岭南 人 的生 理 、心理 动态 所产 生 的影 响 ,才 能创 狮 在 东晋 北魏 时期 传 人广 东 的 ,到 了明朝 初年 ,以佛 山制 作狮 子 等 作 出优 秀 的舞蹈 精 品。 动物 舞蹈 道 具最 为 兴盛 。龙 的样 式 要 比狮 的样 式多 ,有 用稻 草 扎 2 绿 ”唤神 思 .“ 成的 “ 草龙 ” ,有用 布缝 制 的 “ 龙 ”,有 在草 龙 的基 础上 插 上 布 “ ”是 要有 时代 精 神和 体现 生命 意 义 。时代 精神 就 是反 映 绿 火把 或焰 火 、香 火 的火龙 等 等 ,火 龙大 都在 夜幕 降 临表 演 ,狂 舞 这 个 时代 的精 神风 貌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体现 在作 品的题材 、内 在硝 烟焰 火 中的 舞龙 者 ,更 有一 番 浪漫 气息 。舞 蹈 动作 也 以武 术 容 、形式 、风 格和 艺 术形 象之 中 。南 粤大 地 ,郁郁 葱 葱 ,生机 盎 功底 为基 础 ,仿 龙 的升腾 、 盘旋 、翻 滚 等 ,甚至 还 有双 龙戏 珠 的 然 。绿 色 唤起 人们 对远 古 蛮荒 的追 思 ,对 生命 之源 的想 象 ;绿 色 表 演 项 目。舞 龙 与舞 狮一 样 以鼓 乐伴 奏 ,但 多采 用 本地 民间传统 是 人类 生存 之 本 ,象 征着顽 强 的 生命活 力 ;绿 色对 广 东还有 着特 音乐 ,所 以又 略有不 同 。 殊 的意义 ,是 南粤 人 民几 十年 如一 日, 众手 造 林 ,绿化 环境 ,创 ‘ 2 世 纪4 年 代 初 , 中 国 开始 产 生 新 的舞 蹈 和 建 立 新 的 专业 造 了令 人羡 慕与 向往 的绿色 世 界。 0 O 歌 舞 演 出 团体 。 1 4 年 7 ,吴 晓邦 应 邀 到 曲江 广 东 省立 艺 术专 92 月 3 侨 ”之演 绎 .“ 科 学校 开 办舞 蹈科 ,培养 新舞 蹈 专业 人才 骨 干 ,为 岭南 舞蹈 的发 “ ”是 反映 岭南 是华 人 华侨 最 多的地 方 。 曾有人 说 : “ 侨 凡 展 增添 了绚丽 夺 目的光彩 。此 后 ,从 广 东省 第五 届 艺术 节开 始 , 有 人群 的地 方 必有 华人 ,有 华 人 的地方 必有 广 东人 。 ”涉及 广 东 背 舞 蹈创 作 呈现 出繁 荣 、人 才辈 出 的新 局面 。展演 的作 品 中 ,无论 华 侨和 华人 的题材 有很 宽广 的创作 空 间 ,我 们 必须 冲破 “ 井 离 在 题材 、体裁 、形 式和 风格 上 , 都 比之前 深刻 和 丰 富 ,无不 振奋 乡 或衣 锦还 乡 ”等 的 限制 ,要 独具 慧眼 地赏 识 他们 ,肯 定他 们对 和 激动 人 心 。通过 这 次艺 术节 展演 的作 品来看 ,一个 优 秀的 舞蹈 祖 国 的贡献 ,才能 创作 出亲 切 、精 细 、魅力 无 穷 的好作 品 ,使之 作 品 ,一 定要 深入 到 生活 中去 ,深 刻地 揭 示人 生 的真 谛 ,真 实地 成 为岭 南舞坛 一朵 绽开 的奇 葩 。 4 新 ” 中兼 容 .“ 反 映人 生 的追 求 、拚搏 、斗争 和欢 乐 以及 复杂 的 内心 情感 ,真实 地 构建 起 艺术 意境 ,给 人 以鼓 励 、感慨 、思考 和 审美 的享 受 。所 “ ”是兼 容 中原 文化 和 西方 文化 ,不 断创 新 是岭 南文 化 的 新 以建立 在社 会 、人 民、生活 、传统 的艺术 作 品,准 确 把握 时代 的 特 征之 一 。岭 南舞 蹈 的 “ ”应 该 表现 在作 品 的风格 上 ,重情 感 新 脉 搏 ,不 断深 化 、感悟 生活 ,不 断提 升作 品 的思想 境 界和 艺 术格 而 轻叙 事 ,突 出整 体而 个性 ;在 表 演技 术技 巧上 倡 导 自我创 新 。 调 ,以及锲 而 不舍 的创 新精 神 ,这 样才 能创 作 出无 愧 于 时代 、人 岭 南舞 蹈不 仅 要有 高技 术 的超越 意 识 ,而且 更要 灵 巧多变 ,以岭 们 喜爱和 艺术 感 召力强 的舞 蹈精 品 。 南特 有 的 “ 巧、趣 、美 ” 的动感表 演取 胜 。 通 过 认 识 并 深入 理解 岭南 舞 蹈 文 化 的 来 源 和 岭 南舞 蹈 的特 岭 南舞 蹈 与岭 南文 化一 脉 相承 ,只 有深 入 研 究岭 南文 化 的起 源 与演 变过 程 的特 征 ,联系 舞 蹈实 际 ,认清 人 们 的艺 术 审美 的情 色 ,创 作 出的舞 剧 才能 代表 岭 南地 区舞 蹈 的最 高水平 。近 年 来 , 风雨 红棉 》 、 《 岭南 行走 》 、 趣 ,才 能准 确 把握 岭南 舞蹈 发 展 的方 向 。在老 一 辈 的广 东舞蹈 家 广 东也 创作 了一些 成功 的舞 剧 : 《 的指 引下 ,新 一代 的广 东舞 蹈 家要 在事 业上 求 索创 新 ,创 造 与时 《 州 往事 》等 。虽然 舞剧 创作 的难 度 很大 ,过 程 繁复 ,但 意义 广 俱 进 的岭南 舞蹈 精 品 ,这样 岭 南舞 蹈艺 术才 能 在宏 伟 的艺 术天 地 重 大 。我们 应该 最 大 限度 创 作 出与 时俱进 的岭南 特色 舞剧 ,让我 里得 到完 善与 升华 ,舞 蹈作 品才 能在 国 内外产 生深远 影 响 。 们共 同期待 着 岭南舞 蹈 早 日走 向全 国 ,走 向世 界,在 世 界舞林 中 争得 一席 之地 。 二 、岭 南舞蹈 的文 化底 蕴 与特 色 ( )岭 南舞 蹈 的文化底 蕴 一 三 、对岭 南舞 蹈发 展 的思考 自古 以来 , 由于 岭南 的 地域特 征 和人 文气 韵 ,都 呈现 出开放 广 东 民 间 舞 蹈种 类 甚 多 ,其 含 义 繁 多 ,其 中 以祈 求 风 调 雨 顺 ,保 佑老 少平 安 ,欢 迎 喜 庆 ,娱 乐 大众 ,体 现 英 姿 风 采 的居 的态 势 ,并 善于 吸 纳多 元 的外来 文化 ,传 承 着 富于 生命 力的 历史 多 。据 1 8 年 全 省 民 间舞 蹈 调 查 统 计 ,全 省 民 间舞 蹈 品种 5 6 文化 ,所 以, 岭南舞 蹈 也形 成 了多 元的格 局 。岭 南舞 蹈 因其 艺术 92 O 个 ,其 中广 州 1 个 ,海 南 行政 区 ( 自治 州) 2 ,佛 山地 区 3 形式 的 关系 ,不 象 岭南 音乐 、 岭南 画派那 样 有 自身鲜 明 的特 征 。 1 含 8个 O 个 ,汕 头 地 区8 个 , 韶关 地 区 1 3 ,湛 江 地 区3 个 ,肇庆 地 区 岭 南舞蹈 也 要形 成 自身个 性 特征 :① 要 明确 岭南 舞蹈 的概 念和 属 7 0个 6 4 个 ,惠 阳地 区6 个 ,梅县 地 区4 个 。著 名 的民 间舞蹈 有潮 汕 一 性 ;② 要打 造大 量经 典 名作 。 岭南舞 蹈 一直 都不 乏优 秀作 品 ,包 9 8 O 带的 “ 英歌 舞 ”、 “ 鼓舞 ”;海 南 岛黎族 的 “ 柴舞 ”、 “ 钱 打 钱 括在 文 革期 间广 东 的舞蹈 创 作 也未 曾 中断 。因此 ,对 于 岭南舞 蹈 铃 双 刀舞 ” ,苗 族 的 “ 龙 舞 ”和 汉族 的 “ 招 八音 舞 ” ;粤 北 一 要 回顾 历史 、分 析现 状 、展 望未 来 ,摸清 岭 南舞 蹈 的文化 脉搏 , 带的 “ 闹花 灯 ” 、 “ 牛 舞 ”、 “ 茶歌 舞 ”和 瑶 族 的 “ 鼓 找准 其典 型特 征 ,才能形 成 岭南舞 蹈鲜 明特 征 。 春 采 长 岭南 舞蹈 �
岭南舞蹈的遐想.doc
岭南舞蹈的遐想岭南舞蹈是岭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岭南文化一脉相承,只有认真研究岭南文化的起源及演变过程的特征,联系舞蹈实际,才能准确把握岭南舞蹈发展的走向。
广东老一辈的舞蹈家在开创岭南地域舞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少作品曾在国内外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欣赏口味和审美情趣在变化,广东新一代的舞蹈家于迷惘中夹着兴奋,在事业的征途上苦苦求索,力求岭南舞蹈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使之在宏伟的艺术天地里得到完善与升华。
振兴岭南舞蹈已成为广大岭南舞蹈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现就个人对岭南舞蹈的崛起与兴旺谈一点浅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水岭南舞蹈是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应以浓郁的地域景观为特征。
广东地处亚热带,大自然将这块土地装扮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水是广东最具特征的地域景观之一。
这里面临浩瀚的大海,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内陆有密如蛛的江河和溪流,水不仅是万物生长的条件,也是促进广东经济发展的优势;滔滔的岭南江水,还哺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英雄。
水的意蕴宽广,岭南人大多习水嬉水,动人的水乡风光,给舞蹈家提供了多少迷依的遐想。
岭南的地域景观培育出秀美、清丽的人文景观,岭南人对美有着特殊的追求。
人近水则智而秀,习水则勇而巧。
广东的男子俊秀机灵,求实而不呆板;广东的女子飘逸娴雅,热情而不轻浮。
舞蹈艺术是美的创造,就应该把岭南人及其生活的美,转化为舞蹈的气质、神韵、力度、舞姿和舞步。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入研究岭南人的心理特质、思想意识、民风习俗和生活情趣等,还要认真探究岭南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对岭南人的生理、心理动态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希望岭南舞蹈在原有的基础上移步换形,既能体现庄重、清秀的风范,又能表现轻灵、淡美的灵气,从舞蹈的流动、起伏、快慢、张弛、动静的变化之中,使人感受到绚丽多彩的各种情调之美。
如果只是为了赏心悦目而穿上时装、拖着凉鞋,或者追求形式的风情化而简单地图解生活,就只能创作浮浅的一般的作品。
熟悉热爱岭南这一方水土和这里的人民,并因之动情移神而触发创作的灵感,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优秀作品。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
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内容摘要】不同的民族习俗、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要素构成了广东岭南舞蹈的主要风格,为岭南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资源和舞蹈元素。
它是不同特色的民间风俗的融合,也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思想感情的结晶,这些素材为岭南舞蹈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生产过程提供了重要内容。
文章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入手对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及传承进行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舞蹈艺术形态内涵传承富有特色并具有民族风味的岭南舞蹈文化既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文化中主要的组成形式之一,同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璀璨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保护政策和条列,同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一些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有关的细则。
岭南舞蹈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展。
多民族大聚居的岭南使该地区的文化具有多元与融合的特色。
在谈及岭南民间的舞蹈发展过程时,不仅要把眼光放在汉族及与汉族紧密联系的客家人那里,也要从根本上去挖掘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味,从实质上把握岭南民族舞蹈的特色。
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民族舞蹈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1.传统舞蹈;2.新编写舞蹈。
本文主要针对岭南民间传统的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展开讨论和分析。
一、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作为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并且依山傍水的岭南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形式,并有其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舞蹈是一种能够从实质上反映当地生活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当地的风味。
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以及周围的风俗人情决定了该作品的生命力。
”具有悠久历史的岭南传统舞蹈,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特点和形态。
组成其民间舞蹈艺术的除了有汉族人民编的“龙舞”“春牛舞”等之外,还有壮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师公舞”“采茶舞”,黎族舞蹈“打柴舞”(即“跳竹竿”)“钱铃双刀舞”,畲族舞蹈“猎步舞”“栽竹舞”,瑶族的“长鼓舞”等,通过这些舞蹈的表演和演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岭南的舞蹈特色,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底蕴。
岭南文化在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Vol. 29 No. 2
2019 年 4 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pril 2019
������������������������������������������������������������������������������������������������������������������������������������������������������������������������������������������������������������������������������������������������������������������������������������
1 高校传统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岭南舞蹈文化艺术种类多样ꎬ比如佛山的“醒狮舞”、潮汕的“英歌舞” [1] 、黎族的“打柴舞” 等ꎬ是传统 文化的典型代表ꎮ 然而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ꎬ这些文化的教学内容渗透比较少ꎬ教师大多以教材为主ꎬ缺 乏与本土文化的融合ꎮ 高校传统舞蹈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ꎮ 1. 1 岭南传统舞蹈文化的渗透较少
面对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ꎬ迫切需要将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中ꎬ更新教学 的内容和方式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提高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ꎮ 另外ꎬ因为历史的原因导致传统 文化的流失ꎬ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被毁坏ꎬ面临着失传的危机ꎬ又因为缺乏高素质的文化艺术工作者[2] (转行的缘故)ꎬ使得岭南传统的舞蹈文化被严重破坏ꎬ急需保护ꎮ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之一ꎬ应 该借助舞蹈课堂ꎬ创新教学模式ꎬ充分挖掘岭南传统文化的元素ꎬ将岭南舞蹈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中ꎬ加强 学生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识ꎬ传承岭南文化的精髓ꎮ
岭南经典舞蹈作品的特点与发展
.
实践 中创 造 了属 于 自己 的思 想 感 情 和 审 美特 征 的 舞
蹈 艺 术 。 岭 南 大地 风 光 绮 丽 、 地 肥 沃 、 产 丰 富 , 们 长 土 海 人 期 处 于 丰 衣 足 食 的 安 定 环 境 中 。 与 生 活 在 雪域 高 原 的藏
岭南 这 块 “ 土 ” 挖 掘 出属 于 我 们 自己 的 特 色 。 如 从 日 领 上
而触 发 创作 的 灵 感 , 能 创作 出 高 品 位 的 优 秀 作 品 。 要做 才 到这 一 点 , 不但 要 深入 研 究 岭南 人 的 心理 特 质 、 想 意 识 、 思 生 活 情 趣 等 ,还 要 认 真 探 究 岭 南 的 自然 条 件 和 生 态 环 境 对 岭 南 人 的 生 理 、 理 动 态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 如 果 只 是 为 了 心
蛉
● 红 每
族 等 生 活环 境 恶 劣 的 山地 民 族 相 比 ,岭 南 人 的 心 理 特 征 总体 上是 平 和 的 , 安稳 的 。纵 观 历 史 上 经典 的 岭南 舞蹈 作
品 , 既保 留 了岭 南 风 土 人 情 , 在 时 代 的 召 唤 下 发 展 、 它 又
艺 术 的 形 式 搬 上 华丽 舞 台 ,为开 辟 今 天 的产 生 了 积 极 的 意 义 。 “ 舞 之母 ” 翘 花 了 十 多年 的 时 间 深 入 民 间 , 受 黎 民 黎 陈 感
生 活 , 解 黎 民 民 风 , 出 了 文 化 底 蕴 浓 厚 的黎 家 经 典 舞 了 编
≤
姿 。精 美绝 伦 的 舞蹈 造 型 , 就 了 非 凡 的 艺 术 美 。只 有 熟 造 悉热 爱 岭 南 这 一 方 水 土 和 这 里 的人 民 ,并 因 之动 情 移 神
浅谈岭南舞蹈的艺术风格
浅谈岭南舞蹈的艺术风格作者:刘婧孚来源:《艺术评鉴》2022年第08期摘要:岭南舞蹈与岭南文化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特质鲜明,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喜爱,本文将目光集中于岭南舞蹈,主要阐述了岭南舞蹈的渊源以及岭南舞蹈的风格特性。
关键词:岭南舞蹈渊源风格岭南文化中图分类号:J705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舞蹈形式以及舞蹈所彰显的内容都有着极大的区别,这些丰富的舞蹈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推崇,岭南舞蹈也同样如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舞蹈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影响,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味。
本文从岭南舞蹈的渊源、舞蹈风格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方面展开分析和探究。
一、岭南舞蹈的渊源岭南舞蹈有悠久的历史,自秦开始中原文化以及傩舞的传入,至秦汉巫术舞蹈的盛行,岭南舞蹈已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寄托着先民原始的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信仰的文化形式——宗教舞蹈和民俗舞蹈,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日或者是重大礼仪的场合得到延续和发展。
民俗舞蹈大多随意性相对较强,灵活性相对较高,而宗教舞蹈则是以鬼神精怪为原型,为的是祈福,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景,其中宗教舞蹈以各民族的师公舞最为典型。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的外在呈现形式,本身就带有极强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区所呈现出的审美倾向、民风民俗都有着极大的区分,这也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舞蹈特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例如驱邪舞源自非洲、肚皮舞来自印度,不同民族的舞蹈也略有差异,岭南舞蹈虽然属于岭南地区,但是在该地区居住的民族也不在少数,例如回族、壮族、瑶族、汉族等等,不同民族人们心中对于舞蹈的定义不同,舞蹈所呈现的形式自然而然也有极大的区别,回族就以刀舞著名,壮族扁担舞独具特色、瑶族的长鼓舞风格鲜明、汉族的醒狮舞别具一格,这些都归属于岭南舞蹈,都为岭南舞蹈增添了不同的色彩,不仅可以较好的体现民族文化,同时也可以较好的凸显出地方民族的生活方式。
舞蹈的形式和种类不仅仅会受到地域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现阶段,人们对于舞蹈艺术给予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高,人们看待舞蹈时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转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的形式、种类也在不断变化,同样的,一些舞蹈也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探讨
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岭南客家“杯花舞”是一种特色舞蹈形式,起源于中国岭南地区的客家人民群体。
这一舞蹈形式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并且在近几十年也逐渐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本文将结合相关资料和调研,探讨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
一、形成背景岭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客家人是其中的独特群体。
客家人对于传统文化和舞蹈有着独特的情感与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客家人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表达对祖先和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而“杯花舞”正是其中一种最典型的表达方式。
“杯花舞”起源于客家人的生活习俗。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客家地区的一些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经常会表演一种用装满鲜花的杯子起舞的舞蹈,据说这是一种为祈求丰收和幸福而进行的习俗舞蹈。
渐渐地,这种舞蹈成为了客家人群体的传统文化,被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并形成了今天所见的“杯花舞”。
二、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客家“杯花舞”逐渐形成并开始在岭南地区传承和发展。
在当时的客家社区中,“杯花舞”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节日表演项目,成为了当时社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客家“杯花舞”开始吸收了一些其他舞蹈元素,使其舞蹈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变化。
20世纪中期,客家“杯花舞”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在这一时期,一些著名的舞蹈家和研究者开始对“杯花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他们将舞蹈动作和节奏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创新了一些新的舞蹈形式,并且进行了一些创作和演出。
这些努力使得客家“杯花舞”得到了更多人民的喜爱和认可,也为其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至今,客家“杯花舞”逐渐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一些重要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杯花舞”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认可和欣赏。
一些相关机构和个人也开始进行一些现代演绎,“杯花舞”不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它在当代文化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表演。
浅析岭南舞蹈晚会作品《狮吼》——舞与武之缘
艺术借鉴浅析岭南舞蹈晚会作品《狮吼》——舞与武之缘谭 超【摘 要】岭南文化博大精深,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着自身重要的开放性与兼容性特点,创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流派风格。
岭南之地的民族甚多,因此它的民间舞蹈种类也非常的丰富。
文章通过对岭南舞蹈晚会作品《狮吼》的分析,去了解舞蹈与武术之间密不可分的缘分。
【关键词】岭南文化 舞 武一、岭南舞蹈文化概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世界文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是因为中华文化不仅有着深厚的渊源,更加有着广博丰厚的内容[1]。
而岭南文化在这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它是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主要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与潮汕文化为主体,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地域文化特色。
岭南舞蹈文化的来源,主要由三大部分而组成:(1)原有的南粤本土文化,为底层支柱。
(2)南迁的中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于战中的出现,自然灾害的影响,迫使大量的民族侨迁南移,因此岭南文化吸收了这强大的中原文化。
(3)舶来的域外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流入了外来文化,广东作为始发地,为岭南文化注入了先进思想的新活力[2]。
二、浅析《风起岭之南》舞蹈晚会作品《狮吼》 《风起岭之南》此风起于这几千年来的文化根脉,是这山水如画的美景,是这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是这孕育我们的江水之情,它,风起潮涌了这片岭南之地,吹出了这股引领之风。
岭南舞蹈晚会专场由《鼓•脉》《江•情》《山•风》《城•雨》《潮•涌》这五个篇章组成,从南越王古墓的玉舞人到乡村田野的杯花声声,经过古老的西关小巷再奔向大海的波涛潮涌,情景的层层铺垫,使作者体验到这岭南的文化魅力,她的精神让笔者为之振奋。
《狮吼》作品位于“潮涌”篇章,此篇章为整个舞蹈晚会的精神篇,此作品在整台晚会上起到了一个点睛作用,推动了晚会中的一个高潮,作品人物的原形是叶问,叶问是广东佛山人氏,伟大的武术家,性格内敛文雅,对人谦让有着民族大气之风,是个有情有义,重情爱家之人。
岭南傩舞的形态与功能探析
岭南傩舞的形态与功能探析刘卫宇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摘要:近年区域民间舞舞台创作掀起文化寻根的浪潮,依托国家“非遗”的关照,使传统民间舞在剧场繁荣创 生,言说当代的审美与意识。
本文聚焦“岭南傩舞”,审视其形态构成,探析现下岭南傩舞的文化功能及审美价值。
关键词:岭南傩舞 形态舞风 教化感召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174-04所谓“岭南”文化,是以广东省为中心,涵盖广西、 湖南、江西、福建、海南、港澳等地区所组成的地域文化概念。
在这片山河沃土中,孕育着诸多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民间舞蹈。
通过与其他区域的传统民间舞 进行比对,岭南民间舞具有种类繁多、文化互渗、动物模拟、道具依托、典故捆绑等独特表现。
“傩舞”作为岭南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以顽强而蓬勃的生 命张力,从远古延续至今,与人民共生,随时代再生。
这种通天达地,触摸神坛的生命仪式,言神鬼之事,抒 乡土之情。
其背后,潜藏着族群信仰命脉,延续着族群集体记忆。
一、繁杂多元的傩舞形态岭南地区的傩舞种类繁多,灵媒文化深扎人心,各 类祭祀游神活动至今依旧活跃。
因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在祭祖崇德的文化浸润下,逐渐形成一大怪象——“百越巫文化圈”。
①诸多具有“巫文化”“傩基因”的独特舞蹈,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湛江傩舞”“禾楼舞”“跳花棚”“英歌”等。
(一)乡村的原生态乡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原生态的活态留 存,是民间舞身体语言再生、创生的根本。
从“原生”这一角度出发,岭南傩舞首先活跃在“乡村”的空间,不同舞种有其特定的流传区域。
其次,傩仪都是由村民自觉参与的,依托于相对固定的时令节庆来进行表现。
最终,通过代代相传的仪式,形成族群集体记忆, 凝结成相对统一的信仰主体,构建起具有区域特征的 身体方言。
傩仪产生的根源是身份认同的诉求、族群记忆的追溯,由百姓约定俗成地参与其中,从而实现社会“共生关系”。
论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审美倾向
论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审美倾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舞蹈审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文化多元的影响,舞蹈的审美倾向也日趋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审美倾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局面,不同族群和地域的舞蹈风格开始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北方地区的鲜卑族、匈奴族等民族的舞蹈中,具有野性豪放、威武雄浑的特点,表达了他们游牧生活的豪迈和勇敢。
而在南方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的百越族、岭南地区的蛮族等,舞蹈则更多地体现了柔美、委婉的特点,以云雾舞、水袖舞等形式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方式。
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审美倾向呈现深刻内敛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压迫的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舞蹈表演更多地倾向于表达内心情感的变化和社会现实的寄托。
以《捧月舞》为代表的宫廷舞蹈,以其高雅的身姿和精致的舞蹈动作展现了人们对宁静和安逸的向往;而以《斗鸡舞》为代表的民间舞蹈,则表达了人们对平民百姓勤劳奋斗和生活富足的期望。
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审美倾向呈现出抽象扩展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舞蹈形式和意义的探索更加深入,对舞蹈的审美追求更加高涨。
一方面,舞者开始尝试以身体的姿态和动作表达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抽象思考。
以《彩带舞》为代表的宫廷舞蹈,通过舞者手中的彩带动作,表达了人们对彩色生活和多彩世界的向往。
舞蹈的形式也开始不断扩展和创新。
《鸟舞》中,舞者以鸟的形象展现飞翔的美妙,通过舞台上的道具和布景,使舞蹈更富有戏剧性和艺术感。
魏晋南北朝舞蹈的审美倾向呈现出时尚独立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时尚和个性呈现出浓厚的兴趣。
舞者开始注重服装和妆容的装饰,舞台布景和灯光也开始变得更加精致和多样化。
《演骑舞》中,舞者骑乘在装饰华丽的马上,穿着华服、佩戴着珠宝,整体形象展现出时尚和奢华;而《女儿红舞》,舞者身着鲜艳的红装,搭配红色的舞台布景和灯光,展现出青春活力和欢乐祥和的气氛。
广东醒狮舞蹈形态研究与审美初探
|Yan Jiu Ping Lun-研究评论广东醒狮舞蹈形态研究与审美初探吴尚缘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广东醒狮舞属岭南地区民俗舞蹈中的吉庆舞,本文以广东醒狮为研究对象,从醒狮舞历史溯源、发展概况、舞蹈形态和审美特征等四方面进行研究和剖析,对舞蹈表演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形式要素、动态特征等进行梳理,旨在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深层审美情趣。
关键词:醒狮舞广东醒狮舞蹈形态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001-03一、广东醒狮舞历史溯源广东醒狮舞的“醒”在粤语中代表着威猛,因造型独特神似真狮,故名醒狮。
其头顶有尖角以抵邪恶、额中有明镜以照妖物、身披火纹以镇家宅而享誉盛名,被视作有祥瑞之气的吉祥瑞兽,得到广泛流传。
据考证,醒狮舞由北方狮舞演变而来。
《广东省志•体育志•民间、民族传统体育•舞狮舞龙龙舟》记载:“广东舞狮是从北方的黄醒狮(北狮)脱胎而来的,大体上是在五代十国之后,从中原流传到岭南地区民间的”。
①传统狮舞可追溯到汉代,撰《汉书•礼乐志》卷二十二对“象人”的注解:“孟康曰: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
②意为戴着面具的人假扮成醒狮起舞,可见当时已有舞狮表演。
但醒狮的出现很少有正式的史料记载,大多为民间传说。
(一)年兽食青有传说醒狮舞源于民间,当时一头独角怪兽每到年岁末就出来祸害百姓,乡民为驱邪避害,模仿怪兽的形态用竹蔑扎架,并敲锣打鼓舞动假狮,意在以兽治兽,怪兽见后惊慌失措逃遁,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从此,乡民们相信狮舞有驱灾辟邪之功用,便于每年春节扎做狮头起舞,走街串巷以求消灾除祟,流传至今。
()据说晚清时期,政府暴力统治,有志之士义愤填膺,奋起反抗,醒狮舞又有“睡狮觉醒之意”,暗示国人不可熟视无睹,要奋起反抗,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
醒狮舞的传统套路采青谐音“踩清”,有颠覆清王朝统治之意。
二、广东醒狮舞流布及发展概况(一)广东醒狮流布广东地区分布最广的乃是“佛装狮”,又称“笑狮”,主要分布于广州番禺、佛山南海等地区。
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探讨
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探讨【摘要】岭南客家“杯花舞”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起源于岭南地区客家民间。
本文通过对“杯花舞”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形式以及在岭南客家地区的传承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了这一舞蹈形式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发现,“杯花舞”融合了客家文化的特色,传承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对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总结,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探讨和传承这一独特舞蹈形式提供了参考。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进一步了解岭南客家“杯花舞”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促进对当地文化传统的认识和传承。
【关键词】岭南客家, 杯花舞, 形成, 发展, 探讨, 起源, 历程, 表演形式, 传承, 文化影响, 结论, 未来发展, 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引言岭南客家地区是中国南方著名的客家聚居地,这里的客家人民世世代代延续着悠久的文化传统。
杯花舞作为岭南客家地区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在客家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杯花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祝福的方式。
杯花舞起源于岭南客家地区的乡村民间,最初是作为某些民俗节日或庆典活动的一种表演项目而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杯花舞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形式的舞蹈艺术,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通过对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岭南客家地区的民俗文化内涵,以及这一特殊艺术形式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1.2 研究意义岭南客家“杯花舞”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对于“杯花舞”这一传统舞蹈形式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通过对“杯花舞”的起源、发展历程、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我们解析舞蹈形式与当地文化、风俗以及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研究“杯花舞”也有利于丰富舞蹈学理论研究,拓展舞蹈形式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联性,为舞蹈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探究岭南舞蹈素材中拟兽舞蹈的文化属性
探究岭南舞蹈素材中拟兽舞蹈的文化属性作者:于宛冬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5期摘要:岭南舞蹈体系中包含不胜枚举的拟兽舞蹈,拟兽舞蹈的诞生源自上古时期人类的狩猎劳动生活,在历史悠久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单纯性模拟到宗教祭祀仪式,再到娱乐大众,最终形成具有综合性艺术表现的舞蹈形式。
本文从岭南舞蹈素材出发,总结了岭南舞蹈中拟兽舞蹈的发展渊源,分析了拟兽舞蹈的功能特性与文化特征,对拟兽舞蹈的文化属性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岭南舞蹈舞蹈素材拟兽舞蹈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5-0180-03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民俗特色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样貌。
岭南文化是岭南地区孕育出的独特文化体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稳定的文化习俗、行为规范和丰富多样的艺术文化,岭南舞蹈是岭南文化体系中的一颗明珠,在中国舞蹈艺术领域乃至中华文化体系中熠熠生辉。
一、岭南舞蹈素材中的拟兽舞蹈岭南舞蹈的素材类型多种多样,大都取材于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作,通常采用写实形象的方式予以直观呈现,少有抽象宏观的样式,这与岭南文化的朴实性、重娱乐等特点关联紧密。
岭南地区的巫术祭祀舞蹈和图腾祭祀舞蹈素材众多,人们以拟兽的舞蹈形式驱邪消灾、祈神降福。
拟兽舞蹈多用人们认为有寓意的神物为道具,比如舞鹤象征长寿,拟兽舞蹈中蕴藏着人们对真实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各种模拟鸟兽的舞蹈都有其自身的寓意,这与远古图腾崇拜不无关系。
岭南舞蹈最初多以生活劳动中使用的道具作为素材,比如劳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或是接触的各种动物。
在岭南舞蹈体系中,但凡世上有的动物几乎都可以美化入舞,尤以龙舞和狮舞最为普遍,其他如舞春牛、舞麒麟、舞鹤等数不胜数,这些舞蹈形神并举、谐趣逼真,成为岭南舞蹈的一大组成部分。
以岭南地区典型的醒狮舞和龙舞为例:醒狮舞是岭南地区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节目,舞狮人扇动眼睑以示眼神的顾盼生威,转折进退以表体态沉稳中透着轻灵。
海南文昌盅盘舞文化内涵新解
使用:婚庆就告祖先孩子们结婚,男才女貌,天作之合;寿宴
本原因,在于斋醮能够满足民众的心理需要。在天灾人祸之
就告祖先子孙多福,长寿好运等。在村子街坊邻居中能出资邀
后,开建驱邪禳灾的斋醮仪式,藉道教神灵之信仰,以抚慰死
请八音盅盘舞队,有时还会成为家族显赫的象征,代表着家族
者,振奋生者。道教祈祥祓厄的斋醮仪式,能充分满足民众红
八音盅盘舞队的花灯火苗,在热热闹闹的盅盘舞表演中滋滋作
表演。新娘在新郎的配合下,双手各持叠起的瓷盅,上下相
响的燃烧着,照亮了写在花灯上的心愿,代表着村民对美好生
击,翩然起舞;新郎以筷击盘;丑角则戴着胡须,手拿鸡毛
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一天受到了仪式化的盅盘舞表演的祝
扇,边舞边戏逗“新郎”“新娘”,动作稚拙诙谐,气氛热烈,
的根,壮大了文昌人的魂。
表、请圣的科仪。在前几年的盅盘舞表演中,一些年龄稍大的
演员,还十分重视脚下“步虚”和手上手势的变化,尤其在公
二、
“为神而舞”——宗教文化
庙中,面对的神灵,表演时突出“步虚”的腿法和变幻掌法,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求、寻觅,让人们在精神
这显然也是受道教斋醮科仪的影响。⑧
世界采用宗教的形式获得归宿感,得到慰籍和庇护。盅盘舞在
。
”
本文重新解读文昌盅盘舞文化内涵,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⑨
“1960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反映海南革命斗争的电影 《红
从中又认识到其所包含的宗亲文化、宗教文化,有助于发掘中
色娘子军》,在电影 74 分 40 秒时,战士们吹拉着海南 《盅盘
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建立文化自信;深入剖析文昌盅
舞曲》,手拿筷子敲击碟子,跳着欢快的盅盘舞,庆祝丰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情 . 现 了 民 族 团 结 、 民 生 活 幸福 的 表 人
新 的精 神 风 范 。 如 《 森 林 》 大 以洗 练 的 舞
蹈形 式 。 绘 了壮 、 、 、 衣 、 、 、 描 瑶 苗 布 黎 彝 傣 生 活 在 繁 茂 的 大 干 世 界 里 的 民族 , 通
而派 生 出 多姿 多 采 的 自然 景 观 和 人 文 景
育 等 意 象 舞 姿 造 型 , 反 映 了 民族 友 爱 、 既 共 同劳 动 、 居 乐 业 、 衍 生 息 等 生命 情 安 繁 感 与 审 美 意 识 . 为 所 表 现 的生 活 范 围 、 又 时 代 、环 境 和 人 物 作 了 简 明 扼 要 的 描
着 弗 停 弗 滞 、 不 言 止 ; 色 对 广 东 还 有 永 绿
国 民 间早 已流 传 ,我们 能 否 来个 创新 与 突破 ? 些 年 轻 的 舞 蹈 家跃 跃 欲 试 , 搞 有 想 中 国 “ 老 汇 ” 应 该 支 持 。 方 歌 舞 团 演 百 . 南 出 的 《 方 之 舞 》 以南 方 少 数 民 族 的社 南 ,
岭 南舞蹈 的审美文化
胡 家 方
( 东莞 理 工 学 院城 市 学 院 , 莞 5 ; 新 水; 侨;
引 言
式 ” 颠 簸 , 人 对 表 现 所 谓 时 代 精 神 的 的 使 作 品感 到 厌 倦 。 以为 广 义 上 讲 , 代 精 我 时 神 就 是 反 映这 个 时 代 的 精 神 风 貌 、人 生 观和 价 值 观 .给人 以 理 念 的 启 迪 和 精 神 的激 励 . 具 体 地 蕴 涵 于 作 品 的题 材 、 它 内 容 、 式 、 格 和 艺 术 形 象 之 中 。绿 色 唤 形 风 起 人 们 对 远 古 蛮 荒 的 追 思 .对 生 命 之 源 的想 象 : 人 类 生 存 之 本 . 人 感 受 到 生 是 令 意勃 勃 的跃 动 : 生 命 活 力 的象 征 . 味 是 意
过垦荒 、 种 、 苗 、 获 、 拜 、 恋 、 播 护 收 祈 婚 生
着 特 殊 的 意义 ,是 南 粤 人 民积 十 数 年 之 功 , 手 造 林 , 化 全 境 , 造 了 令 人 羡 众 绿 创 慕 与 向往 的绿 色 世 界 。 以为 这 “ ” 就 我 绿 , 是 岭南的时代 精神 的一个 方面 . “ ” 由 绿
述。 五 、 语 结 .
系 舞 蹈 实 际 .才 能 准 确 把 握 岭 南 舞 蹈 发 展 的走 向。 振 兴 岭 南 舞 蹈 已成 为 广 大岭
南 舞 蹈 工 作 者 的 当 务之 急 。
一
、
水 的美
岭 南 舞 蹈 是 特 定 地 域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观 .难 道 岭 南 的 舞 蹈 家 不 感 觉 到 这 棵 大 树之下好乘凉吗 !
会 生 活 为 背 景 .反 映 了 绚 丽 多 彩 的 风 土
岭 南 文 化 务 实 、 放 、 容 、 新 生 开 兼 创
活 习性 、 产 劳 动 、 日盛 会 、 腾 崇 拜 、 生 节 图
情 爱 婚 恋 等 . 且按 照 美 的 规 律 , 各 民 而 对 族 进 行 了深 层 意 识 的探 索 ,使 一 些 优 秀
和 舞 步 。 做 到这 一 点 , 须深 入研 究 岭 要 必
舞 蹈 作 品 反 映 岭 南 人 的 时 候 ,不 要 忘记 广东还 有千 千万万 的华侨 和华人 。 曾有 人 说 , 有 人 群 的地 方 必 有华 人 , 凡 有 华 人 的地 方 必 有 广 东 人 。 涉 及 广 东 华 侨
三 、 胞 文 化 侨
产物 , 它应 以浓 郁 的 地 域 景 观 为 特 征 。 岭
南人大多习水嬉水 . 动人 的水 乡 风 光 . 给
以上 从 “ 、 、 、 ” 个 方 面 发 水 绿 侨 新 几 表 了肤 浅 的议 论 . 目的 是 提 高 岭 南 舞 蹈
舞 蹈 家 提 供 了多 少 迷 依 的 遐 想 。广 东 的 男 子 俊 秀 机 灵 . 实 而不 呆板 : 东 的女 求 广 子 飘 逸 娴 雅 . 情 而 不 轻 浮 。 蹈 艺 术 是 热 舞 美 的 创 造 。就 应 该 把 岭 南 人 及 其 生 活 的 美 , 化 为 舞 蹈 的气 质 、 韵 、 度 、 姿 转 神 力 舞
和华 人 的题 材 有很 宽 广 的 天 地 , 由 于 主 客 观 条 件 所 限 . 方 面 的力 作 不 多 , 作 这 创
的 主体 意 识 。 第 四 、 从 五届 省 艺 术 节 看 岭
南 舞 蹈 , 有 了长 足 的进 步 , 以 说 是 上 已 可 了一 个 档 次 。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 剧 才 但 舞 能 代 表 本 地 区 舞 蹈 的 最 高 水 平 ,岭 南 舞 蹈 还 少 有 舞 剧 的 成 功 之 作 ,舞 剧 创 作 的
难 度 很 大 . 程 繁 复 , 很 有 意 义 , 们 过 但 我
南 人 的 心 理 特 质 、 想 意识 、 思 民风 习俗 和 生 活 情 趣 等 ,还 要 认 真 探 究 岭 南 的 自然 条 件 和 生 态 环 境 对 岭 南 人 的生 理 、心 理 动 态 所 产 生 的 影 响 。我 们 希 望 岭 南 舞 蹈 在 原 有 的 基 础 上 移 步 换 形 .既 能 体 现 庄 重 、 秀 的 风 范 , 能 表 现 轻 灵 、 美 的 清 又 淡 灵气 , 舞 蹈的流动 、 伏 、 慢 、 弛 、 从 起 快 张
的舞 蹈 不 仅 富 有 新 时 期 历 史 的 、 会 的 、 社
民族 的 、 化 的 特征 . 且 具 有 新 的心 理 文 而 的、 自然 的 独特 的生 命 情 调 与 风 韵 美 感 。 岭南舞 蹈是岭南 文化 的一个 组成部 分 。 它 与 岭 南 文 化 一 脉 相 承 . 只有 认 真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