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数与代数数的运算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常见的量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第一单元乘除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乘除法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
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完整版)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最新整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如果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6.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7、求两地间的路程,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8、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9、本月底的电表读数-前一个月底的电表读数=本月的用电量。
10、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11、两位数乘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一位数相乘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12、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13、多边形周长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
1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15、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16、0乘任何数都得0 一个数加0【或减0】得原数17、一年有12个月,大月是1、3、5、7、8、10、12月。
大月每月31天;小月是4、6、9、11月,小月每月30天;18、平年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
19、判断非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只需要用年份末尾的两位数除以4就可以确定,能够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整除的就是平年。
判断整百年份是否是闰年,只需要用年份的前两位数(千位和百位)除以4就可以确定,能够整除的就是闰年,不能整除的就是平年。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 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 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必考要点(北师大版)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知识点二、1、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一节捐书活动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二节运白菜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第三节节余多少钱第四单元乘与除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知识点: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第五单元周长知识点1:什么是周长1、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度总和或者说绕一个图形边线一周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
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知识点二:长方形的周长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求宽;“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4、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1)长边靠墙,(2)宽边靠墙。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知识点一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二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X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 + a (a#0) =07. 0 + 0得不到固定的商;5 + 0得不到商.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 .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 .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举例说明:[金点子 256+274+361=891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786-284-249=253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 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 786- (284+249) =253 的和。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259+148-342=65 的顺序依次计算。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 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知识点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第四单元乘与除具体内容知识盘点金点子小树有多少棵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框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作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再用它们分别与一代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丰收了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混合运算1.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 认识小括号“()”,知道其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二、观察物体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加与减1. 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 1 当 10 再减。
2.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四、乘与除1.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被除数 0 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商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 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 0。
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一位数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1. 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2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 。
六、乘法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七、年、月、日1. 认识年、月、日:一年有 12 个月,其中 1、3、5、7、8、10、12 月是大月,有 31 天;4、6、9、11 月是小月,有 30 天;平年 2 月有 28 天,闰年 2 月有 29 天。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 a-a=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四边形特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等腰梯形同底上的两个角相等2.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3.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三单元加与减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5.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二、《观察物体》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4、用排除法确定正方体的对面.三、《加与减》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2)切尾巴(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比少”:“比”字前面的少,四、《乘与除》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五、《周长》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边长+边长+边长6、长=长方形周长÷2-宽=(长方形周长-2×宽)÷2宽=长方形周长÷2-长=(长方形周长-2×长)÷2边长=周长÷47、平移法巧求周长.六、《乘法》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的的积依次写在对应的数位上.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有进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0乘任何数都得0.4、笔算乘法时,注意0的位置:(1)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的顺序和积的写法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相同,乘得时候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多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就在积的那一位上写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这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5、连乘法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估算或简算时,凑整先算.6、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七、《年、月、日》1、一年有12个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2、记忆一年中各月天数,可按以下儿歌记: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注:“腊”是指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平年二月二十八”言外之意“闰年二月二十九”.)3、2月份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4个季度.4、特殊的节日要了解,知道它们分别在第几季度.5、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判断平年、闰年的时候,年份不是整百数的,可直用年份的末两位数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年份是整百、整千数的,用年份除以400.6、周期问题:周期个数(星期问题,除数为7),看余对号.7、1个星期是7天,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8、24时记时法是从中午12点后,即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9、经过的时间:(1)同一天内,将起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均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终止时间减起始时间.(2)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不在同一天内,先分段求出每天的时间,再求它们的和.八、《认识小数》1、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2、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是由它的小数部分决定的,小数点后面有几个小数数位,就是几位小数,与前面的整数部分无关.3、小数的读写方法:先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方法来读写;再读写小数点,最后依次读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4、小数点前面是0时,在改写成元角分形式时,0元省略不写;小数点前面是除零外的整数,小数点后第一位和第二位都是零的都可省略不写;小数点后第一位是零而第二位不是零时,第一位的0角写作零.(点前是“元”,点后第一位是“角”,点后第二位是“分”.)5、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不管有几个0,都要依次读(或写)出来.6、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小数部分第一位上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看小数部分第二位,依次类推.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8、小数加(进位、不进位)、减(退位、不退位)法的计算法则.9、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前面表示“米”,点后的第一位表示“分米”,点后第二位表示“厘米”.10、了解: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相应数位的计数单位为0.1,0.01,0.001.例如:2.35中3在十分位,表示3个0.1;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0.12中有12个0.01.。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加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二级运算。
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二级运算(乘除法),再算一级运算(加减法)。
45、关于“0”的运算字母表示:a+0= a0乘任何数仍得0;字母表示:a×0=06、1乘任何数都得原来的数。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2.3.第三单元加与减1235-178-22=235-(178+22)2终点里程=起点里程+里程数起点里程=终点里程—里程数第四单元乘与除1、乘数末尾有几个零,60×5=300.2、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零,20÷4=53、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测法。
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尺测法。
4、用铁丝折成正方形或长方形,铁丝的长度就是围成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周长.5、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较短的一条).第六单元乘法1、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1)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开始乘,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2)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3)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 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
3、乘数的末尾有0,积末尾一定有0。
乘数的中间有0,积中间不一定有0,如:105×3=315。
4、两个乘数的和不变,则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1+7=3+5,但是3×5>1×7小月30天:4、6、9、11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4.四年一闰,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2024年都是闰年。
5.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遇到末尾有2个0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400,同样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6. 一年有4个季度,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平年共计31+28+31=90(天),闰年共计31+29+31=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月 共计:30+31+30=91 天;第三季度包括:7 月、8 月、9 月 共计:31+31+30=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月 共计:31+30+31=92 天.7. 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他的生日是2月29日.8. 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计24时。
2024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易错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易错点一、混合运算:1.四则运算的定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3.关于“0”的运算:①“0”不能做除数。
②一个数加上 0 还得原数。
③一个数减去 0 还得原数。
④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0。
⑤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
⑥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还得 0。
4.难点:①理解运算顺序。
学生需要准确判断在没有括号以及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例如,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式子,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对于这一规则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有一定难度。
②递等式的书写格式。
在进行多步运算时,如何正确地按照步骤一步步书写递等式,包括等号的对齐、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准确呈现等,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5.易错点:①运算顺序混淆。
比如在计算“25+5×3” 时,容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得出错误结果 120,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先算乘法5×3 = 15,再算加法 25 + 15 = 40。
②括号的处理错误。
当算式中有括号时,忘记先算括号里面的内容,或者在去括号时没有正确地变号。
例如“(20 - 10)÷5”,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 20 - 10÷5 = 18,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先算括号里的 20 - 10 = 10,再算10÷5 = 2。
二、观察物体:1.四边形的特征:①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
②长方形的特点是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③正方形有 4 个直角,4 条边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④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且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 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 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搭建图形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观察图形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1 看一看(1)(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2 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3.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 知识点: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最新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全册)

5.能通过吗
(借助米、分米、厘米认识小数)
(1)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可以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2)1角=0.1元,1分米=0.1米。
2.去游乐园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3.乘火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去奶奶家
用乘法解决里程图问题
(1)一般先把里程图转化成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能根据计算结果估测位置。
5.0×5=?
(与0有关的乘法)
(1)0乘任何数都得0。
(2)乘数末尾有0,先不看乘数末尾0算乘法,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3)乘数中间有0,中间0必须参与计算,在与中间0相乘时,如果没有进位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位数,要加上进位数。
6.买矿泉水
(估算、连乘)
(1)连乘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七、《年、月、日》
1.看日历
(年、月、日、星期)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都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都有30天,是小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3)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2.一天的时间
(24时计时法、12时计时法、经过时间)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 总结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1、认识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称为四则运算;加、减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运算属于二级运算。
2、递等式的写法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6、判断游览时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依次会看到哪些景物;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境,亲身观察,得出结论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连加: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二、连减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混合运算。
1.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7 - 18 = 32 - 18 = 14;48÷6×2 = 8×2 = 16。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如:36+4×5 = 36 + 20 = 56;54 - 18÷2 = 54 - 9 = 45。
-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23 + 17)÷8=40÷8 = 5。
2.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 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再求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学校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用去了18支,还剩多少支?先求出钢笔的总数3×10 = 30支,再用总数减去用去的支数30 - 18 = 12支。
二、观察物体。
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观察一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可能是长方形,从侧面看可能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从上面看可能是长方形。
-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所得到的图形。
如给出一个正方体组合图形,能准确说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2. 根据视图摆物体。
- 根据给出的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
这需要对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1.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只要把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个位上写0。
例如:30+50 = 80,计算时想3 + 5 = 8,结果就是80。
- 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把百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十位和个位写0。
如400+300 = 700,计算时4+3 = 7,结果为700。
2. 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例如计算345+234,个位上5+4 = 9,十位上4+3 = 7,百位上3+2 = 5,结果是57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混合运算》
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
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三、《加与减》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
(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
(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
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
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
四、《乘与除》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五、《周长》
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
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
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6、长=长方形周长÷2-宽=(长方形周长-2×宽)÷2
宽=长方形周长÷2-长=(长方形周长-2×长)÷2
边长=周长÷4
六、《乘法》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的的积依次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2、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有进位):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0乘任何数都得0。
4、笔算乘法时,注意0的位置:
(1)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乘的顺序和积的写法与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相同,乘得时候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多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是0,就在积的那一位上写0,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这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5、连乘法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估算或简算时,凑整先算。
6、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七、《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2、记忆一年中各月天数,可按以下儿歌记: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
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
(注:“腊”是指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言外之意“闰年二月二十九”。
)
3、2月份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一年有4个季度。
4、特殊的节日要了解,知道它们分别在第几季度。
5、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判断平年、闰年的时候,年份不是整百数的,可直用年份的末两位数除以4,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年份是整百、整千数的,用年份除以400。
6、周期问题:周期个数(星期问题,除数为7),看余对号。
7、1个星期是7天,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
八、《认识小数》
1、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2、一个小数是几位小数,是由它的小数部分决定的,小数点后面有几个小数数位,就是几位小数,与前面的整数部分无关。
3、小数的读写方法:先读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写方法来读写;再读写小数点,最后依次读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4、小数点前面是0时,在改写成元角分形式时,0元省略不写;小数点前面是除零外的整数,小数点后第一位和第二位都是零的都可省略不写;小数点后第一位是零而第二位不是零时,第一位的0角写作零。
(点前是“元”,点后第一位是“角”,点后第二位是“分”。
)
5、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不管有几个0,都要依次读(或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