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
水电解的原理
水电解的原理
水电解是指通过电流使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过程。
它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
1. 电解槽:准备一个电解槽,其中装有纯净的水和两个电极。
通常使用的电极是一个负极(阴极)和一个正极(阳极),它们可以是金属片或碳棒。
2. 电解液:添加一些电解质到水中,通常是一小部分的盐或酸。
这样可以增加水的电导率,使电流能够通过水传导。
3. 电流通入:将正极和负极与电源连接,使电流通过水和电解质溶液。
电流通过阴极进入水,然后从阳极离开。
4. 水分解:在电解过程中,水分子会被电能分解成氢离子
(H+)和氢氧根离子(OH-)。
氢离子会向阴极移动,氢氧
根离子则会向阳极移动。
5. 氢气产生:当氢离子到达阴极时,在电极表面接受电子,与一起形成氢气(H2)。
6. 氧气产生:当氢氧根离子到达阳极时,它们会释放出氧气
(O2)并失去电子。
总体来说,水电解的原理是利用电流的通过,使水分子发生电解反应,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这种电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氢气产生、能源储存和其他工业过程中。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2)静脉补钾:先补充血容量,改善肾功。
❖ 原则如下:
• ①尿畅补钾: 尿量>40ml/h。
• ②浓度适宜:<40mmol/L(或<0.3%)。
• ③滴速不快:10mmol/h,最快应<20mmol/h(或<60滴/分)
• ④严禁静注:引起高钾而有心跳骤停的危险。
• ⑤严控总量:一般每天补钾4~5g,严重缺钾可补6~8g。
• 血HCO3-的正常值为27mmol/L,H2CO3正常值为 1.35mmol/L。
➢ 失钾过多
1)大量消化液丢失:呕吐、胃肠减压、腹泻或肠 瘘。
2)经肾丢失: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
3) K+转入细胞内造成低钾
①输入大量葡萄糖加胰岛素,糖原合成,促
202使4/8/2K0 +进入细胞内。
-
23
2.临床表现
• 神经—肌肉症状: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以四肢肌肉 最为明显,后可延及躯干及呼吸肌,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严重者软瘫。
▪ 应用琥珀酰胆碱、精氨酸等。
➢ 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肾衰少尿或无尿期、肾
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阿狄森病)、用保钾利尿药等。
2024/8/20
-
27
2.临床表现
• 神经肌肉应激症状:四肢乏力,手足麻木,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软瘫。肌肉的 累及是从躯干→四肢,所以呼吸较早受限 ,与低钾相反。
• 神志淡漠或恍惚。
• 中枢泌尿系:神志淡漠、嗜睡,多尿、反常性酸性 尿碱中毒等…
2024/8/20
-
24
3.诊断
•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一般可作出诊断。 • 血清钾低于3.5 mmol/L及典型心电图改变,即可确
诊。(左为正常,右为低钾)
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
人体中的水和电解质据有关资料介绍,人的体液有三分之二是细胞内液,三分之一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和组织间液)。
体液不是纯电解质溶液,其中还有非电解质成分及其他水合物。
但是,电解质是体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盐类物质溶于水形成的。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每天人从食物中摄取的水,大约是100_130m L,从饮水中摄取的水,大是80_150m L,此外,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还要生成水,即代谢水。
每天由化学反应生成的水,大约是300m L左右。
这种代谢水,尽管量不大,但对那些因种种原因禁食者来说,它对生命的延续有重要作用。
以上三种水的来源:饮食、饮水和代谢,合在一起每天成人摄取的水量约为250m L。
人体对水分有摄取也有排出。
排出的渠道主要是肺的呼出、皮肤出汗蒸发以及排尿等。
人的肺部在呼吸过程中,呼出的气体是含有水分的,而且是呼吸得越深、越慢,排出的水分也越多。
成人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大约有350_40m L的水分。
皮肤出汗排水,并非只是夏天的行为,一年四季都在进行。
汗液蒸发是散热的重要方式,是维持正常体温不可缺少的。
人的正常体温,腋下为36.5℃,口温为37℃。
每天清晨最低,傍晚最高,一天体温的变化不应超过1度。
如果出现高烧,靠人体自身出汗蒸发调节不了,可用擦酒精、敷冰块的方法,促使散热,或服药、打针治疗。
不可掉以轻心。
健康人每天水的排出量,是随每天摄取量的增减而增减的。
摄取多就排出多,摄取少就排出少。
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水的进出平衡(表)。
值得注意的是,人在酷热的夏天或是在高温环境工作时,出汗特别多,有的在高温下干活的工人,每小时出汗100_200m L。
在这种情况下,只多喝水补充水分,是不够的。
因为排出的汗水并不是纯水,还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
电解质的主要成分是钠离子(N a+)和氯离子(C l-)。
所以,还要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损失的氯化钠(N a C l)。
表一般成人每天水的摄取量与排出量(m L)体内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正离子主要是钠离子(N a+)、钾离子(K+)、钙离子(C a2+)、镁离子(M g2+);负离子主要是氯离子(C l-)、这里列出的正、负离子,都是盐类物质溶于水,电离后产生的。
水电解质名词解释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1.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
【原因和机制】肾外性原因→丢失等渗或低渗性体液(消化液大量丢失;体液大量在体腔内积聚;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肾性原因→经肾失钠或同时失水过多(限制钠盐摄入或长期大量用排钠利尿药(氯噻嗪、速尿和利尿酸等);慢性肾疾病、急性肾衰多尿期;失盐性肾炎、Addison 病;过度渗透性利尿)血容量减少后肾脏重吸收水增多,治疗上只补水未注意补钠,低渗性脱水【对机体影响】细胞外液量减少(1)循环衰竭体症(休克)水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液↓,血容量↓→血压↓→休克(2)脱水症状(组织间液↓)皮肤弹性下降,眼窝下陷;婴幼儿出现“三凹”体征。
(3)口渴:早期可以没有口渴;中、后期会有口渴。
(4)CNS症状:重症低渗性脱水有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
(5)尿钠量↓(Ald↑):尿钠<10mmol/L或无,尿比重下降。
失水--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间水进入血液;晚期少尿(ADH↑,ARF),早期尿量不减少。
(6)低钠综合征2.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概念】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变化过程【原因和机制】单纯失水【肺失水;皮肤失水(发热、甲亢);肾失水(中枢性、肾性尿崩症)】丧失低渗液(胃肠道丧失低渗液,大量出汗,渗透性利尿)水源断绝、不能或不会饮水渴感丧失,高渗性脱水【对机体影响】a尿钠●轻度高渗性脱水(早期)细胞外液渗透压↑、血容量↓不明显→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尿钠偏高●中、重度高渗性脱水(晚期)血容量和肾血流量明显↓→Ald分泌↑→尿钠↓b.CNS症状:严重高渗性脱水→细胞内液明显↓→脑细胞脱水和脑压↓,严重程度不同的CNS症状c脱水热:细胞内液↓→汗腺分泌↓→机体散热功能↓→体温↑d休克、肾衰3.等渗性脱水:【概念】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kg·H2O【原因和机制】等渗性脱水的常见病因是呕吐、腹泻,大量丢失接近等渗的消化液;大量胸、腹水形成;大面积烧伤和严重创伤使血浆丢失等。
第十一章水和电解质代谢介绍
第一节
体 液
由于无机离子所产生的渗透压远大于蛋白质所 产生的渗透压,因而决定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 物质交换的主要因素是无机离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 压。水可以自由透过细胞膜,故当细胞内液与细胞 外液之间存在渗透压差时,主要靠水的转移来维持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当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时,水从细胞内转移至细胞外,引起细胞皱 缩;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水从细胞外转移。
第二节
水平衡
(二)水的排出 →肺呼吸350ml →粪便排出150ml →皮肤蒸发500ml(非显性出汗,纯水;显性出汗, 低渗溶液。) →肾排出1000—2000ml,平均为1500ml 每天排除总量2500ml (最低需要量 (人体每天至少排固体物35g,每克需要15ml,成 人每天至少排尿500ml。少于500ml称为少尿, 少于100ml称为无尿。)
第二节
水平衡
三、婴幼儿、老年人水代谢特点 (一)婴幼儿水代谢特点 1、体内含水较多 新生儿80%,婴儿70%,儿童 65%。 2、生长发育迅速 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高于成 人。 3、肾脏浓缩尿的功能差,因此尿量相对较多。 4、神经、内分泌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水的调 节功能较差,不能耐受缺水。
第二节
第十一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
第十一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一)解释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二)说明体液的分布和含量、体液的交换。 (三)概述钾、钠、氯的代谢。
第十一章 水和无机盐代谢
学习目标
能力目标 (一)能正确描述水和电解质的生理功能。 (二)能从高血钾的发病原因及过程来说明 高血钾症的预防和处理。
(离子)
1 10 12 9.5 8.1
(电荷)
1 10 24 19 65
电解水工作原理
电解水工作原理电解水是一种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过程。
它通过电解装置在电流作用下将水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电解水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一些基础的电化学原理和物理原理。
首先,电解水需要一个电解池,通常是由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和一个电解质溶液组成。
水是一个分子化合物,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在电解水中,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电流会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流动。
其次,阴极和阳极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导致水分子的分解。
在阴极上,电流会导致水分子的还原反应,产生氢气。
具体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O + 2e⁻ → H₂ + 2OH⁻在阳极上,电流会导致水分子的氧化反应,产生氧气。
具体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O → O₂ + 4H⁺ + 4e⁻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电解质会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电解质通常是一个酸或碱,可以提供离子来增加电导率。
在电解水中,电解质通常是氢氧化钠(NaOH)或硫酸(H₂SO₄)。
电解质的添加可以帮助增加电解水的电导率,从而更有效地进行电解。
电解水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电解池中电流的流动。
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传输。
这种离子传输是由于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的。
具体来说,在阳极上产生的氧离子会流向阴极,与阴极上产生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这个过程是电解水的工作原理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电解水的工作原理,例如电流密度和温度。
电流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电解池的电流量,可以通过改变电流密度来调整电解水的效率和气体产量。
温度也会影响电解水的效率,一般来说,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气体产量。
总之,电解水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原理和物理原理。
通过在电解池中施加电流,并使用适当的电解质溶液,可以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电解水在工业和实验室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制氢、金属电镀和电化学研究等领域。
水的电解质
水的电解质
水是一个非常弱的电解质,它自身几乎没有离解成离子的能力。
但是,当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这些物质可以在水中离解成离子,从而增加水的电离能力。
一些常见的水中的电解质包括:1. 矿物质:例如钠盐、钾盐、钙盐和镁盐等,它们可以在水中离解成相应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2. 酸和碱:例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它们可以在水中离解成H+离子和OH-离子。
3. 某些有机化合物:例如酸类和碱类有机物,它们在水中也可以离解成离子。
这些电解质的存在可以增加水中的电导率,使其能够导电。
哪些水属于电解质水
哪些水属于电解质水
下面这些水都是属于电解质水:
1、外星人电解质水:
这是一款0糖0卡的电解质水,很适合在运动后补水饮用,解渴的效果明显比矿泉水好。
相信运动的时候喝过矿泉水的小伙伴应该都有体会,喝完水后没多久,嘴巴里又会感觉很干,水喝多了,胃里又涨得难受,运动起来也不舒服。
但是喝了外星人电解质水之后,我口渴的感觉会好很多,哪怕之后再出汗,也没有口干舌燥的问题。
而且,我觉得这款电解质水的口感和口味都比较好,我很喜欢喝,现在我在办公室也囤了一箱。
2、宝矿力水特:
好多运动的朋友一提到补充电解质喝什么水,可能会推荐宝矿力水特。
它的外观稍逊色上一款,比较有年代感,不过到底是老牌子,补水效果还是很好的。
它里面含有葡萄糖果糖,能加速人体对电解质的吸收,及时补充身体水分和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我喝下来觉得除了有点甜之外,其他都还OK。
3、尖叫等渗运动饮料:
从小学就开始喝尖叫了,永远记得被红色尖叫支配的感觉!尖叫等渗是新出的,外包装和外星人一样是比较有设计感的。
它比较好的就是两个味道针对了不同强度的训练,像我平时就是跑步,所以喝的是青橘味的无糖“等渗电解质饮料”,如果运动强度高,打球那种就可以喝另一款有糖的“等渗饮料”。
电解质水标准范文
电解质水标准范文电解质水标准是指用于人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一种饮品,其成分和质量要求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定。
电解质水以其含有适量的电解质和矿物质,能够帮助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电解质水主要包含水分、能量、电解质和矿物质等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满足人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需求。
一般来说,电解质水的主要成分应包括水分、碳水化合物、电解质(如钠、钾、钙、镁、氯、磷)和少量的维生素。
根据不同地区和个体的需求,电解质水的成分和质量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首先,电解质水的水分成分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如过滤、消毒和净化等工艺要求。
同时,电解质水中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应适量,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一般在100千卡至200千卡之间。
其次,电解质水的电解质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功能和价值。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钙、镁、氯和磷等,它们在细胞内外维持浓度梯度,参与神经、肌肉和心脏等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
电解质水中这些电解质的含量应具有一定的范围,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发挥功能。
此外,电解质水中的矿物质也是重要的成分之一、矿物质包括铁、锌、铜、锰、硒等元素,它们在人体中起到调节酶活性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电解质水中适量的矿物质含量有助于满足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求。
电解质水也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加入一些特殊成分。
例如,运动员可能需要更多的电解质来弥补运动过程中的流失;孕妇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满足特殊期间的需求。
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和特殊需求,电解质水的成分和质量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总之,电解质水标准是根据人体对水分、电解质、矿物质等成分需求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通过合理确定电解质水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保证其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帮助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问题。
电解质水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体的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特殊人群和特殊情况下的需求。
电解质水的制成方法有哪些
电解质水的制成方法有哪些
制备电解质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溶解电解质物质:将电解质物质直接溶解于水中,如NaCl(食盐)、KCl (氯化钾)等。
2. 酸碱反应:将酸和碱按适量配比,加入适量水中,产生的产物就是电解质水。
例如HCl(盐酸)和NaOH(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和H2O。
3. 物质电离溶解:将可溶于水的化合物溶解于水中,该化合物在水中会电离产生离子,形成电解质水。
如酸溶解、碱溶解等。
4. 电解法:使用电解池进行电解,将非电解质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经过电解后,非电解质物质分解生成电解质水。
例如用电解池电解水,产生的氢离子和氧离子溶解于水中,形成电解质水,反应式为2H2O →2H2 + O2。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电解质水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物质,同时要确保操作安全和环保。
化学电解水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电解水的知识点总结电解水是指将水溶液加入电解质,然后通电,通过电流的作用使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并且氢气和氧气在电极上分别析出,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可以表示为:2H2O(l) → 2H2(g) + O2(g)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电解池来进行,电解池由两个电极(阴极和阳极)和电解液组成。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解质的种类、电流密度、温度等因素都会对反应过程产生影响。
下面将从电解水的基本原理、电解水的影响因素以及电解水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电解水的基本原理电解水是一种电化学反应,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外加电流对净离子进行电解。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场作用于水分子,使得水分子发生了电解,产生了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2H2O(l) → 2H+(aq) + 2OH-(aq)然后,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在阳极和阴极上分别发生了还原和氧化反应,产生了氢气和氧气:2H+(aq) + 2e- → H2(g)4OH-(aq) → O2(g) + 2H2O(l) + 4e-这两个反应共同构成了水的电解反应,整个过程可以表示为:2H2O(l) → 2H2(g) + O2(g)电解水的反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化学反应,也是很多其他电化学反应的基础。
通过电解水的反应,我们可以制备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可以用于多种工业和实验室应用。
电解水的影响因素1. 电解质的种类电解水需要加入电解质,通常使用的电解质有盐、酸、碱等。
不同的电解质会对电解水的反应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强电解质会使电解反应更容易进行,而弱电解质则会使反应速度变慢。
此外,电解质的种类也会影响氢气和氧气的产量和纯度。
2.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指单位电极表面积上的电流强度。
电流密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适当增加电流密度可以提高氢气和氧气的产量。
3. 温度温度对电解水的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氢气和氧气的产量。
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电解水是指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它可以用来产生氢气和氧气。
通常情况下,它通过电流来实现电解,因此也被称为“水电解”。
因此,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O → 2H2 + O2 其中,H2O代表水,H2代表氢气,O2代表氧气。
总体而言,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是一个电化学反应。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使用了电解质,它可以将水分解成其他物质。
电解质有以下几种:氯化钾、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铵、氯化铑、氯化铅和氯化镁等。
当电解质把水分解时,就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具体来说,当电解质把水分解时,水分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而被分解成氢离子(H+)和氧离子(OH-),并且氢离子会吸引氧离子,形成水分子,即 H+ + OH- → H2O 而氢离子和氧离子也会结合起来形成氢气和氧气,即 2H+ + 2OH- → H2 + O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H2O → 2H2 + O2 也就是说,将水通过电解质分解,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此外,电解水还有另外一种反应,即水的氧化还原反应,它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2H2O + 2e- → H2 + 2OH-其中,H2O代表水,H2代表氢气,OH-代表氧离子,e-代表电子。
在这种反应中,水分子会被氧化,产生氢气和氧离子。
这也是电解水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电解水的反应有很多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上面提到的两种反应,即水的分解反应和水的氧化还原反应。
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H2O → 2H2 + O2 2H2O + 2e- → H2 + 2OH- 电解水的反应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反应,它可以用来制造氢气和氧气,这对人类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电解水的原理
电解水的原理电解水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电解槽中的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电解质,将电流引入水中而发生的。
电解水的原理是基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和水的电解性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电解水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电解性质。
水分子是由氢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学式为H2O。
在水中,由于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使得水分子呈极性结构。
因此,当外加电场作用于水中时,水分子会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
这种电离的过程被称为自离化,其离子生成的速度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其次,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是电解水的关键。
电解质溶液是指能够在水中电离产生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当电解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时,外加电场作用下,这些离子会在溶液中移动,形成电流。
而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外加电场引起水分子的电离,从而实现了水的电解过程。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当外加电场作用于水中时,水分子中的氢离子(H+)被引向阴极,而氢氧根离子(OH-)被引向阳极。
在阴极处,氢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氢气(H2)。
在阳极处,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氧气(O2)被释放出来。
这一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水分子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
总结一下,电解水的原理是基于水的电解性质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水分子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导电性则使得电解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水分子最终被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
这一过程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电解水的原理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了许多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
深入理解电解水的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水电解质PPT课件
液体 用途
葡萄糖 水分和热量 氯化钠 Na+ 碳酸氢钠 酸中毒 氯化钾 补充K+
临床常用液体
等渗
K+、Mg2+、HPO42-、Pr
血浆(5%) 细胞外液(20%)
组织间液(15%) Na+ 、CL-、HCO3-、 Pr
功能性(90%)
非功能性(10%) 结缔组织液 脑脊液 关节液
消化液
体液的组成和分布
体液中的离子分布:
• Na+ mmol/L
135-145
ICF K+、Mg2+、HPO42-、Pr
正常血浆总渗透浓度
阳离子+阴离子+非电解质 渗透浓度
139 + 151 + 10
mmol/L
正常值 280--310 mmol/L
0.9%NaCl = [ Na+]154mmol/L +[Cl-] 154mmol/L=308mmol/L
14:04:26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医学院
等渗性溶液 0.9%NaCl
约占体重:男性-40%
女性- 35%
细胞外液(ECF Extra cellular—Fluid)的分布:主要为血浆和组 织间液
约占体重:男,女 20%,血浆量-5%,组织间液量-15%
ECF20%
ICF
血浆 组织间液
40%
5% 15%
04:26
血管壁
细胞膜
电解质水配制
电解质水怎么配
电解质水的配制方法是:准备葡萄糖1000克、氯化钠175克、碳酸氢钠125克、氯化钾75克,每次一勺可总水1000ml电解质。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发生电离。
电解质水能够迅速的被人体所吸收,补充人体所消耗的水分,解除疲劳感。
因为它与人体汗液的成分相近,能够柔和、快速的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而且它的配方比例十分合理,可以提高人体肌肉的活动能力。
同时,因为电解质水中含有维生素B6,可以减轻肝脏和肾脏的负荷,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电解质水怎么配制
电解质水怎么配制简介电解质水是一种具有补充体液电解质的功能性饮料,常用于运动员、病人或长时间剧烈运动后的补水、补充营养和电解质。
电解质水配制简单,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配方。
本文将介绍如何配制电解质水。
所需材料•水:250ml•红糖或蜂蜜:适量•盐:适量•柠檬:半个•钾盐:适量(可选)配制步骤1.准备一个干净的容器,容量为250ml。
2.将250ml的水加入容器中。
注意:建议使用纯净水或矿泉水来避免含有杂质。
3.加入适量的红糖或蜂蜜。
提示:红糖或蜂蜜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并增加饮料的口感。
4.加入适量的盐。
提示:盐含有丰富的钠离子,有助于补充体液中的钠离子。
5.挤半个柠檬的汁加入容器中。
提示:柠檬汁富含维生素C,具有保护血管、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并能提供一定的酸味。
6.可选:根据个人需求,可以添加适量的钾盐。
提示:钾离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电解质,特别适合剧烈运动后的补充。
7.将容器盖好,摇晃均匀,使各个成分充分混合。
注意事项•在配制电解质水时,应量力而行,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添加物的量。
过量摄入电解质可能导致不适或其他副作用。
•建议每次饮用不超过500ml的电解质水,以避免负担肾脏和其他器官。
•不建议将电解质水作为替代品长期饮用。
均衡的饮食才是获得全面营养的最佳途径。
•电解质水成分不稳定,建议制作后立即饮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结论电解质水是一种简单易配制的功能性饮料,可用于补充体液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通过合理配制和适量饮用,电解质水可以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并提供一定的能量补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水不能替代均衡饮食,过量摄入可能会带来副作用。
因此,我们在配制和饮用电解质水时,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和情况来调整配方和饮用量,并注意配制后及时饮用,避免长时间存放。
电解质水的化学名字
电解质水的化学名字电解质水是指在水中溶解了一定量的电解质的溶液。
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盐和有机酸、有机碱等化合物。
电解质水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饮用水、药物制剂、工业生产等领域。
1. 钠氯化物溶液钠氯化物溶液是指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
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其分子式为NaCl。
在溶液中,氯化钠会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导电。
钠氯化物溶液在医学上常用于静脉注射和生理盐水制备。
2. 硫酸溶液硫酸溶液是指将硫酸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
硫酸是一种强酸,其分子式为H2SO4。
在溶液中,硫酸会完全离解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硫酸溶液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实验室分析等领域,但需要注意其强酸性和腐蚀性。
3. 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是指将碳酸氢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
碳酸氢钠是一种弱碱性物质,其分子式为NaHCO3。
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会部分离解成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使溶液呈碱性。
碳酸氢钠溶液常用于调节酸碱平衡、中和胃酸等医学和食品工业中。
醋酸溶液是指将醋酸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
醋酸是一种弱酸,其分子式为CH3COOH。
在溶液中,醋酸会部分离解成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醋酸溶液常用于食品调味、实验室分析等领域。
5. 氯化铵溶液氯化铵溶液是指将氯化铵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
氯化铵是一种无机盐,其分子式为NH4Cl。
在溶液中,氯化铵会完全离解成铵离子和氯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氯化铵溶液常用于药物制剂、金属清洗等领域。
6. 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是指将硫酸铜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
硫酸铜是一种无机盐,其分子式为CuSO4。
在溶液中,硫酸铜会完全离解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硫酸铜溶液常用于实验室分析、电镀等领域。
7. 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是指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
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其分子式为NaCl。
在溶液中,氯化钠会完全离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使溶液呈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钾血症
定义: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病因与发病机制 1、摄入增多; 2、排出减少 (1)肾衰竭; (2)盐皮质激素缺乏:艾迪生病;ACEI制剂等; (3)原发性肾小管泌钾障碍:Ⅳ型肾小管酸中毒; (4)药物:保钾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等; 3、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如细胞大量分解、酸中毒、组 织缺氧、家族性高钾血症周期性麻痹和胰岛素缺乏等。
>0.008
0.008~0.003
<0.003
合并呼酸
代偿性代碱
合并呼碱
△HCO3=0.2 × △PaCO2
评价代谢性 代偿
△HCO3=0.5 × △PaCO2
呼吸性酸中毒
定义:原发PaCO2 升高和PH值降低为特征的高碳酸血症,主
要为肺泡通气功能障碍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 重者出现室颤。
①每日正常基础生理需要量; ②术前禁食后液体缺少量或累计缺失量; ③麻醉手术期间体液在体内再分布; ④麻醉处理导致的血管扩张(CVE); ⑤围术期丢失的血液量。
围术期生理病理的体液变化
在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要补充术中的尿量和出汗 量,并因手术创面的液体蒸发量。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均禁食,故在开始麻醉时是处于液体缺乏 状况。麻醉处理明显产生血管扩张,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 手术期间存在体内的体液再分布,如部分体液进入第三间隙, 血管内部分体液转移,可导致血管内容量明显减少。烧伤、 严重创伤、手术分离、腹膜炎等,常继发性引起大量体液渗 出浆膜表面(形成腹水等)或进入肠腔内以及淋巴液丢失。 这种体液的再分布,强制性迫使体液进入细胞外液非功能性 结构内,这些非功能性结构的体液不可能在体内起调节作用, 通过液体限制也不能预防这种体液的转移。由于缺氧会引起 细胞肿胀,导致细胞内液容量增加。
纠正低钠血症
速度:1~1.5mmol/L/hour,先将血钠提高 至120~125mmol/L,随后减慢速度,过快 引起中心性桥脑脱髓鞘改变等并发症。 高渗性盐水:多用3%,速度亦遵循上述原 则 一般先补总量1/3
高钠血症
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 病因:水的丢失、钠摄入过多、渗透点重调。
代谢性酸中毒
阴离子间隙升高的代酸 乳酸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酸 腹泻:丢失大量碳酸氢根 肾小管酸中毒
阴离子间隙升高的代酸
原因:固定酸摄入过多,或机体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肾排 泄固定酸减少 公式:AG=Na+-(CL-+HCO3-) 正常值 7~14mmol/L 特点:AG增高;血氯正常 碱性药物:不做首选,仅在PH 值<7.0时应用, PH 值在 7.0~7.2之间视情况补碱;治疗以改善通气、微循环为主。 补碱公式:5% NaHCO3毫升数=(BE-3)×0.5 ×kg 首剂给1/2量,其余部分据血气结果再定。
=2(Na++K+)+葡萄糖+尿素氮(mmol/L) 正常值:280~310 mOsm/L; 低渗:≤ 280 mOsm/L; 高渗: ≥310 mOsm/L。
液体治疗关注点
“量出为入”的真实含义; 关注少尿或无尿; 液体选择:晶体?胶体?----人工胶体? 天然胶体? 液体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液体治疗要保证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关注心、肺、脑、肾等靶器官功能; 围术期临床营养支持治疗。
<0.003
合并呼酸
代偿
合并呼碱
△HCO3=0.1 × △PaCO2
评价代谢O2
酸碱平衡失调
PH↑
PaCO2↑
PaCO2→
PaCO2↓
代谢性碱中 毒
X=0.7×HCO3 +20(±1.5)
呼吸性碱中 毒 △PH/ △PaCO2
PaCO2>X
PaCO2=X
PaCO2<X
酸碱平衡失调
酸碱失衡的判定规则 规则二: 1. PH值和PaCO2变化方向一致 2. PH值异常而PaCO2正常
原发性、代谢性酸碱失衡存在。
酸碱平衡失调
酸碱失衡的判定规则 规则三: 原发代谢失衡存在时是否存在呼吸失衡
1.原发代酸:PaCO2预计值=1.5×HCO3+8(±2) 2.原发代碱:PaCO2预计值=0.7×HCO3+20(±1.5)
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酸
原因:血浆HCO3-浓度降低,同时伴有血氯代偿 性升高 碱性药物:首选
代谢性碱中毒
1. 2. 3. 4. 5.
定义:体内HCO3-升高(>26mmol/L) 和 PH 值增高(> 7.45),基本原因是失酸和得碱; 病因 消化道丢失氢离子:持续呕吐、持续胃肠减压; 利尿剂:排出不含碳酸氢根的尿; 醛固酮增多:增加远端肾小管排氢; 输注大量碳酸氢盐或枸橼酸盐; 低钾时氢离子向细胞内转运;
补酸量(mmol/L)= (测得SB或CO2CP-正常-测得SB或CO2CP)×kg ×0.2
电解质失衡
钠 钾 钙 镁
低钠血症
定义:血清钠低于135mmol/L 分度:轻度:血清钠120~135mmol/L; 中度:血清钠115~120mmol/L; 重度:血清钠低于115mmol/L 分类 短缺性低钠血症:钠丢失:肾、肾外途径,细胞外液容量 减少。 肾丢失:长期应用利尿剂而又低盐饮食; 肾外丢失:体液丢失,如大量出汗、呕吐、 腹泻或肾上腺功能低下。 稀释性低钠血症:水过量:假性低钠血症、 ADH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脑性盐耗综合征。
病因:1、呼吸中枢抑制:如麻醉药物过量;
2、呼吸道梗阻:如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呼吸道烧伤 及溺水等、颈部血肿或包块压迫气管; 3、肺部疾患:肺炎、肺水肿、肺不张; 4、胸部损伤:手术、创伤、气胸、胸腔积液等。
治疗:1 、针对病因,防治原发病 ;
2、改善肺泡通气,排出过多的CO2 :气道开放、机械 通气、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给氧等; 3、避免过度通气; 4、一般不给碱性药物。
主要表现:意识改变、恶心、癫痫、眼球震颤和 中枢性过度通气;四肢痉挛、代酸、高血糖等。
高钠血症的纠正
急性(<12小时)可以快速纠正,慢性则会引起脑水肿,需监 测神志改变。速度1mmol/L/hour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肾内、肾外容量丢失,失水大于失钠。 治疗:补水:口服、鼻饲;不能进食者静脉用0.45%氯化钠或葡 萄糖。 急性(<12小时)可以快速纠正,慢性则会引起脑水肿,需监 测神志改变。速度1mmol/L/hour 水补充量(L)=0.6(女性0.5)×kg ×(血钠实测值/预期血钠 浓度 -1);肾功能障碍者血液净化。 第一天补充缺乏量1/2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治疗清除过多的钠。
低钾血症治疗
治疗原则:补钾和治疗原发病; 轻度低钾血症:分次口服即可; 严重低钾血症(血钾≤2.0mmol/L): 静脉补钾 初始补钾速度一般为10~20mmol/L; 威胁生命的严重低钾血症可经中心静脉补钾,速度可达 40mmol/L。 补钾量简易计算方法 血钾3mmol/L左右,补钾量3g加生理需要量3g; 血钾2mmol/L左右,补钾量6g加生理需要量3g; 血钾1mmol/L左右,补钾量9g加生理需要量3g。
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 1、危及生命:累及神经肌肉系统; 2、心脏传导系统:轻度低钾ECG表现为T波低平和出现U 波;严重(血钾≤2.0mmol/L)表现为室速、室颤; 3、神经肌肉系统:骨骼肌迟缓性瘫痪;平滑肌失去张 力;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 4、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释放受阻:糖耐量异常; 5、肾的尿浓缩能力下降:多尿和低比重尿。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山东省交通医院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 李丕宝
围术期液体治疗概述
围术期的液体治疗是维持手术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环节, 是手术病人疾病治疗的基础;
手术期间病人需要维持每天正常的液体量,如失血、麻醉药物 导致血管的扩张、肠腔和胸腔液的丧失、大汗和多尿等会导致 循环容量不足,进而引起组织灌注不良、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 功能损伤,影响手术病人最终治疗结果;
PaCO2实际> PaCO2 预计,合并呼酸 PaCO2实际< PaCO2 预计,合并呼碱
酸碱平衡失调
PH↓
PaCO2↓
PaCO2→
PaCO2↑
代谢性酸中 毒
X=1.5×HCO3 +8(±2)
呼吸性酸中 毒 △PH/ △PaCO2
PaCO2>X
PaCO2=X
PaCO2<X
>0.008
0.008~0.003
只有足够的血容量才能维持心排出量和组织灌注; 围术期液体治疗策略已有50年的发展。手术中的液体治疗在60 年代处于摸索阶段,之后几十年关注的焦点是液体的选择,近 几年趋向采用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
--------围术期液体治疗指南
围术期生理病理的体液变化
围术期机体液体的需要量包括
呼吸性碱中毒
定义:原发PaCO2 降低(<35mmHg)和PH值增高(>7.45)
为特征的低碳酸血症,主要为过度通气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 浅快、间断叹息样呼吸提示预后不良,头痛、头晕及精神症状, 口周及四肢麻木及针刺感、甚至搐搦、痉挛。
病因:1、精神性过度通气:癔症;
2、器质性疾病:如甲亢、发热;肺炎、肺栓塞、气胸、 肺淤血等乏氧性缺氧;脑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 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人工呼吸过度; 肝硬化;妊娠、分娩等。
围术期生理病理的体液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