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时安排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完整版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普通⼼理学课程教学⼤纲》第⼀部分说明⼀、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编号:(901003)2.课程名称:普通⼼理学3.总课时:444.总学分:2.5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6.适⽤专业:师范⽣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课程简介《普通⼼理学》是师范⽣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于学院“⼀实⼆⾼三强四会”的⼈才培养⽬标,不仅为学⽣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撑,⽽且给学⽣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学⽣发现、分析和解决⼼理问题的能⼒,为学⽣学会⽣活、学会做⼈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理学》,学⽣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且能够运⽤⼼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后在中⼩学⼯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的、要求和⽅法1.教学⽬的: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系统地掌握普通⼼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理学观念,掌握解决⼼理问题的基本⽅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定的理论⾼度⼜有具体的教学案例,⼒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以适应教学使⽤。

第⼆,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法: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学、团体⼼理辅导等教学⽅法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理现象、⼼理规律在⽣活中的应⽤2.教学难点:⼼理现象的本质、⼼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五、课外作业⾃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理辅导报告1次六、课程考核1.考试⽅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式.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51学时,每周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该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对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等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教学要求,并且熟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而且能够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主讲教师必须具备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以上职称。

(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育心理学》,尚金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应具有校企融合的多家幼儿园可供师生进行考察与实地研究;教材需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等方便教学。

(四)其它条件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教学设施。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内容:心理学基础知识2. 教学对象:高中生3. 教学时间:2课时4.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5.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认知、情感、意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心理学就开始有了初步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分为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和方法。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在教育、医学、管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实用性认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需要更多的生动案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0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在内容的安排方面,注意到本学科的知识经验,同时又尽量避免与后面课程的重复。

大纲包括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包括13章,其中的重点是心理的实质、想象与思维、记忆、需要与情感、需要与动机、人格(气质与性格)等。

并且在授课中补充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发展趋向等内容。

三、授课基本思路本课程的学时分配情况:总学时为48学时,课时较紧,再加上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与自学的能力,因此,对本课程中容易看懂的部分章节,如心理的生理基础、记忆、保持与遗忘,再认和回忆及意志品质等采取以学生自学为重,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来归纳教材内容。

授课的重点是教材中的关键内容和难点。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 .张履祥,葛明贵.《普通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李铮,姚本先.《心理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重点与难点](一)本章重点1 .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二)本章难点1 .心理学的概念2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情绪、情感的内涵二、情绪、情感的结构三、情绪、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类别•、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二、情绪状态的分类三、情感的分类四、情绪与情感的功能第三节情绪理论与情绪调节一、情绪的理论二、情绪的调节[建议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情绪、情感?它们有哪些区别与联系?2 .举例说明情绪状态和情感种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XL0000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系(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部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一、课程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学生众多关键能力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的成人成才成长,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幸福。

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在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生涯规划等方面正确认知,学会珍爱生命,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应对心理危机,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成人成才成长教育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本课程标准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二、课程基本目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知识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2.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3.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4.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恋爱的利与弊,形成对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5.了解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6.了解情绪的产生、情绪的内涵,了解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7.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了解不同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8.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9.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特点、青少年儿童的个体社会化、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等基本知识,全面地认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从事普通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的心理观;(二)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

主要知识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培养;动机与学习;人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学视角,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教育学。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刘学兰等),现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推荐参考书: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3次印刷。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

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6年7月第6次印刷。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运用。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48 学分:3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管理、文秘教育课程代码:B0900023先开课程:无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执笔人:李晓丽审定人:李晓丽修彩波第一部分:理论课程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高等教育各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它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科学性、现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它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是学习者获得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把握当代心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知识体系,也是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所必须夯实的专业基础。

《普通心理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社会、公义务实,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全方位、高素质、服务型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全国各类人群的特殊需要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一般”(general)知识和“基础”(basic)知识, 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诸多基础性概论,初步培养学生客观、严谨、认真、负责的心理学研究态度和工作态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心理过程,理解心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形成过程与作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了解社会成员的心理行为特征,从而为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等打好基础。

此课程的开设也有利于为学习后继课程《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实务》、《心理测量》、《团体心理辅导》打好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个性心理特征几方面的内容。

教师要做好精讲与学生的自学、热点问题讨论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利用相关的心理学教学资料,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教学质量。

大学生心理学课程2学分36学时该怎么分配

大学生心理学课程2学分36学时该怎么分配

大学生心理学课程2学分36学时该怎么分配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合理分配大学生心理学课程的课时,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学课程2学分36学时应该如何分配,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内容安排1.导论课程(4学时)–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认识。

2.发展心理学(8学时)–深入探讨人类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变化。

3.认知心理学(8学时)–探讨学习、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4.社会心理学(8学时)–研究人际关系、集体行为等社会心理现象,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5.心理健康(8学时)–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16学时)–采用讲授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10学时)–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心理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6学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实践操作(4学时)–设置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三、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10学时)–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表现。

2.作业(8学时)–布置相关作业,考察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期末考试(6学时)–设计综合性考试,考查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课程建议1.注意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调控能力。

2.鼓励实践–拓展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实践运用所学心理知识,增强学习体验和实用性。

3.关注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安排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学课程2学分36学时的分配应该结合课程内容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帮助他们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发展和成长。

初中心理学教案70篇

初中心理学教案70篇

初中心理学教案70篇教案主题:情绪管理——做情绪的主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情绪。

4.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内容:1. 情绪的类型及特点2. 情绪表达与调节方法3.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情绪4. 情绪管理习惯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情绪的类型及特点。

二、课堂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情绪表达与调节的方法。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情绪。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绪管理习惯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情绪管理知识(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情绪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情绪管理实践(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2. 学生参与活动,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情绪管理日记(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撰写情绪管理日记,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知识的心得。

2. 学生分享日记,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情绪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知识的实际情况。

3. 学生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关心程度。

教学资源:1. 情绪管理相关书籍、文章。

2. 情绪管理案例。

3. 情绪管理实践活动素材。

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情绪管理知识。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课程编码:310181课程类型:B(理实一体化)开课部门: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规定课时:48一、前言1.课程性质普通心理学是文化事业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该专业的其他必修课的前导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心理学所涉及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情感、意志、能力以及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对现有心理学理论的批判性思考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2.课程定位普通心理学课程是根据文化事业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中的幼儿教师基本工作任务来设置的,同时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必考科目。

是文化事业管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核心课程, 主要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0-3婴幼儿保育、中西方婴幼儿早期教育3.课程设计思路多年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和文化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证明,只有紧紧地依托行业、企业,与其合作,才能培养出切合企业、行业需要的专门人才。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对后续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以及未来就业岗位,广泛开展调研,在邀请幼儿园园长或教育集团负责人对学前教育专业创业典型的职业工作进行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技术,遵循“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领域情境设计。

紧紧围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项目任务中学习各种手工制作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大学心理学专业课程表

大学心理学专业课程表

大学心理学专业课程表第一学期心理学概论(3学分)本课程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研究方法以及各个分支领域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心理统计学(3学分)本课程介绍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学和推论统计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心理学研究分析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涵盖孩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不同生活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

认知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主要介绍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记忆、学习、思维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

第二学期社会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特点。

心理评估与测量(3学分)本课程介绍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心理测量结果的能力,提高心理评估的专业水平。

临床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介绍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治疗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疾病的分类、发展过程以及心理治疗的原则。

卫生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介绍心理学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个体全面健康的重要性。

第三学期实验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能力,提高实验心理学的专业水平。

教育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介绍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涉及学习、记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人格心理学(3学分)本课程介绍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个体的人格特点及其形成机制,培养学生进行人格评估的能力。

心理咨询与干预(3学分)本课程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涉及心理咨询的流程、方法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专业要求和实践要求。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

《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心理学课程代码:020403课程类型:公共课学时/学分:66/4.5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专业修订时间:2012年3月5日课程负责人:郑军课标审批人:李秀梅课程团队:姜晓燕、陈瑶、王学坚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心理学》课程是师范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是教育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基于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突出实践性、应用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培养其组织和实施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从教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观摩、见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熟知小学儿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小学儿童心理学知识,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小学儿童、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2.课程设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基础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的日常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背景,从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出发,关注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联系,强化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今后教育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儿童心理现象,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科学的基础。

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掌握并会结合实际科学解释和应用心理学中的主要术语、概念、观点和基本原理,又能在学习中通过谈话、小组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科学地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了解并解释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具备教育反思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增强对专业的情感,对儿童的了解与热爱,逐步形成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本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小学儿童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用理论来解释和解决儿童心理发展的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为目标,学生学习从教育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索和学习心理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高等教育 《心理学》课程说课

高等教育 《心理学》课程说课

课程目标
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心理学和心理现象以及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
能力目标
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培养能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小学儿童心理特点的能力。
素质目标
具有积极参与心理与教育活动的动机与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课程设计
2
课程理念及思路
课程理念
课程思路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坚持理实结合的理念
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理论学习生活化
学习过程案例化
知识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践化
主要涉及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具体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术语及四种主要研究方法等。
课程内容
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原理模块
实践应用模块
教授新知促理解
总结归纳
尝试叙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征,并且结合教育教学活动论述一下如何利用遗忘规律去增进学生的记忆。
通过传统的讲授法讲解记忆的基本概念、三级加工模型,学生自主阅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内容,播放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视频,学生探究讨论遗忘规律,针对这种规律现象,寻找影响因素,并寻求增进记忆的方法。
《心理学基础》课程说课
01 / 课程定位
02 / 课程设计
03 / 课程实施
04 / 课程资源
说课目录
05 / 课程评价
06 / 成效与反思
课程定位
1
1.《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紧密结合的课程。2.《心理学》也是一门把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应用性学科。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医学心理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探讨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技能,以便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二、课程目标1、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2、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3、学习心理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了解心理障碍的识别、评估和治疗。

5、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课程内容1、医学心理学基础: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感觉和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等。

2、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包括应激、焦虑、抑郁、压力等。

3、心理评估与干预:介绍心理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心理测验等;学习心理干预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

4、心理障碍: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睡眠障碍等;学习心理障碍的评估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5、医患关系沟通技巧:学习有效的医患沟通技巧,包括倾听技巧、询问技巧、共情技巧等;了解患者权利和医生义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试考核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内容涵盖整个课程内容。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旨在介绍心理学的概念、原理和理论,涵盖了人类认知、情感、动机、发展、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提高对人类心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计划地学习心理教案

有计划地学习心理教案

有计划地学习心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的教学重点。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

2. 讲解和示范。

3. 讨论和案例分析。

4. 实践和体验。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1 教师介绍心理学的概念和定义。

1.2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1.3 讨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

1.4 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2.1 教师讲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3 活动:观看心理学实验视频并进行课堂讨论。

3. 第三课时: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1 教师讲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2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3 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实践,设计心理学实验和调查。

4. 第四课时: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师讲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3 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实践,记录并分析心理学应用案例。

六、教学手段:1. 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视频及多媒体教学。

3. 实验器材和工具。

4. 教学案例和实践环节。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

2. 学生的作业和课后练习。

3. 学生自评和互评。

八、教学总结:经过本次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了解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了解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一、课程概述(1节课)
- 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理论- 通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 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
二、认知发展理论(3节课)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 注意和记忆的发展规律
- 智力发展规律
三、学龄前儿童发展理论(3节课)
- 艾里克森发展阶段论
- 佛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
- 亲子关系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四、预期理论与成绩理论 (2节课)
- 维希特预期理论
- 德克勒成就动机理论
- 学习动机与激励理论
五、学习理论(3节课)
- 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认知学习理论概述
六、个性与性格理论(2节课)
- 五大人格因素理论
- 性格发展理论
七、课堂管理与教学策略(2节课)
- 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 不同教学模式与技巧
以上内容仅为初步提纲,具体阐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设计。

心理学教学计划

心理学教学计划

心理学教学计划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个人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一份系统、丰富的心理学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通过这一节,我们可以了解心理学教学计划中的主要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

其次,提供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机会。

最后,鼓励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课程安排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课程安排方式。

首先,将心理学分为不同的专题,例如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每个专题可以占据一段时间来深入探讨。

其次,每个专题中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来传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心理学教学的方法。

首先,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来解决真实问题。

其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分享他们的心理学实践经验,让学生对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评估方式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适用于心理学教学的评估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可以通过写作任务、小组项目和口头演讲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技能水平。

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材选择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教材。

首先,教材应该覆盖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并提供详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释。

其次,教材应该提供实际案例和研究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教材应该易于理解,以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六、实践活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心理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他们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观心理学实验室或相关机构,以进一步了解心理学实践领域。

初中心里课程教案

初中心里课程教案

初中心里课程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心理健康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学会调控情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正确对待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2. 培养学生运用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方法调控情绪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认识情绪的作用,了解情绪调控的方法。

2. 学会运用合理的方法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难点:1. 情绪调控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培养积极的情绪,克服消极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这些情绪对你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情绪调控的方法,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如在面对挫折时,用积极的态度去评价事情,从而调控情绪。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学生小明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

2. 学生分析案例中主人公的情绪问题,讨论如何帮助他调控情绪。

3. 教师引导学生从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总结。

四、情绪调控实践(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情绪调控方法,记录一周的情绪变化。

2. 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情绪调控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课后将继续运用情绪调控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情绪调控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学时)
第一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学校体育心理念,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以及身体健康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

教学重点:1、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交互作用
教学难点:1、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2、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讲授要点: 1、学校体育新理念
2、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2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掌握、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异常的表现和防治。

教学重点: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2、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教学难点: 1、小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2、中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讲授要点: 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2、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异常的防治
3、体育教师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三章学生体育学习动力调节系统( 4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动机;熟悉动机产生的条件,动机因素,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掌握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指导,体育态度特点,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体
育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教学重点:1、体育学习动机的功能
2、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学难点: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讲授要点:1、体育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2、体育学习动机的种类
3、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4、体育兴趣的定义和种类
5、体育兴趣的作用
6、体育兴趣的培养
第四章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4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学习的定义与几种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定义、种类、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与特征,运动知识掌握的过程,练习的定义和条件,迁移的定
义、种类和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条件。

教学重点:1、运动技能的种类
2、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3、专门化运动知觉
4、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
教学难点:1、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2、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
讲授要点:1、什么是学习
2、学习理论的派别
3、什么是运动技能
4、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5、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迁移
第五章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田经运动、体操运动、武术运动、游泳运动、滑雪运动、登山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1、田径运动的特点
2、体操运动的特点
3、球类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1、田径运动的特点
2、体操运动的特点
3、球类运动的特点
讲授要点:1、田径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2、节体操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3、球类运动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六章学校体育比赛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1学时)
教学目的:介绍学校体育比赛对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自尊、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积极作用;分析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以及怎样调整好赛前的心理状态。

教学重点:1、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团体成员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合群、平等公平和竞争等社会观念和行为模式
3、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规律
教学难点:1、学生赛前可能出现的心理状态及表现
2、学生赛中的心理状态分析
讲授要点:1、体育比赛与自我概念、自我效能和自尊
2、体育比赛与竞争意识培养
3、体育比赛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4、体育比赛与良好意志品质培养
5、体育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规律
第七章体育游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体育游戏的概念、分类、特点;体育游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尊循的原则。

教学重点:1、游戏的概念
2、体育游戏的分类
3、体育游戏的特点
教学难点: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遵循的原则
讲授要点: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
2、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必须有趣味性
3、创编和选择的游戏,内容在反映时代的特点的新的科学成就
4、游戏的内容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品德教育
5、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方便教学,简单易行
6、创编和选择的游戏要具有典型性
第八章学校体育中的社会化问题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学校体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学校体育中攻击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

教学重点:1、体育教学中师生交往的特点。

2、影响发展凝聚力的因素
3、攻击性行为分类
4、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攻击性行为分类
2、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讲授要点:1、学校体育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2、学生之间的交往
3、学校体育与团队精神
4、学校体育中的攻击性行
第九章心理技能训练( 6 学时)
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心理技能训练的定义、功能和原则;掌握目标设置技能训练的定作用和程序;掌握表现技能训练的定义、功能和原则.了解注意技能训练的定义、功
能和原则;掌握应用控制技能训练的定义、应急生产的途径和渐进放松方法。

教学重点:1、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2、表象技能训练的理论机制
3、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教学难点:1、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讲授要点:1、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
2、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3、学校体育中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4、目标设置技能训练
5、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6、表象技能训练
第十章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 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了解心理咨询的特点;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掌握心理咨询的各种理论与方法。

教学重点:1、心理咨询的定义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讲授要点:1、心理咨询的概念
2、心理咨询的特点
3、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4、心理咨询在心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一章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2 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及其标准以及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不健康的原理;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表现;掌握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1、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及其标准
2、了解目前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不健康的原因
3、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1、教师的职业倦态及其表现
2、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讲授要点:1、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2、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3、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4、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成因分析
5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6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7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