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聚居学研究内容和工作体系

合集下载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资料
2 国家和区域
综合研究区域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人居环 境等,力图找出总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3 城市 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抓住整体性。
4 社区(邻里) 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中间层。
5 建筑 为“遮风雨”而建造的庇护所。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五个统筹”的核心就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储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个统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五个统筹”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社会发展的 总方针,也是指导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指 导原则。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1 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我们借鉴道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存 在的实际问题和人居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初 步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五大层次:
——全球 ——国家和区域 ——城市 ——社区(邻里) ——建筑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1 全球
研究人居环境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球的环境与发展,特 别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全球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如考虑 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抓住重点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通过城市
设计整合起来,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
三者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及共同研究如科学地进
行土地利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场地规划,共同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人居环境学总论

人居环境学总论

第一讲、什么是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聚落)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教学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 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 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聚落)础源自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设计(一)
建筑设计(二)
建筑设计(三)
设计理论与实践系列讲座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教学体系
景观建筑设计
建筑学
专 建 建筑设计(四)(必) 业 筑 建筑设计(五)(必) 领 设 专题设计(必) 域 计A 建筑师业务(必)
室内设计原理(必) 居住设计原理(必) 建筑防火设计(必) 场地设计(必) 建筑构造(二)(必)

艺术史

建筑美学

设计文本写作
管F 建筑评论
建筑经济
建筑工程管理初步
房地产知识
环境心理与行为学

景观资源与地理学基础(必)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双语)(必


计G 种植设计原理(必)
园林名著导读
旅游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风景区规划
景观资源与地理学基础(必)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双语)(必
) 种植设计原理(必) 园林名著导读 旅游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风景区规划
景观资源与地理学基础(必)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双语)(必) 种植设计原理(必) 景观规划与设计(一) (必) 景观规划与设计(二) (必) 景观规划与设计(三) (必) 景观规划与设计(四) (必) 景观规划与设计原理(二)(必) 景观规划与设计调研(必) 景观师业务(必) 园林名著导读 旅游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 风景区规划

考试重点-人居环境概论汇总

考试重点-人居环境概论汇总

考试重点-人居环境概论汇总一:名词解析1.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是人类聚居的地方或场所或空间,在空间上它包括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2.聚居形态:指聚居的外观形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平面的形式以及城市在空间高度上的形态。

3.范式:某些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4.规划定义: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征。

5.力动体:6尺度:指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又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7.聚居结构:指一个城市或者村落的总体骨架组合,表现为路网形式和各部分功能的关系。

8.明堂:指穴前的地气聚合之处。

9.聚居:人类生活直接使用的、任何形式的,有形的实体环境及聚落周围的自然环境,且为自身做出地域安排来满足生存需求,及其活动所构成的社会。

10.邻里:指家庭所在乡里的或是互相邻接的一些街道11.斑块:12.基质:13.馕道14.案山:又称迎砂,指穴山与朝山之间的山。

15.朝山:又名朝砂,指前方与穴山遥相对应的高大秀丽之山。

16.田园城市:由城市居住区的城市群通过铁路和道路连接起来的“社会城市”,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互吸引,共同结合,形成新的城市形态。

17.动态城市:城市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和>1.2%;最大特点是连续不断地增长,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总是没有规则地不断向乡村扩展,破坏自然状态的城市。

18.城市肌理:街道、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系在宏观上的表象。

19.整体式城市设计:指在一个地理范围较大的区域内,由一个相对固定的设计团队,完成从区域总图到局部地块分图、甚至到建筑单体和景观的全套城市设计,并在建设阶段严格按照此设计实施。

二:问答题1.简述田园城市理论的理念与内容:一.理念: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托人为社区代管二.内容:1、分析了城乡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城乡之间开创性的组合,用城乡一体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的社会结构形态2、认为“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3、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社会城市”2.简述人居环境的概念和内涵:一.概念:1、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是人类聚居、居住生活的地方或场所或空间,在空间上它包括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二.内涵:1、人本性2、自然性3、媒介性4、复杂性3.简述人居环境五大系统之间的关系:(1)、“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2)、“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3)、任何一个聚居环境中,五个系统都综合的存在着(4)、一个良好人居环境的取得,不能只着眼于各个部分的存在和建设,还要达到整体的完满(5)、人、自然与社会要协调发展——“天人合一”(6)、五个系统都有怎样面向持续发展的问题4.简述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

《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

《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第一讲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引言: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刻也离不开环境。

1. 环境的概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体,包括非生物要素和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法中》中第一章第二条的环境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对人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人工环境: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科研、文化、医疗、娱乐等需要而创建的环境空间。

需要指出,关于环境系统,各组分和过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自然环境要素。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土壤与岩石圈,宇宙外圈(阳光)?人们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

通常指的环境要素是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岩石、生物、阳光和土壤等。

一些环境要素的特点:最差(小)限制率:(比较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但是马队赛马成绩的好坏却并不取决于最慢的那匹马!人的才能展示,扬长避短!);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什么是最差?),才具有等值性。

4.环境分类有不同的一些分类方法,如主体、范围、要素、利用、功能等。

我们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的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太原市晋源区建设管理局局长荣春贵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的简称,是以“人”为主体来研究生活的,是一个融贯综合的学科,包括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等五大系统,内涵十分丰富。

人居环境强调融贯和综合,融贯是指从中国的建设实际出发,以存在问题为中心,主动从相关学科中吸取智慧,有意识的寻找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地推进学科的发展;综合就是把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居住、支撑系统在内的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对人类聚居问题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

融贯综合思想渗透了“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一、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人居环境的改造和创造,既是一个古代的命题,也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关系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幕天席地的居住环境中学会了建造茅草屋,他们选择了相对优越的人居环境,营造了更加舒适的生活。

在当代,人们通过建筑布局和构造的变化来改善通风、温度,以及减少噪音等各种不同不利条件的侵入。

但是,在快速化城镇发展进程当中,城市问题表现得日益严重,具体表现为:居住拥挤、基础设施匮乏和老化、生态环境破坏、旧城改造与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矛盾激化、城市“美化运动”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从而切断了城市的文化和文脉。

一个城市的人居环境优劣,会直接对该城市的面貌、品质以及民生状况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关系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人们的居住观、生活观、价值观和幸福观都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生活出行、教育文化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转变增长方式。

”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六年级上册_《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六年级上册_《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由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两部分内容组成。

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它是人类居住活动所创造的最为典型的人文环境。

本节教材在叙述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

通过图文的形式,叙述目前世界上聚落的分布大势,以及受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等影响而造成不同聚落的建筑物的差异等。

最后,教材从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侧重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

本节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自己的认识。

【课程标准】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1.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感受,说出聚落的主要类型,能够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2.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读书法、指导读图法、填表对比法,这些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图文结合学习地理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法,使所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想一想: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这组图片之中,我们看到了城市中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也看到了乡村之中平房小屋,田园静谧,充满了自然之美。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将其称之为聚落。

大城市人居环境初探——基于道氏“人类聚居学”理论

大城市人居环境初探——基于道氏“人类聚居学”理论

城市规划·FORUM大城市人居环境初探——基于道氏“人类聚居学”理论范泽宁(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以及大城市的迅速膨胀,传统城市扩张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产生了冲突,在此情况下人居环境愈发的受到了重视。

本文通过追溯道氏人类聚居学的概念及内涵,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大城市的发展的必然性以及现状,对现有大城市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类聚居学;道氏;人居环境;大城市一、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道萨迪亚斯针对当时居住环境的恶化形势以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阐明了两点认知:一是社会对城市的认知较为片面。

二是不同学科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使得当时的社会缺乏对城市环境的宏观性的认知。

因此,道萨迪亚斯提出建立一门以人类聚居环境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即人类聚居学。

(一)人类聚居学的概念:人类聚居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1]。

(二)人类聚居学的内涵1、研究对象。

道氏认为人类聚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容,即单个的人以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二是容器,即由自然的或人工的元素所组成的有形聚落及其周围[2]。

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建筑和支撑网络五种基本要素,这五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人类聚居学的全部内容。

2、目的。

道氏基于古希腊三位伟人普洛塔格拉、希波丹姆以及亚里士多德,提出人类聚居学的最终目标:了解人类聚居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环境优美、生活宜人的居住环境。

3、意义。

道氏改变了传统研究城市仅仅局限于建筑与城市学科之中,他通过引入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学科,拓宽了研究范围,增加了研究内容,使得研究更加全面与细致。

二、大城市的必然性(一)道氏对未来城市的预测:道氏认为目前聚居的区位主要受到三种力的影响:一是现有城市中心的吸引力,二是主要交通干道的吸引力,三是自然景观的吸引力。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五大系统,三大层次,人居环境汇总资料

口规模和土地面积的对数比例,将整个人类聚居分为15
个单元:
人体——房间——住所——住宅组团——小型邻
里——邻里——小城镇——城市——中等城市——大城
市——小型城市连绵区——城市连绵区——小型城市
洲——城市洲——普世城
2.2人居环境的构成
2.2.2 人居环境的五大层次
在15各聚居单元中,除规模较小的几个单元外,其他各单 元无论在人口规模上,还是土地面积上。大致都呈 1:7 的 比例关系,与中心地理论相一致。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 “五个统筹”
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3 可持续发展与“五个统筹”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1 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 是人类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1 人居环境
2 人-- 居 --环境
人 :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人居环境导论教案

人居环境导论教案

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规划相关理念,理解三位大师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以及道氏学说。

重点难点:道氏学说教学设计(含主要教学环节、讲授内容、授课方法、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辅助教学及板书设计、作业与思考题、教学反思与小结等)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建筑和城市规划科学对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缺乏确切、完整的对策。

为此,吴良镛先生,写成“广义建筑学”,此后仍在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人居环境科学”。

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的学科群。

讲授新课授课方法——讲授讲授内容: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简要过程1.2 从霍华德、盖迪思到芒福德——近代城市史理论的丰富遗产霍华德盖迪思芒福德1.3 道萨蒂亚斯的“人类聚居学”道氏学说简介对道氏学说的评价1.4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当今世界人类住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的历史发板书设计: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1)探索缘由与过程(2)基本框架构想研究(3)方法论(4)规划与设计论(5)教育——教学(6)在实践的道路上——实践教学、实践、研究(人居环境)第二部分“道薛迪亚斯聚学”介绍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小结:“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一方面,受道氏人类聚居学的启示;另一方面,亚洲城市的情况,远非“人类聚居学”所能概括。

基于此,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居环境科学”。

作业:道氏的“人类聚居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 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1.1 城市理论探索→1.2 代表人物→1.3“人类聚居学”→1.4 提出人居环境科学1.1 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索40 年代,启蒙并决意从事城市规划与建筑专业,研读,加强理解。

人居环境考点

人居环境考点

1.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2.人居环境的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3.人居环境包括五大层次: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

4.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生态观、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居环境科学的五项原则)。

5.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1)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构成人居环境科学的大系统中的“主导专业”。

(2)外围多学科群随时代而发展。

(3)开放的人居环境体系第三章:1.范式:某种重大科学成就形成科学发展中的某些模式,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

2.科学共同体:是由一些共有一个范式的、志同道合者结成的科学集团。

第四章:1.传统规划设计的不合时宜的原因:技术、经济、社会、生态。

2.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

(1)人居环境在时间上是延绵的。

(2)人居环境在空间上是相互联系的。

(3)知晓规划设计对象的来龙去脉。

(4)建立发展的、动态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时空观。

3.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三项指导原则:(1)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无论面积大小),要在上一层次即更大空间范围内,选择某些关键的因素,作为前提,予以认真考虑。

(2)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要在同级即相邻的城镇之间、建筑群之间或建筑之间研究相互的关系,新的规划设计要重视已存在的条件,择其利而运用并发展之,见其有悖而避之。

(3)每一个具体地段的规划与设计,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要为下一个层次乃至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甚至提出对未来的设想或建议。

4.人居环境形象创造的三项指导原则:(1)不同空间层次(区域的、城市的、社区的)都存在城市设计的广阔天地,设计者要“外得造化,中得心源”;(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美妙结合、巧为因借、相得益彰;(3)基本原则的一致性与形象世界的多样性,“一法得道,变化万千”。

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学
强调“建筑——地景——城市规划”旳融合, 其目旳主要在于:
1.提醒人们正确处理“人——建筑——城市— —自然”旳关系;
2.第二,以便将对良好旳人居环境旳追求落实 到物质旳建设上,以发明舒合适人旳居住环境 ;
3.正因为有关人居环境旳各个学科各个方面旳 研究必须落实在物质建设及空间布局上,所以 ,“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理所当然地 处于关键旳位置。
——北京菊儿胡同
4案例分析
亮点:
“有机更新”:按照城市内在 旳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 在可连续发展旳基础上探求 城市旳更新和发展"新四合院" 体系;非生硬替代维护古城 整体风格与肌理。
城市肌理:城市肌理是街道 、街块、广场三者之间关系 在宏观上旳表象;肌理图案 是由许多支路、小路和填其 间旳建筑物产生旳。
——城市:城市问题最为集中,必须 抓住整体性。
——小区(邻里):城市与建筑之间 旳中间层。
——建筑:为“遮风雨”而建造旳庇 护所。
——五大原则
——生态观: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 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 范围内旳生态完整性,增进土地利用 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旳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旳规划机制与 管理机制;提倡生态建筑。
“整体环境”与“普遍联络”是人居环境 科学旳关键,它是开放动态和变化旳。
3人居环境科学旳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人居环境科学旳学科体系
小结:
以“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 构成人 居环境科学旳大系统中旳“主导产业” ps:建筑——广义建筑学;地景——landscape architecture;城市规划——区域规划
• 9.为邻里交往营造合理旳认知规模、交
流距离和半

公共空间;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25503课程名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缘由与过程,阐述人居环境科学的涵义、基本框架及其研究方法论。

空间上由区域到城市到居所,时间上由古代而至现代,思想方法上从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到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择居风水文化,系统地学习人与环境的相生相融与制约关系,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认识与知识基础。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for students of Humanistic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n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we can expound the meaning, bas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t. Space from region to city to residence, tim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hinking method from the “Ekistics” of C.A.Doxiadis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nd the culture of Feng Shui, systematic learning the symbiosis and constraints relationship and initially establish a knowledge bas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

三元论--人类聚居环境学的哲学基础三元论是一个哲学框架,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哲学。

该框架提出,宇宙是由三个基本元素--理念、精神和物质--构成的。

这三个元素互相作用,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在人类聚居环境学中,三元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聚居环境学中,理念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和文化的特点会影响人类对环境的看法和行为。

例如,一些文化鼓励人们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和保护环境,而其他文化则更强调人类对环境的控制和利用。

这些观点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要理解人类聚居环境问题,我们必须考虑理念在其中的作用。

除了理念,精神也是人类聚居环境学中重要的元素。

精神代表着人类思考和情感的特点。

对环境的看法和行为也与人类精神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精神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更有可能采取环保行为。

此外,人类精神也决定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意识。

因此,要改善人类聚居环境,我们必须考虑和关注人类精神的变化。

最后,物质作为三元论中的一个元素,代表着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

物质环境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人类聚居环境的特点。

例如,城市中的空气和水污染会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改善物质环境也是人类聚居环境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元论为人类聚居环境学提供了一个哲学基础和框架。

它的基本原理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解决人类聚居环境问题时,考虑到理念、精神和物质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综合考虑这三个元素,我们才能设法在未来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共处。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共3篇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共3篇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共3篇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1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京西地区的传统村落是中国古城镇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村落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村落风貌独特的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些具有历史沉淀的传统村落遭受着一系列的挑战和触动。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村落。

为了研究如何保护和传承京西传统村落,我们可以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来探析。

人类聚居学理论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和人类学的相互交叉融合,其本质是探讨人类聚居现象,包括人类聚居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掌握人类聚居学理论可以对京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

首先,人类聚居学理论认为,村落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历史的沉淀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村落的发展动力。

京西传统村落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作为村民生产生活中心的村落,逐渐向农业经济转型,人们的生活形态、居住方式等也发生了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些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发现这些村落的沉淀、积淀是其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应当有机地融入现代化进程中,而不是被彻底忽视或拆除。

其次,人类聚居学理论认为,村落的发展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京西传统村落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村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尊重村民的文化和习惯;同时应当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合理的改造,装修和更新,以促进村落生活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并吸引到许多外来的游客。

这样的把握人的需求的发展的办法,对于村落的稳定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最后,人类聚居学理论认为,村落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村落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许多村落面临着土地资源的紧张问题,特别是在不断发展的大城市周边。

为了保障村落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村落自身和外部条件两方面入手,拓展村落的生产活动,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行农业规划和合理开发,鼓励和吸引村民回乡创业,并鼓励旅游业的发展,用村落历史文化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

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分析

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分析

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分析
萨迪亚斯是希腊古城邦伊拉克利亚市的一处令人惊叹的历史古迹,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发源于公元前之前,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如“期间建造”,以及”阶层分离”等显著人类聚居活动。

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分析表明,这个历史古迹充满活力,不仅在形式、规模和层次上,萨迪亚斯的聚居活动也完全吻合了以往文献中提到的希腊古代的“市政”结构和社会模式。

萨迪亚斯最早的聚居活动源于“期间建造”,其中犹太人和当地居民都参与其中,从而形成
了萨迪亚斯第一个建筑阶段。

随着随后的时间而演变,萨迪亚斯更加吻合古希腊社会模式,建筑师们将阶层分离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以高层别墅为首,其形式被大规模应用于全城,从而形成萨迪亚斯盛大的庆典空间。

同时,在寺庙、庙宇和修道院内,萨迪亚斯人也更加
吻合希腊古代的职业和宗教分工,其中包括政治官僚、商业及商业街、社交聚会、宗教仪
式等等。

总之,萨迪亚斯的古代聚居活动可以说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它的建立与发展不断证明着它在形式、规模和社会层次上有着完整的古希腊模式。

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分析也提示我们,一个社会所表达的聚居活动,可以从研究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中发现有趣的细节和特点。

第10章 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和建议

第10章 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和建议

10.2 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关于工作步骤,详细建议如下: 1 全面、合理的认识人类聚居。 2 全面分析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的各方面问题。 3 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确定发展目标。 4 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及其中的各方面,制定 具体的对策。 • 5 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建设,确定具体的行动 计划。 • 6 针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人类聚居制定具体的实体规划。 • • • • •
10.1 “安托邦”的设想
• “安托邦”的设想 ----《建设安托邦》 城市包括各种规模的空间单元,因此必须将其作为 一个生活系统来处理,将城市的所有要素,单元进行综合, 从能源浪费走向节能,从社会不公走向公平,从管理混乱 走向有条理,从技术迷途走向有序,从破碎的文化走向人 的文化,寻求安托邦的整体综合。
10.2 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 《为人类聚居而行动》中,有关人类聚居建设的各种设想, 综合归纳为12条建议。 • 1 全球12个分区 • 2 全球空间的所有权 • 3 人类空间 • 4 人类尺度 • 5 平等的选择机会和权利 • 6 地域组织 • 7 住者有其屋
10.2 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10.1 “安托邦”的设想
• 3 社会系统 • 4 居住系统
10.1 “安托邦”的设想
• 5 网络系统
10.1 “安托邦”的设想
人居环境是高级有序的复杂有机 体,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系 统。
10.2 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 人类聚居是动态发展的有机体,对它的研究是长期、持续 的工作,人类要引导聚居的进化和发展。 • 为人类聚居而行动,全民参与,现在开始。 • 借鉴历史经验,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类聚居,在不同知识领 域间搭起桥梁。

人类聚居学概说

人类聚居学概说

7.1 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
道萨迪斯
建筑师们关心的仅仅是建 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形状,
( C.A.Doxiaodis )针对 很少考虑人们在建筑中是
当时居住环境的恶化形势 否生活满意,工作只涉及
以及严重的城市化问题, 城市中心区的纪念碑式的
阐明了两点认识:
建筑和有钱人的住宅
• 虽然道萨迪斯当时的提 议很有价值,但当时的 人们仍未意识到人类聚 居问题的严重性。即使 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 代有过两次国际性的人
居活动,但真正引起
人们的重视是在二
十世纪九十年代的
巴西会议之后的事 情。
7.2 学科的研究对象——人类聚居
• 人类聚居的定义 • 人类聚居的分类 • 人类聚居的组成 • 人类聚居的影响因素 • 人类聚居的属性
• 人类聚居主 要是指包括 乡村、集镇、 城市等在内 的人类生活 环境。
• 人类聚居学认为人类聚居 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
• 自然界(Nature) • 人(Man) • 社会(Society) • 建筑物(Shells) • 联系网络(Network)
• 人类聚居学研究上述五项要素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每年举行一次台劳斯讨论会,直到1972年才停止.
• 1965年,在第三次台劳斯会议期间,倡议成立了世界人类聚 居学会(World Society of Ekistics).这对扩大人
类聚居学的影响起了很大作用. • 1975年6月28日,在希腊病逝.
7.1 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 1936-1951: 第一个阶段.作为一名城市 规划师和规划管理人员,先后在希腊的规 划建设部门担任各种行政负责工作.
• 50年代:第二个阶段,主要从事城市规划 和居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9章 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

第9章  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

Page 3
9.1 聚居的基本原理
聚居的定理即聚居的自然法则。 三部分: 有关聚居发展的定理(定理1-20); 涉及聚居的内部平衡问题(定理21-25); 关于聚居的实体空间特性的定理(定理26-54)。
Page 4
9.1.1 有关发展的定理
产生(定理1-6) 发展(定理7-14) 衰亡(定理15-20)
Page 9
9.2 人类需要与聚居的评价标准研究
13 14 15 16 17 18 行动自由 行动的能力 安全 人的交往 人的交往 创造性
Page 10
9.2.2 人类聚居的评价及其标准
基本依据——五项原则(如表9-1) 不同层次的空间评价时,考虑每个层次聚居的特 点和对人的影响程度:
宏观上——同各种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要求相适应,同现 代的交通工具相适应,应当体现迅捷、高效的特点。 微观上——城市应该是亲切地、宜人的,在越接近人的层 次上越需要具有人的尺度。
Page 18
9.4 动态城市的理想模式
城市的理想模式——一个静态的细胞和动态的整 体结构的综合体,即在微观上每一部分都是静止 的、稳定的,在宏观上整个城市呈动态发展。 静态细胞——居住社区,规模不超过5万人„„ 动态发展——“动态城市结构”,即城市及其中 心区沿一条预先确定的轴自由扩展
Page 24
9.6 在生态学上的探索
道氏关注人类聚居同全球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问 题。 对待环境问题要防患于未然。 人类面临生态危机,是由于工业化的高度发展、 人类无节制的扩大生产规模。 人类要做的是引导生态方面的变化。
Page 25
在70年代,人类面临两个最大的危险: 人类可以利用的空间和土地是有限度的、是不会 增加的。 人类缺乏从大的区域的规模直到从全球生态系统 来考虑问题,采取正确的行动能力。

五大系统

五大系统
第一,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第二,城乡协调发展; 第三,居住于所在环境结合起来。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 1 正视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 战略——生态观
推动更为广泛的生态教育,提高对问题的危机意识,在规划中 增加生态问题研究的分量,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规划质 量。
要求做到: ——以生态发展为基础,加强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整体协调 ——加强区域城乡发展整体协调,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 性 ——促进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形成土地利用的空间体系 ——建立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机制与管理机制 ——提倡生态建筑
——保持生活方式多样化 ——积极运用新兴技术同时融汇多层次技术
2.3 人居环境建设的五大原则
? 4 关怀广大人民群众,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 社会观
规划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我们应该:
——在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中,重视对人的关怀 ——发扬一社会和谐为目的的人本主义精神 ——推动“人人拥有适宜的住房”的贯彻与实施 ——为不同人群准备各种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室内外 生活游憩空间 ——重视社会发展 ——建设良好的居住环境
2.1 人居环境与人居环境科学
2.1.2 人居环境科学
(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
人居环境科学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联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
经济文化和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
?
所以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以以下几方面作为最
基本的前提: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2.4 人居环境科学的基本框架与学科体系
2.4.1 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聚居学研究内容和工作体系框架图(道萨迪亚斯)住者有其屋
人类尺度
地域组织
社区服务设施
陆-水-空系统
基础设施和运动走廊
动态的人类聚居
健康清洁的人类聚居
规模日益扩大
人类需要与人类聚居的建设原则
人类聚居的评价及其标准

规则线形
有关发展
有关内部平衡
安托邦的设想
人类聚居的基本情况分析
静态分析
有关物质特性
动态分析
聚居病理学研究
聚居数量和种类
聚居剖析
聚居的量度
聚居生理学分析
聚居系统
乡村型聚居
城市型聚居
现象的量度
效果的量度
聚居密度
六边形模式
动态聚居系统
自然
社会
建筑物
支撑
系统
聚居单体的进化过程
聚居系统的进化过程
聚居的扩展和变形
功能和结构变化聚居异常现象
异常变化的原因
老化
异常生长
功能和准则变化
人们错误的行为
交通问题
环境污染
城市中心区衰落
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
人类聚居的
基本原理
人类需要与聚居的评价标准研究
在生态上的探索
聚居的结构和形态
全球生态平衡
日常城市系统
未来城市预测研究
聚居发展阶段
动态城市结构
不规则线形
动态城市的理想模式
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人为空间研究
模式
居住系统
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和建议
全球12个区
自然系统
人类系统
社会系统
建设人类聚居的建议
网络系统
制定具体政策
全面合理的认识
确定发展目标
对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全球空间的所有权
选择机会和权利平等
确定具体行动计划
人类空间
制定具体的实体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