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走近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 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 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 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 “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 江苏海宁。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
如今,朱自清故居内陈列着朱自清曾经 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著作及一些 实物照片,正屋内还有朱自清塑像。 1992年10月,朱自清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江泽民总书记亲笔提写了"朱自清故 居"的挂牌。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 xiè
pì duó wěng
❖ 煤屑路 幽僻 踱着 蓊郁
❖ sè
bó qiàn yuàn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漂”替代“浮”呢?
“泻”的范围广,与
“流水”相照应,写
出了月辉照耀,一泻 无余的景象,使月光 有动态美,显得生动 活泼。“照”不能与
“流水”相照应,有
点呆板,显得不够生
“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
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 的轻飘状态。
拟人 •更添景物灵动秀人的气质
通感 •使迷人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令 人情动神摇。
动词 •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叠词
•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和姿态,又来自行文 轻缓舒徐,读起来节奏鲜明,令人耳目一新
画面——美丽 气氛——宁静 格调——雅致
2.用博喻写出了月光下的荷花的 各种姿态,形象生动.
荷香
荷香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形象,扩大意境, 烘托环境优雅、宁静,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 受
❖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 辞手法,把人们的各种 感觉(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触觉)通过 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 的修辞手法。通感也就 是移觉。
❖ 羞涩 斑驳 倩影 媛女
❖ fàn
zhuì shāo xì
❖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mí niǎo nuó 弥望 袅 娜
zhào liǎn jū 棹 敛裾
hān wǎn 酣眠 宛然
如何理解《荷塘月色》?
文中哪些段落写了荷塘?
在写荷塘的前后作者还写了什 么?
本文是单纯展示作者一段观赏 荷塘的经历吗?开头一句“这 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有何用意?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 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 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
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 没有。
语言 作用小结:
比喻 •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 在遐思中获得无尽的美感享受
朱自清(1900——1948)
主要作品有:
《雪朝》(诗集)1922, 《踪迹》(诗与散文)1924, 《背影》(散文集)1928,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散文名篇
《春》、《绿》、《背影》、《威尼斯》、《匆匆》 《荷塘月色》(1927.7)、《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故居在今扬州城安乐巷27号,大 门朝东。进门北向,有小院一区,内有 客房两间,乃朱自清的住处。此宅二道 门内,有上堂屋三间,下堂屋三间和两 侧厢房,系朱自清的父母及姐妹们的住 所。而今房屋保护良好,环境雅静,已 列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
❖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 味的。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 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 荷叶上。
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
呈现出的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
态.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 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 情。(“印”不能写出美)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 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
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
拟人 比喻(博喻)
为什么要用“袅娜”和“羞涩”来形容荷 花?
将用来描写女子姿态和神情的词语用在花 身上,赋予了荷花以灵动的生命力.
博喻手法的运用
忽闪 明闪 忽发 暗光
冰晶
清莹
玉剔 洁透
优纤 雅尘
高不
贵染
为什么此处要用博喻手法来修饰荷花?
1.博喻: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 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 个本体的比喻句.
❖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 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 见一些颜色,而更见风致了!
荷波
荷波
比喻
闪电
流水
流水脉脉,拟人,默而有深情。 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叶子下的水, 言有尽而意无穷
❖ 刚刚是从修辞方面品味这段语言的精妙, 还能不能从不同的方面欣赏这段景物描写?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讨论)
1、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 下,由静而动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 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来写的;
4.月下荷塘
❖ 荷叶 ❖ 荷花 ❖ 荷香 ❖ 荷波 ❖ 流水
荷叶
荷叶
(比喻)
亭亭的舞女的裙
为什么要用“亭亭的舞女的裙” 来比喻荷叶呢?
因为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 转的动感,它亭亭玉立,灵动飘逸 的状态正好表现出了荷叶柔美的风 姿.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花 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运用大量叠词 “层层”“田田”等。
总结:
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 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 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 那荷叶、荷花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 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这段文字写得形、味、色、声俱全,动静相宜, 虚实相应。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月下荷塘的淡雅静美。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1、请同学们为第5段拟一 个小标题。
❖ 2、月色本是抽象的事物, 很难描绘。作者运用了哪 些景物来表现月光?
5.荷塘月色
叶子和花 青雾 树
“泻”“浮”二字的审美 情趣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