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渎庙六日行

合集下载

马寨学子游济渎庙

马寨学子游济渎庙

马寨小学:走进济渎,感受历史冬阳高照,彩旗飘扬。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身边的文化,感受历史的厚重,12月2日,马寨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济渎庙景区。

在庙街小导游的带领下,孩子们了解到济渎庙是封建王朝为祭祀水神而建,并且是我国“四渎”庙宇中保存最完整的,随着导游走在御道上,孩子们仿佛自己就是皇帝所派的钦差大臣,那份威严、那份神圣油然而生。

在小导游的介绍中,孩子们还感受到了济渎庙中古建筑的魅力:清源门用材硕大,比例适当,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渊德门与后面的大殿、寝宫为整体廊坊设计;石勾栏是中国目前唯一且保存完整的宋代单勾栏实物……听到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距今至少1800年历史的古汉柏,传说是王母娘娘云游至此,看到这里百姓安居乐业,风景秀丽如画,一高兴将一个仙桃核吐落于此,最终长成参天古柏;建于白虎亭中一眼清泉,传说可以医治眼疾;将军柏是大将军尉迟敬德监修此庙时,曾挂鞭于此……
清泉、古柏;红墙、黄瓦,一处处诱人的美景,一个个动人的传说,一座座承载历史的建筑,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此次活动,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更让孩子们走进了身边的文化,了解了北海历史的厚重,济源历史的厚重。

(马寨小学牛培红李小瑞)后附照片
学生排着队高举校旗和大队旗
四年级学生来到清源门
牛老师带领三四班学生参观
庙街小记者为大家讲解。

济渎庙讲解词

济渎庙讲解词

济渎庙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济渎庙参观游览。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保留有宋、元、明、清历代古建筑,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

解放战争前夕,毛泽东同志在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提供的古建筑名录中在济渎庙上划了两个圈,要求严加保护,所以此庙才得以保全。

济渎庙坐北朝南,是封建王朝为祭祀济水神而建的。

为什么叫济渎庙呢?济就是指济水。

我们济源是古济水的发源地,所以叫济源。

渎是什么意思呢?《尔雅·释水》中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渎的意思就是独流入海的河流,因为古人认识范围的局限性,所以认为符合独流入海条件的河流只有江、河、淮、济。

清源洞府门: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济渎庙的山门,叫清源洞府门,之所以叫清源洞府门,因为历史上,长江被封为广源公,黄河被封为灵源公,淮河被封为长源公,济水被封为清源公,所以祭祀济水神的地方又叫清源洞府,它的第一道门就叫清源洞府门。

它也是一个河南之最,它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牌楼建筑。

该建筑构思奇特,仅由四根大柱顶起了这三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大屋顶,大家都知道牌楼建筑是没有这红墙和这大门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墙和门是民国初年地方政府加固而修建的。

该建筑历经四、五百年沧桑而雄姿未改,堪称奇迹,檐下的华拱采用九踩重昂重翘式(最高为十一踩),由此可见济水神地位之尊(位居诸候之列)。

御道:现在我们大家眼前这条长近二百米的道路叫御道,古时这条路是专供代表皇帝前来祭祀的祭水钦差行走的(我们现在享受的便是正国级的待遇了)。

而文武官员只能分列两侧(文东武西)。

古时在这条路的两侧有几百棵柏树,但民国初年,地方政府为了筹款,把柏树全都砍下卖钱了。

现存济渎庙占地一百三十余亩(约合860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形制,总体建筑分为四大部分,分列在三条纵轴线上。

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为御香院,西为天庆宫,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整个平面布局呈“甲”字形,原因有二:第一,祭祀渎神乃国家级祭祀河神之最高级别,而唯有济水距离都城最近,祭祀最为频繁,暗含雄甲天下之意。

济源的风景旅游

济源的风景旅游

济渎庙济渎庙,座落于济源市区西北济水发源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济水在古时候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朝廷为祭祀济渎神敕建济渎。

唐贞元十二年(796年),朝廷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艰于祭祀,故在济渎庙后增建了北海庙。

经历代增修,逐步形成了规模宏大,布局有序,风暴秀丽的古典园林式建筑群。

该庙座北朝南,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为86255平方米。

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

现有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二十二座,唐至清碑碣石刻四十余通。

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庙内现有我省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明代木牌楼建筑“清源洞府门”;有我省现存时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宋代“济渎寝宫”;有我国唯一幸存的“宋代石勾栏”以及堪称国内孤例的隋“复道回廊”遗址;保留着具有隋唐遗风,神似紫禁城太和殿的“渊德大殿”遗址等等。

庙内的参天古柏,距今1800多年,郁郁葱葱、枝叶繁茂,高达20余米,大可五围。

一为“福柏”,相传为王母娘娘吐纳仙种,吸取济水精气,生根发芽而就。

一为“将军柏”,相传为唐代林将军尉迟敬德监修大庙时,挂过钢鞭,被五代后汉皇帝封为“将军柏”。

有诗云:“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

济渎庙,经过文物部门几年来的整理修缮,使这座北方古典园林建筑群,以其独特的瑰丽景观,悠久历史,恢宏建筑,笑迎八方宾朋到此观光揽胜知识链接—-济水独清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

"渎",中国古语意为独流入海、绵绵不绝,济水以"远朝沧海殊无得,横贯黄河自不浑"成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之写照。

济水是"四渎"之中最为独特的河流。

她的源头在王屋山的太乙池,东穿太行,伏地潜行百余里,至济源城北平地双源重发,涌泉而出,西源为龙潭,东源为济渎池。

天下第一水神庙——济渎庙

天下第一水神庙——济渎庙

38|体丙论人文中原•览胜天下第一水神庙——济渎庙李玲玲——江、河、淮、济四水,古称"四渎”。

位于济源的济渎庙,是古代朝廷为祭祀济水而建立的,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水神庙,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多座济渎庙清源门古建筑。

史载济渎庙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为祭祀济水神而建立的。

济水为古代四渎之一,《尔雅•释水》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礼记•王制》亦载:“其时淮济犹独流入海,故得与江河并列。

”《说苑》卷十八《辨物》曰:"四渎者何谓也?江、河、淮、济也。

四渎何以视诸侯?能荡涤垢浊焉,能通百川于海焉,能出云雨千里焉。

为施甚大,故视为诸侯也。

”在先秦和秦汉时期,济水蜿蜒起伏,独流入海,泽被千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条重要河流。

因此,济渎神被奉为主管人间祸福罪罚的神灵,济水也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山川河流的重要对象之一,世代受人们推崇和信奉。

朝廷对济水清德的推崇和重视,使得济渎庙经历代增修,规模不断扩大,香火鼎盛。

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济渎庙扩建了天庆宫和御香院。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因为北海远在大漠之北,祭祀困难,济渎庙后增建了北海祠,把北海神附于庙内,所以济渎庙全称为济渎北海庙。

此后,经唐、宋、元等朝代不断扩建,明朝时,济渎庙内的建筑已达到400余间。

在建筑规模扩大的同时,历代朝廷对济渎神的封赠也不断增加,祭祀规格不断提升。

唐天宝六年(公人文中原•览胜元747年),济渎神被加封为清源公;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忠护王”;元仁宗时,济渎神被封为“清源善济王”;明代,太祖朱元璋对岳、渎封号进行了一次改革,封济水神为"北渎大济之神”,革去了历代关于岳、渎的溢美之词。

以其本名加封,表明其尊贵地位不可随意加封,只能祭祀。

其实,在济渎庙建立之前,对济水的祭祀就已经存在。

周代时,对济渎的祭祀就已是国家祭祀的重要内容;秦定天下以后,祭祀四渎成为国家非常重要的典章制度,其中,济水名列四水之首;汉宣帝时,对济水的祭礼成为国家定制,“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隋朝时,修建了济渎庙,对济水的祭祀成为国家常礼,祭祀活动开始逐步升级。

黄河故事之五十九:济渎庙(二)

黄河故事之五十九:济渎庙(二)

黄河故事之五十九:济渎庙(二)黄河故事之五十九:济渎庙(二)有关济水之源直通北海的传说也可以从宋代诗人李志全的《游济渎》一诗中得到印证。

水底微茫见贝宫,灵源直与海相通。

雪晴人立冰壶外,春暖鱼游玉鉴中。

鹤反松林巢夜月,神归蓬岛驾天风。

裴公亭上行吟处,佗日重来兴未穷。

既然是地下直通北海,那当然是深不可测了,看看,下一个门就体现了这一点。

临渊门建于元大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298年,为北海神祠的山门,意思是临水之门。

大门两边的对联是:洞府有灵深莫测;西山环秀画难工。

要说建筑有特色,那还数龙亭了,它保留了三个朝代的遗迹,其柱础是宋代的,柱子是元代的,而顶部为明代重修的,从中也看到了历代人们对济渎庙的精心保护与辛勤维修。

龙亭两边的对联是:远朝沧海殊无碍;横贯黄河自不浑。

上联说的是济水泉眼直通北海的传说,下联说的是济水为避开浑浊,从黄河地下穿越而过。

在济渎庙,有两棵古柏。

一棵叫“将军柏”,传说为唐初叱咤风云的名将尉迟敬德奉命来这里监守大庙时,曾经把自己久经沙场的钢鞭挂在树枝上。

五代后汉皇帝为了追念他的功绩,便封此树为“将军柏”。

有诗赞曰:老树何年荫柘黄,至今犹带紫泥香。

材高岂但倚廊庙,岁久还须作栋梁。

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

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

另一棵古柏叫汉柏,也是东汉时所植。

传说是王母娘娘看到济水源头的美景,非常高兴,不小心将口中的桃核吐到了此处,结果桃核吸收济水精华,竟然长成了这株参天古柏。

有诗赞曰:汉家何人留此柏,王母桃核生磐石。

伏流千里养根株,脊土百年长寸尺。

济渎庙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同时也是一座精美的北方园林。

玉桥横跨,亭台交错;红色的古墙,绿色的河柳;清澈的泉水落入雪白的云朵,哗哗的水声引来黄鹂的啼鸣;走在其中如行瑶台,看在眼里如梦蓬莱。

尤其是清晨,一缕霞彩悠然地落在清澈的池里,慢慢地,水雾升腾,像一层薄纱将一座座亭台楼阁笼罩起来,若隐若现。

这就是被列入济源九景之一的“济渎晨霞”。

古代名诗人关于济渎庙的诗

古代名诗人关于济渎庙的诗

古代名诗人关于济渎庙的诗
济渎庙,古代祭祀河神的庙宇,历代文人墨客为之题诗赞颂。

以下是一些古代名诗人关于济渎庙的诗:
李白《济渎歌》:
济渎河神在,神助舟人游。

神来凉风起,水涨舟自浮。

神去波浪静,天晴日色好。

神祇保此地,永隆乐无忧。

杜甫《登济渎庙》:
渎水悠悠近,河祀历世传。

桑麻人事少,风景道心鲜。

舟楫呼童子,蒲策入渔船。

神威洒涟漪,怪石接烟烟。

白居易《过济渎庙》:
临岸绿波急,济渎神轮轻。

扁舟持楫去,莲叶荡船行。

水满栏桥断,天空浅浪平。

瞻仰河神像,虔诚始暂停。

王之涣《济渎庙》:
清波浅水长,古庙神灵扬。

白鹭点银翅,红莲带翠妆。

舟行汀影动,人话雁声凉。

何事诸侯会,千秋传圣方。

济源的济渎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

济源的济渎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

济源的济渎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那些被忽略的济水文化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25 04:01作者: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济水(又名泲水、沇水)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只有专家学者或文人雅士才会偶尔提及她昔日的荣光。

即便山东的几个地名如济宁、济南、济阳,是拜济水所赐而得名,年轻人知道济水的也不会太多。

但在河南济源,这个因济水发源地得名的城市,人们没有忘记济水,有关济水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依然活在广大民众的口头上、心灵里。

济源市济渎庙内的清源门刘炳强摄/光明图片历史上的济水:四渎之一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的王屋山,东流至温县,南注黄河,与黄河同流,东行十余里,在荥阳北,出黄河,汇为荥泽(今已湮没)。

此即所谓“南泆为荥”。

再经原阳南、封丘北、菏泽南、定陶北,东入菏泽(今已湮没);再由巨野县柳林镇北境出菏泽东北流,于巨野县西入大野泽(今已湮没);再由巨野县东北出大野泽,过梁山东,北流至东阿县东,经平阴县北、济南城北,东流入海(故道大多成为今天的小清河)。

当时在原阳和巨野之间,济水还分为南、北两个支流,一并汇入大野泽。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济水“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

历史上,济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河。

早在周朝,就被列入“四渎”,享受朝廷的高规格祭祀。

据《史记·封禅书》:周代,“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四渎者,江、河、淮、济也”。

就是说,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一样,被列入四大河流,享受周天子的祭拜。

秦一统天下后,名山大川的祭祀常态化,崤山以东祭祀的大河只有济水、淮水。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郡临邑县(今山东东阿县)有泲庙,设于古济水旁边。

隋唐以后,济水流经的济源、荥阳、原阳、曹县、定陶、菏泽等地都建起了济渎庙。

就连不是济水流域的山西南部,也有不少济渎庙。

考古中的济水: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在春秋以前,黄河自荥阳以下,大体沿着太行山东麓北流,在今天津一带入海,大陆泽以下,还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加上干流自古以来就多泥沙,“善决、善徙、善淤”;倒是济水,为古人生活的理想之地。

初二记事作文《济渎庙会》450字(总7页PPT)

初二记事作文《济渎庙会》450字(总7页PPT)
初二记事作文《济渎庙会》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 是充实的生活。
再见
2019年7月30日星期二
初二记事作文《济渎庙会》
神像 又往前走,两边的
像是守卫,
高大威猛。我们继续走着,啊,什么
味道?烤肉串、羊肉泡馍、
臭豆腐、过桥米线等风味小吃…..
妈妈说吃多会更胖,只好稍稍尝
一些了……我看见,妹妹拉着爸
爸往前走,很急的样子,哦,原
地方 来是妹妹找到了好玩的
,有
小火车、能蹦床、有海盗船、
还能看动物……真是一个游戏嘉
年华乐园!
关键词:神像,味道,烤肉串,羊肉,
臭豆腐,妈妈,妹妹,爸爸,样子,地方,火 车,海盗船,动物,游戏,乐园,往前走,像 是,守卫,继续,看见,找到,好玩,蹦床, 很急。 词语:神像 拼音:shénxiàng 解释:见“神象”。
初二记事作文《济渎庙会》
之后我们又绕到了长生坛,据文
献记载,长生坛为历代朝廷祈求
初二记事作文《济渎庙会》
潮水 你挤我,我挤你,像
一样推
人流 着我向前走去。我们随着

入庙会。上万只红灯笼将
济渎庙点缀的焕然一新,特别是
那御道的灯笼长廊最喜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眼球。咦!他们在干嘛呢?我
妈妈 拉着
的手凑过去,原来是在
猜灯谜,小朋友最开心了,
奖品 因为猜对了可以兑换
哦!
关键词:潮水,人流,庙会,红灯笼,
初二记事作文
济渎庙会
450字
又是一年灯火时,济渎庙里
热闹哩…(大年初一至大年十五,正 是人多热闹时)
刚到门口,路两旁琳琅满目的
物品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各式 各样充满“年味儿”的小商

济渎庙与济水崇拜

济渎庙与济水崇拜

《尔雅·释水》曰:“江、河、淮、济为四渎。

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史记·殷本纪》引《汤诰》载:“大禹治水,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有关史料称,到了唐代,四渎又略作调整: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

古人认为,凡能出云为风雨的就是水神,对其都应该敬畏有加,立庙祭祀。

因此,从商周开始,“四渎”之神就作为河川水神的代表,年年接受来自君王和民间的祭祀。

水神敬仰来源于自然崇拜。

总体来看,这种自然崇拜中,济渎庙以及济水崇拜尤为突出。

一、济渎庙济水崇拜影响广泛,济渎神信仰源远流长。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史志碑记,发现仅河南、山东、山西、河北4省40多个县(市),史上曾经存在过60处以上济渎庙。

这些济渎庙分布地域很广,而且许多并不在济水故道。

为叙述方便,按《禹贡》《水经注》对黄河与济水河道的描绘,我们以济水源头、黄河北岸、黄河南岸以及域外四个部分,大略介绍一下分布在各地的济渎庙。

(一)济水源头济渎庙济水之源的河南省济源市境内现存两座济渎庙,一座位于济源市内庙街,一座位于沁河北岸的东逯寨。

在中原各地现存的济渎庙中,庙街的济渎庙建筑规模最大。

庙街济渎庙全称为济渎北海庙,坐北朝南,现存各代古建筑130余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意为“甲天下”,现存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渊德大殿遗址、拜殿遗址、济渎寝宫和临渊阁、龙亭、灵源阁、北海祠遗址等。

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天庆宫玉皇殿、长生殿和御香院广生殿、接官楼,以后唐、宋、元、明各代均有修葺。

至明代天顺四年(1460年),济渎庙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左有御香院,右有天庆宫,庙宇达到400余间,占地总面积为500多亩,规模宏伟,十分壮观,被誉为“中原古建筑博物馆”。

(二)黄河北岸济渎庙唐宋明清1000多年,济水一直具有显著的灌溉功能,与济源相邻的各县普遍受益。

游济渎庙

游济渎庙

游济渎庙54号记者王盼二零一一年四月九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我们丑小鸭和夕阳红记者团赶赴济渎庙采风。

早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汽车,一路上,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像绿色的地毯;柳树伸展着柔软的腰肢随风起舞;远处,一片粉红的桃林,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就到了济渎庙。

我们迫不及待的下了车,首先看到的是一对卧在庙门两边的一对石狮子,威武极了,像在捍卫着自己的领土。

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高高的门槛,跨进大门,到处是烟雾缭绕,充满了神秘感。

我看见了一个高高的大鼎,黑色的,样子像宝塔,壁上刻着几条龙,栩栩如生,左边是一棵高大的松树,这棵树有20多米高,我们两个同学拉着手才能勉强保住它,它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依然生命力旺盛。

抬头看,只见它枝繁叶茂,苍劲有力,细看,这棵树上有许多小疙瘩,树梢歪向一边,像仙人指路一样,指着济渎庙的大门,好像告诉我们:“那里是出口。

”让人不觉对它起敬。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大殿,里面有许多神像,姿态各异,形态逼真,许多游人在烧香祈福,保佑家人平安。

出了大殿,看见一棵许愿树,枝叶繁满,树冠像一个大扇子,上面挂满了红色的平安带。

据说,只要心诚,在树下许的愿就会实现。

我也默默许了个愿,希望它让我的梦想成真。

然后我们又看见一只乌龟驮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满了碑文。

大家觉得有趣极了,纷纷在乌龟前合影留念。

我们又来到寺院的后边,只见一个小小的人工湖,上面有座小桥,游人们在桥上游玩、嬉戏。

我们正玩得高兴,记者招待会开始了,小记者们纷纷向负责人提出自己的问题,那位叔叔耐心给我们进行了讲解着。

“集合了!集合了!”领队老师向我们发出指令,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济渎庙,今天玩得真开心,而且还学到了知识,真想再去那里玩一次。

“话说济水”征文祭祀济水之圣殿——济源济渎庙作者:段允生

“话说济水”征文祭祀济水之圣殿——济源济渎庙作者:段允生

“话说济水”征文祭祀济水之圣殿——济源济渎庙作者:段允生话说济水,不能不说济渎庙。

因为,它是为祭祀济水而建的。

我之所以在“济渎庙”前加上“济源”二字,是因为其它地方也有济渎庙。

比如,河南省的原阳、新乡、荥阳,山东省的曹县、定陶、菏泽,山西省的孝义、长治、凤台、高平,都有济渎庙。

我之所以只说济源济渎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次要方面是因为,我仅从书上知道其他地方有济渎庙,而没有去过;我在济源济渎庙里读的高中,从济渎庙投笔从戎,解甲还乡至今每年都要去济渎庙几次,还写过一篇题为《我迷恋的济渎庙》的游记,有5000多字,自以为是较为全面的济渎庙导游词,摘要刊登于2019年4月24日的《济源晨报》。

主要方面是因为,其它地方的济渎庙大部分不在济水流域,且建于明清时期,而济源的济渎庙建在济水的源头,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比其它地方的济渎庙建的时间更早、距离济水更近。

济源的济渎庙,不仅比其它济渎庙,而且比另外三渎流域的祭水神庙,保存得都更加完整,规模更宏大。

济源济渎庙的修建,缘于济水崇拜源远流长。

史前时期,济水和长江、黄河、淮河一样,都是独流入海的大河。

从黄河与济水的历史变迁看,在黄河南流的远古时期,以华夏文明所依托的主要地域而言,在太行山以东的河南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和山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古代先民赖以生存的水系主要是济水。

只是到了夏代以后,黄河改道北流,才形成黄河与济水交汇的格局。

因此可以说,是济水和黄河共同哺育了华夏文明。

所以,在春秋时期,祭祀济水的规格是和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并列的。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这四个诸侯小国都在济水流域,任国在今山东济宁,宿、须句在东平湖东岸,颛臾在泗水附近。

这四个小国共同负责掌管太皞伏羲氏和济水神的祭祀并朝贡中原,足见济水在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称帝后,重新颁布了天下名山大川的序次和祭祀规格,济水名列四渎之首。

济渎庙济水简介

济渎庙济水简介

济渎庙济水简介济渎庙、济水文化简介一、景区概况济水源头济渎庙,是济水文明的一座耀眼丰碑。

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历代朝廷祭祀济水的皇家岳渎庙宇,是与“五岳”同尊的皇家祭祀圣地,是现存规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古四渎庙宇。

作为历代朝廷祭祀济水的皇家庙宇,济渎庙坐北朝南,占地86255平米,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整体由四组建筑有机组成,浑然一体,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左有御香院,右为天庆宫。

平面布局呈独特的“甲”字形,蕴含“灵龟探海”之意;前方后圆,象征“天圆地方”。

济渎庙保存有宋、元、明、清历代古建筑,被专家誉为“中原古建筑博物馆”。

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亭台楼榭,交相生辉,不仅是古代祭祀胜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

1996年11月济渎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渎庙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济源市区西北2公里处,地处北纬35°06´,东经112°34´,坐落在“牛角川”〔古称玉川〕平原上。

门前济渎大街为市区主干道,正西达济源火车站。

济渎庙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周围名胜古迹丰富,形成以此庙为中心的古代历史文化圈,具有很好的开展文物景区的优越条件。

济源属南温带亚干旱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4.3℃。

年降雨量654.3毫米。

二、景区资源情况济渎庙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是历代皇帝崇祀祭典的五岳四渎之一,属于全国性的大型古建筑群之一,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价值。

〔一〕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古代崇祀名山大川,数千年来形成一个历史的传统。

《史记封禅书》载:“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大川,……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二。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

”可见此时虽崇敬山川,但非五岳四渎之定数。

到西汉武帝刘彻时,才把江、河、淮、济四水定为“四渎”,即东渎淮河,南渎长江,西渎黄河,北渎济水。

《尔雅·释水》篇解释称:渎者“发源注海”之大河。

济水发源于济源西北王屋山主峰天坛山西崖下之太乙池,山泉潜流东去称作沇水。

参观济渎庙与奉仙观——豫鄂自助游(12)

参观济渎庙与奉仙观——豫鄂自助游(12)

参观济渎庙与奉仙观——豫鄂自助游(12)9月10日早上3、4点钟就开始下雨,雨势不小,把我都吵醒了。

原计划今天去小背沟风景区,小背沟在由海变山过程中,形成了罕见的火山熔岩上覆盖海相沉积岩的地质奇观,满沟的五色石千姿百态地点缀其间,大的如楼宇,小的似鸟卵,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彩石谷”。

正是这些规模宏大、奇形怪状的五彩石,给古人以遐想,便演绎出了一部壮丽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和“女娲抟土造人”的创世神话。

由此,小背沟被评为“中国女娲神话之乡”。

加上清澈的溪流在墨绿色的火山基岩上奔腾跳跃,巨石相间,潭瀑相连,山水相依,风景特别美。

今天下雨赶过去,能见度有限,估计看到的是一片白雾茫茫,就没有什么意思。

决定改变行程,雨天放弃游览山水风光,改为参观人文景观,就在城里游,游览济渎庙与奉仙观。

01 来的济渎庙的山门前,此山门又称清源洞府,拍摄时间8:11分。

济渎庙,因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

相对于黄河水的浑浊,济水以清名扬天下,唐代济水神被册封为清源公,宋代被册封为清源忠护王,元代被封为清源善济王,屡次加封,都离不开“清源”二字。

明代重修庙宇,朝廷便以清源洞府命名济渎庙的大门。

该庙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平面布局呈“甲”字形,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总面积达八万平方米,现存宋、元、明、清历代各式建筑二十九座,唐至清各代碑碣石刻四十余件。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中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02 走近济渎庙,可以看清匾额“济渎庙”和楹联。

楹联是:位尊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

济渎庙供奉的自然是济水神,古时天子祭祀五岳四渎,其中的四渎指的是四条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即南渎长江、西渎黄河、东渎淮河、北渎济水。

如今长江、黄河、淮河依旧奔流,只有济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被人遗忘。

但是,祭祀济水之神的济渎庙还在,因济水而命名的城市还在:济源、济宁、济南、济阳、菏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济源济渎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济源济渎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篇):济源济渎庙济渎庙位于中国河南省济源市济渎大道,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贞元十二年(796年)在济渎池后建北海庙。

现存建筑可分为四组: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西为天庆宫,东为御香院,占地总面积86255平方米,共有宋至清代建筑23幢。

1996年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源于济源的济水,是我国历史上一条独立入海的水系,长时期(长)江、(黄)河、淮(水)和济(水)并称,是著名的“四渎”之一。

同五岳独尊的泰山一样,受到历代帝王的隆重祭祀。

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为祭祀济水神颁诏在济水源头修建济渎庙。

为了祭祀需要,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朝廷又将当时的轵县北部划分出来,专门设立了济源县,接待朝廷祭祀。

济渎庙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济渎庙围墙极为独特,呈前方后圆,象征着“天圆地方”,这与古时皇帝在圆形天坛祭天,在方形坛上祭地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古人对宇宙世界的基本认识。

济渎庙整个平面形状又像一只大乌龟趴在地上,坐北朝南,南部甬道略偏微偏向东南,蕴含着“金龟卧地”、“金龟探海”的寓意。

济渎寝宫建于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单檐歇山造,是济渎庙中文物价值最高的古建筑。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是河南省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

1936年,古建专家刘敦桢考察时评价寝宫说:“此殿檐柱粗矮,斗拱雄巨疏朗,屋顶坡度平缓,无一不是宋初建筑的特征”是河南省唯一逾千年的单体木构建筑,在全国宋代木构建筑中占有一定地位,为研究宋代早期建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渊德大殿为济渎庙主殿,建于北宋初期,历代重修,规模宏大。

据明天顺四年《图志碑》,渊德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宏伟壮观。

两侧有配殿,东为元君殿,西为三渎殿。

渊德大殿与其后的寝宫以覆道回廊相连接,构成“工”字形布局,为宋金元时期建筑的典型做法。

清康熙皇帝题写“沇济灵源”,乾隆皇帝题写“流清普惠”,悬于殿前。

惜清同治六年该殿被捻军焚毁,基址犹存。

拜谒济渎北海诸神

拜谒济渎北海诸神

拜谒济渎北海诸神拜谒济渎北海诸神第二次到济源,来到济渎庙拜谒了济渎诸神。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是一座景色秀丽的古建筑群。

济渎洞府庙门前有一楹联道出济庙的地位:“位尊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

整个庙区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呈甲字型布局。

沿中轴线行,走过百米甬道至“清源洞府门”,这是一座明代木牌楼建筑,门楼壮阔,上书一联:“天开洞府丹霄近,地涌灵泉碧海通”。

过清源门,见西侧砖台基上有赑屃驮一通巨大的石碑—大明诏旨碑,上刻明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祀祭诏。

碑镌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通高5.5米,宽1.7米。

碑文字体工整,遒劲有力。

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统一岳镇、海渎、各地城隍以及历代忠臣烈士的神号,特颁布此圣旨:“五岳之神: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五镇之神: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嵇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元闾山之神。

”“四渎之神:北济水、南大江、西大河、东大淮。

”“四海之神: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御笔亲封。

东侧台基原有元朝皇帝的诏旨碑,1941年遭日军飞机轰炸时被炸成碎块,驮碑的赑屃也被炸的面目身躯全非了。

沿中轴线行至渊德门,门楼联曰:“渊清沉日月,德广聚晨霞”。

入门西边不远有一千年古柏,据传此柏树身上聚集了济渎庙内的精、气、神。

相传此处原为一巨石立存,后有一菩萨吐纳仙种,留下一枚核桃,吸取济水精气,生根发芽而就,长成此柏。

后人流传,绕树三匝,可祈福保平安。

于是人称此柏为“福柏”。

前行来到济渎神安寝之所—寝宫,宫殿巍峨,门前一副楹联:“河神高枕农无患,黎庶安康民长歌”。

道出民之心声。

寝宫内几尊泥塑,供奉济渎大神。

转之宫后,几通石碑,其中一通刻记下今人修茸及历代修缮的经过,一通记载下济水、北海之史实:禹贡篇载道流东流为济水,三起三伏,独流入海,与江、河、淮并称四渎。

隋开皇二年建庙,唐时封济水神为清源王,因北海之神远在大漠外,祭祀不便,随在济渎庙又建北海祠,封广泽王。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一、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首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文物大市。

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目前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948 余处,其中济渎庙、奉仙观、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渎庙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水神的场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渎古建筑群,庙内碑碣石刻,是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皇家祭祀、名人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的小北海是济水东源。

延庆寺,济水西源龙潭旁边,“龙潭夜月”被誉为济源九景之一。

寺院里的舍利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寺内环境优美,人文故事丰富。

奉仙观主殿三清大殿大胆豪放的建筑手法,非常罕见。

立于院内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记述了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勋,更是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

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片、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手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示评比等学习方式,探秘济水成因、济水水系,了解古建筑特色、碑刻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了解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研学线路西关学校--- 济渎庙--- 珍珠泉--- 延庆寺--- 龙潭泉---- 奉仙观--- 西关学校三、适用学段小学四五六年级四、课程主题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五、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研学旅行之安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济源九景之济渎晨雾》《济源九景之龙潭月夜》,增加学生对济渎庙内景色和龙潭泉月夜景色的了解和喜爱。

3.通过查阅有关济水之源的资料、实地察看济水东源-- 济渎小北海、珍珠泉、济水西源—龙潭泉,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济水水系及济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渎庙六日行
15年前,我曾经被邀请去哈尔滨的阿城市松峰山修建金辽时期的古建筑“海云观”和“道士墓”以及其它古建筑。

在松峰山的海云观那里我结识了,不少道教门里的许多出家的道士。

在那段日子里有幸认识了一位知识渊博的道长。

从认识了之后,就使我一直很难忘却的一位让我时常在内心挂念的道长“祁天凡”道长。

自浙江出差之后,只休息了一天我就立即到达济源庙。

到达济源市的济源庙已经是下午的3点钟了,走到道士居住地临近之处。

走出一位身穿朴素衣裳的道长,走进前后方才认出正是祁天凡道长。

虽然,已有15年没有见面的祁道长风采依旧。

见面之后,我与祁道长热情地说起,当年东北阿城市松峰山“海云观”之事。

又提起松峰山“九天玄女殿”的开光盛况仪式。

想起当年我与祁天凡道长交谈的许多往事就如同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再相互短暂的交谈之后,祁道长十分热情地带领我到庙宇里,介绍起了济渎庙的历史与由来。

济源市的由来是由济水发祥地而得名。

古代的时候济水、长江、黄河、淮河这四条江河并称“四渎”。

距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祁道长继续讲:“济渎庙就坐落在济水的发祥地之上。

从隋朝开始为祭祀“济渎神”而建造此庙”。

一边听着祁道长讲一边偷偷观察着,多年不见得祁道长……我与祁道长虽然多年未见。

然而,道长依然是当年的语言流畅,依然是当年的那样知识渊博使我受益颇多。

其实,我与祁天凡道长的结识时间并没有很长时间。

然而,他的学识和知识广博,让我对这位道长确留下了很深刻、难忘的记忆。

15年前的祁道长可以说具有“仙风道骨,风度翩翩”的风采。

那时,祁道长英俊潇洒,语出惊人。

无论是谈论道家所学、所研之事。

都具有他个人的独特的思想境界与高深语句论点。

同时是那样的耐人寻味和深入人心的积极思想,总是有着激励人们向上的一种精神。

在此次看望祁天凡道长的日子里,我很是有幸的赶上了一次庙宇开光仪式。

此处是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漭河口的一座再庙宇原址上重新修建的道教庙宇。

开光仪式之前,应庙宇举办方之邀请。

我与祁天凡道长到漭河口克井镇白涧村玉皇岭庙,会见主办开光仪式的负责人。

深入讨论开光仪式的相关事宜。

祁道长给主办方人员讲解“庙宇开光”仪式的步骤、注意事项。

耐心讲解道教文化在中国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庙宇开光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好的“节日”盛况的乐观感受。

使得,通过“开光”仪式,正确引导民众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认识。

积极推动民众热爱祖国、积极使民众通过参加正确的宗教活动,产生热爱中华民族宗教文化、热爱祖国山河的愿望和产生一种积极参与民族宗教的心里。

准备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着,有人问祁道长:“这次活动您登坛吗?”祁道长轻轻地回答:“还是把机会让年轻有为的道士吧,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锻炼一下,我只想做一些辅助性的指导工作就行了。

不然,当我老了以后他们还得不到锻炼的机会,总是不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本领,那就是我的过错了”一番话说的众人心存仰慕之情。

我一时间久久看着这位“备受尊重”的道长。

在他的内心世界,永远心系中华民族的道教事业,心系祖国的民族文化。

积极推动年轻的道士们有更多的良好锻炼机会,诚心诚意的关怀、培养年轻道士的学识的增长、积极热情地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与发展。

祁天凡道长就是这样一位勇于甘心担当“底色”的人(道长)、勇于甘当(绿叶)陪衬的德高望重让人们敬重的“道长”。

在漭河口克井镇白涧村玉皇岭庙宇,举办开光仪式活动之前。

祁道长积极的、耐心的、以身作则主动辅导、告知年轻的道士们。

他对每一项准备工作都要细致入微做到事事察看、事事监督。

对每一个道士的服装、用具都一一检查和指导。

查点每一件“开光”所需要的工作用具和工作具体内容。

做到要对河口克井镇白涧村白龙岭民众负责、对老百姓的各种所需的要求给予最大能量的满足。

体现了他对宗教工作事无巨细的认真负责,显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道长的崇高品德以及他对宗教事业、宗教信仰的正确深度理解。

祁天凡道长和庙宇开光活动举办人协商,漭河口克井镇白涧村玉皇岭白云观“开光”仪式定于2016年阴历2月18日上午正式举行。

现在的漭河口玉皇岭,以前不叫玉皇岭。

在早以前这座岭叫做青龙岭,后来由于山顶的最高峰的庙宇遗址复建了“玉皇殿”而得名。

玉皇岭山路坎坷,盘山路蜿蜒崎岖。

前两天祁道长与承办方的负责人商量订在阴历二月十八的上午8:30分在济渎庙集合,由举办方来人、车接我们到玉皇岭。

但是,道士们到了那天上午大家等了许久一直不见来人接道长们,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众人们等待着十分焦急。

在一旁祁天凡道长确一再安慰大家再等等。

到了上午9:30分接人的汽车才到济渎庙门前。

大家见到接人的汽车不同的就问,怎么来晚了。

来人……。

济渎庙到达玉皇岭白云观起码有18公里左右。

汽车行进需要35分钟的路程。

崎岖的盘山公路汽车行进了十几个弯道,有时汽车还要加足马力向高坡爬行前进。

汽车停在了距离庙宇几百米的一个山路口的临时停车场,大家赶忙下车一个劲儿的忙碌。

有的忙着拿工具、有的忙着拿所用的鼓乐、服装的必备品。

一下车大家抬头望去,眼前出现一座山梁,在庙宇就坐落在大家眼前的山梁的最高端。

山道之上来来往往参加“庙宇开光”的民众络绎不绝,他们纷纷朝着山上的玉皇岭白云观庙宇攀登。

当我们来到山梁之上的时候所看到庙宇前站满了前来参加的老百姓,他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相互交谈着;他们每个人都身穿崭新的服饰相互之间的热情是我很多年没有看到的情景了。

漭河口玉皇岭白云观的地理环境非常好。

在玉皇岭的庙址周围环绕着三面崇山峻岭,庙的四周的山势形成一个马蹄形状,岭的南面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开阔地。

在环绕山岭的东西向,横跨一道极为险要的山岭。

庙宇正好坐在这道山岭的中央位置,就很像一个太极图的图形,庙址就坐落在太极图的正中心。

从风水角度看是一个极佳的环境与场所,在山脚之下有两道山泉分东西两侧环绕着向山口会聚。

山环水抱必有好气场。

在玉皇殿后面是一道绝壁悬崖,犹如刀切釜劈一样的高耸入云端的横跨于东西山岭之间,悬崖峭壁之下便是漭河口水库。

每年开这里游玩的旅游者络绎不绝,登山踏青、观山泉赏绝佳之美景。

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现有玉皇岭上的庙址面积不是很大,庙宇坐南朝北,东西并列着新建玉皇殿和庙宇旧址。

上午10多我和祁道长及道士们才登上玉皇岭白云观前的场地,开光仪式正式开始。

开光仪式在祁天凡道长得精心指挥下、再众多老百姓热烈赞扬中,进行了2个多小时才告结束。

“开光”仪式与神像装藏仪式进行得很缜密、精彩、很圆满也很成功。

祁道长和道士们通过“庙宇开光”的盛况仪式,给玉皇岭的老百姓送去了美好祝愿、和平与吉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