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第16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优秀8篇】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基础,通过这些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地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
与此同时,掌握地理的有关读图析图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并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现实世界的境域性知识,解决有关地理的重大问题。
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5章。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1.由于部分学校初中阶段忽视地理学习,使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见闻有限、知识面窄,对地理学习存在陌生感和恐惧感,同时又对新生事物抱有很强的好奇心。
2.学生对地球运动这一部分的学习会存在很大难度。
就其原因是地球运动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与之配套的物理和数学等学科的内容知识还未学到,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
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
自然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
自然地理现象一般是学习后续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也将对后续的学习带来难度。
四、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四十 18.2 中国地理分区
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中国地理分区(建议用时:20分钟)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A.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C.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分界线D.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2.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 )A.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B.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解析】1选B,2选C。
第1题,通过对周围地理事物的判定可知该山脉为我国的秦岭。
第2题,丁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脉,使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响较小,从而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要高。
【加固训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B.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D.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2)该区域( )A.对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B.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C.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会加重植被破坏和土地盐碱化D.建设水电站可以有效地缓解区域能源紧张状况【解析】(1)选B,(2)选D。
第(1)题,小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山地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图示区域基带为亚热带,生物种类较小兴安岭更丰富;图示区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不大;图示区域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因而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图示区域多山地,受地形的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先增多,后减少。
第(2)题,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植被覆盖率高,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不大;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和有色金属开采会造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该区域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建设水电站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下图为台湾岛图和台湾岛某海岸地区的月降水量和月蒸发量分布图。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六第16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docx
河流径流量骤减。
( 2016 ?滨州模拟)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枳比较图。读
5、6 题。
图,冋答
9 793
1 —10 000
3 070 5 000
年径流总量(亿亦)
760 A 560 B
C
D
00
55 75
180
44 1 100
-- 1 200
流域面积(万 km?)
5. 图中 B、D 两河年径流总蚩差异大,因为 B 河() A. 流域而积大于 D 河 B. 含沙量大于 D 河
A.
冷锋的增强 B. 反气旋的增强
C. 亚洲高压的增强
D. 准静止锋的影响
【解析】 3 选 C, 4 选 B。笫 3 题,华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河流进入枯水
期; 夏季
( 7、8 月)雨带推移至华北,河流进入汛期。第 4 题, 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移动可知 ,7 月份雨带移至华北、
东北地区,江淮地区受其南侧的髙压控制,产生伏旱天气,因此长江流域
蒸发系数
(%)
a
453 690
1 438
666
46.3
b
246 000
699
225
32.2
淮河水系
261 504
929
738
长江
1 807 119
1 055
513
79.4 48. 6
C
557 180
525
380
72.4
d
752 443
492
416
84.6
1. b 、c^ d 分别对应的流域是() A. 珠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黄河 B. 雅鲁藏布江、珠江、松花江、黄河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20xx·衡水模拟)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捕鱼业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虽经历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十分丰饶.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鱼群消失,延续了数百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衰落.下图为纽芬兰渔场位置图,读图完成1、2题.1.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历经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丰饶的主要原因是( )①传统捕捞规模小②因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特别丰富③渔民捕鱼避开了产卵的季节④渔民进行人工养鱼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纽芬兰渔场的衰落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生物多样性增多B.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物质富集,水体富营养化C.加拿大人口迁移规模扩大D.加速了加拿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材料可知,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20世纪中期之前和20世纪90年代后纽芬兰渔场的自然条件没有改变,20世纪中期渔业资源富饶,而20世纪90年代后鱼群消失,②错;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并不需要渔民进行人工养鱼,④错;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捕捞的规模小,且人们注意遵循自然规律,避开鱼产卵的季节,使鱼类可以不断更新和延续,①③正确.第2题,渔场的衰落,首先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物质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渔场衰落导致很多劳动力失业,为寻找就业机会,会扩大人口迁移规模;渔场衰落不利于鱼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知识拓展】渔场的形成条件(1)光照.水深200m以内的沿海大陆架水域,水浅,光照充足,适宜鱼类生存.(2)水温.中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较好,鱼类生长快;高纬度地区,水温低,鱼类生长慢.(3)饵料.就洋流而言,寒流暖流交汇处、上升流处,海水搅动,冷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多,饵料充足,吸引鱼群集聚,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以及北海渔场.下图示意一个海岛国家经济的空间发展过程.据此完成3~5题.3.第一阶段中,岛内大部分居民从事的活动是( )A.渔业B.采矿业C.旅游业D.金融业4.第二阶段中,a与b两港口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商业化B.工业兴起C.腹地人口增加D.运输路线建设5.第四阶段中,c城市的发展超过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其原因是( )A.c地理位置优越B.国家经济结构转型C.沿海港口因淤浅而没落D.c、b之间建成高等级交通线【解析】3选A,4选D,5选B.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第一阶段,岛内主要为落后地区和聚落,早期经济发展落后,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说明最初以渔业为主.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第二阶段,a与b港口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是由于交通线路的建设,使得港口的腹地更加广阔,较其他周边的聚落发展较快.第5题,读图可知,ab为港口城市,相对于c有更加优越的位置.图中无法显示沿海港口的淤积,且沿海港口的淤积与c成为大都市无关;c、b中间有高等级交通线的建设,但无法使c成为首要大都市;c城市的发展超过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可能由于该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旅游业所致.6.(20xx·赤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500~800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1.32 ℃,如果温度大于1.80 ℃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1)火地岛东××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500~800 m,请分别说明原因.(2)分析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3)某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中部为山地,因此岛的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影响自然带海拔分布的因素,主要从纬度、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第(2)题,主要从洋流和食物链进行分析.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第(3)题,结合南极附近的自然地理特征酷寒、干燥、烈风;结合野外打捞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浮冰、遇险等角度作答即可.答案:(1)东××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原因:①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②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雪线低的原因: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2)①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②该海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③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④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⑤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等.(3)①狂风急浪;②海中浮冰和冰山;③酷寒冰冻等.【知识拓展】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2)降水因素: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降水越少,雪线越高.(3)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20xx·保定模拟)伊塞克湖水面海拔1 600 余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读图,回答1~3题.1.某科考队通过考察发现伊塞克湖 ( )A.东西长约250 kmB.属于淡水湖C.湖畔常绿林密布D.东部高山终年积雪2.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地势高,获得太阳光热多C.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D.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3.影响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 )A.多晴暖天气,风力微弱B.枯水期湖滩出露,栖息地广C.湖泊终年不冻,气候温和D.生物多样性丰富,食物充足【解析】1选D,2选C,3选C.第1题,伊塞克湖位于42°N~43°N,东西跨经度约2°,长不及250km;居于内陆,属于咸水湖;位于温带,湖畔不可能常绿林密布;湖区东部高山海拔高,终年积雪.第2题,伊塞克湖位于内陆,不可能受暖流影响;地势高,获得地面辐射少,导致气温低;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导致冬温高;湖区附近地势较低.第3题,候鸟越冬地需要气候温暖,而伊塞克湖终年不冻,气候温和,成为候鸟越冬地.【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1)不能正确定位该区域的位置.该区域地处内陆高原、山地.(2)缺乏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其各要素的协调认识和分析.(3)不能正确运用气候因素分析气候的成因.该题中地形的阻挡作用影响冬季气温.(20xx·肇庆模拟)“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4、5题.4.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温C.降水D.纬度5.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松嫩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松嫩平原( )A.地势低,气温高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4选C,5选C.第4题,据图可知,呼伦贝尔高原地处大兴安岭西侧,松嫩平原地处大兴安岭东侧,我国水汽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松嫩平原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候较湿润,适合人类居住;呼伦贝尔高原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较干燥,不适合人类居住.第5题,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不利于植被生长.(20xx·郑州模拟)读1985~20xx 年我国东北四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变化表,回答6~8题.年份基础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轻工业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产值(亿元)比重(%)198 5 316.219.31183.4213.15151.9229.94226.2810.5820x x 2318.399.132421.486.98498.0414.22863.005.0620x x 21453.998.9918416.517.776306.958.699783.958.166.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矿产资源B.劳动力C.市场D.交通7.20xx年至 20xx 年,东北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 )A.基础原材料工业B.装备制造业C.能源工业D.轻工业8.东北能源工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需求量减少B.能源资源储量减少C.劳动力短缺D.基础设施落后【解析】6选A,7选D,8选B.第6题,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当地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资源基础上,建立了机械、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其主导因素为矿产资源.第7题,读图可知,在20xx年至20xx 年,基础原材料工业由9.13%降低到8.99%,装备制造业由6.98%上升到7.77%,能源工业由14.22%降低到8.69%,轻工业由5.06%上升到8.16%,上升比重最大的为轻工业.第8题,东北煤炭资源丰富,而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经过长时间开发,日益枯竭,所以能源资源储量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数量与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无关.【加固训练】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b、cB.c、a、bC.c、b、aD.b、a、c(2)下列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1)选A,(2)选D.第(1)题,从产业结构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变化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图中a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b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c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2)题,a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b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环境污染较重;c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而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第二产业;b~c逐渐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故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9.(能力挑战题)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解析】第(1)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答案:(1)变化:由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11 / 11。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六章 世界地理课时提升练1
第十六章世界地理课时提升练(三十七)一、选择题下图中P城为所在国的首都,该国以主题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赢得了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水域面积广大,气候温暖湿润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地势东高西低,平原面积广大D.水源丰富,水稻种植业为主2.下列不是图中P城赢得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主要优势是( )A.亚欧大陆腹心位置优越B.太阳能、风能等丰富,新能源开发条件优越C.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D.人口众多,科技发达,对外服务水平比较高【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湖泊等信息可以判断图中为中亚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东高西低,西部平原面积广大。
图示东南部山地地区因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第2题,优越的位置,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便利的交通是P城赢得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主要优势。
【答案】 1.C 2.D(2015·衡水模拟)下面图1为某国的甲地区2005年人口年龄构成图,图2为甲、乙两地在某国的位置图。
读图回答3~5题。
图1图23.甲地所在州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A市,原因是该市( )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②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③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④较少遭受飓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对甲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B.该地服役军人多C.该地女性人口出生率低且大量迁出D.夏季到该地旅游度假人数多5.该国是一个重要的茶叶进口国。
图中所示乙地非常适合种植茶树。
然而,采茶业却并未成为该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现代科技B.劳动力C.交通D.市场【解析】第3题,该国为美国,甲地位于阿拉斯加州,纬度较高,这里不会受到飓风的影响。
第4题,甲地居民以服役军人为多,男性占比例很大。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一1-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一1-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一1读甲、乙两岛示意图,回答1、2题.1.有关甲乙两岛与图中城市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位于东半球,乙岛位于西半球B.甲岛位于西半球,乙岛位于东半球C.A位于B和C的东北方向D.C位于A和B的东南方向2.两个岛屿面积相比( )A.甲大于乙B.甲小于乙C.甲等于乙D.难以判断【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甲乙两岛的经度均位于20°W向东到160°E的东半球.A、B、C三城市均为东经和北纬,因此经度数大的位置在最东,纬度数大的位置在最北.第2题, 甲岛的南北纬度跨度和东西经度跨度均小于乙岛,且甲岛的纬度较高,因此甲岛的实际面积小于乙.下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且位于某一大陆上.据此完成3、4题.3.M点的地理坐标为( )A.90°E,45°NB.90°W,45°SC.90°E,45°SD.90°W,45°N4.自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 )A.东北B.正北C.西北D.先向北再向南【解析】3选C,4选B.第3题,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说明位于极点,位于某一大陆上,可以确定为南极点.图中左侧为0°经线,则M点的地理坐标为90°E,45°S.第4题,P、N位于同一经线圈,经线圈是大圆,距离最短,故P地沿最短航线飞行至N地的方向为正北.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5~7题.5.图中公路沿线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能是( )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6.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1∶40 000B.1∶200 000C.1∶4 000D.1∶20 0007.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5选C,6选D,7选B.第5题,甲地海拔最低,为0~100米,丙地海拔最高,为500~600米,因此公路沿线相对高度最大值接近600米,但不等于600米.第6题,比例尺===.第7题,图中公路尽量沿山谷延伸,在陡坡处呈“之”字状.8.甲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乙为沿甲图中某剖面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乙图所示地形剖面是沿甲图中的哪条线段所绘( )导学号08620xx3A.abB.cdC.efD.gh【解析】选C.乙图中,起点处海拔约为210米,故a、g两点不符合.最高点靠近右端点,故cd线不符合.9.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2)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示信息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海拔在350~490米,地面起伏,坡度和缓,属于丘陵地形类型;甲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属于鞍部.第(2)题,这一问是开放性题目,可以从修建水库具有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的作用、汇水面积大、河谷狭窄,利于建坝等方面分析赞成的理由;也可从修建水库会淹没耕地,使人均耕地减少、需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建设成本高,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分析不赞成的理由.答案:(1)丘陵;鞍部.(2)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需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地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回答1~3题.1.最适宜与A地共同使用该图的国家是( )A.印度B.中国C.澳大利亚D.美国2.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下列有关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东半球B.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C.不可能同时属于同一日期D.球面最短距离相差18 000千米3.图中A地位于悉尼的( )A.正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正西方【解析】1选A,2选B,3选C.第1题,由材料可知,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在纬线图上主要体现的是纬度差异,由图可知A点与印度经度几乎没有差异,主要为纬度差异,所以最适宜使用该图,而其他三国,都既有经度差异也有纬度差异,所以不适宜用该地图.第2题,对跖点是关于地心对称的点,它们纬度数相同,分别为南北纬度,经度和为180°.互为对跖点的两地一定分属两个半球,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由于划分日期的线有两条,如果互为对跖点的两地同时位于零时经线与180°经线一侧,就会是同一日期.互为对跖点的两地球面最短距离相差约20 000千米.第3题,由A点与悉尼的相对位置可以发现,A点在南极洲,位于悉尼南方,且从悉尼向A方向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跨过的经度数小,A在西,所以A在悉尼西南方向.【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1)不能正确认识到纬线图上主要体现的是纬度差异.(2)忽视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的位置关系: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3)没有掌握极地经纬网判断方向的方法——“以极地定南北,以自转定东西”.(20xx·广州模拟)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导学号08620xx44.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 ( )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5.该地拟修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 )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解析】4选B,5选D.第4题,乙地等高线较为稀疏,可能看到梯田;丙地线路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能欣赏到峡谷风光;甲丁之间有山脊阻挡不可通视;行进方向由西南向东北.第5题,戊处位于峡谷,其上游有集水区域,因而该地作为坝址建水库最佳.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6、7题.6.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7.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解析】6选B,7选C.第6题,根据图中林木密集区等高线发生弯曲,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可能位于山谷或山脊.根据题目叙述,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林木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山谷地带是集水区域,水源较为充足,所以林木密集区位于山谷地带.第7题,图示区域东、西两侧之间最多有7条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为30米,可以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d<H<(n+1)d(n为相隔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东、西最大高差应该为180米<H<240米.【加固训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水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解析】(1)选D,(2)选B.第(1)题,因为是“台风过后”,测量本次台风的降水量已经不可能;溪谷中的蒸发量不是学生实习能够测量出来的;但学生可以很直观地观测到溪谷所在地的坡度和洪水过后形成的堆积物粒径的大小.第(2)题,根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变化,可知甲、丙两地位于山谷;溪谷发育在山谷中,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自然在山谷中,而乙、丁、戊三地位于山脊.8.(20xx·蚌埠模拟)图1为某大陆东部沿海地区7月份等温线图,从地形上看,图2四幅剖面图与图1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 )【解析】选B.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区域面积不大,甲乙沿线气温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拔的影响.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因此从甲向乙方向依次经过山顶和山谷地貌.9.(能力挑战题)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_______,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河流流速较快.第(2)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第(3)题,G、H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从G到H海拔是先升高再降低,故选②.GH和DE的交点I 为GH间的最高点,DE间的最低点.第(4)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B处海拔为700米,A处海拔为1 200米,两地的垂直高差为500米,在近地面,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故两地之间相差约3 ℃.答案:(1)画图略. 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是鞍部,不会阻挡视线.(3)②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3 ℃.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
最新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八第18讲中国的农业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中国的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6·临沂高二检测)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次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B.小麦、谷子C.玉米、水稻D.水稻、小麦2.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次要缘由是( )A.土壤条件不同B.海拔不同C.水热条件不同D.耕作制度不同【解析】1选A,2选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省份和经纬网)推断A、B之间的山脉为秦岭,为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气候、植被、河流、熟制、农业土地耕种方式、农作物(小麦和水稻)等。
第2题,作物的不同,次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小麦为旱作物,需水少,但水稻适合高温多雨的气候,秦岭南北两侧气候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水热条件的不同导致不同区域有不同农作物。
(2016·马鞍山模拟)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受自然条件和农业进展状态影响,其空间分布不断变化。
下图为1980~2010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及总产量重心迁移轨迹。
读图回答3、4题。
3.1980~2010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 )A.迁移距离和幅度小于面积重心B.次要迁移方向表现为“北进东移”C.全体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D.与面积重心空间变化趋势相反4.我国水稻面积重心和产量重心迁移轨迹表明( )A.东南地区的水稻总产量添加B.南方地区的商品粮地位上升C.北方地区水稻生产效率上升D.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解析】3选B,4选C。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2010年我国水稻产量重心迁移距离和幅度均略大于面积重心;次要迁移方向是东北方向,表现为“北进东移”;但重心仍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第4题,从上题分析可知,我国水稻面积重心和产量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添加,北方水稻生产效率上升。
(2016·洛阳模拟)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材料,据表回答5、6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六章 综合测试卷
第十六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回答第1~4题。
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答案】【解析】第1题,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为此,我国兴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防护林——三北防护林。
第2题,当前导致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第3题,在沙漠化地区一般风力大,降水少,太阳辐射强。
第4题,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具体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将水分条件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二是选育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第5~6题。
5.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6.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碱化C.沙尘暴 D.酸雨【答案】【解析】第5题,从甲图可以看出,注入该湖泊的河流流经沙漠地区,由于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流速减缓,河流携带入湖的泥沙增多,湖泊变浅,使得①②两线的距离逐渐靠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十六课中国的气候课后自主演练
第十六课中国的气候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各项中图序按我国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的顺序排列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③①2.下列关于我国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在我国境内分别只能影响东南、西南地区B.受季风影响的地区叫季风区,受不到季风影响的地区叫非季风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既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又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影响D.广东、广西、海南只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受不到西南季风的影响解析: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可以确定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②为温度带分布图,③为干湿地区图。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叫非季风区,我国南方地区既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
答案:1.D 2.C[2015·淄博模拟]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不稳定。
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图,回答3~4题。
3.图中显示我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华南地区解析:读图,由降水变率增大90%的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可知选C。
答案:C4.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洋流影响C.地形影响D.季风环流解析: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定是造成降水变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D读“我国雨带推移图”,阴影部分为雨带的位置。
回答5~7题。
5.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夏至日雨带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6.对江南水稻生长影响较大的干热少雨天气发生在(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7.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A.副高控制B.湖泊减少C.全球变暖D.地形影响解析:夏至日时,雨带推进到江淮地区,应为①图;江南干热少雨天气为伏旱,此时雨带推进到了华北与东北地区,应为③图;伏旱天气是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而形成的干热少雨天气。
2020版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 第16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中国的河流和湖泊(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表为我国主要流域水量平衡值(外流域水平衡原理: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蒸发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读表完成1、2题。
1.a、b、c、d分别对应的流域是( )A.珠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黄河B.雅鲁藏布江、珠江、松花江、黄河C.珠江、雅鲁藏布江、松花江、黄河D.雅鲁藏布江、珠江、黄河、松花江2.b水系蒸发系数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光照弱C.峡谷深D.气温低【解析】1选C,2选D。
第1题,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雨,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多年平均降雨量1 200~2 200 mm,根据表格中数据对比,a为珠江;河流流域蒸发量的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高,蒸发量大,气温低则蒸发量小。
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所以b是雅鲁藏布江;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所以流域面积大于松花江,而松花江所处纬度高于黄河,蒸发量小于黄河,所以c是松花江,d是黄河。
第2题,影响蒸发的因素有:①液体表面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西藏自治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2016·郑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A.甲B.乙C.丙D.丁4.乙图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 )A.冷锋的增强B.反气旋的增强C.亚洲高压的增强D.准静止锋的影响【解析】3选C,4选B。
第3题,华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夏季(7、8月)雨带推移至华北,河流进入汛期。
第4题,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移动可知,7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江淮地区受其南侧的高压控制,产生伏旱天气,因此长江流域河流径流量骤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5.4中国的主要地区练习题
课时跟踪训练(四十一)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部分农作物生长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A.吉林省B.江苏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2.下列种植模式可实现一年两熟的是()A.小麦——油菜B.油菜——甘蔗C.大麦——春玉米D.大麦——甘薯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
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3~4题。
省区耕地总面积(万公顷)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甲521 91.5乙231 61丙85 31丁1220 443.①地形类型的差异②降水的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表中甲、丙两省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A.油菜、黄麻B.油橄榄、春小麦C.花生、甜菜D.棉花、天然橡胶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
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读2010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回答5~6题。
作物类型用水定额(m3/hm2)单方水净产值(元/m3)单位面积净产值(元/hm2)作物种植面积(hm2) 小麦8700 0.13 1164 1414棉花8700 3.62 31493 5390蔬菜12300 1.81 22313 5393瓜类4500 5.30 23861 604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昼夜温差大D.水源充足6.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双塔灌区今后种植面积最可能扩大的作物类型是()A.小麦B.瓜类C.棉花D.蔬菜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反映着产业空间分布的状况,它的值越大,表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
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
下图是“我国制造业在各省区内部县级尺度基尼系数的省区差异”。
读图,完成7~8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3.18 中国的农业-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中国的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5·济南高二检测)图中显示了我国1月0℃等温线、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内外流域分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等四条重要地理界线,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条地理分界线分别是( )A.1月0℃等温线、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人口地理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B.1月0℃等温线、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内外流域分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C.400 mm年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人口地理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D.400 mm年等降水线、1月0℃等温线、内外流域分界线、人口地理分界线2.图中我国沿30°纬线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自西向东依次为( )A.乳畜业、果林业、灌溉农业B.混合农业、游牧业、果林业C.畜牧业、林业、种植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解析】1选A,2选C。
第1题,A线东部大致和秦岭-淮河一线一致,故应为1月0℃等温线,排除C、D 选项;图中C线为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一线,应为我国人口分布界线,排除B选项,故选项A正确。
第2题,图中我国沿30°纬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故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依次为畜牧业、林业和种植业。
(2015·海淀模拟)森林蓄积量是指一定森林面积上,树干部分的总体积,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读中国主要省级行政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对比图,回答3~5题。
3.图中省级行政区( )①包含了省、自治区与直辖市②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③多有陆上邻国④森林资源最丰富的是西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内蒙古森林面积广大,其主要分布在( )A.大兴安岭B.内蒙古高原C.阴山山脉D.祁连山脉5.黑龙江森林面积广大,但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森林生长缓慢B.降水少,以灌木为主C.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少D.过度砍伐,森林质量下降【解析】3选B,4选A,5选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十六课中国的气候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
森林
年 降 水 量 >400 半湿润区 mm,降水量>蒸
发量
森林草原
农牧业
分布地区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水田 以东,秦岭-淮河以
为主 南地区、东北地区东
部
旱地 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 原、黄土高原南部、 青藏高原东南部
12/11/2021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自然植被 农牧业
分布地区
半干旱 地区
C.横断山脉
D.大兴安岭
12/11/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析图诱思]
[答案试做] (1)__C__,(2)__D__,(3)__A__
12/11/2021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12/11/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十六课 中国(zhōnɡ ɡuó)的气候
年 降 水 量 <400 mm,降水量< 蒸发量
草原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 灌溉农
土高原北部、青藏高 业、牧业
原大部分
干旱区
年 降 水 量 <200 mm,降水量< 蒸发量
荒漠
绿洲农 新疆、内蒙古高原和 业、牧业 青藏高原西北部
12/11/2021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4.中国气候
气候区
分布
差异因素 我国气候特点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①海陆因素:西北地区远离海洋,
降水的空 间分布
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从东南沿海
②东部是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 向西北内陆
降水较多;西部是非季风区,受夏 逐渐减少
季风影响小
③西南地区受高大的青藏高原阻挡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单元 中国地理 第2节 中国地理分区学案 鲁教版
第二节中国地理分区[地理必备考点]中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地区的划分、界线、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省区的位置、自然及人文特征、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特点和环境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根据区域的具体实际,找出优势与不足,进而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
地理实践力:结合“热点”与“焦点”问题,培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解决我国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知识体系导图]一、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特征1.中国四大区域概况(1)四大区域:①南方地区、北方地区、②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四大区域重要的分界线①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②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约与400_mm 年等降水量线相当;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主要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❶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气温:大致与1月0℃等温线重合。
(2)降水:大致与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9)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2.北方地区(1)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地形、地势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和E黄土高原❷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之间,土壤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东面濒临渤海,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为黄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提升作业十六中国的河流和湖泊(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表为我国主要流域水量平衡值(外流域水平衡原理: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蒸发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读表完成1、2题。
1.a、b、c、d分别对应的流域是( )A.珠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黄河B.雅鲁藏布江、珠江、松花江、黄河C.珠江、雅鲁藏布江、松花江、黄河D.雅鲁藏布江、珠江、黄河、松花江2.b水系蒸发系数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光照弱C.峡谷深D.气温低【解析】1选C,2选D。
第1题,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雨,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多年平均降雨量1 200~2 200 mm,根据表格中数据对比,a为珠江;河流流域蒸发量的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高,蒸发量大,气温低则蒸发量小。
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所以b是雅鲁藏布江;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所以流域面积大于松花江,而松花江所处纬度高于黄河,蒸发量小于黄河,所以c是松花江,d是黄河。
第2题,影响蒸发的因素有:①液体表面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大河,位于西藏自治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2016·郑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A.甲B.乙C.丙D.丁4.乙图所示地区河流7月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 )A.冷锋的增强B.反气旋的增强C.亚洲高压的增强D.准静止锋的影响【解析】3选C,4选B。
第3题,华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夏季(7、8月)雨带推移至华北,河流进入汛期。
第4题,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移动可知,7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江淮地区受其南侧的高压控制,产生伏旱天气,因此长江流域河流径流量骤减。
(2016·滨州模拟)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A.流域面积大于D河B.含沙量大于D河C.流域降水少于D河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6.四河流域中( )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B.B河上游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解析】5选C,6选D。
第5题,根据图中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可知,A为松花江,B为黄河,C 为长江,D为珠江。
黄河与珠江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是因为珠江位于南方地区,流域降水多;而黄河位于北方地区,流域降水少。
第6题,松花江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为经济发达地区,但河流落差小,水能不足;珠江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旅游资源多样,因此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
读拉萨河流域图,回答7、8题。
7.有关拉萨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干流呈“S”形,从东北向西南伸展B.两岸多高大山峰,河流纵向坡度大C.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D.中下游沿岸河谷宽阔,农牧业集中8.图中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的作用主要有( )①灌溉②发电③航运④养殖⑤防洪⑥旅游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②⑤D.②④⑥【解析】7选C,8选C。
第7题,拉萨河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北部多高山,因此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由于冰雪融水在河流的补给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拉萨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但年际变化小。
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较平缓,土壤深厚,形成西藏的粮仓。
第8题,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9.(2013·广东文综)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解析】选C。
图中黄河入海口处的径流量和输沙量都逐渐减少,仅在2000年后,径流量大于输沙量,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修建水库降低流速、增加库区泥沙沉积、提高径流的利用率有关。
10.(2014·重庆文综)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解析】选D。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升高,水面面积扩大,使鱼类的生存空间增大,从而使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
(高考预测题)下图为三峡下游在大坝建成前后长江与某湖泊的横截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建坝前相比,该河段外力作用变化特点是( )A.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B.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C.侵蚀作用减弱,搬运作用增强D.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12.长江和该湖泊交界处存在“江水西来而浊,湖水南来清洌”的两色分界线,而近年来经常出现两色分界线向长江移动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上游水库蓄水时期长江径流量降低②上游水库放水时期长江径流量增大③长江下切加剧,江湖水位差加大④库区降水增多,湖区降水减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1选B,12选C。
第11题,据图可知,该河段在建坝后,河床变陡加深,说明河流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增强,而沉积作用减弱。
第12题,该河段长江下切侵蚀加剧,使河流水位下降,加大了与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加之水库蓄水使径流量减少,因此江湖两色分界向长江移动。
【加固训练】(2015·江西联考)读长江与黄河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河段的主要开发利用趋势是( )A.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B.利用水源优势,大规模发展粮食生产C.合理开发水能资源D.扩大内河航运能力(2)两条河流中、下游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A.沙尘暴B.石漠化C.次生盐碱化D.水体污染【解析】(1)选C,(2)选D。
第(1)题,甲、乙两河段都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因此主要开发利用趋势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第(2)题,河流中下游地区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水体污染严重。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5·安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6分)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解析】第(1)题,主要是确定干流经过地区。
干流发源于小尤尔都斯盆地东部,向西流经盆地,然后流经大尤尔都斯盆地,再向东南流出本区域。
第(2)题,湿地形成原因,主要从湿地水的来源、地形、蒸发、冻土等因素考虑。
结合图中的信息,从上述方面分析。
第(3)题,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应从法律、管理、宣传教育、行为等角度分析。
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保护该地区地表植被,保护天鹅栖息地等。
答案:(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14.(高考预测题)读我国某流域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26分)(1)试分析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2)M河段两岸是本流域内主要农业区,请写出东西两岸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并分析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3)本地区计划在N地筑坝建库,请你说明其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据资料判断,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因此河流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水流急。
由于流域内耕地比重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因此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第(2)题,本流域农业用地以耕地和森林为主,图中M河段西岸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东岸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因此东岸为农田,西岸为林地。
近20年来流域内退耕还林等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因此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从大坝建设带来的效益解释建设的合理性,也可以用大坝建设引发的问题说明不合理的原因。
答案:(1)径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较大。
(2)东岸以耕地为主,西岸以林地为主。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增加,使空气湿度上升,降水增多,涵养水土能力增强,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减弱下游泥沙淤积,使径流量趋于平稳,降低旱涝的影响,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流域内的生态环境。
(3)合理。
理由:修建大坝可以提供能源,同时减少薪柴砍伐,有利于保持水土;水库蓄水可以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同时防止旱涝灾害。
不合理。
理由:大坝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上游河段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库区蓄水会淹没上游农田,加剧人地矛盾等。
【方法技巧】图示法掌握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