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胜天”中和谐管理思想小考

合集下载

浅谈“人定胜天”思维

浅谈“人定胜天”思维

浅谈“人定胜天”思维摘要:一直以来,“人定胜天”的思维深入人心。

本文从三峡工程与汶川地震关系的问题出发,阐述了人们要把握改造自然的尺度,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定胜天;三峡工程;汶川地震;天人合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在紧张的救援抢险工作进行的同时,网络上关于此次地震的各种评论和猜测也接踵而至。

其中,有网友质疑汶川地震与三峡蓄水有直接关系,原因是汶川位于板块交界的活动地带,三峡大坝的江水增多、水位上升、重力增加下压,导致亚欧大陆板块活动下沉,印度洋板块活动上升,加快了板块的活动。

传言一出,立即引起多方关注。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表示汶川地震与三峡蓄水无关,理由是在中国,由水库诱发的地震级别最高为6.4级,且水库蓄水诱发地震主要在库区,一般离库岸5公里左右,最远不超过15公里,而三峡大坝离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二者在地质上没有任何联系。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中国工程科学院2010年12月17日发布的《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报告》的证实。

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相信专家给出的评估结果,然而,我又不得不由三峡蓄水后的川渝大旱、汶川地震等百年不遇的地质灾害联想到这座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破坏了三峡原有的地理生态平衡,才导致一系列灾难的发生。

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修建了三峡工程,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水力资源用于造福人类,这是不是一种“人定胜天”的壮举呢?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能说明“人定胜天”吗?一、“人定胜天”思维起源“人定胜天”语出《吕览》——“天定则胜人,人定则胜天;故狼众则食人,人众则食狼”。

宋代刘过在《龙洲集·襄央歌》中写到:“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这两个例子中的“胜”字均为“优于”、“强于”,所谓“胜天”,指“不为造物所欺”而已,无战胜自然之意。

[1]但是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必须克服不利条件,改造自然,以利于人类繁衍生息,所以“胜天论”的出现,充满活力,受到学者的重视。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神奇的大自然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神奇的大自然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浅谈人与自然观的发展演变摘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科学技术推动作用,指出工业社会以来人类错误的科学技术观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思想根源,提出人类应树立新的绿色科学观,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社会技术的联系和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模式。

关键词: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绿色科技;生态文明;生态技术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历史。

因此,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密切关注其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改变的。

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很低,人类不仅对自然界的奥秘无法理解,而且也无法抗拒强大的自然力,因此对自然产生了敬畏和崇拜感;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不仅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自然之谜,而且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胜利,因而随之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思;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滥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它促使人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反思促进了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诞生。

今天,人类终于意识到,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体性、主动性和目的性。

通过对人类自己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人类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决不是什么征服与被征服的敌对关系。

纵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就会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变的重大驱动力。

科学技术集中反映了人类对自然作用的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重要媒介。

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社会,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使人对自然的干预深人到一个新的层次,人类借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完全依附于自然到局部干预自然全方位、多角度的干预和影响。

但与此同时,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对科学技术的过分推崇及不当运用,又是造成当今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深层次原因。

自学考试06088《管理思想史》的历年真题与标准答案.doc

自学考试06088《管理思想史》的历年真题与标准答案.doc

自学考试06088《管理思想史》的历年真题与标准答案.doc201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思想史试卷(课程代码 06088)本试卷氛围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 1 页至第 5 页,共 5 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6 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孟子认为人们修身治国平天下所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是A.人性本善B.义利统一C.以德服人D.施行“仁政”2.强调管理者应有“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的创新精神是A.孙子B.孟子C.管子D.老子3.苏格拉底把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进而从个别求得一般的方法叫做A.精神培养术B.精神刺激术C.精神助产术D.精神催眠术4.“从来不知道服从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好的指挥官”,提出者是A.柏拉图B.马基雅维利C.托马斯 ?阿奎那D.亚里士多德5.首先意识到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首创性地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的是A.古罗马B.古希腊C.日? 曼D.中世纪的英国6.研究芳动强度和疲劳关系问题的第一个人是A.查尔斯巴贝奇B.查尔斯杜平C.安德鲁 ? 尤尔D.威廉·杰文斯7.“科学管理”这个名词的首次提出者是A.泰勒B.布兰代斯C.哈罗徳 ? 孔茨D.林徳尔 ? 厄威克8.亨利·甘特通过対生产日期利产量来控制计划和生产进行的图称为A.巴思图B.泰勒图C.甘特图D.密尔图9.莫里斯库克的主要贡献是A.在非工业组织中传播和应用科学管理思想B.提出了组织效率的原则C.把各种最有效的动作要素归纳成“动作经济原则”D.发明用于生产控制的甘特图0.法约尔认为 ,企业无论大小 ,简单还是复杂 ,其全部活动都可以概括为A.5 种B.6 种C.7 种D.14 种11.林德尔? 厄威克指出,组织设计的作用之一是决定从事经营各个成员的A.工龄B.权利C.职务D.家族地位12.非正式组织的重要标准是A.效率逻辑B.利益最大逻辑C.感情逻辑D.产品为主逻辑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最高级的需要是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社会需要D.尊重需要14.管理学者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孔茨B.巴纳德C.法约尔D.西蒙15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为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管理学家A.埃德加·沙因B.马斯洛C.勒温D.乔治·梅奥16.用“管理人”来代替最优准则的“理性人”,提出者是A.哈罗德 ? 孔茨B.切斯特 ? 巴纳德C.赫伯特 ? 西蒙D.彼得·徳鲁克17.决策理论学派认为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A.系统B.经验C.数量分析D.决策18.权变学派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A.X 理论B.Y 理论C.超 X 理论D.超 Y 理论19.约翰 ? 科特是举世闻名的领导力专家,他的核心思想是A.领导与智慧B.领导与改革C.领导与变革D.领导与执行20.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 ,称为A.企业文化B.企业作风C.企业形象D.企业品牌ニ、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毎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人定胜天或敬畏自然”作文题解析

“人定胜天或敬畏自然”作文题解析

“人定胜天或敬畏自然”作文题解析一、作文原题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题目分析:(一)作文题材料部分:命题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立足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淡化审题,不回避热点,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这是当代中学生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停地改变着世界,又不断地受世界的制约。

人与世界的关系历来有两种观点:一是人类主宰世界,人定胜天,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是人是自然的一份子,面对世界要怀有敬畏之心,顺应天道,要遵循规律行事。

这两种观点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应该辩证地理解。

据此,本题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1.人定胜天的信念。

人力能够战胜自然,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它的重点在于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条件。

人类因为有了改变世界的勇气,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2.敬畏和谦卑之心。

敬畏不是害怕,而是我们在面对未知世界时,应该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尤其是面对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的存在及其运行规律,人力可以改变现有可触可感的具象自然,却无法改变按规律运行的神秘规律和抽象自然。

有了敬畏之心,我们便会懂得遵循规律、趋利避害;才会有所节制,取之有度。

3.人在面对世界时,既不能毫无作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避免“过于自信”的极端,强调人在面对世界和改造世界时的“度”的把握。

论述的难点在于阐明两者的前提条件,即在什么前提下人需要发挥主观作用,在什么情况下要保持敬畏之心,论述的落脚点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作者:来源:《国企管理》2019年第09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人定胜天”是指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战胜和改变自然条件的恶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满目疮痍到美丽中国,从百废待兴到世界一流,从小米加步枪到核工业大国,从没有一架国产飞机到太空漫步,从一穷二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为“大国顶梁柱”,国有企业走过了一段极其艰辛、极不平凡、极为辉煌的发展历程。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代代国企人,用信念、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人定亦胜天”的奇迹。

西北戈壁“一声巨响”,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东北雪原钻机高耸,“拼命拿下大油田”;大江南北机声隆隆,新中国工业“星火燎原”……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他们冲上了国家建设第一线。

钱学森“不管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

他是著名空气动力学家,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

邓稼先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研发,美国用了7年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而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带领众多科技工作者,成功研发出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打破西方霸权主义的核威胁。

于光远许多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由于光远率先或较早提出的,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决策。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提出,衡量一种生产关系优越与否或何种生产关系更为优越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看它能否最好地促进当时当地的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他提出商品生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

这些对于引领经济领域思想新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钱三强钱三强主持建立了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并任所长,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习题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习题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习题第一篇: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习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一、教学要点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2、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化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斯密的分工理论。

4、巴贝奇的报酬制度思想。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6、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7、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

8、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

9、法约尔的管理十四条原则。

10、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的综合概念结构。

11、梅奥的霍桑试验。

12、人群关系学说的基本思想。

1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5、麦格雷戈的X、Y理论。

16、洛尔施和莫尔斯的超Y理论。

17、大内的Z理论。

18、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特点。

19、企业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

20、西蒙的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21、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

22、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创新。

23、萨维奇的旧管理原则和新管理原则的内容。

24、大野耐一所解释的muda类型。

25、圣吉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和五项修炼。

26、我国企业改革的基本阶段及其基本内容。

27、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主要内容。

28、两步利改税的内容。

29、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内容、优点、缺点。

30、租赁经营责任制的内容。

31、现代企业制度的五个基本特征。

32、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33、关键名词: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亚当·斯密、劳动分工、查理·巴贝奇、利润分配制度、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差别计件制、计划职能、执行职能、亨利·法约尔、统一命令、统一领导、等级链、人的秩序、物的秩序、林德尔·厄威克、行为科学、埃尔顿·梅奥、霍桑试验、人群关系论、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亚布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道格拉斯·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赫伯特·西蒙、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精益生产、muda、企业再造、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民营化二、习题(一)填充题1.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________和微观管理的_________。

人定胜天吗 论证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定胜天吗 论证人与自然的关系

1.人定胜天吗?反思这一观点,并结合引渤海水入新疆这一事件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定胜天”中的“天”指的是客观自然界以及客观规律,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人类是自然系统中的成员,“人定胜天”是指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但是人改造自然必须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要实现人与自然规律的统一才能实现,盲目的改造,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但不能顺利的改造自然,反而要受到“天”的惩罚,改造自然一定要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相结合,因此“人定胜天”的说法有失偏颇。

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在漫长的时间中自然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人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在于人学会了劳动,劳动使得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建立了人与自然间对象化的联系。

人具有能动性,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是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要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是自然界的普通成员,不应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应该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引渤入新疆”工程的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新疆。

该计划设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等,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

同时,大量海水依靠西北太阳能自然蒸发,增加降雨,从而达到治理沙漠、沙尘暴,改变神态环境。

“引渤海入新疆”的工程提出出发点是好的,旨在解决新疆缺水的现状想要使新疆维持更好的生态状况而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这个工程不能盲目的立项,许多专家都提出了质疑,改造自然应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海水的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是渤海海水距离新疆内陆有500公里,而且靠调运海水形成人工湖、人工湿地的蒸发量可以说微乎其微,不足以对当地的水汽形成有力补充。

人定胜天的理解和看法

人定胜天的理解和看法

人定胜天的理解和看法一、引言人定胜天,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成语,意为人的努力和智慧可以克服自然界的限制。

这句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自信,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挑战精神。

本文将结合历史、哲学、文化等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解读“人定胜天”的含义和意义。

二、历史渊源“人定胜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三》中:“故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然而凭虚无之缘故而动心者,莫大于此矣。

’夫以形制心者,固不可以物易物;以生灭为常者,则胜负无常。

故曰:‘人定胜天’。

”可见,“人定胜天”最早是用来形容对死亡这种自然现象的态度。

三、哲学思考1. 中国哲学中的“道”与“德”在中国哲学中,“道”被视为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而“德”则是指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在这种思想下,“人定胜天”并不是要否认自然规律的存在,而是强调人类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顺应自然规律,并且超越自然规律,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2. 西方哲学中的“自由意志”在西方哲学中,“自由意志”被视为人类最重要的特质之一,也是人类超越自然界限制的关键。

在这种思想下,“人定胜天”强调了个体意志的重要性,即个体可以通过意志和努力来改变自己所处环境和命运。

四、文化内涵1. 中国文化中的“努力奋斗”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蚂蚁通过不懈地努力挖洞,最终导致大堤崩塌。

这种精神被视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象征。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定胜天”更多地强调了个体和集体的努力和奋斗精神。

2. 西方文化中的“自我实现”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追求个人价值和尊严。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定胜天”更多地强调了个体意志和自我超越的重要性。

五、现实意义1. 个体价值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类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和规律。

人定胜天的哲学原理

人定胜天的哲学原理

人定胜天的哲学原理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这人定胜天的哲学原理呀!你想想看,那狂风暴雨厉害吧?可咱人类能盖房子躲雨呀,还能修堤坝防洪呢!这不就是咱跟老天爷较较劲,还不落下风嘛!就像那爬山,山再高再陡,咱一步步地爬,总能爬到山顶,把那山踩在脚下。

这难道不是人定胜天的体现?咱老祖宗就有好多这样的例子。

那精卫,小小的一只鸟,面对大海的汹涌澎湃,它怕了吗?没有!它叼着那小树枝小石子,非要把海给填平咯!这不就是一种不服输、要战胜自然的精神吗?还有那愚公,面对着那挡在家门口的大山,一般人可能就叹气认命了,可愚公不!他带着一家人就开始挖山,这得是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呀!虽然说最后是神仙帮忙把山移走了,但要是愚公没这股子劲,神仙会来帮忙吗?咱再看看现在,科技多发达呀!以前觉得不可能的事儿,现在不都实现了嘛。

咱能上天,能入海,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都是咱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呀,可不是老天爷赏的。

咱能战胜疾病,能延长寿命,这在以前那简直就是不敢想的事儿。

这就是人定胜天呀!你说,要是咱都觉着啥都干不成,都听天由命,那这世界还能进步吗?那肯定不能呀!咱得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咱能改变命运,改变这个世界。

就好比那庄稼,你不精心照料,能有好收成吗?肯定不行呀!这就跟咱的生活一样,你不努力去争取,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吗?咱可不能小瞧了自己,咱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

就像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点点的努力,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力量。

咱要敢于挑战,敢于去跟困难作斗争。

遇到问题别退缩,别觉着这就是命,咱得想法子去解决,去突破。

咱也别老想着等老天爷来帮忙,咱得自己先行动起来。

就像那划船,你不划桨,光等着风来吹,那能到得了对岸吗?肯定不能呀!咱得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所以呀,朋友们,咱要坚信人定胜天。

别被困难吓倒,别被挫折打败。

咱要勇往直前,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咱的命运咱自己说了算,咱要让这天知道,咱可不是好惹的!咱就是那能战胜一切的强者!。

“人定胜天”观念的现代反思的开题报告

“人定胜天”观念的现代反思的开题报告

“人定胜天”观念的现代反思的开题报告
“人定胜天”这个观念,最初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命论”,认为人类的命运由天定,人类对自然的掌控有限。

然而,这一观念也被用来解释人类的力量和影响力,认为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可以克服大自然的力量,掌控人类的命运。

在现代社会,这一观念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科学、技术等。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反思这种“人定胜天”的观念是否合理。

我们可以看到,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的控制力也变得相对脆弱。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观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并探讨人类应该如何建设一种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与自然互动的关系。

我们需要更加谦逊地面对自然,同时也需要更加尊重自然和珍惜资源的态度,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个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人定胜天”观念现代反思的相关问题。

所涉及的问题包括: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和限制,科技发展和资源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理念和实践等。

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探讨,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一种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实现人类的进步和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荀子(荀况)。

出自《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人定胜天”主要是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祆,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

文章反复论证了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观点,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如把它当成物来蓄养而控制它,顺应它而利用它。

荀子认为,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去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

而通过人的努力,则可以掌握自然的运行规律、法则,从而更好地掌握人类的命运。

这就是荀子的“人定胜天”理论。

“人定胜天”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它是对还是错呢?如果给这个词断句:人定/胜/天/,那么这个词就被分成三个部分:人定、胜、天,这三部分各叙其义,人定,就是人心安定,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们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胜,能够、超越;天,自然界。

其实,华夏先哲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近来深受中外学者重视。

‘天人合一’说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理解,它的核心,是把人类看做自然界的一个和谐的组成部分。

虽说人乃万物之灵,但人类与万种生物一样,都是由大地母亲哺育,靠阳光雨露滋润,才获得生命和生存条件的。

因此,妄谈‘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所欲为,就有破坏环境和遭受大自然惩罚的危险。

六年前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大家终于认识到,只有切实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这个认识,是在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经历了无数惨痛教训之后才获得的。

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本世纪末和新世纪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环境意识,是当代最先进和最科学的思想之一。

天定胜人辩论赛

天定胜人辩论赛

一辩陈词谢谢主席,谢谢各位。

首先要说明一点:“人定胜天”作为一个成语,其本义是:人类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战胜自然。

天,作为一个广义的自然,即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对方辩友对人定胜天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显然是缩小了天的范围。

对方辩友为了方便解释贵方的观点就随意歪曲固有成语的内涵,这似乎不太好吧?退一步讲,就算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人:人的意识,天:客观条件,那么人定胜天:就是人的主观意识一定大于客观条件。

就我国的价值观念来说这句话明显是错误的。

对方辩友对于“人定胜天”这句话理解有误,希望贵方能够及时改正。

那么,我方观点是:天定胜人。

其直接含义为:自然一定胜于人的意识。

也就是说:客观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必然胜过人的主观意识。

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尽人事而知天命”,我方不否认人的意识在个人及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很重要,但客观物质才是影响人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是首先要建立在尊重天的基础上的。

试想当年,如果中国领导人能够理性的对待客观规律,就不会说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回想一下在三年灾害时期,国人受到了多少苦难?现代社会,又有多少由于不遵循客观规律而导致的祸患?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这一系列所谓的天灾导致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我们难道没有感觉到这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吗?事实证明:人是不能胜天的。

“人定胜天”只是一种愿望、精神动力、甚至可以说是狂妄的口号。

自打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企图征服自然,但是直到现在为止,实现了吗?没有。

因此人定胜天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成立的。

另外我方强调:天定胜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听天由命、敬畏自然,而是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的利用规律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这也正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

古希伯来谚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论“道法自然”、“人定胜天”和“中庸之道”

论“道法自然”、“人定胜天”和“中庸之道”

论“道法自然”、“人定胜天”和“中庸之道”上篇文章《浅论中华文化的法、道、儒三大基石》,我们论证指出了:从人对待事物的立场上看,道家文化居中、法家文化偏左、儒家文化偏右。

三大学说理论成型后,对后世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余威今日犹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

本文继续论证各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相互关系及现实意义。

一、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对人而言,道家主张遵道而行以为德,追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老子《道德经》的这一思想应该是高屋建瓴的,站在人之外看待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

它悟透了人的本质、以及人在世界、宇宙中的位置;阐明了人、地、天、道之间自然有序的终极关系,是为真理,因而赢得了万经之王的美誉,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极具智慧者的高度认可。

二、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人定胜天”,对人而言,法家主张以人为本、用奖惩驱使释放人性的欲望,实现鼎故革新。

三、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对人而言,儒家强调克己复礼,崇尚为人处世执中不过,维护故有秩序。

四、道家、法家、儒家文化交织作用,成就了中国两千多年的辉煌封建史。

道家的思想属于出世文化,可以说,道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站在超自然的立场看待万事万物。

明示了人是自然世界的一份子,应该遵道而行以修德,不能任意妄为以成仙。

法家的思想属于入世文化,以人以己的欲念为中心,完全不顾道的存在和“道法自然”的规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切皆断于法。

儒家的思想也属于入世文化,但涉及范围更窄,仅限于人情世故而不涉及其余。

其“中庸之道”认为:行不过界,事不过分;凡诸不过,乃为中庸。

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执中为用,和而不同。

道家虽然为人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但没有为世人提供可资使用的方法论。

法家虽然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但却为世人提供了极其实用的、急功近利的方法论。

儒家根本不提及全面的世界观,只为世人提供了人文范围内抱残守缺的方法论。

所以,道法“自然虽然”实事求是,但曲高和寡;“人定胜天”虽然狂妄自大,却极其实用;“中庸之道”虽然无益进取,却利于守成。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20 09 —20 10 学年第 2 学期)课号:110A06ATS 课程名称:神奇的大自然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论人与自然观的演变【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推进。

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的高低,使得人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也就不同。

综观整个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历程,共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敬畏与依附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征服与统治自然以及重新追求天人和谐。

从这个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脱离大自然而存在,任何企图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对自然的肆意妄为,必将遭到它无情的回击。

因此,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对立统一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人定胜天生态文明自从出现了人类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关系。

这个关系是一个悠远而又不断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

由于人的进化阶段不同,就形成了人们在看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观念的不同,从而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动也就不同。

一、采集—渔猎社会:敬畏与依附自然1.人是自然的产物。

在“元合未分、浑沌为一”之时,寓浑沌之中已蕴含万物,且是相互差异的万物。

在大自然的演化过程中,这些相异的万物逐渐从浑沌中分化出来。

慢慢地,当第一个手拿石器的原始人跌跌撞撞地试图站立起来的时候,人与自然的分离过程也就开始了。

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人类过着茹毛饮血、衣不裹身、食不饱腹的类似动物般的生活。

极其低下的社会生产能力和生产方式,制约着他们只能靠自己的肌体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

逐渐地,他们开始凭借最简陋的劳动工具从事狩猎、捕鱼、采摘等活动,并发明了钻木取火的办法,以获取基本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维持生命的存在以及种族的繁衍。

2.原始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此时的自然不是人类平静的、和谐的伙伴,而是庞大的、严厉的、危险的对立面;它不是人类的朋友,它是狂暴的,是人的敌人。

从“人定胜天”走向“人水和谐”

从“人定胜天”走向“人水和谐”

从“人定胜天”走向“人水和谐”张孝军贺志岗周晓英苏业助在当代,“和谐相处”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

水是自然界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人与水和谐相处尤为重要。

人水和谐相处的紧迫性长期以来,人类在江河、湖泊、沼泽等地进行了大量的活动,虽然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物资财富,但也由于索取过度甚至不当,使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人与水和谐相处很困难。

目前,水体污染严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低估。

据新华社记者报道,近10年国家投入治理淮河污染的资金达600亿元人民币,但收效甚微,水质更比治理前有所反弹。

同时,大肆围垦湖泊、河道及湿地,降低了调蓄洪水能力,增加了防洪负担。

例如洞庭湖,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世称“八百里洞庭”,随着人工围垦和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所挟带的泥沙入湖淤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湖面面积比1949年减少了40%。

又如湖北省的江汉平原,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大小湖泊1052个,被誉为千湖之省,后经不断围垦、江湖隔开,湖面面积消失了46%。

另外,用水过度,明显地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造成下游严重缺水甚至断流;严重的水土流失将大量泥沙带入河道淤积,河床抬高、甚至高出地面成为“悬河”;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区、海水入侵等,也都是人们目前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人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很稀缺的国家,淡水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31%,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洪涝灾害与干旱缺水很严重。

目前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量低于警戒线的标准,其中有9个地区低于严重缺水线。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它具有一般资源无法比拟的自身优势:它具有可持续利用的本质;江河、湖泊、水库等是天然的运输通道,水本身与大量的物质都可从中运往人们需要的地方,且成本低、运输能力大;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水量资源、水域资源及水质资源,其功能很全面,用途十分广泛,经济与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水是不可替代的,也不可能靠进口补充不足。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论人与自然观的改变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逐渐改变着。

从最初原始社会文明时代的依赖自然,逐渐演变为农业文明时代的利用自然,再后来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人类还是有了“人定胜天”的自然观,此阶段人类对自然进行的无止境的索取,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今在当今社会,人类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类开始倡导“天人和谐”。

继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此又衍伸出地球系统观、生态文明思想、低碳经济等理念。

而这些理念也渐渐融入进人们日常生活中。

我国也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队伍中。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天人和谐;化石资源;水资源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等众多古代神话故事中可以看出曾经人定胜天的思想是多么盛行,多么理所当然。

而如今,随着经济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天人和谐的重要性,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等都体现了对天人和谐的支持,而全球性的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生活等等众多会议倡导中也可看出天人和谐是当今全球人民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观点。

本文按照社会文明发展历程讲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

一.原始社会文明时代——依赖自然原始社会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形态。

在远古时期,人类靠个人打猎、捉鱼和采摘植物的果实为生,这既是生活方式又是生产方式。

这时,还谈不上什么明确的组织方式。

在这个时期,“努力在自然界中求生存”是唯一的追求,唯一的目标。

人类在求生存的长期实践中深刻地体认到自然地强大和自己的渺小,从而发自内心地对自然产生畏惧,从畏惧自然界中一切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如风、雨、雷、电等,进而在理念上认识到自然界中蕴藏着巨大的、人类不可抵抗的力量。

于是,在人类的心目中形成了“人类只有敬畏自然并遵从自然界的‘意志’去行动才能得到生存”的观念。

[1]而同时,在那个生产力及其地下的时期,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多表现为人受制于自然。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和谐”------论人与自然观的演变摘要:原始社会人类无知,没有科学,盲目崇拜自然,敬畏自然,对大自然的破坏很小。

当人类的生产力不但提高,人类开始对大自然发起挑战,开始破坏大自然,曾经森林繁茂的黄土高原变成了现在的不毛之地。

人类为了提高农业的产量大量使用农业使得土壤破坏同时也通过富集作用危害动物甚至人类的健康。

随着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深入,逐渐产生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在各国都支持的战略。

关键词:大自然、敬畏、改造、黄土高原、DDT、可持续发展在原始社会中,由于人类没有文字,更没有科学,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不全面,甚至很多完全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或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人类身处于大自然中却无法认识到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无法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二者之间具体处在什么关系当中,无法认识到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

那个年代,人类容易把高山,大河,太阳,月亮,海洋等等这些无生命的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事物,看成是有思想意识的事物,人类会产生崇敬。

也有可能是当时的某些人为了巩固自己统治上的地位,而故意曲解一些自然现象,把这些本来很正常的自然现象神魔化,用来欺骗无知的人们,使他们以为是大自然中的一些神灵在作祟。

同时在当时人类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有别的想法,他们认为“自然”创造了世界万物.她是充满神性而且令人生畏的至高无上的存在,是不可违背的,自然中心主义应运而生。

这种观念决定了人类只能服从自然,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任意践踏。

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1】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始终保持着谦卑的姿态,他们认为自己一切行为都是发生在自然神的眼皮底下,以及他们心中所想的一切都受到自然神的监视。

因此,人类只能去依赖、屈从、顺应自然,人类通过崇拜、敬畏自然,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定胜天的理解和看法

人定胜天的理解和看法

人定胜天的理解和看法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我们可能觉得这些问题无法解决,然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人们努力奋斗,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最终我们可以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就是“人定胜天”的含义——人的意志和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超越自然的力量。

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的核心观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不仅是被动地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改变环境,实现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科学家发明新技术、运动员创造新记录,还是企业家打造成功的商业帝国,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超越了自然的限制,取得了成功。

这正是“人定胜天”的真正含义。

乐观积极的心态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实现人定胜天至关重要。

人的思想和情绪对于行动和结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充满信心和积极的态度时,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面对困难。

相反,如果我们心存疑虑和消极情绪,我们将很难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如乔布斯曾经说过的那样:“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一切都是连续的。

此前的奋斗,也是我们成功的一部分。

”拥有乐观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困难中的机会和挑战,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迈进。

自我肯定和自我努力人定胜天还强调个体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努力。

自我肯定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自我努力是指通过刻苦学习、不懈努力和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只有相信自己并不断努力,人才能在困境中迎难而上,最终取得胜利。

成功的人都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取得的,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轻易放弃,不怕失败。

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努力。

”人定胜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科学领域,人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发明和创新。

从火的发现到电力的应用,从互联网的诞生到人类登上月球,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人定胜天的原则。

人定胜天的反思

人定胜天的反思

人定胜天的反思人定胜天,这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人的智慧和努力可以战胜自然的力量。

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这个成语的含义时,我们是否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和反思呢?首先,人定胜天似乎暗示了人类可以完全掌控自然,甚至超越自然的力量。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力量是巨大而强大的。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减轻这些灾害的影响,但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彻底消除自然灾害的威胁呢?其次,人定胜天也暗示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命运。

确实,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在科技、医学、经济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然而,我们是否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过于自信呢?我们是否应该忽视人类的局限性和不可预测性呢?回顾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证明了人定胜天的反思。

例如,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人类的科技和武器也被滥用,导致了战争和暴力的蔓延。

这些都是人类自身行为的结果,而非自然的力量所致。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人定胜天这个成语所传递的信息。

我们应该更加谦卑地面对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和力量。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不要过于自信和自负。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平与合作,避免战争和冲突的发生。

此外,人定胜天的反思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发展人类的智慧和努力。

我们应该用科技的力量来造福人类,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和进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人定胜天的反思告诉我们,我们既不能过于自信和自负,也不能低估人类的智慧和努力。

我们应该谦虚地面对自然,尊重自然的力量和规律。

我们应该珍惜和发展人类的智慧,用科技的力量来造福人类。

只有在谦虚与进取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用规律的知识评价人定胜天

用规律的知识评价人定胜天

用规律的知识评价人定胜天“人定胜天”这个短语,在中国现代以来被广泛的关注。

在新中国历史的前三十年,这个短语被官方大量的宣传。

而到了最近三十年,又被大肆的批判:违背自然规律。

但是从今天看来,“人定胜天”这一短句,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被严重的误读了。

今天笔者就追寻一下这个短句的来源,还远其本来面目。

这个短句,本来见于《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其原上下文为::召虎私谓伯阳父曰:“前童谣之语,吾曾说过恐有弓矢之变。

今王亲见厉鬼操朱弓赤矢射之,以致病笃。

其兆已应,王必不起。

”伯阳父曰:“吾夜观乾象,妖星隐伏于紫微之垣,国家更有他变,王身未足以当之。

”尹吉甫曰:“‘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

’诸君但言天道而废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言罢各散。

由此可见,“人定胜天”与后面的“天定胜人”的短句,有着辩证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运用《周易》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分析,有“天、地、人”三才的说法,“人定”,这个定,可以理解为“秩序”,“有序”,“团结”。

“天”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自然意志等等。

四个字连起来一起读,意思就与冯梦龙的文字本意很接近了。

自然有序,就能强过人的能力,而人如果团结,就能战胜自然。

如果再套用《道德经》的“天之道”与“人之道”的论述,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人类的行为逻辑,与自然的行为逻辑之间的张力与纠葛。

先秦诸子中,荀子,对此有专门的思路。

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祆,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

文章反复论证了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观点,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如把它当成物来蓄养而控制它,顺应它而利用它。

荀子认为,放弃了人的努力而去思慕天,就违背了万物的实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众与人定都指得是一种状态,但是人定与人众相比,已经具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东周列国志》记载,周宣王听到市上小儿数十为群,拍手作歌:“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宣王以为是不祥之兆,于是便严加查防,疑鬼疑神,轻杀杜大夫等人。自己也惶惶不可终日,一病不起。有人认为这是天意,老臣尹吉甫认为“‘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诸君但言天道而废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那意思是说,童谣之语不足为凭,但是人心思定,如果能安定民心,与民休息,使官吏恪守职责,事情决不会糟糕到不可收拾。这里的语序虽然做了颠倒,重点强调人定亦胜天,但是“人定”有安定、稳定之意;其中的“胜”字则应当理解为“比……更为重要”,而这种重要,包括人与天的和谐,已经有了和谐管理的思想萌芽,不是“战胜”的意思。
按照现在通用的字词典的解释,大都认为人定胜天是“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之类,用何祚庥院士的话来说就是“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这是把定当作句子中的助动词,不过在《词海》解释“人定胜天”的条目中,没有把“定”解释为 “一定能够”的意思,所引用资料的语意更非如此。宋•刘过《过襄阳歌》中有:“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刘祁《归潜志》十二中说:“人定亦能胜天”。在这里,“人定”作为一个词,指得是人的一种状态,即安定的状态——专一持续之类。比如读书或看小说,看完了一篇,却忘了前一篇,看书看到一半,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了神,又从头看起。所以定的状态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你凝聚起强大的心力,从而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挥洒自如,所向披靡。
比较鲜明地提出“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和谐之说的,当推清代的纪晓岚。《纪文达公笔记摘要》中讲了一个故事,沧州有位官宦人家的夫人,与丈夫不和,不见容于夫,郁郁将成心疾,无奈时去请教一位德行高尚的尼师。尼师告诉她,也许这就是命。不过,“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故释迦立法,许人忏悔。但消尔胜心,戢尔傲气......修尔内职,事翁姑以孝,处娣姒以和,待妾媵以恩。尽其在我,而不问其在人,庶几可以挽回乎!”这位官宦夫人听信了尼师的话,遵之而行,果然夫妇相睦如初。尽力做好份内的职分,奉事公婆要孝顺,与妯娌相处要和睦,对待姬妾要宽容有恩,如此等等,都是和谐相处的意思。家中的“人定”就是家和,家和万事兴。在佛家看来,一个家庭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做到“人定”,人人修福积德,也可以风调雨顺、百象和谐。在一个企业中做到“人定”,当然也是一样。
其实,在我国的传统哲学中,早就摆脱了天与人、天性和人性的对立,强调天与人之间的相通和统一,北宋学者石介认为“天亦人、人亦天”,这就不存在谁战胜谁的问题。当代以降,革命者把人定胜天的语意理解为“人力能够战胜天命”,对于鼓舞人们的斗志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当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拨乱反正,认识到“人定”中的和谐意义,那就会误人误己。以讹传讹,就会误人子弟。
由此可以看出,至少在明清之际,人们还是认为“人定”含有和谐的意思,如果我们把其中所包含的和谐的思想用在企业管理中,那就是和谐管理。这需要重新认识“人定胜天”,须知其中的“人定” 除了有安定、稳定之意,还有忠于职守,勤勉本份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有形成规则意识,按规律办事,不可倒行逆施的忠告,从而在整体上达到安定、平定、稳定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认识人与“天”的关系,在条件允许时不要抱着投机的心理;在面临危机或者危机已经来临时也不要束手无措,颇象一种“危机管理”。 定的真正含义 定就是将我们一向散乱的精神力集中起来,贯注在一个目标上,形成一定的“定力”。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天才的特征,一个是高度的创造力,另一个就是善于高度集中注意力,能随时将精神贯注在一个目标上而不起杂念。这样当然就能发挥全部的生命力和潜能,从而有所突破。定是成就世间一切学问、事业、技术、武术、艺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养成一定的定力,与自然规律和谐共振。
揭示“人定胜天”中的和谐管理思想,绝不是在咬文嚼字,也不是要在其中找到和谐管理的现成答案,而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实现管理转型时,提请管理者注意管理思路或者思维方向的调整。基于企业管理的现状,在“人定胜天”中体悟和谐管理思想,强调以下几点是必要的:首先,在处于强势地位时要关注弱势群体。在“人定胜天”中体悟和谐管理,是对消极保守思想的否定之否定。相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已经处在强势的情况下如何管住自己的问题,主要是处于一定主导地位的人们的一种自我约束。这里的和谐是关注弱势群体的成长,而不是劝说弱者俯首听命。其次,在努力追求当期业绩时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由于管理者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地位,完全有可能在当下办成一二件大事,没有人能左右管理者的意志。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现在与未来之间保持一种中和的状态,既不要竭泽而鱼,又不要个性膨胀,盲目扩张,要“入定”,有自己的定性。再次,在实施“内部人”控制时要争取相关利益主体的双赢或者多赢。企业的存在需要赢利,但是在由“内部人”控制时,就需要“消尔胜心,戢尔傲气”,管理者同时要对“圈子”之外的相关利益主体切实负起责任。比如要对股东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可以肯定,能在“人定胜天”中体悟和实践和谐管理,就不会出现山西的黑砖窑事件,顺驰就不会自食扩张太快酿成的苦果,就可以避免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制造的松花江“水难”。
“人定胜天Leabharlann 中和谐管理思想小考 张华强
在企业管理中常常听到一些激励人心的口号,比如说,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先相信后实现等等,美其名曰人定胜天。在商海沉浮中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是对的,但是也不能各自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果然以为天下不存在任何束缚。实际上,“人定胜天”不仅是信心,也是一种科学求实的态度;它对人们的努力不仅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约束。将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其中蕴涵着的和谐管理的思想。
据考证,“人定胜天”较早是从“人众胜天”演变而来。《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有云:“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按照汉语的习惯,这里重点是在强调后者,而不是前者“人众者胜天”。史实也是如此。伍子胥率众攻占楚国,对已故楚平王掘墓鞭尸以泻私愤,时人申包胥认为这有违天道人伦,斥责伍子胥:虽然你现在依仗“人众者胜天”,但终将受到惩罚,连伍子胥也承认自己这是倒行逆施。古希腊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在2500年之前就说过,“如果上帝要毁灭某些人,会先让他们疯狂”,与此可谓异曲同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