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一上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上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上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主要包括立方体和球体的认识。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触摸、观察和拼接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使学生感知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基本图形的认识,也有图形拼接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触摸和操作能力。

但立体图形的认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立方体和球体,并能正确命名;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接等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立体图形的喜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立方体和球体,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理解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触摸、拼接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方体、球体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立方体和球体模型,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如立方体、球体等,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立方体和球体的定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图形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但在数学课堂上,对于抽象的几何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分类,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了解几何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几何图形卡片、课件、黑板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用于观察和操作。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_认识图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_认识图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_认识图形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并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各种平面图形有所接触,他们对图形有直观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操作、交流,从而达到认识图形的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能正确地辨别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并区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难点:让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图形。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的图形有哪些。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并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例子。

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辨别这些图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能够辨别和拼组这些图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进行简单的拼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图形的拼组和分类,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图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拼图游戏材料;教学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拼图游戏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气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还能想到哪些图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三种基本的二维图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排序等基本数学技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认识三种基本图形,理解它们的特点。

2.突破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辨认和描述图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玩具、图片等。

2.准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如地板、餐具、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它们都是由基本的图形组成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相等;圆形没有边,是一个封闭的曲线;三角形有三条边,三条边相等。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新苏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2 .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搭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朋友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师:他们搭的好不好啊?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也来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师有几个要求:1.请小组4个人把积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拼搭完成后为你们小组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2.在拼搭的过程中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听清楚要求了吗?请小组4个人开始动手吧!(学生交流、拼搭)小朋友们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师选了两件最漂亮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在请作品的小设计师来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你作品的名字叫什么?你们是怎么拼搭的?有什么发现?)三、形成表象,建立观念。

师:小朋友们真是爱动脑、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同吗?刚才我们的发现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

现在请同位两个人把你们的物体放在一起,按形状把他们分分类吧!开始动手。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分完了,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们分成了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找小组上前展示)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为小数学家了,按形状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系统的图形知识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逐步建立。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图片观察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和说出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的二维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认识和说出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的二维图形。

2.难点: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实物和图片。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模具,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同时,简要介绍这些图形的特点,如圆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分发一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模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认识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了解图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分类和识别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了解图形。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这些图形的特征,如圆形的边界是一条曲线,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相互垂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等。

同时,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图形的特征。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挑选一些图形卡片,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了解和掌握。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上述图形,并能够按照形状给物体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能够按照形状对物体进行分类。

2. 难点: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图形,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或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这些形状。

2. 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梳理所学内容。

具体操作如下:让学生先观察和辨认这些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师可让学生再次描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图形的特征和分类标准。

3.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和分类。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什么图形。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这些形状的物体,加深理解和记忆。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和练习等方式进行复习。

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辨认图形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

同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对比和辨析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基本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 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 教案 苏教版

认识图形教案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

二.学情分析已有经验:大多数学生认识基本的图形;学习困难:缺乏对图形的正确描述。

三.教学目标1.通过搭、分、看、摸,从实物抽象出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识别这些物体。

2.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难点:了解物体的平面和曲面的不同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各种形状的物体;学生准备:有各种形状的物体、积木。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又到了周末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吧!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生:玩积木。

师:说得很好。

今天啊,我们就请积木朋友来到课堂,一起与小朋友们认识图形吧!板书:认识图形(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1.认识图形(1)出示长方体物品师:现在,第一位积木朋友已经来到我们的课堂,你知道它是谁吗?生: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

师:说得非常棒!现在每个小朋友也拿出一个长方体。

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说得非常好!我们看到的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尖尖的,戳上去有点疼。

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它们叫什么呢?出示大小不一的盒子。

师:说得很好,它们都是长方体,那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呢?生:大小不一样。

师:那我们把长方体这样的物体画在纸上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长方体示意图。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长方体。

现在请小朋友们动脑经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2)出示正方体物品师:认识了长方体,第二位积木朋友也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课堂。

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来了?生:正方体。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我教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中,第6单元《认识图形》主要讲述了平面几何图形的识别和理解。

具体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及其名称。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认识并理解这些基本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这些基本图形,并能够运用这些图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同图形的特征,能够在不同的图形中进行区分和识别。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卡片,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还有彩笔、剪刀和胶水等学具,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我先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正方形的卡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回答是正方形。

然后我会讲解正方形的特征,比如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接着我会让学生拿出彩笔,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并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以此加深对正方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画出每个图形的标准形状,并在旁边标注其名称,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在纸上画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答案: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看是否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图形的特征。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会进行额外的辅导。

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在家里找一找周围的物品,看看有没有这些基本图形的形状,并把它们画下来,带到学校来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也能让他们更加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一)》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使学生能够感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既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又有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轻松掌握知识,培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简单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知,但他们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不够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图形,能够识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等基本平面图形,能够识别和说出它们的名称。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分类,掌握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各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形状的直观教具,如正方形、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

2.准备一些实物,如文具、玩具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各种图形的应用。

3.准备PPT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图形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图形教案

本篇文章着重介绍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中的“认识图形”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让教师了解该教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认识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正方形等),并掌握它们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颜色感觉。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图形的性质,掌握识别和分类图形的基本方法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图形。

2.引导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不同图形的性质,掌握识别和分类图形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准备1.图片、挂图或实物等展示不同的图形,包括三角形、矩形、圆形、正方形等。

2.简单的图形拼图、贴画、涂色等教具和游戏。

3.黑板、彩笔、图画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展示四种基本图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同时请学生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

引导学生用手指、手势等方式模仿这些图形。

2.认识图形教师通过展示、贴画、拼图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图形。

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方法,例如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图形的性质、颜色、大小、数量等。

让学生猜测图形的名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识别和分类图形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复杂图形,让学生辨认出其中的基本图形,并用挂图或涂色等方式,将同种图形分成一组。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分类图形的基本方法,例如根据边数、形状、长短、角度等进行分类。

在识别和分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尝试。

4.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例如画出指定的图形、给图形涂上指定的颜色、寻找指定的图形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巩固他们的认识和技能。

五、总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图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颜色感觉,并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尝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2023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2023秋)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形和三角形的特征,特别是圆形的封闭曲线和半径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在拼图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多个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的问题,需要解决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的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克服对难点的恐惧,培养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举例:针对圆形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直观的教学活动,如使用圆规画圆,让学生观察圆规的一脚固定点(圆心)和另一脚移动的轨迹(半径),理解圆的形成过程。对于三角形,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等边、等腰、不等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稳定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以及圆形的封闭曲线和半径的概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教室里找出所有长方形的物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尝试拼成一个新的图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能够辨别这四种基本图形。
2.学习用这四种图形进行拼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能够在生活情境中找出所学的图形,增强对图形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兴趣,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孩子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这也说明了实际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苏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三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通过观察、触摸和描绘这些图形,使学生能够识别它们,并理解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说出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名字。

2.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说出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名字,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如硬币、糖果纸、牙膏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并试着说出它们的名字。

2. 图形识别(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

3. 动手操作(5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观察和触摸它们,并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圆形、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5. 图形描绘(5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描绘一个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并试着说出描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特点:圆四边相等四边不相等七、作业设计1. 请找出生活中的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并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略2. 请尝试自己描绘一个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并试着说出描绘的方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感知和描述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学生能够识别和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案)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并用适当的术语描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认识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2. 学会用适当的术语描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 区分长方形与正方形。

2. 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认清各个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幻灯片,让学生快速认识图形。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活动、游戏、问答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3. 归纳、分析发现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从找规律和分类器等方法中让学生探究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图片、实物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好笔、纸。

1. 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全身粉红不说话,走路跑动肚里转,后面有绒毛会飞舞,你猜它是什么?(小鸟)这是一张小鸟的图片,大家看它是什么形状?(圆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的第一个图形就是圆。

2. 学习内容:(1)认识圆形教师用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圆形,让学生尝试描述圆形的特征和性质,如圆形有无边界、没有角等。

(2)认识三角形教师用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如三个角、三条边等。

(3)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用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学会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不同之处,如长方形有两组相等的长和短边,正方形则四条边相等。

(4)认识梯形教师用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梯形,让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和性质,如上下底和两个腰等。

3. 拓展练习(1)小组讨论-图形分类教师要求学生将几何图形按照形状分类,如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分别放在不同的组内。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 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 教案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并识别基本的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2. 学习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3.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正确识别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各种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图形玩具,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 新课:详细讲解每种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实物模型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图形的分类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4.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彩纸剪出不同的图形,并尝试进行分类。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并用彩色的粉笔标注出图形的名称。

2.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种图形的特征,方便学生记忆。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彩纸剪出不同的图形,并尝试进行分类。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不同的图形,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作业设计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基本的几何图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苏教版(年秋)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苏教版(年秋)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认识图形-苏教版(年秋)一、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能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如按边数、按角度等。

3.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认识圆形和长方形的不同,认识校园中的基本几何图形等。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按边数、按角度等。

3.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认识校园中的基本几何图形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对各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形状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认识圆形和长方形的不同。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图片来引入各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形状,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图形。

第二步:重点讲解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来讲解各个基本图形的名称、特点和形状等,同时分类讲解相应的概念。

第三步:巩固练习老师可以编写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各种基本图形的记忆和认识。

第四步:延伸拓展老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和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各种图形的印象,同时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检验学生对各种基本图形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3.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

六、教学总结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如按边数、按角度等。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认识圆形和长方形的不同,认识校园中的基本几何图形等。

通过练习和实践,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几何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认识图形(一)》|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2.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能够分辨平面图形的种类。

3.能够简单绘制几何图形,并对其进行命名和分类。

教学重点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

2.掌握图形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不太常见的图形,如梯形、菱形等。

2.上手操作,能够简单绘制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调色板、直尺、圆规、铅笔等画图工具。

2.教师备份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课前预习
提前要求学生预习本单元课程内容,复习前面已学的几何图形知识。

Step 2 授课
1.通过画图演示,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四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清楚,让学生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和用处。

2.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并带着学生分类讨论,以加深学生对各种图形的印象和认知。

3.通过画图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绘制各种几何图形并对其命名、分类的过程。

Step 3 布置作业
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自行练习课上所学内容,并在下节课前完成作业。

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估,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定义及基本特点,是否能够正确分类平面图形,并掌握简单绘制几何图形的方法,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命名方式。

评估结果反馈及时,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物的辨认,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 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分清长、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立体图形的玩具,让学生认一认。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提出要求。

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什么好东西?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今天,我们要研究研究这些东西,看哪些小朋友学得多。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 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意思。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完后,我们应该将积木整理好下次再玩,你能帮他们整理一下吗?
2. 同桌讨论,怎样才能将积木整理得整齐一些?
参与讨论。

3. 全班交流,重点交流按形状分类整理的方法。

假如学生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在一起,圆柱和球分在一起,要先肯定是对的,然后再引导可以细分。

4. 看一看,摸一摸。

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在这基础上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各形体的名称。

学生说出教师所画的图形,感知认识。

小朋友分得真好,下面请大家看仔细,老师要将其中的一类画下来,瞧一瞧老师画的是什么图形。

(1)可以由老师说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形体。

(2)也可以由老师拿出形体,学生说出名称。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联系生活中的物体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出实例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朋友。

说说各个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这种形状?
2.“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地数一数、填一填,然后交流。

观察图里的物体可以分成几类,仔细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3.“想想做做”第3题。

第(1)题,可以填一填,再相互交流。

第(2)题,只要求口答,不必进行书面回答。

第(2)问可以相机补充问题,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又交到了哪些好朋友?你都认识他们的样子吗?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有趣的拼搭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陈菁
教学目标:
1. 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一、激情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学生说,教师相机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2.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吗?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出示小红花)。

二、组织活动
1. 滚一滚。

描述: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

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生什么。

(1)听口令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3)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
(4)师生共同总结。

(5)评价。

2. 堆一堆。

描述:下面我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播放音乐)
(1)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学生评价。

3. 摸一摸。

描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好礼物吗?
(1)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2)分小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 搭一搭。

描述: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播放音乐)听着美妙的音乐,请大家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你刚才拿出的物体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吗?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物体搭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评选优秀设计师。

5. 数一数。

描述: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三副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2)分别让学生说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3)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4)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为什么?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什么呢?(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

感谢您的选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