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课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将要来临,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
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刚结束的第三次全教会对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
新世纪究竟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
新课标育人理念
新课标育人理念
新课标育人理念是指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
新课标育人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目标。
新课标育人理念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强调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
新课标要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倡导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5. 强调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培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新课标育人理念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校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支持。
谈新课标下学生的创新精神
谈新课标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
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基本理念六条中的第三条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总体目标第四条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做为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
首先,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叫学生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吴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吴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
”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吴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吴老师尊重学生。
到课的最后,吴老师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吴老师的亮点。
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可常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
话虽简单,但足以证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的师生交流过程,彼此都会忘了自己是谁,都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创新。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一、更新教育观念1. 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倡导素质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体育素质、美育素质和劳动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质疑、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二、创新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情境教学。
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式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翻转课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整课堂内外时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三、优化课程内容1. 整合学科知识。
打破学科界限,强化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更新教材内容。
结合时代发展,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
3. 注重实践性。
增加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改进评价机制1. 多元化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个性化评价。
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给予个性化评价。
3. 激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提升教师素质1. 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之间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激励教师创新。
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为课堂教学提供新鲜血液。
总之,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机制和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谈新课标下学生的创新精神
出了它们像 食 物链接 。说 真 的 , 时我们 的课 堂 确实 有
因为学生 的发言 而变 得精彩 , 当然其 中又少 不 了教师
的启 发 引导 。 2 引 导 动 手操 作
培养学生 的创新 精神 , 要创 设 有利 于培 养学 生创 新精神的教 学氛 围 , 和谐 、 而 民主 的教学 氛 围, 利于 有 解放学生 思 想 , 活跃 学 生思 维 , 其 创新 精 神 得 以发 使
其次 , 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 做到 : 有明确 的操 作 目
的和要求 ; 有可 行的操 作 步骤 ; 出思考讨 论 的问题 ; 提
要重视组织 教学 。操 作活 动充 分体现 手脑并 用 , 别 特
明显地表现 出智力 活 动和双手 活 动的相互 结合 , 这样
确定位。从微 观层 面看 , 时 目标 的层 次更具 有操 作 课 价值 , 因为它直接 关 系到能 否在 教学 目标 的导 向下组 织起一种定 向、 有序 、 系统的教学活动。
见与人交谈。这样 既有 “ 知识与能力” 也有 “ , 过程 与方 法 ” 同时伴随着“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把 “ , 三个 维度 ”
的 目标是交织了在 一起 。 33 层次性原则 教学 目标 是《 . 课程标准》 的具体化 ,
形。这些 方法 都 能引导 出 圆柱侧 面积 的计 算公 式 , 通 过这些 实际操作 , 培养了学生 动手能力 和创 新精神 , 也
有初步的创新 精神 和实 践能 力 , 情感 态度 和 一般 能 在 力方面都得 到充 分发 展。如何 深化 数学 改革 , 培养 学
生 的创新精 神 呢?我认 为 教师 首先要 转 变教 育观 念、 改变教学 方式 、 教学 方法 和教学 手段 。尽快 调整 、 改变 教学行为和策略 , 转变角 色 , 创设 有利 于学生创造性 思 维发展的教学 氛围 ; 有利 于学 生创新 意识 培 养的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与创新
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与创新摘要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转变思想,贯彻新课标理念,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激发创新热情,重视学法指导,启发学生质疑求异求知,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努力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创新能力新课标理念创新行为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贯彻新课标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老师独占讲台满堂灌,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仅仅满足于记住老师“讲”的,而没有动脑筋去想一想为什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课“听”、考前“背”的学习习惯,这样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
而新课标理念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变“我要学”为“我愿学”。
在学习法律与道德关系知识时,教师举“见死不救”的反例,学生立即热烈讨论并提出许多问题,如“法律和道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哪个比较重要?”,“道德应当靠什么来维护?法律要维护的是什么?既然存在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如何把握?”,“法律的制定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们怎么办?”……在讨论和激烈的辩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创造性思维,不断对他们的想法加以肯定鼓励,使课堂讨论不断深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了“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共同维护社会健康发展”的结论,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和法律意识。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核心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 以学生发 展为 中 利 于 张 扬 教 师 的 个 性 , 展 教 师 的 教 学 风格 , 和实践 能力 . 拓 1由被动学 习向主动学习辆 。 传
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变教学理念 , 创新教学思路
山西 省 大 同 市 第 三 中 学 白晓 军
摘
要: 在体 育新课 程标准下 , 体育 教师 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 , 而是一个和专家 、
三 、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 式 , 重 学 生 体 育 改 注
体 应 从转换 角色 、 转变 教学模式 、 改变学生 的学 学生乃至家长共 同构建新课程 的设计 者 ; 育 能 力 的 培葬 习方式 、 改革评 价方 法等 四方 面 , 转变教学 理 教 师不冉是 一个 只懂 得教人 如何运 动 的教 练 念, 创新 教学思路 。 学 习方 式 的转 变是 本次课程 改 革的 显著 员 ,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 和教育素养 、 特征 ,即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 的学 习 式 , 建
以来 , 一 直 工 作 在 教 学 的第 一 线 , 过 一 段 心 , 我 经 相信 自身潜 能 , 而 转 变 学 生 观 念 从 、 时 间 的 实践 和思 考 , 者 就 在 新 课 标 下 数 学 教 笔 学 中如何培 养学生 创新 能 力谈谈 自己的看法 。
一 一
种解 法 , 丽是 由于我们 的经验 和思维的局 限
达的不竭动力 。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无疑落在我 动权还 给学生 , 不放任 自流 , 并 而且把 重点放 可 分为两种情 形 : 一种 是不 自觉的反 , 另一 国广 大教育工作者 的肩 上。从我区实施新课改 在学 法指导 上 ,帮 助学生树 立 自主学 习 的信 种 是 自觉 的 反 思 一 般 说 来 ,一 数 学 题 不 止 一 个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那么,教师如何在当前新课标下,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的了解增多了,自我实践来掌握知识的部分加重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有效克服了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
为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1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问题要做到难易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的问题才会吸引学生,才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愿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土壤来孕育和发展。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例如,在课堂上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实地考察和社区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开展创客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制作并发挥想象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观察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观察和思考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总结规律;在文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内涵和人物形象等。
三、开展创造性思维培训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思维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培养他们的关联思维和概念构建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头脑风暴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是发展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采纳学生的意见,鼓励不同的观点和思考;在写作或演讲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常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同。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合作项目和团队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科研课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学校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索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呢?、一、转变教学思维。
定位教师角色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标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着眼于未来社会剥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培育学生纯洁品质和创新能力,塑造一个完整的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新的课程教学中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从关注教师转变为关注教师;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从关注统一转变为观之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倡导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者,而应当是引导者、促进者。
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平等。
教师应主动将自己的身份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课前设计理念要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方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创建一个学生能够接纳的,宽容的,心理上安全,精神上鼓舞的,能够充分释放创造性的,乐于参加的课堂氛围,组织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探索,发现和创新行为。
2、教师讲授变为教师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和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工具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很多:如课外活动、社会设计等,但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关注是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死记、苦学只能培养高分低能儿.扼杀学生的激情,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挥。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造性学习先导者和内在动力。
【新课标与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新课标与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凸现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教育以人为本,人以创新为本的教育理论。
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呢?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教师必须认真解读新课标,用新的教育理论去指导规范教学活动。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变师道尊严为良师益友,使学生变消极接受、模仿照搬为积极主动发现、建构、探新创造。
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其全面、和谐发展为中心,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其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陶行知曾告诫那些“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和潜力,需要的只是创新教育的激发和挖掘。
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教师应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促启学生的创新发展。
营造教学的创新氛围。
民主与自由是创造力发挥的基本条件。
学生只有感到自由愉快,没有任何的压抑与强制,才能自主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思维才会活跃,浮想联翩,才能有所创新。
如果学生时时处处,一味看教师的眼色行事,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和依附性,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就会被窒息、扼杀。
哪有什么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可言?创设和谐、民主的情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既可用语言描述、引趣激情,小品演示、体检动情,又可运用多媒体、触发生情。
例如:我在教授口语交际《怎样保护环境》一课时,我在课堂陈设了许多有污染性的废弃物实物,制作了采访用的话筒、宣传单等必要的道具;还播放录音和录像来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能在实物、图片的引示下敞开话题,借用道具创设出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和创新性的实践运用。
自主、探究、合作,激励创新。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实旨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
落实新课标举措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就如何落实新课标举措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新课标的重要性。
新课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将其作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其次,我们要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
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再次,我们要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新课标的贯彻落实。
我们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以下是落实新课标举措的具体措施:1. 加强课程研究,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确保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2. 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6. 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落实新课标举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新课标的贯彻落实中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新课标对于德育的要求
新课标对于德育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新课标对于德育的要求也随之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标对于德育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践行这些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
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新课标对于德育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更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
精神。
学校应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德育教育,为学生的成长
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新课标创新意识的解读
新课标创新意识的解读引言新课标将创新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新课标中创新意识的含义、培养方法以及创新意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进行解读和探讨。
创新意识的含义创新意识是指个体对问题与挑战的主动觉察和积极应对的心理素质。
具备创新意识的人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敢于面对未知,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成长的核心素质之一。
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1.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例如:阅读材料、实践项目、科技实验等。
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分析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和比赛,例如:科技发明大赛、创新设计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创新能力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知识和资源,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是创业精神的基础,拥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更容易在未来的创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发现商机、创造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分享想法、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商决策,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论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标要求小学
新课标要求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下是对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的详细解读。
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这要求小学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均衡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标倡导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要求小学教育要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加强学科融合新课标提倡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跨学科的学习方式。
例如,数学与科学、语文与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协助者。
小学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五、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标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七、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实践操作、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教育要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九、家校合作新课标强调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新课标的实施与教学,对新课标的教学指导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新课标倡导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力求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再次,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新课标强调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最后,新课标强调终身学习。
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总之,新课标教学指导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教学设计新课标精神
教学设计新课标精神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精神成为了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
新课标精神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以教学设计新课标精神为主题,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贯彻新课标精神。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计划。
在贯彻新课标精神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教师应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标精神强调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参与和主动性。
教学设计应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要注重全面发展。
新课标精神要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合理选择评价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设计要关注个性化需求。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因此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教学设计要注重师生互动。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迪者,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设计新课标精神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
只有贯彻新课标精神,才能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彻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今年9月份,一本《走进新课程》发到了我的手中,摸着这本红色书刊,我即高兴又惊讶,高兴的是我又可以了解教育动态;惊讶的是,课程为什么又会改革,我满怀兴趣地通读了这本书,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课程提出要密切联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在语文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呢?笔者经过对有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及在与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得出了以下一些体会。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创法的益处与乐趣。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创新的兴趣也就更浓,具体方法如下。
一、通过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与思是阅读教学中的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
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思,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品质。
1、独立思考,培养求异性思维。
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
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出平等、民主的氛围,师生共同商讨,各抒己见。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超前,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盲从,不迷信。
教师应该经常启发学生:“你认为课文怎么写会更合理?”你能想出更精彩的词进行描述吗?等。
其次,教师要多采用“讨论式”课堂模式,或者组织小型的课堂辩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出与众论,与定论不同的见解。
总而言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敢对课本、老师质疑的挑战者。
2、换位思考,培养变通性思维。
对同一个问题,通过变换不同的角色去思考,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
首先,要训练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灵活多变,如词语训练,可以用换词比较的方法;句子训练,可以用句式变析的方法。
同样理解课文有时也要换个角度,如《做风车的故事》中卡特对牛顿的态度,可启发学生从对与错的两个方面去分析。
这样,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全面。
其次,要训练学生变换角色思考问题,使思维准确丰富。
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假设成课文中的角色,想一想结果会怎样,然后对照原文,在比较中求得认同,加深印象。
如教《再见了,亲人》时,在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假如你是志愿军战士,小金花、大娘,在车站话别时,会分别说些什么,然后四个小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把怎样话别写出来。
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通过多元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对问题的认识,应该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这就是要求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从课文内容上看,可以根据文章的思路作顺向或者逆向的思考。
如教《捞铁牛》一课,可启发学生思考除了课文中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办法外,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教学
《卖火柴的小女孩》可逆着作者思路想:假如小女孩没有死,结果会怎样?”
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作几个假设,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深入。
这样,不但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有创造性。
二、在赏析性阅读中,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
学生有了创新的欲望,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加强赏析性阅读训练,以增强学生创新的兴趣,拓宽学生创新领域,培养学生更强的创新能力。
1、精读深思,体会创新的喜悦。
在课内阅读中,要设计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赏析性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并在创新性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启发学生:①、赏析性朗读,如:你能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②、赏析性理解。
如: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为什么?③、赏析性绘画。
如:你愿意为课文配一幅优美的图画吗?④、赏析性表演。
如:你能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一个小剧来表演吗?⑤、赏析性作文。
如:阅读的训练中,学生有浓厚的创新兴趣,思维主动灵活,并在创新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创新的欲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2、多读博思,养成创新的习惯。
教材只是例子,课堂训练,要真正培养学生自己能读书,主动才是真正目的。
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读好书,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养成自觉的创新习惯。
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交流读书经验、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畅谈读书心得,使学生在积累不断创新,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