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涉及政治的理论、制度、行为等方方面面。

在政治学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背诵的,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政治学考试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学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政府、国家、政权、政治组织、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2. 政治学的分类及其特点政治学可以按照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按照研究内容分为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实证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分为政治学的历史研究和政治学的比较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国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等。

3.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规律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制约作用,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的规范作用,政治文化对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等。

4. 政治学的方法和途径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途径包括图书资料的查阅、文献的搜集、数据库的利用、采访调查等。

5.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建设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全球化视野的拓展,政治参与与社会治理的重视,政治变革与制度创新的关注等。

二、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组成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宪法、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选举制度等组成部分。

2.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可以从政体类型、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异同之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

4. 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是指在不断改革中完善政治制度,建设现代政治体制和现代国家制度,既要符合国情又要适应时代要求。

高中必备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

高中必备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

高中必备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高中时期是学生接受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掌握必备的政治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许多考生在备考政治时会因为知识点繁杂且容易混淆而感到困扰。

因此,本文将重点归纳高中必备的政治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加高效地备考政治考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和热点话题。

在政治考试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被考查。

必须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具体内容和意义。

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诚信友善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具体内容:(1)爱国主义: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尊重祖先、传承优秀文化和传统。

(2)集体主义:重视集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追求团结、协作和互助。

(3)社会主义:追求公平、正义、平等、法治的社会制度,推崇“为人民服务”和共同富裕。

(4)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事物,强调发展的质量和环保。

(5)民主法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强调依法治国、法治社会。

(6)诚信友善:强调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风气,积极倡导和培育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意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具有指导意义,促进国家公民道德建设,激励全民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二、宪法基本原则关于宪法基本原则,宪法是一切法律法规的最高法律,也是我国政治体制的基础。

考生必须第一时间熟悉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概念:宪法基本原则是指宪法所确定和规定的基本制度、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它是国家最基本的法律规范和政治体系。

内容:(1)保护人民民主权利和保障基本人权。

(2)保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3)保障法律和社会制度的稳定性。

(4)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促进和维护全面发展。

(6)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意义:宪法基本原则所为我国法律规范的核心和灵魂,包括国家制度、社会制度、人民民主权利,必须加强对它的理解和实践。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考试必背知识点一、政治生活1. 国家的本质与功能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内部管理和对外防御。

2. 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 民主政治的内涵与发展民主政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和真实。

4. 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

同时,公民也应履行政治性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

5. 我国的政治建设我国政治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经济生活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经济体制。

2.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运作相结合。

4.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三、文化生活1.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文化创新与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4.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4年研究生政 治考试大纲重点

2024年研究生政 治考试大纲重点

2024年研究生政治考试大纲重点对于准备参加 2024 年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们来说,了解政治考试大纲的重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还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2024 年研究生政治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依然是考试的重要板块。

在这一部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相关原理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等。

这些原理不仅是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也是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

另外,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内容也是常考的重点。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过程,明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

其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等内容是重中之重。

我们要了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都是需要我们牢记的重点。

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思想和贡献,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法律基础知识是重点。

我们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掌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要求,了解我国的主要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需要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时事热点,以及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争端、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等。

合格性考试政治知识点总结

合格性考试政治知识点总结

合格性考试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概念1. 政治的定义政治是指在社会中向政府施加影响、参与政府决策的行为,也是一个国家治理的过程。

2. 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功能包括权力分配、决策制定、资源分配、冲突管理、社会整合等。

3. 政治的形式政治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地方政治等。

4.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可以分为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国家权力由国家机构专有,社会权力则来自于社会动员能力。

5. 政治体系政治体系包含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文化等方面。

6.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指指导政治实践的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等。

二、国家与政府1. 国家的概念国家是指在一定国土范围内,由一定人口组成的,具有独立的政治权力,能够开展国际关系的社会组织。

2. 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

3. 国家的组成国家由三个主体构成,包括人民、领土和政权。

4.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等职能。

5. 政府的概念政府是国家政权的具体组织体系,是国家权力的管理者和运用者。

6. 政府的职能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功能。

7. 政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组织的基本方式和形式,包括专制制度、民主制度和共和制度等。

三、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和。

2. 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专制制度和民主制度两大类。

3.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依法由人民行使和管理的政体制度。

4. 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是指国家政权完全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人民没有政治权的政体制度。

四、政治组织1. 政治组织的概念政治组织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政治目标而形成的政治关系的有机整合体。

2. 政党政党是指在政治关系中具有一定思想和目标的人们为了争取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3.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指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体系,包括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4.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国与国之间,或者国与国际社会之间建立起来的政治性组织机构。

高考政治知识点

高考政治知识点

高考政治知识点1. 党的基本理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体系。

2.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4. 党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5. 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党内生活严肃活泼。

6. 军队的历史使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人民群众服务。

7.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阶级斗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无产阶级专政等。

8. 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方向、道路、目标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密切团结。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0.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实行绝对领导,坚决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族主体性和积极性,保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 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 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 全面从严治党:全党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持续高压态势。

15. 党的群众工作原则: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风政风与人民群众要求的紧密联系。

政治会考知识点

政治会考知识点

政治会考知识点
政治学是现代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政府、政
治制度以及政治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中,政治会考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对于学生们来说掌握政治会考知
识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政治会考知识点,帮助
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思想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大的执政党,其历史与思想是政治会考
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创始人是陈独秀等人。

2.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
主义。

3.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
主义社会。

4.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党的中央委员会。

5.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导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政治会考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又具有现代社会主义的特征。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

政治学基础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力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利益: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3.政治权力: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或原则,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支配能力。

4.政治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5.政治参与: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组成、运行、决策以及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6.政治统治: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与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对全社会所进行的强力支配和控制。

7.政治管理:国家权力为了维护某种政治秩序和实现某种政治目标,按一定原则和方式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管辖和控制。

8.国家机构: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完成国家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机关的总和。

9.政体: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去组织其实现阶级统治和管理权力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

10.议会君主制:君主是国家元首,政府在形式上对议会负责,君主的行动受到议会严格的约束,君主图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1.议会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总统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内阁由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2.总统共和制: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又作为政府首脑,领导和组织政府,政府不向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3.半总统制总统既作为国家元首又掌握一定的行政大权,组织领导政府,而政府又必须接受议会监督,向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形式。

14.单一制: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的建设问题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中国的基本情况
中国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中国历史、中国路线、中国制度和中国作风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分配制度和再分配
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解决途径
5.中国政治制度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中国历史
中国创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三大历史阶段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决策和成就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精华知识点,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为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同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政治常考知识

高中政治常考知识

高中政治常考知识随着高中政治考试的临近,考生们急需整理和掌握政治常考知识,以期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从考试的重点内容、考试技巧和习题练习三个方面探讨高中政治常考知识。

一、考试重点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2年以来,党的十八大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概念,政治考试中这是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题等内容。

2.宪法与法律宪法与法律是政治考试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国家、政治、公民基本权利的定义,维护宪法权威等方面,需要的知识点有宪法、法律、行政法等。

3.党的建设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建设是举重若轻的重点内容。

通常来说需要掌握党的组织、党的历史和成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4.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的含义和意义,传承民族精神,振兴民族大业是高中政治常考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二、考试技巧1.学会分类学习一般来说,高中政治常考知识点有某一特定的教学目的。

学生们在学习时必须划分与区分不同的教学目的,如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时政和重要人物、宪法和法律等。

这可以帮助考生们有效地在复习政治时增强记忆,并以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

2.优先掌握重点高中政治常考知识点是极其繁杂的,考生们必须适时地定义和区分重点和难点。

在复习时,要先复习常考知识点,尤其是高频万能的排除题;其次,针对政治历史关联和政治图表题做一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3.适时抓住材料题高考政治中材料题在近几年中越来越多,这与典型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的材料形式有关。

考生们需要适时地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一内容,特别是需要在考前大量地做材料题,训练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平时复习弱点。

三、习题练习1.分析和转化材料题高中政治常考材料题的特点是最终解题的答案来源于材料中的文字、数字和图表等;所以,在习题练习中要首先精选和阅读材料,其次,抓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2024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2024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2024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由于____年的高考政治考试题目和重点知识点尚未发布,我无法提供具体的____字总结。

以下是一个大纲,列举了一些可能的重要知识点,供您参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
3.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
三、中国现代化建设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 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农民问题
3. 城镇化和农民工问题
4.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四、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
1. 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 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
五、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六、法治中国建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征
2. 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领域和成就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
七、中国与世界
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对外政策
3. 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和对外援助政策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重要知识点,具体考点可能会有所调整和变化。

建议您查阅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最新的高考政治考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总结。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政治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汇总

政治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汇总

政治综合知识考试内容汇总本文档旨在提供政治综合知识考试的内容汇总,帮助考生系统复和准备考试。

考试内容概述政治综合知识考试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基本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2. 政治制度与政权组织:涉及国家政权组织、国家治理体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政府制度、人民政协制度等。

3. 政府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组织、行政管理体制、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政府部门职能与工作内容等。

4. 国际政治关系:涵盖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与规则、国际安全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5. 政治法律知识: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6. 时政热点问题:关注近年来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重要政策决策等,如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反腐败等。

复建议为了顺利通过政治综合知识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复建议:1. 研究官方教材:详细阅读与考试内容相关的官方教材和指导书籍,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要点。

2. 制定复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复时间,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

3. 多做练题:通过做相关的练题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水平。

4. 关注时事政治:及时关注国内外政治热点事件和时事新闻,加深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理解。

5. 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形式和时间。

考试注意事项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审题:在考试开始前,仔细阅读每道题目的要求和答题方式,确保理解清楚。

2. 答题结构清晰:思路要清晰,回答问题要条理分明,避免含糊不清或篇章结构混乱。

3. 注意字数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合理控制答题字数,不要超出或不足。

4. 阅读理解:阅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理解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5. 注意时间分配:控制好每个题目的答题时间,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一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2024教师资格证中学政治高频考点

2024教师资格证中学政治高频考点

2024教师资格证中学政治高频考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每年都会举行的一项重要考试,而中学政治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项必考科目,其中有一些高频考点是考生们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2024年中学政治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高频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备考的考生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考生们需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考生们需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

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考生们需要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践等。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学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考生们需要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时间线和重要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现行政治制度,考生们需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的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等。

通过对以上五个高频考点的整理,相信考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2024年中学政治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点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高中政治考试大纲

高中政治考试大纲

二、考试范围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的产生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政治理论考试重点

政治理论考试重点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第一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根本变革和唯物史观的创立1、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的历史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发展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判断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1、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2、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四、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五、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六、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2、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4、列宁主义的哲学基础九、新经济政策和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2、列宁晚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新民主主义社会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3、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统一战线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1、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党的思想建设5、党的作风建设五、思想政治工作1、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六、政策和策略2、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3、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七、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2、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1、实事求是2、群众路线3、独立自主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意义3、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相互关系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把握的基本要求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和目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3、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4、十八大有关“转方式”的重要部署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3、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动力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1、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5、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3、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1、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2、拜人民为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十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3、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2、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4、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政治科目考试必考知识点全汇总

政治科目考试必考知识点全汇总

政治科目考试必考知识点全汇总政治科目考试必考知识点全汇总政治科目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为其直接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也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中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政治学科知识,为将来的高考做好准备。

本文将汇总2023年政治科目考试必考知识点,供广大学生参考。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旗帜下的伟大精神时代,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

因此,在政治考试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必考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唯物史观、辩证法、物质观等。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价值规律、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等。

(3)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阶级斗争、生产关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发展路线,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政治考试中,相应的知识点也是必须掌握的。

(1)新发展阶段的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本质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等。

3.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方面是政治考试必考的另一个重点。

在整个列考试中,这一知识点也是一个必考的重点,因为政治知识使有神社区与社会意识,是伦理道德规范的模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的性质、基本原则、修改等。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法规:法律、条例等。

(3)当代重要法律法规:知识产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4.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属于政治科目必考的常见知识点。

你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构、审判机构等。

(2)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党的性质、党员组织等。

(3)众议制、总统制等主要国家政治制度。

5.国际政治当今世界是深层次的全球化,因此不止是中国政治结构的知识,同时要学习国际政治的知识,这也是考试常见考点。

2023年高考政治大题范围

2023年高考政治大题范围

2023年高考政治大题范围一、形势与政策1.背景知识2023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

在这一背景下,高考政治将重点考查学生对国家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与把握。

2.大题范围(1)国内外政治形势分析: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

(2)中国应对挑战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军事发展、环境治理、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3)中国的大国外交政策:包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与举措。

二、政治理论与思想1.背景知识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是高考政治考试的基础。

2.大题范围(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内容。

三、政治制度与治理1.背景知识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政治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

了解和掌握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是高考政治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2.大题范围(1)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中国的国家治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学立法、民主决策、依法执政、公开透明、权力制约、社会协同、人民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四、法律与社会1.背景知识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的基础,社会是法律的依托和适用对象。

理解法律和社会的关系,是高考政治考试的考查重点。

2.大题范围(1)中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的内容。

(2)中国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脱贫攻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特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据。

第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

第四,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特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江泽民同志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并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内涵: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中特与毛思关系: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能包括毛泽东思想。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不会导致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先导、思想渊源。

中特与马义关系: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展开和应用。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有中国特色的,体现中国的民族形式、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总结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丰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特各部分之间关系: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各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整体把握。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组成部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关系。

第三,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深化。

何谓马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

二.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步走:旧: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新: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上层建筑不完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三层含义:一,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方针,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为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这个初级阶段是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作长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社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的初级阶段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反映了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原因:1.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及是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2.由我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

社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三.改革开放:什么叫改革: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个有利于: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收入差距: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但是由于劳动者个人禀赋不同,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以及区域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要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

但是要防止两极分化。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制度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在企业劳动者的地位上,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作为企业的主人,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他们必然要行使管理企业,当家作主的权利。

改革开放的背景:一、国内背景:20年“左”的错误特别是十年“文革”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个意思是从胡锦涛同志《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文章中而来的。

1.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如山。

2、经济上,“文化大革命”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

3、文化上,这场由文化领域肇始的“大革命”,对教科文的摧残尤其严重。

4、思想上,“文化大革命”还造成全民族空前的思想混乱,党的建设和社会风气受到严重破坏。

二、国际背景:中外经济科技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中国面临沉重压力(一)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二)美欧日经济实力的大发展、大提升(三)巨大的差距与震撼四.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