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电影投影机投到屏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都比物体小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3.如图所示,这是妈妈给李华上网课使用的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

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应用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实像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D.要想通过放大器看到的画面变大些,应将手机稍远离放大器4.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

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

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50cmB.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如果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则不能成像7.如图,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C.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l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u=8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物距u从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9.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实像。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们学校为保障学生安全实行门禁人脸识别系统。

当学生“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

在系统拍照过程中()A.人脸是光源B.人脸靠近摄像头时,经摄像头成的像会变大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2.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要使照出的像变大些,需要将镜头靠近物体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反射角都等于入射角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观察到厚玻璃板下面的字比实际位置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人走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能是倒立等大的实像5.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扫描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取货。

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C.人脸识别取货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人脸识别取货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6.下列四幅图中,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①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①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①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①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7.如图是小新用照相机拍摄公园湖边的景色时从镜头看到的情形,他想把整个湖水都拍进去,可以采取的方法是()A.把相机再往低放一放B.向前走几步,同时镜头前伸C.向前走几步,同时镜头后缩D.向后退几步,同时镜头向后缩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B.桥在水中的倒影C.用放大镜看报纸D.路灯下的影子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虚像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

眼球与下列哪种光学器材成像原理相符()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哈哈镜4.小刚用一只亮度较高但发光面积很小的LED灯、水凸透镜做实验其中,水凸透镜是由两层透明弹性薄膜组成,忽略重力的影响,可以认为水凸透镜是薄透镜。

当注射器向凸透镜注入水的时候,它的焦距变短;注射器向外抽水时,凸透镜的焦距变长把LED灯、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如图中所示位置,小刚继续往水凸透镜内注入一部分水后,保持水凸透镜的水量不变,为了使得光屏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以下操作()①水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均不动,LED灯向左适当移动一段距离①水凸透镜和LED灯位置均不动,光屏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①水凸透镜位置不动,LED灯向左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光屏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A.只有①是可行的B.只有①是可行的C.①①①都可行D.①①①都不可行5.为了能更清楚观察昆虫标本,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

盒底上的昆虫标本通过嵌在盒盖上的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从而能更清楚地进行观察。

则以下所选的凸透镜的焦距f与塑料盒高h合理的是()A.f=5cm,h=6cm B.f=5cm,h=10cmC.f=10cm,h=5cm D.f=10cm,h=25cm6.图是有关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近视眼矫正的是()A.B.C.D.7.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月食的形成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杯子中的鸡蛋变大D.墙壁上出现的手影8.我们平常使用的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用的是凸透镜,下列对它们各自的功能和成像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9.星期天,小丽为妈妈购买了手机防窥膜。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天文望远镜成像示意图,来自远处的光经过物镜与目镜时,发生的光学现象是()A.物镜处反射,目镜处反射B.物镜处折射,目镜处折射C.物镜处反射,目镜折射D.物镜处折射,目镜处反射2.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15cm C.20cm D.40cm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地面上呈现人的影子B.睡莲在水中形成“倒影”C.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D.放大镜把字“放大”5.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F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S的虚像位置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凸透镜才会起到会聚作用D.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点光源S在主光轴的位置有关6.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当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7.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8.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中,B图所示的瓶盖中间厚,两边薄,属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所以其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答案】B【详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下面为四束光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A.地上的光影B.墙上的影子C.照相机D.水中的倒影【答案】C【详解】AB.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因此地上的光影、墙上的影子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C.用照相机照相,在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物理探究小组后自制了投影仪。

试验时,成员安安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投影内容,可是站在远处的成员徽徽说字太小了,提议将字调大一些。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B. 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 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 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解答】解: A、根据甲图可以知道f=10cm,故A错误;B、根据乙图u>2f,应用应该是照相机,故B错误;C、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C错误;D、戴上近视眼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像会成在后面,光屏向右移动.故D 正确.故选:D.【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研究的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成像特点的变化与透镜的焦距有关.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2)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物距(u)成像特点像距(v)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幻灯机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 力F的力臂B. 判定螺线管的极性C.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D. 光的反射【答案】B【解析】【解答】A、由A图知,力F的力臂是正确的,A不符合题意;B、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符合题意;C、由B图知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D、由D图知光的反射的光路图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画力臂的方法:找支点;沿力的方向画延长线;过支点向力的延长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B、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C、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D、反射定律: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应用》专题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班:___________班班: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点1透镜的认识1.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位置。

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考向1静态成像规律2.小京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 cm3.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C.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D.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4.用F为焦点,焦距为f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

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考向2动态成像规律5.(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B.将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考向3焦距的判断6.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B.20 cmC.30 cmD.40 cm7.(多选)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B.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 cmC.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D.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考向4凸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8.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9.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的讨论,不正确的是()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C.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成发散光线D.凹透镜能使会聚光线延后会聚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3.过度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是造成青少年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图为小明眼睛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是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B.小明是远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矫正C.小明要看清楚物体,可以让物体远离眼睛D.小明的视力问题主要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4.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射到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B.银幕上的像是虚像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5.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

如图所示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C.用户进行声纹识别时,利用了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D.机器人对人脸拍照识别时,利用了光的折射6.如图所示为小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当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南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B.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2.将一玩具熊猫(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此过程中,凸透镜可以成三个不同的像(图乙、丙、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丁、乙、丙B.图乙是虚像C.图丙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D.观察到图丁时,物距比二倍焦距要大3.若凸透镜某次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均为30cm,则当物距变为20cm时,物体经凸透镜将成()A.倒立等大的像B.倒立缩小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D.正立放大的像4.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成正立的像B.当物体距透镜16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离透镜20cm处靠近透镜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6.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C.图丙表示的是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的情况,属于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原理可制成照相机7.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8.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B.桥在水中的倒影C.用放大镜看报纸D.路灯下的影子9.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1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A.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C.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10.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cm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以矫正近视眼的近视镜主要作用是,使经过镜片的光线()A.聚在一点B.变成平行光C.适当会聚D.适当发散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如果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将不会出现清晰的像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①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实验①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4.李东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5.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迹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所以白光是复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B.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刻度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将蜡烛移动利光具座10cm刻度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7.关于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在地球上和太空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侧泡沫塑料球都不会被弹起B.图乙中,电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属于可见光C.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D.图丙中,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8.我们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5cm B.小于5cm C.大于10cm D.在5cm和10cm之间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3.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透明胶片,贴在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手电筒向右移动,要使墙上的像恢复清晰,应该在凸透镜前放一个近视镜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冰墩墩”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下列光学仪器中,成放大实像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5.如图所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错误的是()A.B.C .D .6.当用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C .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7.如图所示,在白板上画有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 .将玻璃杯远离白板,下方箭头看起来会变小C .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放大镜D .下方箭头是通过水杯形成的虚像8.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胡同学通过简易显微镜观察白纸上的字母“F”的情景,图乙是该同学眼睛看到的“F”的像,图丙中A 、B 处是简易显微镜上两个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测得A 处凸透镜的焦距A 5cm f =,B 处凸透镜的焦距B 1.5cm f =,C 处是白纸上的字母“F”的位置,BC 之间的距离2cm s =。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基础题一、选择题1.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第1题图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B.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C.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D.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2. 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照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第2题图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变小,像距变小B. 像变大,像距变大C. 像变大,像距变小D. 像变小,像距变大4.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 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第4题图A.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 cmB. 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 cmC. 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 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5.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第5题图A. 10 cmB. 20 cmC. 30 cmD. 40 cm6.小湘同学用可调焦距的数码相机拍摄了同一处梅花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图A. 照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都属于凸透镜B. 照相机所成的像可以是放大,也可以是缩小,还可以是等大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7.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第7题图A. 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B. 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C. 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D. 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8.如图所示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图A. 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B. 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C. 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 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9. (多选)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9题图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 光屏一定位于60~70 cm刻度之间D. 光屏一定位于70~90 cm刻度之间10.(多选)如图甲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小明用LED光源代替蜡烛进行了实验探究,LED光源的高度h=10 cm.小明经过认真测量,记录了像高h′和物距u的数据,并在坐标上描出了像高h′与物距u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乙第10题图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B. 当u=20 cm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C. 当u=40 cm时所成像的原理与投影仪相同D. 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可以将LED光源适当远离凸透镜,并移动光屏二、填空题11.把带双箭头的图片放在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后适当位置并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图甲与____________,图乙与________光学仪器成像的原理相同(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或“近视眼镜”).第11题图12.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__cm(选填“8”“18”或“28”);把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在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第12题图13.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其中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物距,从而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需要的拍摄效果(后两个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第13题图14.学校“护眼小分队”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展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水凸透镜的厚薄可通过注射器注入透镜的水量来调节.实验器材如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接着他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此过程模拟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第14题图三、作图题15.在图中有平行于薄透镜主光轴和通过光心O的两条入射光线,一条通过2F点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第15题图16.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过凹透镜光心,一条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将光路补画完整.第16题图四、实验、探究题17.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前,使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第17题图(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 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到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高题1.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 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第1题图A. 、放大B. 、放大C. 、缩小D. 、缩小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 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第2题图A.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B.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C. 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D. 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题图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B. 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应用在照相机上C. 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D. 用f=15 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多选)某同学利用光具座、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物距u、像距v 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第4题图A. 当u=10 cm时,成倒立、等大的像B. 当u=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C. 当u=20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D. 当u=25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5.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25 cm,当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cm处最为合适.如图是人眼与鱼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如果人眼的晶状体像鱼这样,观察远处物体的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选填“前”或“后”)面,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第5题图6.小明在做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的实验中.(1)他将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组装好,然后把凸透镜正对较远处的窗户,移动光屏,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户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_cm.第6题图(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接着小明把蜡烛点燃,并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然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线处,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3)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镜,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创新题1. (模型建构)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 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第1题图A.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B. 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D. 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参考答案基础题1. A2. B3. B4. B5. A6. D7. B8. B9. AC10. BD11.放大镜照相机12. 18右13.实像增大增大14.凹近视眼15.如答图所示第15题答图16.如答图所示第16题答图17. (1)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2)10.0(3)将蜡烛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4)在透镜右侧(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拔高题1. A2. A3. D4. BD5. 12.5前凹6. (1)10.0(2)中心轴线上放大投影仪(3)靠近前方创新题1. A。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密度公式mVρ=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一种物质制成的物体,当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B.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就小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2.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

(盐水的密度331.210kg/m⨯,煤油的密度330.810kg/m⨯)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3.质量为1kg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已知冰的密度为30.910⨯千克/米3,则()A.冰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B.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C.冰的质量小于水的质量D.冰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4.如图a所示,一杯中已经装有50cm3的某种液体,打开龙头,向杯中继续注入该种液体,杯子和杯中液体的总质量m总与从龙头中流出的液体体积V关系如图b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子质量为90gB.杯中液体密度1.25g/cm3C.此杯子的容积为200mLD.当V=100cm3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70g5.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图所示,三种液体密度的关系是()A.ρ甲>ρ乙>ρ丙B.ρ丙>ρ甲>ρ乙C.ρ乙>ρ甲>ρ丙D.ρ丙>ρ乙>ρ甲6.小明在河边捡到一块会吸水的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回到家他想测出石头的密度。

他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个容积是400mL的容器里,然后缓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到达瓶口,一共加入了0.37kg的水,最后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将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测出它此时的质量是70g,则小石块的密度是()A.2.0×103kg/m3B.1.5×103kg/m3C.3.0×103kg/m3D.4.0×103kg/m37.托盘天平调节好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这时应()A.减少盘中的砝码B.将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C.向右盘中添加砝码D.将游码向右移动8.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正确的是()A.物质a的密度最大B.物质c的密度是330.510kg/mC.物质c的密度是a物质的4倍D.物质a、b、c的密度都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9.某同学在天平调平后称量物体质量时,加了一些砝码后发现指针向右偏,那么,接下去应该()A.增加砝码B.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左移动C.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向右移动D.减少砝码10.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A.81B.43C.41D.21二、填空题11.质量为0.4k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9kg,则空瓶的容积为m3,若用该瓶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kg,若该瓶能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3.1kg,则此液体密度为kg/m3。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透镜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凹透镜的又叫发散透镜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B.当你向竖直悬挂的平面镜走近时,你在镜中所成的像越来越大C.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3km/s3.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凸透镜成像的是()A.照相机;B.潜望镜;C.近视镜;D.平面镜.4.2022年武汉市第39届金秋菊展如期开展,小红同学在首义广场菊展上拍摄了一张照片,如图所示,在拍摄过程中()A.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影像传感器和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外C.若靠近菊花拍摄,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大小不变D.若远离菊花拍摄,应缩短镜头和影像传感器的距离5.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6.如图所示,把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光斑不可能在透镜的焦点上B .此类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此类透镜可用做放大镜使用D .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4cm 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缩小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 甲、f 乙、f 丙的大小关系为( ) A .f f f >>甲乙丙 B .f f f >>乙丙甲 C .f f f >>乙甲丙D .f f f >>乙甲丙8.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下列四个仪器中成像为虚像的有( ) A .照相机B .投影仪C .放大镜D .监控摄像头9.如图所示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15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物距是18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C.此时的物距大于15cm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二、填空题11.中学生小华发现自己近一段时间来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老师告他可能患上了(填“近视”或“远视”)眼,需要注意用眼卫生,及时去医院检查,若确实患上了近视眼则需要配戴透镜矫正。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手机摄像头对准二维码扫描可成像。

扫描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B.摄像头越靠近二维码越好C.二维码成虚像D.二维码一定成倒立的像2.如图,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这时适当地向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A.是用凸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B.是用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C.是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D.是用凹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3.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在图中的方框中)之后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方框内是凸透镜的是()A.B.C.D.4.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各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蜡烛距凸透镜30cm,在光屏上可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B.光屏上呈倒立、放大的实像C.图中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近视镜片,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5.小林用“冰墩墩”完成了几个光学实验,下列描述与实验情景不相符的是()A.图甲中,平面镜中的像是等大的实像B.图乙中,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像是虚像C.图丙中,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D.图丁中,岸上看到水中的虚像比物体位置高6.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cm,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同一方向移动距离20cm,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7.一些公共场所安装的电子监控器如图所示.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摄像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摄像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景物清晰成像的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下列对摄像系统部分的说明中,正确的是()A.摄像系统能拍摄一个实像B.镜头采用的是凹透镜C.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m D.摄像系统能拍摄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8.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光屏放在凸透镜后20cm处,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若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 B.9cmC.11cm D.20cm9.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3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6.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B.近视眼是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高,导致平行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晶状体变厚,焦距较短,所以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B正确;
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利用凹透镜发散光线的特点,使通过晶状体的光线会聚范围变大,只要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就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
8.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样的眼睛需佩戴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这种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9.在今年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的起点,发令枪响起后,远处小明听到的枪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空中直升飞机对赛况进行航拍,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此时物体离镜头的距离u与镜头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12.今年6月6日是全国第28个爱眼日。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约为25cm,叫做明视距离。近视眼的明视距离______正常眼的明视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与近视眼不同,远视眼需要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13.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检测卷-含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

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

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眼看到的“大、小硬币”均为硬币所成的虚像D.人眼看到“大硬币”的原理类似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2.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下图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A.等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20 cm D.在10 cm与20 cm 之间3.如图所示是非正常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光路图,下列对该眼睛类型的判断及矫正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4.老师上课放投影时,想使屏幕上的影像大一些,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D.减小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5.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对望远镜工作原理分析,错误的是()A.望远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望远镜的两个透镜,可以用老花镜的镜片来代替C.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的像落在目镜焦点以内D.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6.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眼睛的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左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7.下列生活工具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的是()A.人脸识别机B.汽车后视镜C.放大镜D.近视眼镜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一物体通过凸透镜在离透镜15厘米处成一个放大的像,则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是()A..小于10厘米B.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C.等于20厘米D.大于20厘米二、填空题9.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1.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 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D. 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答案】 B【解析】【解答】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5cm时,u>2f,则会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是被课本反射的光经小洪同学眼睛的晶状体折射的情况,则该同学是()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答案】 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

故答案为: D。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用照相机对如图的小猫咪拍照,则图中,能正确表示底片上所成像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答】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卷: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答案】D【解析】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A不符合题意;B.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物距在焦距以内时,即放大镜的应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不符合题意;D.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的规律,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增大像距,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减小物距,使镜头靠近投影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从二倍焦距想一倍焦距靠近时,成的像变大,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医生用小镜子检査牙齿利用了平面镜成像B. 近视眼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C.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D. 手机拍照时成的是物体缩小的实像【答案】B【解析】因为平面镜既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所以牙科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A符合题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像将成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可以使光线发散,所以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近视眼,B不符合题意;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符合题意;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3.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A不符合题意;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当蜡烛和像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不符合题意;C. 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C符合题意;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因为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所以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垂直射向反射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 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 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答案】A【解析】由凸透镜成像的成像规律知当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像变大时像距增大,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5.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为18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所成的像是虚像B.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C. 蜡烛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变大D. 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答案】B【解析】ABD、由图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物距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 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 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 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答案】A【解析】凸透镜成像时,当U>2f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2f>U>f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以看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时,像距会增大,且像变大。

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且物距逐渐减小,所以像距变大,像变大。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7.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景物,若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无水时()A. 暗箱应该略短些,所得的像应该会小些B. 暗箱应该略短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C. 暗箱应该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D. 暗箱应略长些,所得像会略小些【答案】A【解析】池水中有水时水池底部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当把水排掉无水后,池底的物体相对人来说变远了;有水时,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比实际位置偏高,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使镜头前移,暗箱应略长些,所得的像会略大些;反之无水时,如果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物体清晰的照片,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后缩,暗箱应略短些所得的像应该会小些.故答案为:A.【分析】由光的折射知,池水中有水时水池底部变浅,所以无水时,池底相对变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分析解答.8.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C. 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A. 如图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A不符合题意;B. 若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即物距继续增大,则像距应减小,像变得更小,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B符合题意;C. 如图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且像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得:,解得:,所以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C不符合题意;D. 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即凹透镜,此时光线会发散一些,像右移,所以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 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 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 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B.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答案】D【解析】A. 如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A不符合题意;B.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C. 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由图知此时像距为15cm,可得:所以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是找不到像的,C不符合题意;D. 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即减小物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知,像距应增大,即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