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一个图形边界上的长度,可以通过测量边界的长度来计算周长。
2. 常见图形的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图形的边界长度,准确计算周长。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圆规、绳子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3. 活动一:分组进行观察、操作,让学生亲自测量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活动二: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周长。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计算方法3. 练习题作业设计:1. 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学校操场的周长。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并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通过布置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测量图形时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什么是周长》。
二、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用观察演示和动手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四、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二)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在观察、“摸一摸”、“描一描”等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小组同学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等活动,探索图形的周长。
(三)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树叶、尺子、绳子、4个正方形。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
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搜集到许多各种各样的树叶,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请看大屏幕。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材解读1一、说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
是学生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及各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知道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
由于周长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时我通过“描一描”﹑“摸一摸”图形或通过物体的边线来具体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长意义里“长度”含义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
但低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等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1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2)教学难点是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1《什么是周长》》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找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周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找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形成过程,能够用语言描述周长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发现法、操作活动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周长的概念。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周长。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长的意义。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3.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4.练习:让学生自主找出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让学生巩固对周长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能够找出生活中具有相同周长的图形。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周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不同物品的周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使用直尺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周长实例很感兴趣,这说明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但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我会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周长应用的理解。
另外,我发现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在提问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不敢大胆发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创造更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省级比赛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省级比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初步接触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周长概念的初步认识,为其后续学习平面几何图形周长计算、实际应用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需要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同时,由于周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对其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思考、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2.难点: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以及周长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
3.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长,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但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周长。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周长的意义,灵活运用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测量中体验周长的意义,提高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圆形的硬币、长方形的手帕等。
2.学具:每组准备一把尺子,用于测量物体周长。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测量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硬币、手帕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周长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实例,如圆形硬币的周长、长方形手帕的周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周长?如何测量周长?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物体,用尺子测量其周长,并记录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周长的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周长概念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会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
他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活动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图形卡片、绳子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周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小猫围着花坛跑了三圈,请问小猫一共跑了多少米?”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围巾、操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周长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第一节——什么是周长。
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用直尺或卷尺围绕封闭图形一圈,读取长度即可得到周长。
3. 周长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简单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直尺和卷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3.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图形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直尺、卷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尝试测量它们的周长。
2. 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用直尺和卷尺测量图形卡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测量结果,探讨周长的计算方法。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周长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测量身边的物品,如书包、桌子等,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测量得到的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物品,尝试测量它们的周长,并将结果与同学分享。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周长来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概念至关重要。
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补充和说明。
一、周长的定义周长的定义是学生理解周长的基石。
在课堂上,我通过举例和实物演示,向学生解释了周长的定义。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和简单的测量方法。
他们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意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2.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对于周长的概念,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困惑,不容易理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对于计算周长的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这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和动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封闭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引起学生对周长的兴趣。
2.探究周长的概念:通过展示不同图形的边界线,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
2. 使学生能够测量并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 周长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概念的引入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课件。
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周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周长。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
3. 活动一: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计算出结果。
4. 活动二: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6.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什么是周长2. 板书内容: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探索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是否到位?2. 学生是否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4. 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是否存在普遍问题,如何解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课后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周长现象,如围操场跑步的轨迹、篱笆围成的花园等,引导学生关注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省级比赛课堂笔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省级比赛课堂笔记一、教材分析《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位于教材第44、45页。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 数学思考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解决问题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 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会测量并计算基本图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初步探索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围栏、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周长的概念。
2. 自主探究教师给出一些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尝试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
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等问题。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5. 巩固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周长的概念,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概念,学会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节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够测量并计算出给定图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周长的意义,并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概念的内化以及在复杂图形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片,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准备测量工具,如直尺、软尺。
准备教学PPT,展示不同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吗?”通过讨论,引出周长的概念。
第二阶段:探究分组让学生用直尺或软尺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第三阶段:讲解与演示讲解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演示如何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第四阶段:练习与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周长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计算更复杂图形的周长。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周长概念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应包括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可以用图表和示例来直观展示周长的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尝试测量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封闭图形,如自行车轮子、操场跑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第二阶段: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形状的卡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和测量工具(直尺、软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1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1 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1 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找出一些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定义,知道如何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够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图形卡片,尺子,以及练习题。
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拿出一个正方形,问学生们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图形的边长和周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我会拿出一些图形卡片,向学生们讲解周长的定义。
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然后,我会示范如何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计算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解答,解释每一步的思路。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会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边长3cm周长 = 3cm + 3cm + 3cm + 3cm = 12cm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 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答案:周长 = 4cm + 4cm + 4cm + 4cm = 16cm2. 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答案:周长 = 5cm + 5cm + 3cm + 3cm = 16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计算周长的能力。
如果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复杂图形的周长计算。
如果学生们还有困难,我会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我知道,我又开始了新的一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五单元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周长的概念。
我会从教材中第三章的第五节开始,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周长。
我会用实际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定义,并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周长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概念,更是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还有尺子、剪刀等工具,让学生能够亲手测量和计算周长。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周长。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并通过实际的图形让学生亲手测量和计算周长。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即时巩固所学。
我会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清晰的图表和文字,将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1. 正方形,边长为5厘米;2. 长方形,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3. 三角形,底为6厘米,高为3厘米。
答案:1. 正方形,周长=5厘米×4=20厘米;2. 长方形,周长=(8厘米+4厘米)×2=24厘米;3. 三角形,周长=6厘米+3厘米+3厘米+3厘米=15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概念,更是一种观察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拓展延伸,比如让学生尝试计算更复杂图形的周长,或者让学生思考周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周长》北师大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什么周长》这一课时,我以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实际操作测量物体周长为主要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周长的定义,二是如何测量物体的周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周长。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测量物体周长的任务。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准备了直尺、绳子和标记笔等教具,以及一些常见的物体,如书本、盒子等,作为学具。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我会选择一个简单的物体,如一个正方形,用绳子围绕它一周,然后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从而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这个实践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然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用绳子围绕它一周,并使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在学生掌握了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包括测量不同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测量物体周长的能力。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周长”的定义,并用图示展示测量物体周长的过程。
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直观地了解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测量物体周长的题目,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
题目可以是:“请用直尺和绳子测量一下你的课桌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
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如关于周长的历史故事或实际应用案例,供学生在课后阅读和思考,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5单元1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5单元1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在教案的开始,我先让学生们围绕自己的课桌,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我们课桌的周长是多少吗?”学生们可能会有些困惑,这时我会给他们展示一条绳子,让他们围着课桌走一圈,然后量一量绳子的长度,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周长的概念了。
在学生们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量一量一些复杂的图形的周长,并计算出来。
这样既能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找周长”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们思考: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他们可能会提到,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计算衣服的尺寸等。
我还会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计算家里家具的周长等,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周长的概念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这个环节中,我使用了实践情景引入的方法,让他们亲自围着课桌走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这样能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这是一个重点,因为只有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学生们才能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周长。
第二个重点是如何教会学生们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我会用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并演示如何用尺子量出这些图形的四条边的长度,并将它们相加,得到图形的周长。
这个环节需要详细讲解和演示,以确保学生们能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找周长”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厘米
1厘米
20厘米
18厘米
30厘米
1.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爬行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 画出来。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16厘米
26厘米
1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米
240+410+200+190+560=1600(米) 190+410=600(米)
560+240=800(米)
600+800+200=1600(米)
120+120+120=360(米)
120×3=360(米)
(110+90)+(124+86)=400(米)
75+75+75+75+100=400(米) 75×4+100=400(米)
3.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 这条路走了一周,她一共 走了多少米?
(170+230)+(140+160)+200=900(米)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周长
议一议
1.可能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用哪种?
2.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
做一做
实际进行测量。
说一说
1.使用了什么测量方法?
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17+8+15=40(分米)
(18+22)+26+36=102(米)
8×2+5×2+9=35(厘米)
5.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3种不同形状 的图形,说说拼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
6.估一估,量一量。
7.4只小蚂蚁分别绕着下面的图形走一周,他们走 的路线一样长吗?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