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边边边作业新版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根本领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会利用这一根本领实进展证明.〔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两边及一角的位置关系,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通过合情推理以及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掌握这一根本领实;通过分析实际例子,感受数学的几何直观,慢慢掌握逻辑推理证明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对于数学研究的好奇心.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小组互助合作的乐趣学生学情分析:在知识储藏方面,学生已经学过了“边边边〞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且知道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在思想方法方面,学生在第一节课中就体会了数学的分类思想,对于三角形的边角知道如何进展分类.同时在七年级的几何学习中渗透逻辑推理能力,具备一定的推理证明能力.利用尺规作图得到本节课的判定方法同时应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根底可以解决的.而在最后,探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会全等的反例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解决.而对于这个反例,为了更加方便学生寻找,我在角度以及边长方面进展了固定,学生用尺规去寻找另一边,这样大大降低了找反例的难度.从课堂的效果来看,也很好地到达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首先从学生的最近开展区入手,复习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在引导学生进展分类时,学生通过图形动画能够更加直接得出两边及一角的位置关系.在分完类之后,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先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这种情况进展分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尺规作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得出本节课的判定方法.紧接着,通过操练法在练习的难度设置上做到层层递进,学生在练习中稳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通过学生练习分析学习的情况.最后再对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一情况进展分析,同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尺规作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反例.教学过程:引入2.六个元素相等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有多少种组合?3.我们看看有两条边一个角分别相等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活动一问题: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个角相等,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归纳得出两种不同情况:紧接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两种情况通过分析两边一角的位置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活动二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两边的夹角,比方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2.5cm和3cm,它们的夹角为45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你画的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主利用圆规和直尺进展画图,并在画完后和前后桌进展对照通过小组活动以及自主活动,让学生感受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况,合情推理得出今天的判定的方法.归纳总结从刚刚画图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出今天的判定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S.A.S.〞或“边角边〞〕.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出今天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会刚刚作图时的关键地方.在ABC ∆和'''C B A ∆中,⎪⎩⎪⎨⎧=∠=∠=___________________BC AB _______≅∆∴ABC【答案】A B ''B B 'B C ''A B C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展填空.并且教师在学生总结下将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稳固练习1利用“边角边〞判断ABC ∆与DEF ∆是否全等,全等的打“√〞,不全等的打“×〞.〔1〕〔2〕〔3〕【答案】〔1〕×〔2〕√〔3〕×让学生快速判断这三组三角形是否全等,加深学生对于夹角的理解三个学生快速的答复教师的问题,并对是否全等做出自己的解释让学生快速答复,主要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两边及其夹角这一判定方法的关键之处,加深学生对于夹角的记忆.例题讲解1例1:如图,线段相交于点E ,AE =DE ,BE =CE .求证: △ABE ≌△DCE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分析问题,找这道例题关注学生逻辑解:在△ABE与△DCE中,∵AE=DE〔〕,∠AEB= ∠DEC〔对顶角相等〕,BE=CE〔〕,∴△ABE≌△DCE(S.A.S.)教师给学生分析完后板书这道题的解题格式稳固练习2 :如图,点在BC上,CB∠=∠,BE=CF,AB=DC,求证:DA∠=∠解:在△ABF与△DCE中,∵BE=CF∴BF=CE又∵AB=DC〔〕,∠B=∠C〔〕,∴△ABF≌△DCE(S.A.S.)∴∠A=∠D教师给学生分析完后,让学生自己完成这道例题的解题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自己解答这个问题,通过两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给同学进展讲解.例题讲解2 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的距离,为什么?教师讲解例题,学生自己练习,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一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给同学进展讲解.例题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严密相连的.并能从中寻找到边与角的隐含条件.指导学生证明:在△ABC和△DEC中AC=DC〔〕∵∠ACB=∠DCE(对顶角〕BC=EC()∴△ABC≌△DEC(S.A.S.)∴AB=DE教师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在学生做完后让一个学生展示他的作业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将之前小结的内容再重复展示一遍.根据教师的要求复习一遍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稳固今天的重点知识.活动三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2.5cm和3cm,它们的夹角为45 ,如果“两边及一角〞条件中的角是以长的线段为角的邻边,短的线段为角的对边,画三角形,你们画出的三角形都1全等吗?,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学生自主利用圆规和直尺进展画图,并在画完后和前后桌进展对照.通过小组活动以及自主活动,让学生感受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的情况,并通过比照得出此方法无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课堂作业习题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4 角边角课件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3.如图,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要到玻璃店
去配一块完全(wánquán)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1)去
(B)带(2)去
(C)带(3)去
(D)带(1)(2)去
【解析】选C.题干中图(3)包含原三角形的两角一边,根据“A.S.A.”
可配一块与原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
内容(nèiróng)总结
13.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上节课,我们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一种判定方法,还记得吗。下 面用叠合的方法,看看你和你同伴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可以完全重合.。求证:
No △ABC≌△DCB,AB=DC.。分析:证明△ACD≌△ABE,就可以得出AB=AC.。∴AB=A'B'(全等三角形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
例3 求证(qiúzhèng):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的高相等.
已知:如图,△ABC ≌△A′B′C′ ,AD,A′ D′ 分别(fēnbié)是△ABC 和
△A′B′C′的高.求证:AD= A′D′ .
A
A′
B
DC
B′
D′ C′
分析:从图中看出,AD,A′ D′ 分别(fēnbié)属于△ABD 和△A′B′D′,
证明: 在△ABC和△DCB中,
A
∵∠ABC=∠DCB(已知),
BC=CB(公共边),
∠ACB=∠DBC(已知),
B
∴△ABC≌△DCB(A.S.A. ). ∴AB=D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D C
二 “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思考
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且其中(qízhōng)一组相等 的角的对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3章 全等三角形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边角边课件华东师大版
证明:∵∠1=∠2,
∴∠1+∠DAC=∠2+∠DAC,
即∠BAC=∠DAE.
在△ABC和△ADE中, AB=AD, ∠BAC=∠DAE, AC=AE, ∴△ABC≌△ADE(S.A.S.).∴BC=DE.
13.【中考·湘潭】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F=BE, AE与DF相交于点O.
(1)求证:△DAF≌△ABE;
3.如图,不添加辅助线,下列条件中可以直接判定 △ABD≌△CBD的是( C ) A.AB=CB,∠ADB=∠CDB B.AB=CB,∠A=∠C C.AB=CB,∠ABD=∠CBD D.AB=CD,∠ADB=∠CDB
4.【2021·南阳社旗县新时代国际学校月考】如图,点B、 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 ,要用 S.A.S.证明△ABC ≌△DEF,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C ) A.∠A=∠D B.AC∥DF C.BE=CF D.AC=DF
AC=A′C′,
∴△ABC≌△A′B′C′.
1.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全等的是( A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2021·喀什地区期末】如图,已知∠ABC=∠DCB, 能直接用S.A.S.证明△ABC≌△DCB需添加的条件是 ( A) A.AB=DC B.∠A=∠D C.∠ACB=∠DBC D.AC=DB
5.如图,已知AB=AC,E是角平分线AD上任意一点,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D ) A.0对 B.1对 C.2对 D.3对
6.如图,AO是∠BAC和∠DAE的平分线,AD=AE, AB=AC,则线段BD和CE的大小关系是( B ) A.BD>CE B.BD=CE C.BD<CE D.无法确定
9.【中考·南京】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
13.2.5 边边边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随堂练习
2.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 △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 P,则点P有( 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随堂练习
3.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AB=CE,AF=DE,
要使△ABF≌△ECD ,还需要条件 BF=CD (填一个条 件即可).
问题2.1: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有一条 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归纳:有一个条件相等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课程讲授
1 利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
问题2.2: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有
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有一个角和一条
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一定全等
想一想: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确定两个三角形全 等吗?
课程讲授
1 利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
已知△ABC ≌△A'B'C' ,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A
A'
B
C
B'
C'
AB=A'B',BC =B'C',CA=C'A', ∠A=∠A',∠B=∠B',∠C=∠C'
课程讲授
1 利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
B D
O
C
A O′
B′ D′
C′
A′
课程讲授
3 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作出的∠A′O′B′和∠AOB是相等的?
提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等,联系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可以得出结论。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边边边教学反思新版华东师大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反思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边边边公理,是判定方法研究的第一课时,本课在教学时有三个难点:1.体会有一组量、两组量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三组量对应相等的各种情况的分类;3.利用“边边边”判定全等推理的书写格式。
有学生前置学习的优势,难点1的突破还是可以很快进行的,但是反例的列举还是略显单薄。
难点2是学生分类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可以预料:学生能够很顺利地分成四类:三条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个角,但是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中,由于相互位置的不同学生不能更加细致地分类,不能进一步把两边一角分为两边及其它们的夹角、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把两角一边进一步分为两角及其夹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
从课上的实施看,四种情况的分类基本做得比较好,进一步的分类有教者强加的影子,课后细想,进一步的分类,本课也可以不再进行,可以到下一课再细化。
理由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必要每一次的新知引进都要一步到位,况且本课要处理的问题还是挺多的,课堂教学要有所侧重。
难点3的处理不较好,间接条件要推理到直接条件(如例1中由AD是中线,证得BD=CD),这在写两个三角形中的前面就要做好书写说明;直接条件直接写(如例1中AB=AC);隐含条件要挖掘(如例1中,公共边AD=AD)。
从本课的教学情况看,学生的前置学习还需指导,学生对课本上探究2的操作比较粗糙,课堂上需要教者认真示范引领,传给学生的不只是尺规作图的方法,更是严谨认真的精神;课堂容量的把握要一有度,本课我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开放型填空题和四个解答证明题,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充分的,四个证明题也是有学生上黑板板演的,多数同学是能够全部完成,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同学没有来得及,作一个角等于以知角的教学还不很充分,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要真正得到保证。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南江县第九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2.3边角边教案新版华东
13.2.3 边角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会进行全等的简单推理.重点会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应用综合法的格式证明三角形全等.一、动手操作教师活动:按教材第63页要求同排两个同学各画一个三角形,再放在一起判断它们是否全等.二、探究新知要画一个三角形与教师在黑板上画的三角形ABC全等,需要几个与边或角的大小有关的条件呢?1.画一画(1)只给一个条件:一条边BC=6 cm,大家画出三角形,小组交流画的三角形全等吗?一个角∠B=30°,大家画出三角形,小组交流画的三角形全等吗?(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分别按照下面的条件,用刻度尺或量角器画三角形,并和周围的同学比较一下,所画的图形是否全等.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一条边为3 cm;②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30°和70°;③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3 cm和5 cm.你们在画图和同学比较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归纳:你们一定会发现,如果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一个或两个对应相等的部分(边或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议一议如果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教师讲解:如果两个三角形有3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含有以下四种情况: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角、三边.我们将对这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如图所示,此时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另一种情况是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1)已知两边一夹角作三角形唯一性的体验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按下面的条件画一个三角形.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这两条线段为边,以这个角为这两条边的夹角,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试,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教师边讲边按下述步骤作图,要求学生模仿:第1步:画一条线段AB,使它等于3 cm;第2步:画∠MAB=45°;第3步:在射线AM上截取AC=2.5 cm;第4步:连结BC.△ABC即为所求.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初步体会已知三角形两边一夹角作三角形的确定性,为证明S.A.S.提供实践体验.(2)S.A.S.的证明教师给出证明S.A.S.定理的条件:如图,在△ABC和△A′B′C′中,已知AB=A′B′,∠B=∠B′,BC=B′C′,我们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由于AB=A′B′,我们移动其中的△ABC,使点A与点A′、点B与点B′重合.因为∠B=∠B′,因此可以使∠B与∠B′的另一边BC与B′C′重叠在一起,而BC=B′C′,因此点C与点C′重合,这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由此可得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简便方法: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或边角边).(3)已知两边一对角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长的线段为已知角的邻边,短的线段为已知角的对边画一个三角形.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那么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此时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的形状能有多少种呢?上图中,∠B=45°,AB=3 cm,AC=AC′=2.5 cm,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作出两个不全等的三角形,可见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三、练习巩固1.如图,AB=AC,AD=AE,∠1=∠2.求证:△ABD≌△ACE.2.如图,AB∥CD,AB=CD.求证:AD∥BC.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两边一夹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2.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作业教材第76页习题13.2第2题.这节课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通过学生画一画、比一比,得出基本事实S.A.S.,再利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应着重强调角应为夹角,防止学生任意找两边及一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刚学严格证明,应注意强化,条理要清晰,说理有据,因果关系分明.变量与函数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分)1.某型号的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距离s=,其中变量是〔〕A.s,vB.s,v2C。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边角边精品课件
(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 (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
形成两边夹一角)
Hale Waihona Puke 形成两边一对角)边-角-边
灿若寒星
边-边-角
探究新知⑴
⑴边-角-边
(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
做一做 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这两条线段为边,
以这个角为这两条边的夹角,画一个三角形.
⑴ 3cm
“三线合一”
灿若寒星
巩固训练
1、根据题目条件,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1) AC=DF,∠C=∠F,BC=EF; (2) BC=BD,∠ABC=∠ABD.
(1)全等
灿若寒星
(2)全等
巩固训练
2.已知AB∥DC,AD=BC,∠A=∠B, 点M是AB的中点,求证: △AMD≌△BMC.
证明:∵AB∥DC,AD=BC,∠A=∠B, ∵点M是AB的中点, ∴AM=BM。
⑵ 3cm
4cm
45°
6cm
步骤:
1、画一线段AB,使它等于4cm;
2、画∠MAB=45°;
C
3、在射线AM上截取AC=3cm;
4、连结BC. △ABC即为所求.
灿若寒星
45°
A 4cm
120°
M
B
探究新知⑴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
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动画演示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这是一个 公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或边角边).
几何语言:
在△ABC与△DEF中 ∵ AB=DE
∠B=∠E
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2全等三角形+课件+++2024—-2025学年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1=∠2,∠B=∠D,△ABC翻折后与
△ADE重合,说明△ABC≌△ADE,则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D )
A.AB=AE C.∠ABC=∠AED
B.AC=ED D.∠BAC=∠DAE
巩固练习
2.如图所示,若△ABC沿AB方向平移得到△A′B′C′, 则∠A=∠B′A′C′,∠ABC= ∠A′B′C′,∠C= ∠C′, AB= A′B′,AA′= BB′,AC∥ A′C′.
能否减少一些条件,找到更简便的判定两个三角形 全等的方法呢?
对两个三角形来说,六个元素(三条边、三对角)中至少 要有几个元素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才会全等呢?
探索新知
探究1 如果两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会出 现几种可能的情况?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两种,一组角或者边对应相等. (1) 画几个有一边长为 8 cm 的三角形,这样得到的三角 形是否全等?
巩固练习
3. 如图,△ABC≌△AED,AB 是△ABC 的最大边,AE 是△AED 的最大边,∠BAC 与∠ EAD 是对应角,且∠BAC = 25°,∠B = 35°,AB = 3 cm,BC = 1 cm,求出∠E,∠ ADE 的度数和线段 DE,AE 的长度.
解:∵ △ABC≌△AED(已知), ∴∠E =∠B = 3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A
三种,一条边和一个角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边相等.
按照下面的条件,用刻度尺或量角器画三角形,并和周围 的同学比较一下,所画的图形是否全等.
掌握新知
(1)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 30° 和 70°.
30° 70°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
03
全等三角形在几何图形 中的应用
利用全等三角形求线段长度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可以求出一些线段的长度。
在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可 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简化 问题,进而求出所需线段的长 度。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 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其他线段 的长度。
利用全等三角形求角度大小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求出一些角的大小。 在一些涉及到角度计算的几何问题中,可以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来简化计算过程。
过程中的细节和准确性避免出错。
06
章节小结与拓展延伸
知识点总结回顾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01
能够准确描述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
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02
掌握SSS、SAS、ASA、AAS和HL五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 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ASA(角边角)
SAS(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AAS(角角边)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HL(斜边、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判定方法一
判定方法二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 角形全等(HL)。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若 斜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判定方法三
注意事项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若 一条直角边相等,则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 等。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13.2课题5 边边边
AC=DF, BC=EF, ∴△ABC≌△DEF(S.S.S.).
知识模块二 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的运用
范例1 如图,△ABC与△ABD中,AC=AD,BC=BD,
求证:△ABC≌△ABD.
证明:在△ABC和△ABD中,
AC=AD,
AB=AB,
BC=BD,
∴△ABC≌△ABD(S.S.S.).
F
D
BC = CF (已证)
∴ △ABC ≌ △DCF (SSS)
已知: 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 ,AB = DE ,
AC = DF ,BE = CF .
求证: (1)△ABC ≌ △DEF (2)∠A=∠D 证明:(1) ∵ BE = CF
B
E
C
∴ BE+EC = CF+CE
A
∴ BC = EF 在△ABC 和△DEF中
情景导入
1.判断下列语句的对错: (1)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角分别对应相等时,这两 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当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和一边分别对应相等时,这两 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我们已学过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试想一下,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吗?
自学互研
知识模块一 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判定方法 阅读教材P71~P72,完成下面的内容: 1.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 角形一定全等吗?请举例说明. 不一定.我们使用的工具三角直尺等. 2.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吗? 全等.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边已知,三角形的 形状固定,所以全等.
AB = DE (已知)
F
D
AC = DF (已知)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教案华东师大版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全等三角形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基本目标】1。
理解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初步感知全等三角形三种变换方式。
【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变换方式.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
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
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板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各小组选派学生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是否全等。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将剪下的两个三角形顶点标上字母,看重合的边角有何关系?【学生活动】将两个三角形按要求标上字母,并注意放置,与同桌交流何时可重合.【教学说明】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
1.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ABC和△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B′C′.图1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课件
解:在△AOB和△COD中 ∵ OA=OC(已知) ∠AOB=∠COD(对顶角)
OB=OD(已知)
∴ △AOB≌△COD(S.A.S.)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A
B
O
D
C
证明的书写步骤:
1.准备(zhǔnbèi)条件:证全等时要用的条件 要先证好;
2.三角形全等书写(shūxiě)三步骤: ①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②摆出三个条件(注意:按定理名称的顺序书写)
③写出全等结论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小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 ED=FD ,将上述条件标注(biāo zhù) 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桌进行交流.
D
解:在△EDH和△FDH中,
∵ ED=FD(已知)
E
F
∠EDH=∠FDH(已知)
∴ △ABE≌△DCE (S.A.S.)
第九页,共十九页。
已知:如图,AD∥BC,AD=CB. 求证(qiúzhèng): △ADC≌△CBA
A
1
D
2
B
第十页,共十九页。
C
证明:∵AD∥BC
∴ ∠1=∠2(两直线(zhíxiàn)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C和△CBA中 ∵AD=CB(已知) ∠1=∠2(已证) AC=CA(公共(gōnggòng)边) ∴ △ADC≌△CBA(S.A.S.)
∴ △ABC≌△A'B'C'(S.A.S.)第五页,共十九页。
B B'
C A'
C'
如图△ABC和△ DEF 中,AB=DE=3cm,
∠B=∠E=30°,BC=EF=5cm,它们(tā men)完全重合吗?△ABC≌△ DEF吗 ?为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边边边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13。
2。
5 边边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的地位本节内容选自华师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本课是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第4课时,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展开的。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下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其它条件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节课主要给学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SSS"判定公理,同时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熟悉掌握“SSS"|的判定方法,能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过程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索取知识的乐趣,从而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解三角形的各个边和角,两个三角形做对比,用问题分解法求解,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全等条件,经历认知探知过程,体会挖掘知识的过程。
通过两个三角形边与角的对比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重点与难点1.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全等的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边的辨析.能够对运用三角形判定公理“SSS”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对三角形其他定理的拓展与思考,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教学重点利用性质和判定,关键是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 准确理解“SSS"三角形判定的公理,规范书写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二、教法与学情分析1.教法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复习
5、如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
点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ABE≌△ACF;②△BDF≌△CDE;
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
C E
D
A
FB
巩固练习
6、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º,沿着 过点B的一条直线BE折叠△ABC,使点C恰 好落在AB边的中点D处,则∠A等于 º.
变式2:
已知在△ABC和△ADC中,AB=CD. 若不添加
任何字母和辅助线,要使△ABC≌△CDA,则
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
.
BD
A
C
点拨:相当于已知两组边对应相等,要得到 全等,可用“边角边”或“边边边”.
变式3:
如图,在△ABD中,AB=BD. 要使BE=BC,
需增加一个条件是
.
B
AE
CD
解法:(1)AE=DC; (2)∠ABE=∠DBC;
(3)AC=DE; (4)∠ABC=∠DBE;
(5)∠AEB=∠DCB; (6)∠ACB=∠DEB.
变式1:已知:如图,AB∥DE,AB=DE, AF=CD. 求证:BC=EF.
A
B
F E
C D
点拨:由题意先证△ABC≌△DEF, 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证.
应用举例
例2:如图,在等边△ABC中,D、E、F分别为 AB、BC、CA上一点(不是中点),且AD=BE=CF.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15 对.
证法三:延长DM, 交AB的延长线于 点E.
例7: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 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A
D
F
13.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
两边一角
两角一边
三角
三边
对应相等 的元素 两边及其 两边及其 两角及其 两角及其 夹角 夹边 中一边的 中一角的 对角 对边 三角形是 一定 一定 一定 不一定 否全等 不一定 (A.S.A.) (S.A.S.) (A.A.S.)
一定
(S.S.S.)
思考:还需要探讨四个、五个要素对应相等的情况吗?
例.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CB,试说明 △ABC ≌ △ADC.
第13章
13.2.5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
到目前为此,我们共学了几种识 别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基本事实(边角边公理):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 “边角边”或“SAS”
基本事实(角边角公理):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记为: “角边角”或“ASA” 定理: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C
A
B
如图,已知:AB=DC,AC=DB,求证:△ABC≌ △ DCB
△ABO与△DCO全等吗?
如图,∠ABC=∠DCB,试添加一个
O
条件,使得△ABC≌△DCB,这个条件可
以是 AB=DC, ∠ACB=∠DBC, ∠A=∠D。
如图,AC、BD相交于点O,且AB=DC,AC=BD 求证: (1)∠A=∠D (2) OB=OC
A \ B 〃
D \ ≡
≡ C E
〃
F
结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 这两个三角形是
否全等?
A
A
50°
A 50°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 全等三角形 用两角一边关系判定三角形全等
A.甲、乙 C.乙、丙
B.甲、丙 D.乙
知1-练
3 如图,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4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配一块与原来完全相同的玻璃,最 省事的方法是( C )
A.带①和②去 B.只带②去 C.只带④去 D.都带去
知2-导
知识点 2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角边
可以证明,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A′,∠B= ∠B′,BC=B′C′. 求证:△ABC≌△A′B′C′.
归纳
知1-导
基本事实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 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知1-讲
证明书写格式:在△ABC和△A′B′C′中,
A=A,
∵
A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B,
B=B
∴△ABC≌△A′B′C′(ASA).
要点精析:
(1)相等的元素:两角及它们的夹边;
A
B
知1-导
知识点 1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角边角
如图,在△ABC和△A′B′C′中,∠B=∠B′,BC=B′C′. ∠C=∠C′.把△ABC和△A′B′C′叠放在一起,它们能够完全 重合吗? 提出你的猜想,并试着说明理由.
知1-导
可以这样验证: 将△ABC叠放在△A′B′C′上,使边BC落在边B′C′上,顶 点A与顶点A′在边B′C′的同侧.由BC=B′C′可得边BC与 边B′C′完全重合.因为∠B=∠B′,∠C=∠C′,∠B的 另一边BA落在边B′A′上,∠C的另一边落在边C′A′上, 所以∠B与∠B′完全重合,∠C与∠C′完全重合.由于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所以点A与点A′重合. 所以,△ABC和△A′B′C′全等.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第13章第2节的第5小节,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学习探索。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既是几何推理证明的起始部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是后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对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锻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周的推理证明的训练,所以学生的证明能力已经有所提升,解题思路也有所凝练,相对而言储备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对于辅助线的引用练习的不是很多,因此学生还没有什么经验。
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出“边边边”的基本事实,并掌握其推理格式。
2、能够应用“边边边”的基本事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边边边”的基本事实。
(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边边边”解决问题。
四、教法学法(一)教法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讲授、讨论式、演示、互动式、体验式、操作式、谈话、练习等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课标的四性<<font face="宋体">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适时启发点拨引导,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二)学法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形成能力;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复习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三种判定方法,为新知做好铺垫;然后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目标:简洁明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初就能够明确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优选)2020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边边边作业
[13.2 5.边边边]一、选择题1.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K-27-1,∠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 )A.A.A.S. B.S.A.S.C.A.S.A. D.S.S.S.图K-27-12.2017·长泰期中如图K-27-2,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图K-27-2A.1对 B.2对C.3对 D.4对二、填空题3.如图K-27-3所示,已知AC=BD,要使△ABC≌△DCB,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即可).图K-27-34.2017·简阳镇金学区期中已知,如图K-27-4,AD=AC,BD=BC,O为AB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图K-27-45.如图K-27-5,在△ABC与△DEF中,给出以下6个条件:(1)AB=DE;(2)BC=EF;(3)AC =DF;(4)∠A=∠D;(5)∠B=∠E;(6)∠C=∠F.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能判定△ABC与△DEF 全等的是________.(填序号,填一种情况即可)链接听课例2归纳总结图K-27-5三、解答题6.2016·福州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K-27-6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链接听课例1归纳总结图K-27-67.2016·武汉如图K-27-7,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图K-27-78.如图K-27-8,AB=AC,AD=AE,BD=CE.求证:∠BAC=∠DAE.图K-27-89.2016·河北如图K -27-9,点B ,F ,C ,E 在直线l 上(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 ,D 在l 异侧,测得AB =DE ,AC =DF ,BF =EC .(1)求证:△ABC ≌△DEF ;(2)指出图中所有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图K -27-910.2017·河南南阳淅川期中雨伞的中截面如图K -27-10所示,伞骨AB =AC ,支撑杆OE =OF ,AE =13AB ,AF =13AC ,当点O 沿AD 滑动时,雨伞开闭,则雨伞开闭过程中,∠BAD 与∠CAD有何关系?说明理由.图K -27-1011.如图K -27-11,已知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FB =CE ,AC =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 ∥ED ?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 ∥ED 成立,并给出证明:供选择的3个条件:①AB =DE ;②∠A =∠D ;③∠ACB =∠DFE .图K-27-11开放创新在一次数学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K-27-12所示的图形,并写下了四个等式:①AB=DC;②BD=CA;③∠B=∠C;④∠BAE=∠CDE.要求同学们从这四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BDA=∠CAD.请你试着完成王老师提出的要求,并说明理由.(写出一种即可)已知:链接听课例2归纳总结图K-27-12求证:∠BDA=∠CAD.证明:详解详析【课时作业】[课堂达标]1.[解析] D∵OM=ON,CM=CN,OC为公共边,∴△MOC≌△NOC(S.S.S.).2.[解析] C由条件可得△ABC≌△ADC,△AOB≌△AOD,△COB≌△COD. 3.AB=DC或∠ACB=∠DBC4.[答案] 3[解析] 由条件可以得出△ABC≌△ABD,△ACO≌△ADO,△BC O≌△BDO. 5.[导学号:90702260]答案不唯一,如(1)(2)(3)6.证明:在△ABC和△ADC中,∵AB=AD,BC=DC,AC=AC,∴△ABC≌△ADC,∴∠BAC=∠DAC.7.证明:∵BE=CF,∴BE+EC=CF+EC,即BC=EF.在△ABC与△DEF中,∵AB=DE,AC=DF,BC=EF,∴△ABC≌△DEF(S.S.S.),∴∠ABC=∠DEF,∴AB∥DE.8.证明:在△BAD和△CAE中,∵AB=AC,AD=AE,BD=CE,∴△BAD≌△CAE(S.S.S.),∴∠BAD=∠CAE,∴∠BAD+∠DAC=∠CAE+∠DAC,即∠BAC=∠DAE.9.解:(1)证明:∵BF=CE,∴BF+FC=FC+CE,即BC=EF.在△ABC和△DEF中,∵AB=DE,AC=DF,BC=EF,∴△ABC≌△DEF.(2)结论:AB∥DE,AC∥DF.理由:∵△ABC≌△DEF,∴∠ABC=∠DEF,∠ACB=∠DFE,∴AB∥DE,AC∥DF.10.解:雨伞开闭过程中二者关系始终是∠BAD=∠CAD.理由如下:∵AB=AC,AE=13AB,AF=13AC,∴AE=AF.在△AOE与△AOF中,∵AE=AF,AO=AO,OE=OF,∴△AOE≌△AOF(S.S.S.),∴∠BAD=∠CAD.11.解:不能.选择条件①AB=DE(还可选择条件③,但不能选择条件②)证明:∵FB=CE,∴FB+FC=CE+FC,即BC=EF.在△ABC和△DEF中,∵AC=DF,BC=EF,AB=DE,∴△ABC≌△DEF(S.S.S.),∴∠B=∠E,∴AB∥DE.[素养提升][导学号:90702262]解:答案不唯一,比如:已知:①AB=DC,②BD=CA.证明:因为AB=DC,BD=CA,AD=DA,所以△ABD≌△DCA,所以∠BDA=∠CA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判
定5边边边作业新版华东师大版
一、选择题
1.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K-27-1,∠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 )
A.A.A.S. B.S.A.S.
C.A.S.A. D.S.S.S.
图K-27-1
2.2017·长泰期中如图K-27-2,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图K-27-2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二、填空题
3.如图K-27-3所示,已知AC=BD,要使△ABC≌△DCB,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个即可).
图K-27-3
4.2017·简阳镇金学区期中已知,如图K-27-4,AD=AC,BD=BC,O为AB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图K-27-4
5.如图K-27-5,在△ABC与△DEF中,给出以下6个条件:(1)AB=DE;(2)BC=EF;
(3)AC=DF;(4)∠A=∠D;(5)∠B=∠E;(6)∠C=∠F.以其中三个作为已知条件,能判定△ABC与△DEF全等的是________.(填序号,填一种情况即可)链接听课例2归纳总结
图K-27-5
三、解答题
6.2016·福州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K-27-6所示,其中AB=AD,BC=DC.
求证:∠BAC=∠DAC.链接听课例1归纳总结
图K-27-6
7.2016·武汉如图K-27-7,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 =CF,求证:AB∥DE.
图K-27-7
8.如图K-27-8,AB=AC,AD=AE,BD=CE.
求证:∠BAC=∠DAE.
图K-27-8
9.2016·河北如图K -27-9,点B ,F ,C ,E 在直线l 上(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 ,
D 在l 异侧,测得AB =D
E ,AC =D
F ,BF =EC .
(1)求证:△ABC ≌△DEF ;
(2)指出图中所有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图K -27-9
10.2017·河南南阳淅川期中雨伞的中截面如图K -27-10所示,伞骨AB =AC ,支撑杆OE =OF ,AE =13AB ,AF =1
3AC ,当点O 沿AD 滑动时,雨伞开闭,则雨伞开闭过程中,∠BAD
与∠CAD 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图K -27-10
11.如图K -27-11,已知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FB =CE ,AC =D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 ∥ED ?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3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 ∥ED 成立,并给出证明:
供选择的3个条件:
①AB =DE ;②∠A =∠D ;③∠ACB =∠DFE .
图K -27-11
开放创新在一次数学课上,王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K-27-12所示的图形,并写下了四个等式:①AB=DC;②BD=CA;③∠B=∠C;④∠BAE=∠CDE.要求同学们从这四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BDA=∠CAD.请你试着完成王老师提出的要求,并说明理由.(写出一种即可)
已知:链接听课例2归纳总结
图K-27-12
求证:∠BDA=∠CAD.
证明:
详解详析
【课时作业】
[课堂达标]
1.[解析] D∵OM=ON,CM=CN,OC为公共边,∴△MOC≌△NOC(S.S.S.).2.[解析] C由条件可得△ABC≌△ADC,△AOB≌△AOD,△COB≌△COD. 3.AB=DC或∠ACB=∠DBC
4.[答案] 3
[解析] 由条件可以得出△ABC≌△ABD,△ACO≌△ADO,△BC O≌△BDO. 5.[导学号:90702260]答案不唯一,如(1)(2)(3)
6.证明:在△ABC和△ADC中,
∵AB=AD,BC=DC,AC=AC,
∴△ABC≌△ADC,
∴∠BAC=∠DAC.
7.证明:∵BE=CF,
∴BE+EC=CF+EC,即BC=EF.
在△ABC与△DEF中,
∵AB=DE,AC=DF,BC=EF,
∴△ABC≌△DEF(S.S.S.),
∴∠ABC=∠DEF,
∴AB∥DE.
8.证明:在△BAD和△CAE中,
∵AB=AC,AD=AE,BD=CE,
∴△BAD≌△CAE(S.S.S.),
∴∠BAD=∠CAE,
∴∠BAD+∠DAC=∠CAE+∠DAC,
即∠BAC=∠DAE.
9.解:(1)证明:∵BF=CE,
∴BF+FC=FC+CE,
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B=DE,AC=DF,BC=EF,
∴△ABC≌△DEF.
(2)结论:AB∥DE,AC∥DF.
理由:∵△ABC≌△DEF,
∴∠ABC=∠DEF,∠ACB=∠DFE,
∴AB∥DE,AC∥DF.
10.解:雨伞开闭过程中二者关系始终是∠BAD=∠CAD.
理由如下:∵AB=AC,AE=1
3
AB,AF=
1
3
AC,∴AE=AF.
在△AOE与△AOF中,
∵AE=AF,AO=AO,OE=OF,
∴△AOE≌△AOF(S.S.S.),
∴∠BAD=∠CAD.
11.解:不能.
选择条件①AB=DE(还可选择条件③,但不能选择条件②)证明:∵FB=CE,
∴FB+FC=CE+FC,即BC=EF.
在△ABC和△DEF中,
∵AC=DF,BC=EF,AB=DE,
∴△ABC≌△DEF(S.S.S.),
∴∠B=∠E,∴AB∥DE.
[素养提升]
[导学号:90702262]
解:答案不唯一,比如:
已知:①AB=DC,②BD=CA.
证明:因为AB=DC,BD=CA,AD=DA,所以△ABD≌△DCA,
所以∠BDA=∠CAD.。