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三年级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国思想界最占势力的是道家与儒家。
道家思想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极端的自然主义,一是极端的个人主义。
惟其偏重自然主义,所以蔑视制度文为。
一切都应任其自然,无为而治。
惟其侧重个人主义,所以蔑视社会。
老子所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实并非有所作为,不过人人各安其所,把文化与生活需要降到极低限度,互不侵犯,“共存共荣”而已。
儒家虽不倡个人主义,而论道德,说仁义,却全从个人本位出发。
季康子问政,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己立立人,已达达人;达固可兼善天下,穷仍可独善其身。
儒家所提倡的美德大半含有社会性,但是他们所着重的却不在它的社会性而在它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
西方思想界最占势力的是希腊人所传下来的哲学系统和从希伯来所吸收过来的基督教。
哲学支流虽多,最显著的是柏拉图和黑格尔,他们都以为国家高于一切,个人幸福应以社会幸福为本。
卢梭本是菲薄社会者,也说民约既成,个人意志即须受制于公众意志。
近代西方人所提倡的自由似稍替个人主义助声势,但是他们的理想的自由,如穆勒所标榜的,是“最多数人的最大量的幸福”,仍不脱社会本位的看法。
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形成中西文化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思想出发。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中国人的伦理观是“离心的”,由内而外的;西方人的伦理观是“向心的”,由外而内的。
依中国传统的看法,在一个坏的社会中,如果有少数个人敦品励行,标出一个好榜样,使多数人逐渐受感化,造成一个新风气,然后那个社会自然会变好。
依一部分西方学者的看法,社会自身本其固有的力量逐渐转变,它所潜藏的弱点就是它向另一方向转变的萌芽。
比如封建社会到走不通时,自然会转变到近代国家社会;农业社会到走不通时,自然会转变到工业社会;私产社会走不通时,自然会转变到企业公营社会。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练习二及答案解析
买橘子沈从文两人本来一股豪劲下萝卜溪,以为事情不费力即可成功。
现在僵了,大话已说出口,收不回来,十分生气。
出了滕家大门,走到橘子园边,想沿河走回去,看看河边景致,散散闷气。
侧屋空坪子里,正遇着橘子园主人女儿夭夭,①在太阳下晒刺莓果,头上搭了一块扣花首帕,辫子头扎一朵红茶花。
其时正低着头一面随意唱唱,一面用竹耙子翻扒那晒簟上的带刺小果子。
身边两只狗见了生人就狂吠起来。
夭夭抬起头时,见是两个军官,忙喝住狗,举起竹耙在狗头上打了一下,把狗打走了。
还以为两人是从橘园穿过,要到河边玩的,故不理会,依然做自己的事情。
队长平时就常听人提起长顺两个女儿,小的黑而俏。
在场头上虽见过几回,印象中不过是一朵平常野花罢了。
队长是省里中学念过书的人,所以对乡下女子便有点瞧不上眼。
这次倒因为气愤,心中存着三分好奇,三分恶意,想逗逗这女子开开心,就故意走过去和夭夭攀话,问夭夭簟子里晒的是什么东西。
且随手刁起一枚刺莓来放在鼻边闻闻。
“好香!这是什么东西?奇怪得很!”天夭头也不抬,轻声地说:“刺莓。
”“刺莓有什么用?”“泡药酒消痰化气。
”“这东西吃得?我不相信。
恐怕是毒药吧。
我不信。
”“不信就不要相信。
”“一定是放蛊的毒药。
②你们湘西人都会放蛊,我知道的!一吃下肚里去,就会生虫中蛊,把肠子咬断,好厉害!”其时那个师爷正弯下身去拾起一个顶大的半红的刺莓,做成要生吃下去的神气,却并不当真就吃。
队长好像很为他同伴冒险而担心,“师爷,小心点,不要中毒,回去打麻烦。
中了毒要灌粪清才会吐出来的!说不得还派人来讨大便讲人情,多费事!”师爷也做成差点儿上当神气,“啊呀,危险!”夭夭为两个外乡人的言行可笑,抿嘴笑笑,很天真地转过身抬起头来,看了看两个外乡人。
“你们城里人什么都不知道。
不相信,要你信。
”随手拾起一个黄中带红的果子,咬去了蒂和尖刺,往口里一送,就嚼起来了。
果汁吮尽后,噗地一下把渣滓远远吐去,对着两个军人:“甜蜜蜜的,好吃的,不会毒死你!”师爷手指面前一片橘子树林,口气装得极其温和,询问夭夭,“这是你家橘子园不是?”“是我家的,怎么样?”“橘子卖不卖?”夭夭说:“怎么不卖?”“可是我们买你卖不卖?”“在这里可不卖。
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武汉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命题学校:考试时间:2024年5月30日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似乎普遍对AI技术的可能性超越具有一种令自己都会不安的信心..。
一旦人工智能跨越自身技术发展的决定性门槛,会不会反客为主,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超越性力量?就文生视频模型Sora所生成的几个视频来看,它具有强烈的传统延续性,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遵循着透视法原则的绘画,到近代摄影技术以及电影工业的诞生。
在某种程度上,Sora的工作再现了经过漫长时间积累与创造后所形成的电影工业中的核心部分,即从剧本到影像化这一过程。
因此这些视频似乎都有一种强烈的“电影感”。
Sora依旧遵循当下AI技术最核心的模式,即建立在广泛的数据学习与模拟之上。
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得以脱离人类曾经需要付出众多准备和劳动才能完成的过程。
强大的数据库及其学习能力,使得它在未来几乎能够影视化所有人类通过语言描述而想象的场景或情节片段,在某种程度上它将能够使每个人都成为“导演”。
Sora的强大在于对物理世界的再现,这不仅包括具体的时空特色,如日本东京街头,还包括对于角色形象的精细再现,甚至连她脸上的瑕疵都纤毫毕露,并表达出某种感情样态。
我们或许可以说,一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将遭到淘汰,或以更加完美的方式被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有一些影视作品或许始终是Sora生成视频无法取代的,即那些有着强烈导演色彩的电影、有着精彩表演的作品以及那些涉及人类具体的处境以及对其进行反思的影视。
即使是纪录片,对于物理世界的展现背后也有一双人的眼睛以及提前的设计,它是作为某种“想法”而诞生的被剪辑的作品;而对于像电影这类形式,它们往往依赖于演员的表演而实现某种目的或传达某种思想。
归根到底,它是“人”的作品,因此它必然具有强烈的“人性”或者说人的色彩。
语文高考三模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惴惴不安药到病除B. 比翼双飞碧空如洗眉开眼笑C. 谈笑风生轻歌曼舞指点江山D. 胸无点墨一落千丈一鼓作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B. 老师耐心地教导,使得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C. 他的书法作品在这次展览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D.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的抗癌药物。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B. “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C. 我国在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D. 我国在科技领域,已居领先地位。
4.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他擅长与人沟通,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C. 他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
D.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才华横溢,被誉为“诗坛新星”。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涉及了多个领域。
C. 他的讲话言辞激烈,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D. 他的作品独具匠心,深受读者喜爱。
二、填空题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为背景,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7.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8.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唐僧师徒取经的艰辛历程。
9.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它以()为背景,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10. 《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作家()的代表作,讲述了主人公祥子的悲惨命运。
三、阅读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空间是文化生存、发展与交流的场所,是特定空间、时间和其中一种或多种文化的统一体。
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传统文明与悠久历史的重要栽体,其文化空间是彰显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物质表现。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传统村落在现代生活与文化影响下开展文化空间更新与新型文化空间建设。
但是,新建空间与设施往往趋于现代风格,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对历史空间营建经验与智慧的继承。
一处村落是否能够防止自然灾害、避免外界侵犯是人们考虑的首要因素。
古语有云,“高毋近阜而用水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建邦设都,皆凭险阻。
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为固”。
从功用角度思考,如此空间选址的本质源于先民朴实的生存安全需求与防御意识。
历史上的沿黄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纷乱中,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人们常受外来匪患侵扰,因而需要将村落设在不易被外界发现、易守难攻的环境中,借助自然这一天然屏障形成村落的第一道防御设施。
村落街巷功能综合,一方面作为村落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通过线性连接将不同功能空间组织起来,提供可达路径实现人在空间与空间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则作为排水基础设施,将建筑单个空间的排水集中到街巷中,再经由街巷引导至河流或池塘中,避免降雨集中时期引发洪涝灾害;更有些村落借助复杂的街巷空间组织达到通风或防风目的,以适应当地的气候。
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语文试题练习三及参考答案
材料一:周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币于大夫。
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叔孙、东门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
”王曰;“何故?”对曰:“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
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也,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
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则可以上下无隙矣,其何任不堪?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庇。
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
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十六年,鲁宣公卒。
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
简王十一年,鲁叔孙宣子亦奔齐,成公未殁二年。
(节选自《国语·周语》)材料二:贞观十一年,诏曰;“朕闻死者终也,欲物之反真也;葬者藏也,欲令人之不得见也。
上古垂风,未闻于封树①;后世贻则,乃备于棺椁。
讥僣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其无危。
是以唐尧,圣帝也,谷林有通树②之说;仲尼,孝子也,防墓不坟③。
洎乎阖闾违礼,珠玉为凫雁,始皇无度,水银为江海,莫不因多藏以速祸,由有利而招辱。
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
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而勋戚之家多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以高坟为行孝。
富者越法度以相尚,贫者破资产而不逮,徒伤教义,宜为惩革。
其王公以下,爰及黎庶,自今以后,送葬之具有不依令式者,仰州府县官明加检察,随状科罪。
在京五品以上及勋戚家,仍录奏闻。
”(节选自《贞观政要·俭约》)【注】①封树:堆土为坟,植树为饰。
古代士以上的葬礼。
②通树:树丧是古代一种丧葬方法,通树即从简丧葬之意。
③防墓不坟:孔子合葬父母亲于防这个地方,只有墓穴而没有坟丘。
1.材料一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若本固而功A成B施C遍而民D阜E乃可以长F保民矣G其何H事不彻?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币,指货币、钱,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币”词义不相同。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解析版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
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
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②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
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
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
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
③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
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
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
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
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
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
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
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整也。
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
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
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
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材料二: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斧,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秦兵未出,而天下请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1.材料一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三代以上A出于学B战国至秦C出于客D汉以后出于郡E县吏F魏晋以来出G于九品H中正2.下列对材料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谋夫说客”的意思是指那些专门为别人出谋划策并以此为生的人,这类人通常是从事游说诸侯的纵横家,如写《谏逐客书》的李斯。
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贮蓄蓄势待发资本主义B. 精神矍铄矜持自由自在C. 震耳欲聋拈轻怕重鸡飞蛋打D. 喜闻乐见调和混沌初开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生活的质量。
B. 由于这次会议的及时召开,使许多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D. 为了这次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起来了,好像一个大圆盘。
B. 那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让我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
C. 他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D. 他们的笑声如同一股清泉,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您好,您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
B. 哥们儿,这事儿你得好好想想,别冲动。
C. 这件衣服真好看,我给你买一件吧。
D. 你看,那个女孩儿多漂亮啊,简直就是个仙女。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涉及)B.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不要虚度年华。
(虚度)C.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这次考试却一落千丈。
(名列前茅)D. 这个城市的夜景非常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B. 由于这次会议的及时召开,使许多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使我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D. 为了这次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您好,您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
B. 哥们儿,这事儿你得好好想想,别冲动。
C. 这件衣服真好看,我给你买一件吧。
云南省红河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红河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军民融合的推进,中国不仅在军舰制造方面让世界惊叹,在民用造船领域同样令人。
近日,首艘“中国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
极地科考船最为重要的是破冰能力,破冰能力不足,在极地将寸步难行。
世界上现有的破冰船都是单向破冰,或船艏或船艉,而且以船艏破冰居多,它借助坚固的船头以及锋利的冰刀把冰搅碎、压碎。
但遇到厚厚的冰脊时,它就了。
“雪龙2号”具有“鱼与熊掌兼得”的破冰本事,可以就地转圈圈,有相当厉害的破冰能力和随时掉头的能力。
“雪龙2号”这一破冰技术,确保船舶在10米-15米厚的冰脊中不被卡住,不但可以让它在遇到特殊情况时直接倒着破冰,极大地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还能在厚达1.5米的冰层中昂首前行。
值得一提的还有其动力定位系统,运行这一系统定位时,船头能根据海上风向和海水流向选择合适角度,使船体,即使面对6级大风,“雪龙2号”也可以实现漂泊调查作业。
“雪龙2号”不仅科技含量高,生活休闲体育场所、设施也是。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另眼相待力不从心稳如泰山无所不包B.另眼相待力不胜任坚如磐石无所不包C.刮目相看力不从心稳如泰山一应俱全D.刮目相看力不胜任坚如磐石一应俱全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科学转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雪龙2号”兼有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具有相当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三)【含答案和解析】
2020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三)测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却不以丝绸贸易为限,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但物质文化交流是其重要内容,互通有无、利益诉求,让道路穿越沙漠绿洲、跨过崇山激流,让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群分享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
丝绸无疑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
《旧唐书·吐蕃传》记载:“高宗嗣位,授弄赞(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
”公元719年,“吐蕃遣使求和”,唐玄宗“因赐其束帛,用修前好,以杂彩二千段赐赞普”(《册府元龟·外臣部·通好》)。
这不仅展现了丝绸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而且也反映了在吐蕃地方受赐者的身份地位。
茶叶是仅次于丝绸的稀罕之物。
藏文史书《汉藏史集》记载了一个美妙传神的故事,飞鸟衔来树枝,浸泡杯中,为不思饮食的赞普祛除了疾病。
赞普叹为神奇,派人在汉藏交界地区找到了名为茶的植物,饮茶之风在吐蕃渐次兴盛。
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
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赞普曰:‘我此亦有。
’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
’”由此可见,该赞普俨然已是一位茶叶鉴赏专家。
此外,唐朝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产品,在高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汉藏文资料记载来看,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古道畅通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中原地区出产的物品进入西藏地区的重要时机,但是,近年来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青藏高原地区丝绸之路的认识。
这里发现的属于公元3~5世纪、带有“王侯”铭文和复杂鸟兽图案的丝绸,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最早丝绸。
这里还发现了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茶叶,以及青铜剑、漆器、陶器等,这些物品均非青藏高原本地出产,而是来自中原地区,或者与西北、西南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三高考模拟试卷预测卷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时在东都。
因宫中有怪,明日召宰相,欲西幸。
裴稷山、张曲江谏曰:“百姓场圃未毕,请待冬中。
”是时李林甫初拜相,窃知上意,及班旅退,佯为蹇步。
上问:“何故脚疾?”对曰:“臣非脚疾,愿独奏事。
”乃言:“二京,陛下东西宫也。
将欲驾幸,焉用择时?假有妨于刈获,则独可躅免沿路租税。
臣请宣示有司,即日西幸。
”上大悦,自此驾至长安,不复东矣。
旬月,耀卿、九龄俱罢。
(节选自《唐国史补》卷上)材料二韩太保皋,生知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嵇生者也。
为是曲也,其当魏晋之际,《止息》与《广陵散》同出而异者也。
其音主商,商为秋声,天将肃杀,草木摇落,其岁之晏乎?此所以为魏之季也。
慢其商弦,与宫同音,是臣夺其君之位乎?此所以知司马氏之将篡也。
广陵,维扬之地,散者流亡之谓也;扬者,武帝后之姓也。
言杨后与其父骏之倾覆晋祚也。
《止息》者,晋虽兴,终止息于此。
”韩太保皋之为御史中丞、京兆尹,常有所陈,必于紫宸对百僚而请,未尝诣便殿。
上谓曰我与卿言于此不尽可来延英议及大政多匡益之。
亲友咸谓公曰:“自乾元以来,群臣启事,皆诣延英,方得详尽。
公何独于外庭对众官以陈之,得无不慎密乎?”公曰:“御史,天下之平也。
摧刚直枉惟在公,何在不可人知之?奈何求请便殿,避人窃语,以私国家之法?且延英之置也,肃宗皇帝以苗晋卿年老艰步故设之。
后来得诣便殿,多以私自售,希旨求宠,干求相位,奈何以此为望哉!”(节选自《大唐传载》卷上)1.材料二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上谓曰A我与卿B言C于此D不尽E可F来延英G议及大政H多匡益之。
2.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幸”指皇帝到某处去,与《促织》“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中“幸”的含义不同。
B.“晏”指迟,晚,与《氓》“言笑晏晏”中“晏”的含义不同。
C.“流亡”指危亡,与《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中“流亡”的含义不同。
D.“倾覆”指覆灭,与《出师表》“后值倾覆”中“倾覆”的含义不同。
高考三模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答案】1. C2. B3. D4. C5. B【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强调了“努力就有可能成功”这一主题。
选项C正确。
2.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中间分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观点。
选项B正确。
3. 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理解。
根据第二段中的描述,主人公在困境中始终保持乐观,不断寻找机会。
选项D正确。
4. 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方法的理解。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来证明观点。
选项C正确。
5. 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态度的理解。
文章认为,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
选项B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答案】1. C2. D3. B4. A5. D【解析】1.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诗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可知诗人通过描写江水绕过芳甸,月光照耀花林,营造出一种美丽、宁静的意境。
选项C正确。
2.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用词的理解。
根据诗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可知“卷不去”和“拂还来”都是用来形容月光无法离开诗人的情感。
选项D正确。
3.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表达技巧的理解。
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月亮的明亮和辽阔表达得淋漓尽致。
选项B正确。
4.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情感的理解。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选项A正确。
5.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作者生平及作品的了解。
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选项D正确。
三、文言文阅读【答案】1. B2. C3. D4. A5. B【解析】1.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文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知作者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选项B正确。
2.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用词的理解。
根据文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可知“神明”指的是人的精神、智慧。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本试题卷共4页,23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 (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和朋友这类后天选择的关系不同,以血缘为基础形成的亲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
过去,人们讲求“血浓于水”,而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亲缘关系无法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无法舍弃。
尤其当亲缘关系只剩下困扰和伤害,却带不来一丝温暖和慰藉时,“断亲”就成了许多人的共同选择。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将“断亲”定义为“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一种现象”。
即年轻人很少和亲戚互动或基本不走亲戚,而非绝对的断绝往来。
早在十年前,胡小武就开始关注“断亲”话题,真正从个体经验走向学术研究,则要到2021年10月,他注意到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讲述自己和亲戚之间不愉快的经历,“断亲”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
胡小武发现在“90后”特别是“00后”青年群体中,“断亲”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个现象。
“我们同亲戚之间的冷漠、疏离状态,事实上正在成为个体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群体的一种日常生活。
”胡小武分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断亲”?《看天下》与胡小武展开了一场有关“断亲”话题的探讨。
《看天下》:距离你开展青年“断亲”研究已经过去两年,这两年中,“断亲”现象有发生新的变化吗?胡小武:现象本身没有太大变化,但“断亲”的话题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张家口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接发新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
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练习三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乐正子春①,下堂而伤其足。
伤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门弟子问曰:“夫子伤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
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
故君子顷步之不敢忘也。
’今予忘夫孝之道矣,予是以有忧色。
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
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
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
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
”(节选自《大戴礼记·卷四》)材料二:有天地来,言乎孝者,大曰舜,小曰参。
舜承顺父母之道,无不为也。
虽俾食于亵器,寝于厕窦,犹将顺之,况夫修廪浚井哉?然犹避乎大杖也。
虽尝以小杖为顺,则舜修廪可也,浚井可也,设死于大杖,谁养瞽叟②哉?参③承顺父母之道,无不至也。
锄瓜伤根,曾皙杖之,几至于死。
是以仲尼不以为孝也。
何哉?有参则皙安,无参则皙孤。
参顺锄瓜之罪,设死于杖,谁养夫皙哉?夫以二孝之不受重责,恐夫糜骨节隳肢体,有辱于先人也。
岂有操其刃刺己肉以为孝哉?夫人之身者父母之遗体也。
刺己之肉,由父母之肉也。
言一不顺色一不怡情尚以为不孝况刺剸父母之肉哉?故乐正子春伤足不下堂,汉景不吮孝文之痈。
二贤卒成大孝,犹伤足不下堂,吮痈有难色,何者?伤己之足,伤父母之足也。
吮父母之痈,吮己之痈也。
伤之者不敬,吮之者过媒,是以圣贤不为也。
今之愚民,谓己肉可以愈父母之病,必剸而饲之。
大者邀县官之赏,小者市乡党之誉,讹风习习,扇成厥俗。
或执事者严令以禁之,则天下之民保其身,皆父母之身也,欲民为不孝也难矣哉。
(节选自皮日休《鄙孝议上篇》)【注】①乐正子春:曾子的弟子。
②瞽叟:指舜的父亲。
③参:指曾子,他的父亲是曾皙。
1.下面句子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3分)言Ⓐ一不顺Ⓑ色C一不怡Ⓓ情E尚以为不F孝况H剸父母之肉哉2.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亏,文中指“使……毁坏”,与《五代史伶官传序》“逸豫可以亡身”中“亡”的用法相同。
高考模拟试卷全国卷三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山水画、山水散文等都是对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表现。
B. 自然山水之美,既在于其外在的形态,也在于其内在的意蕴,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
C. 文章指出,自然山水审美不仅是一种视觉审美,更是一种精神审美。
D. 文章强调,要真正理解自然山水之美,必须将视觉审美与精神审美相结合。
2. 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态度,揭示了自然山水审美观念的演变。
B. 文章认为,自然山水审美观念的演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传统的传承等因素密切相关。
C. 文章指出,现代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D. 文章通过引用古人诗词,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节选自《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自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中国高铁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巨大跨越。
十多年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4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中国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
【材料二】(节选自《高铁时代的中国经济》)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高铁的开通使得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促进了区域内的产业协同和人员流动,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材料三】(节选自《高铁时代的中国梦》)中国高铁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更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髙三年级模拟试题(三)语文试卷第 I 卷阅读题现代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
无论是先秦儒家还是汉代儒家,都积极肯定“现世”生活的正面价值,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格局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
总的来说,此两阶段儒学关注的重心皆在社会的政治伦理方面,而非个人的心性修养方面。
众所周知,源于印度的佛教本是一种“出世型”定教,其思想性格与儒学强烈的“入世”倾向是格格不入的。
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在中国已很发达且根深蒂固,这使得佛教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性格调适”,否则很难在中国扎根立足。
印度的大乘佛教本有中观、瑜伽行和如来藏三大学派,后来只有如来藏一系在中国生根并祓发杨光大,正是因为如来藏强调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人皆可为尧舜”等说法较为接近。
而由唐代高僧慧能创立的禅宗,宣扬“心即是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把大乘佛教不舍世间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
佛教的这种中国化,拉近了它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禅宗也因此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
然而,佛教与儒学毕竞有着无法逾越的价值鸿沟:宋代的“尚文”政治,大大促进了士大夫经世精神的复苏;加之异族欺凌所激起的民族意识高涨,一批儒者举起韩愈的“辟佛”旗帜,掀起了新一轮的排佛浪潮。
文坛领袖欧阳修称佛教为“魔教”,呼吁儒者要“修其本而胜之”。
儒家的批判使得一些禅门大师极力弥缝儒、释二教之异,为佛教辩诬。
如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认为儒、佛二教皆出自“荃人之心”。
他以佛教的“五戒”“十善”比附儒家的“五常”,强调僧人必须对父母尽孝,力陈佛教符合“王道”,在“正人心”“兴善止恶”等方面可辅助儒教治理天下。
诚如学者所言,《中庸》《大学》等著作之所以恰恰在宋代被“发掘”出来,并一跃成为承载“道德性命”奥义的儒家经典,主要不是新儒家“返之六经而后得之”的结果,而是契嵩等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的结果。
“熙宁变法”之前,宋儒大体上还保持着内圣外王的义理格局。
但到了南宋,新儒学已经逐步占据思想界的主流地位,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神面貌。
这一变异的突出特征是儒家的“内圣”压倒了“外王”。
尽管“得君行道”仍是后来大多数儒者高悬的人生理想,但从思想重心看,如何安顿身心性命則成了他们关切的焦点。
这一变异,对于儒家道德人格的挺立、审美意境的提升、生命体验的深化,乃至“ 了生死”都有重大意义,但儒学原来强烈的经世致用品格反而因此有所减弱。
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这一趋向更加明显,其修养工夫论尤其到了“牛毛茧丝,无不辨晰”的地步。
儒学至此,可算在思想战场上对禅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但这一“胜利” ,恰恰是以对禅宗心性智慧的深度吸纳为前提的。
(摘编自孙海燕《儒学与禅宗的思想史“恩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和汉代两个阶段的儒学都特别关注社会的政治伦理,主张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实现“内圣外王”的理想。
B.在佛教传入前,儒学作为一种本土思想,已在中国根深蒂固。
所以,佛教要想跻身中国需要将“出世”转化为“入世”思想。
C.如来藏强调的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与儒家主流学说基本接近,因而如来藏系得以在中国生根并发扬光大。
D.慧能创立的禅宗使得佛教日益世俗化、人间化,这样就拉近了佛教与中国人的心理距离,因此能得到快速传播与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社会崇尚文治,再加上受到异族的欺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大批儒者掀起了排佛浪潮。
B.为了弥合儒佛二教之间的差别,云门宗禅师契嵩作《辅教篇》,寻求儒佛二教之间的共同之处,认为佛教可帮助儒教治理天下。
C.《中庸》《大学》等著作能够在宋代成为儒家经典,与这一时期一些高僧大德儒者化、士大夫化,极力弥合佛教与儒学之间的鸿沟有密切关系。
D.南宋时期,很多儒者对佛道心性理论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使得他们越来越关注修身齐家、安顿身心,并将之作为他们的人生理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学与禅宗的渊源,是在排斥中又彼此吸纳的思想史。
比如佛教吸收儒家的人间伦理,再如儒家开拓出“援禅入儒”的宋明新儒学。
B.韩愈上书《论佛骨表》高举排佛旗帜,体现了儒学与佛教的价值鸿沟,这种排佛思想直到宋代仍被一些儒者所接续。
C.到了南宋,由于儒学原来强调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有所减弱,所以,儒家将关注的$心转移到内在品德的自我ᨀ升上。
D.宋代很多儒者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佛道心性理论而阐发出新儒学,这一过程也是宋代多种思想合流的一种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农家乐岑燮钧杨大爷是骂骂咧咧搬进小区的。
孩子们劝他,锄头什么的,扔掉算了。
他舍不得,只好塞在架空层的用落里。
“万一有个用呢。
”他总是这么说。
当初拆迁时,杨大爷是最后一个签约的。
满地瓦砾堆里,他家像一座碉堡。
屋前面的菜地里,蚕豆开花,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
杨大爷不慌不忙,拾掇着自己的菜地。
“打我从娘胎里出来,就住在这里,他们能把我怎的!”街道书记一次次来做思想工作,杨大爷就是不答应。
“这块地是我的,我前面临河,还怕你们遮着?”这样僵持了半年有余,眼看黑云压城,杨大爷终于松了口:他家这么多地,可以分到好几套房,儿孙们选哪里随他去,他必须住在底楼,底楼接地气,必须住在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才是他家的,别人家住过的地方,他不安生!书记考虑了一下,打了几通电话,答应了。
搬进来时,小区里还七零八落的。
树刚刚移种,支着护架;只广场中心,移植了草皮;路边河滩,还荒草杂生。
好在,大家都是同一村的,仍是邻居。
大妈们洗衣都到井口来,东家长西家短,煞是热闲;大爷们在物业场壁的老年室里搓麻将,喷云吐雾,随地吐痰,跟在村里一样。
杨大爷不喜欢搓麻将。
当初,他在自家园子里种菜,一年四季,从不让地闲着,就是河边都舍不得荒掉,还种了一道茭白。
一大早,他就去菜场卖掉。
有了钱,手头就活络,要喝点酒就喝点酒,要抽点烟就抽点烟,还身子骨灵活。
可是,如今,在这里住了十天半月,就仿佛住了三年五载似的——这日子实在太长了。
“你踱来踱去,干吗呀!”老伴责怪他。
“这自家的房子,住着咋像是客店似的!”“不是已依了你吗,我们以前也是住在这里的啊。
”“味道就是不一样!”杨大爷走在小区的路上,手没处放。
靠在后面吧,像村长,可是自己从没做过村长;放在前面吧,像娘们,又没个毛线篮。
他的手,是拔草的手,是提锄头拎簸萁的手。
他的手像松树皮,开裂的。
杨大爷在河边踟蹰了会儿,蹲坐在一块乱石上,抽闷烟。
“杨大爷,你这是钓鱼吗?”“啊,没啊,我闲着……”杨大爷转过身来,回应道。
他猛抽了几口烟,呛着了,直咳得眼泪鼻涕直流,只得用糙手揩了一把鼻梁口。
忽地,他有了主意。
对呀,这地不是我家的吗?“杨大爷,你这是干吗呀?”“我整地啊,种点青菜萝卜什么的,荒着多可惜……”杨大爷柱着锄头,笑着与人搭话。
都是村里人,见怪不怪。
自然也有风言风语:这老头子,有福不会享,宁愿做阿乡!不几天,菜畦里长出了菜秧。
菜秧像娃娃,见风就长,又没几天,一片绿汪汪。
杨大爷侍候这些菜秧更精细了。
才这么一小块地,往日担水要肩挑,如今只须拾几桶水就够了。
杨大爷每天都有活干。
今儿个,拔一会儿草;明儿个,翻一会儿地;真没事千了,他拣几块瓦砾,扔到角落里。
菜一天一个样,他看着喜欢。
他种了一茬又一茬。
人们看他种茄子,种土豆,种西红柿。
虽然,私心里嘀咕,这地又不是你的,凭什么占着;可是,毕竞是同一村的,又不碍着谁,何必把话挑明呢?何况,自古来,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谁种谁收益。
“老杨,你的番茄种得真好,你看,把枝都压歪了。
”“这排豇豆,长得真多!”杨大爷听人夸他,就让人拿去些。
现在,他不去菜市卖了。
看着这块菜地都长得好好的,真没事干了,杨大爷跟老伴去了几天女儿家。
回来的路上,杨大爷想着该给菜地施点肥了,河边的一畦芋艿快能收了,先试着挖一株看看。
谁知,一到河边,看到的竞都是草坪,刚刚贴上的,还半死不活。
他不由得大怒,声如滚當,大骂起来:“哪个天打雷劈的,趁我不在,把我的菜地毀了,你种草吃草去吧,畜生要吃草,人要吃菜,吃饭……”他拿来锄头铁铲,把草皮都扔到了河里。
物业的人赴紧出来劝阻他。
“谁来栏我,我跟谁急,这地本来就是我家的,谁也轮不到说话!”物业主任说:“这是小区的公共绿地,你怎么能毁坏公共绿地呢!”“谁让你们把我的菜地毀了!”杨大爷依然掀个不停,物业报了警。
警察来了,杨大爷挺身而出:“把我抓去吧!”这事就犯难了,都是乡里乡邻的,犯得着上纲上线吗?“你跟街道书记说,这房我不住了,把地还给我,娘的,种点菜都看我不顺眼!”书记得悉后,摇摇头,笑笑:这老头子!这天夜里,物业主任来到杨大爷家里,让杨大爷消消气,扔掉的草皮算了,种菜就种菜呗,别的地方的草皮千万别再掀了。
他好声好气地说,杨大爷的气也消了。
“就当我这茬庄稼白种了吧。
”杨大爷重新拾掇这一小块菜地。
第二年,这块菜地里,又是蚕豆开花,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
人说,这是小区里的“农家乐”,不比草坪差。
(选自 2016 年 12 月 9 日〈宁波日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说杨大爷舍不得扔掉锄头,“只好塞在架空层的角落里”“万一有个用呢”为后文杨大爷整地种菜埋下伏笔。
B.老伴责怪杨大爷“不是已依了你吗” ,还“踱来踱去” ,说明老伴还是喜欢住新式楼房,对杨大爷不愿搬迁心怀不满。
C.虽然都是村里人,但杨大爷种小区的地还是招来了风言风语。
大家不愿说,但都怪杨大爷抢占了小区里不多的土地,导致他们无地可种。
D.小说通过叙述城市拆迁中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反对城市拆迁,回归传统生活方式的主题。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杨大爷的形象特点。
( 5 分)6.小说两次描写“蚕豆开花,豇豆上架,芋艿临河而立,叶子像一把把伞,随风摇曳”的菜园景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两处描写的作用。
(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他擎着民族精神的火把王富仁毫无疑义,李何林先生是一个学者,一个教授,但我渐渐感到,李何林先生却不是以一个教授、一个学者的形象来塑造自己的。
甚至他的学术著作,也不带有展示自己学术风采的味道。
那么,我们怎能通过所谓学术成就的论述表达出我们对李何林先生的真实感受和感情呢?在这时,我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丹柯的形象。
丹柯把自己的手,伸到自己的胸膛里,掏出了他那颗燃烧的心,当作火把举起来。
他是举着他的心灵走路的人。
李何林先生举着鲁迅,举着鲁迅的作品,实际上就是举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