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疑则进

合集下载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意思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意思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意思一、意思:“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意思是学习时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只有带着疑问才能使学习进步。

二、出处:这句话出自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的著作《陆九渊集语录下》,原文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原文的翻译如下:学习时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只有带着疑问才能使学习进步。

有小的疑问才有小的进步,有大的疑问才有大的进步。

三、作者简介陆九渊,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

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

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

四、赏析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在《陆九渊集·语录下》中写道:“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学海无涯,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

看书学习,是为了追求知识,获得智慧。

如何获得?关键在于先要有疑问,有疑问,才有思考,才去感悟,才有长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就是读书学习的一对矛盾。

古人说:“学贵有疑”。

疑者,即问题、困惑。

有疑,会激发你去思考,会引导你去解惑,想方设法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样你就会孜孜不倦地求知学习。

带着疑问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博览群书,像海绵一样吸水,对问题彼此求证,找到正确的答案。

求知求能,人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北宋大儒张载说:“凡是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长进。

”这也是运用质疑的学习方法对待世间处事的深刻哲理。

疑,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答案,还会衍生出新的疑问,新的变化,新的情况,新的矛盾以及新的问题。

这样就会使你不断地去寻觅和探索新的答案,在这种探索中,逐渐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增长处理问题地能力和水平。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指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和疑惑时,要有勇于质疑和怀疑的精神,而且在面对小疑问时积极寻求答案,面对大疑问时则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句话的含义是,质疑和怀疑是促进个人知识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小疑问时,积极主动地追求解答和帮助,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增加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解决一些小问题,我们可以扩展知识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遇到大疑问时,更需要深入思考、探索,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大疑问可能涉及更广泛或更深刻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才能找到答案或解决方案。

面对大疑问,我们应该有坚持不懈、不断学习的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除了以上解释,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这句话的意义。

学贵知疑也意味着不应该墨守成规和教条主义,应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质
疑,不断探索和创新。

知疑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盲目从众或接受一切观点的错误。

此外,知疑也是批判性思维的表现,通过质疑和怀疑,我们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质疑和怀疑,追求真理和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见解和能力。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这句古话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怀疑,不断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只有这
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提高自己。

这句话的背后有着深刻的道理。

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保持怀疑和质疑的态度,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习的内容,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

同时,在怀疑和
质疑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盲目地怀疑和质疑。

在怀疑和质疑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方法
与态度的调整。

首先,我们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地思考和探究。

其次,我们也应该
注重具体的问题和实际的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最后,我们也
应该注意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怀疑和质疑,不要沉迷于怀疑和质疑,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学
习内容。

总之,“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怀疑和质疑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态度。

只有在怀疑和质疑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深入掌握知识,不断进步和提高。

但是,我们也要
注重方法和态度的调整,不要盲目地怀疑和质疑,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内容。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该句出自明代陈献章的《白沙子·与张廷实》,原文为“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学习贵在勤于思考、合理怀疑,小的疑问会带来小的进步,大的疑问会带来大的进步。

“学贵知疑”的“疑”不是无道理的质疑,而是针对当下疑问在理性思考后所产生的对更深层次问题探索的动力。

“尽信书不如无书”亦是如此。

公司纪委提醒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紧扣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要求,坚持查缺项补短板,把工作中的疑问变成提升工作能力和更好履职尽责的“指向标”,苦修业务技能和应急水平,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知疑能进成为习惯,切实保障公司生产持续安全平稳运行。

【典故】出自明代陈献章《明儒学案·白沙学案上·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
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意思是,做学问贵在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小的疑问会带来小的进步,大的疑问会带来大的进步。

【典故】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试验。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怀疑精神,以“更爱真理”的品质,勇敢质疑已有理论,在进军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中不断推陈出新。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疑问。

正是这些疑问促使我们思考、探索和成长,因此说“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是十分准确的。

“学贵有疑”意味着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质疑的态度。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产生疑问时,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答案,并不断追问更深层次的问题。

只有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培养思考的能力。

”“不疑则不进”意味着只有通过质疑和怀疑,才能推动自己的学习进步。

当我们询问问题并得到解答后,我们应该对所学内容保持怀疑和质疑的态度。

这种质疑不是怀疑他人的能力或者怀疑事实的准确性,而是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事物,并追寻事物存在的原因和意义。

通过不断思考和质疑,我们会发现更多问题,找到更多答案,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种进步的动力。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对某个问题不了解,才会去主动寻求答案,去填补知识的空白。

这种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将会促使我们走出舒适区,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也与科学研究的精神紧密相关。

科学是通过不断的质疑和探索来推动人类认知的进步。

科学家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推导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不断去证伪和修正现有的理论,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的质疑精神,才有了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创新。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保持质疑的态度。

我们不能只对表面问题的答案满足而不追求内在的原因,不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持轻信态度而不质疑它的准确性,不能因为怀疑而放弃,而应该积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强调了质疑思维的重要性。

只有保持质疑和怀疑,才能推动自己的学习进步,不断追问问题、寻找答案,不断深入理解和探索事物的本质。

通过质疑,我们能够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学贵有疑》阅读练习及答案

《学贵有疑》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清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②诚哉,斯言!③“环滁皆山也”,这是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之首句。

历代多少文人墨客皆以为这是“神来之笔”。

然而,有人认为这一句乃是《醉翁亭记》这一名篇中的“玉中之瑕”。

因为滁县除了城西、西北方向有山外,其他方向都不见山。

据有关人士研究证实,数百年来滁县的地形地貌变化不大,故“环滁皆山”的描述有观察失真、概括失当之谬。

④确实,如果没有怀疑的精神,怎能将“神来之笔”称为“玉中之瑕”呢?⑤大凡有成就者都有一种怀疑精神。

少年时代的鲁迅受的是儒家的传统教育,但对儒家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孝”(如“哭竹生笋”“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故事),表示“可疑”和“不解”,甚至产生反感。

他最终与传统的封建信条决裂,成为封建社会的“贰臣逆子”、抨击旧社会的斗士,写出了《狂人日记》和许多杂文名篇。

其实如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有大成就,都是因为他们不为旧学说所束缚,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才在他们研究的领域内闯出一条新路来。

⑥当然,“学贵有疑”也包含着不必为名家、名篇讳言。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名家、名篇也难免有失误、错谬之处,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旦发现,要敢于提出。

但提倡怀疑精神,并不意味着瞎疑、乱疑,应该建立在认真思考、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试想:如果不做实地调查,就对“环滁皆山”产生疑问,是不可能的。

⑦在提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今天,我们应当发扬“学贵有疑”的精神。

1.给短文中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2.读第③自然段,说说文中的这个例子证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3.读短文第⑤自然段,并填空。

这一段围绕“”这句话,列举了、、等中外名人的事例,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

4.用文中的词语给文章作题目。

( )A.学贵有疑B.金无足赤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确实,如果没有怀疑的精神,就不能将“神来之笔”称为“玉中之瑕”。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学贵有疑,疑则进,这句话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勇于质疑,有疑问就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这一观念的核心在于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和进步,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学习贵在有疑。

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时,这是学习的一个好开始。

疑问意味着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有所阻碍,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了解。

只有敢于提出疑问,我们才能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有疑问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疑问可以催人进步。

疑问是思考的起点,通过积极探索和求索,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我们对某一知识点持有怀疑态度时,我们就会主动展开探究和思考。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通过不断地质疑、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建立起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正是通过这样的循环,我们才能取得进步和成长。

进一步的,学习中的质疑也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如果我们能够勇于质疑,并且通过思考和实践寻找解决方案,就能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面对问题时,只有勇于提出疑问,并且通过创新思维来解决,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效果。

学习贵在不断进步和提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问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通过不断地质疑和探索,我们能够摆脱固有的思维局限,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不断地追问和质疑,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见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不断地进取,我们才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学习贵在有疑,疑则进。

勇于质疑和探索,是学习中的一种积极态度和能力。

只有在质疑中思考、探究和实践,我们才能够取得真正的进步和提高。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勇于提问,不断寻找答案,持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是学习可贵之处在于有怀疑。

有自己的思考,打破迷信。

小的怀疑则有小的进步。

大的怀疑就会有大的进步。

出自明代陈献章的《白沙子·与张廷实》。

陈献章认为文章既要讲究法度,即“起伏往来,脉络缓急沉浮”,都要仔细理会。

又要自然天成,不宜在遣辞上过于雕琢,在谋篇上大费安排。

这些实践经验,是值得后来人重视的。

陈献章提出著名的“学贵知疑”教育理论,强调“提出问题”之于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意义,逐渐形岭南学派。

陈献章的白沙心学打破程朱理学沉闷和僵化的模式,开启明代心学先河,在宋明理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转变风气的关键人物。

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献章学说高扬“宇宙在我”的主体自我价值,突出个人在天地万物中的存在意义,对整个明代文人精神的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古代关于质疑的名言-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古代关于质疑的名言-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古代关于质疑的名言1.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朱熹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孟子·尽心上》3. "智者质疑,愚者盲从。

" ——荀子4. "疑问是知识的钥匙。

" ——培根5. "宁为质疑的一瞬,不做盲从的一生。

"6.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 ——《吕氏春秋·不苟论》7. "天下之事,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智必疑。

" ——《中庸》8. "疑事无成,疑行无功。

" ——《战国策·秦策五》9. "敢于挑战权威,才是求知的真谛。

"10. "不怀疑不足以见真理,不辩论不足以明是非。

"11. "心中存疑,胜读十年书。

"12. "疑则思,思则得,得则通,通则久。

"13. "敢于质疑,是对智慧的最大尊重。

"14.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乃学者之本色。

"15. "学问之道,贵在质疑,不在盲从。

"16. "未思无疑,既思则疑,疑而后悟,悟而后明。

"17. "不质疑则无进步,不辨析则无透彻。

"18. "唯疑而察,唯辩而明,此乃求知之道。

"1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疑则殆。

"20. "质疑犹如砥砺石,能磨砺出思想的锋芒。

"21. "对任何事物都保持质疑的态度,是开启真理大门的钥匙。

"22. "质疑使人明智,固守使人僵化。

"23. "敢于向未知发问,才能接近真相的边界。

"24. "疑云起处常藏宝,探秘解惑方显才。

励志名言加解析

励志名言加解析

励志名言加解析导读:本文是关于励志名言加解析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译: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

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

2、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

译:自由,是人与生俱来不言自明的权利,缺乏自由的生活就像活在一个大动物园里一样。

3、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译: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

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

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译;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

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

8、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译: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

9、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译: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

14、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学贵有疑有疑则进

学贵有疑有疑则进

学贵有疑有疑则进作者:庞桂虹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31期“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该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培养他们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一般中见特殊,特殊中见一般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下面介绍几种“质疑解难”的做法:一、预习质疑,主动求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但并不难懂。

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难问题,在自息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交流,然后经过整理去易存难,把与中心有关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1.本课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做课题,而不用“诸葛亮借箭”或“草船受箭”做课题?2.诸葛亮为什么请鲁肃帮助借船并且不让周瑜知道?3.为什么诸葛亮敢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4.为什么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时候才去取箭?5.为什么诸葛亮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和鲁肃“只管饮酒取乐”?6.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7.诸葛亮为什么吩咐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讲读课文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把上述问题的解答进行归类,从而看出诸葛亮知人心,通天文,晓地理,在草船借箭的全过程中神机妙算,才智出众,不愧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围绕课题,引疑解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草船借箭》中的“借箭”一词,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利用“草船”借箭,更加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能出众。

四年级关于提问的名言

四年级关于提问的名言

关于提问的名言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献章
2.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孔子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5.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7.要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
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

——笛卡尔
8.思维从惊讶和问题开始。

——亚里士多德
9.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陶行知
10.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论衡·实知篇》12.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名
13.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14.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15.善问者如撞钟
——【学记·十八】。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怀有疑惑,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疑问是深化理解、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只有敢于质疑,才能走向真知。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一起来探讨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我们来探究“学贵有疑”的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常常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源于对知识的理解,也可能是对老师课堂授课的疑问,亦或是对学习方法的困惑。

而正是有了这些问题和疑惑,我们才会主动去寻找答案,去深入思考,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正如古人所说:“疑是进学之源”,怀疑可以驱动人们不断前行,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地汲取养分。

如果学生不敢于质疑,不愿意探究,那么他们的学习就难以有所突破。

疑则进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怀疑,才能推动自己不断前进。

当我们对一个知识点产生疑问时,往往会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向老师请教,甚至和同学一起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思考、努力去理解问题的本质,逐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而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在学习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而正是在这些疑问和困难中,我们才能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地探索真理的途径,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只有在怀疑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正如谚语所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学习贵在虚心,只有怀有疑惑,才能让我们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地向前进。

除了在学习上,怀疑也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生是一场不断探究、不断挑战的过程,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需要敢于怀疑、敢于探究,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人生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我们需要用虚心和怀疑的态度去阅读,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只有怀有疑惑,我们才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不断充实、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人的一生中,学习是永远也结束不了的事情。

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人士,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疑惑。

有人认为这是学习的障碍,但实际上,有疑不仅不是坏事,而且往往是学习进步的动力。

正如古人所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学贵有疑,以及疑则如何能够帮助我们进步。

学贵有疑,意味着学习中会出现疑问和困惑。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重视和思考。

如果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都没有丝毫疑问,那么很可能是对知识的漠视和随意接受。

而这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甚至会使得学习者在学习中“一知半解”,最终导致学习效果的大打折扣。

学贵有疑,表明学习者有对知识的求证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这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

学习中的疑问也可能带来困扰和挫折。

面对繁杂的知识体系和生活中的琐事,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和无措。

而这种“瓶颈期”往往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失落,甚至会使得我们放弃原先的学习。

正如前面所说,疑则进也。

只有通过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我们才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然会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这种实实在在的提升更是学习者的动力和动力。

学贵有疑,还表明着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和谦卑。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发现自己并非“知识渊博”的大家,而是处在一个渺小和渴望的位置。

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有一个谦卑和谨慎的态度。

因为在知识的海洋里,任何人都离不开谦卑。

只有通过此种态度,我们才能够肯定地认识到,人类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永远也无法涵盖所有的知识,就更不用说要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会因为学习中的疑问而感到自责和挫折,相反,我们会因此而感到开心和充实。

最重要的是,学贵有疑,也表明了我们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中,知识一直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泉。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是一个古老的中国谚语,它的意思是学习要有思考和质疑
的精神,否则就无法进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我们需要有良好的思考和质
疑能力才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

如果我们不能认真地思考和质疑所学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就不能真正地掌握它们,更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对于一个学习者而言,要有“学贵有疑”的精神,首先要有反思的能力。

反思是理解
和评价所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我所学的
知识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它有哪些特点和不足?为什么要学习它?如何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知识,弄清其本质和规律。

另外,要有“学贵有疑”的精神,还需要勇于质疑和探究。

只有不断地问“为什么”,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面对固有的观念和想法,我们应该勇于质疑,提出不同的见解
和观点。

在不断的质疑和探究中,我们能够发现和发掘新知识,不断创新和进步。

最后,要有“学贵有疑”的精神,还需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应该不断地寻找
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和知识。

只有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才能不
断地推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总之,“学贵有疑”的精神,是一个学习者必备的素质和态度。

只有在质疑、探究、
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人们常说“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惑不要草草了事,而是要积极去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地追问、思考、探索,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进步,否则就会止步不前。

在学习的过程中,疑惑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现象。

学习的东西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只读一遍书或听一次讲座就能掌握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习惯,他们会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疑惑和困惑。

这时,如果没有及时的解决,学习进展就会受到阻碍。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不要沮丧,也不要怕麻烦,要敢于提问、讨论、探讨。

当我们有疑问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专家等寻求帮助,向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得信息,甚至可以自己去实践、探索、验证。

只有不断地追问疑惑,寻求答案,才能让知识更加丰富、深入。

更重要的是,有疑惑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学习进步,还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曾经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一位科学家,因为对一个疑问不能解答,不停地思考、研究、调查,最终发现了细胞学说。

正是因为他有疑问,才有了它的诞生,这证明,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可以推动学科的进展,探索未知领域。

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只要有疑惑就一定正确,反而有时候过多的疑问反而会导致混乱和错误的理解。

一个人在解决疑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疑问的重要性、正确性和解决难度。

如果疑问很重要,必须要解决,但如果疑问很小、不影响正常学习效果,可以不必去过分追究。

同时,学生在疑惑时要懂得分辨是疑问还是问题、是知识还是分支技能、是否需要单独解决等等,以此做到提出疑问不拘泥于形式,尊重事实应有的运作。

总之,学习中的疑惑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敢于提问、勇于探究、积极实践,才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自如,更上一层楼。

当我们有疑问时,应该第一时间把问题抛出来,与老师、同学、专家等讨论,通过追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不断深入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理解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理解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理解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意思: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有小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就会有小的进步;有大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则会有大的进步。

该句出自清·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亭林文集·与友人论学书》。

原文:
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虽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译文:
啊!士人不把有耻放在首位,就是没有根基的人。

不喜好古代文化而广泛学习,就是空虚的学问。

靠没有根基的人来讲空虚的学问,我只能看到他们天天提到圣人,可是却离开圣人越来越远了。

虽然说了这些话,并不是我大胆敢言,而是姑且以渺小的见解,说给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求教他们能给我启发和指点。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心存怀疑,你有小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就会有小的进步;你有大的的疑问和困惑(并去思考),则会有大的进步。

怀疑这东西,是觉醒领悟的基础。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
“学贵有疑,不疑则不进”是一句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疑问”这一重要的因素。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拓展思维的过程。

疑问是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疑问能够推动我们不断去思考,激励我们去寻找答案,进而深化我们对问题的理解。

相反,如果缺少疑问,我们可能会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中。

我们只是重复记忆,而没有深入思考学习内容。

没有疑问,我们也不会去主动寻找答案,更不会有创新性的思考。

同时,疑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总有些知识点无法理解或者理解不够深入。

这时候,我们需要发问,提出自己的疑问,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有疑问也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他们会对一些未知的领域产生兴趣,想要去探索。

这样,我们就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进而开拓自己的广阔的视野。

总之,学习贵在有疑,不疑则不进。

疑问能够激励我们去思考,寻找答案,进而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我们的知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应害怕疑问,相反,我们应该主动为自己的学习找寻疑问,学会发问,不断深入地思考,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贵有疑疑则进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谓质疑,应当界定为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定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

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某个问题探个究竟,促使人的智力活动日渐丰富。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敢于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首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常常处于被压抑状态,以至学生学习乏味,负担过重,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

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

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
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还有,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去质疑的意识。

再有,
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

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

教师应更新观念成习,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例如我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这节课时,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

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我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跃跃欲试,开始探求新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有的碍于面子,害怕提问;有的不求甚解,不愿提问;有的不得要领,难于提问。

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分组的方法,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由于学生年纪小,有时候提出的问题十分幼稚或不切主题。

教师不要压制或不睬,可以在小组内先评议一下,哪些问题比较简单,就在组内解决。

大家觉得需要讨论一下的,整理后再提出来。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又能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教师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教师要把握时机,让学生质疑,并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考虑,
尤其是关心中下学生,鼓励中下学生质疑,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总之,教师的引导使孩子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上,教师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逐步消除害怕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达到敢于提问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课堂上由于时间的紧迫,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大多数的教与学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质疑发言的机会。

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如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技诱导,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质疑方法,使学生善问,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的质量。

引导学生会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从课题入手。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问,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我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有的学生问我想知道怎样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这样学生的质疑就紧紧地抓
住这节课的目标。

⑵从新旧知识的联系转折处质疑,如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生提问:能否根据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通过尝试,这种方法行不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⑶从知识生长处质疑,如在教学“圆柱体积”
时,先由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是如何计算?公式怎样写?进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圆柱体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共同特征:上下底面平行、上下底面大小相同。

有的学生指出:能否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再通过具体操作得出圆
柱体体积v=sh。

这样学生从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质疑,做到“知疑善问”,就能发现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三、启发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提问只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问,教师应根据所提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以旧带新、操作演示、比较讨论、观察发现、启发诱导、自学等教学方法进行释疑。

随着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还应教给学生求异策略。

根据问题的类型,分别运用发散求异、逆向求异、对比求异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例如,学习了比的知识后,“比的后项不能为0”就与学生在观看各种球类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可以是0的认知产生了冲突。

于是问题由此产生:“在什么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是一回事吗?”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气氛、留下自由思考时空、创设各种情境,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叩开数学的大门,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我们要在保持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思维活动的质和量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思维素质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鲁河中心小学江苏 222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