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我们的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世纪之交纵览世界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

美国提出了“2061”工程,从课程改革入手,打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线,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

前不久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又增加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内容,专门设置了思维技艺、创造技艺和创造活动等课程。

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先后提出要培养学生创造力或创新能力的教育方针,重点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见创新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教育思想。

在国内,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有关文件与重要讲话中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等多种场合,精辟论述了“创新”对于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我国“211工程”、“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先后出台并正在组织实施,其宗旨也在于建立符合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无疑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国际竞争、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反思教育现状,我们不能不正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高却缺乏创新能力,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缺少创新人才生长的土壤?我们要发展科技,是否需要国民的创新素质?应试教育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摧残?应该承认的是,我们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知识、学术本身的技术性使用意义,而轻视其作为塑造人、改造人的人文性质上的意义;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学术理性的完美性,轻视社会现实的实践性;在教学目的上重视文化传承,轻视知识创新。

这几“重”几“轻”正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创新能力低下一类畸形发展的症结。

科学活动教研报告总结范文

科学活动教研报告总结范文

科学活动教研报告总结范文近日,我们团队进行了一次科学活动教研,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在本次教研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首先,我们注重了科学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每个教学组在活动开始前,都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和材料准备。

我们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要求,并精心挑选了相应的实验材料和实践任务。

这样做的好处是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科学实践本身。

其次,我们注重了科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科学活动与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比如,我们在探究水的沸腾点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高山上的水较容易煮开,这引发了学生对气压和温度变化的思考。

通过将科学实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知识。

此外,我们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我们通过设置小组实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合作探索,共同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究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最后,我们注重了对学生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在科学活动结束后,我们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励他们在科学实践中不断进步。

总结起来,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发现科学活动教学的关键是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准备,科学与生活的结合,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这些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为培养科学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出更多努力!。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一、引言
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研究目标
本部分列出研究的具体目标,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三、研究方法
1. 材料与工具
本部分介绍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实验设备、试剂、软件等。

2. 实验设计
在这一节中,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方案,包括对照组的设置、样本
选择和分组方式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介绍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过程,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呈现
在这一部分中,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2. 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解释结果的意义,并与其他研究结果进
行比较和讨论。

五、结论
总结研究的结果与分析,明确达到的研究目标,并得出相关结论。

六、参考文献
在此部分列出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确保文章可被他人查证。

七、致谢
在致谢部分,表示对给予实验和研究帮助的人或组织的感谢之意。

以上是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模板,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和要求,可适当增减或调整各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展示“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五个部分。

研究背景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设计并实施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情况。

最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研究结果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 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活动设计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合作交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师在活动中应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4. 科学探索活动的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结论本课题通过实践研究,验证了小学生科学探索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报告应根据实际研究成果和数据进行撰写。

【课题结题报告】《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其素养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本课题旨在深入探讨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问题,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物理学科素养的内涵与特点目前存在的物理学科素养培养问题培养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2.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物理学科素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和实践,探寻培养物理学科素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数据分析:对所获得的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三、研究成果与意义1.研究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研究成果:对物理学科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确了其培养的目标和方法。

发现了目前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师进行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对学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并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对教育实践: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推动物理学科的教学改进。

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培养物理学科素养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为培养物理学科素养提供支持。

科学活动教研报告总结范文

科学活动教研报告总结范文

科学活动教研报告总结范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活动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科学活动,并进行了教研报告总结。

首先,我们组织了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

例如,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光的实验,学生通过搭建简易的光路实验装置,观察到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深入了解了光的传播规律。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水的沸腾和凝固等,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其次,我们组织了科学讲座和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科学讲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前沿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进展。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激情。

通过竞赛,学生能够巩固和拓展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还组织了科学展览和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展览自己的科学作品,如科学模型、科学实验报告等,展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并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科学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学生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科学实验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总之,科学活动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科学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科学展览和科学探究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我们将继续开展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学习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科学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实验结题报告

科学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实验结题报告

《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实验的研究》结题报告洛南县城关镇杨川小学王新莉一、课题的提出《科学》是一门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科目。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的科学课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科学课。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形成学生大胆细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目前,小学科学课的实验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器材不完善;(2)学生兴趣不浓厚,目标不明确,一部分学生拿到实验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动起手来,根本没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不关心做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图动手快乐;(3)一部分学生把实验材料当作玩具,偷偷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实验,有的学生干脆频繁地离开自己的小组,给别的小组去“助阵”;(4)一部分的学生不动手,只是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看着人家做,也懒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看也不看;(5)有的学生只看了热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过程记录不详实,实验结论不明确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多少总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让精心准备的一节实验课草草收场。

综上所述,我把如何指导学生完成科学实验作为我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实施高效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学生应该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2、达尔文说过:“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

”我们通过研究,要使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有参与探求的愿望和迫切的心境,点燃学生好奇求知的“火花”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活跃、兴奋又稳定持久的状态中参与学习。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旨在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1. 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2. 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通过实践验证研究结果,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3.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发现如下:1. 实验课时安排不足,部分学校实验教学得不到充分重视;2. 实验设施和器材配备不完善,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3.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4.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3.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讨针对现状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1. 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实验教学地位;2. 加强实验设施和器材建设,保障实验教学条件;3.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4.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3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验证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我们在某高中开展了实验教学实践。

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改进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性实验教学活动。

实践结果显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研究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亟待改进;2. 提出的改进策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 实验教学实践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为今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五、结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改进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课题编号LW2014207二、课题研究的背景1.《小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活动是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进行验证,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

特级教师路培琦也曾说过:“不是讲科学、念科学、看科学,而是要做科学,提倡’做’,在做中学知识。

”实验,是借助仪器的间接观察。

由于实验是为了对假说进行检验,比直接观察更具有结构性,所以实验活动是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活动,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证据的重要环节,也是认识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

2.科学课程的改革是以实验教学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

科学实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些类似于科学家从事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编写及教学过程都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在科学课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常遇到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仪器欠缺或者不够完善,科学教科书上还有很多内容没有现成的仪器配备,教科书上有些实验方法操作复杂,现象不够明显、欠直观,因而,我将《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作为课题,立项攻关,通过研究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从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易于操作、现象直观明显、学生喜爱的实验活动,来诠释不同的科学原理,把复杂的科学术语简单化,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迈进科学的殿堂,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素质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科学实验与实践活动总结与反馈报告

科学实验与实践活动总结与反馈报告

科学实验与实践活动总结与反馈报告一、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实验与实践活动逐渐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次科学实验与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此项活动对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与人员及分工参与本次活动的有20名学生、2名指导老师以及若干名辅助人员。

学生按照兴趣和特长分为5个小组,每组4人。

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工作。

指导老师负责提供实验指导和技术支持。

辅助人员负责活动场地的布置和实验器材的准备。

三、实验项目及流程本次实践活动涉及了五个实验项目,分别是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计算机编程和机械制作。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从实验准备阶段开始,经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结果汇报等环节。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了诸如器材故障、数据异常等问题,但在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四、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在知识运用、实践操作、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同时,实践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过于依赖指导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实验过程中沟通协作不够充分等。

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在反思中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在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学生们不断激发创新灵感,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同时,组间交流也增进了彼此了解,拓宽了视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团队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还为团队凝聚力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成果展示及评价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成果展示。

小学科学实验总结模板

小学科学实验总结模板

小学科学实验总结模板1. 引言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总结了小学科学实验的一般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并撰写实验总结。

2. 实验目的在实验总结的开头,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目的就是为了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或验证某种理论。

例如,如果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植物生长与光的关系,可以写成:“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实验步骤在实验步骤中,要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所需材料、实验装置的搭建和实验操作的顺序。

在描述步骤时,可以使用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

例如:“首先,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包括水、土壤、种子等。

接着,在实验盆里放入适量的土壤,并在土壤中种植种子。

然后,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如强光、弱光和无光。

最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4. 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果部分,要准确记录实验的观察结果和数据。

实验结果可以用文字、图表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

例如:“经过两周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强光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最快,在无光条件下,植物几乎没有生长,而在弱光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5. 结果分析在结果分析中,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要根据实验结果,找出规律和关系,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生长与光照强度相关。

强光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

而无光条件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6. 实验总结在实验总结的最后,要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

总结要简洁明了,突出实验的重点和创新点。

同时,还可以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例如:“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生长提供了基础。

然而,本实验的样本数量较少,未来可以增加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7. 结束语在实验总结的最后,可以写一段总结性的话语,表达对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通用3篇)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通用3篇)

个人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模板(通用3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科学探究学习是教育所应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学习方式,它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接受科学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今年,我们在学校领导和专家指导下,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科学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领域。

从刚开始的概念模糊,经过不断的深入调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讨,我们的思路渐渐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我们的方案。

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统的做课题,缺乏经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走了不少的弯路。

这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化的成长过程。

一、用心做课题用心做课题,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容易办到了,其实不然,对于老师来说,正常的教学及各项教育工作已经令老师很费心了,还要再用心做好课题并非易事,由于需要多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前期,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相关书籍资料上,以补充我们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如郑长龙教授对科学探究本质解释,赵小琴、李洪俊老师的观点等等。

同时课题主持人夏老师也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无法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无法做到有效有质。

二、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习方法的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科学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目的1. 探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3. 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选择某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变化,评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应用效果。

四、研究结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在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也表现出更优秀的表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兴趣:实验组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对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更感兴趣,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2. 创新能力:实验组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任务时,表现出更高的创新能力。

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提出独特的观点。

3. 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篇一: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附件三: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ⅹⅹ学校ⅹⅹ(执笔)前言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策略研究,2009年10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写“系列日记”来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日记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习作形式,倍受老师的关注。

低年级同学有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特点,但真正写起日记来又有一定的困难:不是没话可说,就是千篇一律,要不就是流水帐。

而且,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根据每个老师的指导方法,训练效果参差不齐,没有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法。

有的孩子积累较好掌握了方法后经过训练很喜欢写作,有的孩子因为训练较少接触不多,变得害怕写作不喜欢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思想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由表达,是一种精神领域的自我需求,更是一种追求自我成长的表现。

但现在的很多孩子怕写作文,到了高年级写作文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命令,毫无乐趣可言。

如果能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学会并且能够经常利用写作的方法表达自己,以后的习作自然不是难事。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研究,扭转习作教学因人为定位的偏差,使之真正展示学生生命活力和个性,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创造自由、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习作成为学生实践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语言个性、发挥创新个性的天地。

(二)概念的界定(该部分内容可根据课题需要自定)1、理性界定:日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练笔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小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科学小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的重要作用。

本次小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次小课题主要研究物体在空气、水和油中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规律。

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际观察和实验。

实际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现象,了解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状态。

观察物体在水中和油中的运动状态,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阻力的影响下的运动状态。

实验:通过设计实验分别测量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速度,进一步了解物体速度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规律。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简易的装置,将物体通过一个笔直的竖直导管从一定高度放下,并利用计时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在不同介质中运动的时间和距离,从而计算速度。

三、研究结果和结论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结论:1.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速度较快,下落时间短;2.在水中下落的物体速度较慢,下落时间长;3.在油中下落的物体速度更慢,下落时间更长;4.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越大,物体速度越慢。

四、研究的不足和展望本次小课题虽然初步研究了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规律,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的样本数量较少,可靠性有待提高。

下一步可以增加样本数量或进行多次实验,以增加统计的可信度。

2.只研究了物体在空气、水和油中的运动状态,可以进一步研究物体在其他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如在真空中的运动状态。

3.没有涉及到其他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物体的形状、质量等。

下一步可以加入其他因素进行综合研究。

展望: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物体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规律,并探讨物体的形状、质量等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更多的实验和观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研究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学生科学研究项目总结

学生科学研究项目总结

学生科学研究项目总结引言:学生科学研究项目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在深入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科学观察力、实验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本文将总结我参与的学生科学研究项目,并分享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项目背景:本项目的研究方向是环境保护,具体探讨了通过植物修复水体污染的可行性。

近年来,水体污染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治理方法。

目标与方法:我们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来修复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改善水质,并探究所选植物的适应性和去污效果。

我们在实验室中利用模拟水体进行实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污染物,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去污效果。

研究过程与发现:我们首先选择了适宜生长于水中的植物,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筛选实验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多数植物对水体中低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植物的去污能力明显受到限制。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有机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这对植物修复水体污染提出了新的挑战。

问题与讨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践问题,例如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根系对水体中有机物去除的作用等等。

在讨论阶段,我们还就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以及水体循环系统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改进修复效果。

创新与意义: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植物对水体污染物去除效果的比较上。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植物修复的新发现,并且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植物提供了参考。

而项目的意义则在于,为寻找一种经济、环保的水体污染治理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结论:总结而言,我们通过本次科学研究项目,得出了一些关于植物修复水体污染的结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了我们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还增强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尽管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但我们对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希望从未动摇。

《关于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生物组(2011—5—10)一.研究的背景自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最高理念,生物新课程标准当中也相对应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提倡探究学习,贴近生活实际”,其中对于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局部,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水平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和新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使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水平上持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的水平。

从这个界定中不难看出,提升生物科学素养所追求的并非对生物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并非限于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生物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和使用;并非生物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和学科化,而是强调科学与个人和社会的紧密联系,所以将提升每个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生物科学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其中比较重点的一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对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科学精神所抱有的好奇心、自信心、实事求是的科研工作作风以及擅长合作交流的水平、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水平等。

科学的世界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科学,并认为世界是能够被认知的,科学知识是持续变化的,并且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另外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学虽然处于持续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是处于缓慢的修正之中,绝绝大局部知识是相对稳定的,科学不能为一切问题提供全部答案,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不能用科学方法来验证等。

二是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是能够受益终生的,让学生们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并且科学探索是重过程胜于结果的过程,其过程主要的步骤和技能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作出预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科学探究活动工作总结

科学探究活动工作总结

科学探究活动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这些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并分享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还能够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科学观察和调查活动。

通过观察和调查,学生们能够发现周围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生们还学会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来得出科学结论。

这种科学观察和调查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科学探究项目,让学生们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总结成果的整个过程。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科学探究项目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些科学探究活动,我们不仅增加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会更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未知,不断创新和进步。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开展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探索未知的奥秘。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科技研学实践课程设计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科技研学实践课程设计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科技研学实践课程设计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科技研学课程设计科学素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提出古语讲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这些前人总结的关于学习成长的经验教导我们,知识和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知识获取渠道,可以说足不出户就可以阅尽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学习带来了便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强。

然而,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共性的缺点,就是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不强。

比如,科学语言表述不准确,课堂中用一些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专业学科等问题比较突出。

2016年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将“社会参与”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中学生必须具备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

因此开展科技研学,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科学意识。

课题界定“科技”研学,指在研学中增加和课堂相关的科技活动,既巩固加深课堂内容又符合从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标要求。

实践课堂设计,想要通过课题组研究、实践,设计符合中学生知识发展水平,融合学科知识的科技研学课堂方案。

科技素养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科技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通过科技研学课程有机融合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具体学科知识,立足学科融合,并遵循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科技兴趣,提升学生素养。

综上所述,科技研学实践课堂设计与学生素养培养就是设计融合学生学科知识的科技研学课程,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研学旅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部分都是以民族文化传统和拓展训练为主题,科技研学受很多条件限制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普通地区学校,科技素养的培养一般都在实验课堂中穿插,进行一些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摘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可见,科学技术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改造力有多强。

在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中,我们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是带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必须做好的工作。

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极为重要。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

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而实验操作更是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让学生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内科一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

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5年3月)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

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科学教学与实验》等杂志。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和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

在指导学生实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

在老师的指导下;(1)、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鸡蛋保护器,并且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经过精心设计。

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2)、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例如:五年级的潘立同学会利用家里的马铃薯、盐、水等生活物品,会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实验,刘菊同学会利用生活物品橡皮泥玩具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叶文亮同学会利用生活中废铁来做“金属的热胀泠缩”实验,老师对成功者给予鼓励,对于制作失败的,老师便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让他们经过多次思考,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信心。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老师在指导中得到了成长,增长了智慧,学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长,学到了知识。

五年级的学生会解释生活中电线在冬天会下垂的原因;明白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鼓上来的缘故,三年级的学生会利用生活物品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知道舞动塑料袋,袋子就会鼓起来,为什么气球会越吹越大的道理。

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打开可乐冲鼻的气体是何物。

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掌握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知道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电击的感觉的原因,会解释脱下毛衣时发出啪啪的响声成因。

对于那些酷爱科学实验课的学生来说,课堂四十分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家里搞起了“破坏”,如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开来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飞机拆下来拼一拼等等。

这些在家长们眼里看作搞破坏的行为,实际就是学生创新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他。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闹钟拼装活动,学生通过将散装零件拼装成钟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多时间,从2015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实验探究,到2015年年底成果展现、研究总结等等,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秉持以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为基地,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学习交流及在科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研究课题达到研究目的,多次请学校教导处对这个课题组进行指导、论证。

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并且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具体的研究行动1、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当学生遇到疑问时,老师进行演示和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科学、不可少的手段。

实验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变化前、中、后的观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感觉所有现象。

对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以及如何判断新物质的生成等,都要引导学生观察。

在做实验时教师可给出适当的观察点,使学生克服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并且要抓住实验的契机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演示操作要规范,给学生留下科学的、严谨的印象,培养正确“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科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多想: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实验事实说明问题。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原有教科书中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实验仪器,根据某一课题研究去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方案。

改进的实验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进行交流,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表演,学生不仅享受到设计实验成功的乐趣,而且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讲《空气占据空间》时,在课堂上,我出示矿泉水瓶两个,其中一个切去底、蚊香、等实验材料,提出问题:猜一猜空矿泉水瓶子里面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没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有空气,为什么猜有空气呢?怎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无味的试验变为直观形象的试验,学生记得快,记得牢。

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准备好乒乓球、铁块、弹簧秤、细线、一杯水等器材,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铁块为什么会沉到水底?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学生都跃跃欲试,说出许多想法,通过观察浸没在水里的乒乓球向上运动,感知浮力,又通过观察弹簧秤下的铁块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对浮力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后,又问:对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感觉和启发?有什么疑问和猜想要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吗?凭直觉思维,大部分学生有所领悟:铁块受到向上的浮力,看来浮力的大小与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继而引导学生:如何测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共同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并进行实验。

学生始终在思考、操作、观察、总结,表现欲得到了发挥,在探讨新知识新方法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多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在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从生活走进科学。

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进行简单器材的准备,例如用矿泉水瓶制成烧杯和量筒,用小瓶和管子制成潜水艇等。

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

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

同时,开展小仪器和小制作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每一年,我校都举行实验操作比赛,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例如引导学生开展《空气占据空间》、《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和《鸡蛋撞地球》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辅以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四、研究结果与成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1、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

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2、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及社会生活实际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3、“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教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上公开课、研究课,个个撰写论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