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历史《第7课 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一. 预习与指导(15分钟):
1.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在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认真书写预习笔记,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二.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2.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 预习检测(6分钟):(小考方式,学生独立完成)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3.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进行变法的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创办的宣传遍布的刊物是();创办的团体是()。
4.支持维新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要发愤图强的清朝皇帝是()。
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因它历时103天,故这次变法远动又称为()。
6.戊戌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7.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戊戌政变后,表示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换取国人觉醒的人物是()。
向清朝顽固派直隶总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的人物是()。
8.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事件是();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事件是()。
9.维新变法的领导阶层是(),代表人物有()、()。
10.戊戌变法的性质是();变法的目的(基本主张)是()。变法的高潮的事件是()。
四.知识梳理(5分钟):
五.巩固练习(12分钟):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一、情景导入: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厄运。
A.甲午战争失败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成立D.光绪帝下诏变法
3、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 )
A.开明地主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
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光绪帝没有实权
C.顽固派对变法阳奉阴违D.维新派策略失误
5、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是( )
一、情景导入:
许多同学都看过《康熙王朝》《天下粮仓》《还珠格格》等历史剧,那么,主宰天下的“皇上”是在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呢?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超市
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言率由而外变相迫,必至不守不成;言无为而诸夷交争,必至四分五裂。《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若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则我世祖章皇帝何尝不变太宗文皇帝之法哉?若使仍以八贝勒旧法为治,则我圣清岂能久安长治乎?不变法则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
八年级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戊戌变法事件。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阅读“公车上书”一目,做1—6小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年,当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学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反对和请求。
3、公车上书后,和创办。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继续宣传。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5、维新派组织,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6、强学会的机关报是。
(阅读“百日维新”一目,做7—15小题。)
7、戊戌变法的时间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9、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10、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以为首的派,发动了。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逃往国外,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11、“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这句话是说的。1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13、戊戌变法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14、强学会属于阶级政治团体。
15、戊戌政变时,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派人士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 1896 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三、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1、政治上,
;
2、经济上,
;
3、文化教育上,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
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C )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
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5.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A B
请回答:
⑴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康有为,梁启超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奕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2.(2007年重庆)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3.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
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维护清朝统治 C.适应近代化潮流 D
5.下列人物中,为洋务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主要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科学 C.独立和自由 D.民族和民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展开
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
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可以制作历史大事看年表,列举1895——1989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导入新课:
1895年春天,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当时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反对,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于是,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第7课 戊戌变法
课题: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揭示
课题
1、多媒体辅助教学
播放相关实录片(《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公车上书》相关影视资料),展示当时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引出爱国人士掀起救亡图存运动从而
认真观看实录
片,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思考。
回答:甲午战
争、马关条约、公
车上书。
让学生建
立感性认识,
在知觉与情感
上都进入学习
情境。
进入本课学习。
2、教师提问:影片展示了哪几个历史事件? (教师:板书“公车上书”)
提问什么是
“公车”?为什么拒绝签订《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绝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
3、小结: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戊戌变法(板书课题)
二、践行达标 体验感悟
1、提出问题 启发诱导
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设置问题:思考康、梁两位变法领袖在公车上书失败后又为维新变法运动做了什么?
过渡:由此可见,变法活动已就绪,只等高层表态了,光绪皇帝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大臣们态度又是怎样?
学生看书交流
回答。
阅读后回答。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
力,使学生能
利用手中的资
料提炼有效的
信息。
2、角色扮演 感悟
课前布置学生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
表演完,教师给
学生自编自演
历史短剧分别扮演
康有为、李鸿章、
翁同龢、荣禄等再
现当年康有为被请
到总理衙门“问
有利于学生自
主学习,体验
历史,拉近历
史与学生的距
离,激发参与
的热情与探究
予表扬;
提出问题:从刚才四位同学表演的历史短剧中,同学们能悟出什么?
3、自主探究 享受乐趣
(1)、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几个方面概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
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育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熟悉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熟悉。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置方式: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腕,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度析、理解、归纳等方式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弄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式:
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目标导航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作用和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严复及其译著的《天演论》。
2.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培养采集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其意义,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认同戊戌变法力图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性意义。学习维新派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
A.公车上书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戊戌政变
2.中日《马关系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
C.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准备的活动是( )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4.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西学理论基础的是( )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5.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6.戊戌变法内容中,损害顽固派利益并引起官员震动的条款是( )
A.发展农业、商业
B.训练新式海军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废除八股取士,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7.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2012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课《戊戌变法》自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7课戊戌变法
一.自学内容:戊戌变法
二.自学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三.自学重点:
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2.百日维新
四.自学过程:
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公车上书”,完成学案。
1.什么是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影响和结果是什么?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维新变法。后来改名为《》,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定期机会演讲,维新派的形成了。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百日维新”,完成学案。
1.戊戌变法的起因是什么?时间是。
2.戊戌变法的内容:
⑴.政治方面:。
⑵.经济方面:。
⑶.文化方面:。
⑷.军事方面:。
3.戊戌政变的经过:1898年6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逃往国外。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百日维新”
㈢.合作交流:
1.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2.谭嗣同的死值不值得?
3.维新派要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又么没有发动群众,而顽固派的势力又过于强大,所以,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五.学效测试: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马关条约》签订
B.“门户开放”政策
C.公车上书
D.强学会成立
2.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8年
3、《万国公报》后来改名为()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配套K1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
案学案
管城回族区中学学案
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编写人:张慧娟姓名:班级:
【课题】第7课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我能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人物、主要内容、结果等史实;
2、我能分析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教学重点:戊戌变法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影响考点:戊戌变法易错点: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序幕
【知识铺垫】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也随之破产。
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民族危机加重。
【教材解读】
一、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兴起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2、发起者:、3、影响:揭开了的序幕。
4、戊戌变法的发展:①创办,宣传变法;
②组织,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1、时间:;
2、变法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开办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训练新式军队
3、结果:以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
4、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良运动。
5、目的:试图在不改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挽救民族危亡,发展。
6、作用:
是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作用。7、启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管城回族区中学学案
【课堂作业】
1、[20XX·青岛]《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②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②本课通过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②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③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方法
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②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7课:戊戌变法
备课人:王建辉
温故知新: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奕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2.(2007年重庆)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汉阳铁厂 D.福州船政局
3.史料记载: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博
览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
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这一主张属于下列哪个派别()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4.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维护清朝统治 C.适应近代化潮流 D
5.下列人物中,为洋务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提出的主要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科学 C.独立和自由 D.民族和民生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
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展开
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
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可以制作历史大事看年表,列举1895——1989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导入新课:
1895年春天,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当时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反对,他们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于是,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7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此前康梁虽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但在社会上影响不大。
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
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教法建议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教师可就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例如:“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等等。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导入新课。
第7课戊戌变法 学生用
第7课《戊戌变法》
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培养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通过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框中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进行描述,提出问题:“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自主学习]
一、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序幕:
1、公车上书的时间、起因、发起者、影响?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采用了哪些方式宣传变法思想?
二、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
1、百日维新的时间、在位的皇帝、结果、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谁?
2
三、戊戌变法失败
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我们表少年学生应学习发扬他什么品质?
[合作探究]
分析戊戌变法法令的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质疑问难]
我的问题
我们组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畅谈收获]
[达标测试]
1、近代史上向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的“公车上书”发生于()
A 1878年
B 1895年
C 1894年
D 1901年
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继续宣传变法思想的方式是()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作业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识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学生通过对维新变法人士进步立场的理解,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
(一)公车上书
1、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他们在北京组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2、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年6月到9月。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政治:
经济:
文化思想:
军事:
3、1898年9月,0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
四、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上书”皇帝吗?为什么?
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五、达标检测:
1、“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
版
课题第七课戊戌变法课型
新授授课人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理解和掌握
教
学过
程
教
学
程
预
习
导
航①直接原因:
②时间:
1、公车上书③人物:
④意义:
2、政治派别:
3、代表人物:
4、根本目的:
戊戌变法 5、主张:
(近代化 6、救国方式:
探索的第 7、时间:
二阶段:①
学习西方②
的政治制度) 8、主要内容③ ④
⑤
9、结果:
10、历史意义:
合
作
探
究
展
示
交
流1. 我的问题:(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探讨)
2. 我们的问题:(大家共性的问题,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有价值的问题)
3. 老师的问题:(大家分析讨论,群策群力,看谁表现更精彩)
(1)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杀的贼是谁?维新派为什"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2)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我们得出什么认识?
学
习
整
理
熟
读
记
忆
反
馈
练
习
一、单项选择
1、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十六中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学案
学案:
知识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二.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
探讨戊戌变法的影响,客观分析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思考、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知道它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同时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实现中国进步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三.学习重点: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预习内容
1.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思考维新变法在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历史
过程。(A层学生完成)
2.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严复的《天演论》及其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
4.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讲案
提问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来挽救民族危机,从而导入新课。
一.公车上书
师生共同分析1.背景 2.时间 3.概念 4.意义
二.警示洪钟《天演论》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严复对维新变法的突出贡献
三.百日维新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百日维新开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结果、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变法内容与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所具有的关系。
探讨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讲解为主分析变法的意义。
练案
一、填空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事件是。
2、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3、戊戌变法的时间
是,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由于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
4、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了顽固派利益的
是。
二、思维拓展
戊戌变法作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引起深刻的反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请说说你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三、材料分析
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3)这句话反映了他什么样的主张?
(4)他为了实现这一主张,都进行了哪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