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祈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 《祈祷》
(闻一多)祈祷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溜/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练习】:“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似乎是一句废话,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面对现实的苦难与黑暗,“谁是真正的中国人”这一答案,诗人不能从现实中找到,而只能从历史的记忆中去寻求。
这首诗引用大量的历史人物,其用意就是要让读者想起古老中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根据以上分析,你知道诗人想“祈祷”什么吗,quickly. (23) Gao Changhai night rescued compatriots in January 1943, the Japanese control after Su Jiahu along the highway, to intensify guerrilla "raids". One day, the Japanese army from Wuzhen area caught 53 "Shina" is held in spring qiaotu farm【简析】:《祈祷》是闻一多满怀深情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中心意义就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
全诗表现了闻一多在呼唤民族文化复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以及闻一多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赫.然()迭.起()迥.乎不同()潜.心贯注()典jí()独cái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载()炯()籍()裁()迥()藉()栽()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
(1)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赫然:(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群蚁排衙:4.《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作者____________,近代杰出的__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第一本诗集是____________,曾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了一首抒情诗是____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5.解释下列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3)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6.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7.判断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
(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3)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家说了在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祈 求 阅读附答案
祈求阅读附答案现代文阅读训练精选8 现代文阅读0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
祈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
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B. 《烛之武退秦师》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C.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D.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答案】C【解析】C项“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说法错误《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因此《阿房宫赋》写于唐朝日渐衰亡之际并非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2.下列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是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号称“五言之冠冕”B.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十五国风(民间歌谣)大小雅(宗庙祭祀乐歌)周颂、鲁颂、商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D. 阴历每月十五日这天被称作“望” 十六日被称作“既望” 也就是“望之后”的意思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作“晦” 第一天称作“朔”【答案】C【解析】C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受疫情影响老百姓无法走进商场进行购物这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小的冲击这时“直播带货”的销售形式激活了消费的一池春水作为一种线上新兴消费方式①_______________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4338亿元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今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与此同时②_______________ 市场却泥沙俱下浑水摸鱼者有之弄虚造假者有之据人民网记者调查网上“直播带货涨粉”等各类服务明码标价但买来的数据怎能支撑起直播间的繁荣?因此守好行业规则③_______________ 是当下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答案】①直播带货广受商家和消费者青睐, ②虽然行业(或“直播带货”)蓬勃发展, ③避免虚假繁荣(或“不让虚假繁荣毁了行业发展”)【解析】第①空结合前文的“‘直播带货…… 作为一种线上新兴消费方式”分析可知所填句子的的主语应是“直播带货” 再结合“这对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小的冲击”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分析可知直播带货应是在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欢迎的情况下才能带动消费的发展弥补线下消费的不足故本处可填写“直播带货广受商家和消费者青睐”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前文“有机构预测因疫情特殊时期的拉动今年直播电商规模或将超过9000亿元”分析可知所填句子应体现“‘直播带货’蓬勃发展” 但结合后面的句子“市场却泥沙俱下浑水摸鱼者有之弄虚造假者有之”分析可知所填的句子应和后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故本处可填“虽然行业(或‘直播带货”)蓬勃发展”之类的句子第③空从位置看所填句子应是个带有总结性句子依据就近原则所填句子前面讲了“直播带货涨粉”这类不好的现象后面的内容讲“当下整个行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故本处应填“避免虚假繁荣”或“不让虚假繁荣毁了行业发展”之类的句子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居丧尽礼持佛法长斋至于骨立杖而后起②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犯暑热遂遣舆冰倍道追送4.(5)高睿为什么坚持主张罢免和士开?A. 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B. 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C. 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D. 睿于是亲帅/所部与之俱还/配合州乡/部分营伍/遇善水草/即为停顿/分有余/赡不足/屯以全者十三四焉【答案】A【解析】(1)“所部”是“帅”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配合”为谓语“州乡”为宾语“配合州乡”结构完整应在“州乡”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表示褒奖的称号”错谥号并非都是褒奖也有贬损【答案】A【解析】(3)A项“始终不肯饮水吃饭”错由“并敕左右不听进水虽绝清漱午后辄不肯食”可知高睿只是午后不吃饭【答案】(4)①高睿在家守丧极尽礼节奉佛法吃长斋以至于十分消瘦拄着手杖才能站立②长史宋钦道因为高睿冒着酷暑(劳作)就派人用车拉着冰加快速度追着送给他【解析】(4)①居丧在家守丧长斋长时间吃斋饭骨立形容十分消瘦杖拄着手杖②以因为冒犯冒着顶着舆冰用车拉着冰倍道兼程加快速度【答案】(5)①高睿以国家社稷为重②和士开是邪臣不应该留在年幼的皇帝身边【解析】(5)依据文章中“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不守之以正何面戴天”“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可知高睿认为和士开是邪臣不应该留在年幼的皇帝身边且高睿不顾个人生死安危时刻为君主着想以国家社稷为重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5.(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整容”“毁容”“下葬”三个词的含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3)第⑧段在全文中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A. 标题《每个故乡都在消逝》含义是每个故乡都因现代化改造而失去它原有风格、原有记忆和原有容颜从而变得雷同的现实警醒人们共同面对这个悲剧呼吁留住故乡留住根B. 文章从“地址”和“地点”的差异入手深入思考了“故乡”这一概念在作者看来故乡不是一个地址而是一个地点C. 作为一篇文化散文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北京的文化符号例如地名、风物等既支撑了自己的观点也赋予了文章浓郁的地域特点和生活气息D. 文章既有理性的光芒又倾注了作者大量的生活体悟既有批判和反思又有感伤与企盼对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执着守望是本文的写作旨归【答案】B【解析】(1)B项“在作者看来故乡不是一个地址而是一个地点” 选择关系错原文第④段表述为“‘故乡’ 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答案】(2)①“整容”是指在构建城市化宏图的背景下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②"毁容”是指故乡独有的东西被破坏是文化上的失守③“下葬”是指故乡真正地沦陷和消逝无法找寻【解析】(2)“整容”原指修饰容貌特指给有缺陷的面部施行手术使其变得美观在文中根据“吹灯拔蜡的扫荡芟除无边无际的大城宏图千篇一律的整容模板”等句子可知“整容”是指在构建城市化宏图的背景下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是一种外观上的美化“毁容”原指毁坏面容结合“当眼前事物与记忆完全不符当往事的青苔被抹干净当没有一样东西提醒你曾与之耳鬓厮磨、朝夕相处”等内容理解当故乡独有的东西被破坏不再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时那么“故乡”就被毁容了这里的“毁容”是指故乡独有的情感记忆、生活体系、价值观念、文化属性等被毁坏是文化上的失守“下葬”原指埋葬死者结合“我们头也不回地疾行而身后的脚印、村庄、影子早已无踪”等内容理解一旦文化失守故乡也就随之消逝我们无法再找到灵魂的皈依“下葬”在这里指故乡真正地沦陷和消逝无法找寻【答案】(3)①结构上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②内容上诠释了“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的论断证明了地点的重要性③表达了作者对地点担负的使命的认同呼吁人们应该重视“地点”的重要意义【解析】(3)文章的第⑧段上承对地点和地址的差异的论述下启对故乡文化承载的论述在结构上该段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在内容上该段运用美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奥罗姆的发现诠释了“地址是死的地点是活的”的论断安东尼·奥罗姆认为“地点”担负着“定义我们生存状态”的使命“地点是人类活动最重要、最基本的发生地没有地点人类就不存在” 证明了地点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安东尼·奥罗姆观点的认同呼吁人们应该重视“地点”的重要意义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在结构上的特征是中间四句必须对仗是一部分首尾四句不一定对仗是另一部分B. 平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平声字较高音可以拉长所以比较明亮爽朗C. 律诗的平仄规律要求每一对诗句如果排偶上相近了那么平仄上就要相远反之亦然D. “失粘”是指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在二四六上的声调性质不相同平仄上不符合相近的要求【答案】A【解析】(1)B项“平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缩小范围原文是说“平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C项“反之亦然”无中生有原文相关表述为“这字音上平仄的对仗同时又是结合字义排偶的对仗而来的排偶的习惯是以空间对空间时间对时间花对草鸟对鱼实际上是一种相近事物上的门当户对而平仄则是以一种相远的姿态出现也就是说以不同性质的声调来对立变换这样就调剂了那相近的重复不落于单调”D项“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张冠李戴原文是说“至于每一对诗句与相邻的一对诗句之间则是相邻两句(例如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就叫作‘失粘’”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不符合审美要求”于文无据根据原文“据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登黄鹤楼看见眼前的优美景致诗兴大发可是抬头看见了崔颢的这首题诗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更好的诗句来最后他只得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即使最好的律诗也不一定就是平仄排偶上最严格的律诗”可知第四段李白的故事是证明即使最好的律诗也不一定就是平仄排偶上最严格的律诗【答案】A【解析】(3)A项“因此把它删去对诗歌是没有影响的”分析错误从原文不能得出“因此把它删去对诗歌是没有影响的”的推断且从原文“律诗中写景的名句因此往往多出在这里”可看出其重要性7.(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中的“又冷又昏黄”有何作用?7.(4)《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A. 诗歌第一节写诗人在一个冬日里平淡平凡的生活但从这平淡平凡中又可看出诗人坚韧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B. 如果说第一节写的主要是“我”所做的那么第二节主要写“我”所见的如“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冰冻的小河”等C. 第三节写冬夜生活的乐趣有“温暖的炉火” 有“好友” 有“回忆” 屋内小环境中的温暖压倒了冬日的严寒快乐驱赶了忧伤D. 第四节中“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流露出诗人心迹写出诗人面对苦难的坦然之情【答案】A【解析】(1)A项“又可看出诗人坚韧不屈的身姿和激昂慷慨的情怀”错误根据“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可知诗人有着淡淡的忧伤【答案】B【解析】(2)B项“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错误从诗歌整体内容来看冬天虽然是严酷的但也是温暖的【答案】(3)①“冷”指天气寒冷“昏黄”指阳光暗淡突出了“严酷的冬天”的特征②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③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作铺垫【解析】(3)解答此题要先弄清楚“冷”和“昏黄”的内涵联系整首诗尤其是第一节来看“冷”指向的是天气“昏黄”指向的是“淡淡的太阳” 这两个词都突出了“严酷的冬天”的特征然后分析“又冷又昏黄”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可知“又冷又昏黄”与首句中的“短命”相呼应传达出年衰岁暮之感同时为下文的深沉感慨“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作了铺垫【答案】(4)①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②在“严酷的冬天” “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③诗人笔下“严酷的冬天”与“感情的热流”并存两者相反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解析】(4)解答此题要明白题干中所说的“矛盾”指什么题干中说“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 那么这个“矛盾”指的就是“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结合诗句来看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却埋葬着“火热一年” 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 在“严酷的冬天” “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 现实是“严酷的冬天” 有“北风” 有“茫茫白雪” 但诗人“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弘扬科学家的精神既要有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也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培育B. 科学家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C. 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蒸蒸日上公信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论文和专利上D. 要让科研回归本真就要营造好的环境要信任科学家不要干预科研活动【答案】A【解析】(1)B项原文是“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是“他们铸就了新的丰碑” 而不是“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C项第二段原文“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 说的是数量后面说质量上存在问题D项“不要干预科研活动”错误第三段原文说“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 提倡“宏观管理”故选A【答案】D【解析】(2)D项第四段原文说“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 注意特定修饰“某种程度上”【答案】D【解析】(3)D项“仰望着浩渺的星空” 指大胆设想探索不只是“努力奋斗” “就一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错误第四段原文是“成就”不是“成为” “成就”强调的是条件和助推作用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历史上曾先后建立过捍关、江关、白帝城、夔州都督府、夔州路、瞿塘关等以军事防御功能为主的重镇从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考古科研人员就对此处遗址进行了持续发掘研究 2020年考古人员集中对白帝城遗址中的子阳城遗址进行了成片发掘其中子阳城皇殿台、中间台两个高台遗址发掘清理了一批汉代、六朝、晚唐五代和南宋建筑遗存确认了子阳城遗址东汉始建、六朝沿用、晚唐五代筑台、南宋拓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建立了子阳城遗址的年代序列为探讨历代白帝城的空间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答案】2020年考古人员对白帝城的子阳城遗址进行了成片发掘确认了子阳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建立了遗址的年代序列【解析】对于压缩语段的问题应首先找到语段的关键信息关键信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的影响或所导致的后果然后将关键信息连贯成一句通顺的句子即可本题中时间为“2020年” 事件为“考古人员对白帝城的子阳城遗址进行了成片发掘” 事件的影响是“确认了子阳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建立了遗址的年代序列” 据此进行整合作答即可注意字数要求10.(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0.(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10.(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骇人听闻触目惊心不以为然长此以往B. 危言耸听触目惊心不以为意久而久之C. 危言耸听惊心动魄不以为然长此以往D. 骇人听闻惊心动魄不以为意久而久之【答案】B【解析】(1)①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分析应选用“危言耸听”②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应选用“触目惊心”③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析可知应选用“不以为意”④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结合“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分析应选用“久而久之”故选B【答案】C【解析】(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应去掉“根据”或“显示” 二是语义重复“超过6亿多人”中的“超过”与“多”矛盾A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B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至少”与“多”矛盾D项不合逻辑“至少”与“多”矛盾故选C【答案】D【解析】(3)“‘关’上”“蒙了尘”二者是选择关系据此排除B、C两项“看不清美丽的未来”“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的人生”之间“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的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并且“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作为开头紧承语段中括号前面的句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更连贯故选D。
2024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卷(二)(仿2023新高考1卷题型)(全国通用)含参考答案
2024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卷(二)(仿2023新高考1卷题型)(全国通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特别指出,要发扬学术民主,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鼓励通过学术争鸣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审美共识。
这里的“建设性地开展文艺评论”,既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应有属性而言,也是针对文艺评论的当下现状而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在这里,无论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还是提高审美、引领风尚,都旨在“引导性”,内含“建设性”。
因此,担负着如此重任与使命的文艺批评,需要增强自身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需要在批评实践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这一切都使得“建设性”成为当代文艺批评最为基本的要务,也是最为重要的特性。
建设性的文艺批评,既涉及文艺批评的目的与态度,也关乎文艺批评的能力与功效。
文艺批评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准确的阅读感受和深切的审美判断,与作者对话,与读者交流。
这种相互砥砺、彼此互动的目的与初心,必然要求批评态度的与人为善、以文会友。
文艺批评的作用在于促进创作、对读者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文艺批评必须切中肯綮、研精阐微,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取其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
”而要做到这些,也需要批评家“真懂得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
因此,在继承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就成为当代文艺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如此,才能使文艺批评在为文艺创作鸣锣开道和助力鼓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进而完善自己。
闻一多《祈祷》读后感500字
闻一多《祈祷》读后感500字
初读闻一多先生的《祈祷》,我就被诗歌的韵律和此病作者强烈
的情感所感染。
看到了诗歌律体的和谐美,又好似在说好一场音乐会,带给人无尽的享受。
何为更是让人印象着实深刻,让我感受到闻一多
情爱强烈的爱国情感。
这让我想起了他同样饱含情感的经典诗作《死水》,一个词,一个标点和诗的结构中都让我看到看见作者情感的寄托。
全诗围绕着“谁是中国人?”这一问题展开了一些列的问答。
华
夏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庄严伟大的让作者都不敢“喧哗”。
他爱
中国,他赞美华夏几千年的华夏民族,他从中取寻找“答案”。
谁才
是中国人呢?闻一多抛出这样的疑问。
很显然,不是所有拥有中国国
籍的人才可算“真正的”中国人。
“尧舜的心,荆轲聂政的血,神农
黄帝的遗孽”代表着中国人的担当和鼓动反抗精神;“戈壁,五岳,
泰山的石霤,大江黄河”代表着中国人的坚韧和团结。
我们中国古文
化悠久的民俗需要薪火相传,需要人去继承,我们的历史需要我们去
记录。
这些才是中国人身上需要的颈上事儿。
处于那样腐朽,纷乱的
旧社会,作者是悲愤,痛苦又迷惘,中国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发出
这样的守夜,呼吁国人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并且将它们弘扬光大,国
人需要自强自立,抵挡住来自第三世界西方的文化冲击。
这也是我们
可敬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眼疾的他病痛所在。
《祈祷》让我们看到了闻一多身上流淌的真正的中国人的血液,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是我等晚辈学习的楷模。
未经允许不得报章杂志:读书笔记» 闻一多《祈祷》读后感500
字。
闻一多 《祈祷》
(闻一多)祈祷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溜/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练习】:“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似乎是一句废话,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面对现实的苦难与黑暗,“谁是真正的中国人”这一答案,诗人不能从现实中找到,而只能从历史的记忆中去寻求。
这首诗引用大量的历史人物,其用意就是要让读者想起古老中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根据以上分析,你知道诗人想“祈祷”什么吗,quickly. (23) Gao Changhai night rescued compatriots in January 1943, the Japanese control after Su Jiahu along the highway, to intensify guerrilla "raids". One day, the Japanese army from Wuzhen area caught 53 "Shina" is held in spring qiaotu farm【简析】:《祈祷》是闻一多满怀深情的爱国主义诗篇,诗的中心意义就是激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
全诗表现了闻一多在呼唤民族文化复兴之际的沉痛的现实感受,以及闻一多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
闻一多《祈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祈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祈祷闻一多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石霤(liù):滴下的水。
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
”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惟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C.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诗人另一首《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想通的。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高考散文《祈求》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高考散文《祈求》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祈求ﻭ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的温暖与安乐。
ﻭ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
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
闻一多《祈祷》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祈祷》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祈祷闻一多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石霤(liù):滴下的水。
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
”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惟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C.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诗人另一首《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想通的。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红烛阅读答案
红烛阅读答案《红烛》闻一多原文阅读“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足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
/既已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阅读习题(1)感受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想想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
《红烛》阅读答案(1)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活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短歌行》中这________二句诗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归园田居》中这两句诗________ 让我们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B.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意思是好像清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失去的日子实在太多了把“人生”比作“清晨的露水” 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意思是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表明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故选A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答案】D【解析】(1)D项“艰军团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故选D.【答案】B【解析】(2)B项“古代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边境贸易的通称”错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桑故选B.【答案】B【解析】(2)B项“古文中常指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错误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故选B.【答案】C【解析】(4)C项“闫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那个月”错误闫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闫某月”【答案】B【解析】(5)B项“抵板刑” 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们总在说生物发育但你知道土壤也是会发育的吗?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与生物发育一样①________ 土壤是由岩石变来的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再经成土作用而变成原始土壤在土壤发育过程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这五个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生物的出现标志着真正的土壤形成过程开始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使土壤肥力得以形成并逐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生物②________ 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是在各成土因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下进行的③________ 成土作用越强烈效果表现越明显【答案】土壤发育也需要(一系列)过程, 就没有真正的土壤的形成, (成土)时间越长【解析】本语段阐述的是土壤发育的现象第一空前文是“土壤并非天生就能够生长植物土壤发育和生物发育一样岩石通过风化作用成为成土母质是解释说明土壤发育的过程答案是肯定的第二空前文“其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会积累有机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假设条件是“没有生物” 结果就是土壤无法形成第三空前面是“时间是一切事物变化的舞台强调长时间效果表现越明显” 条件就是时间越长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4)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②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答案】D【解析】(1)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做“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故选D【答案】A, D【解析】(2)A项属编著D项具拟写【答案】C【解析】(3)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 “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 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答案】(4)①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②于是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许多事情变得复杂混乱”③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解析】(4)①过超过及追上赶上②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③猥自谦之词犹“鄙” 当任、充当东宫指太子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A. 首联扣题点明华山庄的位置和景物特征“物外心”是对太尉的高度赞扬B. 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里风景的喜爱之情C. 颈联侧重静景春光融融晚翠深深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物内心的感受D. 尾联刻画主人的儒将形象他功成身退长卧书斋面对美景以琴书自娱【答案】B【解析】(1)B项“颔联运用了对偶和夸张两种修辞手法”有误颔联运用了对偶、夸张、拟人三种修辞手法“拂” 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拂云” 为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2)诗眼是“闲”字全诗围绕“闲”字展开描写“闲”也体现了诗歌的主旨马太尉功成身退逍遥林下沉醉于自然美景超脱于尘世之外全诗借描写马太尉的闲情逸致赞美了他功成不居、恬静淡泊的儒雅风范【解析】(2)诗的首联“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心”写山庄的位置和设计的奇妙颔联和颈联“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谿林”“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则是对山庄中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闲适的感觉尾联“自是功成闲剑履西斋长卧对瑶琴”写马太尉功成身退逍遥林下沉醉于自然美景超脱于尘世之外突出了他的闲情逸致赞美了他功成不居、恬静淡泊的儒雅风范全诗都围绕一个“闲”字展开描写“闲”字体现了诗歌的主旨故本诗的诗眼是“闲”字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6.(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6.(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以西解中” 就是以沿用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为架构来梳释中国思想传统B. 虽然人们对冯友兰哲学褒贬不一但必须承认它具有可超过不可绕过的典范意义C. 冯氏不仅对“六书”“三史”的理论研究贡献大而且对现代哲学教育也有开拓之功D. 哲学创造必须有自己的系统和逻辑问题意识的横摄架构和历史意识的纵贯谱系【答案】B【解析】(1)A项“沿用”错曲解文意原文是“以某种有似于”C项“六书”“三史”是其创作的哲学著作谈不上理论研究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这套系统和逻辑应当有两个向度基于问题意识的横摄架构和基于历史意识的纵贯谱系”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本段论述的重点是冯友兰哲学教育的典范意义而不是对其一生荣辱得失的概括【答案】D【解析】(3)D主次失当原文是“只有真正将冯氏哲学的‘中国哲学史’书写看作……一种系谱学叙事而不是仅仅……”7.(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7.(3)文中三次写到阚进一歪嘴请结合文本分别简要分析其作用7.(4)有人说这是一篇文化寓意小说阚进一和秀华这两个人物身上各自有所寄寓和象征请结合文本及时代背景作简要分析A. 起初阚进一“一天到晚老是快活的” 他的这种快乐因为是建立在个人的主观想法上的所以注定不会长久B. 秀华在提出许多计划时说“你都不用管!我会预备!”“真不贵!” 这说明她已猜到丈夫可能会反对她的建议C. “无论什么吧咱们的儿女必要生得干净!”突出阚进一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不愿向艰苦生活屈服的决心D. “这不是好来的钱你愿意用吗?”阚进一这样问是想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改变做人的原则【答案】D【解析】(1)D项“这样问是想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生活的压力而改变做人的原则”错误阚进一这样问是想让学生自己掂量一下再抉择【答案】D【解析】(2)D项“为后文写阚进一的学生丁文前来借钱埋下了伏笔”错误描写“阚进一结婚以后夫妻面临的经济困境”是为后文写他们就如何处理三千元钱而产生的矛盾埋下了伏笔【答案】(3)第一处描写阚进一遭受谣言的袭击时的神态表现了他对人心惟危的现实的愤怒和失望第二处描写阚进一听了秀华那些生活计划后的神态突出他对秀华的思想与自己不能达成一致的无奈第三处描写丁文拿走钱后他的神态表现出他对丁文视“不是好来的钱”为教命稻草的意外和惊讶【解析】(3)“歪嘴”是神态描写分析其作用就是分析这三处描写分别描绘出人物怎样的神态以及这些神态背后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时应结合具体语境设身处地地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第一处描写为“谣言的袭击使他歪了几小时的嘴” 此处表现了阚进一遭受谣言袭击时的愤怒与失望第二处描写为“及至听到秀华这些计划他的嘴歪得几乎不大好拉回来了” 此处表现了阚进一对秀华生活计划的不认同与内心的无奈第三处描写为“进一把嘴歪到一边向门外发愣” 此处表现了阚进一对丁文行为的惊讶与意外【答案】(4)阚进一是理想人物的象征他公正无私简单直率乐观热情有干劲肯努力有理想寄托了作者对未来新青年的期望秀华是世俗人物的象征她重视人际关系和应酬看重个人利益在她身上可以看出旧文化的影子阚进一与同事和秀华的冲突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解析】(4)小说中阚进一在与同事和秀华的冲突中性格相当鲜明他年轻有朝气思想简单性格直率乐观热情对未来理想化公正无私与旧的成人世界截然不同由阚进一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他是理想青年的象征而秀华注重人际交往、社会评价认为为别人做事就应该得到报酬还有些自私由秀华的形象特点以及她与阚进一的对比可知她身上有浓重的世俗气息从整体看小说主要写了阚进一与同事和秀华的矛盾冲突这象征着简单直率的理想青年与旧的世俗文化的冲突作为一位有着明确文化担当意识的小说家老舍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小说类型文化寓意小说所谓“文化寓意小说” 是指以小说的形式明确传达某种文化思想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大都带有某种明确或较明确的文化指代性这类小说寄寓着老舍对新国民人格的理想这一人格的核心是办事认真有国家意识和独立精神等8.(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8.(3)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A. 2015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主要有实体书店和网店两大渠道其中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达到344亿元网店渠道达到280亿元B. 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2014年实现了3.94%的年度增长率 2015年市场码洋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0.29%C. 2010~2015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D. 实体书店在经历了2010~2015年“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之后其市场码洋规模与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答案】D【解析】(1)D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的图1可知“增速下降—负增长—销售回暖”的过程概括是错误的“增速下降”应为“增速上升” 同时也无法推断出“年度增长率也将趋于平稳”【答案】A【解析】(2)B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可知“全国各地新建或改造的大型书城正逐步向文化购物中心转型”只是“赋予了实体书店新的生命力” 并不能说“其业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C项“借助已有的数字出版部门”错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纷纷成立数字出版部门”D项偷换概念“图书作为传播平台”错由材料三结尾可知图书并非传播平台互联网才是传播平台故选A【答案】(3)①开始数字化转型并与新兴媒体融合②营销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样化③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解析】(3)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信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和“转变” 然后再分别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和整合由材料一“2015年‘互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出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等信息可看出图书出版业在经营模式方面的转变由材料一“诸多新改变和新方法让出版与市场的距离更近如众筹出版、微店卖书及微博、微信营销改变后的赢利模式也让出版的效率变得更高”和材料三“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模式图书出版业需要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的增长”等信息可看出图书出版业在营销模式、赢利模式方面的转变由材料三“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信息可看出图书出版业在内容传播方面的转变由材料三“图书出版业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和加工处理会成为图书出版业新的功能”等信息可看出图书出版业在信息获取方式方面的转变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9.(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1)①但动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②睡眠对动物的生存不利, ③与光照周期有关【解析】(1)①根据空前语境“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需要睡眠”“人需要睡眠很容易理解” 结合空后的问号可知这是对动物需要睡眠提出疑问可填写“但动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之类的句子②根据空后语境“动物在睡眠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眠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知此处说的是睡眠对动物生存不利可填写“睡眠对动物的生存不利”之类的句子③根据“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这说明睡眠需求与光照周期无关”可推知前后的观点是相反的此处可填写“与光照周期有关”之类的句子【答案】(2)第一段不理解动物为什么要睡眠第二段动物睡眠与光照周期无关【解析】(2)第一段从句子“可以想象动物在睡眠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眠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概括出不理解动物为什么要睡眠第二段从句子“这说明睡眠需求与光照周期无关”可概括出动物睡眠与光照周期无关1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等人发现侏罗纪具膜质翅膀的恐龙——长臂浑元龙化石长臂浑元龙标本是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带领团队在辽宁晚侏罗纪地层考察时获得的一件新化石发现于燕辽生物群晚侏罗纪早期(距今约1.63亿年)的海房沟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复原了浑元龙它体长约32厘米体重约306克为杂食性研究人员认为其代表一种新的擅攀鸟龙类浑元龙的正型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擅攀鸟龙类化石为了解这类恐龙提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答案】我国科学家发现了长臂浑元龙化石它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擅攀鸟龙类化石为了解擅攀鸟龙类提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解析】文段中从开头到“为杂食性”是叙述一件事关键信息为“我国科学家发现长臂浑元龙化石” 从“研究人员认为”到末尾有两个关键信息分别是“长臂浑元龙代表一种新的擅攀鸟龙类”和“为了解这类恐龙提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注意概括时应对原文信息加以整合。
高考试卷语文基础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祈祷(qí dǎo)慷慨(kāng kǎi)惊愕(jīng è)B. 狂妄(kuáng wàng)炽热(chì rè)沉默(chén mò)C. 突兀(tū wù)沉浸(chén jìn)萦绕(yíng rào)D. 拂晓(fú xiǎo)纤弱(xiān ruò)沧桑(cāng sā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举办一次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展览。
B.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生活中也深受大家的喜爱。
C. 她的演讲非常精彩,不仅赢得了掌声,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答案:A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学术界小有名气了。
B. 她的画技日益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C. 在这场比赛中,他的表现可谓是力挽狂澜。
D. 他为了完成学业,日夜兼程,刻苦学习。
答案:C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B. 你知道吗?那座山上有座寺庙,传说那里住着一位神仙。
C. 我国古代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D. 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答案:A5.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这个公园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设施齐全。
B. 她不仅学习好,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
D. 这场比赛不仅考验了运动员的技能,还考验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 阅读附答案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阅读附答案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分)小题2:为什么听到钟声与号声后,韩麦尔先生的脸色变得这样难看?(3分)小题3:如果结尾处改成韩麦尔先生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4分)小题4:小弗朗士在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是怎样的呢?设想一下,用第一人称的语气表达出来。
(3分)参考答案:小题1:最后一课结束。
(3分)小题1:钟声与号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德语将取代法语,韩麦尔先生痛苦不堪。
(3分)小题1: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
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国的感情之深,他永远都不会忘记、放弃自己热爱的祖国。
(4分)小题1:略(3分)(1)本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
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
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这是对文本语句含义的理解。
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这里应理解出钟声与号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德语将取代法语,韩麦尔先生痛苦不堪。
(3)这里体会文章中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
《祈求》阅读及答案
《祈求》阅读及答案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奔驰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祈求》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
《祈求》阅读及答案:1.第三段说作者“不是第一次见到鹰”,为什么在这里“第一次为鹰震撼”?(4分)答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天空、阳光、长城、长风、泼墨挥毫的老人——开阔而充满动感的场面,传达着一种振奋、豪迈的气势,与鹰的奋飞精神共震,让人热血沸腾。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4分)答案:天上落下的泪,是鹰的泪。
鹰高傲、凶猛,却被捆在架上无法高飞,当尊严受到冒犯却无法还击时,心中当然充满强烈的悲怆。
作者用梦到鹰泪的描写,暗示了鹰的悲剧,表达了对奋飞者厄运的深深的同情及怨愤。
3.文中“年轻的鹰”有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答案:人工孵化的;目光迟滞,茫然冷漠;有着祖先的血脉,却从未曾飞翔。
作者希望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让离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C 、E)(4分)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造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作者用年轻鹰的茫然冷漠衬托苍老鹰的高傲暴烈,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失去了灵魂。
C.作者描写遭到戏弄后鹰的动作、神态、声音,使其内在的心理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祈求原文: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
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语文阅读试题:祈求(附答案)
语文阅读试题:祈求附答案语文阅读试题:祈求(附答案)祈求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
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
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
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的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
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
备战2024春节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备战2024春节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NO.1 传记类文本阅读1. 第一遍,划出主要事件,以及文章中对主人公的描写和评价。
2. 第二遍,快速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主旨句。
3. 看题目,圈出题目暗示。
比如题目是:文中说,“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请结合韩愈的经历理解这句话。
题目给的暗示包括“悲壮”“有壮才能言悲”“韩愈的经历”,故从原文找答案时,我们要从韩愈的经历里找出何为悲,何为壮,然后加上自己分析性的语言,即可得到答案。
4. 组织答案。
分析概括类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原文找到答案,答题时切忌照抄原文,最好是把原文中最关键的句子或词语圈出,重新组成最简练的句子。
5. 答题灵活。
答案顺序最好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暗藏逻辑关系,充分利用文内引用、文外联想的原则。
6. 最后一题探究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但最好与作者评价相吻合,从文中找到相关评价答题更稳妥。
7. 要把主人公品质概括到位是个难点。
可从主人公的事迹逐一分析,其他类似的概括问题如成长经历、成功原因可依据一些提示性虚词(也、更、同时、还、顺序词、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即、总之、因此、举例词)找到不同要点。
再有就是看分答点,把这些要点全部标记出来,分清主次再写答案。
8. 做完题目对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答案中每一点的关系,以及题目是否有答案的暗示。
若是发现了题目中巧妙的暗示和解题切入点,应当立即记在本子上,多看一下,形成题感。
9. 写传记类阅读题不能偷懒,不能依赖原文而无阐发性思考,以这种心态刷题实在是浪费时间。
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注意揣摩作者写作的细节和感情倾向,揣摩多了答题才不会跑偏。
NO.2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1. 关于这两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时一般先看一遍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归纳(比如刻画人物常见手法、环境描写作用等),看完后通过做题来消化。
2. 做完题目发现还是记不住参考书给的东西是正常现象,但自己一定要做总结,体会重要句子的含义,要弄清楚答案是从原文哪里找到提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祈祷》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祈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
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
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石霤(liù):滴下的水。
孔子吊唁死麟:麟,麒麟;史书记载,鲁哀公郊外狩猎捕获一怪兽,请孔子辨察,孔子视之曰:“麟也。
”以袖掩面,涕泪湿袍。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想从“抱紧的记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惟恐惊扰了五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
C. 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顽固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一般的“国籍”概念。
D.本诗赞美的同时有迷惘,诗人另一首《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炽烈的爱国情感是想通的。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歌运用四句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句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听觉上给人以错落有致的音乐美。
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却用逗号句号,四、五节陈述语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品味。
C.诗歌的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重复,形式上是首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
D. 诗歌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浓烈,典故及古代人物事迹的引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
8. 诗人是如何解答“谁是中国人”这一疑问的?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4分)
9. 诗歌题为“祈祷”,祈祷往往源于痛苦而指向希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有怎样的痛苦和希望。
(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B(是赞美而非质疑,“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错)
7.C(感情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化)
8.诗人借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含蓄表现“中国人”的特征:
(1)借杰出的历史人物寄寓“中国人”应有担当天下、奋斗反抗等精神。
(2)借中华大地的自然风物,寄寓“中国人”应具备坚韧毅力和团结一心等品质。
(3)借“凤凰授歌”等文明的繁盛景象寄寓“中国人”应热爱中华历史,传承灿烂文化。
9.(1)诗人身处内忧外患的乱世,看不清国家的前途,因而迷惘痛苦。
(2)希望国人能传承民族精神,丢弃卑怯,自尊自强,担起复兴中华的重任。
(3)祈祷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呼唤民族文化复兴,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