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BAT投资策略:百度价值提供,腾讯开放,阿里买买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好,而百度进来的表现也印证了投资人的眼光。
当然在商业时代,一切的投资都是为了回报。
百度的投资收益不仅仅体现在股价飙升上,更体现在生态体系的完善,说白了现在的投资布局可以让以后的百度走的更稳、脚步更广。
现在我们看到符合百度服务交易转型的投资已经开始收益,比如糯米网单日交易额突破4亿、去哪儿携程的整合让百度在在线旅行行业有了第一话语权;再比如,投资+战略让百度一些隐形资产的价值凸显出来,比如爱奇艺成功进入第一阵营并且抢到付费阅读战略的先机、百度的金融业务后发先至……
近日来不少创业者希望我分析下BAT三家的投资策略有何异同,各自有什么特点,然后能有一些借鉴。
开玩笑的说:百度和腾讯的投资策略比较类似,都希望用开放的心态,帮助被投企业和他们一起成长,一般情况也不谋求控股,而阿里的策略很好理解,财大气粗有钱任性,那就是买买买。
朋友说能详细说下么,于是就有了下文,我从三个层面来说下三家的异同。
投资理念对比:投资企业给钱还是给钱以外的价值?
这几年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业界基本上都认清了投资互联网企业更重要的价值不是给钱,而是给钱以外的东西,比如资源和渠道等等。
这个理念已经形成共识,但受限于没有强大的互联网平台,这个理念对于大部分投资公司甚至红杉、软银这种顶级机构来说也不能很好的落地。
而我们处在互联网顶尖的BAT三家公司,基本都有自己核武器级别的流量平台,有些甚至不止一个,像腾讯就有微信、QQ、腾讯游戏等多个平台,而百度旗下用户过亿的平台都已经超过14个,阿里方面的支付宝、淘宝、菜鸟物流、蚂蚁金融更是从上游到下游,牢牢把握住了互联网的核心脉搏。
在投资理念方面,BAT三家因为先天的优势,所以基本上都能给企业钱以外的价值。
百度方面,除了给钱以及给流量(俗话说百度是流量的入口,腾讯是用户的老家,百度在PC和移动时代,都依靠流量分发能力占了不少便宜和先机,但也因为如此,百度也早了一些弯路,幸亏
在2015年得以调整),而在于通过百度架构和战略发力方向(云服务、移动分发平台等等),给这种被投资企业提供资源、技术、渠道甚至他们与社会资源对接的能力。
腾讯方面这几年的几次投资我们发现经常拿微信的入口来换取股份,比如在投资京东和58等公司的时候,拿较少的钱获得了较多的股份,同样通过微信的帮助滴滴这样的公司获得了火箭般的增长速度。
当然由于腾讯的资源太过集中,微信流量有限,僧多粥少,微信能否给这些投资企业带来足够的价值还很难说,需要腾讯做好调节作用,要不然很多时候微信的发展反而或破坏被投企业的会员体系,而会员体系的建设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命脉。
阿里方面相比百度和腾讯,布局更广,投资企业数量和金额也更多,如果要对BAT投资的企业金额做一个排行榜,阿里方面估计10个能占据6个以上,当然这几年被阿里投资后走下坡路甚至名存实
亡的企业也不少,好在阿里的投资战略布局允许有失败的案例。
占股对比:百度和腾讯一般不谋求控股阿里则喜欢全资收购
一般来说,资本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在遇到好的项目会谋求更多股份,进而在上市或者退出的时候得到数倍乃至数十倍或者更多的回报。
在关于企业投资股份占比上腾讯和百度惊人的一致,基本都不会谋求控股,而阿里巴巴则真的就像淘宝网希望我们用户最常做的一个动作一样:买买买。
百度方面,这几年经历过狼性文化、开放心态等一系列思路调整后,上上下下变了很多。
在投资企业时,更多的是把机会和企业主导权交给创业者自身,通过少量股份加强和百度战略互补。
所以很多企业百度占股不到10%,但百度给带来的价值超过30%甚至更多。
比如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处在老三的百姓网,在58和赶集屁股后面位置非常尴尬,直到后来被百度投资。
这个过程中百度只占据了很少的股份,但是给百姓网带来了远超过资金之外的流量和新增用户,以及广告价值,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因为百度的助力,百姓网马上要成为一家上市企业了。
腾讯方面和百度从投资理念和心态上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都热衷于通过广泛撒网补足或者加速其在一些特定领域的布局,并且都倾向于不控股企业,让企业自行来决定企业的成长方向,腾讯和百度的价值在于增强你们的发动机能力,而非改变企业方向盘。
腾讯作为BAT里面收入最好的企业,这几年反而经常投资一些千万到亿级别的小项目,所占股份少之又少,一些项目甚至一些个人,腾讯索性不投资不占股,也可以让企业或人加入到腾讯大生态圈。
阿里巴巴希望中国的消费者都有钱任性的去淘宝、天猫购物,同时阿里巴巴也是这样一家有钱任性的巨头,发现好的公司就像女性发现一件心仪的衣服一样,简单粗暴似的买买买。
中国这几年很多知名的入口级公司都被阿里巴巴全资或者控股模式收入囊中,比如文化中国、UC、高德地图、优酷土豆、银泰集团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喜欢先收购较少的股份,然后开出一个不能拒绝的调节再全资收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UC,这家曾经被俞永福视为“非卖品”的公司,最终还是进入阿里囊中。
阿里巴巴这种做法争议很大,但我非常看好,因为这样做其实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时间,阿里巴巴可以通过庞大的现金流或者股份置换,拿到一大批让其他互联网企业羡慕的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哪怕不能和阿里巴巴战略互补,每一个单独都可以成为独角兽,马云的棋局观又往往能让这些企业很好的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服务,比如:物流、金融、电商、大数据。
投资心态对比:抱团搭帮还是摒弃门户之见
在互联网业界,经常有百度系、阿里系、腾讯系的说法,一般认为这三个派系相关的企业占据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能被称之为三大派系的企业不管是做宣传还是做融资,也相对容易很多。
在中国,很多年轻人以能到BAT系相关的企业工作为荣。
不过这几年来,百度开放的心态,摒弃门户派系之见。
百度愿意和曾经的对手来共同投资一些企业
,愿意和整个业界任何一家企业有联手的可能。
就像武学大师李小龙一样,他主张没有武学派系之分,进而创办截拳道,百度也是如此,无招胜有招。
李彦宏提出百度要为3600行服务的时候,弱化了百度系的说法,百度为企业提供水和电,这些企业也可以去找腾讯和阿里让他们提供煤和气,这就是放开门户之见,实现产业共赢的思路。
李彦宏已经想到了这一点,马化腾也已经想到。
事实上,腾讯比百度开放的更早。
腾讯在2010年经历过和360的那场世纪大战后,内部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反省的后的结果就是:我们要开放了!随后腾讯“连接一切”的理念提出,就像百度一样,腾讯的很多产品也可以为竞争对手都可以提供服务,如果哪天腾讯和360双方战略合作了,我们不要诧异。
这几年我们熟悉的一些平台,比如美团、滴滴等,都可以通过腾讯的平台进行进入,并且使用它们的服务。
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和百度、腾讯的表现又截然不同。
马云是一位掌控欲极强的企业领袖,颜值虽然低于李彦宏马化腾,但气场分分钟钟把马化腾和李彦宏秒杀。
不用说在投资企业时要占据主导权,就是针对平台上的一些商户,阿里巴巴也经常要搞个二选一“如果在京东上卖东西,天猫让不让你卖了”,导致京东隔三差五的举报阿里巴巴逼迫商户做出艰难的选择。
阿里巴巴是一家让人又恨又爱的企业,但偏偏又是BAT里面市值最高、最能长袖善舞的,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进入阿里麾下,成为不折不扣的阿里系企业。
近日业界疯传阿里巴巴又将全资收购新浪网,如果交易达成,那真的不知道该用何种语言形容庞大无比的阿里系了。
写在最后:几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我眼中的中国互联网风云人物排行榜》,提到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一线阵营在短期内还会被BAT把持,现在看来也的确如此。
未来,中国二线的互联网企业想要追赶BAT,有良好的投资战略非常关键,但现在看来大部分的企业还处在被人投资的阶段。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速途网,作者@丁道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