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临床知识

合集下载

AIDS常识(传播、症状、诊断、预防和护理)

AIDS常识(传播、症状、诊断、预防和护理)

• HIV-1的结构图 • Gp120-------脂溶性的糖蛋白,能特异地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 • Gp41---------穿膜蛋白
• 病毒复制过程
• 什么是艾滋病(AIDS)?感染HIV-1和AIDS有和不同? • AIDS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 艾滋病的3个特点:
•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 • 全身症状
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咳嗽(干咳为 主)、寒战、消瘦、疲乏无力、性欲低下、体重下降、贫血、脱发、 慢性腹泻等;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
可编辑
• 卫生部制定的《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对AIDS患者的 诊断标准:
• HIV-1抗体检测。 HIV-1抗体检测,包括初筛、复检,最后确证。 筛查试验结果为阳性,提示HIV-1感染;结果为阴性,在排除窗口
期后可报告无HIV-1感染。
• 现有的筛查方法按检测原理分,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凝集法、层析法。
• 按检查速度分,可有常规法、快速筛查试验(RST)、简单 筛查试验(ST)。
• 目前国内大多数采用的筛查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第三代ELISA试剂。在临床初筛呈阳性反应时, 需做复检。复检试剂应用2种不同原理的试剂。复检结果仍 有异议时,应作确证试验。
• 我国目前规定使用的确证方法为免疫印迹法(WB),放射 免疫沉淀试验和免疫荧光法(IFA)。
• HIV-1急性感染期的检查指标
• 检查HIV/AIDS: 指定性-----------本地区传染病医院机构和疾病防
治机构 非指定性---------有临床资质的其他医疗卫生保健
机构

中国政府防治HIV/AIDS的策略和举措

艾滋病基础知识(共73张PPT)2024新版

艾滋病基础知识(共73张PPT)2024新版
艾滋病基础知识(共73张PPT)
目录
• 艾滋病概述与流行现状 • 病原学与发病机制探讨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政策推广 • 心理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艾滋病概述与流行现状
Chapter
艾滋病定义及传播途径
艾滋病(AIDS)定义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人体免疫系 统崩溃,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身体状况。
运动锻炼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运动计划,提高身体机
能和免疫力。
社会支持
加强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 和支持,减少歧视和排斥,为 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艾滋病的病原体、 传播途径和预防措 施
02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免疫系统损伤机制
CD4+T淋巴细胞耗竭
HIV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通过 直接杀伤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导致 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
机会性感染与肿瘤发生
随着免疫系统的逐渐崩溃,患者易发 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卡氏肺 孢子菌肺炎、结核、淋巴瘤等。
免疫激活与炎症反应
HIV感染引起机体持续的免疫激活和 炎症反应,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和 免疫紊乱。
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指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会
逐渐减少。
临床诊断标准及流程
01
02
03
疑似病例的筛选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 史进行初步筛选。
确诊病例的诊断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且实 验室检测结果阳性者可确 诊。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基本知识

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 IDS ),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一、流行概况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截至2006年11月21日,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合计约3950万。

其中成人3720万,妇女1770万,小于15岁的儿童230万。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报告艾滋病19156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7713例;死亡13632例,估计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

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

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特点:1.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2.艾滋病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3.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吸毒和性传播是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4.艾滋病发病及死亡情况严重;5.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6.存在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1993年,甘肃省发现首例HIV感染者。

截至2006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报告HIV感染者322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4例,已死亡48例。

流行范围波及甘肃所辖14个市(州)55个县(区),超过全省所有县(区)数的一半。

目前,甘肃省虽属艾滋病低流行区,但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存在与高流行区相似的高危人群及高危行为。

主要表现在:普通群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自我防范意识差;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低;通过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比例持续上升,女性患病比例逐年加大;吸毒人群静脉注射比例逐年上升。

甘肃省艾滋病防治形势同全国一样正处于关键时期。

二、艾滋病的病原体及其特点HIV是一种存在于人的体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艾滋病 冷知识

艾滋病 冷知识

艾滋病冷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削弱身体抵抗力,导致感染者易受各种疾病和感染的侵袭。

虽然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但许多人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

下面介绍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冷知识。

1. 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流行病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和纽约城市地区发现了一些罕见的肺炎和皮肤病病例。

随后,病毒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病毒。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婴儿垂直传播和输血等。

此外,艾滋病病毒也不能通过空气、水、食物、昆虫叮咬、接触物体和共用厕所等途径传播。

3.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在病毒逐渐破坏免疫系统后,感染者可能出现疲劳、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艾滋病的确诊需要进行特定的检测。

4. 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感染者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ART是一种长期治疗,需要每天按时服用药物。

此外,预防性用药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5. 艾滋病的预防与保护艾滋病的最佳预防方式是遵循ABC原则:避免性行为(Abstain)、坚持忠诚关系(Be faithful)和使用安全套(Condom)。

此外,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无菌注射器等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6.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还对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感染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有些人甚至失去工作和家庭支持。

因此,艾滋病的防治除了医学层面,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7. 艾滋病的全球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有38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约有730万人感染HIV后发展成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的宣传内容

关于艾滋病的宣传内容

关于艾滋病的宣传内容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病毒性感染,通过血液、性交、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艾滋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控知识,下面是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宣传内容。

一、艾滋病基本知识1.艾滋病的定义和症状:艾滋病是一种由HIV引起的免疫系统丧失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机会增加,引起肺炎、结核病、恶性肿瘤等并发症。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

3.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艾滋病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预防是最重要的防控手段。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血液传播:通过分享注射器、输血、器官移植等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

建议不共用注射器、避免献血时未经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血液输注。

2.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传播,包括男女异性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伴侣数量、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性传播的关键。

3.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1.宣传正确的性教育:加强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性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性行为的认知和风险意识。

2.安全用药:通过安全、无菌的注射和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3.提倡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方法,减少性伴侣数量,坚持忠诚的性伴侣关系。

4.提倡无创宝宝:妊娠期在得知感染艾滋病的情况下,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降低垂直传播的风险。

5.鼓励艾滋病病毒检测:提倡大众进行定期的艾滋病病毒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者。

四、艾滋病的艾滋病患者权益1.增加公众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尊重:消除艾滋病患者面临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医疗、教育和就业机会。

2.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

传染病学之艾滋病

传染病学之艾滋病

传染病学之艾滋病传染病学是临床执业考试中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在临床执业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艾滋病这个知识点在传染病学中也是很重要一个知识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小编整理了传染病学之艾滋病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 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破坏CD4+ 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具有传播迅速、发病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传染病学知识点病原学】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

病毒由核心与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包括RNA和各种酶类(反转录酶、整合酶以及蛋白酶等)。

类脂包膜嵌有多种蛋白,如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根据基因的差异,HIV可分为HIV-1型和HIV-2型,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主要流行的为1型。

【传染病学知识点流行病学】∙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血液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亦是本病的传播途径。

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流行状况。

【传染病学知识点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 HIV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包括CD4+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表现为CD4+ T淋巴细胞的不断减少,导致免疫功能的缺陷。

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艾滋病知识摘抄内容

艾滋病知识摘抄内容

艾滋病知识摘抄内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综合性免疫系统疾病。

以下是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摘抄内容:1.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但不会通过空气、水、接触、共用餐具等常规接触方式传播。

2. 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它攻击并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

3. 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主要途径包括性传播(不安全的性行为、共享性器具等)、血液传播(毒品注射过程中共用针头、输血不安全等)、母婴传播(感染的孕妇分娩或哺乳过程中)以及卫生褥疮、手术刀具的误伤等。

4. 艾滋病毒感染的症状:HIV感染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咳嗽等;进入艾滋病阶段时,可出现减肥、呼吸道感染、噬菌细胞增多症等症状。

5.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毒品注射、远离高危行为、接受安全的输血服务、妊娠咨询和筛查等。

此外,积极推行艾滋病毒检测、认识艾滋病知识、倡导无歧视、提供权益保护等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6. 艾滋病的治疗:尽管仍然没有艾滋病的治愈方法,但通过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以阻止HIV病毒复制,减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7.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艾滋病教育、消除歧视和隔离、建立艾滋病监测和临床管理等是克服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

请注意,以上摘抄内容仅供参考,并非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信息,请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

艾滋病临床知识

艾滋病临床知识

病毒
暴露方式
感染概率
HIV
HBV HCV
粘膜暴露 皮肤刺破暴露(PE) 皮肤刺破暴露 皮肤刺破暴露
0.3% 0.09% 9—30% 1—10%
暴露后感染危险性
1、暴露后感染危险性很低,但不是零,刺 破、眼、鼻、口和皮肤暴露都有感染病 例报告。
2、针头刺破感染机率0.3%,也就是99.7% 刺破不导致感染;
的传播; 3、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被污染的针头的
传播; 4、保护儿童。
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
1、异性、同性、双性恋均可传播艾滋病,其 危险性与性伴的感染状况有关。如果您的 性伴曾经注射吸毒,有过未保护性交,或 者有您不清楚的性史,那您感染艾滋病的 危险性很高。
2、不能简单地从他/她的身体外貌,察觉是否 为艾滋病感染者。看起来非常整洁非常健 康的个人,也许已经感染艾滋病毒了,或 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传染给您。
艾滋病临床知识
艾滋病的病原学
艾滋病于1981年最先发现于美 国旧金山市男性同性恋中,两年后 分离到其病原体--HIV。从那时 起甚至更早,艾滋病就开始了它的 全球大流行。
HIV一旦感染,将终身带毒, 无论治疗与否,或迟或早都可能 发展为艾滋病,HIV感染使机体 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
HIV首先通过gp120吸附到CD4分子 上,再进而吸附到第二受体(CCR5或 CXCR4)上。这一过程引起HIV包膜蛋白 构型 的改变→激活gp41这一融合蛋白→ 病毒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
逆转录
以病毒RNA为模板,自身逆转录酶 作用下合成一条互补的DNA(cDNA), 以新合成的DNA为模板,合成另一条 DNA →双链DNA
0.1%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艾滋病病原学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艾滋病病原学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 艾滋病病原学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 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 帮助大家梳理传染病学的知识。

艾滋病病原学本病的病原体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为一种逆转录病毒。

最初曾分别命名为人类嗜T类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和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 V), 后来的研究证实二者系同一种病毒, 故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为HIV。

近年从西非艾滋病患者分离出另一种类似病毒, 称为HIVⅡ型(HIV2), 而将原病毒称为HIVⅠ型(HIV1)。

HIV2与HIV1的结构蛋白有差异, 尤其膜蛋白差异较大。

HIV2不同株别亦有差异存在。

HIV属于慢病毒属, 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约90~140nm, 为单股RNA病毒, 外有类脂包膜, 核为中央位, 圆柱状, 含Mg++依赖性逆转录酶。

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P24和P15、外膜蛋白GP120和运转蛋白GP41、逆转录酶蛋白P55等。

HIV可感染猩猩和恒河猴, 亦可在体外淋巴细胞中培养增殖。

病毒外膜蛋白GP120可与辅助性T细胞(TH)膜上的CD4抗原结合, 进入细胞内。

先以单股RNA为模板, 逆转录为双股DNA, 经环化后, 在细胞分裂时整合于宿主细胞DNA, 称为前病毒DNA。

宿主细胞被刺激活化时, 再转录为病毒RNA, 并合成病毒蛋白, 以发芽方式由细胞释出。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 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如0.5%次氯酸钠, 5%甲醛、70%乙醇2%戊二醛等均可灭活, 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例题:艾滋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 )A、结核菌B、肺孢子虫C、白色念珠菌D、新型隐球菌E、肺炎双球菌正确答案:B。

艾滋病基础知识科普文章

艾滋病基础知识科普文章

艾滋病基础知识科普文章说到艾滋病,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了解艾滋病的人却并不是很多。

一些人谈艾色变,认为一旦患有艾滋病,便等于是被判了死刑。

那么,患有艾滋病之后真的必死无疑吗?艾滋病如何预防与治疗呢?下文中就这些问题一一为大家进行解答。

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其属于一种慢性且致命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是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侵犯以及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使人免疫功能被破坏,进而造成感染者抵抗能力下降,因此艾滋病患者感染和肿瘤发生机会也会增大。

艾滋病患者所处阶段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

①急性期艾滋病患者的症状。

急性期艾滋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乏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脑膜炎、头痛、多发性神经炎等症状;少数患者的枕部以及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或是会出现肝脾肿大。

②无症状期。

这一阶段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能会有持续性淋巴结肿大。

③艾滋病期。

在这一时期艾滋病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免疫功能降低,且会出现持续低热,时间多在一个月以上;持续全身淋巴结肿大,腹泻,体重连续下降;合并有弓形体病、活动性肺结核、口腔念珠菌感染或是淋巴瘤等;一些中青年艾滋病患者甚至会发展为痴呆症。

④其他症状。

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随着病情发展都会出现皮肤粘膜病变,可表现为皮肤肿瘤或是感染性的皮损,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细菌感染、淋巴瘤,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恶性肿瘤、病毒感染等并发症。

2患有艾滋病之后真的必死无疑吗?艾滋病可分为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四大发展阶段。

如果艾滋病在前三个阶段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会在两年左右发病,而一旦发病将会在半年到两年时间中迅速死亡。

那么,艾滋病患者真的必死无疑吗?患有艾滋病之后又能活多久呢?一般情况下如果艾滋病患者的CD4指标在150以上,且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生活、饮食方面格外注意,其生存期是可以长达47年的;如果艾滋病患者的CD4在150以下,即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其生存期也会缩短为15—17年。

医学微生物学关于hiv的知识点

医学微生物学关于hiv的知识点

医学微生物学关于hiv的知识点摘要:一、HIV的基本信息二、HIV的传播途径三、HI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四、HIV的微生物学检查五、HIV的治疗和预防正文:一、HIV的基本信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

HIV分为两型,分别是HIV-1和HIV-2,其中HIV-1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较广。

二、HIV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与感染HIV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3.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血制品等途径;4.接触感染:尚未证实日常生活中的接触途径如拥抱、亲吻、共享餐具等会传播HIV。

三、HI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1.急性期: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2.无症状期:病毒复制活跃,但患者无明显症状;3.艾滋病期:免疫系统受损,出现多种感染和肿瘤等症状。

四、HIV的微生物学检查1.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液、唾液等样本中的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2.病毒载量检测:测定血液中HIV病毒的浓度,用于治疗效果评估;3.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五、HIV的治疗和预防1.抗病毒治疗: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减缓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生存率;2.预防措施: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输血安全等;3.早期检测和干预:尽早发现感染,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综上,了解HIV的基本信息、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艾滋病。

艾滋病疾病诊疗培训

艾滋病疾病诊疗培训

艾滋病疾病诊疗培训艾滋病疾病诊疗培训内容一、艾滋病基础知识1. 定义: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2. 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 病毒特点:HIV主要攻击人体的CD4+ T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二、临床表现1. 急性期: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

2. 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症状。

3. 艾滋病期: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出现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三、诊断方法1. HIV抗体检测:ELISA法和西方印迹法。

2. 病毒核酸检测:PCR法检测HIV RNA。

3. CD4+ T细胞计数:评估免疫系统功能。

四、治疗方案1.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使用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2. 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针对可能出现的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

3. 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干扰素等药物。

五、护理与支持1.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2.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社会支持:帮助患者获得必要的社会资源和医疗援助。

六、预防措施1. 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2. 避免共用针具:注射药物使用者应使用消毒过的针具。

3. 母婴阻断:HIV阳性孕妇应接受ART,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七、培训目标1. 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

2. 强化预防意识,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3. 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八、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模拟诊断、治疗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病例,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九、培训效果评估1. 考核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评估实际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3.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培训效果。

通过上述培训内容,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诊疗水平,加强预防和护理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于艾滋病患者。

预防医学重要知识点:传染病学之(HIV)考点汇总

预防医学重要知识点:传染病学之(HIV)考点汇总

预防医学重要知识点:传染病学之(HIV)考点汇总艾滋病(HIV)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人口流行增加,我国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不论是临床传染病学考察,还是事业单位考试中艾滋病都是重要考察内容,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辅导专家根据各省份考试真题,总结出相关重点,以便帮助大家梳理考试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一、病原学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本病的病原体。

HIV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gp120与CD4结合),也能感染其他多种细胞。

二、流行病学特点1.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2)注射途径传播。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包括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及破损皮肤受污染等。

3.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为高危人群。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2-l0年可发展为艾滋病。

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

l.I期;急性感染,原发HIV感染后,病毒感染全身症状。

CD4/CD8比例倒置。

症状持续3-14日后自然消失。

2.Ⅱ期无症状感染,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 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

此期持续2-10年或更长。

3.Ⅲ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

艾滋病防治知识要点

艾滋病防治知识要点

艾滋病防治知识要点一、何为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1DS)。

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含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1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二、艾滋病如何传播?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在人体以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弱,主要有以下三个传播途径:(一)性接触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可以通过生殖器或直肠粘膜传播。

生殖器患有性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或溃疡时,会增加感染HIV的危险。

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

(二)血液传播输血传播1、如果血液里有HIV,输入此血者将会被感染;2、血液制品传播:有些病人(例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由血液中提取的某些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

有些血液制品如含有艾滋病病毒,使用血液制品就有可能感染上HIV;3、共用针具的传播:使用不洁针具可以把艾滋病毒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

例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医院里重复使用针具,吊针等。

另外,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美容针、剃须刀等,都十分危险。

(S)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H1V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故建议HIV感染者不要生育,如已生育要禁止母乳喂养。

三、日常生活中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大量的事实已证明,HIV在人体以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弱,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则很快会死亡。

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漂白粉、次氯酸钠、戊二醛、福尔马林等均可杀灭HIV。

因此HIV传播途径是十分有限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同桌吃饭;共用餐具(碗筷);咳嗽、打喷嚏;使用公用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办公用品;使用公用厕所;在公共游泳池里游泳等基本不会传播HIV。

艾滋病防治知识临床试验的意义与重要性

艾滋病防治知识临床试验的意义与重要性

艾滋病防治知识临床试验的意义与重要性艾滋病作为当今世界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艾滋病,临床试验成为一项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艾滋病防治知识临床试验的意义与重要性。

一、认识临床试验的意义临床试验是新药和治疗方法在临床环境中进行的测试和评估。

对于艾滋病防治来说,临床试验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1 探索新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临床试验,可以评估新药和治疗方法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有效性。

与传统的实验室研究不同,临床试验能够更接近真实世界的环境,更准确地评估新药和治疗方法的疗效,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2 提升治疗水平和生存质量临床试验能够测试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找到最佳的艾滋病治疗方法,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水平和生存质量。

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哪种治疗方法更适合不同类型的艾滋病患者,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3 促进新药和疫苗的研发通过临床试验,可以推动新药和疫苗的研发进程。

针对艾滋病病毒的特性和患者的需求,研究人员可以设计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并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这将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二、了解临床试验的重要性艾滋病防治知识临床试验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1 促进科学进步和学术发展艾滋病防治知识临床试验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试验的不断推进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总结出更科学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方案,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艾滋病的防治探索新的前沿。

2.2 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临床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循伦理和法律准则,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试验过程中监测受试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方法的风险和益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2.3 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艾滋病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艾滋病(AIZD)知识学习

艾滋病(AIZD)知识学习

9
口腔念珠菌病
❖ 特点: 发生于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轻人或成人; 常表现为红斑型或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病情反复或严重; 红斑型多发生于上腭和舌背,颊黏膜偶见,假膜型表现为黏 膜上白色或黄色的膜状物,可擦去留下红色基底和出血。
2021/3/30
10
2021/3/30
11
2021/3/30
12
2.无症状HIV感染期:无临床症状 一般持续6-8年 HIV抗体阳性 具有传染性
2021/3/30
7
3.症状感染期:
CD4细胞数≤200/mm3 ,出现感染性或非感染性 并发症,如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带状疱疹、口腔 念珠菌病、持续性发热、腹泻、口腔毛状白斑、 贫血、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淋巴细胞 间质肺炎等。
2021/3/30
13
2021/3/30
14
艾滋病口腔念珠菌感染
2021/3/30
15
毛状白斑
❖ 特点: 双侧舌缘的白色或灰白斑块; 呈垂直皱褶,有的因过度增生而呈绒毛状,不能 被擦去; 毛状白斑的诊断除临床表现外,尚需检测证实 病损内疱疹病毒的存在; 与HIV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很少罹患毛状白 斑。
2021/3/30
2
传染途径
❖ 性接触传染:75%-85% ❖ 血液传播 ❖ 母婴传播 ❖ 其他 生活接触和蚊虫叮咬不造成传染
2021/3/30
3
❖ HIV感染者在发展为AIDS之前很长一段 时期内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大多数感染 者在早期就可能出现各种口腔损害。
2021/3/30
4
临床表现
2021/3/30
26
AIDS相关性牙周病
❖ 牙龈的线性红斑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自发性出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器官和艾滋病
器官移植、人工授精均 可导致艾滋病传播,应该谨 慎地评估捐赠人的艾滋病病 毒感染状况。
污染了的针头、注射器或其它穿刺工具
1、艾滋病可以通过污染的针头传播。共用注射 器和针头是吸毒人群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2、穿刺工具消毒不严可以引起艾滋病传播。包 括耳朵穿刺、身体穿刺、纹身、针灸、包皮 环切术、阴蒂切开术,以及传统的划痕术。 3、艾滋病传播还可以在诸如牙科操作和未经适 当消毒的卫生保健环境里发生。
正确使用安全套
1、在肛交、阴道交和口交过程中使用安全套, 2、推荐使用水溶润滑剂乳胶安全套。不要用诸如凡士林 擦脸油一类的油性润滑剂。安全套一接触凡士林,60 秒内脆性增加一倍,变得极易破裂。只有正确地使用, 并且不破裂,乳胶安全套才有效。 3、选择大小适宜的安全套(大号35mm 、中号33mm、 小号31mm、特小号29mm),大了脱落,小了破裂。 4、安全套必须在阴茎触及直肠、阴道或口之前戴上。应 该在阴茎勃起时戴上,注意在安全套顶端留一空间以 容纳精液。在射精后、阴茎疲软前,抓住安全套根部, 连同阴茎一起抽出。
艾滋病毒复制
* 吸附/穿入 * 逆转录和DNA合成 * 核酸转运 * 整和 * 病毒转录 * 蛋白合成 * 病毒装配 * 病毒释放和成熟
HIV-1的基因 HIV-1的RNA两端基因是LTR, 主要包括gag、pol和env, 其它调节基因:tat、 nev、 vpu、 vpr 、vif等。 gag-编码病毒衣壳的结构蛋白 pol-逆转录酶、整合酶 env-编码包膜蛋白
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1、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 2、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 的传播; 3、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被污染的针头的 传播; 4、保护儿童。
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
1、异性、同性、双性恋均可传播艾滋病,其 危险性与性伴的感染状况有关。如果您的 性伴曾经注射吸毒,有过未保护性交,或 者有您不清楚的性史,那您感染艾滋病的 危险性很高。 2、不能简单地从他/她的身体外貌,察觉是否 为艾滋病感染者。看起来非常整洁非常健 康的个人,也许已经感染艾滋病毒了,或 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传染给您。
口交传播艾滋病
1、口-阴茎接触:不管有否射精,理论上 均可传播,已有病例报道; 2、口-阴道接触:危险性低,但已有报道; 3、口-肛门接触:危险性很低,已有一例 与口-肛门接触传染有关。
蚊叮虫咬会不会传染艾滋病
1、蚊子吸血时并不将刚吸来的血注入被叮咬者,而只是
注入唾液作为润滑剂以便吸血。而且HIV—1在蚊子体 内也不能复制而存活很短时间,因而,即使病毒进入 蚊虫体内也不能感染蚊子或传播给他人。 2、还有一些其它原因可以进一步说明不必担心蚊子传播 艾滋病病毒。第一,感染者血液中并非总有高水平的 病毒量;第二,蚊虫口表面一般只有极少量的血,研 究发现,蚊子嘴上的残血量仅有0· 0004毫升,按此计 算,要蚊子必须有目的地连续叮咬艾滋病感染者2800 次,残血量中才能携带足够量的艾滋病毒然后传染给 另一个健康的人,而实际上,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们发 现,蚊虫在吸血后通常不会马上去叮咬下一个,而是 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消化吸到的血液。
HIV-1存在差异, 某些HIV-2能感染CD4
阴性细胞。
流行环节
传染源: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 含有HIV的体液有:血液、精液、阴道分 泌物、宫颈粘液、唾液、泪液、脑脊液、乳 汁、羊水、尿液、 伤口渗出液。
艾滋病如何传播
艾滋病只有三种基本的传播方式
1、性交(肛门、阴道性交和口交); 2、血液传播,主要包括污染了的血液、血 制品和组织器官;污染了的针头、注射 器和其它穿刺工具; 3、母婴传播。
传播概率
传播途径 单次暴露传播效率 所占比例 3-5% 5-10% 70-80% 5-10% <0.1% 1、血液及血液制品 >90% 2、母婴传播 40% 3、性传播 1%--0.1% 4、共用针头吸毒 0.5-1% 5、医源性感染(意外刺破) 0.5%
母婴传播
1、母亲可以将HIV传给婴儿,其概 率为40%,有三个环节,既胎内 感染、产道感染和产后母乳喂养, 2、药物治疗可以将母婴传播概率降 至4%。
病原学
1983-1984年之间,法国巴斯德研 究所Montagnier分离出病毒(LAV)。 1985年病毒的全部基因序列被测定,命 名为HIV- I型。
病 原 体
1、慢病毒:HIV在分类学上属逆转录病毒 科,慢病毒亚科,为RNA病毒; 2、逆转录酶:具独特的酶系统,它能以RNA 为模板逆转录成DNA,进而将病毒遗传 信息整合进宿主DNA中,形成前病毒; 3、终生性:一旦感染HIV将会是终生性的 4、亚型:HIV-1分为若干亚型,
单次暴露血传病毒感染概率
病毒
HIV HBV HCV
暴露方式
粘膜暴露 皮肤刺破暴露(PE) 皮肤刺破暴露 皮肤刺破暴露
感染概率
0.3% 0.09% 9—30% 1—10%
暴露后感染危险性
1、暴露后感染危险性很低,但不是零,刺 破、眼、鼻、口和皮肤暴露都有感染病 例报告。 2、针头刺破感染机率0.3%,也就是99.7 4、皮肤暴露低于0.1%; 5、HBV感染机率6-30%。
HIV首先通过gp120吸附到CD4分子 上,再进而吸附到第二受体(CCR5或 CXCR4)上。这一过程引起HIV包膜蛋白 构型 的改变→激活gp41这一融合蛋白→ 病毒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
逆转录
以病毒RNA为模板,自身逆转录酶 作用下合成一条互补的DNA(cDNA), 以新合成的DNA为模板,合成另一条 DNA →双链DNA
母婴传播: 妊娠期间 分娩过程中 产后哺乳 均可将HIV传染给下一代。 不同地区,母婴传播发生率的差异很 大,从发达国家的15%~30%,到次 撒哈拉非洲的30%~50%。
增加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有:
母亲病程进展快、血浆病毒载量高, 母体CD4阳性细胞数低及吸烟、吸毒等. 产科方面因素有:胎膜早破>4 小时, 绒 毛膜炎、阴道分娩、产科辅助操作,母 乳喂养、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
窗口期
1、从感染艾滋病毒到抗体检出一段时间称 为窗口期,一般认为是3个月。 2、即使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窗口期也检测 不出来。因此,经过检测的血液也不是 100%安全。
残余危险度(residue risk):
1、在目前条件下,筛查后仍具感染性的机率。 影响残余危险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窗口期、试剂 质量、实验室质控以及人群感染率有关。 2、各国的残余危险度不一, * 美国1985年是1/2500, * 1995年降至1/44-66万; * 据报道非洲为5/1000,泰国1/775,肯尼亚 1/50。
艾滋病临床知识
hdstd2004@ 邯郸市卫生防疫站 张付志
艾滋病的病原学
艾滋病于1981年最先发现于美
国旧金山市男性同性恋中,两年后
分离到其病原体--HIV。从那时
起甚至更早,艾滋病就开始了它的
全球大流行。
HIV一旦感染,将终身带毒, 无论治疗与否,或迟或早都可能 发展为艾滋病,HIV感染使机体 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

婴儿通常感染嗜巨噬细胞的HIV-1。 孕期给HIV感染的孕妇及新生儿服抗逆 转录病毒药物,结合剖腹产、人工喂养 等措施,可使母婴传染率降低至5%以下, 甚至2%。
什么情况下不传播艾滋病
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
1、握手、拥抱或接吻(深吻除外) 3、使用共用电话 5、开门 7、使用饮水器 9、使用公共游泳池 2、 咳嗽或打喷嚏 4、到医院就诊 6、共餐,共用餐具 8、使用卫生间或淋浴 9、被蚊虫叮咬
性接触的类型
所有未保护的插入性(肛门、阴道、 口腔)性接触,都有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性交过程中都有分泌物的接触(直肠、 阴道、尿道和口腔)。
1、肛交的接受方,被感染的危险最大。 2、未保护的阴道性交,被感染的危险次之。 3、未保护的口交也有一定的危险,尤其是有 诸如牙龈出血、溃疡、脓肿、咽喉感染和 口腔淋病时。
1985年在塞内加尔发现一组健康 人的血清同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有着比与HIV-1更强的免疫学反应。 核酸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与此前发 现的HIV-1十分相似,但又存在不同, 故将其命名为HIV-2。
HIV的结构:
电镜下成熟的HIV-1病毒 颗粒呈现为一高密度筒状核心 及一个脂类病毒外壳。
艾滋病感染者应注意那些事项
1、不要捐献血液、精液或者器官(肾脏、角膜等) 2、通知性伴。避免插入性性接触,否则使用安全 套。 3、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 4、告诉所有接诊的医生或牙医。 5、慎重考虑怀孕事宜 。 6、用敷料覆盖所有的切口或擦伤,直到治愈。 7、不要共用牙刷、剔须刀或锐利的器具。 8、及早治疗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原体的发现
1 、 Luc Montagnier—— 法 国 巴 斯 德 研 究 所 病 毒 学 家,1983年从艾滋病患者肿大的淋巴结中分离到有关病 毒,称之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opathy associated virus, LAV)。 2、Robert C. Gallo——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病毒学 家, 同年也从艾滋病患者的白细胞中分离出有关病毒, 称之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II(HTLV-III)”。 3、后来证明LAV和HTLV-III是同一病毒, 1986年国际 AIDS研讨会上将其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1986年Montagnier 又发现了另一型HIV, 命 名为HIV-2。1983年分离的HIV定名为HIV-1。
整合:以直线DNA形式通过病毒自 身的整合酶,整合入宿主的细胞基因。
转录等:以整合的DNA为模板合 成全病毒的RNA →多次剪接→翻译合
成相应的酶和蛋白→在细胞膜上组装
成病毒颗粒,以芽生形式从细胞中释
放。
HIV-2与HIV-1的基因同源性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