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考情
新高考情况汇报
新高考情况汇报近年来,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教育体系和学生选拔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高考情况备受关注,各地也纷纷调整教学方式和考试内容,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
本文将就新高考情况进行汇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新高考政策的实施使得学生的选拔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高考制度逐渐被综合素质评价取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了考试的重要评价标准。
这一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非单纯的应试能力。
学校也在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非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
教师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而非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
这一变化使得学校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学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再次,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学生家长和社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而非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
社会也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非仅仅关注学生的学历和学术成就。
这一变化使得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发生了较大的调整,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综上所述,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我国教育体系和学生选拔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生的选拔方式发生了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家长和社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希望各地能够根据新高考情况的变化,积极调整教学方式和考试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2024新高考3+1+2选科不建议的死亡组合
2024新高考3+1+2选科不建议的死亡组合科目选择关系到考生以后填报志愿时的大学和专业选择,更长远还会影响考生未来就业情况。
一、2024新高考死亡组合目前新高考模式有两种,分别是“3+1+2”模式和“3+3”模式。
在这两种模式下,新高考选科出现了所谓的“死亡组合”,其实就是提醒大家慎选的科目组合,针对不同的考生,“死亡组合”其实是不一样的。
“3+1+2”模式新高考死亡组合有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政治、物理+生物+政治、物理+历史+政治、历史+政治+化学、历史+化学+物;“3+3”新高考死亡组合有历史+政治+地理组合、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3+1+2”模式,指除了语数外三门必须科目以外,需要在历史和物理中任选一门作为首选科目,然后在政治、历史、化学、生物中选两门。
而新高考“3+3”模式,指的是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之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不同学生心目中的死亡组合不一样。
11.物理+化学+地理“物理+化学+地理”简称是“物化地”,被认为是新高考“3+1+2”模式下的死亡组合之一,之所以在考生们心中有这样的印象,主要是因为这个组合学习起来难度系数最大,物理是理科当中最难的科目,化学仅次于之,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持平,两个理科难学的科目再加上地理文科中最难学的科目,可不就是大家要慎选的组合。
物理和化学是偏理科的组合,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组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公式和概念,还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强,而地理是文科当中最难学的科目,地理知识点较为繁多,并且涵盖面很广,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且需要学生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另外选择“物化地”组合的考生压力会很大,一方面物理、化学要与顶尖学霸竞争赋分,学习难度大,另外一方面地理科目选的人,整体竞争压力很大。
再就是选地理,对于计划学习工科和医学类等专业的考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一定的限制。
语文新高考考情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四语言文字运用语言策略与技能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
语言策略与技能要求为: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一、词语与成语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目的欢快气氛。
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
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
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相互映衬喧闹无比络绎不绝原汁原味B.相互映衬热闹非凡连绵不断原汁原味C.相互映衬喧闹无比连绵不断汁醇味正D.交相辉映热闹非凡络绎不绝汁醇味正D①交相辉映: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互相映衬: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似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根据语境可知“传统和现代”不分主次,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
①喧闹无比:是指声音特别嘈杂,周围环境不安静,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的心里很烦闷,含贬义;热闹非凡: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2023)全文
素养基于实然而趋于应然,融二者为一体,有较强的观念 含蕴,凸显主动获得能力和主动应用能力的价值意义。从另一 个层面看,素养与先天禀赋有着重要区别。素养的土壤与养分 源自知识与能力,没有知识与能力,也就无法孕育素养。
命题的素养立意指向,体现在知识、能力、价值的融 通与应用中测评学生的素养水平。指向素养立意的试题, 更有结构性、整体性、情境性等真实任务的特点,更关注 任务的价值导向;更追求用做事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与 探究水平,更关注思维、探究的动力状况,以及思维结果 、探究结果的价值意义。
“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2023年是湖南省“三新”背景下的高考元年!
“新课标”作为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再也没有考 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新教材”作为高考命题内容的 重要载体!“新高考”的考试模型决定今后10年以上 高考命题的方向!
一、“三新”背景下高考命题的变化 变化一:新高考将不再有“选考”,全部是“必考”。 教育部颁的各学科课程标准有“新要求”,所选的学科 课程要全部学完所有选择性必修课程。
第三轮复习的时间段约在:第二年5月左右,就是平常所说的 冲刺阶段,该阶段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这轮复习 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解题速 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融会贯通,在知识应用中提升学 科核心素养。
(3)第三轮复习:强化训练,提升能力,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模式为:考试讲评、反思纠错、回归教材、 答疑指导和总结提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刻理解与扎实推进,要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时间观念,确保在高考中学科关键能力的应 用与迁移。
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复 习的过程便是将这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这有利于知识 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素养层面上讲,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在不同问题情境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对知 识加以整理和归纳,是提高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
注意!2024年新高考又有了新变化——“通用版指引”解析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下文简称“通用版指引”)从2024年高考开始实施,对各大类专业的选考科目做出具体的要求,高校可以在此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本校专业的具体选考科目要求。
“通用版指引”主要是强化了相关专业对高中生学习物理、化学科目的基础性要求,具体表现为绝大多数理工农医类专业均要求必选物理、化学两门科目。
“通用版指引”部分内容序号学科门类本科专业类内设专业科目范围一(提1门或不提)科目范围二(最多提2门或不提,在浙江可增选技术)1哲学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物理 □历史□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2经济学经济学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劳动经济学□物理 □历史□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经济统计学,经济工程,数字经济■物理□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3经济学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物理 □历史□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4经济学金融学类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互联网金融□物理 □历史□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精算学,金融科技■物理□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5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物理 □历史□政治 □地理 □化学 □生物说明:(1)科目范围一包括物理、历史2科;科目范围二包括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在浙江可增选技术)。
(2)□表示某专业类可提该科目要求,■表示某专业类必须提该科目要求。
1.“通用版指引”简介★以哲学类的哲学专业为例:“通用版指引”的选科要求:科目范围一,无限制要求;科目范围二,无限制要求。
高校哲学专业的选科实际要求:因“通用版指引”没有对哲学专业做任何选科要求,则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确定本校哲学专业的选科要求。
(1)高校要求科目范围一选择历史,科目范围二选择政治,即考生须选考历史和政治2科方可报考该校哲学专业。
2024年文言文考情概览与备考策略-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新高考卷版)
• (4)正本归源,落实关键能力
• 各种题型中,文言实词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和教材 内容进行比较,考查脱离死记硬背;虚词、断句、翻译 等文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强调了和语境的关联,在注重 方法的基础上加持了语境的理解。
3、备考策略
• (1)了解考情,有的放矢 • 重视对近几年高考真题的练习与分析,了解不同文体
• (3)强化练习,学以致用
• 备考阶段,精练是制胜法宝。复习备考文言文阅读, 应当充分利用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取法于课内、 应用于课外。复习教材要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在训练 中熟练地进行知识迁移。此外,还要通过对高考题型的 模拟训练,熟悉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并在不断地反思 总结中寻找可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这两点在高考复习 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而强化训练的意义也在于此。
• 4)奏议: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奏 议包括表、奏、疏、议、上书、札子、封事、对策等。 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李密的《陈情表》等。
• 5)书信:古代文人的书信或抒发胸中情怀,或描绘山水美景, 如《与朱元思书》等。唐宋人书信的内容更为广泛,议论时事, 感叹际遇,切磋诗文,不一而足,如《答司马谏议书》等。明清 时期以短札小品为主,如《报刘一丈书》等;家书、家信也别具 特色,真挚感人,如《与妻书》等。
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 事、景、物、情、理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 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 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 ①人物:这类文章,往往选取两三个片段,描写人物 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 《子路、曾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通过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等人物的言行片段来表现人物的志 向精神。
2024-2025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情分析
抗战成功后国共力气对比的改变趋势
2024·全国卷Ⅲ
渡江战役中否定列强在华特权
2024·全国卷Ⅰ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024·全国卷Ⅱ
争取国际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2024·全国卷Ⅱ
30
抗日斗争农夫热忱
经济
2024·全国卷Ⅱ
依据地建设
2024·全国卷Ⅱ
抗战成功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
2024·全国卷Ⅱ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024·全国卷Ⅰ
中国现代化历程
2024·全国卷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革命主见
2024·全国卷Ⅱ
29
孙中山加强革命领导核心
经济
2024·全国卷Ⅱ
广告与近代思想解放
2024·全国卷Ⅲ
中西习俗的融合
2024·全国卷Ⅰ
电影发展
2024·全国卷Ⅱ
服饰变革与维新思想
文化
2024·全国卷Ⅰ
29
中共成立思想条件
西方文化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24·全国卷
康有为的儒学相识
2024·全国卷
清末对“德”“才”的新相识
2024·全国卷Ⅰ
41题25材料
清末地方自治背景
2024·全国卷Ⅲ
41题材料题
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的共同因素
2024·全国卷Ⅲ
评论题
汉阳铁厂发展蕴含的现代化启示
二、民国前期
年份·卷别
题号
命题角度
政治
2024·全国卷Ⅰ
2024·全国卷Ⅱ
孟子法制观念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年份·卷别
题号
命题角度
政治
2024·全国卷Ⅰ
西汉郡级政区改变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古诗词情感主旨
(实写)外形 :瘦骨 、 耳峻 、蹄轻
(虚写)品格 :忠实 、
勇敢 、侠义、志高
在物之内 托物言志 看似写马
出物之外 实写壮志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李贺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的品质:良马 马的处境:瘦骨
良马难遇良主
怀才不遇
课前·精选好题4
①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雁 尺素 锦书 青鸟 云 船 飞蓬 沙鸥 月 登高 凭栏 梦境
大雁南归触乡思 锦书尺素托青鸟 云船飞蓬似沙鸥 月下登高凭栏梦
蟾宫 桂宫 玉钩 明镜
玉盘 玉盘 玉弓 玉兔
银钩 玉轮 玉镜 嫦娥
婵娟 玉环 天镜 蟾蜍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
羁旅漂泊的乡愁
客居他乡的孤寂
四处飘零的艰辛
戍守边塞 / 边塞环境
咏物抒怀
好的咏物诗,既能在物之内, 又能出物之外,善于将这两者统一起来。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对此加以分析。
①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后,作者途径之地是曾经极为繁华的临淄城, 而如今满目苍凉,微视频可以将眼前景象与历 史景象对比呈现, 实景的苍茫与虚景的繁华形成强烈反差,传达出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悠远 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意。 相比之下,《毗陵归舟》的六句诗中,只有中间两句有较强 的画面感:皎洁的月光下孤舟隐去,近处的红树遮住了远处的村庄,其余写的是诗人登船离 岸,渐渐远去, 叙事多于描写,虽然可以传达清静悠远的意境,但缺乏历史的隽永感。
四步敲定高考新情景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解析版)(全国版)
A .充电时,2+Zn 向阳极方向迁移B .充电时,会发生反应224Zn+2MnO =ZnMn OC .放电时,正极反应有--22=MnO +H O+e MnOOH+OHD .放电时,Zn 电极质量减少0.65g ,2MnO 电极生成了0.020mol MnOOH 【答案】C【分析】Zn 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2MnO 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Zn 与MnO 2之间,所以2MnO 电极为正极,Zn 电极为负极,则充电时2MnO 电极为阳极、Zn 电极为阴极。
四步敲定高考新情景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考情分析真题精研规律·方法·技巧经典变式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242CO +Mg MgC O =B .充电时,多孔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C .充电时,电子由Mg 电极流向阳极,2+Mg 向阴极迁移D .放电时,每转移1mol 电子,理论上可转化21molCO 核心知识精炼1.“四步法”书写电极反应式的步骤如下:第一步:书写负极(阳极),还原性微粒—n e-→氧化性产物;正极(阴极):氧化性微粒+n e-→还原性产物。
第二步:标变价算n值,n=(高价—低价)×变价原子个数。
第三步:根据电池情景用H+、OH-、O2-、C O32-等阴、阳离子配平电荷。
第四步:用H2O等小分子配平原子。
2.用总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1)书写三步骤步骤一:写出电池总反应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n e-)。
步骤二:找出正、负极,失电子的电极为负极;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步骤三:写电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还原剂-n e-===氧化产物正极反应:氧化剂+n e-===还原产物(2)书写技巧若某电极反应式较难写出时,可先写出较易的电极反应式,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用总反应式减去较易的电极反应式,即可得出较难写的电极反应式。
3.燃料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出电池总反应式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一致,若产物能和电解质反应则总反应为加和后的反应。
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
近五年高考考情分析近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1、202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辩证否定观(5分;主观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7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合计12分。
2、202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矛盾(6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合计14分。
4、202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矛盾(8分;主观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12分。
5、2022年高考考查的知识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9分;主观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合计13分。
近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查知识点、分值(《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202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群众路线;事物的价值、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立统一观点(14分,主观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合计22分。
202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的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价值观、人生观(6分,主观题,人生价值观)——合计14分。
山东卷高考近5年考查的知识点新课标全国卷高考近5年考查的知识点近5年高考山东卷考查的知识点的次数:辩证否定观(1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次)、人近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的知识点的次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次)、价值的转换与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情分析——近5年高考,尤其是山东卷,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从试题结构来看,总体呈现稳定性。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4情景素养新题型挥斥方遒新高考第3编命题情境__四大命题情
第三编命题情境——四大命题情境研考高考标准必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命题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
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中,新情境可以有多种类型,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四个方面。
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新情境下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内容研读一、新高考“命题情境”之“学术情境”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学生能否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检验其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方面”。
历史高考命题新情境中的学术情境“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1.试题命制的主要思路(1)客观题命制思路:给出学者的论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立论或驳论,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具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所涉史事的来源从教科书内变为教科书外。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2题引入云梦秦简《日书》中关于善马标准的规定,考查军事战争对相马术发展的影响。
②扩大问题的选择性与开放度。
如2022年浙江6月选考第4题引入历代职官的演进,考查不同朝代职官的排序。
③增加异质学术情境的数量,提供不同时代、语境、立场、视角或观点的学术情境。
如2022年湖北高考第2题引用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主观题的命制思路①给出学者的观点,要求判断支撑该观点的证据。
如2022年山东高考第16题,要求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观点。
②给出学者的事实叙述,要求推测其意欲得出的观点。
如2021年山东高考第16题提供多角度史料,要求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③给出多个学术观点,要求对其合理性做出判断。
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6题,根据提供的三幅人口密度图判断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2.试题解答的应对策略(1)关注两类知识。
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分析
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分析摘要:2014年,“核心素养”概念首次提出,迄今为止,我国针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不断地进行补充与明确,使“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指向清晰,让我国的教育从业人员可以有迹可循,对学生进行不断指导。
其中针对高中数学明确提出的核心素养内容分别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是高中数学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
然而,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一直以来都面对着高考和升学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数学将要面对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学难题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培养为了使学生的高考压力降低,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高考选拔的公平性,新高考将传统设置的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考试转变为学生自选科目进行“三加三”(部分地区为三加一加二)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挑选擅长的科目,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基于这一背景,高中数学的高考题目也随之变得更加灵活,并且题目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宽泛。
这一转变所包含的寓意在于:数学教学不再单纯在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记忆力,而是更看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运用,其中更饱含着我国对学生个体意识、能力和思想全面发展的期盼。
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新高考希望教师培养的内容趋向有相当的一致性,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以此为基准,打破以往的教学传统和教学思维,率先接纳创新思维扭转陈旧的教育理念,以能够适应时代的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数学核心素养则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当中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思维、善用数学解决问题、了解数学文化和数学进化史等,从而能够拥有更为宽广的人生观。
近五年2020-2024高考英语真题考点细目表(新高考全国卷II卷)以及2024新高考考情变化
近五年2020-2024高考英语真题考点细目表(新高考全国卷II)适用省份海南、辽宁、重庆、黑龙江、吉林、云南、山西、广西、贵州、甘肃考点新变化一、听力听力考点分布图年份What Who When Where Why How202414020312023121123120221021241202112112312020831223新高考全国卷今年和往年听力相比有以下的特点:平均语速:约149词/分,比2023年新高考I、II卷(130词)有所上升。
原文单词量:896词左右,比2023年新高考I、II卷略有增加。
第二节结构:23334 与2023,2022和2021年(2-3-3-4-3)新高考I、II卷不同。
语音:男女主播均为标准美式口音设题:16个事实细节题,3个推理判断题,0个观点态度题,1个主旨大意题;新课标要求的四大考点均有考查。
题干设置灵活度高,选项设置简短,多数题考察细节理解,较2023年难度有所降低。
1. 加强听力技能的多样化训练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不同听力题型的适应能力,包括对“23343”、“23334”、“22443”等新型设题格式的熟悉。
虽然今年全是美音,单还是应对英美不同发音特点进行训练,让学生适应不同口音和朗读风格,提高在各种语音环境下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培养英语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英语思维,通过听力材料的深入分析,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能力。
3.提高语速适应性和听力持久性鉴于新高考英语真题中短对话语速较快而长对话语速较慢的特点,教学中应模拟不同语速的听力环境,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语速的听力材料。
通过持续的听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听力持久性,确保在长时间听力过程中仍能保持注意力和理解力。
二、阅读理解1. 素材来源与难度今年的阅读理解素材选自多样化的来源,包括外媒报刊和原版读物,覆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风格。
2. 选材主题与文体阅读材料的主题广泛,涉及社会、历史、心理、人文和地理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新考情:中华传统文化正款步走来
时下,高考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其考试内容已成不争事实。
说起高考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北京的高考已先行一步,2006年北京高考作文“北京符号”就是例子,2014年同样是北京卷作文“老规矩”又一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的认知与传承。
尤其是到了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不约而同的加强了传统文化对试题的渗透。
无论是客观选择还是主观阅读,无论是多套材料作文,还是各种语言运用,处处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江苏卷第3题清明节扫墓插柳的语言衔接、第4题“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常识的理解、第15题“端午”与“艾草”的传统内涵,山东卷第18题“中国的茶俗文化”的理解,四川卷第18题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生智慧的启示,天津卷第20题“汉字文化的意蕴”探究,这些试题通过多种形式,巧妙融入了传统文化。
现代文阅读方面,传统文化内容也多有涉及。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安徽卷第一题的“中国经典”、重庆卷第二题的“传统技艺”、四川卷第6题的“两汉经学”等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方面,北京卷第四题的“说起梅花”,山东卷第六题的“雕版印刷”,新课标卷Ⅱ关于《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等:无不大篇幅的考查了传统文化。
至于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更是直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例如全国卷Ⅰ第5题“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全国卷Ⅱ第5题古代男子的“名”与“字”“谥号”“嗣位”“阙”,北京卷第22题“岁寒三友”、“墨梅”等。
而全国卷Ⅰ的作文则要求考生写一封书信,形式上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上则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做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近年来全国多所知名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政策制定及考试要求上及时跟进。
从2015年开始,清华、北大自主招生都招收了国学特长生。
清华大学提出将选拔在语言、逻辑、智力、记忆、国学等方面具有特殊天赋或才能的学生,向外界首推经学班(人文科学实验班),报考经学班的学生需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周易》、《诗经》中的一种。
其中还有“能用篆书默写540部首,能简单讲解六书”等要求。
人大自主招生也涉及了国学专业,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古文基础,研读过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了解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参与国学相关竞赛或活动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或发表过国学方面的论文”。
其中“国学基本知识”占据考分的50%,古代汉语、语文常识、写作等占50%。
而近期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显示,2016年将有25个省市纳入全国高考统一命题,这一命题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此前北京等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中更是明确表示,英语所降分数给语文,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语文增加的分数就是增加“传统文化考试内容”。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既彰显了当下高考顶层设计者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是国家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目的是让广大中学生守住中华之根,光大民族之魂。
曾几何时,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我们的经典文化教化功能正日趋式微,我们守正固本的意识正在被消解。
君不见,一些地方以教材瘦身、学生减负、教师减压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删减中小学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
曾几何时,我们的身边崇尚圣诞老人的多了,孝敬自家老人的少了;欢度西方情人节的多了,知道本土情人节的少了;恶搞名人、戏说历史的人多了,敬畏经典、坚守传统的人少了。
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此言一语中的。
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便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失去了成长的动力,如果我们一任社会戾气传播,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没有一颗敬畏之心,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孩子说到李白,首先想到的是“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尺”、如果学生记忆中的成语都是钱(前)程无量、有痔(恃)无恐、喝喝(赫赫)有名、默默无蚊(闻)……我们拿什么去铸中华魂?我们凭什么去圆中国梦?
所以,将中华传统文化做为高考新考情、新考点,就是要充分发挥考试做为“指挥棒”的作用,此举必将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必将有效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使其常态化。
致敬传统文化,请让我们凝心聚力,共襄盛举。
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笔者认为,高考引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只需考查传统文化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可。
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维基百科》:传统指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习惯等等。
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文化应该是狭义的,这里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国学典籍是它的核心内容。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勇恕等美德,琴棋书画、建筑、服饰、中医、饮食、对联、节日、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民族文化思想。
而我们中小学阶段所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指适合学生理解、不甚艰深的优秀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经典文化、传统习俗等内容,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如何在高考中体现出来?我觉得,高考既要考对传统文化知识点的记忆,更要考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理解。
做到既入“考”更入“脑”,既要知,更要行,知行合一。
在考题形式上,既要有客观选择题,考查通识常识,更要有主观题,考查理解、运用。
有人担心考传统文化、阅读各类文化典籍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与“素质教育”“课改减负”等主流高考改革背道而驰。
其实这完全是对传统文化纳入高考的误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高考并不是命题专家生硬的将其内容塞进考卷中,强行让考生死记硬背,或者在高大上、偏难怪方面为难考生,高考最大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增加传统文化在试卷中的内容与分值。
①在保持历年高考试题内容连贯性的基础上,对古诗文阅读(含文言文、古代诗歌)内容进行充实、微调。
如在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走在的前面北京卷,以2015年为例,该考卷文言文阅读29分,诗歌鉴赏11分,再加上语文基础知识中涉及的诗词和对联等文学常识,中华传统文化整体在试卷中所占的直接考查分值超过50分,创历年北京试卷古诗文阅读新高。
分值虽高,但考生不“恐高”,社会各界均对此表示欢迎、理解。
这就是平稳过渡、大胆推进,这种考法值得借鉴。
②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可以将高中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内容计入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自主测试)和统一选拔考试(高考)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中的综合素质评价部分。
这样既在高考中增加了传统文化考试内容,又注重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素养的长期积淀,改变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分数的弊端,同时也缓解了一张试卷内容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容量压力。
③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增加传统文化考试内容,考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体现重“应用”思路,引导考生摒弃各种“答题模板”“写作套路”,真正站在日常应用的角度学习传统文化,站在培养能力的角度学语文,这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理念。
例如下面这两种示例:
1、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风俗,如春节拜大年、端午节划龙舟、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
请你从中选出一种节日拟写一副对联,体现该节日的特点或习俗。
参考答案:(春节)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端午节)芳草美人屈子赋,冰心洁玉大夫诗;(重阳节)延年菊花酒,避邪茱萸囊;(中秋节)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2、根据下面句子给出的语境填空。
人际交往我们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动,传统文化中常把贫穷、艰苦时结交的知心朋友称作贫贱之交,把困境中经历磨练的朋友之交称作①,把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之交称作②,把非常要好、感情融洽的朋友之交称作③,把品德高尚、情谊契合的的朋友之交称作④;《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之间的交往平淡如水,不尚虚华,但求绵长久远;。
(答案①患难之交②刎颈之交③莫逆之交④金兰之交⑤见识短浅的人之间的交往追求酒肉美味,唯利是图,各得其利)
无需赘言,不论命题形式怎样变化,传统文化在今后高考中只会不断加强。
高考将传统文化纳
入其中既是一种导向,更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语文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更涉及了修身养性、品德造就。
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诚信敬业、感恩友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既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国家与民族希望所在。
这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言“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