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焦点透视
佛罗伦萨画派透视法文化精神阐释论文
佛罗伦萨画派透视法的文化精神阐释摘要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运用科学探索视觉世界的法则,以焦点透视法强化现实的错觉。
本文以佛罗伦萨画派透视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透过经典绘画作品展示位置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呈现当时西方绘画透视法的文化精神面貌。
关键词:透视展示位置思维方式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以佛罗伦萨画派为代表,诚如贡布里希所说:“瓦萨里(giorgio vasari)在1546年起撰写的《艺术家列传》中,描述的其实是佛罗伦萨的艺术史,他在大肆褒扬佛罗伦萨画家之际,其他地区的画家被忽视了。
受到其言论的影响,佛罗伦萨画派遂被认为是再生的艺术代表,而且意大利艺术的地位也凌驾北方艺术之上。
”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利用历史上已有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形式创造新的艺术风格,既传承了古希腊罗马艺术家采取一个固定视角追求视觉真实的透视法,又通过艺术家的努力探索,面对传统题材,寻找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表达方式,再次重视观察实际物象及三度空间的表现。
伴随着时代科学的进步及人文思想的进步,艺术家开始依照个人的见解及表现方式开始研究构图上的、光线上的、色彩上的、笔触上的、人体比例上的以及透视学上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艺术理论家兼建筑师阿尔贝蒂(alberti)在《绘画论》(de pictura)一书中首次提出绘画的“数学”基础即透视的原理,认为艺术家通过运用透视法则可以理性地解释和再现自然,从而奠定了文艺复兴美术科学技法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初,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曾经在《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法》一书中,同样把西方文艺复兴时代以来画家所采用的透视法称为科学化的“焦点透视法”,并且这种透视法后来成为了一种习惯,支配着后来20世纪以前各个世纪的艺术。
本文论述以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透视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透过绘画作品展示位置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呈现当时西方绘画透视法的文化精神面貌。
浅析中国画之散点透视画法
浅析中国画之散点透视画法作者:周云莉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1期摘要:所谓的焦点透视,其实是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规律的艺术运用,在一副画面中,只有一个特定的消失点来表达认知中的物象,而中国画使用的就是散点透视,它不受视觉空间的限制,画面中常出现多个观察点的视域集中表达在一张画面中的表现形式。
现在很多人认为散点透视其实就是没有透视观念、不懂透视原理的前提下画出来的画作,而后来,人们为了给中国画找到一个合理的透视形式,将其命名为散点透视。
关键词:透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1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的依据艺术作品都是用来供鉴赏的对象来进行欣赏,鉴赏对象的艺术追求和视觉需求对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画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那么这套评价体系必定会去影响和促成中国画的形式,从而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透视构图的画法。
在中国画中也是有自己的规律,这个规律也是在中国画中不断地被强化,也正因为这个自成一体的透视构图画法不断成就了中国画这一独特画风。
我们来逐步分析下:(1)特殊的透视画法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在一个画面里面呈现出来。
(2)为中国画非写实手法找到一个支撑点,即中国绘画基本是表现物象的“神韵”,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画追求的是意境,本来就需要超脱于技术之外。
(3)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的一种文化追求,中国画更加注重自娱自乐的消遣和抒情,甚至是志同道合朋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4)在中国画中,并不把像或者逼真的作品奉为至高境界。
因为在中国文化精神里很提倡一种“化”的思想,意在指将去其形而留其神。
那么留其神即是指留其精神面貌,也反映在中国画追求画面精神传递之中。
反过来看现在西方的画作,特别是很多具有开创性的画派如抽象派,也是不以画的逼真和像作为衡量艺术境界的高低。
主要是以作品所传递的精神和反映丰富的内涵来评论艺术的价值。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三教”改革方向的探索
焦点透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三教”改革方向的探索周澳铭,刘正,张馨月(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2)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体形式,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也悄悄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而进行了专业的广告设计和制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很大。
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在分析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员”,“教科书”和“教法”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三教”改革的方向。
全媒体背景下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关键词:全媒体;三教改革;教学模式;教学生态一、全媒体时代的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新媒体的出现对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人们寻找信息”到“信息寻找人们”。
“那个时代。
习总书记在2019年3月16日出版的《 《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01030010的重要文章。
习总书记在本文中强调,促进媒体的综合发展和建设全媒体已经成为主题:全方位媒体的建设不是建立一种新的媒体形式,而是整合各种媒体,从媒体行业的应用水平来看,全方位媒体是指使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和网站,文本信息,声音,视频,动画,网页等媒体信息通过集成的Internet,广播电视网络和电信网络进行传播,因此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电视获得信息,计算机,移动电话和其他终端,随时随地任何您想要的信息。
二、广告设计与制作的现状广告设计与制作可以说是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资深人士,但这种成熟的专业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逐渐暴露出其在原始教学模式中的不足。
(一)“教师”方面首先,随着近年来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数据,指出“我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总数不足,师生比例不达标。
1。
近30的大学的师生比例超过23:1”。
其次,根据调查,广告设计和制作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和年龄是不合理的。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5手绘校园风景 教案设计
手绘校园风景教学设计课题:《手绘校园风景》教学对象:全日制初中一年级授课教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授课类型:造型表现授课时间:三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将焦点透视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进行讲解,通过对消失点的使用来讲解正确的透视构图,让画者的画面更有合理性达到将眼睛所看到的物象更准确的表现出来。
通过作品《林间小路》的画面及相关配图导入认识视觉现象里的远近关系,如:近高远矮、近宽远窄、近大远小等现象。
讲解认识视觉现象及人眼与画面的关系,学习正确的视觉现象作品展示。
本章节的教材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焦点透视之平行透视:着重讲解认识什么是焦点透视,什么是平行透视,学习消失点、视平线、消失线的运用以及掌握“平视”“俯视”“仰视”;第二部分焦点透视之成角透视:主要学习什么是成交透视,成交透视的两个消失点的使用,学会成角透视里的物象“平视”“俯视”“仰视”的表现;第三部分:手绘校园风景练习:通过焦点透视的学习,进行实地的手绘校园风景练习:由教师带队,每小组都有小组长配合老师管好纪律、卫生、安全等情况,共分5~6小组在校园内找到画点进行画图。
让同学们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什么是焦点透视2、平行透视3、成角透视(二)、教学难点:1、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2、消失线:横线与垂直线的确定与平移使用,以及横线与垂直线和消失点的关系。
3、实景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确定。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焦点透视,认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2、学习手绘校园风景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焦点透视的认识,学习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绘画方法。
2、循序渐进先认识后练习,先从一个消失点的使用再到两个消失点的使用,再到能够独立手绘风景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让同学们学会正确的视觉观察表现,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
2、在手绘校园风景的过程中观察校园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以及对周边环境的爱护之情。
透视学 -美术学、绘画-1
视点位置偏中时。
视点位置度的变化 面对景物,左右移动视点 ,从宽度上选位观察,可以引 起正中线的左右位置变化。
小结
• 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讲,透视图的形成;视域 、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以及透视的基本规 律和画画时的视点位置的选择于构图。
焦点透视可以对同一形象形成大小不同的 投影。距离越远投影越大,当画面紧贴物体时 ,投影与物体相当。
焦点透视的画面,只有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才能得到稳定的投影效果。不同距离的物体才 能够在同一画面上体现近大远小的关系。
平行投影——散点透视 平行透视的视点与物体之间的视线,是按照 一定的投射角度,形成的平行视线群,相当于 无数个近距离视点以同向视线组成的集群观察 效应。也象征着一个视点的多方位移动观察方 法。
• 2.学透视学的意义和目的及工具 意义:透视学能运用到绘画、雕塑、摄影、建筑 效果设计、环艺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 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创作等 一切视觉领域。 目的:培养观察力、造型能力、表现力。 工具:铅笔、三角尺、量角器、圆规、做图纸。
小结 透视学的研究始终是围绕着 —— 观察 点、观察面、观察对象三者关系进行的。
• 1.4 透视的基本规律
• 1.4.1 景物深度的变化与近大远小 景物只要与视点的画面有深度变化,在视 觉中其形象就要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产生近 大远小的变化和消失现象。
等长的线段, 由于远近不同的 排列,可以引起 视角的大小变化 ,而视角的大小 又影响了线段投 影的长短。
视点距物体的远近及投 射视角的大小不能直接决定 投影大小。 线段与视点不论远近, 只要与画面保持等垂直距离, 投影就相等,反之则不等。
• 1.1 绪论 • 1.1.1 几个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 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 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冀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说教材
(一) 操 作 方 法
美术
七年级 下册
(河北美术出版社)
研课标、说教材
内容结构
知识与技能 的整合
编写特点
教学建议
说教材
内容标准
说课标
课程 总目标
说建议
说 教 材 流 程
评价 建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一) 操 作 方 法
一、说课标
说课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造型表现 设计应 用
过程与 方法
挖掘教材 拓展资源
(一) 操 作 方 法
三、说建议
说建议
三、尊重每一个学生, 保护自尊心和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 体验,实践、 讨论、合作、 探究。 四、采用推测、查 阅或询问等方式 运用观察、发现 归纳等方法。
一、鼓励学生大胆想 象创造大胆表现。
教 学 建 议
五、有计划组织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课外活动。
5、《探索焦点透视》
2、《想象与创意》 6、《素描》 设计应用 9、《现代陶艺》 12、《捕捉生活的瞬间》 13、《图片魔术师》
综合探索
造型表现
内 容 结 构
欣赏评述
说教材
各部分之间知 识的顺序调整 与整合
联系生活实际 调整与整合内 容,提高学习 效果。
培养跨领 域 学习意识
整合教材 高效利用
知 识 与 技 能 的 整 合
说建议
1.体现学生 在评价中的 主体地位
评 价 建 议
4.建立教师 评价体系, 进行自我 分析反思。
说建议
二、美术 教学设备 与器材的 配置
三、校本教材 的开发利用
四、运用自然 环境资源进行 美术教学
一、课本是重要 的课程资源 开课 发程 和资 利源 用的
冀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第五课《探索焦点透视》
消失点
视平线
所有柱子等逐渐变小集中到一点 然后消失。
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
消失点
消失线
这两种透视现象有什么不同?
透视现象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位置,透视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正 面观察物体时会产生一点透视现象,侧看物体时会产生两点透视现 象,从极高或极低处看物体时会产生三点透视现象。
看图思考(点击小图看大图)
近处与远处有什么变化? 说说自己的感受。
回 小
《法国风光》 摄影作品
图
回
小 图
《河道》 摄影作品
《江南水乡》 摄影作品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近大远小的现象? 透视现象有哪些规律呢?
以树木为例,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变化,找一找有哪些透 视现象?
近( 高)远(矮), 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
一点透视现象
一点透视图
绘画时,需考虑不同的透视现象而采用相应的 透视法,其中以一点和两点透视法较为常用。
两点透视现象
两点透視現象
消失点
消失点
两点透视图
二种基本的透视:平行透视 和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两点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作业要求: 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 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 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 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及 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认真欣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纸上进行尝试示范:在黑板上演示步躲1、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2、绘制简单的几何形体3、进行细化丰富4、添加装饰总结:长安街的建筑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最终消失于一点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通过学习长安街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了我们的卧室,学会了用焦点透视在平面物象绘画中的运用,感受到空间透视的美小数除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建议: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教学内容: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的: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
多点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多点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作者:李倩云王小童来源:《大观》2015年第09期摘要:多点透视是在焦点透视之后发展起来的,是一些大胆创新的画家打破常规之举。
它不像焦点透视那样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而是将移动视点所看到的多角度景物描绘下来组合。
绘画一方面受着透视法则的指导,另一方面又不被透视法所约束。
西方绘画中的多点透视,让我们明白,艺术家的创造不能受制于机械和机械观念,而应回归艺术的本性,让透视法受“意匠”的支配。
关键词:多点透视;打破常规;绘画应用一、多点透视的概念多点透视的概念是相对于焦点透视而提出的。
两者都被古往今来的西方绘画所运用。
焦点是指能聚集在一起的一个点,而多点是指聚集在一起的多个透视点。
画家的视点不受“定点”的约束,随着画家自我主观意识而移动的。
多点透视是一种复元性的透视方式,用视觉错觉的方法进行多视域的拆分组合,将看到的大自然有序地组织到画面里,给绘画创作带来更多的自由性。
二、多点透视产生的必然性多点透视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
随着画家利用焦点透视作画地不断深入,艺术家们发现了焦点透视的局限性,它只能用来画小幅场景。
但这并不能满足画家的创作愿望,渐渐地开始打破焦点透视的束缚,出现了违背焦点透视法则的尝试。
凡爱克、马萨乔、乌切罗、弗朗切斯卡等都不同程度地逾越了法则,尝试新的透视。
对于西方绘画中的透视理论,我们有必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全面深刻地研讨与自省,重新发现和认识它。
三、多点透视在画面中的灵活运用焦点透视法,在很长时期一直影响着西方绘画。
直到后来,才明显地出现了有意识地违背“透视”法则的现象。
那就是,西方绘画中的多点透视。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对焦点透视的突破是一小步的话,那么到了19世纪,画家有意识地违背焦点透视,根据画面场景需要,创造出的多点透视则迈出了一大步。
多点透视在表现的场景、效果、作用等方面,与之前的焦点透视比,弥补了焦点透视的不足:(一)多点透视擅长表现宏伟场景由于焦点透视视点的固定性,表现的场景常常仅限于画家所看到的的一个角度。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第1课:巧置换问题提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教学目的、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教学目的、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初中美术焦点透视法课件
初中美术焦点透视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美术教材第七章第二节《焦点透视法》。
主要内容涉及焦点透视法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焦点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焦点透视法的概念和原理,知道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学会运用焦点透视法进行绘画创作,提高空间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点透视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难点:如何将焦点透视法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绘画工具。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用焦点透视法创作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焦点透视法的定义和原理。
(2)讲解焦点透视法在绘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焦点透视法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绘画练习。
4.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运用焦点透视法的绘画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焦点透视法2. 内容:(1)定义与原理(2)焦点透视法的应用(3)绘画步骤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焦点透视法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1)作品主题明确,空间表现力强。
(2)运用焦点透视法进行绘画创作。
(3)作品色彩搭配合理,画面整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下收集运用焦点透视法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了解焦点透视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其他透视法进行绘画创作,提高绘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论西方透视学之于中国画
论西方透视学之于中国画作者:陈昱如来源:《世界家苑》2017年第09期摘要:在焦点透视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古代画家一直以“天人合一”等哲学观为指导,在传统中国画中追求自然与我的高度融合。
以郎世宁为首的传教士及部分中国文人在融合焦点透视与中国画的实践中作出了先导的贡献,后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步崩塌,一部分有识之士学贯中西,对中国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国画由此呈现出与过去大为不同的新面貌。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文艺工作者对此种融合持绝对的质疑否定态度,这将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西方透视学之于中国画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西方透视学;焦点透视;中国画中国画是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智慧所孕育的艺术瑰宝,其独树一帜的构造方法和表现手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人对他们所处时空的别样认识和与感受。
相比于西方艺术家在绘画中追求物体的形、色、影等客观物理存在,中国古代文人更看重意境的传达、气韵生动的变现,而不刻求对自然世界的镜像模仿。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艺术家一直在追求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表达。
然而,宇宙永恒的运动属性要求人对于它的认识必须随着时空的变化要有相对同步的相应更新,尤其是在面对历史格局的巨大调整和社会的剧烈变动时。
明清时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带着他们的文化艺术进入了中国,成为最早将西方透视学与中国古典绘画相结合的人。
随着鸦片战争炸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传统文人于古典绘画所要求的笔墨意境和韵味渐渐地不再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
在严复“欲开民智,非将西學不可”的号召下,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纷纷转向西方经典的科学和艺术理论以寻求变革中国传统文化的的突破点。
大批中国留学生前往欧洲、日本学习绘画,以试图解决民族危机。
这之中代表性的有林风眠、徐悲鸿等人,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在运用西方透视学于中国传统绘画方面作出了探索实践,跨越性改变了传统绘画的特质和面貌,赋予了中国画崭新的时代内涵。
基于散点透视的建筑设计研究
2020·04西方透视学的引进,使得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突然产生交集,通过彼此的交流与融合,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西方透视的研究,客观把握中西透视表现的异同,正确认识它们的内在艺术价值。
根据文章中对散点透视的阐述,通过案例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土化建筑的设计策略。
一、透视(一)透视概述透视,顾名思义,即透而视之,原词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绘画专业技法理论术语。
西方绘画主要是焦点透视,东方绘画主要是散点透视。
焦点透视,又称“定点法”,属于有限视域范畴,其视域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固定单一的观察点代替双眼,在固定的时间内形成固定的观察范围,从而推导出角度单一的凝固的理性空间。
散点透视,又称“活点法”,属于多视域范畴,移动视点,打破一个视域的界限,采取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有机地组织到一个画面里。
它是一种复元性的透视方法,给画面构图带来更大的自由性。
(二)透视背后的美学观产生两种不同透视观的根源在于中西方美学观、世界观的不同。
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人侧重于用“眼”观察世界,而中国人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偏向于问“心”,这是因为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了差异。
焦点透视是在西方光学、几何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追求塑造比例和谐的形式,符合视觉的真实,是外在的真实;而散点透视则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基础发展来的,是一种以神逸、气韵、意境为美学原则的意象世界,符合心理的真实,是内在的真实。
二、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一)散点透视概述南朝宋画家宗炳在其著作《画山水序》记载:“今张绢素以远暎,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这句话表明宗炳已经明确发现视角的变化带来的效果,同时也阐述了远近法中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
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冀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探索焦点透视》参考课件
透视主要包括(课堂知识拓展)
• 焦点透视(只有一个或两个消失点, 为心点和左右余点,并且画者眼睛 固定)
• 散点透视(可以有好多焦点,可以 一边走一边看,画者眼睛不固定)
张择端的《清 明上河图》
课下作业 :
• 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课桌(平行透视图) • 运用透视知识画一副自己喜欢的风景或建筑
教学目标
• 了解并理解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 发现透视现象,总结透视规律 • 拓展四维空间,提高对艺术的理解
欣赏以下图片
以上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 近大远小 • 近高远低 • 近宽远窄 • 近实远虚
近实远虚
近大远小 近宽远窄
透视的定义:
•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近 宽远窄、近实远虚的现象
• 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且等高的一条线 • 心点:视点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又叫主
点 • 视点:画者眼睛 • 足点:画者的立足点 • 视中线:视点到心点的一条垂直线。
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
霍贝玛《密德哈尼斯的村道》
蒙 克 的 《 呐 喊 》
焦点透视(分为)
• 平行透视 •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立方体
物。
心点
视平线
• 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 体过一块透明的平 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 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 视图。
焦点透视
• 是指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逐步确 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透视方 法。
• 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奇第一个演示了 透视的原理
名词术语:
焦点透视知识点总结
焦点透视知识点总结焦点透视是一种艺术绘画技法,通过运用透视原理来营造一种特定的画面效果,使观者的视线被引向画面的焦点部分。
焦点透视的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从而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在绘画领域,焦点透视技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绘画作品中,包括风景画、人物画、静物画等,以及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等领域。
焦点透视的原理是基于透视学的原理,透视学是研究物体在视线中的形态和位置关系的学科。
透视学认为,在视线的远近处,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远处的物体会显得较小、近处的物体会显得较大。
而焦点透视则是在透视学的基础上,通过对画面中的物体进行调整和处理,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人为设定的透视效果,引导观者的视线朝向画面的中心部分,从而使焦点部分成为视觉上的焦点。
在焦点透视的运用中,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首先,是透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远近大小、消失点、透视变换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透视学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焦点透视的运用。
其次,是对画面构图和比例的把握。
焦点透视需要对画面的布局和比例进行精确的控制,以达到使焦点部分成为画面中心的效果。
另外,还需要了解光影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光影和色彩的对比来增强焦点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最后,是对不同材质和形态的物体的处理技巧,因为焦点透视不仅仅是在平面上进行透视变换,还需要对不同物体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和表现。
除了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高技巧。
通过观察大师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画面构图和透视处理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焦点透视的运用。
同时,通过实际的绘画练习,不断地尝试和总结,可以逐渐掌握焦点透视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在实际绘画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明显焦点的静物或景物作为练习对象,在绘画中针对不同的情景和要表达的情感,采用不同的焦点透视方法来处理画面,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总之,焦点透视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技法,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对画面的处理,可以使画面呈现出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效果。
那群在散点与焦点透视间划过的慢鸟
新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慢鸟》是对刘洁岷新世纪诗歌创作的一次盛大的集成,这本诗集涵盖了诗人创作的大部分年份。
诗集分为八辑,全方位地展现了诗人2000年以来非风格化诗歌写作的探索成果———距陈超通过长诗《桥》指认刘洁岷的诗歌写作“有力地昭示出新世纪一个综合创造的诗歌时代的来临”已经整整20年。
所以这部与新世纪同龄的诗集,具有意味深长的对于当代诗“非代性”的考察与研讨的价值。
每一首诗都是一次对语言的烧陶,这里尝试性地将其表征为“诗之陶”。
好的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互为阐释,好的诗人也相当于用诗歌来阐释艺术创作,在阐释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了诗的创作,整首诗会呈现出动态的、多元的、开放的格局。
刘洁岷《东亭集:读旧日记有感》中,诗人以“爱”之名,讨论艺术的真谛:“无穷无尽的写法但说法只有一种那是/在另一个时间和地点我们谈同一件事物。
”在《鹿柴,和王维》中,诗人用古典意象表征现代生活,在今古异同之间留存诗意的瞬间:月光通过倾斜进树林的角度来修订苔藓上的青色山、第一叙述者以及梅花鹿的斑纹一直处于显现和映照之间诗意闪现于显现与映照之间。
那么,刘洁岷的诗歌给读者带来强烈诗意的原因究竟在于什么?这首诗可被理解为对艺术品成型过程的模仿,表现了成熟诗人对艺术的思考,即探究艺术品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艺术感受的原因。
诗艺之美之所以玄妙、超然,给人带来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愉悦感与神秘感;诗歌创作过程本身也是艺术塑造的过程,它符合诗人通过诗歌所展现的种种艺术之美的特性。
刘洁岷通过语言,在饱含诗意的词语中腾挪、晕染,用语言之墨表现世象与物象,同时传递出独特的个人思想和态度乃至精神气象。
艺术家要通过艺术作品的示范力量从传统文化中挣脱出去,最终塑造不同于传统的审美标准。
毫无疑问,任何时代的先锋派都会成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传统力量。
刘洁岷始终坚持“非风格化”,这就是不断“超越”的意识———这种“超越”或许不是要一味地超越其既往作品,而是不被既往成功作品所囿,不羁写作惯性地持续拓展。
七年级美术第五课探索焦点透视
圆形物体画法
第十六页,共27页。
圆柱体透视
第十七页,共27页。
第十八页,共27页。
欣赏精准的设计图
第十九页,共27页。
第二十页,共27页。第二十一页,共27页。第二十二页,共27页。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课堂拓展
• 透视主要有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 西方绘画只有一个焦点,一般画的视域只有60度,就是人眼固定不动时能看到
的范围,视域角度过大的景物则不能包括到画面中,如同照相。中国画是散点 透视法,即一个画面中可以有许多焦点,如同一边走一边看,每一段可以有一 个焦点,因此可以画非常长的长卷或立轴,视域范围无限扩大。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当画家平视时,交点和余点都处于地平线上,仰视图交点向天点靠拢,俯视 图交点向地点靠拢,余点始终和交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七年级美术第五课探索焦点透视
第一页,共27页。
教学目标:
• 1. 明白焦点透视产生的基本原理。 • 2. 发现景物的透视现象,总结透视规律。 • 3. 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对艺术的理解。
第二页,共27页。
•
生活中的焦点透视现象:摄影的图片可以佐证焦点透视的现象和 原理;焦点透视是在研究眼睛所看到的视觉真实。
到相当完善的地步。
• 德国画家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 得理论上的发展。
• 透视的产生是经过了若干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焦点透视的基 本原理就是艺术家想在平面上表现出眼睛所看到的物象及物象 所处空间的视觉特征。
第五页,共27页。
请同学们先认识几个专有名词
焦点透视的最重要特征是视点固定
第六页,共27页。
1、平行透视
只要有一个面及画面成平行的方向,就叫“平行透视”。平行透视方形
焦点透视名词解释
焦点透视名词解释
焦点透视(Focal Point Perspective)是一种艺术和设计中常用的构图技巧,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创造视觉层次感。
通过将画面中的一个特定元素设置为焦点,使其在画面中突出并成为视觉的中心。
焦点透视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 对比:通过在画面中使用对比强烈的元素,如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大小对比等,将焦点与周围的元素区分开来,吸引观众的目光。
2. 大小和位置:将焦点放置在画面的主要位置或相对较大的部分,以便它更加显眼和引人注目。
3. 尺寸和细节:通过在焦点部分增加细节和精确度,使其在视觉上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4. 色彩和明暗:运用色彩和明暗的变化来强调焦点,使其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焦点透视不仅可以应用于绘画和摄影中,也可以用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
它通过引导观众的目光,创造出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使作品更富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失点
视平线
消失点图1图2 Nhomakorabea欣赏精准的设计图
作业:
画出立方体的 一点透视
(1)
(2)
两点透视
三点透视
(3) (4)
(5)
(6)
焦点透视的最重要特征是视点固定
平行透视
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方向,就叫“平行透视”。平行透视方形 景物的垂直、水平边线的方向不变,垂直于画面的边线(直角线)向 主点集中消失。
消失点
视平线
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就是一张图中有两个 消失点的透视图。 立方体的两对竖面与画面成斜 角关系,平面与地面平行,称 为成角透视(或余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方形景物的垂直边 线仍垂直于地面方向不变,其 余的边线分别向左右余点消失。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
探索焦点透视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焦点透视是在研究眼睛所看到的视觉真实
• 近 大 远 小
近实远虚
近高远低
艺术家在探索焦点透视,他面前的画纸是什么?
焦点透视是指14 世纪开始于意大 利的逐步确立的 合乎科学的描绘 物体、再现空间 的透视方法。 隔着一层透明平 面观察景物的意 思。 透视可分为形体 透视和空气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